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統計局
1988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和市政府的領導下,堅持改革、開放,積極治理經濟環境,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都取得了新的進展。全年工業生產持續增長,農業生產基本穩定,財政增收,經濟實力繼續增強;國內市場活躍,對外貿易擴大;市政面貌進一步改觀;科技、教育、文化、衛生、體育事業均有新的發展。國民經濟發展中的突出問題是:消費需求過旺,物價上漲幅度過大;農業糧油減產;經濟效益水平不高。
一、經濟發展速度
1988年我市經濟發展保持了較高的增長速度。全年完成社會總產值300億元,比上年增長20.2%;國民收入不敷出101億元,比上年增長14.5%;國民生產總值130億元,比上年增長率19.0%;地方預算內敗政收入18.27億元,比上年增長9.6%。
工業生產持續增長。1988年全市工業總產值190.4億元,比上年增長20.5%;不包括村及村以下工業總產值為175億元,比上年增長19.4%。其中:全民所有制工業增長18.7%,集體所有制工業增長16.4%,其中鄉辦工業增長27.8%,合營工業增長90.8%,中外合營工業增長78.5%。
揚子石化公司等一批重點工程及技術改造項目的相繼投產,我市工業重型經構更趨明顯。全年重工業總產值119.3億元,比上年增長23.6%,占全部總產值的比重已上升到68.2%。輕工業沒能較好地適應市場需求的變化。全年輕工業總產值55.7億元,比上年增長
11.4%。在市場競爭目趨激烈的條件下,我市工業企業不斷調整產品結構,增產適銷對路產品以適應市場需求的變化。
農業生產基本穩定。1988年農業總產值13.30億元,比上年增長2.5%。農副產品大部分增產,由于受自然災害及農用物資供應緊缺影響,油料減幅較大,糧食略有減產。
農村商品經濟不斷發展。全年農村社會總產值為68.48億元,比上年增長24.3%。其中農村工業、建筑業、運輸業和商業、飲食業產值所占比重繼續上升,由上年的61.6%上升到63.6%。農業總產值中,林牧副產值所占比重由上年的37.6%上升到41.6%。
農業生產條件繼續有所改善。1988年農田水利共完成土石方2934萬立方米;年末全市農業機械總動力為138.35萬千瓦,比上年增長4%;排灌動力機械61.62萬瓦特,增長2.5%全年化肥施用折純量10.85萬噸,比上年增長8.4%。
固定資產投資繼續增加,但增長速度減緩。1988年完成固定資產投資46.2億元,比上年增加7.17億元,增長18.4%,與此同時1987年32.7%的增幅相比,增長勢頭已有明顯減弱。其中,地方投資完成額18.8億元,比上年增加1.7億元,增長9.6%。在投資完成額中,生產性投資比重由上年的76.9%上升為77.9%。國家重點工程和大中型建設項目全年完成投資24.6億元,比上年增長36.2%,占總投資的比重由上年的46.5%上升為53.3%。地方骨干工程項目完成投資2.67億元,增長17.6%。
技術改造步伐加快。全年共完成技術改造投資10.84億元,比上年增長8.2%。
1988年10月份發后,我市積極采取措施壓縮固定資產投資,至年底,已停緩建工和項目99個,共壓縮投資7.31億元。其中,在建項目26個,壓縮投資1.5億元。
交通運輸繼續處于緊張狀態。1988年全市各類交通運輸工具共完成貨物運輸總量10172萬噸。其中:鐵路運輸980萬噸,公路運輸4272萬噸,水上運輸3440萬噸,管道運輸1480萬噸,港口吞吐量4485萬噸。
1988年我市城鄉市場繁榮活躍,全年社會商品零售總額為68.93億元,比上年增長31.1%。在社會商品零售總額中,消費品零售總額64.41億元,比上年增長32.5%,其中吃的商品增長32.6%,穿的商品增長27.5%,用的商品增長35.8%;農業生產資料零售總額4.52億元,增長14.8%。在消費品零售總額中,社會集團消費品零售額8.49億元,增長31.0%。
1988年全市國合商業農副產品收購總值為6.83億元,比上年增長3.1%。城鄉農副產品集市貿易成交額9.5億元,比上年增長29.1%。
物價上漲幅度偏高。1988年全市零售物價總指數比上年平均升高23.3%,職工生活費用價格總指數平均升高21.7%。
全年各項貸款增加。年末全市金融機構的各項貸款余額為133.5億元,比年初增加16.08億元,增長13.7%。各銀行貸款余額為125.34億元,比年初增加13.23億元,增長11.8%。其中:固定資產貸款余額13.84億元,比年初增加4.11億元,增長42.2%。
