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會員中心
   
統計年鑒年度索引: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統計年鑒分省、行業總索引 ]
統計公報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統計公報分省總索引 ]
站內搜索: 高級搜索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統計公報 > 江蘇

江蘇省2013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時間:2014-09-27 10:44:42 來源:江蘇省統計局 作者:admin 點擊:3555次
江蘇省統計局國家統計局江蘇調查總隊
 
2013年,面對復雜多變的宏觀經濟環境,全省上下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緊扣主題主線,堅持穩中求進,以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深入實施六大戰略,全面推進八項工程,著力抓好十項舉措,扎實做好穩增長、調結構、抓創新、促改革、惠民生各項工作,經濟社會發展穩中有進、穩中向好,“兩個率先”建設邁出新步伐。
 
一、綜合
 
經濟保持穩定增長,轉型升級取得新進展。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59161.8億元,比上年增長9.6%。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3646.1億元,增長3.1%;第二產業增加值29094.0億元,增長10.0%;第三產業增加值26421.7億元,增長9.8%。全省人均生產總值74607元,比上年增長9.3%。全社會勞動生產率穩步提高,全年平均每位從業人員創造的增加值達124297元,比上年增加10703元。產業結構不斷優化。三次產業增加值比例調整為6.1∶49.2∶44.7。全年實現高新技術產業產值超過5萬億元,比上年增長15%;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比重達38.5%,同比提高1個百分點。新興產業銷售收入比上年增長18%。現代服務業發展加快。全年實現服務業增加值26596.0億元,比上年增長9.8%;占GDP比重為45.0%,同比提高1.2個百分點。經濟活力持續增強。全年非公有制經濟增加值39756.7億元,比上年增長10.4%;占GDP比重達67.2%,其中私營個體經濟比重為42.3%,分別比上年提高0.5個和0.6個百分點。年末全省工商部門登記的私營企業達145.1萬戶,比上年增長10.5%,注冊資本47568.1億元,增長12.4%;個體戶379.4萬戶。新型城鎮化和城鄉一體化扎實推進。年末城鎮化率為64.1%,比上年提高1.1個百分點。區域經濟協調發展。蘇南轉型升級步伐加快,創新發展能力和國際競爭力進一步增強;蘇中、蘇北大部分指標增幅繼續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對全省經濟總量的貢獻率達44.2%,比上年提高0.7個百分點;順利完成沿海開發五年推進計劃第一階段任務,沿海地區生產總值達到10299.8億元,比上年增長12.0%,對全省經濟增長貢獻率達18.5%。
 
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有所回落。全年居民消費價格比上年上漲2.3%,漲幅同比回落0.3個百分點。其中,城市上漲2.3%,農村上漲2.5%。分類別看,食品上漲4.1%,煙酒下跌1.3%,衣著上漲3.2%,家庭設備用品及維修服務上漲2.2%,醫療保健和個人用品上漲1.1%,交通和通信下跌0.3%,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上漲1.3%,居住上漲2.5%。在食品中,糧食上漲3.0%,油脂下跌1.8%,肉禽及其制品上漲3.1%,鮮菜上漲7.2%,水產品上漲5.5%,蛋上漲4.4%。工業生產者價格低位運行。全年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比上年下降2.0%,其中紡織業下降0.5%,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業下降3.0%,醫藥制造業下降0.8%,化學纖維制造業下降3.7%,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下降7.3%,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下降4.9%,電氣機械及器材制造業下降2.9%;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下降2.9%;農業生產資料價格上漲2.4%。
 
全省經濟社會發展中仍存在一些問題和矛盾,如產業結構不夠合理,自主創新能力還不強,消費增長動力不足,出口產品競爭力需要提升;部分企業經營比較困難,部分行業產能過剩矛盾比較突出;資源環境約束加劇,大氣污染治理、水污染治理等任務繁重;民生工作還存在不少薄弱環節,城鄉居民增收難度加大等。
 
