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會員中心
   
統計年鑒年度索引: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統計年鑒分省、行業總索引 ]
統計公報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統計公報分省總索引 ]
站內搜索: 高級搜索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統計公報 > 江蘇

常州市2014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時間:2015-03-19 17:57:59 來源:常州市統計局 作者:admin 點擊:7661次
2014年,國際和國內經濟發展的環境和條件都發生了深刻變化,經濟運行面臨較大的下行壓力。面對復雜局面,常州市緊緊圍繞蘇南現代化示范區建設目標,堅持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以“重大項目突破年”活動為抓手,全力做好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重生態、惠民生各項工作,全市經濟社會保持平穩發展。
 
一、綜合經濟
 
經濟運行總體平穩。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4901.9億元,按可比價計算增長10.1%。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38.5億元,增長3%;第二產業增加值2458.2億元,增長9.5%;第三產業增加值2305.2億元,增長11.4%。全年服務業增加值占GDP比重為47%。全市按常住人口計算的人均生產總值達104423元,按平均匯率折算達16999美元。
 
財政收入平穩增長。全年實現公共財政預算收入433.9億元,比上年增長6.1%,其中稅收收入348.4億元,增長6.5%。全年公共財政預算支出426.9億元,比上年增長2.2%。公共財政預算支出中教育支出68.6億元,增長3.2%;文化體育與傳媒支出7.0億元,增長4.0%;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48.9億元,增長7.3%;醫療衛生與計劃生育支出32.6億元,增長24.1%;城鄉社區事務支出69.8億元,增長15.7%。
 
民營經濟平穩發展。全年民營經濟完成增加值3308.9億元,按可比價計算增長10.1%,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達67.5%;民營經濟實現稅收總額458.0億元,比上年增長10.3%,高于全部稅收總額增速1.9個百分點。民營經濟結構進一步優化,民營經濟增加值中服務業比重由上年的41.6%提升至43.4%,提高1.8個百分點。
 
二、農業與農村經濟
 
農業生產保持穩定。2014年,全市農林牧漁業完成現價總產值256.8億元,比上年增長7%。其中,農業產值138.7億元,增長6.9%;林業產值1.8億元,增長4.3%;牧業產值37.4億元,增長0.5%;漁業產值64.7億元,增長9.4%;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14.1億元,增長15.1%。主要農產品生產保持穩定,小麥、油菜單產雙超歷史,水稻單產達641公斤,連續12年保持全省第一。
 
現代農業持續發展。據全省農業基本現代化進程監測報告顯示,2013年全市農業現代化水平得分為79.8分,排名全省第3位,較上年提升1位。全市新建設高標準農田8.8萬畝,新發展高效設施農業(漁業)面積6.4萬畝。農業產業化水平穩步提升,新增國家級主食加工示范企業1家、國家級“一村一品”示范村鎮2個、國家級農產品加工示范合作社1個,新認定市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34家,為歷年最多。
 
三、工業和建筑業
 
工業經濟基本平穩。2014年,全市規模以上列統工業企業4046家,全年完成工業總產值11195.3億元,比上年增長11.2%;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1276.9億元,同比增長9.2%;實現利稅992.9億元、利潤607.4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6.9%、17.9%。2014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1.4%。規模以上工業七大行業中,化工、建材、電子、機械行業增長較快,全年分別完成產值1696.9億元、375.9億元、627.1億元、4544.3億元,分別增長16.9%、16.2%、11.4%、10.7%;生物醫藥、冶金和紡織服裝行業分別完成產值259.7億元、2038.2億元、912.7億元,分別增長9.2%、5.5%、5.4%。
 
十大產業鏈加快發展。十大產業鏈建設加快推進,生產效益均呈現快速發展態勢。全年十大產業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共完成產值3520.2億元,同比增長13.3%;實現主營業務收入3469.9億元,同比增長12.9%,增幅分別高于全市規模以上工業2.1個和3.7個百分點;實現利稅348.4億元、利潤222.7億元,均增長19.4%,增幅分別高于全市規模以上工業2.8個和1.5個百分點。
 
