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面對復雜多變的國內外形勢,在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全省上下牢牢把握科學發展主題,突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主線,堅定不移地推進“八大經濟區”和“十大工程”戰略,加快發展“十大重點產業”,努力增強產業發展動能,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全省經濟和社會事業健康有序、和諧穩定,實現了“十二五”良好開局。
一、綜合
經濟總量再上新臺階。經初步核算,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12503.8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2.2%。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705.6億元,增長6.2%;第二產業增加值6317.3億元,增長13%;第三產業增加值4481億元,增長13.1%。三次產業結構為13.6:50.5:35.9,第一、二、三產業對GDP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6.4%、53.6%和40.0%。
市場物價仍處于高位。全年居民消費價格(CPI)比上年上漲5.8%,高于年初調控目標(4%左右)。其中,城市上漲5.6%;農村上漲6.4%。從商品類別看,呈現“六升二降”:食品上漲12.4%(其中糧食價格上漲11.2%,肉禽及其制品價格上漲25.9%)、居住上漲6.1%、醫療保健和個人用品價格上漲4.5%、煙酒及用品上漲3.6%;衣著價格上漲2.1%、家庭設備用品及維修服務上漲2.0%,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下降0.2%、交通和通信下降0.2%。農業生產資料價格比上年上漲10.2%。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上漲12%。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上漲11.1%。固定資產投資價格上漲7.5%。
就業形勢持續向好。全年城鎮新增就業77.3萬人,下崗職工失業再就業人員62.7萬人,困難群體再就業人員27.3萬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為4.38%,比調控目標低0.22個百分點。
二、農業
農業經濟總量平穩增長。我省實現農林牧漁業增加值1705.6億元,總量比上年增加402.7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6.2%。其中,種植業增加值1167.8億元,增長8.0%;林業增加值60.3億元,增長4.8%;牧業增加值423.5億元,增長1.7%;漁業增加值22.1億元,增長5%;農林牧漁服務業增加值31.9億元,增長5.6%。農林牧漁服務業增加值結構由上年的67.3:3.4:25.8:1.5:2.0變化為68.5:3.5:24.8:1.3:1.9。
糧食總產量躍居全國首位。全年糧食總產量5570.6萬噸(1114.1億斤),比上年增長11.1%,連續八年喜獲豐收,成為全國產糧第一大省。四大糧食作物產量“三增一減”:水稻產量2062.1萬噸,增長11.8%;玉米2675.8萬噸,增長15.1%;小麥103.8萬噸,增長12.2%;大豆541.3萬噸,下降7.5%。
主要經濟作物產量有增有減。全年蔬菜產量789.9萬噸,增長9.1%;水果225.6萬噸,下降3.2%;甜菜275萬噸,增長57.1%;油料23.3萬噸,下降15.5%;烤煙7.8萬噸,下降8.7%;亞麻1.2萬噸,下降46.7%。
畜牧業保持平穩發展。全年豬牛羊肉產量168萬噸,比上年增長1.4%;禽肉產量31萬噸,增長3%;鮮牛奶產量543.1萬噸,下降1.7%;鮮蛋產量105.4萬噸,增長0.1%。
綠色食品產業規模擴大。年末全省綠色食品認證個數1250個,比上年增加150個;綠色食品種植面積6430萬畝,增長5.4%,其中A級綠色食品種植面積5980萬畝,增長5.3%,占總面積的93%。綠色食品產業牽動農戶15.2萬戶,增長5.0%。綠色食品加工企業實現產值435億元,增長45%;實現利稅42.9億元,增長21.5%。
