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木斯市統計局
2006年3月8日
2005年,全市上下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四中、五中全會和市委十屆四次、五次全會精神,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以打造“和諧佳木斯”、建設全面小康社會為目標,搶抓國家實施振興東北等老工業基地政策的歷史性機遇,國民經濟呈現出“高增長、低通脹”的良好發展勢頭,教育、科技、文化、衛生、體育、環保等各項社會事業加快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全面完成了“十五”計劃的主要目標和任務。
一、綜 合
國民經濟平穩較快增長。經初步測算,全年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2415280萬元(經濟普查銜接數據)。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2.8%,增幅創21年以來最好水平。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749694萬元,增長11%,第二產業增加值488651萬元,增長15%,第三產業增加值1176935萬元,增長12.9%。第一、二、三產業對GDP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22.8%、25.4%和51.8%。人均地區生產總值9811元。三次產業結構為31.0:20.3:48.7。
市場物價平穩走低。全年全市居民消費價格比上年上漲1.6%,漲幅比上年回落3.7個百分點,分類別看呈現“三升四降一平”:食品價格上漲1.5%,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價格上漲1.9%,居住價格上漲7.6%。衣著價格、家庭設備用品及維修服務價格,醫療保健和個人用品價格,交通和通訊價格分別下降0.5%、1.7%、0.1%和0.4%。煙酒及用品價格與上年持平。
就業和再就業服務體系更加完善。就業規模有所擴大。年末全市新增就業6.1萬人,安置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5.4萬人,開發公益性就業崗位2237個,全市城鎮人口登記失業率為4.7%,比上年下降0.3個百分點。
二、農 業
農業生產獲特大豐收。全年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893189萬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3.2%。糧食產量創歷史新高,全市糧食作物總產量311.7萬噸,比上年增長9.7%。其中水稻產量101.4萬噸,小麥產量10.1萬噸,玉米產量78.5萬噸,大豆產量113萬噸。薯類產量(折糧)7.6萬噸。油料、甜菜和烤煙、亞麻等經濟作物產量大幅度增長,其中油料產量5.0萬噸,比上年增長40.9%,甜菜產量24.2萬噸,增長15.8%,烤煙產量0.6萬噸,增長31.8%,亞麻產量0.3萬噸,增長189.9%,蔬菜產量84.8萬噸,增長15.4%,瓜果產量17.3萬噸,增長9.7%。
全年完成造林面積5132公頃,其中退耕還林面積4932公頃,完成幼林撫育面積19317公頃。
糧牧“主輔換位”戰略穩步推進,畜牧水產業保持旺盛發展勢頭。全市實現畜牧業總產值237726萬元,按可比價格比上年增長12.9%。年末全市奶牛存欄33488頭,增長27.1%。肉、蛋、奶產量分別增長15.8%,下降2.8%和增長47.0%。水產品產量5萬噸,增長7.8%。
“打綠色牌、走特色路”戰略成效顯著。年末全市綠色食品認證個數29個,比上年增加3個,增長11.5%,綠色食品種植面積103730公頃,比上年增加23954公頃,增長30%,其中,A級綠色食品,有機食品和無公害食品播種面積分別達到82130公頃、2100公頃和19500公頃。綠色食品種植業牽動農戶42843戶。
勞動力轉移渠道不斷拓寬。全年累計轉移勞動力27.7萬人,占農村勞動力總數的40.8%,勞動力轉移收入9億元,人均勞務收入3245元。
