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慶市統計局
(2021年3月30日)
2020年,是極不平凡不尋常的一年,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和原油量價雙降的嚴重沖擊,大慶市委市政府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扎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全力穩住經濟社會發展基本盤。全市上下頂壓前行,頑強拼搏,全市經濟持續穩步復蘇,經濟社會主要指標完成好于預期。
一、綜合
初步核算,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301.1億元,比上年增長0.7%(按不變價格計算,下同)。其中,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244.3億元、增長4.0%,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1075.2億元、增長1.3%,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981.6億元、下降1%。三次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由上年的8.6:52.6:38.8調整為10.6:46.7:42.7,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戶籍人口人均地區生產總值84784元,增長1%。
全市地方財政總收入完成427.8億元,比上年增長12.6%。公共財政收入完成152.9億元、下降6.9%,其中稅收收入104.7億元、下降14%,主要稅種中增值稅下降23.2%、企業所得稅下降22.8%、城市維護建設稅下降19.7%、城鎮土地使用稅下降5.1%;非稅收入48.2億元、增長13.5%。地方財政支出完成379.5億元,比上年增長9.7%。公共財政支出336.9億元,增長6.6%。疫情防控和基本民生保障有力,社會保障和就業、醫療衛生、教育支出分別增長4.8%、55%和0.8%,民生支出占公共財政支出的比重達到78.9%。
年末戶籍人口270.8萬人,比上年末減少11605人。其中,市轄區人口136.9萬人,市轄縣人口133.9萬人。全市城鎮人口143.1萬人,戶籍人口城鎮化率52.8%。
2020年末全市戶籍人口及其構成
20210401162419.png
全年新注冊登記各類市場主體3.97萬戶,比上年下降7.2%,全市各類市場主體累計達到23.9萬戶,增長10.2%。穩定就業實現新成效,建設促進就業的“四個平臺”,幫助3779名城鎮困難人員、1382名退役軍人、4175名大學生和17.3萬名農民工實現本地就業。全年城鎮新增就業2.8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3.22%。
二、農業
全市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502.4億元,比上年增長4%。
全市農作物總播種面積達到78萬公頃,綠色有機食品種植面積達19.8萬公頃。全市新建高標準農田40.68萬畝,累計建成面積達550萬畝,占總種植面積的47%。糧食生產實現豐收,種植面積達到1059.4萬畝、增長1.1%,全市糧食總產量達453.4萬噸。油料產量8.3萬噸、增長38.5%,蔬菜瓜果產量131.1萬噸、增長15.9%。種植業實現產值214.8億元,增長7.8%。
畜牧生產形勢向好,年末生豬存欄116萬頭、增長0.2%,出欄178.1萬頭、增長2.7%。奶牛存欄21.2萬頭、增長12.8%,肉牛出欄40萬頭、增長24.6%,肉羊出欄175.8萬只、增長23.2%。主要畜產品供給充足,豬牛羊禽肉、禽蛋、牛奶產量分別達到29萬噸、12.7萬噸和81.5萬噸,分別增長12.9%、3.2%和22%。畜牧業實現產值251.5億元,增長0.2%。
全年完成植樹造林0.26萬公頃,實現產值7.3億元,增長1.6%。漁業水產品產量達12.7萬噸、增長1.4%,實現產值23.4億元、增長10.8%。
全市農民專業合作社達到1994個,其中現代農機專業合作社92個。新建改建農村飲水安全工程139處,新建農村公路268.5公里,改造農村“四類”重點對象危房4378戶,建設美麗鄉村示范村7個,常態化保潔村擴大到482個。
三、工業和建筑業
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1.6%。從隸屬關系看,中直工業下降0.4%,地方工業增長12.7%。從經濟類型看,國有及國有控股增長0.6%,非國有增長9.8%。從主要行業看,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下降0.7%,石化行業增長9.4%,農產品加工業下降9.8%,建材業下降33.8%,裝備制造業增長18.9%。
