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遷市統計局國家統計局宿遷調查隊
2015年,全市上下緊緊圍繞“邁上新臺階、建設新宿遷”的發展定位,扎實推進“三抓三促”,主動適應經濟新常態,積極應對新挑戰,經濟發展穩中求進,轉型升級步伐加快,民生保障水平提升,經濟運行質量、效益進一步提高,主要指標增速保持在合理區間。
一、綜合
經濟總量再上新臺階。初步核算,2015年,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突破2000億元,達2126.19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增長10.0%。分三次產業看,一產實現增加值258.11億元,增長3.4%;二產實現增加值1031.33億元,增長10.9%;三產實現增加值836.75億元,增長11.1%。人均GDP43853元,按平均匯率算,突破7000美元,達7041美元。
經濟結構進一步優化。一是產業結構不斷優化。三次產業結構調整為12.1:48.5:39.4,其中一產比重較上年下降0.7個百分點,二產和三產比重較上年分別提高0.2個和0.5個百分點。工業占GDP的比重達41.1%,較上年提高0.6個百分點。二是新特產業發展壯大。四大特色產業產值占規上工業產值比重達60.9%,比上年提高0.5個百分點。四大新興產業實現產值357.59億元,增長11.2%。智能家電、綠色建材集聚成勢,雙雙獲批省級先進制造業基地。三是新型服務業態加速成長。電子商務異軍突起,中國“互聯網+創業”大會成功舉辦,中國宿遷電子商務產業園區創成國家電子商務示范基地,快遞業務量和業務收入均居全國第17位,電子商務交易額達460億元,增長74.9%。金融業實現較快發展,金融體系不斷完善,金融業增加值增長16.3%。
圖2全市三次產業結構
就業形勢趨向穩定。年末全市就業人員281.6萬人,第一產業就業人員99.6萬人,第二產業就業人員99.3萬人,第三產業就業人員82.7萬人。城鎮地區就業人員152.8萬人,城鎮新增就業人數4.86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2%。
消費價格漲幅回落。居民消費價格總體溫和上漲,漲幅明顯回落。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CPI)同比上漲1.6%,漲幅比去年回落0.8個百分點。八大類消費價格呈現“五升三降”格局。“五升”即為:食品上漲4.1%、煙酒上漲3.9%、衣著上漲2.0%、醫療保健和個人用品上漲2.2%、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上漲0.2%;“三降”即為:家庭設備用品及維修服務下降0.5%、交通和通信下降2.5%、居住下降0.1%。
二、農林牧漁業
農業經濟平穩發展。全市實現農林牧漁業增加值264.76億元,可比價增長3.6%。其中農業169.22億元,林業10.86億元,牧業35.30億元,漁業43.10億元,農林牧漁服務業6.27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3.1%、3.0%、2.0%、5.9%和14.7%。
糧食生產實現豐收。持續開展糧食高產創建活動,全市建成優質稻麥生產基地200萬畝,糧食生產實現豐收。全年糧食作物播種面積865.95萬畝,比上年增加0.76萬畝;糧食總產386.63萬噸,比上年減少2.53萬噸,減產0.6%,但仍屬豐收。其中夏糧生產受不利天氣影響出現減產,總產156.71萬噸,比上年減少4.48萬噸;秋糧總產229.92萬噸,比上年增加1.96萬噸。全年糧食平均單產446.5公斤/畝,比上年減少3.3公斤/畝,減產0.7%。
造林撫育扎實推進。大力開展植樹造林工作,實施村莊綠化、綠色通道、農田防護林等五大林業重點工程建設,持續增加造林總量,全年共植樹983萬株,成片造林5.54萬畝,新建省級綠化示范村90個,森林撫育面積達24.25萬畝。林下經濟效益不斷提升,全年建立林下經濟示范基地88個,示范面積3萬畝,輻射推廣面積10萬畝,其中泗陽縣被認定為國家林下經濟示范基地。全市林地總面積335萬畝,成片林面積293萬畝,農田林網630萬畝,林木覆蓋率達30.1%,位居全省第二。
畜牧飼養穩中轉型。全年生豬出欄263.85萬頭,年末存欄146.27萬頭,分別比上年下降0.1%和0.6%。家禽出欄7610萬只,比上年下降1.5%;存欄3978萬只,比上年增長1.1%。全年肉類總產量34.03萬噸,與上年持平。加快生態畜禽轉型,全年新增省部級畜禽健康養殖示范場20家,生豬大中型規模養殖比重達到71%,位居全省首位。
漁業生產提質增效。圍繞洪澤湖、成子湖、駱馬湖三大板塊,全力提升基礎設施水平,打造主導產品和品牌,全年新增設施漁業面積2.23萬畝,三大板塊中河蟹、青蝦、花鰱等主導品種養殖比重超過70%;水產品出口創匯超2500萬美元,河蟹出口連續十年居全省首位。全市實現水產品產量26.6萬噸,比上年增長0.9%。
