加入收藏 | 會員中心
   
統計年鑒年度索引: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統計年鑒分省、行業總索引 ]
統計公報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統計公報分省總索引 ]
站內搜索: 高級搜索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統計公報 > 黑龍江

佳木斯市2010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時間:2011-05-24 18:00:25 來源:佳木斯市統計局 作者:admin 點擊:4759次

佳木斯市統計局

2011年3月18日

2010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領導下,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深入實施“十項重點工程”,全面推進“兩區兩帶一城”建設,成功克服了重大自然災害造成的不利影響,全市經濟社會實現了科學跨越發展,經濟總量翻番,民生持續改善,社會和諧穩定,提前完成“十一五”規劃目標和省“雙一”目標任務。

一、綜   合

國民經濟實現平穩快速增長。經初步核算,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512.5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8.9%,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46.4億元,比上年增長12%;第二產業增加值133.9億元,比上年增長32.5%;第三產業增加值232.1億元,比上年增長17.3%。

宏觀調控取得顯著成效,市場物價水平趨穩。全年居民消費價格(CPI)比上年上漲3.7%,仍在可控范圍內。從商品類別看,呈現“四升四降”趨勢。食品價格上漲9.5%、煙酒及用品價格上漲1.7%、醫療保健和個人用品價格上漲2.9%、居住價格上漲2.1%;衣著價格下降0.4%、家庭設備用品及維修服務價格下降3.2%、交通和通訊價格下降0.3%、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價格下降0.3%。

城鄉新就業13.3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43%以下;企業養老保險累計新增參保1.2.萬人,富錦市和郊區新農合試點新增參保7.4萬人,已有60周歲以上農民4.8萬人享受到了基礎養老金。全市城鎮居民醫療參保新增10.0萬人,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新增參保1.5萬人。城市低保戶達到12.1萬人,農村低保達到12萬人,人均補差額達到或超過省定標準。落實廉租實物配租房4886套,新增住房租金補貼1324戶。

二、農   業

全年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228.4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2.1%。糧食生產登上百億斤臺階。全年糧食總產量5755961噸,增長20.9%,其中:水稻產量2231382噸,增長26.3%;玉米產量2345271噸,增長34.2%;大豆產量1050332噸,下降5.4%。經濟作物中,煙葉產量9779噸,增長10%;烤煙產量8982噸,增長8.4%。

畜牧養殖業穩定增長。全市實現畜牧業總產值64.5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2.1%,占農林牧漁業總產值的比重為28.2%。年末奶牛存欄49664頭,比上年增長3.2%。肉、蛋和牛奶產量分別增長20.6%、12.2%和10%。水產品產量4.9萬噸,同比增長16.7%。

主要畜禽產品產量和牲畜存欄如下:

計量單位  絕對值  比上年增長%(%)

肉類總產量   噸  290596  20.6

其中: 豬肉  噸   214816   23.3

牛肉  噸  33877   16.0

羊肉  噸   8510   13.5

禽肉  噸  33126   10.8

禽蛋產量   噸  69544   12.2

牛奶產量   噸   112606  7.6

大牲畜年末存欄 頭   551086   10.8

其中:奶牛存欄 頭  49664  3.2

生 豬 存 欄  頭  2104359   24.0

山 羊 存 欄  只   233262   10.8

綿 羊 存 欄  只   486772  9.1

家 禽 存 欄   百只  104311  3.6

建設了10萬畝以上的優勢種植產業帶10條,規模化生產面積300萬畝,實現了三年1000萬畝目標。全市農田水利投入近3億元,水利基礎設施逐步完善,灌溉能力進一步增強。三大新建灌區和老灌區續建提升灌溉能力303萬畝,水稻面積新增90萬畝,達到448萬畝。全市農業科技園區達到851個,帶動重點農業技術覆蓋率達到90%。農村綜合改革進展順利,農村土地流轉面積實現267萬畝,增長30.2%。新增農民專業合作社113個。農村勞務經濟成效突出。全市新轉移農村勞動力3.0萬人,累計轉移勞動力35.2萬人,勞務收入達23.1億元,比上年增長18.1%。

全年共完成造林面積1.5萬公頃,其中退耕還林面積0.25萬公頃;幼林撫育面積1.13萬公頃。

農業生產條件繼續得到改善。截止到2010年末,全市農機總動力286萬千瓦,擁有大中小型拖拉機10.8萬臺,大中小型配套農具13.3萬臺(套),各類聯合收獲機5929臺,水稻插秧機12299臺,全市擁有100馬力以上的輪式拖拉機538臺,農田作業綜合機械化程度達到88.6%,全年農村用電量40798萬千瓦小時,增長5.7%。

