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會員中心
   
統計年鑒年度索引: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統計年鑒分省、行業總索引 ]
統計公報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統計公報分省總索引 ]
站內搜索: 高級搜索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統計公報 > 上海

上海市2017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時間:2018-03-12 15:02:49 來源:上海市統計局 作者: 點擊:17238次
上海市統計局2018-03-08
 
2017年,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全市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十八屆歷次全會和十九大精神,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中共上海市委的決策部署,按照當好全國改革開放排頭兵、創新發展先行者的要求,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積極踐行新發展理念,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全力以赴抓推進、抓落實、補短板,全市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穩中向好、好于預期,創新驅動發展、經濟轉型升級成效進一步顯現,民生保障持續加強。
 
一、綜合
 
初步核算,全年實現上海市生產總值(GDP)30133.86億元,比上年增長6.9%(見圖1),增速與上年持平。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98.99億元,下降9.5%;第二產業增加值9251.40億元,增長5.8%;第三產業增加值20783.47億元,增長7.5%。第三產業增加值占上海市生產總值的比重為69.0%。按常住人口計算的上海市人均生產總值為12.46萬元。
 
圖12013~2017年上海市生產總值及其增長速度
 
在上海市生產總值中,公有制經濟增加值14660.12億元,比上年增長7.0%;非公有制經濟增加值15473.74億元,增長6.8%。非公有制經濟增加值占上海市生產總值的比重為51.4%。
 
全年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4943.51億元,比上年增長8.7%。其中,制造業增加值2262.64億元,增長8.1%;服務業增加值2680.87億元,增長9.2%(見表1)。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上海市生產總值的比重為16.4%,比上年提高1.2個百分點。
 
表12017年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及其增長速度
 
全年經工商登記新設立各類市場主體35.34萬戶,比上年增長1.9%。其中,內資企業(不含私營企業)5606戶,減少0.1%;外商投資企業8020戶,減少2.5%;私營企業27.87萬戶,減少1.0%;個體工商戶6.07萬戶,增長19.0%。
 
全年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6642.26億元,比上年增長9.1%;非稅收入占全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比重為11.7%。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支出7547.62億元,增長9.1%(見表2)。全年稅務部門組織的稅收收入完成12839.92億元(不含關稅及海關代征稅),增長8.4%。
 
表22017年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支及其增長速度
 
全年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7246.60億元,比上年增長7.3%。其中,第三產業投資占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的比重為85.7%;非國有經濟投資占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的比重為69.7%(見表3)。
 
表32017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及其增長速度
 
以上年價格為100,全年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為101.7。其中,食品煙酒類價格指數為101.2,居住類價格指數為101.7,醫療保健類價格指數為106.6(見表4);固定資產投資價格指數為106.7;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為103.5,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指數為108.9。
 
以上年12月價格為100,新建商品住宅銷售價格指數為100.2,其中,二手住宅價格指數為100.3;以上年價格為100,全年新建商品住宅銷售價格指數為110.2,二手住宅銷售價格指數為109.6。
 
表42017年居民消費價格指數
 
二、農業
 
全年全市實現農業總產值260.02億元,比上年下降9.1%。其中,種植業140.42億元,下降3.7%;林業15.02億元,增長13.2%;牧業39.87億元,下降26.2%;漁業53.53億元,下降10.2%;農林牧漁服務業11.18億元,增長4.7%。上海域外市屬農場實現農業總產值30.08億元,下降6.5%。
 
全年全市農作物播種面積28.09萬公頃,比上年減少5.2%。其中,糧食播種面積11.87萬公頃,減少15.3%。糧食產量89.16萬噸,比上年下降9.5%;生牛奶產量21.30萬噸,下降18.2%;水產品產量25.74萬噸,下降1.3%(見表5)。
 
至年末,全市有1680家企業、6743個產品獲得“三品一標”農產品認證。其中,綠色食品證書使用企業207家,綠色食品299個;無公害農產品證書使用企業1463家,無公害農產品6420個。
 
至年末,全市累計建成設施糧田面積86.53千公頃,市級蔬菜標準園150家,標準化畜禽養殖場279家,標準化水產養殖場317家。至年末,全市有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380家,農民專業合作社2813家,經農業主管部門認定的家庭農場4516個。
 