現代農業穩步發展。全市新增設施農業面積6.3萬畝,累計達到106.63萬畝。8個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區新增固定資產投資千萬元以上農業產業化項目15個,新增入園經營主體167個,推廣農業“三新”科技成果95項。農業“三品”覆蓋率進一步提高,全年新增“三品”130個,累計建成6個全國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示范基地、18個水產標準化健康養殖場、13個省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基地,累計認定“三品”產地面積達610萬畝,占耕地面積的比重為92.8%,居全省首位。
三、工業和建筑業
工業經濟穩中趨優。2015年,全市工業經濟穩步發展,質量和結構出現積極變化。全部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10.9%。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增加值994.22億元,增長11.5%,高出全省水平3.2個百分點,高出全國水平5.4個百分點,增速居全省第二。經濟效益穩步提升。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3666.35億元,增長12.6%;實現利稅總額509.80億元,增長10.3%,其中利潤總額359.12億元,增長11.0%。
圖62010-2015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趨勢圖
圖72010-2015年全市工業經濟占GDP比重變動圖
新興產業穩中求進。全市四大新興產業實現產值357.59億元,比上年增長11.2%。其中,智能家電實現產值11.83億元,增長184.0%;功能材料實現產值260.11億元,增長8.7%;綠色建材實現產值67.21億元,增長13.0%;智能電網實現產值18.43億元,下降1.0%。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高新技術產業增長較快。全市高新技術企業實現產值754.67億元,增長14.8%,高于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產值增速0.9個百分點;高新技術企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總量的19.8%
表1主要行業產值完成情況表
行業名稱
產值(億元)
比上年增長(±%)
非金屬礦采選業
27.09
128.5
農副食品加工業
334.58
14.5
食品制造業
47.41
5.9
酒、飲料和精制茶制造業
296.28
17.8
紡織業
305.81
19.6
紡織服裝、服飾業
214.43
16.4
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業
36.58
23.4
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業
533.96
16.9
家具制造業
26.34
15.5
造紙和紙制品業
80.83
88.4
印刷和記錄媒介復制業
53.32
7.5
文教、工美、體育和娛樂用品制造業
99.57
3.6
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
253.72
5.4
醫藥制造業
27.46
9.4
化學纖維制造業
167.88
5.2
橡膠和塑料制品業
138.46
5.0
非金屬礦物制品業
202.35
9.8
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
93.88
15.7
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
115.23
9.0
金屬制品業
89.03
6.5
通用設備制造業
120.87
14.0
專用設備制造業
33.80
8.6
汽車制造業
14.63
16.4
鐵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運輸設備制造業
15.08
37.7
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
171.42
8.1
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
240.30
12.8
儀器儀表制造業
13.94
-4.4
其他制造業
9.15
8.3
廢棄資源綜合利用業
6.17
-12.1
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
31.72
22.6
燃氣生產和供應業
8.61
11.3
水的生產和供應業
3.16
12.5
骨干企業發展壯大。全市擁有大中型企業204戶,其中大型企業31戶。33戶企業主營業務收入超十億元,洋河酒廠主營業務收入超百億元。
主要產品有增有降。列入全市統計范圍的工業產品共141個,其中65.3%的產品產量增長,增幅在30%以上的有31個,占22.0%。
