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會員中心
   
統計年鑒年度索引: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統計年鑒分省、行業總索引 ]
統計公報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統計公報分省總索引 ]
站內搜索: 高級搜索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統計公報 > 江蘇

常州市2021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時間:2022-03-04 11:03:18 來源:常州市統計局 作者: 點擊:1245次

2021年,面對復雜多變的外部環境和新冠肺炎疫情多點散發等嚴峻形勢,全市上下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錨定高質量發展目標,奮力推進“532”發展戰略,踔厲奮發、篤行不怠,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譜寫“強富美高”新常州現代化建設新篇章。

一、綜合經濟

初步核算,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8807.6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增長9.1%,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生產總值達16.6萬元,增長8.3%。分三次產業看,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166.9億元,增長1.5%;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4198.9億元,增長9.8%;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4441.8億元,增長8.8%。三次產業增加值比例調整為1.9:47.7:50.4。民營經濟實現增加值5826.2億元,按不變價計算增長10.4%;民營經濟增加值占GDP比重達66.1%,對全市經濟的貢獻率為74.1%。

全年完成一般公共預算收入688.1億元,增長11.6%。其中稅收收入569.7億元,增長9.0%,占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的比重為82.8%。稅收收入中增值稅234.3億元,增長11.5%;企業所得稅104.2億元,增長13.3%;個人所得稅32.6億元,增長24.7%。全年一般公共預算支出771.9億元,增長6.3%。其中用于教育支出、衛生健康、住房保障、社會保障與就業分別增長5.6%、7.6%、9.8%、12.3%。

二、農業與農村經濟

全年農林牧漁業實現總產值283.7億元,增長1.9%。其中農業產值156.4億元,增長3.8%;林業產值2.0億元,增長4.5%;牧業產值18.6億元,下降3.9%;漁業產值80.5億元,下降1.1%;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26.1億元,增長4.3%。

全年糧食播種面積142.6萬畝,增長1.2%。糧食總產69.5萬噸,增長0.7%。糧食畝產487.3公斤,比上年減少2.7公斤/畝。其中水稻畝產624.0公斤,比上年增加1.8公斤/畝。油料總產量3.2萬噸,增長83.3%;茶葉總產量2216.8噸,下降15.2%;水果總產量23.4萬噸,下降1.5%。主要畜產品中,肉類總產量5.3萬噸,下降14.8%。其中豬牛羊肉1.7萬噸,增長8.1%;禽肉3.6萬噸,下降22.3%。禽蛋總產量1.6萬噸,增長96.0%。水產品產量15.4萬噸,增長7.5%。

全市累計建成美麗宜居鄉村1410個,創成中國美麗休閑鄉村4個、省級特色田園鄉村28個、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鎮6個。創成5個國家級產業強鎮,擁有5鎮10村共15個一村一品示范村鎮。擁有縣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372家,其中國家級5家、省級46家、市級70家、縣區級251家;省以上農業龍頭企業實現銷售額(交易額)1003.3億元,增長11.9%。擁有縣級以上示范家庭農場832家,縣級以上示范農民合作社562家。全市休閑旅游農業年接待游客人數1252萬人次,實現營收41.8億元,帶動7.2萬戶農戶增收。全市涉農區規模設施農業物聯網技術應用占比達27.0%,全年農業電子商務交易額超過60億元。

三、工業和建筑業

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3.6%,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增長24.8%,其中機械、冶金、電子、建材、化工、紡織服裝、生物醫藥行業產值分別增長28.4%、27.9%、21.5%、18.4%、14.8%、14.4%和7.1%。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營業收入14162.8億元,增長24.0%;實現利潤總額856.6億元,增長22.6%。十大產業鏈規模以上企業產值增長25.7%,其中新能源汽車及汽車核心零部件、智能電網、新材料、新能源產業鏈分別增長71.4%、28.8%、24.1%和20.0%。全市規模以上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比重為41.9%。

全年建筑業完成增加值408.0億元,下降3.9%。資質以上建筑業企業完成總產值2193.3億元,增長8.5%,其中建筑工程產值1732.8億元,增長2.7%。房屋施工面積13030.2萬平方米,下降0.1%;房屋竣工面積4190萬平方米,下降3.8%。建筑業按施工產值計算的全員勞動生產率為34.3萬元/人,增長4.2%。

四、固定資產投資

全年固定資產投資增長4.1%,其中工業投資增長21.1%,工業技改投入增長12.6%,服務業投資下降8.3%。按投資主體分,國有投資下降4.5%,民間投資下降0.1%,外商港澳臺投資增長5.0%。高技術投資增長25.8%,占全部投資比重由上年的17.8%提升至21.8%,其中高技術制造業投資增長20.4%,高技術服務業投資增長53.5%。

