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會員中心
   
統計年鑒年度索引: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統計年鑒分省、行業總索引 ]
統計公報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統計公報分省總索引 ]
站內搜索: 高級搜索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統計公報 > 江蘇

蘇州市2016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時間:2017-05-11 17:16:43 來源:蘇州市統計局 作者:admin 點擊:16716次
蘇州市統計局國家統計局蘇州調查隊
 
2017年1月16日
 
2016年,面對錯綜復雜的宏觀經濟環境,全市上下在蘇州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以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特別是視察江蘇重要講話精神為指引,自覺踐行五大發展理念,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定不移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積極應對各種風險和挑戰,統籌推進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等各項工作,全市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穩中向好,經濟結構加快調整,改革創新深入推進,生態環境持續改善,民生質量不斷提高,社會發展和諧穩定。
 
一、綜合
 
經濟運行總體平穩。初步核算,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54萬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增長7.5%以上。人均地區生產總值(按常住人口計算)14.5萬元,按年平均匯率折算達到2.2萬美元。
 
經濟結構持續優化。服務經濟發展提速,服務業占比首次超過50%。全年實現服務業增加值7916億元,比上年增長10.0%,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達51.4%,比上年提高1.5個百分點。
 
宏觀效益穩定提高。財稅收入平穩增長,全年實現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730億元,比上年增長10.8%。其中稅收收入1505.8億元,增長12.5%,稅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的比重達87%,比上年提高1.2個百分點,財政收入總量、增量和稅收占比保持全省首位。財政支出更多投向民生領域,全年一般公共預算支出1617.2億元,比上年增長5.9%。其中城鄉公共服務支出1221.3億元,城鄉公共服務支出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比重達75.5%。
 
市場主體活力有效激發。年末全市市場主體總量達到112.8萬戶,總注冊資本4.4萬億元,蘇州成為省內首個市場主體總量超過100萬戶的城市。全年新增私營企業8.3萬戶,比上年增長27.7%;新增個體工商戶10.9萬戶,比上年增長12.3%。新增私營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注冊資金分別比上年增長57.1%和19.1%。
 
“三去一降一補”年度任務全面完成。全年關停、淘汰落后低效產能企業977家;新增企業直接融資1399億元;降低企業成本300億元;基礎設施、生態環境等111個“補短板”重點項目完成投資200億元。
 
二、農業和農村建設
 
農業生產保持穩定。全市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424.67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下降0.3%。全年糧食總產量97.68萬噸,比上年下降9.7%,其中夏糧產量28.91萬噸,下降20.6%;秋糧產量68.77萬噸,比上年下降4.2%。全年豬牛羊禽肉產量9.83萬噸,比上年下降9.2%;禽蛋產量3.8萬噸,比上年下降12.4%;水產品產量25.29萬噸,比上年下降3.5%。
 
現代農業生產方式加快轉變。全年新建成高標準農田3.5千公頃,新增現代農業園區面積4.9千公頃,年末現代農業園區總面積達75.5千公頃。農業適度規模經營比重達92%,農業綜合機械化水平88.5%。創新產銷對接模式。搭建一批農產品產銷對接平臺,年末全市共有5家省級農產品電子商務示范單位,46個農產品電子商務“淘寶村”,全年農產品生產和經營企業實現網上交易額26.5億元。
 
農村改革穩步推進。年末全市農村各類合作組織4407家,持股農戶比例超過96%。年末農村集體經濟總資產1720億元,村均年穩定性收入801萬元,分別比上年增長6.8%和3.2%。全市618個村完成農村承包土地確權登記頒證工作。
 
三、工業和建筑業
 
工業生產保持平穩。全市實現工業總產值35767億元,比上年增長0.1%,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30679億元,增長1.1%。規模以上工業中,國有及國有控股工業產值785億元,比上年增長1.8%;外商及港澳臺資工業產值19653億元,比上年增長1.3%;民營工業產值10400億元,比上年增長0.6%。電子、電氣、鋼鐵、通用設備、化工、汽車六大行業實現產值20542億元,比上年增長1.7%,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比重達67.0%。
 