表2主要產品產量表
工業產品
單位
產量
比上年增長(%)
小麥粉
萬噸
199.57
10.0
大米
萬噸
358.36
18.5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飲料酒
萬千升
61.06
11.4
#白酒(折65度,商品量)
萬千升
55.87
16.4
啤酒
萬千升
5.19
-24.0
紗
萬噸
29.92
14.0
布
萬米
38746.40
7.0
蠶絲
噸
2045.89
-12.3
服裝
萬件
18814.03
20.4
人造板
萬立方米
2392.34
22.8
復合木地板
萬平方米
151.91
207.8
家具
萬件
85.48
17.6
農用氮、磷、鉀化學肥料總計(折純)
萬噸
17.26
-0.1
#氮肥(折含N100%)
萬噸
13.90
-4.5
磷肥(折合P2O5100%)
萬噸
3.36
23.4
塑料制品
萬噸
15.52
20.1
水泥
萬噸
497.97
6.4
商品混凝土
萬立方米
722.57
1.1
平板玻璃
萬重量箱
856.69
18.9
鋼材
萬噸
52.40
11.2
銅材
萬噸
8.94
18.9
鋁材
萬噸
1.47
22.2
電力電纜
萬千米
3.62
-0.7
電光源
萬只
8668.00
624.3
建筑業穩步發展。2015年末,全市列統總承包和專業承包的建筑業企業有362家,全年完成建筑業總產值737.42億元,比上年下降2.11億元;完成竣工產值754.43億元,比上年增長31.7%。全市房屋建筑施工面積6929萬平方米,比上年下降2.0%;房屋建筑竣工面積3515萬平方米,比上年增長21.2%。其中住宅竣工面積2842萬平方米,比上年增長30.8%。
四、固定資產投資和房地產業
投資保持較快增長。全市在建施工項目共2251個,比上年增加631個。其中新開工項目1886個,比上年增加627個。全市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838.97億元,比上年增長17.9%。一、二、三產業投資分別完成12.24億元、1228.36億元和598.37億元,比上年分別增長50.8%、19.9%和13.5%。三次產業投資分別占投資總量的0.7%、66.8%和32.5%。民間投資仍是主力。全市民間投資完成1546.86億元,比上年增長13.5%,占全部投資的84.1%。
工業投資快速增長。經濟發展新常態下,始終堅持以工興市、產業強市不動搖,工業投資仍為全市投資增長的主動力。全市工業投資完成1223.99億元,比上年增長19.6%;工業投資占全部投資的66.6%,占比居全省第一,比全省平均水平高17.0個百分點。
房地產投資略有下降。全年房地產開發投資完成362.53億元,比上年下降3.9%。全市商品房施工面積3959.58萬平方米,比上年下降0.2%。其中商品住宅施工面積3056.05萬平方米,比上年增長3.8%。全市商品房銷售面積610.93萬平方米,比上年增長4.6%。其中住宅銷售面積556.98萬平方米,增長6.2%。全市商品房銷售額233.74億元,比上年增長9.1%。其中住宅銷售額199.90億元,增長13.1%。
表32015年全市房地產開發投資和銷售情況表
單位
實績
比上年增長%
房地產開發投資
億元
362.53
-3.9
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住宅
億元
266.36
1.9
房屋施工面積
萬平方米
3959.58
-0.2
#住宅
萬平方米
3056.05
3.8
房屋銷售面積
萬平方米
610.93
4.6
#住宅
萬平方米
556.98
6.2
房屋銷售額
億元
233.74
9.1
#住宅
億元
199.90
13.1
五、國內貿易和對外經濟
國內消費穩步增長。2015年,全市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26.64億元,比上年增長11%。按消費形態分,批發和零售業實現547.14億元,增長10.8%;住宿和餐飲業實現79.50億元,增長11.7%。按城鄉市場分,城鎮實現498.11億元,增長11.3%;鄉村實現128.54億元,增長9.7%。限額以上批發和零售企業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額216.45億元,比上年增長8.1%。其中,糧油食品類、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和日用品類分別實現16.74億元、9.65億元和5.21億元,分別增長4.0%、9.3%和3.1%;煙酒類和飲料類分別實現4.73億元和3.17億元,分別增長13.2%和6.6%;汽車類和石油及制品類分別實現63.73億元和40.45億元,分別增長8.3%和-1.7%;書報雜志類實現23.33億元,增長32.9%;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實現20.02億元,增長7.6%。限額以上住宿和餐飲業實現零售額10.50億元,比上年增長5.2%。
