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統計局
1991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團結奮斗,頑強拼搏,戰勝民特大洪澇災害,迅速恢復了生產,工業保持了增長勢頭,市場供應情況良好,人民生活續有提高,為時三年的治理整頓的主要任務出基本完成,國民經濟繼續朝著持續、穩定、協調的方向發展,各項社會事業取得新的成就。
初步統計,全年社會總產值476.24億元,比上年增長17.7%,其中工農業總產值391.40億元,增長16.5%。國民收入142.82億元,增長12.4%。國內生產總值185.48億元,增長9.3%。
國民經濟發展過程中的一些主要問題是:農村經濟受到洪災影響;工業部分企業效益不佳;財政收支失衡。
一、工業
工業生產持續增長。全市完成工業總產值360.00億元,比上年增長21.9%;鄉及鄉以上工業總產值336.61億元,增長18.9%。其中鄉辦工業29.67億元,增長30.8%。在鄉及鄉以上工業總產值中,重工業產值248.68億元,增長23.4%,輕工業產值87.93億元,增長8.7%;按經濟類型劃分,全民所有制工業產值241.35億元,增長13.5%,集體所有制工業74.08億元,增長19.6%,其他經濟類型工業21.18億元,增長1.3倍,其中中外合營工業增長4倍。
大中型企業活力得到增強。市委、市政府于6月份制定并抓緊實施搞活大中型企業的措施,取得初步成效。截止1991年末,全市大中型工業企業數已達181個,固定資產原值200.74億元,全年大中型工業企業實現利稅28.19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2.6%,占全市獨立核算工業企業實現利稅的比重由年初的80.7%上升到年末的84.9%,其中全民大中型工業企業實現利稅27.07億元,增長10.9%。全年實現產品銷售收入228.60億元,增長29.4%。產銷率由上年的93.8%上升到97.4%,定額流動資金周轉天數為104天,比上年同期加快8天。
以“電汽化特”核心工業產品結構的調整取得進展。全年工業新產品產值(按90年不變價計算)達58.11億元,產值率17.3%;出口產品產值(按90年不變價計算)達23.45億元,產值率為7.0%;優質產品產值(按90年不變價計算)達93.24億元,產值率達27.8%,產值率比上年同期增加2.3個百分點。全市有11種產品獲國家金、銀質獎,其中國營華東電子管廠電工牌BN13L45系列吸氣劑、國營金寧無線電廠金寧牌VYF10回掃變壓器磁芯、南京電力自動化設備廠飛達牌WXB系列微機高壓線路成套繼電保護裝置、金陵石化公司煉油廠紅葉牌高閃點噴油氣燃料等榮獲金質獎。南汽離合器廠躍進牌膜片彈簧離合器、南京無線電廠熊貓牌3631A型遙控彩色電視接收機和熊貓牌3430型黑白電視接收機、三樂電氣總公司三樂牌XQB253型全自動洗衣機、南京藥械廠玉華牌雞馬立克氏病火雞瘡疹病毒活疫苗、南化公司磷肥廠紅三角牌氟硅酸鈉、南京造漆廠長江牌QC4-2硝基外用磁漆(紅、白、綠)等榮獲銀質獎。
全市總體經濟效益有所改善,但部分效益指標不佳。全年全部獨立核算工業企業實現利稅33.21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7.0%,其中利潤9.66億元,上升9.8%,年末工業企業虧損戶比年初減少28家;全民獨立核算工業企業上交利稅4.76億元,上升21.4%,全員勞動生產率(按90年不變價計算)達49583)元/人,比上年增長11.4%,定額流動資金周轉天數由上年的112天縮短到108天。但年末全市獨立核算工業企業定額流動資金占用額達95.37億元,比上年增長13.5%。
二、農業
特大的洪澇災害給農業生產帶來了嚴重的影響。全年農業總產值31.39億元,比上年降低6.0%,農林牧副漁五業中,種植業產值下降13.6%,林業產值下降29.9%,副業產值下降11.2%,糧食總產量143.2萬噸,減少17.4%,其中夏糧28.27萬噸,比上年減少11.49萬噸,減幅為28.9%,秋糧114.93萬噸,減幅為13.9%,畜牧、水產業也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失。
市委、市政府帶領全市人民展開艱苦的抗洪救災斗爭,并在災后采取了多種補救措施,使災害造成的損失降低到最低限度。油料總產量達10.48萬噸,比上年增長8.2%,再登歷史榜首。棉花種植面積比上年增長40.7%,總產量比上年增長47.8%。全年生豬飼養量達231.37萬頭,比上年增長1.9%,生豬出欄134.56萬頭,增長4.7%,家禽飼養量4038.76萬只,增長6.3%,淡水產量5027.3萬公斤,增長7.1%。
年末生豬存欄數為96.81萬頭,比上年下降1.7%。