建筑行業穩步發展。建筑企業全年完成施工產值1284.0億元,比上年增長10.8%;施工面積10747.9萬平方米,增長6.1%;竣工面積3811.3萬平方米,增長8.1%。建筑業按施工產值計算的全員勞動生產率達28.8萬元/人,比上年增長1.1%。
 
四、固定資產投資
 
固定資產投資保持平穩。全年完成固定資產投資3310.1億元,比上年增長16.1%。其中,工業投資1680.2億元,增長11.1%;服務業投資1621.5億元,增長22.1%。服務業投資中房地產開發投資完成681.5億元,與上年持平。全年新開工項目(不含房地產)3579個,比上年增加442個,其中億元以上項目274個,比上年增加43個;新開工項目本年完成投資1761.0億元,增長18.6%,增幅高于全市投資2.5個百分點,對全市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的貢獻率達59.9%。
 
五、國內貿易
 
消費市場保持平穩。2014年全市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804.2億元,增長13.1%。從行業看,批發和零售業是拉動消費品市場平穩增長的主要力量,全年實現零售額1658.7億元,增長13.7%,高于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幅0.6個百分點;住宿和餐飲業分別完成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4.2億元和131.3億元,增長2.9%和5.9%。2014年全市限額以上批零住餐單位實現零售額1046.0億元,增長14.7%,從商品類別看,文化、體育和娛樂類消費快速增長,全年文化辦公用品類實現零售額37.1億元,體育及娛樂用品類實現零售額4.0億元,分別增長42.0%、38.8%。
 
六、開放型經濟
 
出口貿易小幅回升。2014年,全市完成外貿進出口總額288.1億美元,比上年下降1.4%,其中出口213.8億美元,增長5%,增幅較上年提高2.9個百分點。從出口國別看,對美國、歐盟出口呈現復蘇態勢,全年對美國出口46.0億美元,增長14.9%,對歐盟出口36.2億美元,增長5.6%,增幅分別較上年提高7.7個百分點和16.3個百分點。從出口產品結構看,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增勢強勁,全年完成出口31.9億美元,增長26.4%。
 
利用外資質量不斷提升。全年注冊外資實際到帳31.2億美元,比上年增長0.3%。重大外資項目取得突破,全年新增總投資超3000萬美元項目49個,其中超5億美元項目4個。引進了常高新健亞胰島素項目、博納高性能材料項目、威翔航空科技項目、武進區龍王生物科技香精香料項目等一批高端制造業重大項目。重點企業增資勢頭強勁,新增總投資3000萬美元以上增資項目18個,其中新增總投資超億美元項目3個。全年新增1家世界500強投資項目,新增3家跨國公司地區總部和1家外資功能性機構。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對外合作不斷加強。全年境外投資項目64個,中方協議投資額4.7億美元,比上年增長9%。全年完成服務外包合同額3.2億美元,其中離岸合同額1.5億美元;服務外包執行額2.7億美元,其中離岸執行額1.5億美元。
 
開發區綜合實力不斷增強。2014年全市開發區實現公共財政預算收入282.3億元,完成工業投入1176.0億元,基礎設施建設投入242.7億元。全年實際到賬外資26.3億美元,新批協議注冊外資25.6億美元,新增工商登記注冊外資3000萬美元以上外資項目30個,其中制造業項目14個。
 
對外交往更趨活躍。全年接待邀請外賓177批、1151人次,其中省部級以上外賓6批、108人次。接待外國駐華使領館官員32批、202人次,外國友好城市團組35批、205人次,外國記者1批、1人次。2014年與德國埃森市、加拿大尼亞加拉瀑布市締結友城獲得全國友協批準,并與俄羅斯斯塔夫羅波爾市、丹麥蘭訥斯市正式簽署締結友城協議書,獲批友城累計達23個。轄市(區)友城總數累計達15個。
 