表52017年全市及域外主要農副產品產量
 
三、工業和建筑業
 
全年實現工業增加值8303.54億元,比上年增長6.4%。全年完成工業總產值36094.36億元,增長6.5%。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33989.36億元,增長6.8%。在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中,國有控股企業總產值12902.80億元,增長8.7%。
 
全年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高端裝備、新能源、新能源汽車、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制造業完成工業總產值10465.92億元,比上年增長5.7%,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比重達到30.8%。
 
全年六個重點工業行業完成工業總產值23405.50億元,比上年增長9.0%,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比重為68.9%(見表6)。
 
表62017年六個重點行業工業總產值及其增長速度
 
全年規模以上工業產品銷售率為99.9%。全年原油加工量2489.49萬噸,比上年增長0.8%;工業機器人產量5.88萬套,增長89.7%;智能手機產量4508.20萬臺,增長2.1%;汽車產量291.32萬輛,增長11.2%(見表7)。
 
表72017年主要工業產品產量及其增長速度
 
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3200.10億元,比上年增長10.5%,實現稅金總額2087.36億元,增長6.7%。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虧損面為20.9%。
 
全年實現建筑業總產值6426.42億元,比上年增長6.3%;房屋建筑施工面積41197.49萬平方米,增長14.4%;竣工面積8066.54萬平方米,增長7.8%。
 
四、批發和零售業
 
全年實現批發和零售業增加值4393.36億元,比上年增長6.7%。
 
全年實現商品銷售總額11.31萬億元,比上年增長12.0%。其中,批發銷售額10.24萬億元,增長12.4%。
 
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1830.27億元,比上年增長8.1%(見表8)。其中,無店鋪零售額1814.29億元,增長9.4%。網上商店零售額1437.49億元,增長9.6%,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為12.2%,比上年提高0.8個百分點。
 
表82017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及其增長速度
 
至年末,全市已開業城市商業綜合體達225家。其中,商場商業建筑面積10萬平方米以上的有53家。全年全市城市商業綜合體實現營業額達1516.00億元,比上年增長11.5%。
 
五、交通、郵電和旅游
 
全年實現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加值1344.24億元,比上年增長12.0%。
 
全年各種運輸方式完成貨物運輸量97257.26萬噸,比上年增長9.7%。旅客發送量20855.61萬人次,增長6.6%(見表9)。
 
表92017年貨物運輸量與旅客發送量及其增長速度
 
全年上海港口貨物吞吐量達到75050.79萬噸,比上年增長6.9%;集裝箱吞吐量4023.31萬國際標準箱,增長8.3%。集裝箱水水中轉比例為46.7%,國際中轉比例為7.7%。上海浦東、虹橋兩大國際機場全年共起降航班76.04萬架次,增長2.5%;進出港旅客達到11188.52萬人次,增長5.1%。其中,國內航線進出港旅客7394.18萬人次,增長5.7%;國際及地區航線進出港旅客3794.34萬人次,增長4.0%。
 
全年上海港接待郵輪靠泊512艘次。其中,以上海為母港的郵輪482艘次。郵輪旅客吞吐量297.29萬人次,比上年增長2.7%。
 
年內軌道交通17號線、9號線三期開通。至年末,全市軌道交通運營線路達到16條。全年優化調整公交線路264條,其中新辟64條。至年末,公交運營車輛達1.75萬輛。其中,國Ⅴ及以上標準和零排放車輛9885輛,占全部公交運營車輛的56.6%;運營出租車4.64萬輛。全年市內公共交通客運量65.47億人次,比上年下降2.4%。其中,軌道交通客運量35.38億人次,增長4.0%;公共汽電車客運量22.01億人次,下降8.0%。
 
至年末,全市擁有各類民用汽車361.02萬輛,比上年增長11.8%。其中,私人汽車274.41萬輛,增長13.1%。
 
全年完成郵政業務總量711.87億元,比上年增長26.2%;電信業務總量694.71億元,增長40.3%。郵政業全年完成郵政函件業務6.74億件、包裹業務245.92萬件、快遞業務31.15億件;快遞業務收入868.89億元。
 