對外經濟下降明顯。2015年,全市實現進出口總額25.99億美元,比上年下降30.8%。其中出口18.50億美元,下降37.1%;進口7.49億美元,下降8.1%。全年出入境檢驗檢疫19902批次,比上年增長5.9%;出入境檢驗檢疫金額達13.9億美元,比上年增長27.9%。全年新批外商投資企業27家,新批及凈增資3000萬美元以上企業11個,新批協議外資8.02億美元。全市實際使用外資2.98億美元,比上年下降55.0%。
六、園區經濟
園區工業平穩發展。2015年,全市開發區(園區)共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961戶,比上年增加28戶;完成工業產值首破兩千億元,達2040.42億元,比上年增長12.5%;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966.41億元,比上年增長10.8%;利稅總額188.77億元,比上年增長5.5%;實現利潤總額134.30億元,比上年增長6.5%。
投資質量有所提升。2015年,全市開發區(園區)完成固定資產投資830.70億元,比上年增長9.0%。其中工業投資完成708.18億元,比上年增長11.3%;占總投資的85.3%,提升1.8個百分點。高新技術產業投資份額不斷提高,完成204.55億元,比上年增長41.4%;占開發區工業投資的28.9%,比上年提升6.2個百分點。
財政收入進一步增強。2015年,全市省級以上開發園區實現一般公共預算收入97.06億元,比上年增長20.1%;占全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的41.2%,對全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貢獻超過四成。
外貿外資一增一降。2015年,全市開發區本地企業進出總額實現22.39億美元,占全市總量的87.0%;比上年增長8.8%,增速比全市快6.3個百分點。外資引進大幅下降。全年開發區實際利用外資總額2.86億美元,比上年下降55.5%。
七、交通運輸、郵政電信和旅游業
郵政通信業快速發展。2015年,全市郵政通信業實現郵電業務總收入65.66億元,比上年增長23.5%。其中,郵政快遞業務收入36.92億元,增長46.2%;電信業務收入28.73億元,增長3.0%。快遞業務快速發展,全年完成快遞業務量2.79億件,比上年增長54.4%;實現快遞業務收入32.86億元,增長51.8%,快遞業務量和業務收入均排全省第三位。年末全市有各類電話用戶468.30萬戶,比上年末減少22.27萬戶,其中移動電話用戶411.38萬戶,比上年末減少4.21萬戶;固定電話用戶56.92萬戶,比上年末減少18.06萬戶。年末有國際互聯網用戶339.30萬戶,比上年末凈增14.30萬戶。其中寬帶用戶91.56萬戶,比上年末凈增14.29萬戶。
交通運輸業低速增長。2015年,全市完成客運量7176萬人,比上年增長3.5%;實現旅客運輸周轉量47.7億人公里,比上年增長4.4%。受水路貨運量下滑影響,2015年,全市完成貨運量5035萬噸,比上年下降8.2%。其中,公路貨運3861萬噸,增長5.0%;水路貨運1174萬噸,下降35.0%。實現貨物運輸周轉量163.5億噸公里,比上年下降8.2%。其中,公路貨物周轉量129.3億噸公里,增長5.3%;水路貨物周轉量34.3億噸公里,下降37.9%。完成港口貨物運輸吞吐量1468萬噸,比上年下降36.4%。2015年12月,徐宿淮鹽鐵路全面開工建設,計劃總工期4年。
表42015年客貨運輸量及增幅情況表
指標名稱
單位
全年實績
同比增速(%)
貨運量
萬噸
5035.1
-8.2
公路
萬噸
3861.1
5.0
水路
萬噸
1174.0
-35.0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貨物周轉量
億噸公里
163.5
-8.2
公路
億噸公里
129.3
5.3
水路
億噸公里
34.3
-37.9
客運量
萬人
7176.0
3.5
旅客周轉量
億人公里
47.7
4.4
港口貨物吞吐量
萬噸
1467.9
-36.4
旅游業快速發展。2015年末,全市有旅游景點44個,其中4A級8個,3A級16個,旅游競爭力明顯增強。全年實現旅游總收入175.6億元,比上年增長20.5%。其中旅游外匯收入759.28萬美元,增長39.0%。全年接待國內外游客1602.5萬人次,增長18.8%;接待入境過夜游客0.47萬人次,增長14.6%。旅游投資總額達110.95億元,增長42.1%。
八、財政金融
財政收支平穩增長。2015年,全市實現財政總收入411.98億元,比上年下降1.4%。其中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235.67億元,增長12.2%。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中稅收占比83.6%,居全省第二位。建筑業稅收增幅明顯回落,房地產稅收相對穩定。全市建筑業入庫地方稅收51.6億元,增長3.7%,增幅較上年回落13.7個百分點;房地產業入庫地方稅收76.4億元,增長9.7%,增幅較上年提高1.2個百分點。全市完成財政總支出492.3億元,比上年增長4.9%。其中一般公共預算支出405.7億元,增長17.4%。財政支出不斷優化,提升民生保障水平。全市一般公共預算安排教育支出85.7億元,增長10.5%;農林水支出83.1億元,增長17.6%;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52.2億元,增長50.9%;醫療衛生與計劃生育支出34.9億元,增長29.1%。