二、農林牧漁業
 
農業生產形勢較好。糧食連續十年增產,全年總產量達3423.0萬噸,比上年增產50.5萬噸,增長1.5%。其中,夏糧1195.8萬噸,增長4.6%;秋糧2227.2萬噸,基本持平。全年糧食播種面積536.1萬公頃,比上年增加2.4萬公頃;棉花面積15.5萬公頃,減少1.5萬公頃;油料面積51.8萬公頃,減少0.9萬公頃。新增設施農業面積90.4萬畝。
 
林牧漁業發展穩定。全年成片造林面積6.8萬公頃;豬牛羊禽肉產量372.8萬噸,比上年下降3.4%;禽蛋總產量197.9萬噸,增長0.3%;牛奶總產量59.9萬噸,下降2.3%;水產品總產量508.8萬噸,增長3.0%,其中淡水產品358.2萬噸,海水產品150.6萬噸,分別增長3.7%和1.4%。
 
農村生活生產條件顯著改善。新一輪農村實事工程進展順利,解決了310萬農村居民飲水安全問題,行政村客運班車基本全覆蓋,完成6.3萬個村莊的環境整治任務。全省農田有效灌溉面積達396.4萬公頃,新增有效灌溉面積3.5萬公頃,新增節水灌溉面積14.1萬公頃;年末農業機械總動力4405.8萬千瓦,比上年末增長4.5%。
 
三、工業和建筑業
 
工業生產穩步增長。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11.5%,其中輕、重工業分別增長10.5%和11.9%。分經濟類型看,國有工業增長7.6%,集體工業增長1.1%,股份制工業增長13.7%,外商港澳臺投資工業增長8.8%。在規模以上工業中,國有控股工業增長9.0%,私營工業增長15.1%。
 
企業效益持續改善。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32270.4億元,比上年增長10.8%;利稅12946.7億元,增長15.5%;利潤7834.1億元,增長14.5%。企業虧損面13.0%,比上年末下降0.1個百分點;虧損企業虧損額507.9億元,下降7.9%。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總資產貢獻率、成本費用率分別由一季度的12.9%、5.1%提高至全年的16.0%和6.3%。
 
先進制造業增勢較好。在規模以上工業中,汽車制造業產值5765.7億元,比上年增長25.0%;醫藥制造業產值2768.3億元,增長19.8%;專用設備制造業產值5028.1億元,增長12.4%;電氣機械及器材制造業產值14621.4億元,增長12.8%;通用設備制造業產值7201.4億元,增長9.3%;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產值17323.2億元,增長5.1%。產品結構繼續優化,實現工業新產品產值11742億元,比上年增長2.9%。
 
建筑業加快發展。全年共完成建筑業總產值21712.2億元,比上年增長17.9%;竣工產值16495.0億元,增長19.0%,竣工率達76.0%;全省建筑企業實現利稅總額1554.9億元,增長19.9%。建筑業勞動生產率為28.3萬元/人,比上年增長7.5%。建筑業企業房屋建筑施工面積192982萬平方米,比上年增長15.7%;竣工面積67932萬平方米,增長10.9%,其中住宅竣工面積48110萬平方米,增長11.8%。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四、固定資產投資
 
固定資產投資平穩較快增長。全年完成固定資產投資35982.5億元,比上年增長19.6%。其中,國有及國有經濟控股投資7546.2億元,增長18.3%;外商港澳臺投資3910.5億元,增長8.1%;民間投資24525.8億元,增長20.1%,占固定資產投資比重達68.2%,比上年提高1個百分點。
 
投資結構優化改善。第一產業投資198.6億元,比上年增長9.4%;第二產業投資18425.9億元,增長17.2%;第三產業投資17358.0億元,增長22.3%。第二產業投資中,工業投資18387.5億元,增長17.5%,其中制造業投資17337.3億元,增長17.5%;高新技術產業投資6426.2億元,增長14.6%,占工業投資比重達34.9%。主要工業行業中,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投資1644.8億元、通用設備制造業1885.1億元、電氣機械及器材制造業1670.1億元,分別增長4.7%、32.1%、12.7%。第三產業中,房地產業投資8857.2億元,增長17.4%;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2573.6億元,增長31.1%;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投資1676.3億元,增長28.3%。
 