全年實現旅游產業增加值1888.24億元,比上年增長9.1%。
 
至年末,全市已有星級賓館229家,旅行社1578家,A級旅游景區(點)99個,紅色旅游基地34個(見表10)。
 
表102017年旅游設施情況
 
全年接待國際旅游入境者873.01萬人次,比上年增長2.2%(見圖2)。其中,入境外國人671.21萬人次,增長1.7%;港、澳、臺同胞201.80萬人次,增長3.7%。在國際旅游入境者中,過夜旅游者719.33萬人次,增長4.2%。全年接待國內旅游者31845.27萬人次,增長7.5%。其中,外省市來滬旅游者15523.29萬人次,增長5.7%。全年入境旅游外匯收入68.10億美元,增長4.3%;國內旅游收入4025.13億元,增長16.9%。
 
圖22013~2017年國際旅游入境人數
 
六、金融和保險
 
全年實現金融業增加值5330.54億元,比上年增長11.8%。
 
至年末,全市各類金融單位達到1491家。其中,貨幣金融服務單位623家;資本市場服務單位403家;保險業單位389家。至年末,全市各類金融單位中,在滬經營性外資金融單位達到251家。
 
至年末,全市中外資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余額112461.74億元,比年初增加1950.76億元;貸款余額67182.01億元,比年初增加7199.76億元(見表11)。
 
表112017年中外資金融機構本外幣存貸款情況
 
全年金融市場交易總額達到1428.44萬億元,比上年增長5.3%。上海證券交易所總成交金額306.39萬億元,增長7.9%。其中,債券成交額247.34萬億元,增長10.1%;股票成交金額51.12萬億元,增長1.9%。全年通過上海證券市場股票籌資7578.06億元,比上年減少5.9%;發行公司債14937.99億元,減少41.5%。至年末,上海證券市場上市證券12219只,比上年末增加2572只。其中,股票1440只,增加214只。
 
全年上海期貨交易所總成交金額89.93萬億元,增長5.8%。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總成交金額24.59萬億元,增長35.0%。銀行間市場總成交金額997.77萬億元,增長3.9%。上海黃金交易所總成交金額9.76萬億元,增長11.9%。
 
全年保險公司原保險保費收入1587.10億元,比上年增長3.8%。其中,財產險公司原保險保費收入482.67億元,增長17.5%;人身險公司原保險保費收入1104.43億元,下降1.3%。全年保險賠付支出548.93億元,增長3.8%。其中,財產險賠款支出233.81億元,增長5.1%;壽險給付237.08億元,減少3.6%;健康險賠款給付62.86億元,增長25.8%;意外險賠款支出15.17億元,增長45.8%。
 
七、對外經濟
 
全年上?诎敦浳镞M出口總額79211.40億元,比上年增長15.1%。其中,進口33445.10億元,增長18.9%;出口45766.30億元,增長12.5%。全年上海關區貨物進出口總額59690.24億元,比上年增長14.0%。其中,進口24684.20億元,增長19.3%;出口35006.04億元,增長10.6%。
 
全年上海市貨物進出口總額32237.82億元,比上年增長12.5%。其中,進口19117.51億元,增長15.4%;出口13120.31億元,增長8.4%(見表12)。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占全市比重超過40%。按市場分,對歐盟進口4488.51億元,增長20.3%;出口2327.78億元,增長16.9%;對美國進口2072.56億元,增長15.6%;出口3147.10億元,增長6.1%;對東盟進口2642.73億元,增長27.7%;出口1595.16億元,增長10.3%;對日本進口2224.75億元,增長14.6%;出口1308.98億元,增長3.3%(見表13)。
 
表122017年上海市貨物進出口總額及其增長速度
 
表132017年上海對主要國家和地區貨物進、出口總額及其增長速度
 
全年新設外商直接投資項目3950項,比上年下降23.4%;合同金額401.94億美元,下降21.2%;全年外商直接投資實際到位金額170.08億美元,下降8.1%。全年第三產業外商直接投資實際到位金額161.53億美元,下降1.1%,占全市實際利用外資的比重為95.0%。至年末,在上海投資的國家和地區達175個,在上海落戶的跨國公司地區總部累計達到625家。其中,亞太區總部70家;投資性公司345家;外資研發中心426家。年內新增跨國公司地區總部45家。其中,亞太區總部14家;投資性公司15家;外資研發中心15家。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重要節點城市建立經貿合作伙伴關系,貨物貿易額占全市比重達到五分之一。
 
全年備案和核準對外直接投資項目608項,比上年下降57.3%;對外直接投資中方投資額110.8億美元,下降70.3%。簽訂對外承包工程合同金額108.5億美元,下降8.4%;實際完成營業額99.3億美元,增長49.2%;派出人員13902人次,增長114.0%。對外勞務合作派出人員18935人次,增長23.8%。
 
