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爾濱市統計局
國家統計局哈爾濱調查隊
2015年4月20日
2014年,面對復雜多變的國內外發展環境,全市上下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認真貫徹黨的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堅定實施新戰略,著力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凝神聚力,真抓實干,國民經濟保持平穩發展態勢,民生狀況進一步改善,社會事業全面進步。
一、綜合
經濟總量
初步測算,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5332.7億元,比上年增長6.9%。其中,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639.8億元,增長7.0%;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1785.3億元,增長5.1%;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2907.6億元,增長8.2%。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的11.7:34.8:53.5調整為12.0:33.5:54.5。三次產業對地區生產總值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10.7%、28.6%和60.7%。人均地區生產總值53750元,增長7.0%。非公有制經濟實現增加值2908.6億元,增長8.0%,占全市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54.5%。
市場價格
全年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同比上漲2.0%,漲幅比上年回落0.1個百分點。其中:消費品價格上漲2.5%,服務項目價格上漲0.8%。
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總水平同比下降1.2%;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總水平下降1.7%。固定資產投資價格上漲0.3%。
勞動就業
年末城鎮就業人數283萬人。城鎮新增就業13.66萬人,下崗職工和失業人員再就業8.99萬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為3.72%。為求職登記人員提供職業介紹服務31.09萬人次。全年創業培訓22479人,其中高校畢業生創業培訓10804人,失業人員創業培訓11675人。
二、農業
全年完成農林牧漁業總產值﹝2﹞1171.5億元,增長7.1%。其中,農業產值548.1億元,增長7.4%;林業產值32.7億元,增長6.1%;牧業產值540.2億元,增長6.8%;漁業產值21.3億元,增長5.8%;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29.3億元,增長8.9%。
全市農作物播種面積3065.9萬畝,增長0.5%,糧食作物播種面積2918.7萬畝,增長0.7%。其中,水稻957.2萬畝,增長1.1%;玉米1656.1萬畝,下降3.1%;大豆269.0萬畝,增長31.5%。
經濟作物中,蔬菜產量207.5萬噸,增長1.9%;油料產量2.5萬噸,增長21.4%;煙葉產量1.2萬噸,下降4.3%。
全市大牲畜、生豬、家禽存欄為220.5萬頭、490.4萬頭、6577.3萬只,分別增長0.6%、3.6%、0.8%。全年肉類、禽蛋、奶類產量為109.1萬噸、41.6萬噸、154.7萬噸,分別增長5.2%、4.5%、3.7%。水產品產量11.1萬噸,下降8.9%。其中,養殖水產品產量10.7萬噸,下降9.0%;捕撈水產品產量0.47萬噸,下降5.7%。
全市擁有農業機械總動力977.3萬千瓦,增長5.5%;化肥投入(折純)48.9萬噸,增長0.9%。
全市農業產業化經營實現銷售收入536億元,增加9.5%;農業產業化生產基地面積達到2282萬畝,參與農業產業化經營的農戶發展到93.4萬戶;擁有市級以上重點龍頭企業164家,實現銷售收入309.7億元,帶動基地面積1360萬畝。
無公害、綠色和有機食品生產基地認定面積(含山產品和水產品面積)3222萬畝。有效使用無公害農產品標識1600個,綠色食品標識380個,有機食品標識160個,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23個,國家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810萬畝。
建設市級新農村示范村80個,新建農村飲水安全工程332處,創建省級生態縣(市)2個、生態鄉鎮12個、生態村293個,9個城關鎮污水處理廠投入運營,33個貧困村實現整體脫貧。改造農村泥草房6萬戶,359萬平方米。全年轉移農村勞動力145.6萬人。
