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會員中心
   
統計年鑒年度索引: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統計年鑒分省、行業總索引 ]
統計公報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統計公報分省總索引 ]
站內搜索: 高級搜索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統計公報 > 江蘇

連云港市2010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時間:2011-03-12 16:06:39 來源:連云港市統計局 作者:admin 點擊:12685次

連云港市統計局 國家統計局連云港調查隊

2011年3月9日

2010年是“十一五”的收官之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全市上下緊緊抓住沿海開發歷史機遇,圍繞“高揚創新大旗、推動全面跨越”年度工作主題,認真謀劃思路,落實關鍵措施,攻堅克難,拼搏奮進,經濟社會發展呈現良好態勢。

一、綜合

經濟總量突破千億。初步核算,2010年地區生產總值突破1000億元大關,達到1150.81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3.6%,居全省第四位。

圖一:十一五時期GDP發展情況

三次產業協調發展。產業結構調整步伐加快,傳統農業逐步向現代農業轉型,優質、高效農業比重進一步提高。工業結構調整繼續推進,傳統工業改造升級步伐加快,以新醫藥、新材料、新能源、新裝備制造業為先導的高新技術支撐的新型工業體系正在形成。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176.10億元,增長5.1%;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545.07億元,增長16.9%;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429.64億元,增長13.2%。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的16.4:46.3:37.3調整為15.3:47.4:37.3。

圖二:十一五時期產業結構演變情況

縣域經濟快速增長。2010年,縣域共完成地區生產總值713.42億元,占全市經濟總量的62.0%;增長15.3%,高出全市1.7個百分點,增速居全省縣域前列。

市場消費價格持續攀升。受惡劣天氣、市場需求、國外輸入性通脹、原材料價格上漲等多種因素影響,居民消費價格總指數(CPI)為103.5,低于全省平均水平0.3個百分點。其中,服務項目價格指數為104.2,消費品價格指數為103.1。

經濟社會發展中仍然存在著一些問題,綜合經濟實力仍然不強,經濟結構仍不盡合理,服務業發展相對滯后,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尚未根本改變,工業持續快速增長壓力加大等。

二、農林牧漁業

糧食產量穩定增長。糧食播種面積達到485.13千公頃,總產量達到339.36萬噸,增長1.4%。東海縣獲全國糧食生產標兵縣,灌云縣獲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

圖三:十一五時期糧食生產情況

農業結構調整步伐加快。優勢特色產業規模不斷擴大,質量穩步提高,品牌效益初步顯現。高效農業、外向農業、現代農業比重不斷上升,農業產業化建設成效顯著。高效農業、設施農業面積分別達到210萬畝、85萬畝,占耕地比重分別達37.5%、15.2%。連云港出口農產品加工示范基地被命名為“全國農產品加工業示范基地”。灌南現代農業園區、贛榆海州灣現代漁業園區被認定為首批23個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區。

漁業生產穩步增長。水產品產量達61萬噸,增長5.2%;其中海水產量38.6萬噸,淡水產量22.4萬噸,分別增長2.5%和10.2%。海水放養面積達56萬畝,紫菜養殖面積12.1萬畝,淡水放養面積32.9萬畝。

農業機械化程度不斷提高。新增6大類38種規格型號機具15059臺(套),農機總動力達387.31萬千瓦。主要農作物機械化水平達72.5%,水稻機播率達30%,農業機械化逐步向低耗、高效、高性能、大中型發展。

水利建設力度加大。完成水利工程投資13.44億元,通榆河北延送水工程、新沭河50年一遇治理工程、徐圩新區送水工程等重點項目進展順利。

三、工業和建筑業

工業經濟高位運行。實現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454.55億元,增長21.1%,高于全省平均增速5.1個百分點,居全省第二位;實現工業總產值1941.32億元,增長48.0%。

圖四:十一五時期規模工業增加值情況

重點企業支撐有力。20強工業企業實現產值795.80億元,增長51.2%,總量占規模以上產值的41.0%,拉動增長20.5個百分點。新海石化、鑌鑫特鋼、啟創鋁制品、國電聯合四家企業產值增幅超過100%,分別增長198.1%、396.6%、198.7%、17.8倍。

