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木斯市統計局
2005年3月16日
2004年,全市上下圍繞"努力快發展,全面建小康"的戰略目標,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和國家宏觀調控政策,緊緊抓住國家實施振興東北等老工業基地戰略和農業"一免兩補"等一系列政策的歷史性機遇,把發展作為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進一步深化改革,擴大開放,調整結構,推進科技進步,促進全面發展,全市國民經濟呈現出持續快速協調健康的發展勢頭,主要經濟指標均創歷史新高,各項社會事業全面進步。
一、綜合
經濟持續快速增長,穩定性明顯增強。全年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2362956萬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1.8%,增幅提高3.6個百分點,是改革開放以來增幅較快的一年。經濟的穩定性明顯增強,全年各季度間增長也比較均衡,四個季度GDP累計增長幅度分別為10.2%、11.0%、11.0%和11.8%。三次產業協調發展。第一、二、三產業增加值分別為687567萬元、657506萬元、1017883萬元,分別比上年增長14.7%、11.5%和10.3%。全市人均地區生產總值(GDP)9605元,增長11.2%。
市場物價運行平穩,國家宏觀調控成效顯著。全年居民消費價格比上年上漲5.3%,分類別看呈現"五升三降"趨勢,即:食品、衣著、醫療保健及個人用品、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居住價格分別上漲10.6%、0.6%、1.6%、1.3%和8.7%,煙酒及用品、家庭設備用品及維修服務、交通和通訊價格分別下降4.2%、3.4%和0.1%。
就業規模不斷擴大。全市加強勞動力市場建設,進一步完善功能,搞好職業技能培訓,切實做好就業和再就業工作。全市實現城鎮就業和再就業3.5萬人,其中,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實現再就業2.7萬人。全市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5%以內。
二、農業
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取得多年來少有的大好形勢。全年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783421萬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22.0%。糧食作物播種面積和產量創下歷史新高,糧食作物播種面積938063公頃,糧食產量2842509噸,增長45.1%。甜菜、煙葉等經濟作物產量也大幅度增長。
全年完成造林面積12868公頃,比上年下降20.0%,其中退耕還林面積10084公頃,比上年下降24.7%。
畜牧業生產繼續保持較快的發展勢頭,"主輔換位"戰略穩步推進。全年實現畜牧業總產值211875萬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29.7%,占農林牧漁業總產值比重由上年的25.7%上升到27.0%。年末全市奶牛存欄26352頭,增長143%,肉、蛋、牛奶產量分別增長18.9%,下降5.7%和增長125%。水產品產量4.6萬噸,增長7.0%。
綠色食品認證個數、播種面積穩定增加,"打綠色牌,走特色路"戰略取得顯著成效。年末全市綠色食品種植業認證個數26個,比上年增加4個,增長18.2%,綠色食品種植面積79776公頃,比上年增加8475公頃,增長11.9%,其中,A級綠色食品、有機食品和無公害食品種植面積分別達到47742公頃、2100公頃和29934公頃。綠色食品牽動農戶45838戶,比上年增加38278戶,增長5.1倍。
農業生產條件繼續改善。年末全市擁有農業機械總動力141.3萬千瓦,比上年增長2.7%,擁有大、中、小型農業拖拉機67415臺,比上年末減少500臺,下降0.8%。農用化肥施用量(折純量)95616噸,比上年增長22.3%。農村用電量26487萬千瓦時,增長5.0%,農田有效灌溉面積212.3萬畝,增長1.6%,節水灌溉面積99.7萬畝,增長1.4%,綜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積285.3萬畝,增長5.5%。
三、工業和建筑業
工業經濟增勢強勁,民營企業快速發展。全年全部工業增加值420893萬元,比上年增長12.4%。國有及年產品銷售收入500萬元以上的非國有工業企業(以下簡稱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增加值218600萬元,比上年增長15.9%,增幅提高14.9個百分點。實現工業總值764431萬元,增長16.4%,其中,輕工業實現產值293588萬元,增長10.6%,重工業實現產值470845萬元,增長20.2%,實現新產品產值33656萬元,增長22.5%。
工業企業效益水平繼續提高。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實現銷售收入700006萬元,增長27.8%。地方工業實現利稅總額30218萬元,增長26.3%,其中實現利潤總額2751萬元,增長25.8%。
建筑業穩定發展。全年建筑企業實現增加值236613萬元,比上年增長10.0%。全市資質等級三級及三級以上建筑企業實現總產值124773萬元,實現竣工產值102596萬元,房屋建筑施工面積128.2萬平方米,竣工面積94.6萬平方米。招投標面積擴大,實行投標承包的施工房屋建筑面積占全部施工面積的比重為69.2%.