三、工業和建筑業
工業
全年實現工業增加值1239.4億元,增長7.4%。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增加值﹝3﹞849.4億元,增長7.7%。在規模以上工業中,分門類看﹝4﹞,采礦業下降9.3%,制造業增長7.8%,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增長7.8%。縣域規上工業實現增加值317.2億元,增長21.1%,占全年規上工業的37.3%。
在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70種工業產品中,產量比上年增長的有71種。其中,有26種產品產量增幅超過30%。
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利稅293.7億元,下降12.0%。其中,實現利潤120.1億元,下降7.4%;稅金173.6億元,下降14.9%。規模以上工業虧損企業216戶,虧損面為16.8%,比上年擴大2.4個百分點,虧損企業虧損額58.1億元,增長37.8%。產品銷售率為98.9%,比上年提高0.8個百分點。
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高端裝備制造業、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車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完成產值451.5億元,增長6.1%,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12.3%。
規模以上工業能源消費總量1711.7萬噸標準煤,下降3.1%。萬元工業增加值能耗下降10.2%。規模以上工業高耗能行業綜合能源消費量為536.9萬噸標準煤,下降3.7%。
建筑業
全年建筑業實現增加值545.9億元,同比下降1.1%。全市資質以上建筑業企業1127戶。其中,一級資質及以上建筑企業143戶,占全部建筑企業的12.7%;一級以下建筑企業984家,占87.3%。全市資質以上建筑企業中有工作量的建筑企業823戶,占全部建筑企業的73.0%。
四、固定資產投資
固定資產投資
全年完成固定資產投資﹝5﹞4176.0億元,增長12.2%。其中,第一產業完成投資169.6億元,增長60.3%;第二產業完成投資1587.4億元,增長21.4%;第三產業完成投資2419.0億元,增長4.8%。
全年固定資產投資在建項目6682個,其中新開工項目5631個。計劃總投資億元以上的項目1159個,完成投資2126.9億元,其中實際完成投資億元以上項目661個,完成投資1927.7億元。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省重點推進產業項目開工73個,完成投資220.3億元,占省下達我市重點推進產業項目的114.5%。
國有及國有控股經濟完成投資1114.0億元,增長4.8%。民間投資完成2989.0億元,增長15.2%;外商及港澳臺投資完成72.9億元,增長16.3%。
工業投資完成1503.4億元,增長25.1%,其中,制造業完成投資1266.4億元,增長18.4%。
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完成投資689.7億元,增長29.2%。
全年新增固定資產3383.1億元,固定資產交付使用率81.0%。
房地產開發
全年房地產開發完成投資673.6億元,下降20.7%。其中,商品住宅投資489.3億元,下降15.9%;辦公樓投資18.8億元,下降19.6%;商業營業用房投資100.9億元,下降32.0%。
五、國內貿易
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070.9億元,增長12.6%。
按地域分,城鎮零售額2766.3億元,增長12.4%;鄉村零售額304.6億元,增長13.8%。
按行業分,批發業零售額421.0億元,增長15.7%;零售業零售額2250.3億元,增長11.9%;住宿業零售額28.5億元,增長11.4%;餐飲業零售額371.0億元,增長12.9%。
全市限額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為1207.4億元,增長10.9%,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比重為39.3%。全市商品交易市場249個。其中生產資料市場24個,消費品市場225個。年成交額超10億元的商品交易市場14個,成交額665億元。
六、外經外貿
對外經濟
與全球168個國家和地區建立貿易往來。全年實現進出口總值68.08億美元(海關口徑),增長4.1%。其中,出口34.44億美元,增長18.8%;進口33.64億美元,下降7.6%。
從商品類別看,機電類產品出口15.85億美元,增長28.6%,進口8.86億美元,下降33.6%。農副產品類出口2.64億美元,增長3.4%,進口22.2億美元,增長13.4%。
利用外資