先進制造業加快發展。全市制造業新興產業產值15265億元,比上年增長2.2%,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比重達49.8%,比上年提高1.1個百分點。工業機器人、光伏、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生物技術和新醫藥五大新產業實現產值1915億元,比上年增長5.2%。其中工業機器人產業產值161億元,增長14.8%;光伏產業產值615億元,增長10.3%。高端產品產量快速增長。工業機器人產量比上年增長171.3%;運動型多用途乘用車(SUV)產量增長110.7%;鋰電池產量增長67.9%;光電子器件產量增長25%;醫療儀器設備及器械產量增長29.2%。
 
工業效益穩定改善。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235%,比上年提高14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30135億元,比上年增長1.5%;實現利潤1816億元,比上年增長15.0%。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虧損面23.0%,比上年回落2.6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工業資產負債率52.3%,較上年下降1.3個百分點。工業生產效率提升。規模以上工業全員勞動生產率22.5萬元/人,比上年提高8.5%;總資產貢獻率8.8%,比上年提高0.6個百分點。
 
建筑業基本穩定。全市完成建筑業總產值1856億元,比上年下降5.1%,其中建筑、安裝工程產值1842億元,下降5.1%。竣工產值1702億元,比上年增長3.6%,竣工率為91.7%。全市資質以上建筑業企業房屋施工面積9682萬平方米,比上年下降11%,其中新開工面積2730萬平方米,下降1.8%。年末擁有總承包和專業承包資質建筑企業1395家,實現利稅140億元,比上年下降5.5%。建筑業全員勞動生產率32.28萬元/人,比上年下降1.1%。建筑業企業在外省完成建筑業產值513億元,比上年增長19.4%。
 
四、固定資產投資和房地產開發
 
固定資產投資提質發展。全年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5648.49億元,比上年下降7.8%。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完成投資0.91億元,比上年下降76.4%;第二產業完成投資1987.31億元,比上年下降9.8%,其中工業投資1982.29億元,下降9.9%;第三產業完成投資3660.27億元,比上年下降6.5%,占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達64.8%。民間投資比重提升。全年完成民間投資3237.93億元,比上年下降1.4%,民間投資占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達57.3%,比上年提高3.7個百分點。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兩新一改”投資占比提高。全年新興產業完成投資1410.18億元,占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達25.0%,比上年提高1.5個百分點;高新技術產業完成投資820.22億元,占工業投資的比重達41.4%。工業技術改造投資1427.03億元,占工業投資的比重達72.0%,比上年提高2.6個百分點。
 
房地產市場平穩發展。全年完成房地產開發投資2163.24億元,比上年增長16.0%。商品房新開工面積2966.51萬平方米,比上年增長37.8%;商品房施工面積12124.1萬平方米,比上年增長7.4%;商品房竣工面積1882.07萬平方米,比上年增長13.8%;商品房銷售面積2494.05萬平方米,比上年增長16.9%,其中住宅銷售面積2258.6萬平方米,比上年增長16.4%。
 
五、國內貿易和旅游
 
消費市場穩步提升。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937億元,比上年增長10.7%。其中,批發和零售業零售額4345億元,比上年增長10.8%;住宿和餐飲業零售額592億元,比上年增長9.3%。按經營單位所在地分,城鎮消費品市場實現零售額4313億元,比上年增長10.7%;農村消費品市場實現零售額624億元,比上年增長10.7%。消費升級類商品增勢較好。限額以上批發和零售業中,通訊器材類商品零售額比上年增長12.1%;家具類商品零售額比上年增長13.3%;汽車類零售額比上年增長10.6%。
 
年末全市擁有國家級特色商業街18條,擁有億元以上市場82個,實現市場成交額5878億元,比上年增長5.6%。新型商業模式迅猛發展。全年電子商務交易額9000億元,比上年增長30%。限額以上批發和零售業實現互聯網零售額比上年增長29.1%。
 