金融業發展較快。全年金融業實現增加值93.17億元,比上年增長16.3%,快于服務業增速5.2個百分點。金融服務體系更加健全,浦發銀行、民生銀行、太平洋保險、華泰證券等大型金融機構相繼入駐,各類金融機構達128家。全市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存款余額1819.81億元,比年初增加220.46億元,增長13.8%。其中,住戶存款余額949.51億元,比年初增加113.37億元。全市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貸款余額1696.70億元,比年初增加213.65億元,增長14.4%。保險體系逐步健全。全市市級專業保險機構32家。其中人壽保險14家,財產保險18家。全市共實現保費收入56億元,較上年增長24%。其中財險保費收入20.98億元(含農業險1.82億元),增長17.5%;人身險保費收入37億元,增長32%。
九、社會事業、城市建設和質量強市
科技創新成績顯著。2015年,全社會研究與發展(R&D)活動經費支出32.05億元,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為1.51%,比上年提高0.16個百分點。全市新增國家高新技術企業55家,總數達184家;新認定省級科技型中小企業120家;新增省級企業研發機構61家,總數達219家。全市專利申請量達到9507件,比上年增長8.2%;專利授權量5151件,增長19.6%。其中企業專利申請量7792件,授權量4282件,PCT專利申請量9件。
教育事業穩步發展。教育事業在內涵質量、均衡發展和民生服務等方面都得到全面提升。啟動實施第二期學前教育五年行動計劃,新建、改擴建幼兒園51所,新增省優質園14所,全市省優質園達239所,占比65.5%。全市所有縣區高水平通過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區)創建國家督導認定。成功創建省四星級高中2所,三星級高中1所。2015年全市高考本科達線15034人,本科達線率42.1%。其中被清華、北大錄取27人,居全省第四。全市高中學業水平測試獲得4A考生人數達4356人,比上一年凈增2686人。創建省高水平現代化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范校2所。省技能大賽獲得獎牌114枚,其中金牌6枚,銀牌28枚,獎牌總數比上一年凈增21枚。2015年對口高考技能考試過關率達99.72%,位居全省前列,本專科達線率達96.4%。
醫療衛生事業穩步發展。市、縣衛生計生機構改革全面到位,鄉鎮醫療衛生改革試點取得圓滿成功,全市1310個村衛生室、112個社區衛生服務站全部達到標準化要求、全部實施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全市醫療衛生資產達到120.6億元,千人擁有床位增加到4.28張。市第一人民醫院建成投入運營,市公共衛生服務中心、市體檢康復中心加快建設。新農合保障水平提高到480元,全年補償1657萬人次、16.09億元,大病保險賠付4.6萬人次、5978萬元;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覆蓋包括流動人口在內的全體居民,免費為基層群眾診療21800余人次。
公共文化服務不斷提升。市文化館、圖書館、博物館、美術館和各縣區圖書館、文化館全部實現免費開放,開展各類展覽、展演活動80余場次。建成蘇北第二家數字圖書館和24小時自助圖書館,開通移動圖書館、手機圖書館。全市各級文化部門共送戲530余場次、送電影16000多場次、送圖書達12萬冊。新增有線電視用戶15萬戶,累計達139.6萬戶,入戶率達95%;新增數字用戶7.43萬戶,累計達37萬戶;80%的鄉鎮完成數字電視整轉。城市數字影院增至15家,銀幕增至87塊,座位數達12271座。
城市建設再上新臺階。積極推進以人為核心的城鎮化,全面加快城鄉協調發展。全市城鎮化率達55.53%,較上年提高1.79個百分點,中心城市建成區擴大到85平方公里、人口增加到75萬。榮獲中國人居環境獎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節水型城市、全國綠化模范城市、省優秀管理城市等稱號,國家環保模范城市創建取得階段性成果,文明城市直接晉升全國提名城市。