經營狀況繼續好轉。規模以上工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904.28億元,增長47.2%;完成利潤總額156.25億元,增長48.2%;虧損企業虧損總額下降27.6%;工業經濟綜合效益指數為277.2%,較上年提高了25.0個百分點;全員勞動生產率222614元/人,增長16.4%。在列入統計的89種主要工業產品中,保持增長的有61種,下降的有28種。

建筑業保持良好發展態勢。建筑業企業簽訂合同額428.90億元,增長17.1%。完成建筑業總產值318.96億元,增長19.2%;其中在省外承攬工程完成總產值128.28億元,增長23.6%。完成竣工產值139.21億元,增長25.3%。建筑業勞動生產率15.94萬元/人,增長16.0%。房屋建筑施工面積2581.25萬平方米,竣工面積1388.64萬平方米。

四、固定資產投資

投資規模迅速擴張。積極營造良好投資環境,堅持實施項目帶動戰略,強化重大項目管理,項目建設工作成效顯著,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234.25億元,增長23.4%。連云港港區疏港公路、連云港港專業碼頭工程、30萬噸級航道一期工程、新海電廠“上大壓小”工程、田灣核電站三期工程、灌云風力發電、金港灣國際物流園區、連云港區域性國際商務中心項目等事關經濟長遠發展的重點項目進展順利。

圖五:十一五時期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情況

工業投資增勢強勁。辟建了76平方公里的臨港產業區以及25平方公里的板橋、45平方公里的柘汪(海頭)、60平方公里的燕尾港、50平方公里的堆溝港等臨港產業片區,徐圩片區規劃面積467平方公里。工業投資取得重大突破和進展,完成工業投資800.34億元,增長27.3%。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房地產市場趨于理性。房地產業投資132.36億元,增長19.4%;其中住宅100.17億元,增長19.6%。商品房施工面積1541.41萬平方米;其中住宅1215.49萬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積290.96萬平方米,下降17.6%;其中住宅227.4萬平方米。商品房銷售面積474.19萬平方米,下降7.8%,商品房銷售額167.70億元,增長4.9%。各類房屋待售面積45.03萬平方米,增長15.6%。其中住宅25.96萬平方米,增長35.5%五、交通運輸和信息通訊業港口生產逆境求進。克服市場波動頻繁、港際競爭激烈、惡劣天氣較多等不利影響,不斷加大市場開發力度,實現港口貨物吞吐量1.35億噸,增長18.7%;實現集裝箱運量387.1萬標箱,增長27.7%。港口迎來作業船舶7948艘次,增長6.1%,其中超200米、5萬噸級以上船舶來港作業超1030艘次;開普型船169艘次,較上年增加53艘次。

圖六:十一五時期港口貨物吞吐量情況

綜合運輸體系基本形成。公路方面,連臨高速、東疏港高速等重點項目建成;鐵路方面,東隴海鐵路電氣化改造完成,連鹽鐵路開工,連淮鐵路可研編制完成;航道港口方面,疏港航道建成通航,金港灣國際物流園區內河港一期工程新建成6個千噸級泊位,實現內河港口碼頭千噸級泊位“零”的突破;機場方面,國際候機廳建成使用并實現空港開放,大型機場初步選址方案編制完成,“公、鐵、水、機”一體的綜合運輸體系基本形成。公路客運量13158萬人次,旅客周轉量53.05億人公里,增長9.3%、11.2%;公路貨運量9651萬噸,貨物周轉量67.58億噸公里,增長25.8%、21.4%;水路貨運量1398萬噸,貨物周轉量97.86億噸公里,增長16.1%、9.6%;水路客運量21.5萬人,客運周轉量8925萬人公里,增長19.5%。內河港口吞吐量803萬噸,增長45.9%。

郵政通訊業務穩步增長。實現郵政通訊業務收入27.04億元,增長9.2%。其中郵政完成業務收入2.75億元,增長0.2%;通訊完成業務收入24.29億元,增長9.6%。年末全市電話用戶429.01萬戶,增長13.1%;互聯網寬帶接入用戶數達到39.64萬戶,增長9.0%。

