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全市上下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積極促進和諧社會建設,全面落實國家各項宏觀調控政策,國民經濟發展步入了全面提速的快車道,呈現出總量攀升、增速加快、效益提高、民生改善的良好局面,經濟實現新跨越,發展邁入新起點。
一、綜合
國民經濟快速健康發展。全年全市生產總值733.4億元,比上年增長14.8%,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59.9億元,增長14.2%;第二產業增加值191.7億元,增長19.5%;第三產業增加值281.8億元,增長12.6%,三次產業結構比為35.5:26.1:38.4。
市場物價漲幅不大。全年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比上年上升3.8個百分點,其中食品、煙酒、衣著、家庭設備及用品、醫療保健、交通通訊、娛樂教育和居住價格分別上漲5.1、7.0、-1.1、0.5、5.4、0.7、3.8、5.0個百分點。(附表1)
就業形勢基本穩定。全市新增就業5.4萬人。
二、農業
糧食產量再創歷史新高。全年糧食總產量達到了1345.7萬噸,比上年增長20.2%。其中:大豆同比增長8.0%,玉米同比增長22.8%,水稻同比增長15.7%,薯類同比增長10.3%。
林業生產持續發展。全年完成造林面積42.87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19.2%。
改善農業生產條件工作取得新進展。年末全市農業機械總動力348萬千瓦,比上年增長12.3%;農用拖拉機達到12.3萬臺,其中大中型拖拉機4.8萬臺,小型拖拉機7.5萬臺。
農村經濟保持較快增長,農民種糧積極性不斷提高。全年糧食作物播種面積為2604萬畝,同比增長1.9%。
三、工業和建筑業
工業生產克服能源供應緊張、原材料價格上漲等諸多不利因素影響,繼續保持快速發展。完成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增加值102.8億元,同比增長32.2%。市本級規模以上工業21家,實現增加值5.4億元,同比增長18.4%。
工業經濟效益水平大幅提高。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銷率達到97.2%,產品銷售收入308億元,增長46.7%;利稅實現43億元,比上年同期增加31.3億元;利潤總額28.4億元,比上年同期增加22.7億元。
建筑業快速發展,效益同步提升。全年具有新資質的建筑企業實現產值58.6億元,同比增長44.1%;實現利潤24233萬元,同比增長7.5%;實現稅金37432萬元,同比增長56.6%。施工房屋面積432.4萬平方米,同比增長87.8%;房屋竣工面積369.8萬平方米,同比增長60.6%。
四、固定資產投資
固定資產投資快速增長。全年完成全口徑固定資產投資347.3億元,同比增長48.4%。按經濟類型分,國有及國有控股完成投資76.3億元,同比下降9.7%;外商及港澳臺投資完成4.7億元,同比增長95.8%。按產業分,全年第一產業完成投資16.7億元,同比增長40.3%;第二產業完成投資170億元,同比增長47.3%;第三產業完成投資160.6億元,同比增長50.45。房地產開發投資完成100.5億元,同比增長174.6%。
2010年全市施工項目個數為472個,同比下降8.3%。其中,本年新開工項目383個,同比下降13.5%。
五、國內貿易和對外經濟
商貿流通日趨活躍,進出口總值大幅增長。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50.5億元,比上年增長18.8%。分城鄉看,城市消費品零售額215.3億元,增長19.1%;鄉村消費品零售額35.2億元,增長16.6%。分行業看,批發業實現零售額29.9億元,同比增長28.7%;零售業實現零售額189.9億元,同比增長17.7%;住宿業實現零售額3.3億元,增長22%;餐飲業實現零售額27.4億元,同比增長16.1%。全年進出口總額為10365.88萬美元,比上年增長41.1%。其中,出口總額6980.28萬美元,增長17.3%,進口總額3385.6萬美元,同比增長143.9%。利用外資健康發展,引資渠道進一步拓寬。全年實際利用外商投資4159萬美元。
六、財政、金融業
財政收支快速增長。全年全口徑財政收入實現54.1億元,比上年增長37.1%。其中一般預算收入實現28.5億元,增長47.7%。一般預算支出94.8億元,增長30.7%。
金融業穩步發展,城鄉居民儲蓄持續增加。年末全市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554.3億元,比年初增加82.7億元。其中,儲蓄存款余額418.4億元,比年初增加55.1億元。年末各項貸款余額301.9億元,比年初增加64.8億元。
七、教育和科學技術
教育事業較快發展。全市共有普通中學304所,招生8.4萬人,在校生29.7萬人,其中高級中學19所,完全中這13所。招生2.7萬人,在校生7.9萬人;普通小學1616所,招生5.7萬人,在校生27.5萬人;特殊教育學校10所,招生112人,在校生805人。
科技事業發展步伐加快。2010年全市獲省科學技術進步獎5項,其中二等獎2項,三等獎3項。評選出綏化市科學技術進步獎57項,其中:一等獎8項,二等獎19項,三等獎30項。申請專利55件,授權專利43件。全年技術市場共簽訂技術合同37份,合同金額8142.36萬元。
綜合技術服務進一步改善。2010年末,全市共有對社會出據公正數據的檢驗檢測機構53個。全市已建立氣象防災減災指揮系統11個,氣象公益服務站10個,電視天氣預報制作服務系統10個。
八、文化、衛生和體育
文化事業繁榮發展。2010年末,全市共有藝術表演團體11個,群眾藝術館(文化館)11個,公共圖書館11個,博物館、展覽館6個,科技館1個。有線廣播電視傳輸干線網絡總長18248.72公里。中波發射機2部,功率11.0千瓦;調頻發射機78部,功率25.890千瓦。廣播綜合覆蓋率為99.82%,電視覆蓋率為98.75%。有線廣播電視用戶數為53.3萬戶。
城鄉醫療衛生水平不斷提高。年末全市共有衛生機構353個,其中:醫院、衛生院224個,衛生技術人員16914人。全市共有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1個。婦幼保健院(所、站)10個,衛生技術人員948人。
體育事業取得新進步。全年我市在省及省以上比賽中獲得金牌50枚,銀牌56枚,銅牌62.75枚。
九、人口、環境保護
2010年全市出生人口6.96萬人,死亡人口4.7萬人,全年凈增人口6萬人,人口自然增長率3.96‰。年末全市總人口586.2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54.3萬人,占26.3%;農業人口431.9萬人,占73.7%。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13.3%,達到77.7萬人。
年末全市自然保護區20個,其中省級自然保護區7個。自然保護區總面積258503公頃,占轄區總面積的7.39%。
十、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
2010年全市在崗職工25.4萬人。在崗職工平均工資19964元,增長12.5%。
城鄉居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全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468元,比上年增長16.3%,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6389.7元,比上年增長46.2%。居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城鎮人均住房建筑面積27.87平方米,比上年增加2.4平方米,增長9.4%;農村人均住房建筑面積18.49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53平方米,同比增長3.0%。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社會保障體系不斷完善。截止2010年末全市城鄉低保人數達到46.9萬人,比上年增加5.8萬人。全市中心養老院發展到24所,使孤寡老人能在幸福、和諧的大家庭中安享晚年。上級撥付我市救災救濟資金全部按要求及時撥付,到位率100%。
注:1.本公報各項統計數據均為初步統計數。
2.公報中地區生產總值、各產業增加值絕對數按現價計算,增長速度按可比價格計算。
3.由于統計制度方法的變化,如有個別指標總量的增長情況與上年公報發表的數據不一致,均以本公報為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