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會員中心
   
統計年鑒年度索引: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統計年鑒分省、行業總索引 ]
統計公報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統計公報分省總索引 ]
站內搜索: 高級搜索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統計公報 > 黑龍江

黑龍江省2003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時間:2010-01-05 14:16:43 來源:黑龍江省統計局 作者:admin 點擊:1671次

2003年,全省各地區、各部門在省委、省政府的領導下,認真貫徹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三中全會精神,圍繞“努力快發展、全面建小康”戰略任務,緊緊抓住國家對東北老工業基地、糧食主產區、資源型城市(地區)支持的政策機遇,著力進行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積極改善投融資環境;化解“非典”疫情和嚴重的農業旱災等負面影響,通過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宏觀調控政策的實施,國民經濟呈現出結構改善、速度加快、效益提高的良好態勢,各項社會事業取得新進展。

一、綜合

宏觀經濟保持快速增長。自2000年國民經濟出現重大轉機后,全省經濟正處于改革開放以來又一輪增長周期的上升階段。初步核算,2003年全省國內生產總值達4433億元,比上年增長10.3%,連續兩年保持兩位數增長,比全國快1.2個百分點,也是1985年以來增幅最快年份之一。其中,第一、二、三產業增加值分別為513億元、2532億元、1388億元,分別增長2.5%、11.9%和10.1%。三次產業結構為11.6:57.1:31.3。全年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11623元,增長10.2%。

物價小幅上漲。全省居民消費價格比上年上漲0.9%,其中城市上漲0.8%,農村上漲1.2%。分類別看,食品、文教娛樂用品及服務、居住價格分別上漲3.3%、1.9%和1.2%;家庭設備用品及服務、衣著、交通和通信、煙酒及用品、醫療保健及個人用品價格分別下降3.0%、1.6%、1.5%、1.2%和0.6%。農業生產資料價格、工業品出廠價格、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固定資產投資價格分別上漲1.8%、11.9%、7.6%和2.3%。

就業規模擴大。年末全省從業人員1620.1萬人,比上年末增長1.1%。其中,城鎮從業人員724萬人,增長1.4%。年末在崗職工490.5萬人,下降1.2%。據省勞動和社會保障廳統計,全年有37.3萬名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實現了再就業。城鎮登記失業率為4.2%,比上年下降0.7個百分點。

2003年,是全省經濟和社會發展極不平凡的一年,突出的成效是,政府宏觀調控的手段趨于多樣化、應對突發事件和駕馭復雜局面的能力明顯提高;國民經濟發展環境相對寬松,經濟增長的內在活力有所增強;“誠信龍江”建設扎實推進,新經濟成份繼續壯大;在保持宏觀層面持續向好的同時,更加注重區域經濟協調性、城鄉發展統籌性和經濟結構的合理性,可持續的發展觀念深入人心,累積多年的增長勢能集中釋放。國民經濟和社會事業呈現出良性互動的顯著變化。

存在的主要問題是:農業基礎薄弱,抗御自然災害能力不強;長期積累的體制性、結構性矛盾依然存在;非公有經濟成份比重小,第三產業增勢弱;就業和再就業壓力大;受“非典”疫情影響較重的一些行業的景氣狀況尚未回升到位。

二、農業

2003年,全省農業堅持以市場為導向,實施種植業與畜牧業主輔換位戰略,推進農村經濟結構調整,面對罕見的干旱、嚴重的洪澇、低溫等多種自然災害,動員和組織人民群眾奮起抗災自救,努力降低損失。全年農業和農村經濟保持了增長勢頭。

種植業結構得到優化。全省糧食、經濟和飼料作物的種植比重由上年的73.1:23.9:3.0調整為72.7:24.1:3.2。優質農作物面積占總播種面積的85.0%。盡管糧食總產量因災減產,但生產能力仍在2500萬噸以上。

