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遷市統計局國家統計局宿遷調查隊
2020年,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沖擊,全市上下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圍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把握高質量發展要求,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扎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全市經濟經受住了疫情考驗,呈現“迅速企穩、逐步回升”的良好態勢,“十三五”實現圓滿收官。
一、綜合
經濟總量進一步壯大。初步核算,2020年,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262.37億元,比上年增長4.5%,比全省增速快0.8個百分點。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341.40億元,增長1.7%;第二產業增加值1367.35億元,增長4.7%;第三產業增加值1553.62億元,增長4.9%。
產業結構持續優化。全市三次產業結構調整為10.5:41.9:47.6。其中,第一產業比重與上年持平,第二產業比重下降0.8個百分點,第三產業比重提升0.8個百分點。
圖12016-2020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情況圖
(單位:億元,%)
注:2018年為第四次經濟普查修訂數據;2019年為年度核算修訂數據。
圖22016-2020年全市三次產業結構情況圖
(單位:%)
注:2018年為第四次經濟普查修訂數據。
新動能保持較快發展。全市服務業增加值增速快于GDP增速0.4個百分點,服務業對全市GDP增長的貢獻率為48.1%,拉動全市經濟增長2.2個百分點。工業轉型升級步伐加快,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中高新技術產業實現產值863.19億元,比上年增長17.8%,快于上年17.5個百分點;占規上工業總產值比重為31.6%,比上年提升6.7個百分點。高技術產業投資比上年增長9.3%,快于全部投資9.2個百分點;占固定資產投資比重為10.1%,比上年提升0.9個百分點。限上批發和零售業通過公共網絡實現零售額74.39億元,占限上零售額的比重為28.6%,比上年提高2.2個百分點。
就業形勢總體平穩。全市城鎮新增就業5.50萬人,比上年減少0.76萬人。其中,各類城鎮下崗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2.63萬人,援助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1.65萬人。全市城鎮登記失業率為1.74%。
消費價格溫和上漲。全年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CPI)上漲2.4%,比上年漲幅下降0.7個百分點。八大類消費價格呈“五升三降”態勢。“五升”即為:食品煙酒上漲8.5%、衣著上漲0.3%、教育文化和娛樂上漲1.4%、醫療保健上漲0.4%、其他用品和服務上漲4.7%;“三降”即為:居住下降0.4%、生活用品及服務下降0.3%、交通和通信下降4.7%。
表12020年全市居民消費價格比上年漲跌幅度表
單位:%
指標名稱實績
居民消費價格總指數2.4
其中:食品煙酒8.5
衣著0.3
居住-0.4
生活用品及服務-0.3
交通和通信-4.7
教育文化和娛樂1.4
醫療保健0.4
其他用品和服務4.7
二、農林牧漁業
農業經濟穩步發展。2020年,全市實現農林牧漁總產值588.34億元,現價增長6.0%,可比價增長2.0%。其中,農業產值336.18億元、林業產值15.65億元、牧業產值102.9億元、漁業產值108.7億元、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24.91億元,分別占57.1%、2.7%、17.5%、18.5%和4.2%。
圖32020年全市農林牧漁業總產值結構圖
糧食產量持續豐收。全市糧食作物播種面積904.89萬畝,比上年增長1.0%;畝均產量452.5公斤,比上年下降0.7%;總產量409.46萬噸,比上年增長0.3%,連續五年保持在400萬噸以上。其中,夏糧面積444.42萬畝,增長1.8%;總產170.3萬噸,增長2.0%。秋糧面積460.47萬畝,增長0.3%;總產239.16萬噸,下降1.2%。
圖42016-2020年全市糧食總產量情況圖
(單位:萬噸)
注:2016年及2017年為第三次全國農業普查修訂數據。