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64戶,合同外資額9.62億美元,增長49.6%。其中,批準投資總額超千萬美元以上外資項目13項,投資總額8.82億美元,增長8.6%;超億美元以上外資大項目3項,投資總額4.88億美元。新批準增資擴股27項,新增合同外資5.52億美元,增長116.5%。
全年實際使用外資27.21億美元,增長20.3%。其中,直接使用外資9.76億美元,下降0.36%;非直接使用外資17.45億美元,增長36.1%。
引進內資
全市簽約產業項目398項,協議引資額3300.9億元。實際使用內資1754.4億元,增長32.7%。其中,省域外資金1550.8億元,增長36.6%。
七、交通、郵電、旅游和會展業
交通運輸
全年完成貨物運輸總量10168.5萬噸,下降7.9%。貨物運輸周轉量393.7億噸公里,下降9.1%。
全年完成旅客運輸總量13989.0萬人次,增長6.1%。旅客運輸周轉總量363.6億人公里,增長11.2%。
哈爾濱太平國際機場進出港旅客1223.9萬人次,增長19.3%。航空貨郵吞吐量10.7萬噸,增長15.4%。
年末全市汽車保有量119.9萬輛,其中個人汽車保有量101.6萬輛,增長16.8%。
郵電通信
全年完成郵電業務總量﹝7﹞140.7億元,增長19.8%。其中,郵政業務總量9.2億元,增長18.6%;電信業務總量131.5億元,增長19.9%。固定電話年末用戶225.3萬戶,下降0.7%。移動電話用戶1250.6萬戶,增長8.3%。固定互聯網用戶163萬戶,增長5.9%,其中寬帶接入159.7萬戶,增長3.9%。
旅游業
全年共接待國內外游客6010.2萬人次,增長8.3%。其中,國內游客5989.6萬人次,增長8.4%;入境游客20.6萬人次,下降2.2%。全年實現旅游業務總收入786.9億元,增長17.7%。其中,國內旅游業務收入780.4億元,增長17.8%;國際旅游創匯1.05億美元,增長6.7%。
全市擁有A級景區83家,其中5A級1家、4A級22家、3A級28家。S級滑雪場12家。旅行社327家,其中經營出境游業務的60家,經營邊境旅游業務的6家。星級飯店89家,其中五星級2家,四星級25家,三星級54家。
會展業
全年舉辦各類會展活動286項,其中展會項目107個。總展覽面積143.6萬平米,吸引國內外參展參會觀眾(含客商)467萬人次,其中:埠外達95萬人次。展會直接收入14.37億元,增長21.3%,帶動相關產業收入132.86億元,增長21.5%。原“哈洽會”升級為國家級的“中俄博覽會”。
八、財政和金融
財政收支
全年公共財政預算總收入650.7億元,增長2.9%。其中,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423.5億元,增長5.3%。主體稅種中,營業稅122億元,下降2.8%;企業所得稅42.7億元,增長6.1%;增值稅43.6億元,增長28.5%;個人所得稅16.1億元,增長17.9%。全市公共財政預算支出740.1億元,增長4.3%。其中,教育、社會保障和就業、城鄉社區事務、醫療衛生與計劃生育、一般公共服務支出為111.5億元、117.6億元、174.9億元、52.5億元、55億元,分別增長2%、12.3%、11.8%、9.5%和7.6%。
金融
全市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人民幣,下同)8884.0億元,比年初增加395.8億元。其中,單位存款余額4019.7億元,下降13.8億元,個人儲蓄存款余額3768.8億元,增加175.3億元。金融機構各項貸款余額7257.5億元,比年初增加949.8億元。其中,短期貸款余額2264.5億元,增加312.7億元,中長期貸款余額4573.5億元,增加519.0億元。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農村信用社存款余額548.0億元,比年初增加103.3億元;農村信用社貸款余額380.0億元,增加35.5億元。
證券
全市共有證券營業部62家,證券投資咨詢公司1家,境內上市公司23家。全年各類證券成交額18211.37億元,增長49.7%,其中股票交易額9277.0億元,增長58.2%。全市各證券經營機構開戶數為128.7萬戶,增加4.13萬戶。(股票成交額統計口徑為A股加B股交易額)
保險
全年保險公司保費收入226.3億元,增長62%。其中,財產險收入46億元,增長14.1%;人身險收入180.3億元,增長81.3%。在人身險收入中,人壽保險收入165.0億元,增長88.9%;健康保險收入11.9億元,增長30.9%;意外傷害險收入3.5億元,增長14.4%。全年保險賠付支出52.1億元,增長8.8%。其中,財產險支出21.6億元,下降8.1%;人身險支出30.5億元,增長25.2%。在人身險支出中,人壽保險支出24.6億元,增長26%;健康保險支出5.3億元,增長26.7%;意外傷害險支出0.6億元,下降11.1%。
九、城市建設與公用事業
路網建設
全年新建改造道路90條、橋涵37座,新平北橋、河松跨河橋建成使用,南馬路、哈雙南路竣工通車,哈齊客專全線貫通,哈西公路客運站投入運營,地鐵安全載客超過5386萬人次。新建高等級路面農村公路402公里,改造危橋167座,木蘭松花江公路大橋開工建設。
城市交通
