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齊哈爾市統計局
2022年,全市上下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各項決策部署,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以新作為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全市經濟穩中向好,民生保障有力有效,社會事業不斷進步,現代化鶴城建設邁出堅實步伐。
一、綜合
國民經濟。初步核算,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1318.0億元,比上年增長4.2%。從三次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412.5億元,增長2.2%;第二產業增加值313.9億元,增長4.9%;第三產業增加值591.6億元,增長5.3%。三次產業結構為31.3:23.8:44.9。第一、二、三產業對GDP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16.5%、27.4%和56.1%。第一、二、三產業分別拉動經濟增長0.7個、1.1個和2.4個百分點。人均地區生產總值33299元,增長5.5%。
人口。全市戶籍總人口512.5萬人。其中,鄉村人口318.7萬人;城鎮人口193.9萬人。全年出生人口14660人,出生率為2.9‰;死亡人口29526人,死亡率為5.8‰;人口自然增長率為-2.9‰。

物價。全年居民消費價格總指數比上年同期上漲1.8%(以上年同期為100,下同),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下降0.8%。消費品價格上漲2.3%,其中,食品煙酒價格上漲2.5%,衣著價格上漲2.4%,居住價格上漲0.4%,生活用品及服務價格上漲0.7%,交通和通信價格上漲4.7%,教育文化和娛樂價格上漲1.7%,醫療保健價格下降0.2%,其他用品和服務上漲0.8%。
二、農業
農林牧漁業。全年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805.5億元,比上年增長2.3%。其中,農業產值424.8億元,增長0.1%;林業產值10.4億元,增長4.1%;畜牧業產值347.0億元,增長5.2%;漁業產值14.9億元,增長0.8%;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8.4億元,增長5.0%。
糧食產量。全市糧食總播種面積3675.6萬畝,糧食總產量231.7億斤,比上年下降6.3%。其中,稻谷55.5億斤,下降6.9%;玉米138.0億斤,下降13.7%;大豆35.1億斤,增長47.5%。
經濟作物。全市經濟作物播種總面積106.1萬畝,比上年增長14.8%。油料1855.7噸,下降31.8%;生麻47514.9噸,增長38.2%;糖料177668.6噸,增長11.3%;蔬菜及食用菌695623.5噸,下降4.2%;瓜果類147621.6噸,下降20.6%。
畜牧業。全年肥豬出欄427.9萬頭,比上年增長4.8%;牛出欄73.8萬頭,增長2.7%;羊出欄320.2萬只,增長1.6%;禽出欄4636.7萬只,下降1.9%。豬肉產量35.0萬噸,增長4.7%;牛肉產量12.0萬噸,增長4.6%;羊肉產量5.5萬噸,增長1.7%。生奶產量143.9萬噸,增長12.9%;禽蛋產量21.3萬噸,增長19.9%。

三、工業和建筑業
工業生產。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4.3%。按輕重工業分,輕工業下降1.5%,重工業增長13.4%。按行業分,裝備工業增長37.5%,食品工業下降0.5%,冶金工業下降1.6%,能源工業下降18.7%,醫藥工業下降16.8%,石化工業下降7.0%,林木建材工業下降17.6%,其他工業增長9.9%。
工業效益。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404戶。全年實現營業收入1220.9億元,增長4.8%;利潤總額65.4億元,下降26.9%;資產合計2174.1億元,增長23.1%;流動資產合計1292.5億元,增長43.9%。
產品產量。全年重點監測的74種主要工業產品中40種產品產量增長。原材料類產品中,燒堿增長4.9%;精煉銅增長6.2%;硫酸增長16.4%。裝備類產品中,石油鉆井設備增長19.1%;鐵路貨車增長38.8%;金屬軋制設備增長44.2%。在消費類產品中,飼料添加劑增長1.1倍;食品添加劑增長57.3%;冷凍蔬菜增長44.1%;飼料增長17.7%。