蔬菜瓜果供應平穩。全市蔬菜播種面積138.72萬畝,比上年增長1.0%;蔬菜及食用菌產量506.49萬噸,比上年增長3.6%。瓜果播種面積19.24萬畝,與上年基本持平;總產48.66萬噸,比上年下降1.2%。其中,西瓜種植面積14.93萬畝,下降2.8%;草莓種植面積1.83萬畝,增長5.4%。
畜牧業實現穩產保供。嚴格落實生豬穩產保供責任,強化非洲豬瘟防控,加快推動生豬產能恢復。全年生豬出欄量201.15萬頭,接近常年水平,比上年增長18.2%;年末生豬存欄量164.89萬頭,比上年增長1.8倍,為近五年最高水平。全年家禽出欄8492.21萬只,比上年增長23.4%。
漁業生產提質增效。重點開展生態健康漁業示范區建設、生態百億級河蟹產業打造、高效設施漁業增量建設、養殖結構調整、湖河圍網養殖整治等工作,成效顯著。全市水產品養殖面積52.16萬畝,比上年增長0.9%;稻田養殖面積49.01萬畝,比上年增長15.8%。全年水產品產量27.95萬噸,比上年增長3.0%。其中,魚類產量15.75萬噸,占56.4%,比上年下降2.7個百分點;蝦蟹等甲殼類產量11.72萬噸,占41.9%,比上年提升3.8個百分點。
現代農業質態穩步提高。六大主導產業建設不斷提質,稻米、果蔬、花木三大產業產值突破百億級,花木種植面積、河蟹養殖面積、工廠化食用菌生產規模進入全國前三強。全面推進現代農業園區建設,全市共有8個省以上現代農業產業園區,實現三縣兩區全覆蓋。深入推進綠色優質農產品創建,全市綠色食品總數達439個,居全省第二位;地標農產品26個,居全省首位;綠色優質農產品比重超70%,居全省第三位。“宿有千香”品牌影響力進一步提升。
三、工業和建筑業
工業生產穩步提速。2020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實現產值2729.87億元,比上年增長10.3%;實現增加值846.21億元,比上年增長7.8%。
企業效益增長平穩。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實現營業收入2740.07億元,比上年增長7.3%;實現利潤總額275.39億元,增長21.7%;營業收入利潤率為10.1%,高出全省平均水平4.1個百分點。
主導產業加速集聚。全市五大主導產業實現規模以上工業產值2537.81億元,增長10.1%;占全市產值的93.0%,提升7.1個百分點。其中,機電裝備業增長最快,實現產值796.65億元,增長20.8%,快于全市增速10.5個百分點;紡織服裝業實現產值462.43億元,增長0.3%;食品飲料業實現產值497.38億元,增長5.9%;綠色家居業實現產值442.16億元,增長9.7%;新材料業實現產值339.19億元,增長8.5%。
主要產品產量有增有降。列入全市統計范圍的工業產品共161個,其中55.9%的產品產量增長,增幅在30%以上的有33個,占20.5%。
表22020年主要工業產品產量情況表
指標名稱單位產量增長(%)
小麥粉萬噸85.3-3.6
大米萬噸60.06.5
飲料酒萬千升40.70.3
其中:白酒(折65度,商品量)萬千升14.8-11.8
啤酒萬千升25.88.9
紗萬噸42.77.2
布萬米25462.9-13.8
蠶絲噸215.3-18.9
服裝萬件21651.430.3
人造板萬立方米907.5-1.0
復合木地板萬平方米132.041.2
家具萬件180.942.4
塑料制品萬噸50.27.5
水泥萬噸412.4-6.0
商品混凝土萬立方米768.718.8
鋼材萬噸113.4-3.8
銅材噸13404.01.8
鋁材噸426061.7558.2
電力電纜千米8365.0-76.0
建筑業平穩發展。全年列統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筑業企業498家,實現建筑業總產值715.2億元,比上年增長5.5%;竣工產值457.53億元,下降6.2%。房屋建筑施工面積5944.14萬平方米,增長5.8%;房屋建筑竣工面積1823.3萬平方米,增長0.4%。
四、固定資產投資和房地產業
投資全年實現轉正。2020年,全市在建項目1592個,其中新開工項目823個。年初受疫情影響,固定資產投資增速開局呈大幅下降態勢,但隨著二季度復工以后,全市投資增速穩步回升。全年固定資產投資比上年增長0.1%,增速比上半年和前三季度分別提升3.6和0.7個百分點。分產業看,三次產業結構呈現“兩降一增”。其中,第一產業投資下降11.9%,第二產業投資下降7.4%,第三產業投資增長10.8%。
圖52016-2020年固定資產投資增速變動趨勢圖
(單位:%)
億元以上項目貢獻突出。2020年,全市列統的計劃總投資超億元項目701個,比上年增加280個;項目計劃總投資4104.57億元,增長83.5%;本年完成投資增長65.6%,拉動全部投資增長24.4個百分點。
房地產開發投資快速增長。全年完成房地產開發投資367.70億元,比上年增長12.9%。其中,實現住宅投資315.93億元,增長12.1%。全市商品房施工面積3298.85萬平方米,比上年下降6.2%。網簽數據顯示,全市實現商品房銷售面積1006.08萬平方米,比上年增長17.2%。其中住宅銷售面積849.01萬平方米,增長15.0%。
表32020年全市房地產開發投資和銷售情況表
