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會員中心
   
統計年鑒年度索引: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統計年鑒分省、行業總索引 ]
統計公報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統計公報分省總索引 ]
站內搜索: 高級搜索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統計公報 > 江蘇

淮安市2008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時間:2010-01-06 17:59:15 來源:淮安市統計局 作者:admin 點擊:3056次

2008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和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積極應對國內外經濟環境的重大變化和面臨的各種困難,經濟保持較快增長,各項社會事業加快發展,較好地完成了年初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

一、綜  合

經濟保持較快增長。初步核算,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915.83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增長13.4%。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42.01億元,增長5.0%;第二產業增加值453.25億元,增長15%;第三產業增加值320.57億元,增長15.6%。全市人均地區生產總值1.89萬元(按常住人口計算),比上年增長14.6%。經濟結構進一步優化,三次產業增加值比例由上年的17.1:48.1:34.8調整為15.5:49.5:35.0。

節能減排力度加大。對13個年耗能1萬噸標煤以上企業開展能源審計,列入整治的181戶化工生產企業已關閉63戶、整改62戶、搬遷17戶。主城區燃煤鍋爐全面拆除,秸稈禁燒成效顯著,全市化學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別消減2.2%和3.2%,"國家環保模范城市"順利通過驗收。

城市面貌日新月異。環境質量、城市化水平不斷提高,年末城市化水平41.4%,比上年提高1.5個百分點。市區建成區面積100平方公里,城市綠化覆蓋率達到39.5%,被授予 "國家園林城市"。"四城同創"目標的實現提升了淮安的城市知名度和影響力。

物價漲幅逐步回落。全年城市居民消費價格比上年上漲4.8%,1-4季度漲幅分別為6.5%、6.5%、4.5%和1.8%。食品類價格上漲11.2%,其中糧食上漲7.9%、豬肉上漲21.5%、油脂上漲24.2%、鮮蛋上漲2.1%、水產品上漲14.0%、鮮菜下降3.1%;煙酒及用品類價格上漲5.2%;衣著類價格上漲0.6%;家庭設備用品及維修服務價格上漲1.3%;醫療保健及個人用品類價格上漲3.7%;交通和通信類價格下降2.4%;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類價格下降1.6%;居住類價格上漲2.7%。

就業形勢基本穩定。城鎮新增就業12萬人,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3.1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降至2.98%。新轉移農村勞動力10.15萬人,登記失業的被征地農民就業率84.5%。

二、農林牧漁業

農業生產穩定發展。全年糧食總產量424.74萬噸,比上年增長4.6%。其中,夏糧總產量164.49萬噸,比上年增長7.1%;秋糧總產量260.25萬噸,比上年增長3.0%。棉花總產量672噸,比上年下降60.5%。油料作物總產量10.49萬噸,比上年下降5.8%。蔬菜總產量256.21萬噸,比上年下降0.4%。全年完成造林面積5.03千公頃。生豬出欄258.38萬頭;豬牛羊肉產量17.21萬噸;家禽出欄5686.49萬只,比上年增長5.9%;禽蛋總產量12.93萬噸,下降16.3%;牛奶總產量4.48萬噸,增長21.7%。全年水產品產量26.03萬噸,比上年增長2.4%。年末全市農業機械總動力347.81萬千瓦,比上年增長9.3%;拖拉機擁有量21.61萬臺,增長9.7%;聯合收割機1.11萬臺,與上年持平;旋耕機18.72萬臺,增長10.5%;農用運輸車7033輛,下降14.0%。

三、工業和建筑業

工業生產保持增長。全年全部工業增加值381.75億元,比上年增長17.3 %。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增加值324.21億元,比上年增長18.3%。在規模以上工業中,國有工業增加值53.33億元,增長17.0%;集體工業增加值13.68億元,增長9.9%;股份制工業增加值178.24億元,增長13.8%;外商港澳臺投資工業增加值47.42億元,增長41.5%。大中型工業企業實現增加值173.02億元,增長14.9%。全年工業用電68.47億千瓦時,比上年增長15.9%。

主要工業產品產量

產品名稱 單位 產量 比上年增長(%)

原鹽 噸 4013419 32.4

發電量 萬千瓦時 985550.1 -0.8

配混合飼料 噸 703679.3 -1.7

白酒(折65 °) 千升 36285 4.2

卷煙 萬支 2663793 3.8

化學纖維 噸 52492 -24.4

紗 噸 48499.3 -38.3

布 萬米 5855.22 -6.1

服裝 萬件 2607.48 25.1

人造板 立方米 464401.9 -6.7

原油加工量 噸 782975 -12.9

氫氧化鈉(燒堿)  噸 149901 -3.9

碳酸鈉(純堿)  噸 364989 11.4

農用氮、磷、鉀肥合計 噸 229999 33.8

化學農藥原料 噸 3474 -43.9

合成洗滌劑 噸 83643 0.2

橡膠輪胎外胎 條 10075143 -4.5

水泥 噸 3427200 -2.0

鋼材 噸 2979047 20.5

交流電動機 千瓦 3121934 12.7

電力電纜 千米 63658.38 45.9

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產品銷售收入1233.18億元,比上年增長31.2%;實現利稅134.63億元,增長23.0%,其中利潤57.27億元,增長22.1%。企業虧損面17.2%,比上年上升9.5個百分點;虧損企業虧損額12.37億元,增長673.3%。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235.01,提高14.78個百分點。

