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統計局
1996年是“九五”計劃的第一年,全市上下認真貫徹黨的十四屆五中、六中全會精神,圍繞“一年初見成效”的總體目標,團結奮戰、頑強拼搏,克服了前進道路上一個又一個困難,奮斗目標基本實現,“九五”計劃開了個好頭。農業喜獲豐收;工業產銷穩步增長,發展勁有所增強;固定資產投資勢頭良好;國內市場繁榮活躍,對外經貿不斷開拓;城市建設取得令人矚目的成就;各項社會事業繼續進步;物價漲幅明顯回落、人民生活總體水平有所提高。
初步測算,1996年全市國內生產總值可達675億元,比上年增長13.1%,完成了奮斗目標。
經濟運行中的突出問題是部分企業效益有所滑坡,影響了全市整體效益的改善。
一、農業
1996年,我市進一步加大了對農村工作的領導力度,不斷建立和完善適應現時期農村經濟發展的各項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保持了農村經濟健康發展的好勢頭,全年農業增加值達51億元,比上年增長7.2%。
從大宗農產品生產情況看,全年糧食總產達179.45萬噸,比上年增加10.88萬噸,增長6.5%,是歷史上第二個豐收高產年;油料生產由于種植面積減少較多,受到一定影響,但因主產品油菜籽畝產有所增加,總產量達14.08萬噸;棉花總產量達到3725噸,比上年增長6.0%。
農業生產條件進一步改善。年末農業機械總動力162.53萬千瓦,比上年增長2.1%,擁有大中型拖拉機564臺,增加158臺;小型和手扶拖拉機47600臺,增加1100臺;農用載重汽車2347輛,增加130輛;農用排灌動力機械66.96萬千瓦,下降0.5%。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純)達158694噸,比上年增長2.3%,農村用電量達117795萬千瓦小時,增長了3.6%。年末全市有效灌溉面積達199.59千公頃,比上年下降了0.21%。
由于農村經濟發展較快,全市農村綜合實力進一步增強。全年農林牧漁業不變價總產值達45.97億元,比上年增加3.84億元,增長9.1%;其中農業產值23.31億元,增長6.5%;林業產值0.76億元,增長1.3%;畜牧業產值17.4億元,增長13.6%;漁業產值4.49億元,增長7.9%。
二、工業
全市工業企業工業增加值可達286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增長13.0%。1996年,全市鄉及鄉以上工業企業完成不變價工業總產值893億元,比上年增長18.1%。
1996年,我市工業繼續保持著1993年形成的輕工業生產增長快于重工業的格局。全年輕工業完成產值211億元,增長23%,重工業完成產值682億元,增長16.6%,輕工業增幅比重工業增幅快6.4個百分點。
從經濟結構分析,非國有工業仍保持了前三年超前于全市平均增速的發展水平。全年非國有工業產值達427億元,比上年增長24.8%;其中鄉屬工業增長50.6%。國有工業企業生產穩步增長,全年產值達465億元,比上年增長12.4%。
1996年,我市工業企業的工業產品產銷率穩步提高,一季度末為93.7%、二季度末為95.2%、三季度末為96.4%,全年達96.9%。全年鄉及鄉以上工業企業完成現價銷售產值976億元,現價增幅為11.3%,增速與同口徑生產增速基本同步。
1996年,我市進一步加大工業企業的組織力度,集團組建工作取得較大進展,一些規模較大、綜合經濟效益好、知名度高的企業集團脫穎而出,促進了我市產業結構和產品結構的調整,帶動了地方工業的發展。其中:位居前十五名的企業集團如下:
經濟效益有待提高。全年鄉及鄉以上獨立核算工業企業實現利稅69.37億元。受多方面因素影響,全市虧損企業虧損額較上年有所上升;特別是國有企業虧損面較大。1996年,全市工業投資勢頭較猛,增強了企業后勁,有利于今后發展。
三、固定資產投資和建筑業