農村勞務輸出產業發展壯大。全年轉移農村勞動力530.7萬人,實現勞務收入407.7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2.1%和14.5%。全省農村貧困人口(按人均1570元及以下標準劃定)163萬人,比上年下降10.9%。
農業基礎設施繼續強化。年末全省擁有農業機械總動力4097.8萬千瓦,比上年增長9.7%。擁有農用拖拉機142.1萬臺,增長5.4%;農用運輸車16.1萬輛,下降13%。全年農村用電量58.2億千瓦小時,增長10.5%。農田有效灌溉面積433.3萬公頃,增長11.8%;節水灌溉面積297.7萬公頃,增長11.7%;農田受災面積348.8萬公頃,比上年下降33.3%;綜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積483.9萬公頃,增長3.2%。
新農村建設成效顯著。全年我省有3085個村開展星級村達標建設,建成五星村50個,四星村200個。建設1059個中心村,整合368個自然屯,吸納12萬人口。253個村開展高標準規劃建設。有177個村屯整體新建,其中建設樓房708棟,別墅356棟。改造農村泥草房26.1萬戶;新建通村公路4000公里;建設飲水安全工程1681余處,受益人口152萬人;實施農村環境綜合整治項目222個,建設生態型村莊近千個;建設大中型沼氣工程62處、秸稈固體成型燃料項目36個,2.9萬農戶用上了清潔能源;新建文化站25個;1283個村完善了多功能的村級活動室,993個村鋪設了村級活動廣場。
三、工業和建筑業
工業生產平穩較快增長。全年全部工業企業實現增加值5583.2億元,比上年增長13.1%,增加值占GDP總量的44.7%。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年主營業務收入2000萬元及以上,下同)實現增加值4808.6億元,比上年增長13.5%。從經濟類型看,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增加值3443億元,增長12.9%;集體企業增加值153.9億元,增長14%。從輕重工業看,輕工業增加值894.4億元,增長13.9%;重工業增加值3914.2億元,增長13.4%。從企業規模看,大中型企業增加值4024.8億元,增長13.2%;小型企業增加值783.8億元,增長15.1%。
工業經濟效益大幅提升。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利稅2564.6億元,比上年增長28.9%,其中利潤1270.5億元,增長23.4%;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374.5,提高23點。規模以上地方工業企業實現利稅652.9億元,增長30.4%,其中利潤368.9億元,增長37.4%;地方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236.4,提高25.3點。
四大主導產業支撐作用明顯。全年四大主導產業實現增加值4253.2億元,比上年增長11.8%,占規模以上工業的88.4%。其中,食品工業增長19.6%;石化工業增長15.9%;裝備工業增長9.8%;能源工業增長7.7%。
工業產品產量增多降少。在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45種工業產品中,全年產量比上年增長的有159種,占64.9%,其中有87種產品產量增幅超過20%。在重點考核的27種工業產品中,增幅較大的產品有:化學纖維增長99.2%,中成藥增長68.7%,金屬機床增長56.6%,大米增長29%,啤酒增長24.5%。一次能源生產總量為12632.4萬噸標準煤,增長1.6%。其中,天然原油4006萬噸,與上年持平;原煤8780.1萬噸,增長2.7%。主要工業產品產量如下:
建筑業穩步發展。全年建筑業企業實現增加值734.1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2.1%。資質等級三級及以上的建筑業企業(指總承包及專業承包企業,不包括勞務分包企業)實現利潤49.8億元,比上年增長3.8%,完成房屋建筑施工面積8696.2萬平方米,增長26.1%,其中實行投標承包的房屋建筑施工面積占77.6%。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四、固定資產投資