新農村建設取得顯著效果。全市各類合作經濟組織達到954個,全市共有農產品加工企業200余戶,可加工糧食270萬噸,占全市糧食產量的60%以上。省級龍頭企業12家,市級龍頭企業65家。深入開展農村環境衛生整治和環境文明建設成效顯著。全市有43個(鄉)鎮98個村實施沼氣“一池三改”,即改圈、改廁、改廚,完成沼氣池建設14920戶。清運垃圾16萬噸,植樹21.59萬株。縣、鄉、村已硬化的道路能綠化的路段全部實現綠化,縣級以上公路實現100%綠化,鄉村公路實現85%以上綠化。省級試點村100%實現村屯“四旁”綠化。目前鄉鎮自來水普及率76.5%,村屯自來水普及率55.8%。農村房屋磚瓦化率74.8%。

三、工業和建筑業

工業經濟運行質量和效益水平穩步提高。全年全部工業實現增加值113.1億元,比上年增長38.4%。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500萬元以上的全部工業企業)完成增加值66.6億元,增長30.9%。實現工業總產值322.2億元,增長58.8%,其中,輕工業產值140.1億元,增長53.4%,重工業產值182.0億元,增長63.2%,新產品產值10.8億元,下降0.1%。

主要工業產品產量如下:

計量單位   絕對值   比上年增長(%)

發電量  萬千瓦時   464398  22.8

塑料制品   噸   44925  1319.0

水泥   噸   3143061  96.0

機制紙及紙板   噸   68787  64.8

小型拖拉機   臺  8211  33.4

家具   件   41434  37.2

精制食用植物油 噸   81000  19.8

大米   噸   1714772  16.9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配混合飼料   噸   94698   9.9

白酒  千升   5013   263.8

啤酒  千升   155314  16.2

收獲機械   臺  8607   3.1

交流電動機  千瓦  9951674  37.1

平板玻璃   重量箱   1703267   -29.1

工業經濟效益水平持續快速提升。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實現經濟效益綜合指數213.27,比上年提高48.81個百分點,實現利稅總額289675萬元,比上年增長69.7%,實現利潤總額190958萬元,比上年增長93.8%。其中地方工業實現利稅總額235884萬元,增長74.6%,實現利潤總額155554萬元,比上年增長87.2%。

建筑業穩定快速發展。全年建筑企業實現增加值208272萬元,比上年增長16.9%。全市資質等級三級及三級以上的建筑企業實現總產值679264萬元,增長46.5%,實現竣工產值437647萬元,增長17.5%,房屋建筑施工面積502.9萬平方米,增長49.6%,竣工面積348.9萬平方米,增長31.1%。招投標面積繼續擴大,全市實行投標承包面積達317.1萬平方米,占全部施工面積的63.1%。

四、固定資產投資

固定資產投資保持較快增長,投資領域立足在重點產業的大項目建設上取得突破,著力實施投資拉動、項目帶動、創新驅動戰略,投資總額創歷史新高,成為拉動全市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實現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50.6億元,比上年增長45.1%。其中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完成242.9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42.1%;房地產開發投資完成47.7億元,比上年增長83.2%;農村非農戶完成投資7.7億元,比上年增長338.3%。全年第一產業完成投資5.8億元,比上年下降1.2%;第二產業完成投資99.5億元,比上年增長22.5%;第三產業完成投資137.6億元,比上年增長64.1%。城鎮三次產業投資結構由上年的3.4:47.5:49.1調整為2.4:41.0:56.6。工業投資保持較快增長,全市工業投資80.2億元,比上年增長32.4%,占全部投資的比重達32.0%,投資增長的貢獻率達到59.1%;基礎設施投資增勢強勁,全市完成基礎設施投資123.2億元,比上年增長35.5%,占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達49.2%;房地產市場持續走旺,全市房地產開發投資47.7億元,比上年增長83.2%。商品房銷售面積240.4萬平方米,比上年增長68.1%,其中住宅201.8萬平方米,增長68.7%;商品房銷售額66.6億元,比上年增長85.9%,其中住宅49.1億元;商品房平均銷售價格2772元/平方米,其中住宅2435元/平方米。

年內全市施工項目個數464個,其中本年新開工項目353個,全年固定資產投資新增固定資產129.9億元,比上年增長35.7%。固定資產投資新增的主要生產能力有:輸電線路長度(11萬伏及以上)80公里;其它發電機組容量19.5萬千瓦;新建公路150公里,改建公路218.5公里。