旅游市場健康發展。全市實現旅游總收入2078億元,比上年增長11.5%,其中旅游外匯收入21.56億美元。全年接待入境過夜游客161.33萬人次,接待國內游客11294.80萬人次,分別比上年增長6.7%和6.5%。年末全市共有5A級景區6家(11個點)、4A級景區36家,五星級飯店29家。省級以上旅游度假區10家,其中國家級2家。蘇州獲評全國首批、全省唯一“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的地級市。游客滿意度和旅游市場秩序指數保持全國前列。
 
六、開放型經濟
 
對外貿易基本穩定。全市實現進出口總額18081億元,其中出口10817億元,進口7264億元。全市一般貿易進出口比上年增長8.8%,占進出口總額的比重達33.6%,比上年提高4.2個百分點。從出口市場看,全年對美國出口比上年增長4.8%,對東盟出口增長4.0%,對歐盟出口增長3.2%,對日本出口下降8.2%;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出口占全市出口總額的比重達20.3%,比上年提高1.5個百分點。
 
服務貿易發展良好。全市服務貿易進出口總額141.16億美元,比上年增長15.0%。服務外包平穩發展。全年服務外包接包合同額128.44億美元,比上年增長7.8%;服務外包離岸執行額66.84億美元,比上年增長6.7%。
 
使用外資層次提升。全年新設外商投資項目784個,實際使用外資60億美元,其中服務業實際使用外資占比42.8%,比上年提高4.7個百分點;戰略性新興產業和高技術項目實際使用外資占比50.0%。區域性外資總部集聚區建設取得新成效,全市新設具有地區總部特征或共享功能的外資企業30家,年末累計超過250家。
 
“走出去”步伐加快。全年新批境外投資項目中方協議投資額32億美元,比上年增長56.7%,其中第三產業項目中方協議投資額占比56.6%;民營企業境外中方協議投資額占比74.9%。全年新簽對外工程承包合同額15.1億美元,比上年下降19.4%;完成營業額11.6億美元,比上年增長11.2%。“一帶一路”戰略效應進一步顯現,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協議投資額5.99億美元,占比達18.8%。
 
開放水平繼續提升。蘇州獲批國家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城市。51項自貿區改革試點經驗在我市復制推廣。年末全市擁有國家級開發區14家、省級開發區3家、綜合保稅區7家、保稅港區1家。“蘇滿歐”國際鐵路貨運班列運能不斷提升,全年累計發運出口班列120次,運載貨物10706標箱,貨值9.77億美元。
 
七、交通運輸、郵政電信
 
交通運輸發展平穩。年末全市公路總里程12680.78公里,其中高速公路598.12公里。全市完成公路、水路客運量3.26億人次,旅客周轉量124.74億人公里,均比上年下降5.8%。公路、水路完成貨運量1.34億噸,貨物周轉量225.07億噸公里,分別比上年增長3.1%和5.4%。全年鐵路旅客發送量4059萬人次,比上年增長8.4%。鐵路貨物發送量81.95萬噸,貨物到達量141.46萬噸。蘇州港港口貨物吞吐量5.79億噸,比上年增長7.3%,其中外貿貨物吞吐量1.51億噸,比上年增長7.5%。蘇州港集裝箱運量548萬標箱,比上年增長7.4%。
 
汽車保有量穩步增長。年末擁有汽車313.3萬輛,其中私家汽車268.4萬輛,分別比上年增長16.6%和17.1%。
 
郵電業務快速發展。全年郵政業務收入132.95億元,比上年增長22.5%。全年發送快遞8.18億件,比上年增長45.2%;實現快遞業務收入112.98億元,比上年增長27.6%。電信業務收入194.11億元,比上年增長4.8%。年末固定電話用戶252萬戶;移動電話用戶1690.6萬戶,其中4G用戶1079.7萬戶。年末互聯網寬帶用戶數達433.64萬戶,比上年末凈增24.24萬戶。
 