四、固定資產投資
固定資產投資平穩增長。全年完成城鎮固定資產投資367624萬元,比上年增長10.0%,其中,基本建設投資完成198304萬元,同比增長17.1%,更新改造投資完成41137萬元,同比下降17.7%,房地產開發投資完成58296萬元,同比下降2.8%,其他投資完成63334萬元,同比增長111.1%。從經濟類型看,國有經濟完成投資168591萬元,下降21.9%,集體經濟完成投資3480萬元,下降38.5%,私營和個體經濟完成投資61592萬元,增長70.9%。
投資結構進一步調整。在固定資產投資總額中,基本建設、更新改造、房地產開發和其他投資所占投資總額的比重分別由上年的56.6%、16.0%、16.8%和10.6%調整為53.9%、11.2%、15.9%和17.2%,三次產業投資結構有所調整,一、二、三產投資比例分別由上年的5.6%、31.9%和62.5%調整為6.4%、41.7%和51.9%。全年固定資產投資新增固定資產399292萬元,比上年增長17.0%。本年度施工項目386個,比上年增加45個,其中本年新開工項目304個,比上年增加30個。本年施工房屋面積219.6萬平方米,竣工房屋面積130.1萬平方米,竣工率達59.2%。全年固定資產新增的主要生產能力有:新建公路78.4公里,改建公路435.6公里,中等專業學校學生席位12824個,小學校學生席位8122個,醫院床位393張,城市道路擴建長度40.2公里,城市防洪堤長度81公里。
五、國內貿易
消費品市場購銷兩旺。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08468萬元,比上年增長11.0%,增幅比上年提高1.4個百分點,分城鄉看,市、縣、縣以下消費品零售額分別實現613012萬元、101529萬元和93927萬元,分別增長12.1%、7.4%和8.6%。分行業看,批發零售貿易業實現零售額655266萬元,增長11.6%,餐飲業實現零售額116708萬元,增長13.3%。分經濟類型看,國有經濟實現消費品零售額175302萬元,增長11.2%,非國有經濟實現零售額633166萬元,增長11.0%。從商品類別看,食品類(吃)零售額302463萬元,增長13.3%,所占比重為37.4%;衣著類(穿)零售額實現163776萬元,增長10.1%,所占比重為20.3%;用品類(用)零售額實現284558萬元,增長8.9%,所占比重為35.2%;燃燒類(燒)零售額實現57671萬元,增長13.1%,所占比重為7.1%。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六、對外經濟
外貿進出口快速增長。據海關統計,全市實現外貿進出口總額38715萬美元,比上年增長58.8%,高于全省平均增幅31.4個百分點,其中,出口完成27936萬美元,增長103.3%,高于全省平均增幅75.2個百分點,進口完成10780萬美元,增長1.32%,累計實現貿易順差17156萬美元。在外貿進出口總額中,一般貿易完成4012萬美元,增長75.5%,加工貿易完成735萬美元,下降49.1%,邊境貿易完成25467萬美元,增長28.1%,其他貿易完成8502萬美元,增長999%。全年國有企業完成進出口3341萬美元,下降47.3%,外資企業完成524萬美元,增長127.9%,集體企業完成8965萬美元,增長42.9%,私營企業完成25886萬美元,增長124.2%。對俄貿易繼續保持快速增長,完成進出口總額36124萬美元,比上年增長72.2%,占全市進出口總額的93.3%,其中,出口完成25857萬美元,增長115.9%,占全市出口總額的92.6%,進口完成10267萬美元,增長14.0%,占全市進口總額的95.2%。
對外經濟技術合作繼續增長。全年共簽定合作項目40項,合同金額2796萬美元,其中對俄邊境勞務合作項目達36項。年內全市共批準設立外商投資企業10戶,比上年增長29%,合同外資金額577萬美元,與上年持平,實際利用外資金額209萬美元,增長53%。
七、交通、郵電和旅游
交通運輸業呈現恢復性增長。全年各種運輸方式完成的旅客周轉量220471萬人公里,比上年增長57.1%,其中,鐵路111027萬人公里,增長73.4%,公路109089萬人公里,增長53.5%,水運355萬人公里,增長23.3%。全年完成貨物周轉量486306萬噸公里,比上年增長58.8%,其中,鐵路259986萬噸公里,增長58.9%,公路134528萬噸公里,增長13.4%,水運91792萬噸公里,增長268.0%。