固定資產投資持續快速增長。全年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7523.8億元,比上年增長31.8%。其中,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7206.3億元,增長33.7%。在固定資產投資中,民間投資3694.4億元,增長43.2%;國有及國有控股投資3391.3億元,增長24.5%;外商及港澳臺投資120.6億元,增長38.5%。裝備、石化、能源、食品等四大主導產業完成投資2177.7億元,增長33.5%,占城鎮工業投資的73.7%。億元以上建設項目1673個,比上年增加577個,完成投資3523.8億元,增長36.2%。全年城鎮建成投產項目6133個,項目建成投產率69.3%。各類房屋竣工面積6438.9萬平方米,竣工率30.9%。新增固定資產4692.8億元,增長35.9%,固定資產交付使用率65.1%。
房地產開發增長較快,保障房建設規模空前。全年完成房地產開發投資1219.4億元,比上年增長44.6%。商品房銷售面積3395.4萬平方米,增長24.9%,其中住宅銷售面積2914.5萬平方米,增長22.4%;商品房銷售額1357.5億元,增長34.4%,其中住宅銷售額1080.2億元,增長30.1%。保障房建設力度空前,全年開工86.9萬套,居全國第一位。
五、國內貿易
消費品市場繁榮穩定。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705.1億元,比上年增長17.6%。按地域分,城鎮零售額4173.9億元,增長17.6%,其中城區3337.1億元,增長18%;農村(縣以下)零售額531.2億元,增長17.4%。從行業看,批發業零售額614.5億元,增長25.6%;零售業零售額3507.7億元,增長16.5%;住宿業零售額53.8億元,增長18.4%;餐飲業零售額528.5億元,增長20.3%。
熱銷商品大幅增加。食品類商品零售額比上年增長19.6%,衣著類商品零售額增長17.8%,用品類商品零售額增長15.9%,燃料類商品零售額增長14.6%。全省限額以上企業(單位)批發零售貿易業24類產品中,金銀珠寶類、家用電器類和化妝品類零售額分別增長45.7%、26.4%和23.9%;文化辦公用品和通訊器材類分別增長50.2%和29.3%;石油及制品類增長45.8%;汽車增長23.2%;家具類增長35.8%。
六、對外經濟
對外貿易高速增長。全年實現進出口總值385.1億美元,比上年增長50.9%。其中,出口176.7億美元,增長8.5%;進口208.4億美元,增長1.3倍。從貿易方式看,一般貿易進出口295.8億美元,增長66%;邊境小額貿易進出口64.5億美元,增長28.5%;加工貿易進出口6.7億美元,下降7.1%。從企業性質看,國有企業進出口160.2億美元,增長2.2倍;私營企業進出口212億美元,增長10.1%;三資企業進出口11.4億美元,增長2%。從國(地區)別看,對俄羅斯進出口189.9億美元,增長1.5倍;對美國進出口34.3億美元,增長52.8%;對印度進出口10.6億美元,增長33%;對德國進出口9.3億美元,增長48.5%;對韓國進出口8.6億美元,增長13.9%;對日本進出口6.9億美元,增長3%。從商品類別看,機電產品出口52.8億美元,增長10.9%;高新技術產品出口2.7億美元,下降26.4%。
利用外資穩步增長。全年新簽利用外資項目131個,協議利用外資額35.2億美元,比上年增長14.5%,其中,外商直接投資35.2億美元,增長22.6%。實際利用外資34.6億美元,增長25.3%,其中,外商直接投資32.5億美元,增長22%。
七、交通、郵電和旅游
交通運輸業發展良好。全年各種運輸方式共完成貨物周轉量1984.7億噸公里,比上年增長7.2%。其中,鐵路1092.3億噸公里,增長5.8%;公路843.5億噸公里,增長10.6%;水運7.4億噸公里,增長5.7%;航空1.6億噸公里,增長14.3%;管道40億噸公里,下降17.4%。全年完成旅客周轉量678.3億人公里,比上年增長8%。其中,鐵路259.7億人公里,增長2.9%;公路273.9億人公里,增長12.6%;水運0.4億人公里,增長5.7%;航空144.3億人公里,增長9.3%。
民用車輛繼續保持較快增長。年末民用汽車擁有量242.3萬輛,比上年增長16.6%,其中私人汽車182.7萬輛,增長20.2%。民用轎車擁有量104.6萬輛,增長23.5%,其中私人轎車87.9萬輛,增長26.3%。
郵電通信業健康發展。全年完成郵電業務總量302.4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6.8%。其中,電信業務總量276.9億元,增長16.9%;郵政業務總量25.5億元,增長16.4%。年末長途光纜線路總長度39940公里,增加0.2%。年末固定電話用戶793.5萬戶,下降2.5%,其中,城市608萬戶,下降2%;農村185.4萬戶,下降4%;移動電話用戶2566萬戶,增長14.4%。全省電話普及率為87.4部/百人,比上年提高7.4部。固定互聯網絡用戶398.4萬戶,增長14.9%,其中寬帶接入用戶386.7萬戶,增長18.4%。