建筑業穩定發展。全市總承包、專業承包建筑業企業完成建筑業產值386.49億元,比上年增長22.1%。其中,建筑工程產值369.35億元,增長22.3%;安裝工程產值15.82億元,增長22.4%。房屋建筑施工面積4782.23萬平方米,增長33.5%。房屋建筑竣工面積2676.95萬平方米,增長36.1%。

四、固定資產投資

固定資產投資較快增長。全年完成500萬元以上項目固定資產投資563.25億元,比上年增長31.8%。其中,城鎮投資379.81億元,增長29.7%;農村投資45.05億元,增長39.4%;房地產投資138.40億元,增長35.5%。按產業分,第一產業投資10.30億元,增長25.0%;第二產業投資281.70億元,增長23.8%,其中工業投資270.73億元,增長19.2%;第三產業投資271.25億元,增長45.4%。項目建設進展順利。實施億元以上項目200個,其中10億元以上項目16個,富士康二期、達方電子一期等項目竣工投產,長三角光伏電池等項目開工建設。

商品房銷售有所下降。全年商品房銷售面積263.94萬平方米,比上年下降18.5%,其中住宅銷售面積237.00萬平方米,下降19.7%;商品房銷售額70.45億元,下降12.4%,其中住宅銷售額60.21億元,下降12.9%。年末商品房空置面積0.35萬平方米。

基礎設施建設有序推進。全市共完成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投資27.5億元。建成寧淮高速南互通、宿淮高速西互通和寧宿徐高速盱眙南段,高速公路實現聯網暢通。完成淮漣一級公路、328省道楚州-洪澤段等工程,淮安民用機場以及205國道、237省道等開工建設,南水北調截污導流工程全面推進,淮陰發電廠30萬千瓦熱電聯產機組建成投運。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五、國內貿易

市場銷售額較快增長。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 335.9億元,比上年增長24.7%。其中,城市消費品零售額213.64億元,增長24.7%;縣及縣以下消費品零售額122.26億元,增長24.6%。按行業分,批發零售貿易業零售額286.1億元,增長23.8%;住宿餐飲業零售額45.66億元,增長30%;其他行業零售額4.17億元,增長30.7%。全年限額以上批發零售貿易企業實現汽車類零售額5.7億元,比上年增長152.5%;糧油類、肉禽蛋類零售額分別增長27.9%、97.8%。

全市有成交額超億元的大型骨干市場15家,實現成交額89.5億元。

六、開放型經濟

進出口持續增長。全年進出口總額17.81億美元,比上年增長23.0%,其中,出口11.94億美元,增長29.7%;進口5.88億美元,增長11.3%。在有出口實績的企業中,超1000萬美元的企業17家,超500萬美元的企業38家,累計出口8.88億美元,占全市出口總額的74.41%。

招商引資力度加大。全市新批外資項目142個;協議注冊外資11.45億美元,比上年增長65.8%;注冊外資實際到帳4.54億美元,增長37.1%;全市外資企業繳納涉外稅收17.5億元,增長51.3%。

"走出去"步伐加快。全年對外承包勞務完成營業額2.1億美元,新派境外勞務7266人,分別比上年增長17.8%和17.2%,年末在外人數16668人。境外承包工程不斷拓展。全年共新承攬10個境外承包工程項目。境外投資積極推進。7家境外投資企業累計投資額481.5萬美元。其中,江蘇中淮建設集團成功收購蘇丹境外企業中的外方股份,并進行現金增資,是目前我市投資規模最大的項目。

開發區建設加快推進。全市8個省級開發區新增基礎設施投入35.2億元,實現業務總收入944.6億元。市經濟開發區功能配套進一步完善。國家級進出口加工區封關運作,海關通關點、國家級留學人員創業園建成啟用。