新建停車場21處,新增停車泊位1.5萬個,新建公交首末站10處,新增大容量環保公交車600臺,全市共有公交運營車輛6720臺,公共交通客運量達12.79億人次。年末全市共有出租汽車16518臺。新開通3條對俄客貨混載和貨運包機航線。“公交都市”創建經驗得到國家充分認可。
保障性安居工程
全市開工建設各類保障房2.4萬套,竣工2.2萬套;為城區1.6萬戶住房困難家庭提供廉租房保障。
城市環境綜合整治
新建改造水電氣熱管網1120公里,建設各類源網廠站33座;“智慧管網”地理信息系統建成使用。拆并改造分散燃煤小鍋爐251臺,新增集中供熱能力1500萬平方米,居民供熱投訴率下降31.5%;維修老舊住宅798萬平方米,創建市級以上物業管理示范小區150個,清除不合格物業企業12家,老舊小區物業管理實現全覆蓋。主城區垃圾密閉化運輸率達100%,主干道路機械化清掃率、水沖洗率和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分別達70%、70%和85%以上。累計拆除違章建筑2.1萬處、790多萬平方米;交通“三亂”整治深入推進,糾正交通違法行為達566.98萬件。全年實施污染減排項目101個,淘汰市區黃標車3.87萬輛,完成既有建筑節能改造318萬平方米。成高子鎮、團結鎮污水處理廠實現通水調試,日處理650噸污泥項目建成投用,城市污水集中處理率提高到89.3%。
供熱、供電、供氣、供水
全市集中供熱面積達20399萬平方米,增長6%,集中供熱普及率達到87%,比上年提高3個百分點。全年全社會用電量200.4億千瓦時,增長1.5%,其中工業用電量92億千瓦時,下降0.8%,城鎮居民生活用電量32.3億千瓦時,增長2.7%,鄉村居民用電量16.5億千瓦時,下降0.1%。全市供氣管道總長度2978公里,天然氣用戶159.4萬戶,其中家庭用戶158.1萬戶。水資源總量﹝8﹞196.24億立方米。總用水量70.23億立方米,其中農業灌溉59.31億立方米,工業生產5.49億立方米,城鎮生活3.79億立方米,鄉村生活1.63億立方米。
十、社會事業
科技事業
全市現有科研機構500個﹝9﹞,其中包括9個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和87個省級企業技術中心。R&D(研究與試驗發展)人員4.8萬人,其中研究人員3.2萬人。R&D經費支出97.3億元,增長16%,R&D支出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1.9%。受理專利申請22508件,增長20%,授予專利權9284件,下降10%。全年共簽訂技術合同1096項,成交額78.2億元,增長10.39%。85項科技成果被授予哈爾濱市科學技術獎。
教育事業
全市現有在哈普通高校49所,成人高校13所,具有研究生培養資質的科研機構8所,中等職業教育學校91所,普通高中103所,普通初中381所,普通小學(含農村小學網點)1076所,特殊教育學校18所,工讀學校1所,幼兒園1378所。高中階段毛入學率90%。
文化事業
全市現有專業藝術表演團體10個(包括各區縣市);文化館(藝術館)21個;公共圖書館18個,圖書館分館53個;各類電影放映單位46個;綜合檔案館19個,專業檔案館1個。全年出版報紙52689萬份,出版雜志5647萬冊,出版圖書7810萬冊。全市有線電視用戶165.1萬戶,其中數字電視用戶123.9萬戶,哈爾濱電視臺全年公共電視節目播出時間129356小時;哈爾濱廣播電臺全年公共廣播節目播出時間62845小時。全市電視綜合覆蓋率99.95%,廣播綜合覆蓋率99.85%。
衛生事業
全市共有各類衛生機構1830個(未含農村衛生室),其中醫院271個、衛生院185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143個。衛生機構床位數6.54萬張。衛生技術人員6.29萬人,其中執業醫師2.04萬人,注冊護士2.41萬人。
體育事業
承辦國內單項體育比賽10項。我市運動員參加國際比賽獲得獎牌19枚,其中金牌9枚、銀牌5枚、銅牌5枚;參加國內比賽獲得獎牌77枚,其中金牌29枚、銀牌25枚、銅牌23枚。
打造10分鐘健身圈工程,安裝健身路徑2543件;培訓社會體育指導員5123人;開展國民體質監測5409人;積極開展全民健身百日系列活動、全民健身日活動、百萬青少年上冰雪活動。實現廣大群眾就地就近開展健身活動,共建設乒乓球園區22個,羽毛球園區10個,籃球園區4個,棋類園區10個,新農村示范點40個,鄉鎮體育活動站50個。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
人口
年末戶籍總人口987.3萬人,比上年末減少7.9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481.3萬人,市轄區人口473.8萬人。60歲以上老年人口172.86萬人,占總人口的比例為17.5%。全市出生人口8.5萬人,出生率8.6‰,死亡人口8.1萬人,死亡率8.1‰。全市人口自然增長率為0.5‰。
人民生活
據抽樣調查,城市常住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28815.9元,增長9.3%;人均生活消費支出21638.5元,增長6.4%。農村常住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2125.0元,增長12.2%;人均生活消費支出8274.8元,增長12.4%。
