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城市統計局國家統計局鹽城調查隊
(2021年3月31日)
2020年,是“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面對國內外錯綜復雜的宏觀環境和一系列重大風險挑戰,面對艱巨繁重的改革發展穩定任務和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全市上下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狠抓“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全市經濟社會運行總體平穩,高質量發展取得積極進展,為“十四五”實現良好開局奠定了堅實基礎。
一、綜合
經濟保持穩定增長。2020年,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5953.4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增長3.5%。其中,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661.2億元,比上年增長2.7%;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2379.4億元,比上年增長2.8%;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2912.8億元,比上年增長4.3%。產業結構持續優化,三次產業增加值比例調整為11.1:40.0:48.9,第三產業比重比上年提高了1個百分點。
物價水平溫和上漲。2020年,全市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CPI)比上年上漲2.3%。八大類商品價格“七漲一跌”,其中:食品煙酒類上漲8.3%,衣著類上漲2.9%,居住類上漲0.8%,生活用品及服務類上漲1.0%,教育文化和娛樂類上漲3.3%,醫療保健和個人用品類上漲0.4%,其他用品和服務類上漲4.0%,交通和通信類下降4.6%。全市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比上年下降0.9%,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指數(IPI)比上年下降0.5%。
二、農林牧漁業
農業生產穩步發展。2020年,全市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1207.2億元,可比價增長2.7%,農林牧漁業增加值706億元,可比價增長2.7%。全市糧食總產量達714.31萬噸,比上年增加2.01萬噸,增長0.3%;糧食播種面積1486.84萬畝,比上年增加12.5萬畝,增長0.9%。糧食畝產480.4公斤,比上年減少2.73公斤。棉花播種面積0.42萬畝,比上年增加0.05萬畝,總產320噸。全市油料作物播種面積66.32萬畝,比上年增加3.42萬畝,油料總產量13.59萬噸。
農業機械化規模擴大。2020年,全市農機總動力740.89萬千瓦,比上年增長2.4%。大中型拖拉機、聯合收割機、水稻插秧機保有量分別達到28129臺、26162臺和19561臺;全市秸稈機械化還田面積1036.15萬畝,全年農機化作業收入46.77億元;獲批全國整建制率先基本實現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范市。
農業現代化進程加快。2020年,全市新建高標準農田62.2萬畝,新增設施農(漁)業20.0萬畝,總面積達328.1萬畝。累計建成全國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5個、省級綠色優質農產品基地85個;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1761家,其中,國家級7家,省級92家;全市累計認定家庭農場共5868家,經營總面積達135萬畝;創成省級示范家庭農場44個,累計241個,市級示范農場150個,累計552個。
三、工業和建筑業
工業生產總體平穩。2020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總產值4730.4億元,比上年增長6.8%,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5.0%。全市民營企業實現產值3512億元,比上年增長8.0%,占規模以上工業比重74.2%。全市工業用電量242.0億千瓦時,比上年增長12.5%。
工業企業經營狀況良好。2020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營業收入增長9.8%,利潤增長2.4%;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營業收入利潤率、成本費用利潤率分別為3.1%、3.5%;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銷率為99.0%。
高新技術產業加快發展。2020年,全市規模以上高新技術產業企業968家,實現產值1879.5億元,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產值的比重為39.7%。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增速高于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速1.1個百分點,拉動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產值增長45.3%。