全年舉辦各類展覽會項目1020個,總展出面積1769.86萬平方米,比上年增長10.1%。其中,國際展覽會項目293個,展出面積1329.16萬平方米,增長12.9%;國內展覽會項目727個,展出面積440.70萬平方米,增長2.6%。
 
八、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
 
加快推進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三區一堡”建設。進一步激發市場活力,區內新注冊企業累計超過5萬戶,全年實到外資、外貿進出口額占全市比重均超過40%。
 
投資貿易便利化程度繼續提高。深化投資管理體制改革,2017版外商投資負面清單減少到95條;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試點工作方案及市場準入負面清單涉及的區級行政審批事項目錄發布試行;率先實施企業名稱登記改革,推出企業名稱網上自主申報等6項創新舉措。進一步促進貿易便利化,國際貿易“單一窗口”3.0版上線運行,保稅區關檢“三個一”查驗平臺全面建成運行,貨物狀態分類監管試點企業擴大至39家。
 
開放型經濟發展取得成效。不斷探索開放型經濟發展新領域,實施更為充分的壓力測試。服務業擴大開放取得新成效,54項開放措施新落地服務業項目數412個,累計達2404個。金融開放創新和金融風險防范同步推進,共開立FT賬戶7.02萬個,當年累計收支總額7.65萬億元?缇畴p向人民幣資金池累計769家,收支總額9761.50億元。自貿區企業境外直接投資中方協議投資額累計達到694.00億美元。自貿區內共有95家企業開展跨國公司外匯資金集中運營管理業務。發布全國首張自貿試驗區金融服務業對外開放負面清單指引。“一帶一路”國別館初具規模,保加利亞、匈牙利等7館投入運營。先后與以色列、俄羅斯、新加坡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聯合建立跨國孵化器,搭建跨境項目交流平臺。完善自貿試驗區境外投資服務平臺,設立“一帶一路”技術貿易措施企業服務中心。
 
政府治理能力先行區加快建設。形成了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先行區總體方案。深化“證照分離”改革試點,第一批116項改革事項已復制推廣到其他自貿試驗區。加強事中事后監管體系建設,著力完善“四位一體”的監管體系,探索構建了“六個雙”監管機制,已實現21家監管部門全覆蓋,108個監管行業、領域全覆蓋。“三全工程”全面推進,104項企業準入區權事項全部實現“全網通辦、一次辦成”,74項實現“網上全程辦理”,“單窗通辦”模式于2017年11月6日啟動運營;188項個人社區事務已實現“全區通辦”;政府政務信息“全域共享”加快推進,海關特殊監管區實現與口岸、金融等監管部門的信息共享,與80個國家、市、區部門對接。優化完善區鎮職能,率先開展統籌核心發展權和下沉區域管理權改革。建立“統一規則、整體開發、總體平衡”的區域開發機制。
 
表142017年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主要經濟指標及其增長速度
 
九、城市基礎設施和房地產
 
全年完成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投資1705.22億元,比上年增長9.9%。其中,交通運輸投資903.62億元;郵電通信投資92.48億元;公用事業投資97.68億元;市政建設投資473.60億元(見表15)。
 
表152017年城市基礎設施投資及其增長速度
 
至年末,全市軌道交通運營線路長度達到666.40公里,公交專用道路達到350公里(不含有軌電車長度)。黃浦江兩岸45公里岸線公共空間實現全線貫通開放。建成中心城區5個排水系統,打通11條區區對接道路。
 
全市自來水供水能力為1184萬立方米/日,比上年增加32萬立方米/日。全年供水總量為31.01億立方米,下降3.2%;售水總量為24.52億立方米,下降2.8%。其中,工業用水量、生活用水量分別為4.53億立方米、19.99億立方米,分別比上年下降6.1%和2.1%。全年全市用電量1526.77億千瓦時,增長2.7%(見表16)。至年末,全市家庭液化氣用戶281.40萬戶,比上年下降15.4%;家庭天然氣用戶700.60萬戶,增長3.7%。
 