六、國內貿易

消費品市場需求旺盛。社會消費品零售額426.75億元,增長18.9%,居全省第五位。按城鄉分,城鎮335.51億元,增長25.9%;農村91.24億元,下降1.2%,農民消費城鎮化趨勢明顯。按規模分,限上130.39億元,增長33.8%;限下及個體戶296.35億元,增長13.4%。按消費形態分,批發和零售業384.16億元,增長18.5%;住宿和餐飲業42.59億元,增長22.8%。

圖七:十一五時期社會消費品零售額情況

熱點商品消費強勁。消費品市場中,汽車消費獨領風騷,各類汽車銷售企業達49家,實現汽車消費額31.24億元,增長47.8%;成品油消費勢頭強勁,實現零售額24.38億元,增長66.4%;食品飲料煙酒類商品實現零售額18.4億元,增長38.5%;實現藥零售額(非醫療機構用藥)6.25億元,增長34.2%。

七、民營經濟

民營經濟占據“半壁江山”。全年民營經濟實現增加值597.27億元,占全市GDP比重的51.9%;增長14.1%,比全市GDP增幅高0.5個百分點,對經濟發展的貢獻率為53.4%。全市民營經濟實現稅收82.18億元,占全部稅收的53.6%;增長41.9%,同比提高3.7個百分點。私營個體經濟實現稅收37.01億元,增長35.1%。

私營個體穩步增長。私營個體企業達13.93萬戶,增長8.6%;其中私營企業2.91萬戶,增長10.9%;個體經營戶11.02萬戶,增長8.0%。私營個體經濟注冊資本906.06億元,增長29.3%;其中私營企業864.36億元,增長29.7%;個體經營戶41.7億元,增長22.6%。私營個體從業人員52.27萬人,增長8.7%;其中私營企業36.76萬人,增長7.7%;個體經營戶15.51萬人,增長11.0%。

民營工業效益良好。規模以上民營工業1417戶,占規模以上工業的83.8%;實現總產值1215.12億元,增長58.2%,比規模以上工業高10.2個百分點;銷售收入1136.79億元,增長55.1%,比規模以上工業高7.9個百分點;利稅總額130.96億元,增長49.3%,比規模以上工業高6.0個百分點。

民間投資活力增強。完成民間固定資產投資870.08億元,增長28.1%,比全市固定資產投資增幅高4.7個百分點,占全市固定資產投資比重為71.1%,同比提高2.6個百分點。

八、對外經濟和旅游業

對外貿易較快回升。完成進出口總額50.76億美元,增長31.5%,總量在13個省轄市中列第9位,蘇北5市中列第1位;增速比上年提高44.8個百分點。其中出口26.01億美元,增長33.1%,增幅高于上年48.0個百分點;進口24.75億美元,增長29.8%,增幅高于上年41.4個百分點。

招商引資成效顯著。實際到賬注冊外資11.01億美元,增長5.9%;引進內聯客方到位資金436.91億元,增長17.0%。新增內資注冊企業3065個,在談項目簽約率提高并有序跟蹤推進。新型鋼管、銅業、新能源汽車充電池、光電材料等一批重大項目紛紛落戶。發行企業債券23.5億元、公司債6.5億元,吸引異地金融機構投放貸款余額130億元。

旅游產業日趨繁榮。先后舉辦了國際西游記文化旅游節暨首屆江蘇沿海國際旅游節、中國·贛榆徐福節、連云港之春、鄉村旅游節、海鮮美食文化節等。被評為全國最美的十大魅力旅游城市、十大夏季避暑城市。東海溫泉鎮成功創建全國特色景觀旅游名鎮和江蘇首批精品鄉村旅游區,水晶國際珠寶城被評為上海世博主體體驗之旅示范點。總投資40億元占地1500畝的西游記文化主題公園項目順利簽約,實現了旅游重大項目招引零的突破。接待國內游客1393萬人次,增長17.6%;實現國內旅游收入154億,增長24.6%。接待入境旅游者11.7萬人次,增長16.6%;實現旅游外匯收入1.08億美元,增長17.2%。實現旅游總收入163.43億元,增長24.6%。