重點項目建設加快推進。全年新開工項目32315個,其中億元項目4638個,完成投資18549.2億元,比上年分別增長12.5%、8.3%和17.3%。省級200個重大項目有序推進,境內南水北調工程全線通水,寧杭城際鐵路通車運行,臨海高等級公路基本建成,連鹽鐵路開工建設,祿口機場二期主體工程完工,南京博物院二期建成開放等等。
 
五、國內貿易
 
消費品市場增長平穩。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0656.5億元,比上年增長13.4%。按經營單位所在地分,城鎮市場實現零售額18564.4億元,增長13.4%;鄉村市場實現零售額2092.1億元,增長13.6%。按消費形態分,批發和零售業零售額18694.8億元,增長13.7%;住宿和餐飲業零售額1961.7億元,增長11.0%。
 
大眾類消費增長較快。在限額以上批發和零售業主要經營類別中,汽車類零售額2897.5億元,比上年增長12.8%;石油及制品類零售額1070.7億元,增長12.0%;糧油、食品、飲料、煙酒類零售額1009.6億元,增長7.6%;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零售額859.9億元,增長7.0%;中西藥品類零售額624.6億元,增長24.9%;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零售額583.3億元,增長8.5%;金銀珠寶類零售額275.8億元,增長26.7%;建筑及裝潢材料類零售額272.6億元,增長31.6%。
 
六、開放型經濟
 
外貿進出口規模保持穩定。全年進出口總額5508.4億美元,比上年增長0.5%。其中,出口3288.5億美元,增長0.1%;進口2219.9億美元,增長1.1%。
 
貿易自主能力不斷增強。一般貿易出口額1455.3億美元,比上年增長4.3%;加工貿易出口額1500.6億美元,下降6.4%。出口結構進一步優化。機電產品、高新技術產品出口額分別為2142.6億美元和1279.7億美元,占出口總額比重為65.2%和38.9%。其中,計算機與通信技術產品出口693.2億美元,占高新技術產品出口額的54.2%。貿易主體更趨內生化。外商投資企業出口額1942.2億美元,比上年下降5.1%,占出口總額的59.1%;私營企業出口額996.8億美元,增長11.9%,占出口總額的30.3%,比重較上年同期提高3.2個百分點。對歐盟、美國、日本、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出口額分別為571.2億美元、654.3億美元、312.4億美元和368.3億美元,比上年分別增長-9.7%、2.6%、1.3%和9.2%;對東盟、韓國、中國臺灣省出口額分別為334.4億美元、167.5億美元和119.7億美元,分別增長9.0%、2.1%和13.2%;對拉丁美洲、非洲、俄羅斯出口額分別為198.2億美元、93.0億美元和49.3億美元,分別下降9.6%、6.0%和9.9%。
 
利用外資規模繼續保持全國領先。全年新批外商投資企業3453家,新批協議外資472.7億美元;實際使用外資332.6億美元,比上年增長1.0%。新批及凈增資9000萬美元以上項目250個。對外投資增勢良好。全年新批境外投資項目605個,比上年增長5.8%;中方協議投資61.4億美元,增長21.8%。
 
開發區繼續在開放型經濟中發揮主導作用。全省開發區實現進出口總額4488.0億美元,其中出口總額2642.0億美元,分別比上年增長2.7%和3.3%,占全省總量的81.5%和80.4%。
 