五、國內貿易

消費需求持續旺盛,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快速增長。全市消費領域深入實施“家電下鄉”、“萬村千鄉”、“以舊換新”和“雙百市場”工程建設,不斷提高城市中心商業區服務功能,城鄉居民消費結構進一步升級,農村市場消費迅猛增長。反映全社會居民消費水平的綜合指標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度首次突破兩百億元大關。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08.5億元,比上年增長19.3%。市場規模不斷擴大,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日漸明顯。城鄉市場協調發展,農村市場發展強勁。全市城鎮市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84.2億元,增長19.3%;農村市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4.3億元,增長19.9%,增幅高于城鎮0.6個百分點。批發業增速加快,零售業平穩增長。全市批發業實現商品銷售額66.9億元,增長31.7%;零售業實現商品銷售額177.3億元,增長25.8%。住宿餐飲業發展勢頭良好。隨著大眾消費和商務活動消費日益增多,在旅游消費和節假日消費的強有力拉動下,全市住宿和餐飲業得到長足發展,營業額顯著增加。全市住宿業和餐飲業營業額分別實現5.8億元和23.6億元,比上年分別增長29.9%和25.6%。限上企業運行平穩,限下企業發展轉快。全市限上批零貿易及住宿餐飲業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9.2億元,比上年增長12.8%,占全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24%,增勢平穩;限下批零貿易及住宿餐飲業實現零售額159.3億元,比上年增長18.1%,增幅高于限上企業5.3個百分點。消費結構繼續優化,消費品位進一步提升,統計結果顯示,居民用于娛樂、休閑和享受型的商品銷售持續走旺,家具、家用電器、音像制品、金銀珠寶和通訊器材類的商品銷售增幅明顯高于居民平均消費增幅。家庭小轎車銷售增長較快,據限上汽車銷售企業統計結果顯示,家庭用轎車銷售額比上年增長34.3%。

六、對外經濟

對外開放規模不斷擴大,外貿進出口總額穩定增長。積極克服俄羅斯市場政策調整等不利影響,堅持調結構、樹品牌,積極轉變貿易增長方式,培育外貿主體,推進對俄經貿合作適應性戰略調整,大通道建設取得新進展,新建泊位14個,新增吞吐能力614萬噸,全市五個水運口岸的千噸級泊位達到59個,水運、陸路對俄總運輸能力提升到1505萬噸。在二十一屆哈洽會上簽訂國外經濟技術合作項目10項,金額9561.8萬美元,簽訂國外貿易14.6億美元。成功承辦中俄(佳木斯)農機展銷洽談會,達成合作項目總金額7.9億美元,簽訂對俄農機及農業類貿易與合作項目3.6億美元。外經貿主體進一步擴大,年末全市有進出口實績企業197家,其中超千萬美元的企業53家,超億美元的企業8家。全市對外貿易進出口總額實現30.5億美元,比上年增長50.2%。其中,進口總額2.1億美元,增長27.5%,出口總額28.4億美元,增長52.3%。從貿易方式看,一般貿易進出口總額完成24.9億元,比上年增長51.4%,加工貿易進出口總額完成0.2億美元,下降20.8%,邊境小額貿易進出口總額完成4.2億美元,增長168.0%,其他貿易進出口總額完成1.2億美元,下降40.2%。從企業性質看,國有、外資和私營企業外貿進出口總額分別比上年增長16.1%、65.0%和49.7%,占全市外貿進出口總額的比重分別為2.2%、1.2%和95.7%。

市場多元化戰略實施取得積極成效,對俄、東盟和歐盟貿易快速增長。全年對俄貿易進出口完成72211.6萬美元,同比增長56.6%,占全市進出口總額的23.7%。其中:出口完成52105.9萬美元,同比增長68.8%;進口完成20105.7萬美元,同比增長31.7%。對東盟進出口總值50937.6萬美元,同比增長107.4%,占全市進出口比重16.7%,對歐盟進出口總值26771.7萬美元,同比增長17.7%,占全市進出口比重8.8%。對亞洲進出口142531.1萬美元,同比增長62.5%;對北美洲進出口26863.8萬美元,同比增長25.1%;對拉美洲進出口10083.7萬美元,同比增長53.5%。對臺灣、日本、美國、澳大利亞和加拿大等進出口也有很大增長,分別增長101.2%、44.2%、23.4%、40.1%和37.0%。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2010年,全市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全年國內招商引資到位資金145億元,比上年增長57.0%;實際利用外資1.13億美元,比上年增長20.0%。