市區人均住房使用面積26平方米,增加0.4平方米;農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積26.7平方米,增加0.7平方米。
社會保障事業
年末全市城鎮企業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為127.31萬人,增長3.4%。全市享受養老保險離退休人員81.57萬人,增長5.1%。1.1萬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險遺留問題得到解決,市本級企業離退休人員養老金人均月增174元;新建社區日間照料服務中心和農村居家養老服務站677個,新增養老床位500張。城鄉居民基本社會養老保險參保209.96萬人,其中,享受養老保險待遇70.93萬人。參加失業保險125.81萬人。參加城鎮基本醫療保險的人數367.17萬人,新增3.04萬人。參加生育保險的人數87.11萬人,新增2.11萬人。參加工傷保險的人數124.65萬人,新增3.52萬人。
社會福利與救助事業
全年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對象15.2萬人,下降5.0%;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對象20.4萬人,下降9.7%;農村五保戶供養對象2.6萬人,與上年持平,新改建社會養老機構31家,新增床位3666張,救助孤困兒童1434人。年末全市各類收養性社會福利單位床位3.6萬張,收養人員2.5萬人。各種城鎮社區服務設施922處。全年銷售福利彩票15.28億元,增長6.9%。
十二、資源環境和安全生產
資源環境
全年全市國有建設用地供應總量1941.34公頃,下降53%,其中,工礦倉儲用地578.24公頃,下降34%,商服用地274.98公頃,下降49%,住宅用地537.95公頃,下降26%,基礎設施等其他用地550.17公頃,下降72%。
全年完成造林33.77萬畝。濕地自然保護區數量達到8處,面積10.8萬公頃。全市建成區綠地面積13160萬平方米,增加58萬平方米。全年活立木積量8994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45.88%。完成人工造林10萬畝,城區新植樹木50.2萬株、新增綠地118.1公頃。
市區空氣質量好于和達到二級的天數為242天。實測大氣細顆粒物(PM2.5)年均值為72微克/立方米,可吸入顆粒物(PM10)年均值為111微克/立方米,二氧化硫年均值為57微克/立方米,二氧化氮年均值為52微克/立方米。城市區域環境噪聲平均值59.3分貝,城市交通干線噪聲平均值69.2分貝。
城市生活污水集中處理率達88%、城市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85%。磨盤山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為100%。松花江干流哈爾濱江段2014年水質總體狀況為優,Ⅲ類水質斷面比例為100%。
安全生產
全市發生各類安全事故5113起,下降29.0%。死亡431人,上升0.9%,傷1293人,上升35.7%,經濟損失1.19億元,下降11.7%。全年未發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重大事故。
注釋:
﹝1﹞本公報均為初步統計數據,部分數據因4舍5入原因,總計與分項合計存在著微少差的情況。正式數據以本年度出版的《哈爾濱統計年鑒》為準。
﹝2﹞地區生產總值及各產業、各行業增加值;農林牧漁業總產值;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及其分組;建筑業增加值絕對數均為按當年價格計算,增長速度按可比價格計算。
﹝3﹞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統計范圍為年主營業務收入2000萬元及以上的企業。
﹝4﹞根據《國民經濟行業分類》(GB/T4754-2011),從2013年開始工業行業不再使用“輕工業”、“重工業”分類,而以采礦業、制造業、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的標準行業分類代替。
﹝5﹞固定資產投資由全社會口徑調整為固定資產投資新口徑,范圍是500萬元及以上項目。
﹝6﹞限額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范圍為批發業主營業務收入2000萬元及以上、零售業為500萬元及以上、住宿業為200萬元及以上、餐飲業為200萬元及以上。
﹝7﹞郵電業務總量計算方法為相應各類產品乘以相應的平均單價(不變價)之和,加上出租電路和設備、代用戶維護電話交換機和線路等的服務收入。
﹝8﹞水資源總量為2013年數據。
﹝9﹞科技機構單位數、R&D人員和經費支出為三大執行部門口徑,即高校、科研院所及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據為2013年數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