郵電通信業繼續快速發展。全年完成郵電業務總量11.5億元,比上年增長12.7%,年末局用交換機總容量88.9萬門,比上年增長8.3%,其中本年新增26.9萬門,年末固定電話用戶53.5萬戶,下降18.2%,無線市話用戶21萬戶,增長90.9%,移動電話用戶69.5萬戶,增長14.3%,全市電話普及率為58.2%,高出全省平均普及率2.7個百分點。年末全市互聯網接入業務用戶達134546戶。其中,互聯網窄帶撥號接入業務用戶62072戶,普通專線用戶88戶,寬帶接入用戶72386戶。
旅游業繼續保持增長。全年共接待國內、外旅游者88.8萬人,比上年增長19.3%,其中,接待國內旅游人數85萬人,增長18.1%,接待國際旅游人數3.9萬人,增長56.0%。實現旅游業總收入4.1億元,比上年增長24.2%,其中,國內旅游收入3.5億元,增長20.7%,旅游外匯收入690萬美元,增長54.3%。
八、財政、金融和保險
財政收入穩定增長。全年實現財政總收入50271萬元,按可比口徑比上年增長11.0%,其中,一般預算收入46135萬元,增長8.4%。地方財政總支出262199萬元,比上年增長20.1%,其中,一般預算支出248897萬元,增長15.7%。重點支出得到有力保障,農業、教育支出分別增長68.3%和17.5%,均高于一般預算支出增幅。
金融形勢穩定。年末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258.2億元,比年初增加15.3億元,其中,企業存款余額33億元,增加1.2億元,儲蓄存款余額207.6億元,增加8.7億元。金融機構各項貸款余額204.4億元,比年初減少17.5億元。其中,短期貸款余額143.3億元,減少19.4億元,中長期貸款54億元,增加0.5億元,全年累計貨幣凈回籠4.2億元。
保險事業健康發展。全年保費收入7.4億元,比上年下降10.8%,其中,財產險收入0.97億元,和上年持平,壽險收入6.4億元,下降12.3%。支付各類賠款0.67億元,比上年增長8.1%,其中,財產險賠付金額0.49億元,增長8.9%,壽險賠付金額0.18億元,和上年持平。
九、教育和科學技術
教育事業保持較快發展。年末全市共有普通高校2所,招生6461人,比上年增長12.5%,在校生25001人,下降3.7%,畢業生5956人,增長5.6%,在校研究生538人,增長19.6%,畢業研究生114人。成人高等學校招生6895人,在校生10970人,畢業生6024人,中等專業學校在校生8443人,招生3731人,畢業生4031人。普通中學190所,招生46065人,在校生155246人,畢業生46396人。小學856所,招生32287人,在校生208859人,畢業生34031人。中等職業學校192所,在校生9974人。特殊教育學校62所,在校生442人。幼兒園127所,在園幼兒36095人。
科技發展取得新成果。年末全市國有企事業單位共有各類專業技術人員40177人,其中具有中級以上技術職稱人員21448人。全年科技經費支出1376萬元。取得了一批重要科技成果,全市高新技術企業46家,新增省級高新技術產品10項,"新型高標煙用絲束"、"阻燃電纜"、"S150型掘進機"三個項目通過了國家級火炬計劃項目驗收,全年共爭取各類科技計劃項目34項,其中星火計劃項目2項,科技攻關項目7項,成果推廣項目6項,高新技術產業化項目18項,重大區域項目1項。全年落實招商引資科技項目資金1114萬元。
十、文化、衛生和體育
文化藝術、廣播影院、新聞出版等各項事業繼續較快發展。年末全市共有藝術表演團體8個,文化館12個,公共圖書館7個,博物館1個。廣播綜合人口覆蓋率100%,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98.8%,有線電視用戶14.2萬戶,全市圖書館年末藏書62.9萬冊,全年共接待讀者7.7萬人次。