綠色食品產業繼續較快增長。年末全省綠色食品認證個數達610個,比上年增加140個,增長29.8%,綠色食品認證數量仍居全國第一位;全省綠色食品監控面積達1813萬畝,增長24.9%,占全部農作物面積的12.8%,所占比重是歷史最高的;綠色食品產業牽動農戶104.6萬戶,增長13.4%;綠色食品加工企業實現利稅16.5億元,增長42.2%。

植樹造林步伐加快。全年完成造林面積34.7萬公頃,比上年增長41.4%。

畜牧業發展勢頭強勁。全省畜牧業總產值達294億元,比上年增長15.3%,占農林牧漁業產值比重由上年的32.4%上升到35.2%。奶牛存欄突破100萬頭,達117.6萬頭,增長26.1%。肉、蛋、奶產量分別增長14.3%、6.7%和26.8%。

鄉鎮企業繼續穩步發展。據省中小企業局統計,全年全省實現鄉鎮企業增加值420億元,比上年增長10.8%;實繳稅金18.5億元,增長5.3%;凈利潤72億元,增長7.5%。

農業生產條件有所改善。年末全省擁有農業機械總動力達1807.4萬千瓦,比上年增長3.8%。擁有農用拖拉機79.5萬臺,增長3.8%。化肥施用量(折純)125.7萬噸。農村用電量30.7億千瓦小時,增長4.5%。農田有效灌溉面積211.2萬公頃,增長6.1%,節水灌溉面積116.7萬公頃,增長8.8%。綜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積376.9萬公頃,增長4.6%。

三、工業和建筑業

2003年,全省工業領域繼續通過體制、機制和技術創新,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生產保持了高速增長的態勢。全部工業增加值2249億元,比上年增長12.2%,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即全部國有及年產品銷售收入500萬元及以上的非國有工業企業)完成增加值1380.2億元,增長13.6%,增幅比上年提高1.6個百分點。國有及國有控股、股份制企業增長較快,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完成增加值1198.4億元,增長13.5%;股份制企業增加值1160.3億元,增長13.6%;集體企業增加值28.8億元,增長2.8%。輕、重工業協調發展,輕工業增加值180.4億元,增長18.8%;重工業增加值1199.4億元,增長13.5%。支柱產業成為工業經濟增長的重要支撐,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中,石化、機械、食品等三大支柱產業完成工業總產值2138.9億元,增長14.9%,拉動全省工業生產增長10個百分點。新產品產值繼續保持高增長,全省工業企業實現新產品產值172.8億元,增長54.4%。市場適銷產品、優勢產品產量增長較快,少數產品產量下降。

工業企業盈利水平創歷史新高。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稅877.3億元,比上年增長23.4%,其中,實現利潤594.9億元,增長28.9%,經濟效益綜合指數230.8,提高20.1個點,仍居全國第一位。地方工業生產狀況和經濟效益不斷提高,全省地方工業實現利稅91.7億元,增長31.6%,其中實現利潤28.5億元,增盈15.6億元。

建筑業繼續保持穩定發展。全年建筑業企業完成增加值283.9億元,比上年增長9.2%。在全部建筑業企業中,資質等級四級及以上的建筑企業實現利稅18.8億元,增長20.7%。建筑市場進一步規范,全年通過投標承包工程10911個,增長55.5%,占全部施工單位工程比重由上年的54.8%提高到69.4%。施工房屋面積3516.5萬平方米,增長8.7%;竣工房屋面積1961.6萬平方米,增長0.1%。

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四、固定資產投資

2003年,全省建設領域進一步改善投融資環境,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推進大項目戰略,固定資產投資總量保持了較快增長。全省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241億元,比上年增長12.0%。從經濟類型看,民間投資快速增長,全省民間固定資產投資425億元,增長15.8%,其中城鄉集體和私營個體投資215.1億元,增長19.8%;國有及國有控股項目完成投資792.4億元,增長9.9%;外商及港澳臺投資23.6億元,增長15.1%。從隸屬關系看,地方項目完成投資950.4億元,增長17.2%,所占比重由上年的73.2%上升到76.6%;中央項目完成投資290.6億元,下降2.1%。從投資管理渠道看,各類投資均有所增長,其中全省基本建設投資573.1億元、更新改造投資225.6億元、房地產開發投資163.1億元,分別增長15.4%、5.8%和11.9%。從大項目看,全年計劃總投資1億元以上的基本建設項目222個,比上年增加42個;完成投資361.8億元,占基本建設投資比重為63.1%。更改限額以上項目100個,增加37個;完成投資89.9億元,占更新改造投資的39.8%。