七、交通運輸、郵政電信業和旅游業
 
交通運輸業基本平穩。全年旅客運輸量、貨物運輸量分別比上年增長4.0%和8.8%,旅客周轉量、貨物周轉量分別增長5.7%和12.2%。完成港口貨物吞吐量21.4億噸,比上年增長9.7%。其中,外貿貨物吞吐量3.5億噸,增長12.9%;集裝箱吞吐量達1662.5萬標準集裝箱,增長3.9%。年末全省公路里程15.6萬公里,新增1976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4443.0公里,新增71.5公里。鐵路營業里程2554.1公里,鐵路正線延展長度4125.5公里。年末民用汽車保有量954.4萬輛,凈增141.3萬輛,分別增長17.4%和13.3%。年末私人汽車保有量790.1萬輛,凈增132.9萬輛,分別增長20.2%和15.0%。其中,私人轎車保有量554.6萬輛,凈增98.7萬輛,分別增長21.6%和14.4%。
 
郵政電信業較快發展。全年郵政電信業務總量1252.2億元,比上年增長11.6%。其中,郵政業務總量269.6億元,電信業務總量982.6億元,分別增長31.0%和7.3%。郵政電信業務收入1107.6億元,增長10.7%。其中,郵政業務收入233.1億元,電信業務收入874.5億元,分別增長30.4%和6.5%。年末局用交換機總容量3346.3萬門。年末固定電話用戶2289.8萬戶,比上年末減少97.4萬戶。其中,城市電話用戶1275.9萬戶,鄉村電話用戶1013.9萬戶。年末移動電話用戶7942.0萬戶,比上年末凈增470.6萬戶。年末電話普及率達130部/百人,比上年末增加5部/百人。長途光纜線路總長度3.6萬公里,新增0.1萬公里。年末互聯網用戶1431.4萬戶,新增103萬戶。
 
旅游業發展加快。全年接待國內旅游人數5.2億人次,比上年增長11.0%;實現國內旅游收入6940.1億元,增長14.6%。全年入境旅游人數288萬人次,比上年下降9.0%。其中,外國人193.4萬人次,下降7.3%;港澳臺同胞94.6萬人次,下降12.3%。旅游外匯收入23.8億美元,下降6.3%。
 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八、財政、金融業
 
財政收入穩定增長。全年公共財政預算收入6568.5億元,比上年增長12.1%;基金預算收入5018.1億元,比上年增長38.9%。
 
財政支出結構持續優化。公共財政預算支出7731.2億元,比上年增長10.0%;基金預算支出4940.5億元,增長38.0%。全年教育支出1424.2億元,增長5.5%;公共安全支出450億元,增長10.4%;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636.7億元,增長14.1%;城鄉社區事務支出951.4億元,增長10.9%;科學技術支出299.4億元,增長16.4%。
 
金融市場規模進一步擴大。年末全省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余額85604.1億元,比年初新增10094.1億元,比上年末多增332.3億元。其中,儲蓄存款比年初新增3751.3億元,同比少增391.1億元;單位存款比年初新增5038.6億元,同比多增198.3億元。年末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余額61836.5億元,比年初新增7207.8億元,比上年末多增652.1億元。其中,短期貸款比年初新增2629.0億元,同比少增1396.5億元。
 
證券交易市場穩定發展。全年證券市場完成交易額275120.2億元。其中,證券經營機構股票交易額62452.2億元,比上年增長49.1%;期貨經營機構代理交易額212668億元,增長7.9%。年末全省境內上市公司235家,在上海、深圳證券交易所籌集資金283.7億元,比上年增加75.2億元。江蘇企業境內上市公司總股本1379.9億股,比上年末增長9.5%;市價總值12787.2億元,上升12.0%。年末全省共有證券公司6家,證券營業部540家;期貨公司10家,期貨營業部119家,證券投資咨詢機構2家。
 
保險業穩步健康發展。全年保費收入1446.1億元,比上年增長11.1%。其中,財產險收入518.6億元,增長17.6%;壽險收入809.2億元,增長5.7%;健康險和意外傷害險收入118.3億元,增長25.2%。全年賠付額527.0億元,比上年增長36.2%。其中,財產險賠付303.2億元,增長26.3%;壽險賠付188.6億元,增長58.5%;健康險和意外傷害險賠付35.2億元,增長26.2%。
 