七、交通運輸、郵政電信業和旅游業
 
交通運能穩步提高。年末全市公路總里程8906公里,其中高速公路268公里。全年營業性客運量8477.8萬人,貨運量1.3億噸,分別比上年增長0.9%、11.2%。公路客運量6777萬人,比上年增長1.8%,公路旅客周轉量42億人公里,增長0.6%;公路貨運量1.1億噸,增長12.3%,公路貨物周轉量112.7億噸公里,增長12.5%。全年鐵路客運量(常州站、戚墅堰站、常州北站)1344.2萬人,增長10.4%。常州機場實現一類口岸開放,全年旅客吞吐量186.1萬人次,比上年增長21.9%。常州港貨物吞吐量3314萬噸,增長8.1%。全市汽車保有量繼續增加,年末民用汽車擁有量87.3萬輛,其中私人汽車擁有量72.6萬輛,分別比上年增長14.1%和17.1%。
 
通信行業基本平穩。全年通信業務收入53.9億元,比上年下降3.2%。年末本地網電話用戶144.4萬戶,移動電話用戶491.3萬戶,其中3G用戶達到142.1萬戶,4G用戶突破60萬戶;互聯網用戶數達159.4萬戶,增長13.7%,其中寬帶網用戶149.0萬戶,增長14.3%。全年郵政業務總收入19.7億元,比上年增長17.7%。
 
旅游產業發展加快。2014年全市實現旅游總收入654.3億元,比上年增長14.5%,其中國內旅游收入640億元,旅游外匯收入1億美元,分別增長14.8%和13.0%。全市旅游接待總人數5001.4萬人次,增長12.7%,其中國內游客4989.3萬人次,入境過夜旅游者12萬人次,分別增長12.7%和9.5%。環球恐龍城迪諾水鎮、兒童樂園、東大門冒險港,環球動漫嬉戲谷嬉戲海,天目湖水公園等一大批旅游新項目為旅游業發展注入新動力。旅游公共服務能力不斷提升,天目湖旅游度假區集散中心、天目湖旅游度假區“智慧旅游”一站式旅游網、常州旅游集散中心和常州智慧旅游一期項目建成投運。截至年底,全市共有國家5A級旅游區2家,國家4A級旅游區10家,省級旅游度假區3家;全國工農業旅游示范點17家,江蘇省四星級鄉村旅游點22家,江蘇省工業旅游點3家,江蘇省自駕游基地6家;旅行社發展到129家,1家旅行社進入全國旅行社100強,2家旅行社進入全省旅行社20強;星級酒店發展到68家,其中五星級酒店9家,四星級酒店24家。
 
八、金融業
 
金融運行保持平穩。截至年末,全市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余額6758.6億元,比年初新增410.5億元,增長6.5%;貸款余額4789.7億元,比年初新增471.4億元,增長10.9%。全部新增貸款中,短期貸款新增68.3億元,中長期貸款新增275.7億元,與年初相比分別增長2.9%、15.0%。年末全市融資性擔保貸款總額112.4億元,在保責任余額114.6億元,小額貸款公司人民幣貸款余額114.2億元。
 
保險業務穩定增長。截至年末,全市共有保險公司65家,其中產險公司28家,壽險公司37家。全年實現保費總收入135.4億元,同比增長14.3%,其中壽險89.7億元,增長13.5%,財產險45.7億元,增長15.9%。全年保險賠款支出29.4億元,比上年增長13.3%,其中壽險3.6億元,增長39%,財產險25.8億元,增長10.5%。
 
證券交易趨于活躍。全市證券營業部全年證券交易總額9780.2億元,比上年增長89.1%。其中,A股交易額7701.4億元,增長59.4%;B股交易額6.9億元,下降37%;基金成交額323.1億元,增長130.6%;債券成交額1748.9億元,增長824.7%。截至年末,全市共有上市公司36家,其中境內22家、境外14家,累計募集資金340億元。
 
九、科技創新
 
科技創新步伐加快。全年完成專利申請37833件,其中發明專利11668件;專利授權18152件,其中發明專利授權1696件;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13.9件。全年新增高新技術企業126家,累計986家;新認定民營科技型企業1826家,累計8499家;完成規模以上高新技術產業產值4806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比重達到42.9%。全年爭取省級以上科技項目529項,爭取經費超過5.2億元。全年新增產學研合作項目1053項。連續14年榮獲“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市”稱號。2013年全社會研究與發展(R&D)活動經費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為2.57%。
 