衛生工作得到加強。年末全市共有衛生機構708個,其中醫院、衛生院152個。衛生機構實有床位數7907張,其中醫院、衛生院實有床位6886張。衛生技術人員10516人,其中醫師和執業助理醫師4382人,注冊護士3261人。婦幼保健院、站18個,實有床位259張,衛生技術人員564人。專科疾病防治機構14個,實有床位759張,衛生技術人員695人。疾病預防控制中心23個,衛生技術人員421人。全市共有鄉鎮衛生院78個,實有床位829張,衛生技術人員1229人。全市有鄉村醫生和衛生員2013人,其中醫生1953人。
體育事業取得新成績。全年我市運動員參加省以上比賽共獲獎牌125枚,其中參加世界級比賽獲1枚金牌、1枚銀牌;參加全國比賽獲5枚金牌、2枚銀牌、2枚銅牌;參加全省比賽獲31枚金牌、43枚銀牌、40枚銅牌。全年我市共向國家、省運動隊輸送52名優秀運動員。全民健身運動蓬勃發展,年末全市體育人口已達到94萬人,社會體育指導員已發展到592人。
十一、人口和環境保護
人口低速增長。據公安部門戶籍統計,全市人口出生率11.4‰,死亡率4.00‰,人口自然增長率7.4‰。年末全市總人口247.3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21.6萬人,占總人口比重為49.2%;農業人口125.7萬人,所占比重為50.8%。男性人口125.5萬人,占總人口比重為50.7%;女性人口121.8萬人,所占比重為49.3%。0-18歲人口47.8萬人,占總人口比重為19.3%;18-35歲人口78.4萬人,所占比重為31.7%;35-60歲人口94.6萬人,所占比重為38.2%;60歲以上人口26.6萬人,所占比重為10.7%。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發展加快。年末全市環境保護系統共有職工316人,各級環境監測站7個。建成煙塵控制區30個,總面積55.5平方公里,建成環境噪聲達標區24個,面積44.4平方公里。工業廢水排放達標率、煙塵排放達標率、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分別為95.9%、83.4%和61.6%。年末全市有自然保護區21個,其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個,省級自然保護區2個,市級自然保護區17個,重點區域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得到強化,黑龍江三江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建設進展順利,加大了管護力度和廣度,全面完成了二期建設工程的申報工作,并獲得國家批準。
十二、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
城鄉居民收入水平創歷史新高。全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225元,比上年增長9%。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3077元,比上年增加576元,增長23%,剔出政策性因素,同比增長12.8%。城鎮人均住房建筑面積20.17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77平方米,農村人均住房面積18.2平方米,增加0.5平方米。
社會保障工作進一步加強。年末全市有25萬人參加基本養老保險;有20.1萬人參加失業保險;有27.1萬人參加基本醫療保險。"兩個確保"得以鞏固。確保了企業離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和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基本生活費按時足額發放。全市得到最低生活保障救濟人數11.6萬人。
年末全市各類收養性社會福利院實有床位2806張,收養各類人員2244人,城鎮建立各種社區服務設施172個,便民利民服務網點達1879個。
注:
1.本公報為初步統計數。
2.國內生產總值、各產業增加值絕對數按現價計算,增長速度按可比價格計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