表162017年公用事業主要指標及其增長速度
 
全年完成房地產開發投資3856.53億元,比上年增長4.0%。其中,住宅投資2152.40億元,增長9.5%;辦公樓投資642.20億元,下降7.7%;商業營業用房投資506.71億元,下降2.4%。商品房施工面積15362.25萬平方米,增長1.7%;竣工面積3387.56萬平方米,增長32.8%。商品房銷售面積1691.60萬平方米,下降37.5%。其中,住宅銷售面積1341.62萬平方米,下降33.6%。全年商品房銷售額4026.67億元,下降39.9%。其中,住宅銷售額3336.09億元,下降36.3%。全年存量房買賣登記面積1563.53萬平方米,下降54.0%。
 
全年新增供應各類保障性住房8萬套,完成中心城區二級舊里以下房屋改造49萬平方米、受益居民2.4萬戶。全年供應租賃住房用地80公頃,可形成租賃住房供應能力近3萬套。
 
十、城市信息化
 
全年實現信息產業增加值3274.78億元,比上年增長12.1%。其中,信息服務業增加值2179.02億元,增長15.0%。
 
推動新型城域物聯專網試點建設,至年末,實現物聯網全市覆蓋。全市千兆光纖到戶覆蓋總量達405萬戶,比上年末增加375萬戶。家庭光纖用戶數達到579萬戶,比上年末增加64萬戶。家庭寬帶用戶平均接入帶寬超過100M,固定寬帶用戶平均可用下載速率達20.52M。第四代移動通信網絡(4G)用戶數達到2388萬戶,比上年末增加515萬戶。同步開展5G關鍵技術研究和外場試驗。開展i-Shanghai服務優化升級,完成原有1400處場所從2M到10M的普遍提速,按新標準新增600處場所,累計開通2000處。城域網出口帶寬11312GB,比上年末增加2680GB,互聯網國際出口帶寬2017GB,比上年末增加822GB。IPTV用戶數達317萬戶,比上年末增加87萬戶。加快推廣智慧城市應用服務,“市民云”用戶數達到763萬個。
 
全年完成電子商務交易額24263.60億元,比上年增長21.0%。其中,B2B交易額16923.40億元,增長17.2%,占電子商務交易額的69.7%;網絡購物交易額7340.20億元,增長31.0%,占30.3%。
 
至年末,口岸稅費電子支付系統入網企業累計11300家,比上年增長23.0%。稅單支付2020萬筆,同比增長12.0%,實現電子支付金額16862億元,增長24.0%。至年末,已有11.3萬家單位持有有效“一證通”33萬張。
 
至年末,“市民信箱”累計注冊用戶769萬人,比上年增長32.6%。
 
發布實施全國首部地方綜合性信用法規《上海市社會信用條例》,推進市公共信用信息平臺建設,信用聯合獎懲子系統上線運行。至年末,市信用平臺累計對外提供查詢3906萬次。其中,法人信用信息被查詢1253萬次;自然人信用信息被查詢2653萬次。99家單位確認向市信用平臺提供45933項信息事項。其中,涉及法人信息事項27185項,涉及自然人信息事項18748項。平臺可查詢數據3.18億條,法人數據1094萬條,自然人數據3.07億條。
 
至年末,市信用平臺已建23個子平臺,在建子平臺1個。除市信用平臺服務大廳外,已設立17家服務窗口。
 
十一、教育和科學技術
 
至2017學年末,全市共有普通高等學校64所,普通中等學校900所,普通小學741所,特殊教育學校30所。普通高等學校在校生和畢業生數均有所增加,中等職業學校的在校生和畢業生數有所減少(見表17)。全市共有49家機構培養研究生,全年招收全日制研究生5.00萬人,在校全日制研究生15.15萬人,畢業全日制研究生4.10萬人。九年義務教育入學率保持在99.9%以上,高中階段新生入學率達99.7%。
 
至2017學年末,全市共有民辦普通高校20所,在校學生10.82萬人;民辦普通中學129所,在校學生8.05萬人;民辦小學139所,在校學生11.23萬人。全市共有成人中高等學歷教育學校20所,成人職業技術培訓機構689所,老年教育機構292所。全市共有校外教育機構23所。其中,青少年活動中心(含少年宮)19所,少年科技站3所,少年之家1所。
 
表172017學年各級各類學校學生情況及其增長速度
 
全年用于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支出相當于上海市生產總值的比例為3.78%左右(見圖3)。
 