投資結構繼續改善。在國有及其他經濟類型單位投資中,第一產業投資33.7億元,增長57.5%;第二產業投資382.3億元,增長14.5%,其中,制造業完成投資166億元,增長40.3%;第三產業投資598.6億元,增長8.7%,其中運輸業投資117.2億元,增長22.3%。

五、國內貿易

2003年,隨著“非典”疫情的解除,消費市場人氣逐月回升,全省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376.4億元(不含制造業企業自銷和農業生產者對非農業居民的零售額),比上年增長10.1%。分城鄉看,城鎮零售額1206億元,增長10.6%;農村市場恢復緩慢,其零售額170.4億元,僅增長6.4%。分行業看,批發零售貿易業零售額1191.9億元,增長9.6%;餐飲業零售額152.3億元,增長13.4%。分商品類別看,食品類商品零售額增長9.8%,占42.4%;穿著類商品零售額增長17.4%,占21.5%;用品類商品零售額增長7.3%,占30.9%。分商品銷售看,消費結構升級,全省限額以上批零貿易企業的移動電話機、微型計算機和數碼相機零售量分別增長4.8倍、1.8倍和1倍。售予個人的商品房銷售額增長17.2%,占商品房銷售額的92.4%。

集市貿易規模有所擴大。年末全省擁有城鄉集貿市場1744個,集市貿易成交額709.1億元,比上年增長7.0%。

六、對外經濟

2003年,全省對外貿易逐步走出“非典”陰影,加之私營企業出口規模擴大,出口增速在上年高位的基礎上持續走高。據海關統計,全年實現進出口總值53.3億美元,比上年增長22.5%。其中,出口28.7億美元,增長44.6%;進口24.6億美元,增長4.0%。對外貿易主要特點,一是俄、日、韓、美等四個國家仍是我省對外貿易的主要伙伴,其進出口總值占全省的76.7%,其中出口占全省的77.7%。二是私營企業成為對外貿易的重要力量,全年完成進出口總值19.1億美元,增長3倍,占全省的35.8%,比上年提高24.8個百分點,其中出口11.2億美元,增長3.9倍。

利用外資增加。全省全年實際利用外資12.9億美元,比上年增長4.1%。其中外商投資10.3億美元,增長8.9%。

對外經濟技術合作保持良好發展勢頭。全年對外承包工程和勞務合作完成營業額2億美元,增長28.0%。年末在外勞務人員達9263人,增長44.8%。

七、交通、郵電和旅游

2003年,“非典”對交通運輸業形成較大沖擊,貨運由于及時調整運輸方式,保持了平穩發展;客運有所下降。全年各種運輸方式完成的貨物周轉量1006.2億噸公里,比上年增長3.1%。其中,鐵路788.9億噸公里,增長5.4%;公路163.1億噸公里,下降2.6%;水運19.9億噸公里,增長22.8%;航空0.3億噸公里,下降10.3%;管道34億噸公里,下降8.6%。全年完成旅客周轉量367.4億人公里,比上年下降8.2%。其中,鐵路149.4億人公里,下降3.1%;公路203億人公里,下降8.5%;水運0.3億人公里,增長2倍;航空14.7億人公里,下降3.3%。

郵電通信業繼續快速增長。全年完成郵電業務總量233.3億元(2000年不變價),比上年增長25.2%。擁有長途光纜線路總長度33979.5公里,增長14.5%。年末局用交換機總容量849萬門,增長6.6%。年末固定電話用戶880.2萬戶,增長32.2%;移動電話用戶841.8萬戶,增長27.9%。全省電話普及率為45.2%,比上年提高10.4個百分點。國際互聯網絡用戶達165.6萬戶,增長40.5%。