固定資產投資勢頭良好。1996年,我市一方面堅決貫徹落實國家各項投資政策,另一方面從自身實際出發,加大技改投入,加強重點工程建設,進一步增強了投資結構的合理性。全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達317.95億元,比上年增長35.9%。其中基本建設(不含集團經濟)完成投資127.16億元,增長61.7%;更新改造(不含集體經濟)完成投資57.21億元,增長21.5%;房地產開發完成投資69.70億元,增長17.2%。1996年,全市投資領域新開工項目得到有效控制,數量明顯減少,同時項目向大型化方向發展,總量增幅繼續維持在較高水平運行。
按投資用途分類,農、林、水業投資有所加強,完成投資7372萬元,比上年增長171.1%;工業投資完成99.95億元,增長22.9%;地質和建筑業完成投資7400萬元,下降23.1%。
重點建設項目繼續得到加強。1996年,我市10個國家重點大中型項目本年計劃投資39.54億元,實際完成投資41.51億元,比上年增長37.8%,完成年計劃的105%,明顯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其中有三個項目竣工投產,分別是江南——小野田水泥有限公司、南京錦湖輪胎有限公司和滬寧高速公路(南京段)。此外,其它重點工程也正在按計劃緊張進行,情況良好。
1996年全市竣工的各類房屋面積達593.93萬平方米,其中住宅347.61萬平方米。 1996年,全市建筑業完成增加值56.41億元,比上年增長22.8%。建筑安裝企業可完成工作量132.76億元,比上年增長47.5%,其中國有企業完成工作量78.76億元,增長35.0%。
四、運輸、郵電業
我市運輸業運輸總量較上年有較快增長,特別是公路運輸業增幅較大。全年貨物運輸總量為13632.2萬噸,比上年增長12.0%,其中公路運輸業完成7093.7萬噸,增長25.2%。旅客發送總量為11208萬人次,比上年增長11.3%,其中公路運輸業完成9926.3萬人次,增長13.3%。全年港口貨物吞吐量為5415萬噸,比上年增長3.0%。
1996年,全市各種運輸方式完成客運周轉量116.4億人公里,比上年增長9.9%;完成貨運周轉量453.5億噸公里,增長5.6%。
郵電通信業務在前二年快速增長的基礎上繼續穩步發展。全年完成郵電業務總量15.5億元,比上年增長31.9%。在電信業務方面,全年新增移動電話用戶4萬戶,年末達7.6萬戶;新增無線尋呼用戶11.58萬戶,年末達30萬戶;全年發展電話用戶11.8萬戶,累計達到68萬戶;發展公用電話6442部,其中磁卡電話110部,IC卡電話570部;截止年末,全市電話交換機總容量已達113.76萬門。在郵政業務方面發展情況也較好,其中國際國內特快專遞共完成98.1萬件,比上年增長18.2%,郵政儲蓄增長了32.2%。
五、國內商業
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1996年,全市消費品市場總體運行狀況良好。表現之一是全市各大商家努力開拓市場、擴大銷售,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絕對值增長比較均衡,沒有出現較大波動;表現之二是整個消費品市場貨源充足,購銷活躍。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306.62億元,比上年增長27.7%,其中市區零售額247.76億元,增長28.3%,縣零售額30.81億元,增長35.5%;縣以下零售額28.05億元,增長15.5%。按照行業劃分,在零售總額中占絕對主體的批發零售貿易業完成零售額191.96億元,增幅為23.9%;餐飲業完成零售額20.36億元,增長46.4%;制造業完成零售額27.83億元,比上年下降3.26%;其他行業完成零售額66.47億元,增長56.3%,其中農民對非農業居民零售完成52.04億元,增長53.7%。
六、對外經濟貿易和涉外旅游業