農業生產條件有所改善。全市財政對農業投入7594.8萬元,比上年增長36.2%,金融機構對農業貸款39059萬元,比上年增長30.0%。全年農田水利建設共完成土石方3182萬立方米,年內完成了中山河一期、鐵路圩加固、河王壩水庫漪洪閘擴建、城市防洪、長江整治等水利工程。年末全市擁有農業機械交響曲動力132.74萬千瓦,其中農用排灌動力機械62.94萬千瓦,增長1.6%,手扶拖拉機40272臺,增長5.4%。全年化肥施用量12.16萬噸,比上年增長13.5%。農村用電量6.11億千瓦小時。
農村經濟結構有所變化。全年農村社會總產值936370萬元,比上年增長13.4%,其中,農村工業產值增長22.5%,工業、建筑、運輸、商業產值占農村社會總產值的比重為66.5%。
三、固定資產投資和建筑業
固定資產投資總量回升。全年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49.71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6.5%,其中市管固定資產投資18.07億元,增長7.6%;全年固定資產施工項目1439個,全民所有制新開工項目661個。
投資結構有所改善。全年基本建設完成投資28.16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8.6%,占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由上年的70.4%下降為64.8%,更新改造步伐加快,完成投資11.02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8.2%,占全部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由上年的23.3%上升到25.35%。從建設性質看,用于新建項目完成投資14.32億元,下降9.4%,擴建項目完成投資17.35億元,增長25.4%,改建項目完成投資8.27億元,增長36.9%,比重由上年的42.9%、37.6%、16.4%變為32.9%、39.9%、19.0%。
全年房屋施工面積為582.9萬平方米,比上年同期增長5.2%,房屋竣工面積260.57萬平方米,比上年同期增長3.8%,房屋竣工率達44.7%。
重點建設項目進展順利,全年國家安排的14個大中型建設項目共完成投資16.98億元,占全民基本建設投資完成額60.3%,有8個項目完成了年度投資計劃。
揚子乙烯、南京電子網板有限公司蔭罩工程等一批重點工程建成投產。市里確定的一批“電汽化特”重點項目,有的起步進展較快,還有些項目已建成投產。全年固定資產建設項目投產率53.0%,全市新增固定資產為29.58億元,固定資產交付使用率為68.0%。全市新增主要生產能力有:揚子乙烯精對笨二甲酸和對二甲苯各45萬噸、金陵石化化肥廠合成氨7500噸,南京電信局市內電話自動交換機29000門、南鋼燒結礦45萬噸、南京特種汽車制造廠載貨汽車3000輛,南京云臺山硫鐵礦硫酸4萬噸,飛東照明有限公司燈管69萬只、南京造紙廠機制紙1.1萬噸、南京電子網板的限公司彩色蔭罩600萬張。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全市建筑施工企業完成總產值141185萬元,比上年下降8.0%,全員勞動生產率為16066元,增長9.0%。
四、運輸、郵電業
貨物運輸的所增長。全市各種運輸方式完成貨物周轉量264.04億噸公里,比上年增長9.5%。其中鐵路完成80.68億噸公里,增長6.2%;公路完成13.25億噸公里,增長17.8%;水運完成164.63億噸公里,增長11.2%,全市港口吞吐量4577.60萬噸,增長4.3%,其中外輪貨物吞吐量165.00萬噸,旅客運輸13.25億人公里,增長17.8%。
郵電通信事業發展加速。全年完成郵電計費業務總量2.72億元,比上年增長31.6%,其中信函7845萬件,報刊發行14329萬份,電報216萬份,長途電話2377萬張。年末市內電話用戶達9.3萬戶,比上年增長31%。BB機用戶達12055戶,增長86.8%,電話普及率為每千人38.84部。
五、國內市場
國內市場恢復正常。全市社會商品零售總額88.28億元,比上年增長13.6%。在社會商品零售額中,居民消費品零售額71.11億元,增長11.4%,社會集團消費品零售額12.4億元,增長38.7%,農業生產資料零售4.77億元,下降3.5%。
在各種經濟類型的零售額中,全民所有制單位零售額39.09億元。增長23.3%,集體所有制單位零售額30.08億元,增長9.3%,合營企業零售額0.30億元,增長3.7倍,個體經濟零售額9.82億元,增長4.2%;農民對非農業居民零售額為8.99億元,下降0.3%。在各類消費品零售額中,吃的商品比上年增長19.2%,穿的商品增長5.8%,用的商品增長14.4%。城鄉集市貿易成交額13.38億元,比上年增長3.8%。全年國營商業平均流動資金周轉天數比上年延長9天;年末社會商業商品庫存15.29億元,比上年末下降19.2%。