創新平臺加快建設。“中國以色列常州創新園”成為中以兩國政府共建的首個國際科技合作園區。科技部人才中心、江蘇省科技廳和常州市合作共建了“常州國家科技領軍人才創新驅動中心”,新建科教城省科技服務示范區、江蘇省智能裝備產業技術創新中心,建成3家省產業研究院專業研究所,完善了20家市級重大公共研發機構的建設和提升。全年新增省級以上企業研發機構74家,累計建成“兩站三中心”1051個。新增孵化器(加速器)國家級2家、省級2家、市級14家,新增孵化、加速面積超113.4萬平方米,累計達700多萬平方米,培育科技企業近5400多家。國家創新型科技園區企業營業總收入1529.6億元,凈利潤94.6億元,科技活動經費總投入61.7億元。
 
十、教育、文化、衛生和體育
 
教育現代化深入推進。截至年末,全市擁有各級各類學校644所,在校學生76萬人,教職工5.5萬人。2013年度全市教育現代化建設綜合得分為80.33,名列全省第3位。扎實推進以布局調整和校安工程為主的重點工程建設,全年實施中小學建設項目44個,新建、改擴建幼兒園8所。學前教育有新發展,武進區、新北區、天寧區、鐘樓區和戚墅堰區接受省學前教育改革發展示范區建設評估。義務教育更加優質均衡,武進區和戚墅堰區順利通過省“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示范區”的評估驗收,流動就業創業人員隨遷子女公辦學校吸納比例超過90.22%。繼續實施高中質量提升工程,2014年全市本二以上上線率達71.46%,比上年提高9個百分點。職業教育創新發展,3個第一批省級高水平示范性實訓基地建設項目已完成,全市省品牌和特色專業增至37個。職業學校學生參加省普通高校對口單招本科達線率60.94%,連續15年名列全省第一。終身教育突出方便實用,全年創建市社區教育示范街鎮5個、市標準化社區教育中心7家、省標準化社區教育中心7家、省高水平農科教結合富民基地1家,認定市標準化居民學校82家。教科研成績突出,2014年國家級教學成果獎評比常州共獲得一等獎3項、二等獎11項,位居各地級市前列。教育服務貼近民心,“常州公開課”現場直接受益人數2萬多人次,“優秀教師免費導學”受益學生16000余人次,“心理健康服務”受眾人數近6萬人次。學生資助體系日益完善,全年落實政府助學資金2.27億元,籌措社會愛心助學資金1255萬元。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文化事業繁榮發展。文化精品守正出新,電視劇《青果巷》獲中宣部第十三屆“五個一工程”獎、第27屆中國電視劇“金鷹獎”、中美電影節電視劇“金天使”獎、第30屆江蘇省電視金鳳凰獎“電視劇類最佳獎”;鼞颉度腋!返10部作品獲江蘇省第九屆“五個一工程”獎。全市獲得全國“五個一工程”獎總數達12部,位列全國地級市第一。文化惠民好戲連臺,開展“文明社區天天樂”活動,全市文化團隊送文化演出達4272場,廣場演出6945場,129支文藝志愿者輔導隊到46個社區對5000多名社區居民進行輔導,各轄市區共組建天天樂文藝團隊48支。舉辦“精彩龍城?文化100”大型文化惠民行動,內容涵蓋高雅藝術、傳統戲曲、非遺展示等20多個門類111項惠民活動,受益群眾100多萬人次。圖書館、博物館、文化館、美術館等公共文化場館全年接待市民超500萬人次,舉辦藝術展覽和培訓超過200期。文化保護取得突破,中國大運河(常州段)申遺成功,成為全市第一個世界文化遺產。2013年全市文化產業實現增加值231.02億元,占GDP比重為5.3%。文化產業發展績效考核位列全省第3位,被省文化改革發展領導小組評為文化發展水平先進地區。
 