全市規模以上工業資產總額5656.2億元、增長3%,營業收入2676.8億元、下降17%,全員勞動生產率42.9萬元/人、下降17.6%。重點產業加快壯大,油頭化尾上升為省級戰略,古龍頁巖油勘探開發取得重大進展,大慶油田生產原油3001萬噸、天然氣46.6億立方米;石化煉油結構調整、煉化產品結構優化、龍油550三大油頭項目全部建成,原油一次加工能力提高到2370萬噸,全年原油加工量1281.6萬噸,增長12.9%。實施百個重點企業提質行動,沃爾沃汽車、圣泉生物、伊品玉米等項目領銜的裝備制造、糧頭食尾、農頭工尾產業加速成長。
2020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要產品產量
image.png
全市實現建筑業增加值56.2億元,比上年下降0.6%。有資質的建筑企業完成施工產值132.8億元,比上年增長3.3%。
四、服務業
全年批發和零售業增加值227.1億元,比上年下降5.2%;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加值41.9億元,下降1.7%;住宿和餐飲業增加值40.8億元,下降22%;金融業增加值86.4億元,增長5.5%;房地產業增加值113.9億元,增長5.2%;其他服務業增加值375.7億元,下降0.8%。
五、固定資產投資
全市固定資產投資比上年增長3%。從隸屬關系看,中直投資下降8.2%,地方投資增長14.5%。從產業投向看,第一產業投資增長81.4%,第二產業投資增長9.1%(其中工業投資增長12.4%),第三產業投資下降12.3%。從投資主體看,國有及國有控股投資下降0.9%,民間投資增長9.5%,外商及港澳臺投資增長9.6%。從行業看,制造業投資增長22.5%,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投資增長95.4%,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投資增長3.6倍,租賃和商務服務業投資增長10倍,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投資增長88.9%。
全年產業項目投資完成367.9億元、增長4.1%,總量居全省第一位,占全市固定資產投資比重為69.9%。當年新簽約利用內資項目169個、比上年增加110個,實際利用內資230.3億元、增長59.2%,項目個數和實際利用內資總額均居全省第二位。全市組建12個招商專班,編制36個產業鏈招商圖譜,開展云上招商、駐外招商活動,全年引進億元以上產業項目109個、簽約金額378億元。
全市房地產開發投資49.7億元,比上年下降34.4%。商品房銷售面積88.3萬平方米,增長1.1%,其中住宅79.1萬平方米,增長1.1%。商品房銷售額45.1億元,增長4.7%,其中住宅38.8億元,增長5.9%。
六、國內貿易和旅游
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比上年下降8.7%。按地域分,城鎮零售額下降8.9%,鄉村零售額下降6.3%。按行業分,批發和零售業零售額下降7%,住宿和餐飲業零售額下降25.6%。全年限額以上單位通過公共網絡實現的零售額增長102.7%。
出臺政策措施促消費,累計發放5個批次、1200萬元的消費券,帶動關聯消費1.2億元。制定地攤經濟發展指引,規范設置露天市場64個、攤位8700個,有力活躍了街邊和夜間消費。拓展多元渠道促消費,支持骨干商貿企業開展線上銷售,引導九佰街等電商平臺擴大社群銷售,全市電商交易額實現195.1億元、增長14.4%。
全市旅游總收入實現65.1億元、比上年下降19.5%,其中,國內旅游收入65億元、下降19.1%,入境旅游收入103.3萬美元、下降86.6%。全年接待游客1500.2萬人次、下降20.4%,其中,國內游客1499.9萬人次、下降20.3%,入境游客3130人次、下降90.1%。
七、交通運輸和郵電通信
全市公路客運量460萬人、比上年下降48.4%,公路客運周轉量2.0億人公里、下降47.4%。公路貨運量3912萬噸、下降8.5%,公路貨運周轉量57.3億噸公里、下降16.1%。
全市鐵路客運量539萬人,下降59.9%。鐵路貨運量3436.3萬噸,增長17.9%。
大慶薩爾圖機場進出港旅客65.2萬人,下降24%。航空貨郵量1213.4噸,下降8.4%。全年起降航班5920架次,下降10.3%。國內通航城市達到16個,比上年增加4個。
全市郵政業務收入完成9億元,增長15.7%。郵政業務總量完成8.7億元,增長26.7%。快遞業務量完成1612.7萬件,增長21.1%。快遞業務收入完成3.2億元,增長30.8%。
全市通信業務收入完成26.8億元,下降0.7%。年末固定電話用戶29.8萬戶、增長13.3%,移動電話用戶376.2萬戶、下降2.0%。年末互聯網寬帶接入用戶84.8萬戶,增長3.2%。
八、金融
年末全市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余額3213.7億元,比上年末增加383.9億元、增長13.6%,年末全市金融機構本外幣貸款余額1206.4億元,比上年末增加85.7億元、增長7.6%。