全年房地產開發投資下降8.0%,其中住宅投資下降3.5%。商品房新開工面積1120.0萬平方米,下降6.3%,其中住宅新開工面積842.6萬平方米,下降4.7%。年末商品房待售面積397.4萬平方米,下降3.8%,其中住宅待售面積122.6萬平方米,增長9.7%。房地產開發投資占全市投資比重由上年的40.4%降低至36.2%。

五、國內貿易

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911.4億元,增長20.2%。基本生活類商品增長穩定,限額以上糧油、食品類商品零售額增長21.4%,服裝、針紡織品類零售額增長23.5%,日用品類零售額增長27.4%,石油及制品類商品零售額增長21.3%。消費升級類商品增長迅速,全年限額以上金銀珠寶類零售額增長36.2%,計算機及配套產品零售額增長56.0%,智能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可穿戴智能設備兩類商品累計零售額增長85.2%。

六、開放型經濟

全年完成進出口總額3017.8億元,增長24.9%。其中出口2196.4億元,增長22.3%;進口821.5億元,增長32.4%。一般貿易出口增長21.3%,加工貿易出口增長23.8%,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增長8.0%,民營企業出口增長21.0%。累計創成6個國家外貿轉型升級基地,新獲評2家省級跨境電商產業園,認定國家文化出口重點企業3家,獲評省級服務貿易基地2家。

全市實際到賬外資30.7億美元,增長13.0%。新增協議外資項目數450個,增長30.1%。其中超3000萬美元項目93個,增長55.0%;超億美元項目32個,增長52.4%。新增省級地區總部和功能性機構3家,累計達26家。全市新增境外投資項目47個,下降31.9%,中方協議投資額5.4億美元,增長51.4%。國際產能和裝備制造合作項目17個,中方協議投資額4.3億美元;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投資項目14個,中方投資額9858.1萬美元。

全市開發區完成一般公共預算收入393.7億元,增長12.7%;完成規模以上工業產值10320.2億元,增長25.9%;實際到賬外資25.1億美元,增長9.7%;占全市比重分別為57.2%、77.6%和88.4%。5家園區被認定為江蘇自貿區聯動創新發展區,常州高新區被認定為首批中日韓(江蘇)產業合作示范園區。常州經開區、金壇開發區排名分別升至省級第4和第10,華羅庚高新區入圍省級序列。省級國際合作園區5家,省級特色創新產業園區10家,覆蓋率達90%。

七、交通運輸、郵政電信業和旅游業

年末全市公路總里程8504公里,其中高速公路361公里。年末全市民用汽車擁有量160.2萬輛,增長5.7%,其中個人汽車129.4萬輛,增長5.2%。全年完成客運量3298.2萬人,下降19.5%;客運周轉量14.0億人公里,下降26.6%。貨運量16856.7萬噸,增長4.4%;貨物周轉量319.0億噸公里,增長12.7%。民用航空旅客吞吐量292.4萬人,增長29.6%;貨物吞吐量2.0萬噸,增長6.4%。港口貨物吞吐量1.4億噸,增長38.7%。其中常州港貨物吞吐量5201.9萬噸,下降4.4%;內河港口貨物9052.6萬噸,增長87.3%。“常西歐”國際貨運班列全年開行10列。

全年郵電業務收入154.5億元,增長9.8%。郵政業務收入71.4億元,增長7.6%,其中快遞業務收入55.3億元,增長10.1%;通信業務收入83.1億元,增長11.7%。快遞服務企業業務量3.8億件,增長17.5%。年末全市固定電話用戶78.0萬戶,移動電話用戶673.7萬戶;5G手機用戶達到169.9萬戶,增長70.7%。互聯網用戶295.4萬戶,增長4.9%。開通5G基站1.1萬個,入選全國首批“千兆城市”。

全年旅游總收入1057.2億元,增長27.5%;旅游總人數6999.4萬人次,增長36.0%。4A級以上旅游總人數4700萬人次,增長34.2%。其中天目湖旅游度假區接待人數817.4萬人次,增長18.4%;環球恐龍城休閑旅游區接待人數748萬人次,增長23.5%。全市擁有等級旅游景區36個,其中國家5A級景區3家,國家4A級景區11家,3A級景區14家,2A級景區8家。省級及以上鄉村旅游重點村6個。年末全市星級賓館31家,其中五星級賓館7家,四星級賓館13家。全市擁有旅行社212家,其中出境游組團社23家。

八、金融業

全年實現金融業增加值715.0億元,增長6.3%。年末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余額13929.6億元,增長11.0%。其中住戶存款5652.4億元,非金融企業存款5485.7億元,分別增長11.4%和11.0%。金融機構本外幣貸款余額11792.2億元,增長14.9%。其中住戶貸款3946.7億元,非金融企業及機關團體貸款7844.0億元,分別增長16.0%和14.5%。