八、金融
 
金融運行保持穩定。年末全市金融機構總數774家,金融從業人員7.5萬人,金融總資產4.4萬億元。年末全市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余額25864.26億元,比年初增加2205.16億元,比年初增長9.3%。年末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余額21924.44億元,比年初增加2724.34億元,比年初增長14.2%。
 
保險業務穩步增長。全年新增保險機構6家,年末保險機構81家,各類分支機構921家。全年保費收入524.57億元,比上年增長42.4%;保險賠款和給付支出156.35億元,比上年增長14.5%。保險深度、保險密度分別達到3.41%和4940元/人。
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證券業務平穩發展。年末全市證券交易開戶總數233萬戶。證券機構托管市值總額6176億元。全年各類證券交易額4.87萬億元,期貨市場交易額2.84萬億元。
 
資本市場作用凸顯。全年新增上市公司13家,年末上市公司總數達113家,累計募集資金1582億元。新增“新三板”掛牌企業203家,累計達432家。全年新增債券融資1373.8億元,比上年多增688.1億元。
 
九、科技和教育
 
科技創新加快推進。全市財政性科技投入95.2億元,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5.9%。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支出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2.7%。全市新增高新技術企業920家,累計4133家。高新技術產業產值14382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比重達46.9%,比上年提高1.0個百分點。全年新增省級以上民營科技企業1472家,累計達11825家。
 
創新載體加快培育。全年新增24家國家級眾創空間,41家省級眾創空間,年末共有國家級眾創空間32家,省級眾創空間88家,規模領跑全省。年末全市共有省級以上科技孵化器93家,孵化面積490萬平方米,省級以上在孵企業超6100家。中科院電子所蘇州研究院、納米真空互聯實驗站開工建設。清華-蘇州環境創新研究院、華中科技大學(蘇州)腦空間信息技術研究院、牛津大學-蘇州先進研究中心、悉尼大學中國中心相繼設立。年末省級以上公共技術服務平臺60家,其中國家級15家。新增省級以上工程技術研究中心43家,累計達620家;新增省級以上企業技術中心61家,累計達381家;新增省級以上工程中心(實驗室)11家,累計達68家。
 
創新人才加速聚集。年末全市各類人才總量243萬人,其中高層次人才19.8萬人,高技能人才52.43萬人。年末擁有各類專業技術人員162.5萬人,比上年增長8.6%。新增國家“千人計劃”32人,累計達219人,其中創業類人才120人。新增省“雙創計劃”人才104人,累計達683人。
 
創新成果質量提升。全年專利申請量和授權量分別達10.1萬件和5.1萬件,其中發明專利申請量和授權量分別達4.5萬件和1.2萬件,發明專利申請占比由上年的43.8%提高至44.6%,發明專利授權占比由上年的16.8%提高至23.5%。萬人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37.6件,比上年增加10.1件。
 
教育資源優化布局。全年新建和改擴建中小學、幼兒園52所,新增學位6.6萬個。全市擁有各級各類學校(含外來工子弟學校)754所,在校學生131.04萬人,畢業生26.9萬人,專任教師8.27萬人。其中普通高等院校22所,獨立學院5所,普通高等學校在校學生21.93萬人,畢業生5.93萬人。高等教育毛入學率68.5%。成人高等學校在校學生3.96萬人,畢業生1.26萬人。擁有幼兒園(含民辦)754所,在園幼兒32.44萬人。
 
十、文化、衛生和體育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進一步完善。年末全市共有文化館11個、文化站98個、公共圖書館12個、博物館42個。文化創意產業做大做強。全市有8個國家級、15個省級和55個市級文化產業示范園區(基地),全年文化創意產業主營業務收入超過4700億元,比上年增長15%。文化保護與傳承進一步加強。全市現有市級以上文物保護單位816處,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59處、省級112處,國家級歷史文化名鎮13個、名村5個。推動蘇州文化“走出去”。全年共組織文化“走出去”項目47批次,涵蓋“一帶一路”沿線中東歐和歐美共23個國家和地區。
 