全市主要物資消費量:鋼材51.99萬噸,水泥74.94萬噸,木材14.52萬立方米,煤炭658.24萬噸,柴油24.76萬噸。
零售物價總水平穩中有升。糧油調價的出臺及洪災對我市的物價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全年職工生活費用價格總水平比上年上升10.1%,其中消費品零售物價總水平上升10.3%,服務項目價格總水平上升8.6%,在消費品零售物價總指數中食品類價格水平上升13.1%,衣著類上升6.6%,日用品類上升4.3%,文化娛樂用品類下降2.25%。
六、對外經濟貿易和旅游業。
外貿出口穩定增長。全年外貿出口商品收購(供貨)總值21.51億元,比上年增長14.4%,其中,在收購總值中,紡織品增長16.7%,化工、醫藥增長43.4%,糧油食品增長43.2%。
全年社會出口商品交貨總值23.78億元,比上年增長0.1%,其中機電產品5.79億元。全年實際出口1.66億美元,增長35.8%,其中地方自營出口額1.37億美元,增長29.9%,利用外資和對外經濟技術合作有了新的突破。以“文化搭臺,經濟唱戲”的南京文化藝術節暨91金秋懇秋聯誼會推動了我市外向型經濟的發展。全市實際利用外資3049.51萬美元,其中吸收外商直接投資2360.86萬美元,占實際利用外資的77.4%。全市新批“三資”企業173個,協議外資金額11011.37萬美元,分別比上年增長253.1%和193.7%。全市新簽對外承包工程和勞務合作項目39個,合同金額1744.1萬美元,分別比上年增長178.6%和13.7%,實際完成營業額1650.50萬美元,比上年增長1.0%。
旅游業和對外交流有了新的進展。中山陵、夫子廟及秦淮河風光帶人選“中國旅游勝地40佳”,全年來寧旅游、參觀、訪問以及參加經濟文化交流等活動的外國人、華僑、港
澳臺同胞共22.13萬人次,其中,外國人9.68萬人次,增長32.8%;華僑和港澳臺同胞12.45萬人次,全年旅游外匯收入2.41億元(外匯券),增長600%。我市與外國結成友好城市已增加到6個。
七、財政、金融和保險
受洪澇災害的影響,財政收入減少,支出增加。全年地方預算內財政收20.91億元,按同口徑比上年下降4.4%。其中:工商稅收20.35億元,增長1.2%,農業稅0.15億元,下降24.1%。地方預算內財政支出11.45億元,按同口徑比上年增長12.1%。
金融狀況比較穩定。年末全市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197.21億元,增長24.2%,其中流動資金貸款120.10億元,增長20.9%,固定資產投資貸款額26.27億元,增長41.1%。全年銀行現金收入178.78億元,現金支出177.31億元,凈回籠1.47億元。
保險事業繼續發展。全年全市國內外保險業務種類98種,承擔中國內外財產及人身保險總金額469億元,比上年增長0.6%。全年國內外財產及儲蓄性人身保險業務總收入1.84億元,對幫助受災單位恢復生產經營,受災群眾安定生活發揮了積極作用。
八、城市建設
城市建設成績顯著。草場門大橋建成通車,完成了和燕路二期工程,以及白下、建鄴、集慶等城南三條道路的拓寬和改造工程。
年末實有公交營運線路1326公里,實有公共汽(電)車1328輛,年內新增公共汽(電)車67輛全年公共汽車(電車)客運量63750萬人次,平均日客運量174.7萬人次,長江輪渡運送乘客2133萬人次。年末宵有自來水管道2120公里,比上年凈增88公里;自來水日生產能力達112萬噸。年末實有煤氣管線322公里,共新增煤氣、液化石油氣用戶2.66萬戶。全年煤氣和液化石油氣供氣總量分別為132061萬立方米和155641噸,城鎮居民家庭氣化率達66.4%,比上年增加3.8個百分點。
年內南湖新村小區二期、水外大街改造片一期、科巷小區、琵琶二期等12個住宅小區竣工,全年完成住宅投資6.75億元,比上年增長52.0%;住宅竣工面積145.95萬平方米,增長265%。其中解困房竣工10.16萬平方米,已有1020戶特困戶按照政策遷入新居。
九、科技、教育
科技工作取得新成果。全市年末各類科技專業人員達31.81萬人,共獲重要科技成果獎223項。其中:國家級1項,省級28項,市級194項。在全國“七五”星火計劃成果博覽會上,我市參展的農用車、撲虱靈、“花球”衛生刷等53個項目獲金銀獎。其中金獎24個,銀獎29個,獲獎數居計劃單列市第一。同時,我市有28個單位和個人受到國家科委表彰,受表彰數居計劃單列市之首。