年末全市保險公司共80家,其中產險公司30家、壽險公司50家。全年保費總收入331.9億元,增長10.3%。其中人壽險262.8億元,增長12.2%;財產險69.0億元,增長3.8%。保險賠(結)款支出50.5億元,增長1.0%。其中人壽險6.4億元,增長11.6%;財產險44.1億元,增長12.9%。

年末全市證券營業部83個,資金賬戶總數158.9萬戶。證券市場全年各類證券交易總額32466.3億元,增長27.1%。其中A股交易額27649.4億元,增長34.2%;B股交易額6.5億元,增長10.8%;基金成交額1759.9億元,增長34.8%;債券成交額3050.6億元,下降16.2%。全年新增上市企業10家,累計達81家;新增新三板掛牌企業6家,累計達95家。

九、科技創新

全年完成專利授權55463件,其中發明專利授權4793件,萬人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44.8件。擁有高新技術企業2915家,增長16.7%。推薦高新技術企業申報2081家,增長21.3%,高企認定數1048家,通過率50.4%。新增江蘇獨角獸企業3家、江蘇潛在獨角獸企業21家、江蘇省高新區瞪羚企業74家。

全年市級以上“三中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企業技術中心、工程研究中心)1988家,其中國家級16家、省級816家。市級以上創新創業載體295家,其中眾創空間114家、孵化器135家、加速器46家。全省科技企業孵化器績效評價中,獲評B類以上的孵化器共36家,其中獲評A類7家。

全年人才總量達145.5萬人,申報入選國家級人才重大工程13人,入選省“雙創人才”35人,入選省“雙創團隊”2個。全市引進高校畢業生及各類人才10.6萬人,其中高層次人才4218人。新增專業技術人才3.7萬人、高技能人才1.9萬人,每萬名勞動者中高技能人才數達1270人。引進領軍人才創業項目411個,領軍人才企業達2967家。

十、教育、文化、衛生和體育

全市擁有各級各類學校832所,其中幼兒園398所、小學229所、普通中學168所、中等職業學校20所、普通高校10所。全年實施新建、改擴建學校120所,竣工投用61所,新增學位3.1萬個。全市100%的義務教育學校基本達到省定辦學標準,學前教育毛入學率、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均達100%。新增省市級優質幼兒園21所、義務教育“新優質學校”24所、省星級高中1所。6所高職院校成為省“雙高”建設單位,10所中職校創成省現代化示范校或優質特色校。新增國家一流本科專業15個、一級學科博士點1個、碩士學位授予單位1家。創成全國首批、全省唯一國家產教融合試點城市。

年末全市共有藝術表演團體11個、群眾藝術館(文化館)8個、博物館29個、公共圖書館8個(圖書總藏量644.2萬冊);自辦廣播節目7套,電視臺節目7套,有線電視用戶71.9萬戶。梳理老城廂內外名人故居資源65處,公共文化新地標常州文化廣場建成開放,常州圖書館新館開館以來累計接待讀者超60萬人次。建成32家“秋白書苑”,被《中國文化報》譽為“新型公共文化空間‘常州模式’”。創作各類型抗疫題材文藝作品150多件,共有10部優質劇目上“云”展演。深入實施農村文化“三送”工程,深入開展農村文化“三送”,送戲1035場、送電影8610場、送書5萬冊。

年末全市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1666個,其中醫院、衛生院(含婦幼保健院)149家。衛生技術人員4.04萬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1.59萬人、注冊護士1.82萬人,每千人擁有執業(助理)醫師2.98人。擁有總床位3.19萬張,其中醫院、衛生院(含婦幼保健院)3.0萬張。建成全市疫情防控管理服務平臺,組建流調隊伍1089人、核酸采樣隊伍1.4萬人、環境消毒隊伍614人,儲備隔離房間10556個,核酸檢測能力達30萬單管/日。建成全國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區5個、省普惠托育機構10家,市老年病醫院成為國家級老年友善醫院。14家醫療機構建成互聯網醫院,全省率先實現三級醫院互聯網醫療服務全覆蓋。

年末全市擁有體育場地2.3萬個,其中體育場30個、體育館40個、室內外游泳館(池)231個、乒乓球房(館、場)2842個、健身房(館)1374個、籃球場(含三人制籃球場)3961個、城市健身步道2491個、全民健身路徑6964個、其他體育場地4790個。全年新增公共體育設施面積42.7萬平方米,人均擁有體育設施面積3.9平方米。發展等級運動員178人、等級裁判員726人。承辦國家級比賽10項、省級比賽32項,共有70名常州運動員獲得全國比賽冠軍。