建筑業穩步增長。2020年,全市資質以上建筑業企業完成建筑業總產值1904億元,比上年增長5.5%。其中,建筑工程產值1832.7億元,比上年增長5.7%;安裝工程產值51億元,比上年下降4.1%。簽訂合同額2796.7億元,比上年增長6.4%。全市建筑業企業在外省完成產值873億元,比上年增長2.1%。
四、固定資產投資
投資結構繼續優化。2020年,全市固定資產投資比上年下降7.4%。其中,國有投資增長31.0%,基礎設施投資增長27.3%。分產業看,第一產業投資增長58.6%;第二產業投資下降22.5%;第三產業投資增長15.1%。服務業投資占全部投資的比重48.1%,拉動全部投資增長5.8個百分點,其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投資增長34.7%,教育投資增長34.5%,衛生和社會工作投資增長10.3%。
房地產銷售穩步增長。2020年,全市房地產開發投資516.9億元,比上年增長21.3%,其中住宅投資完成401.4億元,比上年增長16.5%。全市實現商品房銷售面積1071.5萬平方米,比上年增長26.0%,其中住宅939.5萬平方米,比上年增長27.3%;商品房銷售額851.9億元,比上年增長43.0%,其中住宅銷售額748.6億元,比上年增長46.2%。
五、交通運輸和郵電業
運輸能力逐步增強。截至2020年底,全市共有公路總里程25991公里,其中高速公路396公里、一級公路1808公里、二級公路2842公里、三級公路1586公里、四級公路19359公里,其中國道997公里,省道1176公里。全市擁有等級公路25991公里,公路網密度達153.8公里/百平方公里。2020年,全社會營運性客運量(不含鐵路、民航)4585萬人,比上年下降24.7%,客運周轉量39.98億人公里,比上年下降38.2%;全社會貨運量(不含鐵路、民航)2.45億噸,比上年增長0.2%,貨運周轉量550.7億噸公里,比上年增長2.2%。全年保障航班1.88萬架次,年旅客吞吐量169.16萬人次,分別比上年下降1.6%、19.1%,貨郵吞吐量13630.7噸,比上年增長57.0%,全年鐵路客運量390.27萬人次,比上年增長0.3%。
郵電業務平穩發展。2020年,全市完成郵電業務總量119.2億元,比上年增長13.6%。郵政業務收入(不包括郵政儲蓄銀行直接營業收入)完成27.96億元,比上年增長12.8%,快遞服務企業業務量完成20428.82萬件,比上年增長23.8%,實現業務收入16.02億元,比上年增長17.9%。電信業務收入60.41億元,比上年增長6.8%。
六、國內貿易
消費市場持續回暖。2020年,全市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216.1億元,比上年下降1.1%。限上零售額573.7億元,下降5.3%,其中城鎮零售額546.4億元,下降5.4%;鄉村零售額27.3億元,下降2.6%。分行業看,批發業、零售業實現銷售額2276.3億元、1541.2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7.8%和1.4%;住宿業、餐飲業實現營業額29.7億元、202.5億元,分別比上年下降10.4%和下降7.6%。
消費市場多樣化發展。在限額以上批發和零售業主要經營類別中,基本生活類增長平穩,糧油類、肉禽蛋類、干鮮果品類銷售額分別比上年增長22.7%、12.4%和34.5%;日用品類銷售額比上年增長6.3%。部分消費升級類商品零售額增長較快,體育娛樂用品類、書報雜志類、家具類銷售額比上年分別增長33.2%、25.6%和24.2%;節能商品和智能手機類銷售額分別比上年增長49.5%和53.9%;新能源汽車銷售額比上年增長88.7%。
七、對外經濟和旅游業
對外經濟逆勢增長。2020年,全市實現進出口總額119.36億美元,比上年增長24.2%,其中出口80.21億美元,比上年增長25.1%,進口39.15億美元,比上年增長22.3%。新批外商投資企業數157個,增長12.1%,其中總投資3000萬美元以上項目49個,比上年增長10.0%。注冊外資實際到賬10.12億美元,比上年增長10.0%。成功獲批國家跨境電商綜試區,11個品牌入選“2020-2022年度江蘇省重點培育和發展的國際知名品牌”名單。
旅游市場持續復蘇。2020年,全市游客接待量2400萬人次,恢復到同期的64.9%,恢復水平全省第二。全市現有國家4A級以上景區18家、省級旅游度假區6家、省五星級鄉村旅游區4家,省級旅游度假區、省五星級鄉村旅游區數量位列全省第二。大洋灣景區創成國家4A級景區,荷蘭花!吨挥袗·戲劇幻城》項目成為長三角文旅融合標桿項目,《天仙緣》《印象大縱湖光影秀》《鏡花緣》《船說海棠》等文旅融合項目相繼推出,受到市場熱捧。深度接軌上海,“乘著高鐵游鹽城”滬動鹽城主題活動深入人心。
八、財政、金融和保險
財政收支總體平穩。2020年,全市實現一般公共預算收入400.1億元,比上年增長4.5%,其中稅收收入300.4億元,比上年增長1.8%,稅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比重75.1%。主體稅種保持穩定,實現國內增值稅74.9億元、改征增值稅53.4億元、企業所得稅35.0億元、個人所得稅14.4億元。財政惠民力度不斷加大。2020年,全市完成一般公共預算支出974.16億元,增長11.0%。其中,民生支出完成789億元,占全部支出的81%。
信貸規模持續擴大。2020年,全市共有銀行業金融機構43家。金融機構年末人民幣存款余額8370.1億元,比年初增長19.7%,其中住戶存款4224.2億元,比年初增長15.2%。金融機構年末人民幣貸款余額6947.2億元,比年初增長18.9%,其中中長期貸款1825.8億元,比年初增長17.1%。
保險業健康發展。2020年,全市擁有各類專業保險機構62家,其中市級產險公司23家,壽險公司39家。保險分支機構及營銷網點547個,保險從業人員4.4萬人。全市實現保費收入209.74億元,比上年增長8.9%,其中財產險52.15億元,比上年增長13.1%;人身險157.59億元,比上年增長7.6%。全市各項賠償和給付56.43億元,比上年增長7.3%。