2020年末全市金融機構本外幣存貸款余額
162623.png
出臺信用貸款“白名單”制度,建立小微企業當天申請、當天放貸的“白名單”工作流程,篩選636戶企業納入名單管理,發放貸款2.87億元。推進供應鏈金融服務平臺市場化運作,大慶被確定為第二批國家產融合作試點城市。
九、市場價格
全年城市居民消費價格比上年上漲2.4%。其中,食品煙酒價格上漲7.5%、衣著價格下降2.5%、居住價格上漲0.1%、生活用品及服務價格下降0.7%、交通和通信價格下降3.1%、教育文化和娛樂價格上漲1.9%、醫療保健價格上漲5.3%、其他用品和服務價格上漲3.8%。
全年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比上年下降17.8%。受原油價格下降因素影響,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出廠價格下降31.2%、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業出廠價格下降17.7%、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出廠價格下降5.1%。受豬肉等農產品價格上漲影響,農副食品加工業出廠價格上漲21.6%。
十、教育、衛生和體育
全市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達到95.5%,高出國家標準15.5個百分點。鐵人中學新址落成啟用,中小學生課后服務全面實施,全市考入清華、北大43人,高考一表進段5520人、創15年來最好水平。
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做到了嚴管嚴控防輸入,精準防控防擴散。全市2.9萬名醫護人員堅守崗位,3支醫療隊、55名白衣勇士逆行出征,馳援孝感、武漢、哈爾濱。廣大公安干警、社區工作者、油化央企職工、機關黨員干部、企業家、志愿者等社會各界不畏嚴寒、不懼危險,奮戰在抗疫第一線。1名公安干警、1個社區黨支部獲得全國表彰,55名個人、18個集體受到全省嘉獎。
實施第二醫院、龍南醫院和19家發熱門診應急改造項目,購置負壓轉運車、人工心肺機等救治設備。建成24個核酸檢測實驗室,醫療救治和應急檢測能力全省領先。大慶成為全省唯一的全國健康城市試點市。
鐵人大劇院正式啟用,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創建工作通過驗收。承辦省田徑錦標賽等11項省級以上賽事,建設彩色健身步道12公里、社會化足球場32塊,為全民健身創造方便條件。
十一、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
全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891元、比上年下降0.9%,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584元、比上年增長7.0%,絕對額分列全省第一位和第五位。
克服諸多財稅減收困難,有力保障基本民生、防疫救助、工資發放、債務化解和政府運轉。普通居民大病保險起付線降至1.2萬元、下調3700元,市區和四縣失業金標準分別提高到每月1512元和1143元,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城鄉低保均實現“十六連增”,待遇標準處在全省前列。
十二、資源和環境
全年全社會用電量229.1億千瓦時,比上年增長2.8%。第一產業用電量2.6億千瓦時、增長28.8%,第二產業用電量193.4億千瓦時、增長4%,其中工業用電量192.8億千瓦時、增長4%;第三產業用電量17.8億千瓦時、下降8%。城鄉居民生活用電量15.3億千瓦時、下降2.4%,其中城鎮居民用電量10.9億千瓦時、下降8.2%,鄉村居民用電量4.4億千瓦時、增長15.5%。
生態環境持續優化,全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44.26%,全市森林覆蓋率12.99%,市區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100%,市區生活污水集中處理率95.51%。
實施世紀大道景觀提升等綠化項目32個,建設口袋公園、微型廣場32處,完成30條道路、110處節點設施的亮化升級。升級改造城市干道38公里,建設交通“綠波帶”8公里,新開通公交線路11條。出臺停車場管理條例,新建公共停車場8個,新增停車泊位6270個,公共場所停車秩序得到規范。對明湖苑等9個小區進行綜合改造,建成了餐廚廢棄物處理廠,城市黑臭水體治理任務全部“清零”。
注:1、本公報為初步統計數據,最終數據以統計年鑒為準;
2、地區生產總值、各產業增加值絕對數按當年價格計算,增長速度按不變價格計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