圖32013~2017年R&D經費支出相當于上海市生產總值的比例
 
全市科技小巨人和科技小巨人培育企業共1798家,技術先進型服務企業274家。年內共認定高新技術企業3247家,全市2015~2017年有效期內高新技術企業總數達到7642家,凈增長704家。全年共落實高新技術企業減免所得稅141.62億元,高新技術企業減免稅金額及戶均減免稅金額均在全國領先。全年共認定高新技術成果轉化項目493項。其中,電子信息、生物醫藥、新材料等重點領域項目占87.4%。至年末,共認定高新技術成果轉化項目11462項。累計已有172家科技創新企業在上海股權托管交易中心“科技創新板”掛牌。
 
加大海外人才和高層次人才引進培養力度,推進實施兩批共22條海外人才出入境試點政策,引進海外人才110426人。2017年新當選兩院院士13人,占全國10.2%。
 
全年受理專利申請131746件。其中,發明專利申請54633件。全年專利授權量為70464件。其中,發明專利授權量為20681件。全年PCT國際專利受理量為2100件,比上年增長34.6%。至年末,全市有效發明專利達100433件,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達41.5件,比上年增長17.9%。全年經認定登記的各類技術交易合同21559件,比上年增長1.7%;合同金額867.53億元,增長5.4%。
 
十二、文化、衛生和體育
 
年內成功舉辦第三十四屆“上海之春”國際音樂節、第十九屆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第二屆上海艾薩克×斯特恩國際小提琴比賽、上海國際電影電視節、上海世博會博物館開館、第五屆市民文化節等重大文化活動。全年市民參與文化活動人數近3000萬人次。繼續實施新一輪公共文化從業人員“三年萬人培訓”項目,年內參訓7216人次。大世界非遺中心、世博會博物館、上海交響音樂博物館對外開放。至年末,全市有市、區級文化館、群眾藝術館25個,藝術表演團體210個,市、區級公共圖書館24個,檔案館49個,博物館125個。全市共有公共廣播節目22套,公共電視節目25套。有線電視用戶765.43萬戶,有線數字電視用戶697.18萬戶。全年生產電視劇40部,共1760集;動畫電視8160分鐘。全年共出版報紙9.13億份、各類期刊0.94億冊、圖書4.23億冊;攝制完成82部影片。
 
至年末,全市共有醫療衛生機構5144所,衛生技術人員18.80萬人(見表18)。全年全市醫療機構共完成診療人次2.73億人次;戶籍人口期望壽命達到83.37歲;上海地區嬰兒死亡率3.71‰;孕產婦死亡率3.01/10萬,其中戶籍人口孕產婦死亡率1.01/10萬;全市常住人口出生性別比為107。
 
表182017年衛生機構基本情況
 
注:衛生機構數中含醫療衛生機構的分支機構。
 
常住居民家庭醫生簽約率30%以上,重點人群簽約率60%以上。所有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啟動“1+1+1”簽約服務,簽約居民超過340萬,其中60歲以上老人256萬。簽約醫療機構組合內就診率74%,簽約社區就診率53%,開具延伸處方累計94萬張。
 
向6.75萬計劃生育特殊對象發放特別扶助金5.30億元,25.13萬人領取了農村計劃生育家庭獎勵扶助金3.84億元。21.94萬人領取了年老退休時一次性計劃生育獎勵費,共計11.22億元。繼續推進“60歲以上老人接種肺炎疫苗”項目,累計接種131萬余劑次;繼續實施“社區居民大腸癌篩查”項目,完成初篩47萬余人,初篩陽性率18.9%,發現癌前期病變3065人,并給予進一步就醫指導。
 
新增兒科床位406張,啟動建設28個標準化示范兒科門急診項目。新增公辦養老床位7088張、長者照護之家54家、老年人日間服務中心81家。推進護理站參與居家護理工作,全市執業護理站達108家。繼續推進“新建醫療急救分站”市政府實事項目,建成急救分站156個,平均服務半徑達到約3.6公里。
 
年內成功舉辦國際國內重大體育比賽共41個項目162次。其中,國際性賽事61次,全國性賽事101次。成功舉辦首屆城市業余聯賽,包括10個項目聯賽、11個品牌特色賽事活動和35個項目系列賽,共舉辦各級各類賽事活動1528個,參與人次超百萬。上海體育健兒在第十三屆全國運動會競技體育項目上共獲得29枚金牌、33枚銀牌、24枚銅牌,2人2次打破2項全國紀錄。年內全市共新建、改建市民益智健身苑點210個、市民健身步道75條、市民球場65個。
 