醫療衛生服務能力持續增強。年末全市擁有各類衛生機構3210個,其中醫院208個、衛生院77個。年末衛生機構床位數6.3萬張,其中醫院病床5.61萬張;擁有衛生技術人員7.43萬人,其中執業醫師和執業助理醫師2.81萬人、注冊護士3.23萬人,分別比上年增長7.3%和14.5%。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成效顯著。全市建成國家級醫學重點學科2個,臨床重點專科16個,位列全國地級市前列。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取得成效,分級診療制度初步形成,上下聯動、統一協作的健康管理綜合服務機制逐步健全。全市建成緊密合作型醫聯體97個,組建家庭醫生團隊1030個,簽約家庭65萬戶,實行社區藥品“直通車”制度。蘇州科技城醫院正式投用,加快整合廣濟醫院、蘇州市第五人民醫院打造公共醫療中心。
 
體育事業穩步發展。體育設施建設加快推進。年末全市公共體育設施面積超過3290萬平方米,共有全民健身站點6903個、健身步道1653公里。蘇州工業園區體育中心抓緊建設,蘇州灣體育公園建成開園,環古城河健身步道全面提升。競技體育實力增強。蘇州體育健兒在里約奧運會、殘奧會上奪得7枚金牌。昆山成功舉辦“湯尤杯”世界羽毛球團體錦標賽。全年體育彩票銷售39.17億元。
 
十一、人口和就業
 
人口總量基本穩定。年末全市常住人口1062.57萬人,其中城鎮人口802.24萬人。全市戶籍人口678.2萬人,戶籍人口出生率11.2‰,比上年提高1.28個千分點;戶籍人口自然增長率4.85‰,比上年上升1.81個千分點。
 
就業形勢保持平穩。全市新增就業17.11萬人,開發公益性崗位0.93萬個,城鎮就業困難人員實現就業1.8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1.89%。蘇州籍應屆高校畢業生就業率達到98.52%。全年免費城鄉勞動者職業技能培訓4.3萬人。全力推進大眾創業。年末全市共有國家級創業示范基地1家,省級創業示范基地23家,各級創業孵化載體214家。
 
十二、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
 
居民收入平穩增長。根據抽樣調查,全體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6460元,比上年增長8.1%。其中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4400元,比上年增長8.0%;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750元,比上年增長8.5%。
 
物價水平基本穩定。市區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比上年上漲2.7%。八大類商品及服務價格“七升一降”。其中食品煙酒類價格比上年上漲4.3%;衣著類價格上漲2.0%;居住類價格上漲1.7%;生活用品及服務價格上漲2.0%;教育文化和娛樂價格上漲1.4%;醫療保健價格上漲14.0%;其他用品和服務價格上漲2.8%;交通和通信類價格比上年下降2.3%。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社會保障體系進一步完善。年末全市企業職工養老保險繳費人數478.46萬人,比上年增加8.45萬人;企業養老保險享受人數147.06萬人。市區企業退休人員月人均增加養老金148元。年末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參保人數46.37萬人,領取基礎養老金人數43.16萬人。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人數635.09萬人,比上年增加23.37萬人;參加居民醫療保險人數276.82萬人。參加失業保險人數446.63萬人,比上年增加23.09萬人。全市城鎮職工社會保險覆蓋率、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覆蓋率均保持在99%以上。
 
全市城鄉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由750元/月提高至810元/月。年末全市1.76萬戶、共計2.89萬人享受低保,全年發放低保金2.13億元。市區居民基礎養老金由每人每月380元上調至430元。全年社會救助支出19.28億元。年末擁有各類養老機構232個,養老機構床位總數66701張。全市新開工建設保障性住房3.14萬套,基本建成3.21萬套,為837戶困難家庭發放住房租賃補貼。全市新增繳存公積金職工68.85萬人,年末繳存住房公積金職工數達268.89萬人,全年職工提取公積金245.72億元。
 