對外經濟技術合作繼續保持良好發展勢頭。全年簽訂對外經濟技術合作項目45項,合同金額達65000萬美元。其中:對俄合作項目33項,合同金額15000萬美元。對俄勞務輸出2307人次。

七、交通、郵電和旅游

交通運輸業穩步發展。全年各種運輸方式完成的貨物吞吐量3355.1萬噸,比上年下降2.2%。其中,鐵路320萬噸;公路2905萬噸,增長13.2%;水運130萬噸,增長58.3%;航空1053.4噸,增長103.5%。全年完成旅客吞吐量3466.2萬人,增長11.6%。其中,鐵路506萬人,增長2.8%;公路2918萬人,增長13.1%;水運23萬人,增長34.5%;航空19.2萬人,增長15.4%。

郵電通信業保持穩定增長。全年完成郵電業務總量26.1億元,比上年增長1.2%,其中,電信業務總量25億元,增長9.2%,郵政業務總量1.1億元。年末局用交換機總容量達到167.0萬門,比上年增加168.5%;年末本地固定電話用戶40.7萬戶;移動電話用戶204.6萬戶,增長15.8%;年末全市互聯網接入業務用戶達21.9萬戶,增長34.4%;長途光纜總長度12256公里。

旅游業發展加快。全年共接待國內、外旅游者255.4萬人,比上年增長15.9%,實現旅游業總收入11.4億元,增長12.9%。其中,接待國內旅游人數241萬人,增長15.9%,實現國內旅游收入9.9億元,增長16%;接待國際旅游人數14.4萬人,增長17%,創造旅游外匯收入3369萬美元,增長52.2%。

八、財政、金融和保險

財政收入平穩較快增長,稅源培育取得明顯成效。全市財政總收入50.2億元,比上年增長62.5%,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完成20.9億元,比上年增長43.4%,。增值稅完成2.4億元,增長7.2%,營業稅完成4.8億元,增長46.2%,企業所得稅完成3.0億元,增長71.1%,個人所得稅完成1.1億元,增長45.8%。全年實現基金收入10.1億元,比上年增長423.8%。全市財政總支出133.0億元, 比上年增長44.8%,其中一般預算支出121.8億元,增長37.7%,一般公共服務支出10.1億元,增長16.2%,教育支出16.5億元,增長9.6%,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15.0億元,增長2.3%,醫療衛生支出8.7億元,下降7.1%,城鄉社區事業支出6.1億元,增長45.5%。全年基金支出11.15億元,比上年增長237.2%。

金融運行平穩,存貸款結構趨于合理。年末全市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631.1億元,較年初增加87.1億元,增長16.0%,其中企業存款90.1億元,較年初增加19.4億元,增長27.5%;儲蓄存款443.2億元,較年初增加49.5億元,增長12.6%。金融機構各項貸款余額342.3億元,較年初增加61.4億元,增長21.9%,其中,短期貸款204.7億元,較年初增加36.4億元,增長21.6%,個人貸款及透支70.4億元,較年初增加4.6億元,增長7.0%。中長期貸款132.1億元,較年初增加33.1億元,增長33.4%,其中,個人貸款78.8億元,較年初增加34億元,增長43.7%,個人消費貸款32.6億元,較年初增加13.6億元,增長71.8%;單位貸款53.2億元,較年初增加9.1億元,增長20.6%;經營貸款18.3億元,較年初增加12.3億元,增長205.4%;固定資產貸款34.9億元,較年初減少3.2億元,下降8.5%。

保險事業穩定健康發展。全年保險業業務收入216186萬元,其中,財產險收入58683萬元;壽險收入157503萬元。

九、教育和科學技術

教育事業持續發展。年末全市共有普通高校3所,招生7958人,在校生30706人,畢業生8164人,在校研究生1125人,畢業研究生306人。成人高等學校招生6197人,在校生14573人,畢業生6095人。中等專業學校在校生10359人,招生4204人,畢業生2399人。普通中學153所,招生48007人,在校生154317人,畢業生45191人;中等職業教育學校20所,招生2897人,在校生11187人,畢業生3914人;小學390所,招生32279人,在校生187022人,畢業生32224人;特殊教育學校6所,招生93人,在校生632人,畢業生45人。