醫療衛生事業不斷發展。年末全市共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1182個,擁有總床位23634張,衛生技術人員2.8萬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11382人、注冊護士11706人,全市每千人擁有執業(助理)醫師2.4人。衛生惠民工作不斷推進,市本級人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達60元,比上年提高20%。全市新農合參合率100%,人均籌資標準達到515元;縣鄉兩級政策范圍內住院費用報銷比例達81%,超出省定標準6個百分點。全市城市居民在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門診就診率達51.2%;農村居民在縣域內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門診就診率達85.6%。重點人群家庭醫生簽約率達81%,居民簽約率達28.6%,居民電子健康檔案建檔率達80%。居民健康檔案和就診信息在各大醫院、社區衛生機構實現了調閱共享。“單獨兩孩”生育新政有序實施。
 
體育事業持續發展。全市擁有體育場地98個,其中體育場26個,體育館26個,室內外游泳池46個。年內全市承辦國際級比賽5項、國家級比賽17項、省級比賽3項。競技體育蓬勃發展,常州體育代表團在十八屆省運會中獲得的金牌、獎牌和總分均位居全省前列,7名運動員參加青奧會,共獲得7枚金牌。群眾體育加快發展,“10分鐘體育健身圈”建設高水平推進,戚墅堰區全民健身中心和新北區春江全民健身中心基本建成,新建和提升308個全民健身活動站點。提升公共體育服務內涵,在江蘇省率先出臺《購買公共體育服務實施辦法》(暫行),探索實施政府購買公共體育服務。
 
十一、人口、民生與社會保障
 
人口規模保持穩定。截至年末,全市常住人口469.6萬人,比上年末增長0.1%,其中城鎮人口322.6萬人,城鎮化率達到68.7%。全市戶籍總人口368.6萬人,比上年末增加2.7萬人,增長0.7%。其中,男性182.9萬人,增長0.6%;女性185.7萬人,增長0.9%;60歲以上人口78.0萬人,占戶籍總人口的比重達21.2%。戶籍人口出生率10.3‰,人口死亡率6.8‰,人口自然增長率為3.5‰。
 
就業創業扎實推進。全年城鎮新增就業13.5萬人,扶持創業7289人,帶動就業4.0萬人,援助困難群體實現再就業1萬余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1.9%。全年共組織提供各類高校畢業生就業崗位6.2萬個,開展城鄉勞動者就業技能培訓6.1萬人。新增高技能人才26262人,每萬名勞動力中高技能人才數達689人。
 
居民收入穩步提高。2014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662元,比上年增長9.2%。按常住地分,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483元,增長8.8%;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33元,增長10.8%。全市居民人均消費支出20608元,增長7.4%,其中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23590元,增長6.8%,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3529元,增長9.4%。年末城鎮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積43.7平方米,農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積59.7平方米。
 
物價水平保持平穩。全年居民消費價格累計總指數為102.2,八大類消費品價格中僅煙酒用品類價格下降2.1%,衣著、家庭設備用品及維修服務、居住、食品、醫療保健和個人用品、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交通通訊七大類消費價格指數分別為104.2、103.6、103.0、102.7、102.1、100.6、100.1。
 
住房保障工作有序推進。全年新開工保障房22447套,基本建成24018套。自2012年我市在全省率先實施保障房社會化收儲工作以來,大大加快了房源籌集速度,在全省率先實現了中心城區中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應保盡保。不斷推進危舊房、城中村、低洼地改造工作,全年實施改造3152戶,改造面積56.72萬平方米,中心城區20個住宅小區低洼地改造工作全面完成。
 
社會保障水平穩步提高。積極推進社保擴面征繳,全市企業職工養老、城鎮職工醫療、失業、工傷和生育保險參保人數分別達130.5萬人、181.5萬人、105.2萬、110萬人、96.9萬人,養老、醫療、失業三大保險綜合覆蓋率達98%。連續第10年調整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月人均養老金水平比上年增長12.4%,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提高至每人每月170元。職工醫保和城鎮居民醫保政策范圍內住院醫療費用基金支付比例分別穩定在80%和70%以上。失業、工傷、生育保險待遇等穩步提高。出臺我市貫徹落實江蘇省城鄉養老保險制度銜接實施意見的補充意見,實現城鄉養老保險制度無障礙銜接。
 