十三、人口和就業
 
至年末,全市常住人口總數為2418.33萬人。其中,戶籍常住人口1445.65萬人,外來常住人口972.68萬人。全年常住人口出生19.70萬人,出生率為8.1‰;死亡12.90萬人,死亡率為5.3‰;常住人口自然增長率為2.8‰。全年戶籍常住人口出生11.20萬人,出生率為7.8‰;死亡12.15萬人,死亡率為8.4‰;戶籍常住人口自然增長率為-0.6‰。
 
全市戶籍人口平均期望壽命達到83.37歲。其中,男性80.98歲,女性85.85歲。
 
全年新增就業崗位57.90萬個(見圖4)。全年新安置就業困難人員50503人,新消除零就業家庭289戶。全年幫扶引領成功創業12628人,其中,青年大學生7440人;幫助8684名長期失業青年實現就業創業。全年共完成職業培訓106.84萬人。其中,農民工職業培訓49.56萬人。至年末,累計有1011人入選國家“千人計劃”,798人入選上海“千人計劃”。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勞動者比例達到32%。成功申辦2021年第46屆世界技能大賽,在第44屆世界技能大賽中取得優異成績。至年末,全市城鎮登記失業人員22.06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3.9%。
 
圖42013~2017年新增就業崗位情況
 
十四、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
 
據抽樣調查,全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8988元,比上年增長8.6%,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6.8%。其中,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2596元,增長8.5%,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6.7%;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825元,增長9.0%,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7.2%。全市居民人均消費支出39792元,比上年增長6.2%。其中,城鎮常住居民人均消費支出42304元,增長6.1%;農村常住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8090元,增長6.0%。
 
至年末,城鎮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積36.7平方米(見圖5),居民住宅成套率達97.3%。
 
圖52013~2017年城鎮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積
 
至年末,全市共有1548.22萬人(包括離退休人員)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有78.83萬人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最低生活保障標準從上年的每人每月880元提高到970元,增長10.2%。月最低工資標準從2190元提高到2300元,小時最低工資標準從19元提高到20元。
 
至年末,全市共有1496.78萬人(包括離退休人員)參加職工基本醫療保險,有344.63萬人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
 
至年末,全市民政部門共有各類提供住宿的收養性社會服務機構781個,床位14.41萬張。其中,養老機構703家,床位13.83萬張。在全市養老機構中,由社會投資開辦的有363家,床位7萬張。全市建有社區老年人日間服務中心560家,社區老年人助餐服務點707家。
 
全年各級政府支出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16.30億元、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2.72億元、特困供養金0.42億元、糧油幫困0.83億元、醫療救助金3.83億元。
 
十五、環境保護
 
全年全社會用于環境保護的資金投入923.53億元,相當于上海市生產總值的比例為3.1%。
 
全年環境空氣質量(AQI)優良率為75.3%,比上年下降0.1個百分點。二氧化硫年日均值12微克/立方米,比上年下降20.0%;可吸入顆粒物(PM10)年日均值55微克/立方米,下降6.8%;細顆粒物(PM2.5)年日均值39微克/立方米,下降13.3%;二氧化氮年日均值44微克/立方米,上升2.3%;一氧化碳年日均值0.76毫克/立方米,下降3.8%;臭氧日最大8小時滑動平均值達標率85.5%,下降3.8個百分點。全市平均區域降塵量4.1噸/平方公里·月,比上年下降8.9%。
 
至年末,城市污水處理廠日處理能力達831.70萬立方米,比上年末增長2.4%。全市生活垃圾末端處理能力達24650噸/日,其中焚燒13300噸/日。全年清運生活垃圾899.50萬噸,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100%。完善生活垃圾全程分類體系,綠色賬戶新增覆蓋210萬戶,全市已累計覆蓋400余萬戶。嘉定再生能源利用中心點火運行。
 
全年完成新造林6.5萬畝,新建綠地1358.5公頃,其中公園綠地830.8公頃;完成綠道224公里,立體綠化40.9萬平方米,全市森林覆蓋率達16.2%。至年末,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到8.02平方米,濕地保有量46.46萬公頃。外環生態專項、東灘生態修復項目主體工程順利完成。全市6個郊野公園(一期)建成運行,城市公園總數達到243座。
 
