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西市統計局
2009年3月16日
2008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全市上下深入貫徹落實十七大精神,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努力克服國際金融危機沖擊的不利影響,著力解決經濟社會發展中出現的突出矛盾和問題,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國民經濟保持較快發展,各項社會事業取得新的進步。
一、綜 合
國民經濟持續在高平臺運行。經初步核算,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315.9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2.3%,連續五年保持兩位數增長。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84.0億元,增長7.0%;第二產業增加值102.1億元,增長14.5%;第三產業增加值129.8億元, 增長14.4%。三次產業構成為26.6:32.3:41.1。第一、二、三產業對GDP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16.7%、35.3%和48.0%。人均地區生產總值16541元,增長12.3%。
市場物價逐步回穩。全年居民消費價格(CPI)比上年上漲4.5%,漲幅比上年下降1.4個百分點。分八大類別看,表現為“五升二降一平”:食品價格上漲10.9%(其中糧食價格下降0.7%、鮮蛋下降1.4%、肉禽及其制品上漲23.3%、油脂上漲24.5%)、居住上漲1.9%、家庭設備用品及服務與上年持平、醫療保健及個人用品上漲3.5%、煙酒及用品上漲1.7%、交通和通信上漲0.7%、衣著下降0.9%,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價格下降0.3%。工業品出廠價格上漲20.1%,漲幅提高17.8個百分點;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上漲13.2%,漲幅提高10.2個百分點;固定資產投資價格上漲8.9%,漲幅提高5.2個百分點。
就業再就業工程成效顯著。城鎮新增就業4.1萬人,下崗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3.3萬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為4.36%,比控制目標值低0.24個百分點。
二、農 業
糧食生產又獲大豐收。全年糧食作物播種面積36.7萬公頃,比上年下降1.3%;糧食總產量201.9萬噸,增長7.6%,連續五年獲得大豐收,主要糧食作物產量穩步增長:水稻產量102.4萬噸,增長6.7%;玉米59.1萬噸,增長2.0%;大豆36.8萬噸,增長20.8%。經濟作物產量有增有減,烤煙產量0.5萬噸,增長18.7%;甜菜5.4萬噸,增長54.5%;水果8.2萬噸,下降10.3%;蔬菜36.4萬噸,下降0.8%;油料2.2萬噸,增長5.2%。
畜牧業生產快速增長。全年肉、蛋、奶產量分別為7.0萬噸、4.0萬噸、7.7萬噸,分別比上年增長23.5%、35.8%和24.7%。水產品產量3.4萬噸,下降8.0%。
主要畜產品產量和牲畜存欄如下:
2008年 比上年增長%肉類 7.0萬噸 23.5禽蛋 4.0萬噸 35.8牛奶 7.6萬噸 24.9豬年末存欄 40.8萬頭 30.3家禽年末存欄 417.5萬只 15.9大牲畜年末存欄 13.5萬頭 29.4
其中:奶牛 2.5萬頭 18.7
綠色食品產業進一步發展壯大。綠色食品種植基地面積335萬畝,比上年增長8.1%。全市獲得無公害食品、綠色食品認證個數達99個。全年實現綠色食品種植業產值28億元,占農林牧漁業總產值比重達35.5%。
植樹造林工作取得新進展。全年實現造林面積2229公頃,退耕還林面積1933公頃,生態環境得到改善。
農業生產條件進一步改善。年末全市擁有農業機械總動力144.7萬千瓦,比上年增長7.0%。擁有農用拖拉機4.9萬臺,增長4.5%;農用運輸車2678輛,增長5.6%。全年農村用電量2.1億千瓦小時,增長2.3%。農田有效灌溉面積10.4萬公頃,增長5.0%;節水灌溉面積4.5萬公頃,增長0.3%。三、工業和建筑業
工業生產穩中加快。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500萬元以上)實現增加值58.7億元,比上年增長17.8%。其中,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增加值30.5億元,增長3.4%;集體企業增加值0.8億元,增長10.1%;股份制企業增加值24.6億元,增長35.6%。從企業規模看,大中型企業增加值37.8億元,增長12.4%;小型企業增加值21.1億元,增長28.9%。工業經濟效益大幅增長。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實現194.3億元,比上年增長64.3%;利稅總額19.6億元,比上年增長64.8%,其中:利潤4.5億元,比上年增長83.8%。工業經濟效益指數115,比上年提高22.6點。地方工業平穩增長。全年規模以上地方工業增加值37.8億元,比上年增長35.3%,實現利稅8.9億元,比上年增長12.3%。地方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135,提高13.9點。