指標名稱單位總量增長(%)
房地產開發投資億元367.7012.9
#住宅億元315.9312.1
房屋施工面積萬平方米3298.85-6.2
#住宅萬平方米2672.43-1.6
房屋銷售面積萬平方米1006.0817.2
#住宅萬平方米849.0115.0
五、國內貿易和對外經濟
市場消費逐步回暖。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呈下降態勢,但降幅逐步收窄。全市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258.08億元,比上年下降4.7%,比一季度、上半年和前三季度降幅分別收窄12.3個、5.9個和2.5個百分點。按消費形態分,批發和零售業實現1182.22億元,下降4.6%;住宿和餐飲業實現75.86億元,下降5.9%。
圖62016年-2020年全市消費品零售總額情況圖
(單位:億元,%)
注:數據為依據2018年第四次全國經普調整基數后情況。
限額以上消費降幅不斷收窄。限額以上單位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60.55億元,比上年下降7.1%,比一季度、上半年和前三季度降幅分別收窄7.8個、5.6個和2.9個百分點。其中,糧油、食品類增長12.5%,日用品類增長8.3%,中西藥品類增長20.3%,機電產品及設備類增長15.9%。
表42020年全市限額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額情況表
指標名稱總量(億元)增長(%)
限額以上單位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60.55-7.1
其中:批發零售業251.35-7.2
糧油、食品類1112.5
飲料類1.88-12.2
煙酒類5.59-2.5
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8.61-19.5
化妝品類2.1-6.8
金銀珠寶類1.712.4
日用品類8.858.3
書報雜志類59.9-5.4
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10.01-12.4
中西藥品類4.9620.3
石油及制品類40.87-15.1
機電產品及設備類1.0115.9
汽車類86.83-8.7
住宿餐飲業9.2-3.6
對外貿易增長較快。2020年,全市實現進出口總額47.83億美元,比上年增長39.6%。其中,出口41.61億美元,增長44.1%;進口6.22億美元,增長15.7%。全年新批外商投資企業項目76個,比上年增長8.6%;完成協議注冊外資27.79億美元,增長87.7%。全市實際使用外資5.56億美元,增長24.7%。
表52020年全市對外貿易情況表
指標名稱總量(億美元)增長(%)
進出口總額47.8339.6
#出口總額41.6144.1
進口總額6.2215.7
實際使用外資5.5624.7
六、園區經濟
工業經濟規模繼續擴大。2020年,全市開發區完成規模以上工業產值1837.35億元,比上年增長11.9%,占全市的67.3%,比上年提高2.3個百分點,拉動全市增長7.9個百分點。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901.48億元,比上年增長5.9%;占全市的69.4%,拉動全市增長6.9個百分點。
圖72016-2020年全市和開發區規上工業產值增速情況圖
投資保持較快增長。全市開發區完成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0.8%,比全市投資增速高10.7個百分點;占全市投資總量的46.7%,比上年提升4.0個百分點。全市開發區億元及以上施工項目382個,比上年增加154個。其中新開項目198個,增加89個。
財稅收入穩步增長。全市開發區實現公共財政預算收入95.37億元,增長9.6%;開發區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占全市總量的43.1%。
七、交通運輸、郵政電信和旅游業
貨運客運漲跌互現。2020年,全市完成貨運量12432萬噸,比上年增長3.3%。其中,公路貨運10151萬噸,增長4.8%;水路貨運2281萬噸,下降3.6%。實現貨物運輸周轉量426.14億噸公里,比上年增長6.4%。其中,公路貨物周轉量356.47億噸公里,增長7.8%;水路貨物周轉量69.67億噸公里,增長0.1%。完成港口貨物運輸吞吐量2050萬噸,比上年增長34.3%。受疫情影響,全市完成客運量3340萬人,比上年下降28.1%;實現旅客運輸周轉量21.08億人公里,下降40.7%。
表62020年全市客貨運輸量情況表
指標名稱單位總量增速(%)
貨運量萬噸124323.3
公路萬噸101514.8
水路萬噸2281-3.6
貨物周轉量億噸公里426.146.4
公路億噸公里356.477.8
水路億噸公里69.670.1
客運量萬人3340-28.1