七、交通、郵電和旅游

交通運輸業穩步發展。全市完成公路客運量4859萬人、公路貨運量2981萬噸、水路貨運量2279萬噸,分別比上年增長13.5%、12.1%和9.9%;客運周轉量41.7億人公里、貨運周轉量74.85億噸公里,分別增長14.8%和11.6%;港口貨物吞吐量3743萬噸,增長3.8%。全市年末公路總里程11064公里,比上年增加976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380公里,增加28公里。全市年末擁有民用汽車11.47萬輛,其中私人汽車7.66萬輛,分別比上年增長4.9%和3.7%。現代物流業發展加快。淮通物流園、金網物流中心等龍頭物流項目相繼投入運營,被認定為江蘇省重點物流基地。內河集裝箱運輸發展迅速,開通淮安南港至南京龍潭港、揚州港、上海港、太倉港等港口的內河集裝箱運輸航線,全年完成集裝箱吞吐量突破1萬標箱。交通安全隱患排查治理不斷加強。全市實施改造渡口36道,撤渡建橋4座,維修改造國省干線公路橋梁5座,改造農村公路危橋90座。洪澤湖搜救中心主體工程完工,水上搜救網絡日趨嚴密,重點水域應急搜救效能明顯提高。

郵電通信業穩定增長。全年郵電業務收入18.53億元,比上年增長6.2%。其中,電信業務收入16.64億元,增長5.9%;郵政業務收入1.89億元,增長9.2%。全市年末固定電話(含小靈通)用戶133.24萬戶,比上年下降12.5%;年末移動電話用戶133.81萬戶,比上年增長5.5%;年末互聯網注冊用戶21.93萬戶,增長29.5%,其中寬帶網接入用戶21.18萬戶,增長44.2%。

旅游業穩定發展。全年接待國內外旅游者857.4萬人次,比上年增長16.5%,其中,國內接待854.74萬人次,增長16.6%;入境游客26422人,下降4.2%。實現國內旅游收入78億元,比上年增長29.9%;實現旅游外匯收入2076萬美元,下降6.9%。

八、財政、金融和保險

財政收入較快增長。全年財政總收入170.51億元,比上年增長38.2%。其中,上劃中央收入75.57億元,增長30.2%;一般預算收入71.36億元,增長38.8%;社保基金收入18.89億元,增長65.9%。

財政支出結構優化。全年財政總支出136.17億元,比上年增長39.0%。其中,一般預算支出114.29億元,增長36.6%;社保基金支出16.67億元,增長47.4%。在一般預算支出中,一般公共服務支出19.94億元,增長26.0%;公共安全支出7.98億元,增長34.5%;教育支出23.12億元,增長22.1%;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12.19億元,增長28.2%;醫療衛生支出6.16億元,增長57.9%;城鄉社區事務支出11.92億元,增長42.5%;農林水事務支出13.88億元,增長78.4%;工商金融等事務支出6.23億元,增長25.4%。

金融運行總體平穩。全市金融機構年末本外幣存款余額701.92億元,比上年末增加107.69億元,增長18.1%;本外幣貸款余額464.19億元,比上年末增加54.76億元,增長13.4%。其中,人民幣存款余額694.53億元,增加104.56億元,增長17.7%(居民儲蓄存款余額400.71億元,增加82.23億元,增長25.8%);人民幣貸款余額451.74億元,增加55.42億元,增長14.0%。全年金融機構現金收入2183.16億元,比上年增長3.0%;現金支出2122.01億元,增長2.7%。貨幣回籠61.15億元,增長12.6%。

保險業穩步發展。全年保險公司保費收入20.44億元,比上年增長32.1%。其中,財產險保費收入4.15億元,增長2.0%;壽險收入16.29億元,增長42.7%;健康險和意外傷害險收入1.08億元,下降22.5%。全年保險賠款和給付支出6.45億元,比上年增長79.8%。其中,財產險3.04億元,增長47.9%;壽險3.41億元,增長122.7%。

九、科學技術和教育

科技創新加快發展。成功舉辦2008淮安科技洽談會,全社會研發投入9.74億元,高新技術產業產值140.61億元,比上年增長39.8%;新通過認定高新技術企業18家,高新技術產品27個;3個項目獲國家中小企業創新基金項目立項,3個項目獲國家重點新產品項目立項,16個項目獲國家火炬計劃項目立項,23個項目獲國家星火計劃項目立項,2個項目獲省重大科技成果轉化項目立項;新批準設立省高新技術研究重點實驗室1家,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4家,省公共服務平臺項目1家;全年申請專利2727項。

教育事業取得新進展。全市共有普通本科院校2所、高等職業技術學院4所,在校生6.77萬人;普通中學211所,在校生34.11萬人;職業高中18所,在校生4.74萬人;普通中等專業學校17所,在校生3.84萬人;特殊教育學校7所,在校生0.21萬人;小學469所,在校生32.3萬人;幼兒園266所,在園幼兒13.25萬人。全市學前教育入園率92.6%;小學畢業生升學率97.2%;初中畢業生升學率95.9%。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十、文化、衛生和體育