旅游業保持增長。全年實現旅游業總收入222.3億元,比上年增長9.0%。國內旅游呈現增長態勢,全年共接待國內旅游人數3590萬人次,增長7.2%;實現國內旅游收入202.1億元,增長12.8%。受“非典”影響,國際旅游主要指標下降,全年接待國際旅游人數58.7萬人次,下降18.2%。其中,外國人54.6萬人次,下降18.4%;華僑港澳臺胞4.1萬人次,下降14.8%;創造旅游外匯收入2.4億美元,下降18.0%。

八、財政、金融、證券和保險

財政收入較快增長。2003年,全省實現地方財政收入293.4億元,按可比口徑比上年增長14.8%。其中,一般預算收入248.8億元,增長12.9%。全省地方財政支出606.2億元,比上年增長9.3%。其中一般預算支出564.9億元,增長8.5%。財政支出體現了“有保有壓”的原則,社會保障補助、醫療衛生、教育、科學、農業等重點支出分別增長11.6%、13.5%、11.2%、26.3%和17.1%,均高于一般預算支出增幅。

金融形勢穩定。年末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4810億元,比年初增加573.4億元。其中,企業存款1172.5億元,增加117.9億元;儲蓄存款3342.4億元,增加426.8億元。金融機構各項貸款余額3981.3億元,比年初增加352.1億元。其中,短期貸款2534.4億元,增加32.7億元;中長期貸款1226.8億元,增加236.8億元。個人消費貸款余額292.4億元,增加121.9億元。年末貨幣累計凈投放65.7億元。

證券業繼續發展。年末共有境內外上市公司37家、上市股票38只,其中發行A股股票33只,B股股票1只,在香港發行上市H股1只,紅籌股3只。37家上市公司在證券市場累計募集資金204.5億元,其中2003年融資11.5億元。

保險事業快速發展。全年保費收入118.7億元,比上年增長38.6%,其中,財產險收入16.2億元,下降0.4%;壽險收入94.4億元,增長46.2%;健康險和意外傷害險收入8.1億元,增長69.5%。支付各類賠款19.9億元,比上年增長20.9%。其中財產險賠付金額9.5億元,增長14.7%;壽險賠付金額7.9億元,增長28.1%;健康險和意外傷害險賠付金額2.5億元,增長24.6%。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九、教育和科學技術

教育事業進一步發展。年末全省共有普通高校55所,招生12.5萬人,比上年增招0.9萬人,在校學生達39.2萬人,比上年增長17.0%;研究生培養單位有22所,招生1萬人,增長42.9%,在學研究生2.4萬人,增長33.3%。中等專業技術教育學校51所,招生3.6萬人,在校生11.2萬人;普通中學2719所,招生61.9萬人,在校生247.4萬人;成人中等專業學校在校生3.3萬人。小學11400所,招生40.5萬人,在校生240.2萬人。特殊教育學校在校生0.6萬人。幼兒園在園幼兒34.5萬人。成人技術學校培訓學員219.1萬人次。全年掃除文盲1萬人。

科技研究開發及產業化取得新進展。全年全省科技經費支出52億元,增長13.0%,其中研究與發展(R&D)經費支出22.6億元,增長18.3%,相當于國內生產總值的0.5%。年末有科學研究開發機構615個,從事科研活動人員9.5萬人,其中科學家和工程師6.6萬人。全年共取得重大科技成果986項,其中基礎理論成果54項,應用技術成果860項,軟科學成果72項。受理專利申請4972件,授權專利2794件。科技成果轉化成效明顯,全年共簽訂技術合同2918份,增長14.5%;成交金額12.1億元,增長0.9%。