科技創新能力顯著提升。年末全市國有事業單位共有各類專業技術人員34418人,其中具有中級以上技術職稱人員23010人,其中,高級職稱人員4291人。

科技科研成果顯著。2010年共產生市級科技成果81項,其中特等獎4項,一等獎42項、二等獎29項、三等獎6項。向省科技廳推薦科技成果6項,全市獲得省科技獎8項,其中二等獎3項,三等獎5項。2010年,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達到12家,省級創新型培育企業達到11家,獲得省級高新技術產品33項,全市高新技術企業工業總產值達到120億元,增長率達到22.3%。電機公司、常發佳聯重大項目獲得省政府立項,分別獲得2000萬及1500萬元的支持。組織國家創新基金項目的申報工作,共申報項目7項,落實5項,共落實資金380萬元。積極爭取國家級、省級科技項目,共組織申報省級項目50項,落實省項目28項,全年共落實資金 1350萬元。

十、文化、衛生和體育

文化事業繁榮發展。年末全市共有藝術表演團體7個,文化館11個,公共圖書館7個,博物館1個。廣播綜合人口覆蓋率100%,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99.26%,全市通廣播電視的鄉鎮和行政村達到100%。全市圖書館年末藏書73.4萬冊,全年共接待讀者39.3萬人次。

醫療衛生服務能力不斷提升。年末全市共有衛生機構662個,其中醫院78個。衛生機構實有床位數10224張,其中醫院實有床位7235張。衛生技術人員12632人,其中執業醫師和執業助理醫師5087人,注冊護士4329人。婦幼保健院、站18個,實有床位297張,衛生技術人員708人。專科疾病防治機構12個,實有床位1228張,衛生技術人員897人,疾病預防控制中心22個,衛生技術人員474人。全市共有鄉鎮衛生院92個,實有床位1464張,衛生技術人員1278人。

體育事業取得優異成績。2010年,我市成功承辦黑龍江省第十二屆運動會,取得了組織、參賽雙豐收,承辦項目數量為各承辦地市最多,并獲得國家、省的高度評價,被評價為國家級賽事水平;同時,參賽成績取得歷史最佳,實現了獎牌總數第四名(其中金牌96.5枚,銀牌108枚,銅牌115枚)、冬季項目總分第三名、團體總分第四名的好成績,并獲得體育道德風尚獎。

十一、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

城鄉居民生活水平進一步提高。全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186元,比上年增長10.6%。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7111元,增長25.0%。農村居民家庭食品消費支出占消費總支出的比重為33.8%,城鎮為37.14%。城鎮人均住房建筑面積26.53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27平方米;農村人均住房面積21.9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1平方米。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社會保障制度覆蓋面進一步擴大。全市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23.5萬人(在職),其中,企業參保人數21萬人,機關參保人數2.5萬人。截止到2010年末,離退休人員14.5萬人,其中,企業13.5萬人,機關1萬人。全市參加失業保險18.9萬人。參加基本醫療保險96.2萬人,其中居民58.5萬人,職工37.7萬人;參加基本醫療保險離休人員0.34萬人。

社會福利事業繼續穩步發展。全市各類收養性社會福利院床位達4593張,收養4408人。建立起各種城鎮社區服務設施129處。全年銷售福利彩票14656萬元,提取社會福利資金1428.5萬元。直接接受社會捐贈216萬元。

十二、環境保護

年末全市環境保護系統共有職工363人,各級環境監測站7個。建成煙塵控制區29個,總面積55.51平方公里;建成噪音達標區24個,達標區面積44.36平方公里。全年出動環境執法人員8300人次,檢查企業5700家(次)。

生態市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果。全市有自然保護區25個,自然保護區面積543688公頃。其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3個,面積251939公頃,省級自然保護區9個,面積143656公頃。

節能降耗工作力度加大。全市深入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加強節能工作的決定》,通過積極推進環保、節能、循環經濟等項目建設,有效地提高節能減排工作力度,取得積極效果。據初步測算,全市萬元GDP能耗比上年下降4.8個百分點,其中規模以上萬元工業增加值能耗下降19%。

注:1、本公報各項統計數據均為初步統計數;

2、公報中地區生產總值及三次產業增加值絕對數按現價計算,增長速度按可比價格計算;

3、人口數據擬在第六次人口普查公報上正式對外公布。

關閉
關注公眾號 獲取新動態
91在线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亚洲2022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久久婷五月综合97狠狠澡,亚欧人成精品免费观看
久久久综合香蕉尹人综合网 | 亚洲精品制服丝袜在线 | 亚洲手机在线人成9视频 | 免费A∨一区二区三区AV | 久久亚洲性爱视频 | 日韩精品区一区二免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