九、財政、金融和保險業

綜合財力明顯增強。財政總收入352.58億元,增長51.8%。其中,財政一般預算收入141.39億元,增長56.7%,比上年提高20.4個百分點,高出全省平均30.3個百分點,增幅居全省第1位。稅收收入97.36億元,增長41.0%。一般預算支出180.68億元,增長43.3%。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圖八:十一五時期財政一般預算收入情況

金融支撐作用加強。金融機構年末存款余額1243.81億元,比上年增加224.37億元,增長22.0%。其中,居民儲蓄存款余額538.24億元,增加85.31億元,增長22.0%。貸款余額946.26億元,增加173.78億元,增長22.5%。貸存比達到76.1%。全面啟動“中小企業金融服務日”活動,開展沿海開發重大項目銀企對接。積極推進國開行在連設立分支機構工作。

保險事業較快發展。各類保費收入33.42億元,增長30.9%。其中財產險保險費收入9.32億元,增長22.8%;人身險保費收入22.22億元,增長36.0%。保險賠款支出76827萬元,下降12.9%。其中財產險賠款支出41313萬元,下降7.9%;壽險賠付支出30897萬元,下降20.3%。

十、科學技術和教育

科技工作統籌發展。獲國家科技進步獎1項,省政府科技進步獎7項。全社會R&D支出占GDP比重提高到1.22%。專利申請量2118件,授權量1274件。新上國家和省級科技計劃項目193項,獲省以上科技撥款2.59億元,增長92%。

創新型經濟蓬勃發展。編制創新型城市發展規劃,國家重點實驗室、省創新藥物研究院等6個重大創新載體立項建設,清潔能源產業園入選省級創新園區,康緣藥業成為全國創新型試點企業,5兆瓦風電葉片等創新產品成功下線。25家企業被認定為省創新型企業,總數達30家。高新技術產業產值達到646.28億元,增長69.6%,占規模以上產值比重的33.3%;規模以上工業新產品產值135.43億元,增長47.8%。

教育事業健康發展。學前三年教育毛入園率達到96.2%,小學入學率、鞏固率均達100%;初中入學率、鞏固率分別為100%、99.9%。高中段教育招生7.78萬人,毛入學率達96.9%。小學教師具有專科及以上學歷比例達75.32%,初中、普通高中、職業高中教師具有本科及以上學歷比例分別達71.79%、96.8%、90.46%。新建多媒體教室1265口,添置計算機16000余臺,中小學校生機比達12.4:1,學校信息化環境進一步優化。

十一、文化、衛生和體育

文廣工作成績顯著。組織創作演出《大潮連云》、《夢境西游》等優秀劇目;女子民樂團進國家大劇院演出;本市作曲家新作《太陽城之戀》成為第四屆世界太陽城大會會歌;本市導演執導廣州亞運會開幕式《白云之帆》;淮海戲《左鄰右舍》獲省第七屆“五個一工程獎”。“和諧文化進萬家”被評為全國特色廣場文化活動,全年組織廣場文化活動300多場次。送戲1017場次,送書32.69萬冊,送電影下鄉1.67萬場次。發展有線電視用戶6.7萬戶,有線電視入戶率達80%。“凌惠平”專題節目多次在央視播出。3個項目入選國家非物質遺產保護名錄。

醫療服務不斷優化。公共衛生體系逐步實現均等化,新增三甲醫院3所,啟動22個中心鄉鎮衛生院、6個縣區級醫院建設,四縣新增省級標準化村衛生室460家(村衛生室規范化建設改造率達94%),市區新增標準化城市社區衛生服務站10家(城市社區衛生服務人口覆蓋率達98%以上),鄉村衛生服務一體化管理率達80%。新農合保障水平持續提升,參合農民達329.27萬人,參合率為99.2%,共為參合農民報銷醫藥費用近5億元。公立醫院改革試點穩妥推進。婦幼衛生信息系統實現功能升級,成為衛生部確定的全國10個試點城市之一。被評為全國無償獻血先進市、國家無煙草廣告先進城市。