1988年全市主要物資消費情況:鋼材62.71萬噸,水泥108.2萬噸,木材20.97萬立方米,原油719.4萬噸,煤炭528.38萬噸,柴油29.30萬噸。
二、經濟效益
1988年我市工業企業五項重要經濟效益指標情況下:全民所有制獨立核算工業企業全員勞動生產率為24777元,比上年提高8.0%;全民所有制預算內工業企業銷售利稅率為13.1%,比上年下降1.5個百分點;全民所有制預算內工業企業資金利稅率為20.6%,比上年略有升高;全民所有制預算內工業企業可比產品成本比上年升高16.9%;縣及縣以上全民所有制和集體所有制工業企業萬元產值耗標煤比上年下降1.7%。
全年我市有6家工業企業的8項產品獲得國家優質產品獎。其中獲金質獎的是;南京無線電廠的熊貓牌數字衛星通信地球站設備,金陵石化公司煉油廠的紅葉牌3號噴氣燃油;獲銀質獎的是:南京軋鋼廠的松膺牌汽車貨車車廂用冷彎型鋼,金陵石化公司塑料廠的三葉牌苯乙烯,南京造漆廠的長江牌紅硝基外用磁漆,國營新聯機械廠的伯樂牌WD─5衛星廣播電視接收機,南京無線電廠的熊貓牌47CM彩色電視接收機,南就無線電廠的熊貓牌SL—861—06型收錄機。
1988年市考核的100項工業產品質量指標比上年穩定提高的有87種。優質產品產值率由上年的20.9%上升到24.0%。新產品產值率由上年15.5%提高到17.0%。全民獨立核算工業企業定額流動資金周轉天數比上年縮短0.2天;每百元資金實現的工業總產值由上年的145.5元提高到161.7元。工業生產中,物耗比重繼續升高,生產成本超支企業增多。全市工業凈產值率為27.5%,比上年下降1.6個百分點;獨立核算全民所有制工業虧損企業比上年增加6個,虧損額增長率1.2倍。
1988年我市地方運輸企業和地方輪駁船運輸企業全員勞動生產率分別比上年提高6.4%和2.3%,地方內河機動船柴油單耗比上年降低0.5%。
農業勞動生產率進一步提高。1988年平均每一農業勞動力創農業總產值1977元,比上年提高17.3%。
1988年全民所有制單位固定資產投資建設項目投產率為50.0%,比上年提高1.5個百分點。全市新增固定資產45.81億元,固定資產交付使用率為99.1%。主要新增生產能力有:揚子石化公司年產30萬噸乙烯、300萬噸原油加工;南京第二熱電廠、揚子石化公司各5千瓦發電機組;南京化學工業公司年產3萬噸合成氨、20萬噸硫酸;南京第二鋼秩廠年產7.5萬噸一次精軋;南京電信局1.8萬門市內電話交換機。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1988年全市國合商業商品銷售利稅率為3.8%,比上年降低0.3個百分點;上交稅率比上年增長率11.8%。
三、對外開放和旅游事業
1988年,我市在對外開放、發展外向型經濟方面取得了新的進展。三月份中央將我市及所屬江寧、江浦、六合三縣列入沿海開放區行列。
1988年全市外貿出口商品收購總值12.61億元,比上年增長32.1%。其中:畜產類增長73.8%,機電類增長1.5倍,五金礦產類增長60.0%,有色金屬類增長70.2%,化工醫藥類增長38.4%。全年社會出口商品交貨總值實現15.8億元。
全年全市共完成進出口貨物運輸量178萬噸,比上年增長13%。南京外貿港全年接待外國藉船舶22艘,外輪貨物吞吐量109萬噸。涉外稅收收入9316萬元。
利用外資和對外經濟技術合作繼續擴大。1988年我市共批準利用外資項目61項,合同總投資4.94億美元,其中外商投資額2.39億美元。全年我市實際利用外資5574.55萬美元,比上年增長95.9%。年末我市三資企業已發展到55家,全年三資企業共創匯288萬美元。
1988年,我市共在18個國家和地區承接了47個工程項目,全年完成營業額1762萬美元,創利525萬美元。
旅游事業日趨興旺。1988年我市共接待了來自世界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旅游、參觀、訪問和探親訪友的外國人、華僑港澳臺同胞26.9萬人次,比上年增長33.2%。其中:臺灣同胞10.81萬人,占總數的40.2%。全年旅游外匯收入1.34億元,比上年增長21%。
四、社會事業
1988年,我市的各項事業都有了新的發展。