社會救助能力不斷提高。全市已建成居家養老、機構養老、社區養老、信息養老的養老體系,全年新增養老床位3447張,總數達到31980張,每千名老人擁有床位數達39.9張。新建或改建護理型床位1433張,市區護理型床位占養老總床位數的40%。已安裝5萬戶老年人家庭呼叫設備。城鄉低保工作扎實推進,市區城鄉低保標準和市區低保邊緣困難家庭補助標準分別提高到620元/月和1500元/年,全年發放保障金1.7億元。全市各級各類人民調解組織和兩級調處中心共調解糾紛15782件,調解成功15731件,社會矛盾糾紛調處成功率99.7%。全年發行福利彩票10.6億元。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慈善事業健康發展。全市各級慈善會募集到賬資金1.28億元,發放(支出)各類救助金8770萬元,惠及困難對象7.29萬人次。其中市慈善總會(含4分會)募集4046萬元,發放1812萬元,救助困難對象2.59萬人次。在第三屆中國慈善城市評比活動中,常州、金壇、溧陽全部入選中國慈善城市百強名單,其中常州市再次獲七星級(最高)榮譽稱號。
 
十一、城鄉建設和公用事業
 
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城市基礎設施加快建設,常溧高速公路、122省道、238省道常州段、金武路、延政路西延等工程加快實施,地鐵1號線開工建設,青洋路高架北延、滬蓉高速青龍互通建成通車,桃園路、新堂北路、河海東路等城市道路改造工程竣工投用。水利工程建設穩步實施,新溝河延伸拓浚工程超額完成年度目標任務,13條中小河流整治工程進展良好。中心城區和溧陽市溧城鎮防洪大包圍工程建成投運。圩堤達標等農村水利建設順利推進。信息基礎設施日趨完善,無線綜合覆蓋率達98%,覆蓋全市的4G通信網絡已全面建成。
 
公交服務不斷完善。截至年底,全市公交線路268條。開通“定制公交”線路,新能源公交線路正式投運。全市公交營運車輛2978輛,營運出租汽車3680輛。城市居民公共交通出行分擔率28.7%,鎮村公交開通率100%。
 
公共服務水平提升。全年全社會用電量395.1億千瓦時,比上年增長1.0%,其中城鄉居民生活用電32.4億千瓦時,增長13.3%。年底城區自來水普及率100%,供氣氣化率100%,年底城市路燈總數19.2萬盞,比上年末增長5.3%。全市居民生活垃圾壓縮收集站、綜合處理站共63座,全年生活垃圾清運量105.5萬噸,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100%。全年城區生活污水處理率達97.5%。
 
十二、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
 
綠化水平不斷提升。年末建成區綠地面積達7957.1公頃,其中公園綠地面積2034.8公頃,分別比上年增長10.1%和8.7%;市區人均公園綠地13.2平方米;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42.97%。生態綠城建設不斷推進,完成176個生態保護項目,增綠17272畝;常州高新技術產業園區、武進高新區和武進經發區通過國家生態工業示范園區驗收,新增5個國家級生態鎮,30個省級生態村。
 
治污減排扎實推進。大力推進污染減排和環境綜合治理,完成52家火(熱)電、水泥、鋼鐵、鐵合金、軋鋼企業提標改造,594臺燃煤鍋爐、窯爐清潔能源替代或淘汰,42家企業揮發性有機物整治工作。加快城鎮污水處理廠及配套管網建設,全市新增污水管網158公里。完成6個小流域及35條小支浜綜合整治,對22條河道實施清淤。全面完成污染物總量減排目標任務,全市化學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別比上年削減3.45%、4.5%、4.7%、15.2%。空氣質量達到二級以上標準天數231天,占全年總天數的63.8%。
 
注:1、公報中各項統計數據除注明按可比價格計算外,均按現行價格計算。
 

2、公報中數據均為快報數,實際引用請以統計年鑒為準。 

關閉
關注公眾號 獲取新動態
91在线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亚洲2022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久久婷五月综合97狠狠澡,亚欧人成精品免费观看
午夜福利激情视频 | 亚洲欧美中东在线观看 | 玩两个丰满老熟女久久网 | 中文字幕在线男人的天堂 | 日本在线日韩在线一区二区 | 日本理论午夜精品中文字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