1996年,在全市上下共同努力下,我市外貿出口在經營難度明顯加大,全國出口普遍不景氣的情況下保持了基本平穩的態勢。全年按海關收發地統計,進出口總額40.3億美元,比上年增長5.0%,其中進口到貨17.6億美元,增長14.1%;出口22.7億美元,下降1.1%。1996年,隨著開業投產三資企業的不斷增加,全市三資企業的出口創匯能力不斷增強。全年市管三資企業實際出口3.76億美元,比上年增長49.1%,超額完成計劃目標,成為出口創匯的生力軍。
利用外資質量進一步提高。1996年,我市加大引資力度、廣開招商渠道,利用外資工作取得新的進展。南京地區全年實際利用外資總額達5.82億美元,比上年增長32.3%。年內新批452個三資項目,項目平均規模達232.7萬美元,其中千萬美元以上的項目40個。1996年,我市大項目數量雖然略有減少,但項目的技術含量有所提高,引進國外先進技術的機械、電子、石化等大中型項目有所增加,資金密集型項目的比重比上年明顯上升。到年末,全市開業投產的三資企業已達2390家,其中年內新開業的達264家。對外經濟合作平穩運行。全年南京地區對外承包勞務實際完成營業額21590萬美元,比上年增長12.9%。
開發區建設進入新的階段,其中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江寧開發區三大開發區發展進一步加快,正成為全市經濟重要的新增長點。
全年我市共接待海外旅游者24.51萬人次,比上年增長4.6%,其中賓館、飯店接待過夜海外旅游者22.53萬人次,比上年下降2.7%;旅游外匯收入9346萬美元,比上年增長2.4%;海外旅游者平均在寧逗留天數達2.37天。 七、財政、金融和保險
1996年,全市財政收支情況基本正常。全年財政收入達78.79億元,比上年增長20.9%,其中地方財政收入36.16億元,增長22.9%。全年地方財政支出為40.40億元,同口徑比上年增長10.9%。
金融形勢平穩。年內國家雖然先后取消了保值儲蓄、二次降低存貸款利率,但存款繼續呈現穩步上升之勢。年末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達832.84億元,比年初增加210.51億元,其中城鄉居民儲蓄余額359億元,比年初增加90.76億元。同時,全市金融機構貸款機制正不斷向市場經濟規則靠攏,資金在保證國家重點項目需要的基礎上,向有市場、有潛力、有效益,還貸能力強的企業傾斜,到年末全市金融機構貸款余額為576.67億元,比年初增加了120.54億元。
保險業發展加快。中國人民保險公司南京分公司完成了人壽險和財產險的分業經營,新成立了天安保險公司。目前我市商業保險公司已達8家。全年商業性保險業務保費收入達10.35億元,比上年增長59.0%,其中財產險保費收入達6.11億元,增長23.7%;人壽險保費收入4.24億元,增長169.8%。全年保險賠款支出2.57億元,比上年增長4.0%。
八、城市建設
1996年,經過全市上下的奮力拼搏、艱苦奮戰,城市建設全面實現“一年初見成效”的各項目標。
公路、道路建設取得重大突破。在公路方面,年內滬寧高速公路全線竣工通車,寧連、寧通等高等級公路也相繼建成通車,使我市真正成為貫通蘇南、蘇北向省外延伸的輻射點;此外繞城公路二期工程、新機場高速公路、城北鐵路環線工程在年內也相繼竣工通車。在城市道路建設方面,竣工通車了滬寧高速公路連接線、龍蟠路隧道、虎踞南路等一大批城市交通道路新建、擴建、改建工程。
水電氣發展加快。年內大廠、浦口水廠改擴建工程竣工,完成了新機場供水工程,改造了夫子廟地區、熱河南路、歸云堂、太平門等地區管網,改善了供水緊張狀況。“金龍”計劃進展順利,完成了新建和改造220千伏輸變電工程2個,110千伏輸變電工程8個,建成35千伏輸變電工程2個,年內還對10千伏配電網絡和低壓網絡進行了大面積改造,電力供求矛盾得到初步緩解。在供氣方面,煤制氣廠2臺機爐建設項目和南京第二鋼鐵廠焦爐改造工程竣工,增強了供氣能力,居民用氣普及率進一步提高。
年末,全市實有運營公共汽車2158輛,運送乘客38500萬人次,其中年內新增無人售票車215輛。
市容市貌明顯改觀。年內鼓樓市民廣場竣工落成,繞城公路綠化帶一期工程全面完成,全市還建成了一批小游園、綠地和廣場。各大旅游景點也在以發展大旅游為契機,加大投入,開始了新一輪景點建設。同時,環境保護、污染治理取得新的成績,市容衛生長效管理也正在向縱深發展。