九、科學技術和教育
 
科技創新能力提升。區域創新能力連續五年保持全國第一。全省科技進步貢獻率達57.5%,比上年提高1個百分點。全年授權專利24萬件,其中發明專利1.7萬件。全年共簽訂各類技術合同3.1萬項,技術合同成交額達585.6億元,比上年增長10.1%。全省企業共申請專利32.5萬件,其中授權專利17.3萬件。
 
高新技術產業保持較快發展勢頭。組織實施省重大科技成果轉化專項資金項目144項,總投入117億元。全省按國家新標準認定高新技術企業累計達6769家。2013年認定省級高新技術產品8827項,國家重點新產品190項。已建國家級高新技術特色產業基地121個。全省國家和省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實現技工貿總收入達42503億元,比上年增長18.9%。
 
科技研發投入比重穩步提升。全社會研究與發展(R&D)活動經費1430億元,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2.42%。全省從事科技活動人員108.05萬人,其中研究與發展(R&D)人員60.96萬人。全省擁有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院士93人。全省各類科學研究與技術開發機構中,政府部門屬獨立研究與開發機構達148個。已建國家和省級重點實驗室102個,科技服務平臺303個,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480個,企業院士工作站337個,經國家認定的技術中心74家。
 
質量檢驗能力進一步增強。全省共有產品質量檢驗機構177個,國家檢測中心39個;監督抽查產品365種,比上年增長5.8%。共有產品質量、體系認證機構4個,完成強制性產品認證的企業10145個;法定計量技術機構156個,強制檢定計量器具735.2萬臺件;制定、修訂地方標準305項,增長3.0%。
 
教育事業全面協調發展。全省共有普通高校131所,普通高等教育本專科招生43.95萬人,在校生168.45萬人,畢業生47.38萬人;研究生教育招生4.8萬人,在校研究生14.59萬人,畢業生4.03萬人。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48.6%,比上年提高3.2個百分點。全省中等職業教育在校生達72.36萬人(不含技工學校)。小學學齡兒童凈入學率達100%,初中畢業生升學率達98.1%,基本普及高中階段教育。特殊教育招生0.35萬人,在校生2.31萬人。全省幼兒園數為4722所,比上年增加330所;在園幼兒231.81萬人,比上年增加11.36萬人。
 
十、文化、衛生和體育
 
公共文化服務水平提高。年末全省共有文化館、群眾藝術館118個,公共圖書館113個,博物館282個,美術館17個,綜合檔案館172個,向社會開放檔案392萬卷(件、冊)。共有廣播電臺14座,中短波廣播發射臺和轉播臺21座,電視臺14座,廣播綜合人口覆蓋率和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分別達99.99%和99.88%。有線電視用戶2244.6萬戶,比上年增長3.1%。生產故事影劇片21部。全年報紙出版28.6億份,雜志出版1.2億冊,圖書出版5.3億冊。
 
衛生事業快速發展。年末共有各類衛生機構31005個,其中醫院、衛生院2556個,衛生防疫和防治機構172個,婦幼衛生保健機構110個。各類衛生機構擁有病床36.7萬張,其中醫院、衛生院病床34.1萬張。共有衛生技術人員42.9萬人,其中執業醫師、執業助理醫師16.96萬人,注冊護士17.44萬人,衛生防疫和防治機構衛生技術人員7238人,婦幼衛生機構衛生技術人員7866人。城鄉基層衛生服務網絡更加健全。鄉鎮衛生院1064個,床位5.5萬張,衛生技術人員5.89萬人,鄉村醫生和衛生員3.99萬人。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人口覆蓋率達98%以上。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全面啟動。
 
體育事業持續發展。江蘇體育健兒在重大國際比賽中獲世界冠軍5項,創全國紀錄12項;在重大國內、國際比賽中,有187人次獲金牌,143人次獲銀牌,107人次獲銅牌。全民健身體系日趨完善。全省鄉鎮、街道均已建成體育健身活動中心。
 