支柱產業拉動作用明顯。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實現154.8億元,比上年增長35.4%。煤炭、鋼鐵、焦炭、發電、石墨、礦山設備、醫藥7個支柱產業的產值占全市工業總產值的84.7%,拉動全市工業總產值增加24.9個百分點,支柱產業拉動作用顯著。其中:煤炭開采和洗選業實現工業總產值77.2億元,比上年增長55.8%;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實現工業總產值23.6億元,比上年增長25.1%;煉焦業實現工業總產值7.5億元,比上年增長93.8%;電力、熱力的生產和供應業實現工業總產值12.0億元,比上年增長7.8%;非金屬礦采選業實現工業總產值3.1億元,比上年增長32.2%;專用設備制造業實現工業總產值6.0億元,比上年增長15.5%;醫藥制造業實現工業總產值2.0億元,比上年增長3.2%。工業產品產量增多減少。在規模以上工業企業35種工業產品中,全年產量比上年增長的有18種,占51.4%,其中有6種產品產量增幅超過20%。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要產品產量增減變化情況如下:
2008年 比上年增長%原煤 1969.5萬噸 3.6洗煤 1124.3萬噸 41.5焦炭 71.3萬噸 7.1石墨 14.8萬噸 14.8水泥 99.0萬噸 1.4生鐵 64.7萬噸 -2.4發電量 26.2億千瓦小時 -0.7塑料制品 6309噸 15.7
啤酒 5.2萬千升 -9.8
建筑業穩步發展。全年建筑業企業實現增加值5.9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增長12.6%。資質等級三級及以上的建筑業企業(指總承包及專業承包企業,不包括勞務分包企業)完成房屋建筑施工面積93.2萬平方米,其中實行投標承包的房屋建筑施工面積占全部的61.4%;實現利潤0.2億元;上繳稅金0.7億元,增長10.3%。
四、固定資產投資
固定資產投資快速增長。全年城鎮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實現75.2億元,比上年增長26.6%。民間投資力度加大,實現投資35.6億元,增長23.2%。投資結構繼續改善。第一產業投資1.6億元,增長243.3%;第二產業投資49.2億元,增長57.1%;第三產業投資24.4億元,下降10.7%。投資收益有所提高。全年基本建設、更新改造完成建成投產項目198個,建成投產率64.9%;全年新增固定資產56.7億元,比上年增長4%。全年新增生產能力主要有:新建、改建公路1144公里,熱軋鋼材222萬噸,原煤開采86萬噸,洗煤280萬噸。五、國內貿易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城鄉消費品市場旺盛。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6.2億元,比上年增長18.8%,增幅提高2.7個百分點。分城鄉看,城鎮消費品零售額79.4億元,增長18.6%;農村(縣以下)消費品零售額6.8億元,增長21%。從行業看,批發零售貿易業零售額68.4億元,增長19.6%;住宿和餐飲業零售額16億元,增長15.4%;其他行業零售額1.8億元,增長19.6%。
在限額以上批發零售貿易業零售額中,體育娛樂用品類零售額比上年下降32.9%,金銀珠寶類增長12.6%,通訊器材類下降6.6%,汽車類增長83.8%,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增長27.5%,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增長18.9%,食品、飲料、煙酒類增長19.6%,石油及制品類增長40.5%,文化辦公用品類下降0.2%。
六、對外經濟
外貿進出口規模進一步擴大。全年完成外貿進出口總額47917萬美元,比上年增長31.0%。其中:出口45390萬美元,增長27.1%,對俄貿易39951萬美元,增長19.7%。進口2527萬美元,增長185.9%。利用外資穩定增長。全年實際利用外資2275萬美元,比上年增長25.3%。
七、交通、郵電和旅游
交通運輸業繼續穩步發展。全年公路、鐵路完成貨物運輸量5520萬噸,比上年增長10.4%。其中,鐵路運輸量2920萬噸,增長9.8%;公路運輸量2600萬噸,增長11.1%。
郵電通信業平穩增長。全年完成郵電業務總量11.2億元,比上年增長5.4%。其中,電信業務總量8.4億元,增長2.1%;郵政業務總量2.7億元,增長17.0%。局用交換機總容量234萬門,增長5.7%。旅游業發展進一步加快。全年共接待國內、外旅游者417.87萬人次,比上年增長16.5%;實現旅游業總收入15.24億元,增長18.4%。其中,接待國內旅游人數403萬人次,增長16.8%,實現國內旅游收入11.28億元,增長23.3%;接待國際旅游人數14.87萬人次,增長7.8%,創造國際旅游外匯收入0.52億美元,增長7.8%。
八、財政和金融
財政收入大幅增長。2008年,全市實現財政總收入32.3億元,比上年增長37.0%。其中,市本級23.9億元,增長42.3% ,縣級8.3億元,增長23.9%。全市財政總支出36.1億元,比上年增長22.5%。