十六、生產安全和食品藥品安全
 
全年共發生生產安全事故448起、死亡436人,分別比上年下降3.9%和7.2%。其中,工礦商貿事故202起,造成死亡192人,分別下降10.6%和12.3%;生產經營性道路交通事故224起,造成死亡217人,分別上升4.7%和下降0.9%;生產經營性火災事故7起,造成死亡8人,分別下降12.5%和11.1%;水上交通事故11起、死亡13人,分別下降21.4%和13.3%;鐵路事故1起、死亡1人,均與上年持平;農業機械事故1起、死亡1人,均下降50%;燃氣事故1起、死亡3人;漁業船舶事故1起、死亡1人。全年億元生產總值生產安全事故死亡人數為0.014人,工礦商貿企業從業人員10萬人死亡率為1.454/10萬,道路交通事故萬車死亡率為1.73人/萬車。
 
全市食品安全風險監測總體合格率為97.5%,同比提高0.2個百分點。全年共報告發生10人以上集體性食物中毒3起,中毒人數142人(無死亡),中毒發生率為0.59例/10萬人。全年共立案查處食品藥品安全違法案件7569件,罰沒金額逾2.74億元;移送食品藥品涉嫌犯罪案件148起,偵破食品藥品的犯罪案件384起,抓獲犯罪嫌疑人750人。促進食品安全社會共治,受理并辦理市民食品安全投訴、舉報、咨詢信息14.03萬件。
 
上海市統計局
 
國家統計局上海調查總隊
 
2018年3月8日
 
說明:
 
1.本公報數據為初步統計數。
 
2.上海市生產總值、各產業增加值和總產值絕對數按當年價格計算,增長速度按可比價格計算。2017年上海市生產總值數據執行國家統計局2012年制定的《三次產業劃分規定》。
 
3.公有制經濟增加值按國有經濟、集體經濟以及國有或集體控股的混合所有制經濟口徑計算。
 
4.戰略性新興產業包含戰略性新興制造業和戰略性新興服務業兩個部分,是本市根據國家制定的戰略性新興產品目錄進行的行業劃分。其中,戰略性新興產業制造業增加值和總產值均為規模以上口徑。
 
5.域外市屬農場是指上海光明食品(集團)有限公司所屬的外地農場,其產量和產值不包括在上海市總量中。
 
6.城市商業綜合體是指以區域為中心、以購物中心為主導,融合了商業零售、餐飲、休閑養生、娛樂、文化、教育等多項城市主要功能活動,面向各類消費人群,提供綜合性服務的大型建筑綜合體。城市商業綜合體(購物中心)需同時滿足以下條件:(1)由企業有計劃地管理運營,有統一的名稱,如XX中心、XX廣場、XX城等;(2)涵蓋超市、百貨店、專業店、專賣店等商品零售業態,以及餐飲、文化、娛樂、健身、游藝、培訓等兩項及以上主要服務業態;(3)營業面積一般不少于1萬平方米、獨立開展經營活動的商戶一般不少于50個。
 
7.電信業務總量按2015年不變價格計算。
 
8.旅游產業和信息產業的增加值是依據若干行業的有關資料進行跨行業核算的,不能將其與上海市生產總值中其他行業的增加值進行簡單加總,否則會造成重復計算。
 
9.銀行間市場成交額包括銀行間本幣市場和外匯市場成交額。自2017年起,各市場成交額按單邊計算(2016年公報中上海黃金交易所成交額按雙邊計算,為17.44萬億元)。
 
10.學年是指教育年度,即從一年的9月1日(學年初)至第二年的8月31日(學年末)。
 
11.2012年四季度,國家統計局實施了城鄉一體化住戶調查改革,統一了城鄉居民收入名稱、分類和統計標準,在上海選取6000宅(戶)城鄉居民家庭,直接開展調查。2015年起,發布城鄉可比的新口徑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以及城鄉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2.環境空氣質量優良率(AQI)是國家發布的新環境空氣質量評價標準。AQI監測體系包括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顆粒物(PM10)、細顆粒物(PM2.5)、一氧化碳和臭氧六項污染物指標。
關閉
關注公眾號 獲取新動態
91在线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亚洲2022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久久婷五月综合97狠狠澡,亚欧人成精品免费观看
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人成自拍网站在线观看 |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视频 | 亚洲中文在线精品国产 | 日本性爱网站一区二区 | 日韩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动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