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規劃的收官之年,也是遇到困難最多、挑戰最大的一年。面對復雜嚴峻的形勢,市委、市政府帶領全市人民,主動適應新常態,促提升、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全市經濟平穩增長,社會事業不斷進步,民生保障持續增強。
一、綜合
據初步核算,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186.3億元,同比增長6.8%(含綏芬河為1318.4億元,同比增長6.6%)。其中第一產業完成增加值220.8億元,同比增長6.9%;第二產業完成增加值454.4億元,同比增長5.9%;第三產業完成增加值511.1億元,同比增長7.6%。三次產業結構為18.6:38.3:43.1(含綏芬河為16.8:35.6:47.6);人均地區生產總值44913元,同比增長6.8%(含綏芬河為47468元,同比增長6.6%)。
城鎮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同比增長0.9%。從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構成看,八大類呈六升二降的格局:食品類、煙酒及用品類、衣著類、家庭設備用品及維修服務類、醫療保健和個人用品類、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類同比分別上漲1.7、2.8、1.8、2.6、0.2和2.2個百分點;居住類、交通和通信類同比下降0.4和2.5個百分點。
二、農業
全市糧食作物種植面積64.6萬公頃,同比下降0.1%,其中優良品種播種面積比重為96.6%;糧食總產量279.3萬噸,同比增長2.6%,其中主要糧食作物水稻、玉米、大豆產量分別為32萬噸、214.3萬噸和29.6萬噸;經濟作物播種面積9.8萬公頃,同比下降0.1%;食用菌生產規模41億袋。全市擁有117個綠色食品認證產品,同比增加22個;綠色食品認證面積455萬畝,同比增長3.4%。
截止2015年末,全市大牲畜存欄43萬頭,同比下降1.8%;生豬存欄116.2萬頭,同比下降0.6%;羊存欄50.5萬只,同比增長2.5%;家禽存欄720.9萬只,同比下降2.8%。全市肉類總產量21.2萬噸,同比增長3.5%,其中,豬肉14.9萬噸、牛肉3.3萬噸、羊肉0.6萬噸,同比增長2.9%、6.7%和8.8%;鮮蛋產量4.2萬噸,同比增長2.6%;奶類產量0.6萬噸,同比下降29.7%。
全市造林面積2314公頃,森林撫育面積2518公頃;水產品產量2萬噸,同比增長2.9%。
全市農業機械總動力277.7萬千瓦,同比增長6.5%;擁有農用拖拉機11萬臺,農用運輸車7781輛。農村用電總量4.9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農用化肥施用量(折純)8.8萬噸,同比持平。
三、工業和建筑業
截止2015年末,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467戶;實現增加值264.3億元,同比增長4.5%;實現主營業務收入959.1億元,同比增長2%;實現利稅總額96.6億元,同比增長2.4%;實現利潤總額53.7億元,同比增長3%。
在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地方工業企業453戶,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總數的97%;擁有資產總額583億元,同比增長4.9%,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資產總額的87.2%;實現增加值248.8億元,同比增長5%,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94.1%;實現主營業務收入918.9億元,同比增長2.2%,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的95.8%;實現利稅總額89.9億元,同比增長2.8%,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稅總額的93.1%;應交稅金39.9億元,同比增長1.9%,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應交稅金的93.1%。