十一、人口、民生與社會保障

全市戶籍總人口388.16萬人,增長0.4%。其中男性189.65萬人,增長0.2%;女性198.51萬人,增長0.6%。戶籍人口出生率5.7‰,死亡率7.4‰,人口自然增長率-1.7‰。全市常住人口534.96萬人,增長1.3%。其中城鎮常住人口415.02萬人、鄉村常住人口119.94萬人。城鎮化率為77.6%。

全年城鎮新增就業12.3萬人,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8.0萬人,扶持創業2.6萬人,創業帶動就業10.6萬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為1.6%。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年末就業率達95%以上。組織3.1萬新生代農民工參加職業技能培訓,5.9萬人參加城鄉勞動者就業技能培訓。

全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6897元,增長9.2%。其中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5822元,增長8.7%;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822元,增長10.7%;城鄉居民收入比為1.84:1。全市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34079元,增長20.5%。其中城鎮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38021元,增長18.9%;農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24768元,增長25.9%。城鎮居民恩格爾系數26.4%,農村居民恩格爾系數31.4%。

全年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上漲1.5%,其中食品煙酒類上漲1%,衣著類上漲1.2%,居住類上漲0.1%,生活用品及服務類上漲0.2%,交通和通信類上漲4.3%,教育文化和娛樂類上漲1.1%,醫療保健類上漲5.8%,其他用品和服務類上漲0.1%。全年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同比上漲9.4%,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上漲13.5%。

全年新開工棚戶區改造1.9萬套,基本建成1.4萬套,新建、改建保障性租賃住房9559套。28.2萬平方米異地置換房建設項目主體結構全部封頂,“大板房”住戶選房工作全部完成。累計發放租房資助36.2萬元,發放購房資助986萬元。完成老舊小區改造83個,惠及居民5.4萬戶,完成率達104%。“老舊小區+加裝電梯”模式入選住建部老舊小區改造可復制政策機制清單,相關項目納入住建部優選典型案例。

年末全市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177.3萬人,增長3.3%;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244.1萬人,增長5.0%;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188.0萬人,增長1.0%。城鎮失業保險參保人數146.6萬人,增長7.2%。城鄉低保標準提高到每人每月940元,全市9272戶、1.3萬人納入低保范圍,累計發放保障金1.2億元。年末全市擁有各類養老機構121個,養老機構床位數25822張,收養人數10752人。擁有法律援助中心8個,接受法律咨詢4.9萬人次,社會矛盾糾紛調處成功率99.7%。全年發行福利彩票6.2億元。

十二、城鄉建設和公用事業

全年交通基礎設施累計完成投資164.4億元。蘇錫常南部高速公路、溧寧高速與溧高共線段建成通車。推進農村公路提檔升級,完成農路提檔升級50公里,農危橋改造14座,金壇入選“四好農村路”全國示范縣。推進環太湖一體化“四好農村路”全國示范路建設,構建60公里的“一線一環一帶”四好農村路體系。

年末全市公交線路474條,增長34.7%;公交營運車輛3152輛,增長17.7%;巡游出租汽車3678輛,增長0.2%。全年完成公交客運量1.5億人次,增長8.3%。軌道交通2號線正式開通,新辟、優化調整公交線路13條,新增公共自行車站點22處,改造提升16個公交站臺,軌道交通2號線各站點300米內公交線路、公共自行車銜接率達100%。新增公共停車泊位12818個。

全年全社會用電量588.4億千瓦時,增長12.6%。其中城鄉居民生活用電58.2億千瓦時,增長9.8%。城區自來水供水4.1億立方米,管道燃氣供氣量17.4億立方米,污水處理3.5億立方米。生活垃圾清運量212.4萬噸,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100%。

十三、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

全年實施治污工程2722項,關停取締“散亂污”企業2357家。持續深化生態綠城建設,擴綠3623畝,建成6個生態安全緩沖區。累計拆除沿江1公里范圍內化工企業26家,新增沿江綠地1000畝。依法立案查處生態環境違法案件1117件,偵辦環境污染犯罪案件15件。

全市PM2.5年均濃度36微克/立方米,下降8.4%,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76.4%。國省考斷面水質優III比例92.2%,比上年提高9.2個百分點,所有河流斷面首次均達Ⅲ類,4條入湖河道首次全部達到省定考核目標。恢復治理水土流失面積16.2平方公里,增長170.0%。

注:

1.公報中各項統計數據除注明按不變價格計算外,均按現行價格計算。

2.公報中數據均為快報數,實際引用請以《統計年鑒》為準。

關閉
關注公眾號 獲取新動態
91在线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亚洲2022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久久婷五月综合97狠狠澡,亚欧人成精品免费观看
日本免码va在线观看免费不卡 | 亚洲人成aⅴ在线播放 | 最新热久久99这里有精品 | 婷婷色五月中文在线字幕 | 亚洲AⅤ三级一区二区 | 最新日本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