旅客周轉量億人公里21.08-40.7
港口貨物吞吐量萬噸205034.3
郵政電信業發展較好。全年完成郵政業務總量112.02億元,比上年增長36.9%;實現郵政業務收入35.66億元,比上年增長31.3%。快遞業務量完成4.46億件,增長36.6%;快遞業務收入完成24.77億元,增長37.9%。完成電信業務總量431.78億元,增長27.0%;實現電信業務收入42.04億元,增長7.6%。年末全市各類電話用戶515.49萬戶,其中移動電話用戶488.14萬戶,固定電話用戶27.35萬戶。年末全市互聯網寬帶接入用戶164萬戶,比上年末凈增7萬戶。
旅游業下降較大。受疫情影響,全市接待國內外游客1251萬人次,比上年下降55.1%;實現旅游總收入146.76億元,下降56.3%。其中旅游外匯收入309.03萬美元,下降76.8%。年末全市共有等級旅游景區48個,其中4A級以上景區9個,泗洪洪澤湖濕地景區創建成為國家5A級旅游景區,實現了全市5A級旅游景區“零”的突破。全市4A級以上景區接待游客396.93萬人次,下降59.6%。年末旅行社數量達到92家,比上年末增加3家。
八、財政和金融
財政收入穩步增長。2020年,全市實現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21.17億元,比上年增長4.0%。其中,稅收收入189.20億元,增長5.9%;稅收占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比重為85.5%。其中,增值稅77.68億元,下降3.3%;企業所得稅33.46億元,下降6.2%;個人所得稅7.94億元,增長21.3%。
表7主要稅種稅收情況表
指標總量(億元)增長(%)
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21.174.0
稅收收入189.205.9
#增值稅77.68-3.3
企業所得稅33.46-6.2
個人所得稅7.9421.3
民生支出持續增加。全年一般公共預算支出589.45億元,比上年增長16.6%。其中,一般公共服務支出46.95億元,增長8.8%;教育支出96.91億元,增長14.9%;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76.54億元,增長27.8%;衛生健康支出53.04億元,增長15.3%;農林水支出96.86億元,增長11.9%;住房保障支出19.48億元,增長15.9%。
金融業發展較快。全年金融業實現增加值231.90億元,比上年增長10.6%。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存款余額3631.89億元,比年初增加547.44億元,增長17.7%。其中,住戶存款余額1734.12億元,比年初增加208.78億元,增長13.7%。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貸款余額3773.95億元,比年初增加691.76億元,增長22.4%。其中,制造業貸款余額291.50億元,比年初增長10.7%。全市新增企業直接融資400.24億元,比上年增長36.2%。
圖82016-2020年全市金融機構存貸款余額情況圖
(單位:億元)
保險體系日趨完善。全市共有法人保險機構41家。其中人壽保險17家,財產保險24家。全年實現保費收入91.53億元,比上年增長5.8%。其中,財險保費收入34.23億元,增長10.1%;人身險保費收入57.30億元,增長3.4%。保險賠款總支出31.68億元,增長14.0%。
表82020年全市保險行業主要指標情況表
指標名稱單位總量增長(%)
保險機構數個41持平
保費總收入億元91.535.8
其中:財產險保費億元34.2310.1
人身險保費億元57.303.4
保險賠款總支出億元31.6814.0
九、科技創新和社會事業
科技創新穩步推進。2020年,全市專利申請量20680件,專利授權量13960件。年末有效發明專利量2200件,比上年增長40.4%,全市萬人有效發明專利量4.46件。全市擁有國家高新技術企業達472家,增長40.5%。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入庫企業達1024家,增長48.0%;落實科技政策減免稅7億元,增長28.8%。
教育事業加快發展。全市普通高等教育招生0.98萬人,在校生2.84萬人,畢業生0.61萬人。普通高中教育招生3.31萬人,在校生9.55萬人,畢業生2.82萬人。普通初中教育招生8.23萬人,在校生23.25萬人,畢業生5.66萬人。小學教育招生9.01萬人,在校生56.91萬人,畢業生8.10萬人。全市中等職業教育在校生5.66萬人(不含技工學校)。特殊教育學校招生152人,在校生1120人。全市共有幼兒園506所,比上年增加28所;在園幼兒19.84萬人,比上年增加0.1萬人。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61.0%,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達99%以上,學前三年教育毛入園率達98.9%。