十、文化、衛生和體育

文化藝術、廣播影視、新聞出版等各項事業繼續健康發展。年末全省共有藝術表演團體88個,文化館118個,公共圖書館97個,博物館47個。中、短波廣播發射臺和轉播臺45座,廣播綜合人口覆蓋率達到98.5%;一千瓦以上電視發射臺和轉播臺102座,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達到98.7%。有線電視用戶259萬戶。全年出版報紙7.83億份,出版雜志0.72億冊,出版圖書0.86億冊。年末全省共有檔案館173個,已開放各類檔案23.7萬卷。

衛生事業不斷進步。年末全省共有衛生機構8755個,其中醫院、衛生院1862個。衛生機構床位數12萬張,其中醫院、衛生院床位數11.2萬張。全省共有專業衛生技術人員15.5萬人,其中醫生6.5萬人,護師、護士4.6萬人。全省共有衛生防疫防治機構205個,衛生技術人員0.7萬人。婦幼衛生機構155個,衛生技術人員0.5萬人。全省共有鄉鎮衛生院1008個,床位1.3萬張,衛生技術人員1.9萬人。有鄉村醫生和衛生員2.3萬人。

體育事業取得新成績。全年我省運動員共獲11項世界冠軍、9項亞洲冠軍、149項全國冠軍。全民健身運動廣泛開展。舉辦運動賽會575次,參加人數達31萬人次;全省共有554.3萬人達到《國家體育鍛煉標準》。

十一、人口和環境保護

人口低速增長。據抽樣調查測算,2003年全省人口出生率7.48‰,死亡率5.45‰,人口自然增長率2.03‰。年末全省總人口3815萬人。其中,城鎮人口2006.3萬人,占總人口比重52.6%;鄉村人口1808.7萬人,所占比重為47.4%。男性人口1940.4萬人,占總人口比重為50.9%;女性人口1874.6萬人,所占比重為49.1%。0—14歲人口604.3萬人,占總人口比重為15.8%;15—64歲人口2957萬人,所占比重為77.5%;65歲及以上人口253.7萬人,所占比重為6.7%。

環境保護工作不斷加強,環境質量進一步改善。年末全省環境保護系統共有3979人,各級環境監測站105個,環境監測人員1466人。年末全省有自然保護區151個,其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4個,分別比上年增加7個和2個;自然保護區面積385.2萬公頃,比上年增加15.5萬公頃。全省建成煙塵控制區280個,總面積達1047.5平方公里;建成噪音達標區302個,達標區面積706.5平方公里。

十二、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

城鄉居民生活質量有進一步提高。2003年,全省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6679元,比上年增長9.5%。盡管糧食因災減產,但由于糧食品質好于上年、農產品價格提高、畜牧業大發展、外出打工增加、農村稅費改革和農業稅減免等原因,全省農民人均純收入比上年增加120元,達2525元,增長5.0%。城鎮恩格爾系數為35.6%,比上年高0.1個百分點;農村恩格爾系數為40.7%,下降0.9個百分點。城鎮人均住房建筑面積19.7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9平方米;農村人均住房面積19.6平方米,增加0.3平方米。

社會保障體系繼續得到加強。年末全省參加基本養老保險職工714.1萬人;有479萬名職工參加失業保險;有435.2萬職工參加基本醫療保險。“兩個確保”得以鞏固,確保了企業離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和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基本生活費按時足額發放。全省得到最低生活保障救濟人數156.2萬人。

注:1、本公報各項統計數據均為初步統計數。

2、公報中,國內生產總值、各產業增加值或總產值絕對數按現價計算,增長速度按可比價格計算。

3、三次產業結構按新的行業分類標準進行了調整。

4、由于統計制度方法的變化,個別指標總量的增長情況與上年公報發表的數據不一致,均以本公報為準。

關閉
關注公眾號 獲取新動態
91在线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亚洲2022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久久婷五月综合97狠狠澡,亚欧人成精品免费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第一页 | 亚洲女同成AV人片在线观看 | 亚洲欧美国产国产一区 | 人人搡人人爽国产精品 | 亚洲国人久久精品 | 亚洲欧美综合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