金融形勢穩定。年末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405.3億元,比年初增長27.7%。其中,企業存款余額為49.4億元,比年初增長27.4%;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314.9億元,比年初增長28.4%。年末金融機構各項貸款余額152.7億元,比年初增長16.1%。銀行貨幣收入1129.4億元,比上年增長1.5%。全年累計貨幣凈投放29.8億元,增長36.9%。
保險事業健康發展。保費收入6.8億元,比上年增長27.7%。其中,財產險保費收入0.7億元,增長4.3%;壽險保費收入6.1億元,增長30.8%。支付各類賠款5億元,其中財產險賠付金額0.6億元,人身險賠付金額4.4億元。
九、教育和科學技術
教育事業進一步發展。全市有普通高校1所,本年招生3550人,增長25.5%;在校生9509人,下降8.3%;畢業生4312人,增長24.7%。職工大學1所,本年招生625人,在校生為1200人,畢業生為600人。成人中等專業學校2所,招生1054人,在校生2969人,畢業生875人。技工學校2所,當年招生3024人,在校生10277人,畢業生1939人。普通高中27所,招生11636人,在校生33165人,畢業生11150人。普通初中106所,招生20596人,在校生85760人,畢業生23290人。普通小學125所,招生16771人,在校生88274人,畢業生20457人。特殊教育學校招生60人,在校生287人。幼兒園150個,在園幼兒19197人。
科技創新能力增強。年末全市有科學研究開發機構6個,從事科技活動人員3012人,其中科學家和工程師2114人。全年共取得重大科技成果74項,其中基礎理論成果12項;應用技術成果48項;軟科學成果14項。受理專利申請68件,增長47.8%;授權專利57件,增長39%。綜合技術服務能力不斷加強。年末全市共有產品質量檢驗機構2個,產品質量、體系認證機構2個。法定計量技術機構2個,強制檢定計量器具184104臺件。全市有天氣預報服務網發射網站1個,衛星云圖接收站點4個;地震遙測臺網1個。
十、文化、衛生和體育
文化、新聞、出版和廣播影視事業進一步發展。年末全市共有藝術表演團體4個,文化館11個,公共圖書館4個,博物館2個。廣播綜合人口覆蓋率100%;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99.21%。有線電視用戶17.6萬戶,與上年持平;有線數字電視覆蓋戶數6800戶。全市共有檔案館6個,檔案室6個,已開放各類檔案6127卷。全年出版報紙1140萬份。
公共衛生體系建設取得新進展。年末全市共有衛生機構882個,其中醫院、衛生院117個。衛生機構床位數7240張,其中醫院、衛生院床位數6290張。衛生技術人員9495人,其中執業醫師和執業助理醫師3947人;注冊護士3257人。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防疫站)13個,衛生技術人員252人。衛生監督所11個,衛生技術人員147人。全市共有鄉鎮衛生院46個,床位505張,衛生技術人員622人。全市9個縣(市)、區全部開展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工作,覆蓋農村人口60.5萬人,與上年持平;實際參加農村合作醫療的農民40.13萬人,增長2.5%。體育事業取得新成績。在國內比賽中獲得30枚金牌、33枚銀牌、28枚銅牌。全年舉辦運動會競賽會11次,參加運動會人數1200人次。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
人口保持低增長。2008年末全市總人口190.8萬人(公安局統計數據),其中,非農人口120萬人。全市人口出生率7.0‰,死亡率5.7‰,人口自然增長率1.2‰。
社會保障體系進一步完善。年末全市參加基本養老保險16.6萬人,比上年增長2.5%,其中職工4.1萬人,增長6.5%;離退休人員8萬人,增長11.4%。參加失業保險19.4萬人,與上年持平。參加基本醫療保險40.7萬人,增長2.8%,其中職工26.9萬人,增長2.7%;離退休人員13.8萬人,增長2.9%。城鎮居民有13.8萬人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
社會福利事業不斷發展。年末全市各類收養性社會福利院床位達416張,收養人員120人次;各種城鎮社區服務設施79處,其中綜合性社區服務中心3處。全年銷售福利彩票10576.6萬元;直接接受社會捐贈1265.4萬元。
城鄉居民生活水平有所提高。全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720元,比上年增長15.1%;城鎮人均消費性支出7801元,增長2.6%;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5278元,增長10.7%;農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3641元,增長6.4%。城鎮恩格爾系數為34.7%;農村恩格爾系數為37.1%。城鎮人均住房建筑面積22.67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6平方米;農村人均住房面積21.53平方米,增加0.03平方米。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