文化事業繁榮發展。成功舉辦了紀念周恩來誕辰110周年、大運河文化界、淮揚菜美食節、全國網絡媒體淮安行等活動。話劇《跑來跑去》在北京東圖劇場首演;京劇《扁擔謠》榮獲國家大獎。免費開放了周恩來紀念館、周恩來故居、蘇皖邊區政府舊址紀念館、淮安市博物館等13家紀念館(博物館)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年末全市共有劇場(影劇院)7個、公共圖書館7個、博物館15個;廣播電臺7座、電視臺7座、轉播發射臺6座;廣播綜合人口覆蓋率和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均達100%。年末有線電視用戶61.3萬戶,比上年增長19.3%。

衛生事業穩步發展。全市共有各類衛生機構(不含村衛生室) 600個,其中,疾病預防控制機構9個,衛生監督機構9個,綜合醫院31個,專科醫院8個,中醫院7個,中西醫結合醫院1個,婦幼衛生保健機構6個,衛生院137個。各類衛生機構擁有病床1.16萬張,其中醫院8042張、衛生院3370張;衛生技術人員(含村醫生)2.36萬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5805人、注冊護士5039人。疾病預防控制機構衛生技術人員329人,衛生監督機構衛生技術人員 189人,婦幼衛生保健機構衛生技術人員233人。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籌資標準由50元提高到100元,覆蓋面由97%提高到99.9%。

體育事業加快發展。邱健、陳業剛分別為淮安奪得首枚奧運金牌和殘奧會銀牌、銅牌。全民健身蓬勃開展。組織了第13個全民健身月活動,參加人數200多萬人次,被國家體育總局授予"優秀組織獎"。建成了22個"鄉鎮體育健身活動中心"、9個"街道體育健身活動中心"和80個"社區居委會體育健身點"。創建了100個市級城鄉體育健身俱樂部。組織參加省青少年比賽,獲得金牌56枚。成功舉辦了市第六屆運動會、紀念周恩來同志誕辰110周年中美日國際乒乓球友好交流活動,承辦了省級以上比賽11項,榮獲優秀賽區稱號。

十一、環境保護

環境保護取得新進展。全市環境質量綜合指數85.4分。空氣質量良好以上天數341天,所占比重達到93.4%;城市水域功能區水質達標率100%,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城市環境噪聲達標區覆蓋率75.0%;工業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率保持在99.8%以上,主要危險廢物安全處置率保持在100%。生態市建設全面啟動。金湖、洪澤、盱眙、漣水四縣和淮陰區、楚州區兩區建成國家級生態示范區;建成省級綠色社區1個,市級綠色社區4個;市級綠色學校13所;建成24個市級優美鄉鎮、22個市級生態村和25個省級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示范點。全市國家森林公園和自然保護區面積達到1209平方公里。

十二、人口、居民生活和社會保障

人口總量繼續增長。年末全市戶籍總人口536.91萬人,比上年增加2.91萬人,增長0.5%;全年出生6.81萬人,死亡3.30萬人;人口出生率12.7‰,人口死亡率6.2‰,人口自然增長率6.6‰。

居民生活水平穩步提高。全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007元,比上年增長15.2%;人均消費性支出9058元,增長10.3%。農民人均純收入5657元,比上年增長12.9%;人均生活消費支出3760元,增長15.2%。居民住房條件繼續改善,城市居民人均住房面積33.2平方米,農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積32.7平方米。

社會保障體系進一步完善。全市參加城鎮基本養老保險、失業保險、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人數分別達45.82萬人、43.11萬人、55.81萬人、29.01萬人、23.78萬人,比上年分別增加5.14萬人、2.31萬人、7.91萬人、7.03萬人、3.62萬人。全市城鎮居民參加醫療保障人數超過100萬人,其中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58.58萬人。全市養老、失業、醫療、工傷、生育保險基金分別征繳16.71億元、1.21億元、6.33億元、3562萬元、2229萬元,增長45.2%、38.1%、19%、36%、33%。全市共為12.06萬名企業離退休人員支付養老金14.96億元。至2008年底,全市已有11.89萬名企業退休人員納入社區管理,社區管理率達99.7%。為9.72萬名退休人員進行免費體檢,建立健康檔案,實行跟蹤醫療服務。

注:1、公報中地區生產總值和各產業增加值絕對數按現價計算,增長速度按可比價格計算。

2、公報中部分指標值為快報數,最終數據以《淮安統計年鑒-2008》公布數字為準。

關閉
關注公眾號 獲取新動態
91在线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亚洲2022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久久婷五月综合97狠狠澡,亚欧人成精品免费观看
亚洲精品熟女国产 | 日本三级欧美三级人妇视频黑白配 | 日韩精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成色最大综合在线播放6 | 青青青视频香蕉观看视频 | 欧美日韩国产福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