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河市統計局
2005年4月1日
2004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大、十六屆三中和四中全會精神。緊緊抓住國家實施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和農業“一免兩補”等一系列政策的歷史性機遇,圍繞“努力快發展,全面建小康”戰略任務,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調整結構,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努力發育新產業,增創新優勢,全市宏觀經濟穩步增長,各項社會事業全面進步,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奠定了良好基礎。
一、綜合
國民經濟呈較快增長。初步統計,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122757萬元,比上年增長11.6%。自1997年以來首次實現兩位數增長。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399640萬元,增長21.7%;第二產業增加值232172萬元,增長6.5%;第三產業增加值490945萬元,增長7.3%。人均地區生產總值6480元,增長11.1%。
產業結構有所調整。第一、二、三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分別為35.6%、20.7%、43.7%,與上年比較,第一產業增加值比重上升4.8個百分點;第二產業增加值比重下降0.9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增加值比重下降3.9個百分點。
全市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比上年上漲4.5%。分類別呈現“四升四降”,食品、煙酒及用品、衣著、居住價格分別上漲10.2%、0.9%、0.3%和9.4%;家庭設備用品、醫療保健、交通通訊、娛樂教育價格分別下降0.6%、1.8%、0.3%、1.1%。
就業規模擴大。年末全市從業人員46.5萬人,其中,城鎮從業人員12.7萬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為3.72%。
二、農業
農業和農村經濟取得多年來少有的好形勢。全市農作物播種面積達到702477公頃,同比增長25.6%。糧食產量創1997年以來的新高,達到147.4萬噸,同比增長113.6%。
綠色食品產業持續發展。全年完成綠色食品播種面積6.2萬公頃,產量14.8萬噸。
林業生產穩步發展。全年完成幼林撫育面積17926公頃,完成造林面積14680公頃。深入實施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完成封山育林面積95881公頃。
畜牧業迅速發展。全年大牲畜存欄21.6萬頭,增長15.3%;肉類總產量3.4萬噸,比上年增長7.7%;水產品產量6257噸,與上年持平。
農業生產條件進一步改善。年末農業機械總動力達122.2萬千瓦,比上年增長17.5%。擁有農用拖拉機57531臺,比上年增長16.5%;适┯昧浚ㄕ奂兞浚保常埃叮叮祰崳鲩L31.5%。農村用電量11915萬千瓦時,增長9.4%。農田有效灌溉面積12.9千公頃,增長7.7%。
三、工業和建筑業
工業速度穩步增長,效益有所好轉。全市全部工業實現增加值75737萬元,比上年增長9.3%。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國有及年產品銷售收入500萬元及以上的非國有工業企業)完成增加值57772萬元,同比增長15.5%。從輕重工業看,重工業完成增加值48184萬元,增長23.1%;輕工業完成增加值9588萬元,下降31.5%。從經濟類型看,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完成增加值38724萬元,增長16.1%;非國有企業完成增加值19048萬元,增長13.2%。從隸屬關系看,中省直工業實現增加值19778萬元,增長22.8%;地方工業實現增加值37994萬元,增長12.4%。
全市工業企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為65.5,比上年提高17.3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利稅總額9686萬元,同比增加1758萬元。其中,實現利潤-1900萬元,增加1184萬元。地方工業效益繼續大幅提高,實現利稅9266萬元,同比增加1553萬元。
建筑業生產速度加快。全年建筑業實現增加值94925萬元,同比下降0.9%,施工單位工程個數250個,增長18.4%,施工房屋面積626028平方米,比上年增長14.1%;房屋竣工面積453355平方米,增長2.6%。
四、固定資產投資
固定資產投資高速增長。全年全市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實現257402萬元,比上年增長16.3%,是2001年以來的最高增幅。
從隸屬關系看,地方項目完成投資254306萬元,增長64.5%;中央項目完成投資3096萬元。202國道完成投資5000萬元、恒基水泥廠建設6000萬元、孫遜公路29797萬元、綏北公路22000萬元、五大連池市城市供熱項目3000萬元、孫吳縣二門山水庫復建工程項目2572萬元、北安市完達山乳品有限公司建設項目10387萬元、聯通公司CDMA工程8000萬元。