十一、環境保護、節能降耗和安全生產
 
生態建設成效明顯。加強生態文明制度建設,制定生態文明建設規劃,劃定全省生態紅線保護區域。年末全省設立自然保護區31個,其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3個,自然保護區面積56.6萬公頃。加強大氣污染防治,實施900項大氣治理工程,完成2450千瓦發電機組脫硝改造,PM2.5監測實現縣(市)全覆蓋。深入開展重點流域治理,太湖流域水質持續改善,南水北調江蘇段水質達標。加強城鄉環境整治,完成6.3萬個村莊環境整治任務。加強綠色江蘇建設,林木覆蓋率提高到21.9%,國家生態市(縣、區)達到22個。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節能減排完成年度目標。大力實施節能減排重點工程,鼓勵發展循環經濟,嚴格控制高耗能項目,加快淘汰落后產能,推動重點耗能企業能效提升。全省電力行業淘汰落后產能50萬千瓦。單位GDP能耗下降、化學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氮氧化物排放削減等均完成年度目標任務。
 
安全生產形勢保持平穩。事故起數和死亡人數實現“雙下降”,全年發生各類生產經營性事故3323起,死亡2052人,同比分別下降5.7%、2.1%。億元GDP生產安全事故死亡人數為0.088人,同比下降11.1%。
 
十二、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
 
人口總量增長趨緩。年末全省常住人口7939.49萬人,比上年末增加19.51萬人,增長0.25%。在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為3997.09萬人,女性人口為3942.40萬人;0-14歲人口為1036.80萬人,15-64歲人口為5967.50萬人,65歲及以上人口為935.19萬人。全年人口出生率為9.44%。,與上年持平;人口死亡率為7.01%。,上升0.02個千分點;人口自然增長率為2.43%。,下降0.02個千分點。
 
城鄉居民收入穩步增長。根據住戶抽樣調查,全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32538元,比上年增加2861元,增長9.6%;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數28654元,增長10.3%;人均消費性支出20371元,增長8.2%,其中食品支出占比為34.7%。全年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達13598元,比上年增加1396元,增長11.4%;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中位數11979元,比上年增長12.1%;人均生活消費支出9607元,增長11.0%,其中食品支出占比為36.3%。城鄉居民居住條件有所改善,年末城鎮居民人均居住房屋面積為36.8平方米,農村居民人均居住房屋面積為43.6平方米。
 
就業形勢總體穩定。年末全省就業人口為4759.89萬人,其中第一產業為956.74萬人,第二產業為2041.99萬人,第三產業為1761.16萬人。城鎮地區就業人口為2973.76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3.03%;促進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81.61萬人,其中就業困難人員就業15.43萬人;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26.85萬人。
 
社會保障水平穩步提高。城鄉居民低保、醫療和養老保險實現全覆蓋,社會保險主要險種覆蓋率達95%以上。年末全省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參保人數分別達2457.83萬人(含參保離退休人員)、2274.73萬人(含參保退休人員)和1389.34萬人,分別比上年末增加149.78萬人、119.26萬人和57.16萬人。年末享受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離退休人員556.25萬人,享受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退休人員543.66萬人。年末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參保人數1445.40萬人,領取基礎養老金人數933.15萬人。年末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為1150.78萬人,比上年末增加29.31萬人。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有序推進。全省新開工保障性住房26.21萬套,基本建成23.92萬套(戶),分別完成年度目標的113.9%和132.9%。
 
注:
 
(1)本公報使用的數據為快報數。
 
(2)地區生產總值、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及其分類項目增長速度按可比價計算,為實際增長速度;其他指標除特殊說明外,按現價計算,為名義增長速度。
關閉
關注公眾號 獲取新動態
91在线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亚洲2022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久久婷五月综合97狠狠澡,亚欧人成精品免费观看
亚洲午夜欧美理论 | 亚洲真实片中文字幕 | 中文字幕99久久亚洲精品 | 日韩综合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 三级国产在线观看 | 精品久久精品老人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