建筑業。全市建筑業企業298戶。全年實現建筑業總產值59.8億元,比上年增長18.8%。建筑業企業簽訂合同額128.1億元,增長39.2%;其中,本年新簽訂合同額72.2億元,增長14.9%。
四、固定資產投資和房地產開發
固定資產投資。全年固定資產投資比上年下降1.4%,其中,民間投資下降18.2%。第一產業下降7.6%;第二產業下降5.4%,其中,工業下降5.4%;第三產業增長4.7%。
房地產開發。全年房地產開發投資完成額55.5億元,比上年下降22.1%。其中,住宅投資45.7億元,下降21.7%,占全部房地產開發投資的82.3%。全市商品房銷售面積81.3萬平方米,下降36.0%;商品房銷售均價為5067元/平方米,下降4.1%。
五、國內貿易
消費市場。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31.8億元,比上年下降2.7%。按銷售單位所在地分,城鎮消費品零售額288.0億元,下降2.7%;鄉村消費品零售額43.9億元,下降2.5%。按消費形態分,餐飲收入35.5億元,增長0.3%;商品零售296.3億元,下降3.1%。
商品零售。全年限額以上單位商品零售額中,金銀珠寶類商品零售額比上年增長33.9%;糧油、食品類商品零售額增長28.1%;日用品類商品零售額增長19.5%;石油及制品類商品零售額增長17.1%;中西藥品類零售額增長16.8%;化妝品類商品零售額增長14.9%;煙酒類商品零售額下降6.8%;汽車類商品零售額下降12.5%。
六、對外經濟
利用外資。全年實際利用外資額19243萬美元,比上年增長42.3%。新設立外資企業10戶。
對外貿易。全年實現進出口總額92.7億元,比上年增長39.5%。其中,出口總額54.1億元,增長32.1%;進口總額38.6億元,增長51.3%。
七、交通、郵電和旅游
交通運輸。全市道路運輸車輛74993輛。其中,客運1045輛,貨運61407輛,出租車12541輛。全年共完成貨運量8807.72萬噸。其中,鐵路貨運量1352.7萬噸,公路貨運量7455.0萬噸,航空貨運量0.02萬噸。完成客運量879.9萬人次。其中,鐵路客運量320.1萬人次,公路客運量534.6萬人次,航空客運量25.2萬人次。
郵政電信。全年完成郵電業務總量37.5億元。其中,電信業務總量26.5億元,郵政業務總量11.0億元。
旅游。2022年末,A級及以上景區51個,比上年增長4.0%,其中,4A級以上景區10個。全市共接待游客1973萬人次,增長5.5%,實現旅游收入128.2億元,增長5.5%。
八、財政和金融
財政收支。全年財政總收入167.9億元,比上年增長2.0%;其中,一般公共預算收入97.3億元,自然口徑增長15.1%。財政總支出614.4億元,增長10.8%;一般公共預算支出567.7億元,增長11.1%。
金融市場。全年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3295.1億元,比年初增長14.7%。住戶存款2756.6億元,增長17.0%。其中,活期存款848.1億元,增長12.5%;定期及其他存款1908.5億元,增長19.1%。金融機構各項貸款余額1699.3億元,增長7.9%。住戶貸款460.6億元,增長4.8%。其中,短期貸款144.5億元,增長19.6%;中長期貸款316.1億元,下降0.8%。
九、科學技術和教育
科學研究。2022年末,實施市級科技計劃重點項目24項,科技成果驗收316項,全年認定技術合同503項。
教育事業。全市學校1247所,教職工44040人,在校學生412979人,畢業生125049人。其中,高中教職工6296人,在校學生70155人,畢業生22858人;初中教職工16500人,在校學生97200人,畢業生35763人;小學教職工10631人,在校學生142624人,畢業生32329人。
十、文化、衛生和體育
文化事業。2022年末,全市共有文化單位49個。其中,圖書館15個,群眾藝術館1個,文化館16個,博物館17個。文物保護單位190個。其中,國家級12個,省級45個,市縣級133個。
衛生事業。全市共有各類衛生機構2796個。其中,醫院142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2593個,專業公共衛生機構59個,其他衛生機構2個。各類衛生機構床位編制數33011張,實有35857張。衛生技術人員39917人,其中,執業醫師10125人。
體育事業。全市500座以上的體育館5個,500座以上的體育場8個,體育社團131個,等級運動員164人。獲得國家級及以上獎牌18枚,其中,金牌10枚,銀牌6枚,銅牌2枚。
十一、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
居民收入。2022年,全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619元,比上年增長4.6%;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790元,增長4.1%。
社會保障。年末全市參加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含離退休)162.0萬人,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含離退休)141.9萬人,參加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含離退休)19.4萬人,參加基本醫療保險(含離退休)381.9萬人。
養老產業。全市養老機構252個。其中,公辦22個,養老床位7661個,民辦230個,養老床位23706個;開展醫養結合的養老院38個;鄉鎮敬老院9個,入住老人1472人。
十二、環境保護
園林綠化。全市園林綠化面積5672公頃。城市綠化覆蓋率43.3%。公園26個,公園面積1291公頃。
自然保護區。全市共有自然保護區14個,自然保護區總面積41.37萬公頃。其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3個,面積15.97萬公頃;省級自然保護區10個,面積25.11萬公頃;縣級自然保護區1個,面積0.30萬公頃。
注:1.本公報各項統計數據均為初步統計。
2.部分數據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分項與合計不等的情況。
3.生產總值、各產業增加值、總產值絕對數指標按現價計算,增長速度按可比價計算。
4.本公報中對外經濟、交通、郵電、旅游、財政、金融、科技、教育、文化、衛生、體育、社保、養老、環保等數據來自部門統計,農業部分數據和人民生活數據來自國家統計局齊齊哈爾調查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