九、科學技術和教育
1996年,我市全面實施“科教興市”戰略,科技為經濟服務的作用進一步得到加強。年內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有所加快,其中電子信息產業和生物醫藥工程產業對經濟的貢獻份額進一步增大;民營科技企業已成為經濟新增長點;十大科技興農示范工程全面展開,推動了農業整體經濟的發展;科技在其它社會事業中也得到了更為廣泛的應用。同時科技成果轉化工作有所加強,轉化率明顯提高。
教育事業繼續發展。年末,全市擁有普通高等學校30所,在校學生10.22萬人。九年制義務教育在國家教委驗收中得到好評,并重新制定了新的義務教育標準,學校設施、師資力量等方面都比原有標準有所提高。年末,全市擁有普通中學325所,在校學生22.90萬人;擁有普通中等專業學校53所,在校學生6.36萬人;擁有小學1541所,在校學生44.33萬人;幼兒園746所,在園兒童13.97萬人。成人教育發展迅速。年內參加大專及大專以上層次教育的9.36萬人、畢業1.55萬人;參加高等教育自學考試的達10.69萬人、畢業0.27萬人。加強了城鎮轉崗、下崗人員培訓以及廣大市民的計算機、外語培訓,全市職工培訓量達27.65萬人次。農村參加各類文化、實用技術培訓31萬人次,其中掃除文盲約3020人。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十、文化、衛生和體育
文化工作堅持一手抓繁榮、一手抓管理,成績喜人,一批廣播劇、電視片、圖書分別在全國和全省獲獎。全年出版報紙41種,發行10.16億份;雜志276種,發行6733.84萬冊;市新華書店銷售圖書2551萬冊。年末全市擁有廣播電臺10個,對國內廣播節目套數達18套;擁有電視臺3個,節目套數達5套,有線電視用戶已達34萬戶。
醫療衛生事業穩步發展。年內全市愛國衛生健康教育的宣傳力度不斷加大,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推進步代亦有所加快。初步統計,年末全市擁有醫療衛生機構1170個,醫院病床20383張,專業衛生技術人員3.59萬人,其中醫生1.59萬人,護師、護士1.12萬人。
體育事業蓬勃發展。1996年,我市將開展全民健身活動作為創建兩個文明的一項重要工作來抓,先后舉辦了迎奧運第十四屆元旦長跑比賽、“可口可樂”全民健身等活動。農村有四分之三以上的鄉鎮建立了體育組織機構和農民體育協會,城鎮社區體育組織網絡逐步健全。此外,學生體育達標工作已形成制度,達標實行面繼續保持100%,全市達標率95.9%,其中優秀率13.3%。
十一、人口和人民生活
1996年年末全市總人口為525.43萬人,其中市區269.37萬人,五縣256.06萬人。
1996年,我市繼續把抑制通貨膨脹作為一項重點工作來抓,措施有力、方法得當,有效地抑制了物價上漲的勢頭。全年商品零售價格比上年上升6.1%,居民消費價格上升10.3%,價格漲幅在上年明顯回落的基礎上又分別下降5.1個和4.8個百分點。
居民總體生活水平穩中有升。1996年“再就業工程”取得明顯成效,年末全市職工人數達146.43萬人。300戶城鎮居民家庭抽樣調查數據表明,1996年城鎮居民月人均生活費收入為434元,比上年增長11.8%;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4%;月人均生活費支出為410元,比上年增長8.8%。年末每百戶城鎮居民家庭擁有空調36.3臺,摩托車1輛,彩電100.7臺,中高檔樂器7.7件。與此同時,農民收入明顯增加。由于農村經濟發展較快,全年農民人均純收入3128元,比上年增長27%,其中五縣3030元,比上年增長28%。由于影響物價總水平上升的主要因素——食品類價格上升了10.8%,漲幅較大,部分低收入家庭的生活受到了一定影響。
注:公報中國內生產總值和各產業增加值絕對數按現行價格計算,增長速度按可比價計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