在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八大支柱企業369戶,實現主營業務收入764.4億元,同比增長1.7%,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的79.7%;實現利潤42.7億元,同比增長7%,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的79.5%;應交稅金34億元,同比增長0.6%,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應交稅金的79.3%。
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要產品中,飲料酒37.6萬千升,同比增長14.8%;人造板223.6萬立方米,同比下降2%;發電量59.6億千瓦時,同比下降3.5%,其中火力發電量48.5億千瓦時,同比增長0.1%,風力發電量4.1億千瓦時,同比下降8.8%,水力發電量6.8億千瓦時,同比下降21.2%;原油加工量4.6萬噸;機制紙及紙板17.2萬噸,同比下降7.5%;氣體壓縮機81.4萬臺,同比下降17.5%;水泥236.8萬噸,同比下降8.2%;橡膠輪胎外胎493.5萬條,同比下降0.6%,其中子午線輪胎外胎457.6萬條,同比下降0.3%;焦炭36萬噸,同比增長4.5%。
截止2015年末,全市有資質的建筑業企業168戶,實現增加值53.2億元,同比增長6.5%。其中總承包及專業承包企業158戶,完成建筑業總產值192.5億元,同比增長7.3%;實現利潤總額11.1億元,同比增長6.9%;實現稅金6.9億元,同比增長11.2%;完成房屋建筑施工面積479.3萬平方米,實行投標承包的房屋建筑施工面積占全部施工面積的51.3%。
四、固定資產投資
全市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019.9億元,同比增長10.5%(含綏芬河1109.9億元,同比增長5.8%),其中產業項目投資623億元,同比增長29.5%,占全部投資的61.1%。分經濟類型看,國有及國有經濟控股投資279.7億元,同比下降14.3%;民間投資734.3億元,同比增長23.8%。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完成投資91.3億元,同比增長41.8%;第二產業完成投資475.8億元,同比增長3.6%,其中工業投資450.7億元,同比增長21.8%;第三產業完成投資452.8億元,同比增長13.2%。從投資構成看,建筑工程完成投資732.3億元,同比增長12.6%;安裝工程完成投資42.1億元,同比下降16.3%;設備工器具購置完成投資212.5億元,同比增長12.6%。從投資規模看,計劃投資億元以上項目198個,完成投資206.5億元,占全部固定資產投資的22.1%。
全市房地產開發完成投資69.9億元,同比下降38.9%。全市房屋施工面積1714.5萬平方米,同比下降1.9%,其中住宅1285.7萬平方米,同比下降1.9%;新開工面積95.6萬平方米,同比下降73.7%,其中住宅75.4萬平方米,同比下降66.4%;商品房銷售面積156.7萬平方米,同比下降2%;商品房銷售額59.9億元,同比下降2.1%。
五、國內貿易
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501.8億元,同比增長10.8%(含綏芬河526.8億元,同比增長10.8%)。其中城鎮消費品零售額實現420.7億元,同比增長11.0%,占全市消費品零售總額的83.9%;鄉村消費品零售額實現81億元,同比增長10.2%。商品零售額實現426.1億元,同比增長11.1%;餐飲業收入實現75.6億元,同比增長9.6%。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全市限額以上貿易企業258戶,實現零售額160.3億元,同比增長14.3%。其中:批零貿易業225戶,實現零售額155.6億元,同比增長14%;住宿餐飲業33戶,實現零售額4.8億元,同比增長23.3%。
六、對外經濟和招商引資
全市(本部分含綏芬河)共實現進出口總額48.9億美元,同比下降59.2%。其中出口總額17.9億美元,同比下降74.4%;進口總額31.1億美元,同比下降38%;對俄進出口實現25.9億美元,同比下降62.7%;對日進出口實現1億美元,同比下降18.8%;對韓進出口實現0.4億美元,同比下降77.9%。從主要商品出口看,出口服裝及衣著附件2.5億美元,同比下降87.3%;出口機電產品2.2億美元,同比下降82.8%;出口箱包及類似容器1.1億美元,同比下降62.9%;出口鞋類2.1億美元,同比下降73.1%。從主要商品進口看,進口原油410.4萬噸、15.2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0.9%、下降47.7%;進口原木392萬立方米、5.2億美元,同比分別下降6.8%、14.1%;進口肥料74.9萬噸、2.3億美元,同比分別下降12.6%、12.8%;進口鋸材160.1萬立方米、3.4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22.7%、28.9%。