農村生產條件繼續改善。年末全市擁有農業機械總動力149.4萬千瓦,比上年增長5.7%,擁有農用拖拉機74587臺,增長10.6%,全年農村用電量27932萬千瓦小時,增長5.5%。農田有效灌溉面積213.9萬畝,增長0.8%,節水灌溉面積102.9萬畝,增長3.2%,綜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積293.3萬畝,增長2.8%。
三、工業和建筑業
工業生產增勢平穩。全年實現全部工業增加值383170萬元,比上年增長15.0%。對GDP增長貢獻率為19.7%。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全部國有及年產品銷售收入500萬元以上的非國有工業企業)完成增加值214300萬元,增長16.4%。增幅比上年提高0.5個百分點,實現工業總產值904553萬元,增長20.9%,其中,輕工業產值364426萬元,增長16.3%,重工業產值540127萬元,增長24.3%,新產品產值46603萬元,增長38.5%。
工業經濟效益水平穩步提高。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實現經濟效益綜合指數84.9,比上年提高21.3個百分點,實現利稅總額50485萬元,增長81.3%,實現利潤總額1610萬元,比上年增加14577萬元。其中地方工業實現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88.4,比上年提高6.4個百分點,實現利稅總額31053萬元,增長36%,實現利潤總額3546萬元,比上年增加5827萬元。
建筑業穩定發展。全年建筑企業實現增加值105481萬元,比上年增長15.1%。全市資質等級三級及三級以上的建筑企業實現總產值125128萬元,增長0.3%,實現竣工產值96210萬元,下降6.2%,房屋建筑施工面積136.9萬平方米,增長6.8%,竣工面積82.5萬平方米,下降12.8%。招投標面積繼續擴大。全市實行投標承包面積達115.4萬平方米,占全部施工面積的84%,比上年提高14.8個百分點。
四、固定資產投資
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穩定快速增長。年末全市完成城鎮固定資產投資453812萬元,比上年增長23.4%,增幅比上年提高13.4個百分點。其中,建筑安裝工程完成投資304134萬元,增長18%,設備工器具購置完成投資93676萬元,增長20.5%,房地產開發投資完成65840萬元,增長12.9%。從隸屬關系看,中央屬單位完成投資8156萬元,下降33.3%,地方屬單位完成投資445656萬元,增長25.4%,從產業投資看,第一產業完成投資26072萬元,增長32.2%;第二產業完成投資144751萬元,增長9.7%,第二產業中工業完成投資140871萬元,增長9.1%,建筑業完成投資3880萬元,增長38.1%;第三產業完成投資282989萬元,增長31%。一、二、三產投資比例分別由上年的5.4%、35.9%和58.7%調整為5.7%、31.9%和62.4%。年內全市施工項目個數457個,比上年增加71個,其中本年新開工項目360個,比上年增加56個,全年固定資產投資新增固定資產358007萬元,比上年下降10.3%。本年施工房屋面積217.8萬平方米,比上年下降0.8%,竣工房屋面積139.1萬平方米,比上年增長6.9%
五、國內貿易
消費品市場穩步擴大。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915999萬元,比上年增長13.3%,增長速度是9年以來最好水平。分城鄉看,市、縣、縣以下的消費品零售額分別實現698714萬元,110967萬元和106318萬元,分別增長14.0%、9.3%和13.2%。分行業看,批發零售貿易業實現零售額743490萬元,增長13.5%,餐飲業實現零售額137370萬元,增長17.7%。分經濟類型看,國有經濟實現消費品零售額174370萬元,下降0.5%,非國有經濟實現零售額735877萬元,增長17.3%。從商品類別看,食品類(吃)零售額346759萬元,增長14.7%,所占比重為37.9%;衣著類(穿)零售額實現179232萬元,增長9.4%,所占比重為19.6%;用品類(用)零售額325691萬元,增長35.6%,所占比重為35.5%;燃燒類(燒)零售額64317萬元,增長7.0%,所占比重為7.0%。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六、對外經濟