旅游業發展迅速,旅游總收入突破千億元。全年共接待國內、外旅游者20443.4萬人次,比上年增長28.8%;實現旅游業總收入1091.5億元,增長23.5%。其中,接待國內旅游人數20236.9萬人次,增長28.9%,實現國內旅游收入1031.9億元,增長24.1%;接待國際旅游人數206.5萬人次,增長19.8%,實現國際旅游外匯收入9.2億美元,增長20.3%。
八、財政和金融
地方財政收入大幅增加,財政支出繼續向民生傾斜。全年實現地方財政收入1620.3億元,比上年增長32.5%。其中,一般預算收入997.4億元,增長32%。主體稅種中,增值稅145.5億元,增長17.8%;營業稅218.9億元,增長32%;企業所得稅80.8億元,增長31.1%;個人所得稅34億元,增長35.8%。地方財政支出3398億元,增長26.3%。其中,一般預算支出2794.1億元,增長24%。社會保障和就業、城鄉社區服務、醫療衛生、教育、科學技術等重點支出分別增長28.1%、27.3%、26.3%、25%、20%。
金融市場平穩運行。年末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14328.4億元(人民幣,下同),比年初增加1444.6億元。其中,單位存款余額5718.9億元,增加483.3億元;儲蓄存款余額8147.4億元,增加908.6億元。金融機構各項貸款余額8548.7億元,比年初增加1431.1億元。其中,短期貸款余額3439億元,增加643.2億元;中長期貸款余額4818.3億元,增加782.4億元。
證券市場保持穩定發展態勢。年末,我省共有境內上市公司30家,全年新增境內上市公司1家(寶泰隆),首發募集資金17.46億元。
保險事業發展加快。全年保費收入317.8億元,比上年增長13.3%,其中,財產險收入84.5億元,增長17.6%;壽險收入212.4億元,增長10.8%;健康險和意外傷害險收入20.9億元,增長23.6%。全年賠付額86.8億元,比上年增長13.5%,其中財產險賠付金額35.8億元,增長8.4%;壽險賠付金額46.6億元,增長18.4%;健康險和意外傷害險賠付金額4.4億元,增長8.6%。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九、教育和科學技術
教育事業穩步發展。年末共有研究生培養單位25所,招生19432人,比上年增長5.8%;在學研究生57829人,增長6.2%;畢業生15247人,下降1.4%。普通高校78所,招生19.9萬人,增長2.1%;在校生71.1萬人,下降1.1%;畢業生19.6萬人,增長8.3%。成人高校19所,成人高等教育招生7.1萬人,在校生15.5萬人,畢業生6.8萬人。中等職業教育學校395所,招生10.9萬人,在校生32.3萬人,畢業生12.3萬人。普通高中411所,招生20.8萬人,在校生62.2萬人,畢業生20.4萬人。普通初中1685所,招生33.5萬人,在校生122.4萬人,畢業生39.9萬人。普通小學5620所,招生33.4萬人,在校生187.5萬人,畢業生33.6萬人。特殊教育學校招生664人,在校生6731人。幼兒園4504個,在園幼兒56.2萬人。成人技術學校培訓學員57.6萬人次。掃除文盲536人。
科技事業成果豐碩。年末全省共有科學研究開發機構719個,全年科學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支出128億元,增長12.3%,R&D經費支出相當于地區生產總值的1%。全年共取得各類基礎理論成果227項,應用技術成果1090項,軟科學成果59項。受理專利申請23432件,增長1.3倍;授權專利12236件,增長80.4%。全年共簽訂技術合同1918份,成交金額62.1億元,增長16.3%。
質量檢驗、氣象和地震工作進一步加強。年末共有產品質量檢驗機構764個,產品質量、體系認證機構8個。法定計量技術機構139個,強制檢定計量器具382萬臺件。天氣預報服務網發射網站36個,衛星云圖接收站點94個。地震臺站45個,地震遙測臺站47個。
十、文化、衛生和體育
文化事業全面發展。年末共有藝術表演團體82個,文化館129個,公共圖書館107個,博物館85個。廣播綜合人口覆蓋率98.6%,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98.8%。有線電視用戶540萬戶,比上年增長3.6%;有線數字電視用戶300萬戶,增長36.6%。全省共有檔案館166個,已開放各類檔案197萬卷。全年出版報紙79498萬份,出版雜志5513萬冊,出版圖書8089萬冊(張),分別比上年增長1.6%、5%和9%。