全市招商引資到位資金818.1億元,同比增長14%,其中國內招商引資到位資金785.8億元,同比增長14.1%;外商投資企業合同總投資0.7億美元;合同直接利用外資額0.2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額4.6億美元,同比增長2.8%,其中實際直接利用外資額0.3億美元,同比增長71.1%。
七、交通和旅游
全市(本部分含綏芬河)公路客運量3088萬人,同比下降13.9%;旅客周轉量16.5億人公里,同比下降12.7%;公路運輸貨運量2863萬噸,同比下降5.9%;貨物周轉量42.7億噸公里,同比下降2.9%;民航起落5568架次,同比增長21.6%;旅客吞吐量65.1萬人,同比增長19.8%。
全市共接待國內外旅游者1483.3萬人,同比增長26%,其中國內旅游人數1413.3萬人,同比增長27.7%;接待境外旅游人數70萬人,同比下降1.2%。實現旅游業總收入93.1億元,同比增長35.1%,其中:國內旅游收入68.1億元,同比增長40.7%;外匯收入4.1億美元,同比增長21.9%。
八、財政和金融
全市(本部分含綏芬河)實現全口徑財政收入107.4億元,同比下降23.6%。其中,市區完成47.3億元,同比下降25.8%;縣(市)完成60億元,同比下降21.8%。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完成59億元,同比下降33.1%;公共財政預算支出242.2億元,同比增長1.2%。
全市完成稅收總額92.6億元,同比下降9.3%。其中:國家稅收42.8億元,同比下降10.6%;地方稅收49.8億元,同比下降8.4%。
全市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1304億元,比年初增加100.2億元;金融機構各項貸款余額681.1億元,比年初增加80.7億元;儲蓄存款余額885.2億元,比年初增加38.9億元。
九、社會事業
全市現有研究生培養單位2所,招生328人,在讀784人,畢業147人;現有高校7所,招生1.5萬人,在校5.1萬人,畢業1.4萬人;普通中學(初中、高中)113所,在校生8.1萬人;普通小學169所,在校生9.1萬人;特殊教育學校6所,在校生589人;幼兒園331所,在園幼兒3.1萬人。
全市全年取得科技成果68項;簽訂技術合同22份,成交金額12491萬元。
全市廣播綜合人口覆蓋率99.2%;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99.8%;有線電視用戶51.2萬戶,同比下降4.5%,其中有線數字電視用戶50.4萬戶,同比增長0.6%。
全市國內比賽獲得金牌3枚、銀牌2枚、銅牌4枚;舉辦全民性運動競賽26次,參加人數3.5萬人。
十、人口、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
截止到年末,全市(人口部分含綏芬河)總人口276.4萬人,其中市區96.8萬人。全市戶籍人口262萬人,其中市區88.3萬人。在戶籍人口中:非農業人口157.9萬人,農業人口104.1萬人;男性人口和女性人口比例為1.067:1;出生人口1.5萬人,死亡人口1.6萬人,人口自然增長率為-0.25‰。
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26673元,同比增長7.8%;人均生活消費支出21868元,同比增長11.9%。城鎮登記失業率3.38%,同比下降0.02個百分點。市區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4711元,同比增長6.7%;人均生活消費支出8875元,同比增長0.1%。
全市參加基本養老保險人數為59.2萬人,同比增長5.7%;參加失業保險人數為14.4萬人;領取失業保險金人數為0.3萬人,同比下降18.2%;參加基本醫療保險人數為93.3萬人,同比增長1.2%。
十一、環境保護
據初步統計,全市萬元GDP能耗為0.6651噸標準煤,同比下降4.01%。
市區飲用水水源地均符合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標準。
注:
1、本公報各項統計數據均為初步統計數;
2、公報中地區生產總值及三次產業增加值按現價計算,增長速度按可比價計算;
3、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統計口徑為年銷售收入2000萬元及以上企業;
4、固定資產投資統計口徑為計劃投資500萬元及以上的固定資產投資;
5、八大支柱產業包括:林木工業、造紙工業、食品工業、能源工業、石化工業、新材料工業、醫藥工業、石油機械工業;
6、因行政區劃調整,未明確標注指標均為不含綏芬河統計數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