外貿進出口大幅增長。據海關統計,全市實現外貿進出口總額71656萬美元,比上年增長75.2%,高出全省平均增幅34.3個百分點。其中,出口完成53404萬美元,增長91.2%,高出全省平均增幅26.3個百分點,進口完成18252萬美元,增長40.8%,高出全省平均增幅28.2個百分點。累計實現貿易順差35152萬美元,比上年增長104.9%。在外貿進出口總額中,從貿易方式看,一般貿易進出口完成5311萬美元,增長32.4%,加工貿易進出口完成483萬美元,下降34.2%,邊境貿易進出口完成56774萬美元,增長105.3%,基地貿易進出口完成9088萬美元,增長6.9%。從經濟類型看,國有企業完成進出口總額3761萬美元,下降31.9%,外資企業完成進出口總額584萬美元,增長11.5%,集體企業完成進出口總額2986萬美元,下降66.7%,私營企業完成進出口總額64325萬美元,增長148.5%。對俄經貿科技合作戰略升級繼續拉動對俄貿易進出口快速增長。完成進出口總額67686萬美元,增長76.7%,占全市進出口總額的94.5%。其中,出口完成50060萬美元,增長93.6%,占全市出口總額的93.7%;進口完成17625萬美元,增長41.6%,占全市進口總額的96.6%。全年對東盟出口431萬美元,增長70.5%,對日本出口273萬美元,增長81.6%,對韓國出口291萬美元,增長291.3%,對臺灣出口123萬美元,增長191.4%,對美國出口216萬美元,增長43.8,對澳大利亞出口225萬美元,增長49.1%,對歐盟出口428萬美元,增長63.2%。
對外經濟技術合作繼續保持良好發展勢頭。全年簽訂國際經濟技術合作項目16項,合同金額達34300萬美元,對外工程承包和勞務合作完成2183萬美元,比上年增長28%。
七、交通、郵電和旅游
交通運輸業穩步發展。全年各種運輸方式完成的貨物周轉量524238萬噸公里,比上年增長7.6%,其中,鐵路274025萬噸公里,增長5.4%,公路141997萬噸公里,增長5.6%,水運23377萬噸公里,下降3.6%。全年完成旅客周轉量237447萬人公里,比上年增長7.7%。其中,鐵路117245萬人公里,增長5.6%,公路112610萬人公里,增長3.2%,水運349萬人公里,下降1.7%。全年航空完成旅客吞吐量57126人,增長17.6%,貨郵吞吐量333噸,增長25.8%。
年末全市民用汽車保有量20053輛,比上年增長3.9%。其中,私人汽車10262輛,增長4.1%,民用轎車保有量6247輛,增長3.7%,其中,私人轎車1140輛,增長4.3%。
郵電通信業繼續保持較快發展。全年完成郵電業務總量12.4億元,比上年增長7.8%,其中,電信業務總量10.5億元,增長11.2%,郵政業務總量1.9億元,增長5.7%。年末局用交換機總容量80.9萬門;年末固定電話用戶59.8萬戶;移動電話用戶86.1萬戶,增長23.9%,年末全市互聯網接入業務用戶達14.6萬戶,增長8.1%。
旅游業保持平穩增長。全年共接待國內、外旅游者110.2萬元,比上年增長24.1%,實現旅游業總收入5.1億元,增長24.4%。其中,接待國內旅游人數105萬人,增長23.5%,實現國內旅游收入4.3億元,增長23.5%;接待國際旅游人數5.2萬人,增長33.3%,創造旅游外匯收入936萬美元,增長33%。
八、財政和金融
財政收入穩定增長。全年實現地方財政總收入58437萬元,按可比口徑比上年增長16.2%。其中,一般預算收入54437萬元,增長16.8%,主體稅種中,增值稅增長26.8%,營業稅增長18.5%。地方財政總支出314716萬元,比上年增長20.0%。其中,一般預算支出309793萬元,增長24.5%,基本建設、農業、教育、行政管理費等支出分別增長122.2%、10.6%、13.9%和32.9%。
金融形式穩定。年末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307.5億元,比年初增加18.4億元。其中,企業存款余額32.8億元,減少3.7億元,儲蓄存款余額247.5億元,增加18.5億元。金融機構各項貸款余額192.9億元,比年初減少28.7億元。其中,短期貸款余額143.3億元,減少13.5億元;中長期貸款余額46億元,減少15億元。短期貸款中,工業貸款余額5.2億元,減少12.5億元,商業貸款余額101億元,減少4.1億元,農業貸款余額25億元,增加4.2億元。全年累計貨幣凈回籠0.7億元。
九、教育和科學技術