科技事業在促進生產力的發展和推動科技進步方面取得了新的成績。1988年度共評出省、市兩級科技成果獎279項。年末市管單位擁有各類專業技術人員18.15萬人,比上年增加4.38萬人,增長31.8%。其中自然科學技術人員10.39萬人,比上年增加0.83萬人,增長8.7%。各類教育事業均有不同的發展。1988年普通高等學校本、?圃谛I7.15萬人,比上年增加0.3萬人;在校研究生6228人,比上年減少252人。普通中學在校生22.77萬人,中等專業學校、技工學校、農職業高中在校生4.59萬人,技工學校、中等專業學校、農職業高中與普通高中的招生比例達到1:0.83;A教育進一步加強,全市已普及了初等教育,做到了每個學齡兒童都能入學。年末小學在校生42.22萬人;全市幼兒園共有在園兒童13.75萬人,3至6周歲兒童入園率由上年的78%提高到81.3%。成人教育穩步發展,全市參加各類文化、技術、業務學習的成人達55.8萬人,比上年增長12.5%。其中大專層次學歷教育有10.7萬人,畢業1.4萬人;中專層次學歷教育的有3.9萬人,畢業0.88萬人;各類崗位的技術業務培訓共33萬多人。
文化、新聞、廣播和電視、電影事業為傳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豐富人民群眾的精神生活起到了重要作用。1988年全市共有各類電影放映單位388個,放映長片電影663部、13.36萬場,觀眾達7128.88萬人次。全年出版報紙32種,發行6.82億份,各類雜志214種,發行4598.92萬冊。電臺6套節目平均每天播放節目時間56小時35分。電視臺4套自辦節目平均每周播放167小時50分。
醫療衛生條件繼續改善。1988年末全市醫療衛生機構1610個;醫院病床1.69萬張,比上年增長7.5%;衛生技術人員3.35萬人,比上年增長7.4%,其中醫生1.48萬人。
群眾性體育活動廣泛開展,專業水平提高。全市學生達到國家體育鍛煉標準的有43.9萬人。全市運動員在參加國內、國際各類重大比賽中共獲得獎牌108枚,其中金牌35枚;有6人12次獲4項世界冠軍,3人7次打破或超過6項亞洲紀錄,1人創1項亞洲最好成績。
城市設施增加,市容面貌進一步改觀。年內新增公共汽(電)車81輛,渡船兩艘共600個客位;自來水新增日供水能力6萬噸,夏季高峰日供水能力已達110萬噸;煤氣年內又新增35000多用戶;完成了共青團路的拓寬和延伸,建成了中山南路橋,完成了土路改造2.55萬平方米;建成中山南路排水工程和浦口鎮排水工程;分別在六合和江浦建成了兩座垃圾棄置場。
全市鐵路、公路、港口、民航機場全年共發送旅客5377萬人次,比上年增長2.8%。全年市內公共汽(電)車共運送乘客78621萬人次,平均日運量為215萬人次;長江渡船共運送乘客2720萬人次,日平均運量為7.4萬人次。
全年郵電業務計費總量6521萬元。其中:信函增長3.0%,報刊發行下降4.3%,電報增長24.5%,長途電話增長19.0%。年末市內電話戶數4.4萬戶,全市電活普及率為每千人口25.75部。
五、人民生活
1988年末,全市總人口為488.24萬人,比上年末增加8.47萬人。其中:農業人口為261.17萬人,非農業人口為227.07萬人。在新增人口中,自然增加4.48萬人,年人口出生率為14.99%。
據對全市300戶城市居民家庭收支抽樣調查,1988年平均每人可用于生活費的收為1229元,比上年增長17.6%。全年職工家庭平均每人用于生活費的支出1325元,比上年增長29.7%,扣除物價因素,實際比上年增長6.6%。在支出額中,吃的比重為54.4%,,穿的比重為13.8%,用的比重為25.0%。年末平均每百戶居民家庭高檔耐用消費品擁有量:洗衣機80.7臺,電冰箱50.3臺,錄音機69.3部,照相機28.7架,彩色電視機46.7部,錄像機1.7部,均比上年有不同程度增長。
據對全市450戶農民家庭基本情況抽樣調查,全年農民人均純收入為747元,比上年增長12.2%。平均每人年消費支出674元,比上年增長11.2%。年末每百戶農民家庭主要耐用消費品擁有量:自行車136.5輛,縫紉機44.2架,電視機55.6臺,錄音機17.8臺,洗衣機8.7臺。均比上年有不同程度增長。
1988年,全市城鎮共安置待業人員7.3萬人。年末職工人數144.05萬人,比上年增加2.17萬人。城鎮個體勞動者2.61萬人,比上年增加0.31萬人。全市職工年工資總額25.97億元,比上年增長24.9%。職工年平均貨幣工資為1840元,比上年增加346元,增長23.2%,與職工生活費用價格上漲水平基本持平。
城鄉居民儲蓄繼續增加。年末城鄉居民儲蓄余額30.44億元,比上年增長20.9%,低于1987年35.5%的增長幅度。其中;城鎮儲蓄增長23.6%,農民儲蓄增長5.2%。
居民居住條件繼續改善。全年城鎮共竣工住宅面積136.86萬平方米。
注:本公報部分數字為年度快報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