體育事業成果豐碩。在蘇北率先成為省體育強市,被中國健美協會命名為“中國健美健身城市”,被國家體育總局社體中心命名為“全國健身秧歌城市”。在省十七屆運動會上,共獲金牌26枚、銀牌28.5枚、銅牌56枚、總分1368分,獎牌總數排名全省第八位,打破6項省年齡組紀錄。舉辦中國國際健身健美公開賽、國際女排對抗賽等國際比賽4項,全國U17男子籃球比賽、全國男子排球大獎賽等全國比賽9項,縣承辦省級以上體育競賽覆蓋率100%。完成體彩銷售總額3.59億元,增長54.0%,增幅全省第一。

十二、城市建設和環境保護

城建投入再創新高。創新城鄉體制機制、跨越推進功能配套、優化宜居宜業環境、全面推進國際性海濱特大城市建設。城鄉建設完成投入達420億元,共實施城鄉建設項目1100項,增長220%。市區建成區面積突破120平方公里。

市政公用整體推進。按照“中心成網、外圍成環、東進北連、四周通達”的建設目標,新建、續建新建東路跨西鹽河橋、郁洲南路跨玉帶河橋、青河路跨玉帶河橋、振海路跨玉帶河橋等4座橋梁;建設郁洲南路、科苑北路、學院北路等22條城市道路。完成新東方加壓站、東山泵房遷建工程,在蘇北第一家開工建設自來水深度處理工程。新增管道燃氣用戶10000戶,建成車用燃氣鋼瓶檢測站,完成公交車和出租車燃氣改裝100輛,城市氣化率達98%。

園林綠化成效顯著。堅持以創建國家園林城市為抓手,全面推進園林綠化建設,新增綠地面積287公頃,完成投資4.8億元。城市綠地面積3910公頃,綠化覆蓋面積4467公頃,綠化覆蓋率41.7%,綠地率37.3%,人均公園綠地11.8平方米,均超過國家園林城市指標。

加大環境保護力度。全面推進流域減排工作,切實保障飲用水源安全,逐步提升監管治理水平,共有71家企業安裝COD在線監控設備67套,煙氣在線監控設備15套。把好環境準入關口,強化源頭控制,保證建設項目環評率100%。加快污水處理廠建設步伐,推進污水截流管網建設。加快高污染燃料禁燃區建設,推動燃煤電廠脫硫,有效削減二氧化硫排放總量。加強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加強噪聲達標區建設與管理,確保建成區噪聲達標區覆蓋率達90%以上。

十三、人口及人民生活

人口總量平穩發展。年末,戶籍總戶數139.66萬戶,其中市區28.84萬戶;戶籍總人口達497.73萬人,其中市區93.59萬人。年末全市有街道辦事處17個,鄉鎮83個,其中鎮53個;居委會220個,村委會1432個。

居民收入快速提高。農民人均純收入7039元,增長15.2%,增幅居全省首位。市區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020元,增長12.2%,增幅在全省位居第4位。城鄉居民消費水平提高明顯,全市農村居民人均消費實現4766元,增長11.1%;市區城市居民人均消費達到12293元,增長6.2%。

圖九:十一五期間居民收入情況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得到加強。2010年,人民群眾對社會治安的滿意率為97%,達到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安全生產工作基礎得到強化,精神文明建設和社會管理取得新成效。

注:1、公報中地區生產總值和各產業增加值絕對值按現行價格計算,增長速度按可比價格計算。

2、本公報中數據除注明據初步統計指標外,其他均為年度定案數據。

關閉
關注公眾號 獲取新動態
91在线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亚洲2022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久久婷五月综合97狠狠澡,亚欧人成精品免费观看
一区二区三区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 在线观看精品高潮 | 五月天亚洲婷婷综合 | 色婷婷精品大全在线视频 | 午夜福利精品视频免费看 | 午夜免费久久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