投資結構繼續改善。全年農林牧漁業、水利業投資8333萬元,交通運輸郵電通信業投資56292萬元,教育事業投資3239萬元。全年新增固定資產167129萬元,比上年增長38.7%。固定資產交付使用率為7.1%,比上年提高4.4個百分點。商品房竣工面積76322平方米,商品房銷售面積65071平方米,分別增長72.2%和40.9%。
五、國內貿易
消費品市場銷售旺盛。全市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02011萬元,比上年增長10.0%,是1997年以來最高增幅。分城鄉看,城市消費品零售額244932萬元,增長10.1%;農村消費品零售額57079萬元,增長9.6%。分行業看,批發零售貿易業零售額263667萬元,增長8.8%;餐飲業零售額36256萬元,增長20.0%;其它行業零售額2088萬元,增長7.9%。從商品類別看,吃的商品零售額138925萬元,占零售總額的46.0%;穿的商品零售額87583萬元,占零售總額的29.0%;用的商品零售額67348萬元,占零售總額的22.3%。
六、對外經濟及旅游
對外貿易高速增長。全市對外貿易創1998年以來新高,進出口總額28904萬美元,比上年增長165.1%。其中,出口總額20326萬美元,增長219.1%;進口總額8578萬美元,增長89.3%。邊境小額貿易進出口總額11606萬美元,增長175.4%。民間貿易進出口總額12527萬美元,增長388.4%。一般貿易4739萬美元,增長346.7%。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全市共接待國內外游客81萬人次,同比增長61.1%。邊境旅游出入境人數19.5萬人次,增長74.1%。其中,出境4.6萬人次,增長29.0%;入境14.9萬人次,增長95.4%。
七、交通和郵電業
全市交通運輸業平穩發展。鐵路、公路、水運、民航基礎設施進一步改善,綜合運輸能力明顯增強。全年各種運輸方式完成的貨物周轉量78556.6萬噸公里,比上年下降8.4%。其中,鐵路16842.6萬噸公里,下降8.3%;公路60018.6萬噸公里,下降6.7%;航空51萬噸公里,增長4.7倍。完成旅客周轉量54897.6萬人公里,比上年增長16.8%。其中,鐵路19199.7萬人公里,和同期持平;公路24982.9萬人公里,下降9.3%;民航10625萬人公里,增長50.57%。
郵電通訊業平穩增長。全年完成郵電業務總量50523萬元(2000年不變價)。年末本地電話用戶36.7萬戶。
八、財政金融
財政收支狀況明顯好轉。全年全口徑財政收入50014萬元,比上年增長6%。其中,一般預算收入28636萬元,增長10%。財政支出188640萬元,增長17.3%。其中,一般預算支出173113萬元,增長11.3%。
金融運行平穩。年末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1392814萬元,比年初增長8.2%。城鄉居民儲蓄存款1078808萬元,比年初增長3.1%。其中,城鎮居民儲蓄存款937083萬元、農村居民儲蓄存款141725萬元,分別比年初增長1.2%和17.6%。年末金融機構各項貸款余額1010946萬元,比年初下降7.7%。其中,短期貸款795882萬元,比年初下降3.6%;中長期貸款191757萬元,比年初下降10.6%。年末貨幣累計凈投放余額81642萬元,下降15.9%。
九、教育事業
教育事業穩步發展。全市高等教育在校生5281人。普通中學在校生103402人。職業中學在校生3206人。小學校在校生124466人。學齡兒童入學率達100%。
十、文化、衛生和體育
文化事業健康發展。年末全市共有藝術表演團體4個,文化館(站)6個,圖書館6個,電視臺1座,廣播臺6個。電視人口覆蓋率達到91.7%,廣播人口覆蓋率達到94.5%!逗诤尤請蟆纺臧l行量1.6萬份。
衛生事業不斷發展。年末共有衛生機構155個,衛生機構床位數5715張,衛生機構技術人員6788人,其中,醫生2945人,護師、護士2545人。全市共有衛生防疫機構8個,衛生技術人員344人。婦幼衛生機構7個,衛生技術人員247人。
體育事業蓬勃發展。全年共獲國家級比賽金牌11枚、銀牌4枚、銅牌2枚;獲省級比賽金牌30枚、銀牌25枚、銅牌15枚。全市共舉辦體育運動會7項次,參加人數達12萬人次。
十一、環境保護
環境保護事業加快發展。全市環境保護系統共有247人,各級環境監測站7個,環境監測人員64人。有自然保護區21個,建成環境噪聲達標區12個,面積達43.1平方公里。城市飲用水源水質達標率為100%。
十二、人口
據公安部門統計,全市人口出生率8.2‰,死亡率4.3‰,人口自然增長率3.9‰。年末,全市總人口174.1萬人,比上年上升0.3%。其中,城鎮人口64.7萬人,增長2.1%,占總人口比重37.2%;鄉村人口109.4萬人,比上年下降0.8%,占總人口比重62.8%。男性人口89.1萬人,上升0.6%,占總人口比重為51.2%;女性人口85萬人,下降0.02%,占總人口比重為48.8%。
十三、勞動就業與人民生活
勞動就業有所加強,職工平均工資增加。年末,全市從業人員12.8萬人,比上年下降2.3%。在崗職工12.5萬人,比上年下降4.6%。在崗職工工資總額136180萬元,比上年增長5.6%;平均工資11159元,增長15.6%。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2740元,比上年增長49.6%。
社會保障事業迅速發展。全市參加養老保險職工70613人,下降16%;參加失業保險職工60139人,下降19.7%;參加基本醫療保險職工267402人,增長205.1%。
注:本公報地區生產總值為初步統計,絕對數按現價計算,增長速度按可比價格計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