年初國務院批準了浦口高新技術外向型開發區為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該區已征地開發1600平方畝,建成標準廠房6萬平方米,通用工業孵化器2100平方米,水電、通訊、交通等配套設施日益完善。
全市大中型工業企業設有專門的技術開發機構,比上年增長75%,技術開發項目比上年增加142項。技術市場更加活躍,全年簽訂技術合同5979份,成交金額2.29億元,其中技術交易額2.21億元,實現金額8204萬元。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教育事業有所發展。年末全市有普通高等學校29所,本、專科在校學生6.73萬人,在校研究生5057人;普通中學在校學生23.63萬人,比上年末增長2.7%,中等專業學校學生3.18萬人,增長8.9%,各類中等職業技術學校在校學生占高中階段在校學生總數的23%;年末小學在校學生40.17萬人,經上年末減少47%;幼兒園在園兒童13.30萬人,增長11.1%。
全年參加各類文化、技術、業務學習的成人達62.74萬人,比上年增長3.2%,其中參加大專及大層次教育的6.25萬人,畢業1.17萬人;參加高等教育自學考試5.66萬人,畢業0.17萬人;參加中專層次教育的2.58萬人,畢業0.26萬人;參加各類技術業務培訓30.14萬人;農村參加各類文化、技術業務培訓16.12萬人。
十、文化、衛生和體育
文化事業繁榮活躍,全市共有各類電影放映單位386個,全年放映長片電影911部10.8萬場、觀眾6491萬人次。年末有藝術表演團體16個,文化館17個,公共圖書館19個,博物館7個。全年出版報紙28種,發行6.22億份,雜志220種,發行4576.26萬冊。電臺6套節目平均每天播放時間68小時14分。電視臺3套節目平均每天播放時間68小時14分。電視臺3套節目平均每周播放時間111小時26分。
衛生事業進一步發展。年末全市有各類醫療衛生機構1605個,醫院病床2.21萬張。增長2.5%,專業衛生技術人員3.56萬人,增長3.2%,其中醫生1.59萬人,護師、護士1.03萬人。在災后我市積極進行了疫病防治工作,全市沒有出現災后大疫。
創建國家衛生城市的工作繼續向前推進,環衛基礎設施得到進一小步改善。窗口單位的衛生面貌保持了較高水平。
體育事業取得新的成績。南京籍運動員在參加國際、國內各類重大比賽中共獲得獎牌48枚,其中金牌13枚。在第二屆城運會上,我市體育代表團取得了金牌11枚,銀牌7枚、銅牌10枚的優異成績,獎牌總數從上屆的第十四位躍升為第四位。各類群從上屆的第十四位躍升為第四位。各類群眾性體育活動進一步活躍。全市學生達到國家體育鍛煉標準的有42.47萬人,達標率為85.2%。
十一、人民生活
城鎮大多數居民生活水平有一不同程度的提高。全年全市職工工資總額37.53億元,比上年增長12.1%,職工的平均工資2568元,比上年提高9.3%,據對300戶城鎮居民家庭抽樣調查,全年平均每人每月生活費支出147.80元,增長22.1%。在城鎮居民生活費支出,吃的比重占59.0%,穿的占11.4%,用的占22.07%。年末平均每百戶居民家庭高檔耐用消費品擁有量為:洗衣機88臺,電冰箱82臺,照像機38架,彩電78部,錄像機11.7部,除洗衣機持平外,其余分別比上年增長15.5%、15.2%、23.2%和120.8%。
受洪災影響農民生活有所下降。據對460戶農民家庭抽樣調查,全年農民人均純收入847元,比上年下降12.7%,其中從集體得到的收入214元,下降3.6%。農民家庭經營收入為878元,下降8.6%。人均生活費支出806元,比上年下降9.6%。農民購實農副產品、農著、日用品的數量增加,卷煙、水果、自行車、電冰箱的購買量下降。
城鎮就業人數增加。全年共安置城鎮待業人員3.67萬人。年末職工人數148.08萬人,比上年末增加4.00萬人,城鎮個體勞動者達3.59萬人。
城鄉儲蓄繼續增加。年末城鄉居民儲蓄額達69.26億元,比上年末增長24.8%,其中城鎮居民儲蓄增長25.5%。
城市居民住房條件有所改善。年末城鎮居民人均居住面積為7.3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2平方米。洪災使部分農民的住房受到到影響,在各級政府的關懷下,災區迅速重建了農園,據對五縣460戶農村家庭抽樣調查,全年農民家庭人均生活用房面積仍達20.63平方米。
十二、人口
1991年全市人口出生率為12.58%,比上年減少2.19個千分點,死亡率為5.57%,自然增長率為7.01%,年末全市總人口506.44萬人,比上年增加4.62萬人,其中農業人口26718萬人,非農業人口239.26萬人,新增人口中,自然增長人口3.53萬人。
注:除括號內注明外,各類產值絕對數均按當年價格計算,增長速度按可比價格計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