醫療衛生服務設施不斷完善。年末共有衛生機構8654個,其中醫院、衛生院1876個。衛生機構床位數16.4萬張,其中醫院、衛生院床位數14.7萬張。衛生技術人員19.5萬人,其中執業醫師和執業助理醫師7.6萬人,注冊護士6.5萬人。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防疫站)188個,衛生技術人員0.5萬人。衛生監督檢驗機構156個,衛生技術人員0.2萬人。鄉鎮衛生院957個,床位1.8萬張,衛生技術人員1.9萬人。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覆蓋農村人口1433萬人,實際參加農村合作醫療農民1418.8萬人,比上年增長0.6%。
體育運動員成績優異。全年我省運動員共獲得各類世界冠軍33個。在國內比賽中,獲得金牌114枚、銀牌39枚、銅牌48枚。全年舉辦運動競賽會122次,參加運動會人數18.5萬人。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
人口總量保持低速增長。據人口抽樣調查推算,全年人口出生率為6.99%。,死亡率為5.92%。,人口自然增長率為1.07%。。年末常住總人口為3834萬人。人口主要構成情況如下:
城鄉居民生活明顯改善。全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696.2元,比上年增長13.3%;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12054元,增長12.8%。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7590.7元,增長22.2%;農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5333.6元,增長21.5%。城鎮恩格爾系數為36.1%;農村恩格爾系數為35.1%。城鎮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積26.4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7平方米;農村居民人均擁有住房面積24.8平方米,增加2平方米。
社會保障覆蓋面繼續擴大。年末參加基本養老保險981萬人,比上年增長2.9%。參加失業保險474.5萬人,增長0.3%。參加基本醫療保險1578萬人,增長1.1%,其中,職工587.4萬人,下降1.3%;離退休人員293.6萬人,增長5.5%。城鎮居民得到最低生活保障人數155.6萬人,增長3%。
社會福利事業發展較快。年末各類收養性社會福利單位床位7.8萬張,收養人員6.7萬人。各種城鎮社區服務設施2138處,其中,社區服務中心499個,社區服務站1285個,其他服務設施354個。
十二、環境保護和安全生產
資源環境保護力度加大。年末全省有自然保護區211個,比上年增加10個,其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4個,省級自然保護區88個;自然保護區面積652萬公頃。
安全生產形勢明顯好轉。全年生產安全事故死亡1626人,比上年下降7.9%。億元GDP生產安全事故死亡率為0.13,比上年下降23.5%;工礦商貿企業就業人員10萬人生產安全事故死亡率為2.15,下降8.5%;道路交通萬車死亡率為2.72,下降14.5%;煤礦百萬噸死亡率為0.957,下降4.2%。
注:1.本公報各項統計數據均為初步統計數;
2.公報中地區生產總值及三次產業增加值絕對數按現價計算,增長速度按可比價格計算。
3.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統計口徑為城鄉計劃投資500萬元及以上的固定資產投資,房地產開發投資及農村住戶投資。2011年,面對復雜多變的國內外形勢,在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全省上下牢牢把握科學發展主題,突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主線,堅定不移地推進“八大經濟區”和“十大工程”戰略,加快發展“十大重點產業”,努力增強產業發展動能,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全省經濟和社會事業健康有序、和諧穩定,實現了“十二五”良好開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