強化食品安全監管。在全省率先建成覆蓋城鄉的食品安全監測預警網絡體系。全年累計抽檢各類食品5.94萬批次,每千人抽檢率達5.6批次,動態合格率為98.8%。立案查處食品安全案件2930起。
 
十三、城市建設和公用事業
 
全年完成基礎設施投資738.1億元。常嘉高速公路、張家港疏港高速公路建成通車,滬通鐵路蘇州段建設進展順利。城市軌道交通加快建設。軌道交通2號線延伸線建成運營,4號線及支線工程試運行、3號線、5號線建設穩步推進。市區人民路綜合整治提升工程基本完成。蘇州汽車西站綜合客運樞紐建設投運。全市建成換乘停車場24處,泊位1萬多個。蘇州工業園區桑田島地下綜合管廊建成使用,海綿城市試點項目積極推進。1000千伏特高壓淮上線東吳變電站投入運行,“城市光網”覆蓋到村,“智慧蘇州”重點項目加快建設。
 
全年全社會用電量1382.58億千瓦時,比上年增長5.4%。其中工業用電量1116.3億千瓦時,增長3.9%;城鄉居民生活用電108.26億千瓦時,增長14.5%。全市擁有區域供水廠22座,總供水能力717.5萬立方米/日,其中市區(不含吳江,下同)自來水日供水能力達到255萬立方米。全年新建、改建城鎮生活污水處理廠5座,新增生活污水處理能力11.55萬噸/日,年末生活污水處理能力達到379萬噸/日。城鎮生活污水處理率達到95.2%,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率達到75%。市區管道天然氣供氣總量8.3億立方米。
 
年末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線路總長86.1公里,全年運營總里程864.2萬列公里,線網客流總量15056.8萬人次。市區新辟公交線路34條,其中社區巴士線路20條,年末營運線路364條,線路總長7290公里,全年公交運客總量5.72億人次。年末市區營運出租汽車4803輛。全年新增農村客運(公交)班線20條,行政村農村客運班車通達率、鎮村公交開通率均保持100%。
 
十四、環境保護和節能降耗
 
生態保護得到加強。全市環保投入641億元,比上年增長11.2%,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達4.2%。全市新增生態紅線保護面積54.5平方公里,總面積達3260平方公里。生態文明建設“十大工程”重點項目全年完成投資127.1億元。全市空氣質量達標天數(按AQI標準)比例為76.2%。市區PM2.5年均濃度比上年下降20.7%。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市區新增綠地面積350萬平方米,建成區綠化覆蓋率42.7%,市區建成區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4.99平方米。農村新增林地、綠地624.73公頃,陸地森林覆蓋率29.69%。全市建成美麗村莊示范點10個、三星級康居鄉村305個。
 
節能減排扎實推進。全面推進工程減排、結構減排和管理減排,實施減排項目181個。勸退、拒批不符合環保要求建設項目132個。整治燃煤小鍋爐1802臺。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削減完成省下達的任務。全市新增三星級以上“能效之星”企業33家,累計達411家。
 
2016年,蘇州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新提升、新成效,實現了“十三五”良好開局。但同時也應看到,經濟社會發展中依然面臨不少困難和矛盾,經濟發展新動力仍顯不足,科技創新還未成為推動發展的主動力,結構性矛盾比較突出,產業競爭力整體不強,深化改革任務艱巨繁重,民生事業需要進一步加大力度,生態環境建設任務仍需持續發力。新的一年中,全市要以五大發展理念為引領,以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聚力創新求突破,聚焦富民見實效,全力推動蘇州經濟社會發展再上新臺階,努力當好建設“強富美高”新江蘇的先行軍排頭兵,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
 
注:本公報數據為預計數或快報數。
關閉
關注公眾號 獲取新動態
91在线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亚洲2022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久久婷五月综合97狠狠澡,亚欧人成精品免费观看
亚洲另类视频免费看 | 日韩一级欧美动漫国产在线观看 | 午夜色福利久久免费 | 亚洲喷奶水中文字幕视频 | 秋霞步兵区国产精品 | 亚洲日韩精品中文字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