表92020年全市各階段教育學生情況表
指標招生數在校生數畢業生數
總量(萬人)增長(%)總量(萬人)增長(%)總量(萬人)增長(%)
普通高等教育0.9838.22.8414.20.6137.2
普通高中教育3.315.49.556.52.823.5
普通初中教育8.234.823.2512.95.668.0
小學教育9.01-5.956.911.78.106.0
文化事業日趨繁榮。全市鄉鎮(街道)文化館有效覆蓋率85%,圖書館分館有效覆蓋率達100%;全年組織開展各類文化惠民活動2000余次。廣播電臺5座,電視臺5座,發射臺6座,廣播綜合人口覆蓋率和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均達100%。
醫療保障繼續提升。年末全市共有各類衛生機構2460個。其中,醫院235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6個,婦幼衛生保健機構6個。各類衛生機構擁有病床3.14萬張,其中醫院擁有病床3.08萬張。衛生技術人員3.76萬人,其中執業醫師、執業助理醫師1.47萬人,注冊護士1.78萬人,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衛生技術人員339人,婦幼衛生保健機構衛生技術人員461人。
十、環境保護和城市建設
生態環境持續向好。牢固樹立“兩山”理念,打好“藍天保衛戰”“碧水保衛戰”“凈土保衛戰”。全年PM2.5為45微克/立方米,較上年改善4.3%;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為73.2%,較上年改善10.2個百分點。26個國省考斷面水質達標率100%,優Ⅲ水體比例92.3%,超出省約束性考核目標19.2個百分點。完成902個涉農行政村污水治理設施建設,設施覆蓋率70.1%,超過省定考核目標;深入開展全市土壤污染防治規范化治理,2020年度各設區市實施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評估中,我市得分位列全省第7位。
城市功能得以加強。基礎設施日趨完善,185項中心城市建設重點工程進展順利,運河灣公園等項目建成并投入使用;城鎮村污水收處能力進一步提升,全年累計新建城區污水管網152公里、鄉鎮污水管網85.2公里、村莊生活污水處理設施97個。人居環境持續提升,42項年度園林綠化建設任務有效落實,迎賓大道西側游園等9個精品公園完成綠地建設,建成區公園綠地服務半徑覆蓋率達94.5%,“繽紛城市”建設成效顯著。住房條件明顯改善,中心城區啟動棚戶區改造征收項目27個、263萬平方米;保障性安居工程新開工10726套、基本建成6368套、發放租賃補貼185戶;全面完成21個老舊小區改造項目,更新水電路氣、消防技防等配套設施。“廁所革命”深化鞏固,市區26座新改建公廁全面完成,380座農村公廁全面建成。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
戶籍人口總體穩定。2020年末,全市戶籍人口591.21萬人,比上年下降0.04%。全年出生人口62794人,出生率10.61‰;死亡人口41257人,死亡率6.97‰,當年人口自然增長率為3.64‰。
居民生活水平持續改善。全市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421元,比上年增長5.9%。按收入來源分,工資性收入13988元,增長6.0%;經營凈收入7053元,增長5.8%;財產凈收入1177元,增長7.1%;轉移凈收入4202元,增長5.8%。按常住地分,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015元,增長4.6%;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466元,增長7.4%。全市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5204元,比上年下降1.4%,恩格爾系數為33.2%。
圖92016-2020年全市居民收入情況圖
(單位:元,%)
社會保障體系更加完善。深入實施社保擴面和醫保惠民行動。年末全市城鄉基本養老、失業、工傷保險參保人數分別為356.61萬人、37.85萬人、56.13萬人,比上年末同口徑分別增加16.72萬人、1.76萬人、4.30萬人。基本養老、醫療保險覆蓋率均達98%以上。城鄉低保標準提高到每人每月610元,特困人員集中供養、優待撫恤等保障標準穩步增長。
(1)本公報使用的數據為快報數。
(2)地區生產總值、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及其分類項目增長速度按可比價計算;其他指標除特殊說明外,按現價計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