九、科學技術和教育事業
創新能力不斷增強。2020年,全市新增高新技術企業334家,居蘇北蘇中第3位,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數達1511家。全年專利申請數34489件,其中發明專利申請數7819件;全年專利授權數21533件,其中發明專利授權數1621件;有效發明專利量10362件,每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14.37件。
教育事業協調發展。2020年,全市共有普通高校6所,招生2.38萬人,在校生7.21萬人,畢業生1.88萬人;普通中專3所,在校生3.10萬人;職業高中9所,在校生2.39萬人;普通中學286所,在校生34.72萬人;小學312所,在校生44.11萬人。全市初中畢業生升學率99.59%,在校生年鞏固率100%;小學畢業生升學率100%,在校生年鞏固率100%。學齡兒童入學率100%。幼兒園在園幼兒18.56萬人。全市共有教職工數9.03萬人,其中專任教師7.89萬人。
十、文化、衛生和體育事業
文化事業蓬勃發展。2020年,文化服務體系不斷完善。年末全市擁有文化館11個、公共圖書館11個、博物館(紀念館)14個,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100%,全年新建或改建旅游廁所71座,便民閱讀設施30個。藝術創作生產再獲豐收。《馬家蕩里唱大戲》、《首烏花開》2部作品獲省紫金文化藝術節優秀劇目獎,雜技劇《蘆葦青青菜花黃》、錫劇《淑娘》等6個項目入選省藝術基金資助項目,《鐵軍忠魂》入選“核心價值觀”主題展全國項目20強。群文工作蟬聯省五星工程獎亞軍。
衛生體系更加健全。2020年,全市擁有衛生計生機構3303個,其中:醫院、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330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0個,婦幼衛生機構11個。各類衛生機構擁有床位4.33萬張,衛生技術人員4.93萬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2.12萬人,注冊護士2.03萬人。
體育事業穩步發展。2020年,我市舉辦了2020東風悅達起亞鹽城馬拉松、鹽城市第三屆龍舟賽等大賽。體育設施不斷完善。2020年,全市新建健身步道85公里;為220個老舊小區安裝了新的室外體育健身器材;全市所有125個鎮、街道均建成了高質量籠式多功能燈光球場;建成社會足球場地157片。體育產業質效明顯提升。悅達健身廣場獲評國家級體育產業基地項目,全市擁有省級綜合體(產業基地)3個。舉辦首屆鹽城市體育消費節,配套發放市級體育消費券200萬元,促進了市場消費。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
人口總量保持穩定。2020年末,全市戶籍人口814.49萬人,比上年末減少6.86萬人,其中城鎮人口506.38萬人,鄉村人口308.11萬人。全年人口出生率為7.20‰,死亡率為9.39‰,自然增長率為-2.19‰。
生活水平不斷提高。2020年,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707元,比上年增長5.0%。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403元,比上年增長4.1%;人均消費支出20794元,比上年下降0.7%。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670元,比上年增長6.3%;人均消費支出14994元,比上年下降3.3%。
社會保障日臻完善。2020年,全市共保障城鄉低保對象5.9萬戶、10.1萬人,發放最低生活保障金5.97億元。因災致貧生活救助保險、重病支出型困難救助保險、特困人員護理困難救助保險惠及全市1.18萬戶因病、因殘、因災、因禍、因學等導致支出型困難的家庭。全市建有公辦養老機構131家,民辦養老機構47家,城鄉居家養老服務中心2466家。每千名老人擁有養老床位數41.48張,農村敬老院改造全部達到省定星級標準。
十二、城市建設和環境保護
城鄉建設成效顯著。2020年,全市交通建設完成投資183.2億元,鹽通鐵路建成通車,鹽城高鐵實現“縣縣全覆蓋”,“1+8”鐵路綜合客運樞紐同步運營,鹽城站日開行列車達66對。提檔升級農村公路1121公里,新改建橋梁759座,建成美麗鄉村旅游公路1036公里。建成沿海港口5萬噸級碼頭2座,萬噸級以上碼頭泊位累計24個。新建和改造BRT站臺61座,新增新能源公交車150輛,優化新增線路50條。2020年,全市共有17座投入運營的城市水廠,總供水能力達189.5萬噸/日,深度處理能力184.5萬噸/日,自來水深度處理率達97.36%;新建、改造供水管網約280公里;全市完成老舊小區二次供水設施改造177個。
生態環境持續改善。2020年,全市始終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新理念,生態環境得到持續改善。全市新增成片林10.7萬畝,改造既有林9.7萬畝,造林面積全省第三?諝赓|量優良天數308天,PM2.5年均濃度下降至33微克/立方米。2020年,新能源發電量179億千瓦時,占全社會用電量的50%,單位GDP能耗下降2.05%。大豐創成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鹽都創成全國“兩山”實踐創新基地,長三角(東臺)康養小鎮簽約落地。
注:
[1]本公報使用的數據為快報數,最終年報數據以《鹽城統計年鑒2021》公布數據為準。
[2]常住人口和就業人員數據以最終發布的鹽城市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為準,本公報中不單獨發布相關數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