教育事業繼續較快發展。年末全市共有普通高校2所,招生6146人,比上年下降4.9%,在校生25331人,增長1.3%,畢業生5750人,下降3.5%,在校研究生620人,比上年增長15.2%,畢業研究生146人,增長28.1%。成人高等學校招生5303人,比上年下降23.1%,在校生14318人,增長30.5%,畢業生3634人,下降39.7%。中等專業學校在校生4652人,招生2488人,畢業生2812人。普通中學189所,招生46165人,在校生147224人,畢業生51897人;中等職業教育學校18所,招生3939人,在校生10829人,畢業生3402人;小學669所,招生28878人,在校生200923人,畢業生35139人;特殊教育學校6所,招生61人,在校生465人;幼兒園125所,在園幼兒32503人。
科學研究開發及產業化取得新成果。年末全市國有企事業單位共有各類專業技術人員39870人,其中具有中級以上技術職稱人員21668人。全年科技三項費用支出930萬元,取得了一批重要科技成果,到年末,全市累計組織實施國家級、省級火炬計劃項目22項,高新技術產值完成30億元,年內新增省級高新技術企業7家,全市省級高新技術企業累計達到53家。全年落實招商引資科技項目資金690萬元。
十、文化、衛生和體育
文化事業日益繁榮。年末全市共有藝術表演團體8個,文化館12個,公共圖書館7個,博物館1個。廣播綜合人口覆蓋率100%,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99.26%,全市通廣播電視的鄉鎮和行政村達到100%。全市圖書館年末藏書64.1萬冊,全年共接待讀者9.3萬人次。
衛生事業不斷進步。年末全市共有衛生機構708個,其中醫院、衛生院151個。衛生機構實有床位數7690張,其中醫院、衛生院實有床位6609張。衛生技術人員11092人,其中執業醫師和執業助理醫師4819人,注冊護士3349人。婦幼保健院、站19個,實有床位242張,衛生技術人員615人。專科疾病防治機構13個,實有床位839張,衛生技術人員671人,疾病預防控制中心24個,衛生技術人員560人。全市共有鄉鎮衛生院79個,實有床位756張,衛生技術人員1302人,全市有鄉村醫生和衛生員2022人,其中鄉村醫生1963人。
體育事業取得新成績。全年我市運動員參加省以上比賽共獲獎牌201枚,其中參加世界級比賽獲1枚銀牌,1枚銅牌。參加全國比賽獲3枚金牌,6枚銀牌,15枚銅牌;參加全省比賽獲58枚金牌、72枚銀牌和45枚銅牌。全年向國家、省運動隊輸送46名優秀運動員。全民健身運動蓬勃開展,年內開展群眾體育活動101項次,累計參加活動人數117.5萬人。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
人口保持低速增長。據公安部門戶籍統計,全市人口出生率8.53‰,死亡率5.11‰,人口自然增長率3.42‰。年末全市總人口245.0萬人。
城市居民生活水平進一步提高。全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826元,比上年增長9.7%;農民人均純收入3327元,增長8.1%,城鎮恩格爾系數為33.9%,比上年下降7.2個百分點。農村恩格爾系數為43.5%,下降4.3個百分點。城鎮人均住房建筑面積22.2平方米,比上年增加2.02平方米,農村人均住房面積18.8平方米,增加0.6平方米。
社會保障工作進一步加強。年末全市參加基本養老保險25.7萬人,其中職工17.7萬人;離退休人員7.96萬人。參加失業保險18.3萬人。參加基本醫療保險30萬人,其中職工21.5萬人;退休人員8.5萬人。離休人員0.4萬人。
十二、環境保護
環境保護建設發展加快。年末全市環境保護系統共有職工327人,各級環境監測站7個。建成煙塵控制區29個,總面積35.54平方公里;建成噪音達標區27個,達標區面積44.4平方公里。全年各地拔除大煙囪22根,治理改造鍋(窯)爐22臺,其中改造鍋(窯)爐19臺。
整治違法排污企業保障群眾健康環保專項行動順利開展。全年出動環境執法人員2000人次,檢查企業718家。
生態市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果。年末全市有自然保護區22個,比上年增加1個,自然保護區面積426349公頃。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個,面積230114公頃,省級自然保護區3個,面積67527公頃。
注:1.本公報各項統計數據均為初步統計數;
2.公報中,地區生產總值及三次產業增加值按現價計算,增長速度按可比價格計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