質量強市穩步推進。獲批創建全國質量強市示范城市。品牌建設成績顯著。2015年,全市新增2個中國馳名商標,累計達到17件;新增17件江蘇省著名商標,累計達到108件;新獲批27個江蘇名牌,累計達到123個;新獲批27個市級名牌,累計達到185個。洋河股份獲評2015年度江蘇省質量獎。建有國家白酒產品質檢中心和省玻璃產品質檢中心等10個國家級、省級質檢中心和國家實驗室。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十、環境保護和節能減排
生態環境逐步改善。通過國家環境保護模范城市技術評估。大氣污染防治強力推進,空氣質量明顯改善。2015年,全市PM2.5平均濃度為61.0μg/m3,比2013年下降17.6%;市區環境空氣質量達到優良天數累計242天,達標率67.0%,比2013年提高5.3個百分點,全面達到國家和省考核優秀目標。全市生態紅線范圍占國土面積提高到32.2%。高水平實施綠化工程。以五大廊道建設為載體,推進全民植樹造林工程,全市新增林地26萬畝,植樹7688萬株,林木覆蓋率提高到30.1%。
環保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千方百計加大資金投入,不斷提升環保基礎設施水平。雨污管網不斷完善,逐步完善污水收集系統,雨污分流區域面積達127平方公里。污水處理設施不斷健全,市區及縣城先后建成投運污水處理廠18座,污水處理能力達59萬噸/日,中心城市污水處理率達93%。先后建成光大垃圾焚燒發電廠、有機生物處置中心、危險廢物填埋場等一批垃圾處理設施,道路機械化清掃率達到74.2%,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提高至100%。
節能減排成效明顯。按照“管住增量、調整存量、上大壓小、扶優汰劣”的思路,從源頭控制高污染高耗能企業,淘汰和改造升級落后產能。相繼關停或遷移一批重點污染企業,化學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減排提前完成“十二五”削減目標。能源利用效率顯著提升。2015年,全市單位GDP能耗0.52噸標準煤/萬元,比上年下降7.2%;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為0.46噸標準煤/萬元,下降10.8%;單位GDP電耗為812.93千瓦時/萬元,下降6.1%。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
2015年末,全市戶籍總戶數149.28萬戶,比上年減少0.19萬戶。戶籍總人口586.28萬人,比上年增加5.54萬人。常住人口485.38萬人,比上年增加1.06萬人。常住人口出生率12.87‰,死亡率7.78‰,人口自然增長率5.09‰。全市城鎮常住人口269.53萬人,比上年增加9.26萬人,增長3.6%。
居民生活水平持續改善。2015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7342元,比上年增長9.1%,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7.4%。按收入來源分,工資性收入9431元,增長8.2%;經營凈收入4693元,增長9.7%;財產凈收入661元,增長9.8%;轉移凈收入2557元,增長11.4%。按常住地分,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233元,比上年增長9.0%;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772元,比上年增長9.4%。全市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1328元,比上年增長8.4%,恩格爾系數為35.3%。
社會保障體系更加完善。繼續推進社會保險擴面“幸福行動”,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最低標準提高到每人每月105元,城鄉低保標準提高到490元/月和370元/月,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統籌并軌,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覆蓋率達98%以上。新農合政策范圍住院補償比例提高到75%,大病保險實現全覆蓋。全市新建養老服務項目11個,新增床位3000張,養老床位總數達3.4萬張,每千名老人擁有養老床位45.23張,養老服務社會滿意度位居全省第一。新建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站)127個,老年人助餐點85個。全面完成農村敬老院“三有三能六達標”改造任務。完成棚戶區改造14萬戶,基本建成各類保障性住房13萬套,居民住房條件有效改善。
(1)本公報使用的數據為快報數。
(2)地區生產總值、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及其分類項目增長速度按可比價計算,為實際增長速度;其他指標除特殊說明外,按現價計算,為名義增長速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