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會員中心
   
統計年鑒年度索引: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統計年鑒分省、行業總索引 ]
統計公報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統計公報分省總索引 ]
站內搜索: 高級搜索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統計公報 > 浙江

金華市200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時間:2010-03-19 18:02:26 來源:金華市統計局 作者:admin 點擊:4658次

金華市統計局 國家統計局金華調查隊

2009年,全市上下堅持科學發展觀,認真貫徹落實中央“擴內需,保增長”和省委“標本兼治、保穩促調”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扎實推進“創業富民、創新強市”和“工業強市”戰略,齊心協力,積極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不利影響,著力解決發展中的突出問題。遏制了經濟下滑的勢頭,確保了全年經濟的企穩回升,結構得到優化,發展比較協調,民生不斷改善,年初確定的主要預期目標基本實現。

一、綜  合

初步核算,2009年全市實現生產總值(GDP) 1765.94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增長9.0%。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為92.13億元,增長4.8%;第二產業增加值920.74億元,增長7.4%;第三產業增加值753.07億元,增長11.6%。在第三產業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長3.6%,批發和零售業增長16.1%,住宿和餐飲業增長8.5%,金融業增長17.6%,房地產業增長7.0%,其他服務業增長10.1%。全市人均生產總值達到38179元(按2009年均匯率折算為5589美元),增長8.5%。

據抽樣調查,市區居民消費價格比上年下降0.3%,其中食品類價格上漲3.1%,居住類價格下降7.2%。商品零售價格下降0.2%,房屋銷售價格上漲5.8%(各類價格指數詳見附表1)。全市工業品出廠價格下降5.5%,原材料購進價格下降5.7%。

年末全市擁有各類職業介紹機構118家,全年城鎮新增就業人數66935人,比上年增長8.4%。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70577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為2.98%,低于省定4.0%的控制目標。全年失業人員再就業23269人,比上年增長1.6%。

第一、二、三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由上年的5.3∶53.7∶41.0變化為5.2∶52.2∶42.6,第三產業所占比重比上年提高1.6個百分點。

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經濟發展仍缺乏內生動力和活力,財政壓力較大,企業資金鏈問題及潛在的金融風險增加,房價漲幅過快,就業以及通脹預期等問題也值得關注。

二、農  業

2009年全市農林牧漁業增加值92.13億元,比上年增長4.8%。

糧食生產增長較快。全市農作物播種面積272.8千公頃,比上年增長4.5%,其中糧食播種面積為159.4千公頃,總產量為89.55萬噸,分別比上年增長3.2%和2.2%;棉花播種面積5.8千公頃,產量為0.94萬噸,分別下降2.0%和3.0%;油料播種面積為25.6千公頃,產量為4.64萬噸,分別比上年增長11.1%和14.6%;蔬菜播種面積為42.6千公頃,產量為92.49萬噸, 分別比上年增長7.4%和5.0%;藥材播種面積7.1千公頃,增長4.2%;果用瓜種植面積10.4千公頃,下降2.0%,產量為24.25萬噸,下降3.0%;花卉苗木種植面積9.4千公頃,增長19.9%。經濟作物產值占種植業的比重為73.8%(主要農產品產量詳見附表2)。

全市完成造林更新面積 2.182千公頃,其中人工造林0.697千公頃、跡地更新造林1.485 千公頃;幼林撫育作業面積3.553千公頃;全市創建省級村莊綠化示范鎮3個,省級綠化示范村33個,創建市級綠化示范村64個。

全年肉類總產量20.03萬噸,比上年增長3.2%,其中豬肉16.66萬噸,下降0.1%。牛奶產量8.33萬噸,比上年下降2.3%。全年生豬出欄224.98萬頭,增長3.3%;家禽出欄2725萬只,增長1.2%。全年水產品產量6.13萬噸,增長6.5%。

全市農田有效灌溉面積158.81千公頃,旱澇保收面積118.82千公頃。年末擁有農業機械總動力239.94萬千瓦,比上年末增長2.9%;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純)11.04萬噸,增長2.3%;農村用電量35.9億千瓦時,增長6.3%。

三、工業和建筑業

2009年全市完成工業增加值806.50億元,比上年增長6.5%,工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45.7%。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實現總產值2652.70億元,銷售產值2558.98億元,分別增長5.6%和4.6%。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出口交貨值677.12億元,下降4.9%,占銷售產值的比重為26.5%。

科技投入繼續增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科技活動經費支出17.18億元,比上年增長3.3%。新產品生產增長較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新產品產值357.03億元,增長22.0%,新產品產值率達到13.5%,比上年提高1.8個百分點 (主要工業產品產量詳見附表3)。

列入省考核的十一項規模以上工業經濟效益評價考核指標綜合得分為212.35分,比上年提高9.42分。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稅190.82億元,比上年增長17.4%;其中利潤111.83億元,增長35.7%。金屬制品、紡織、交通運輸設備制造、電氣機械及器材制造、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工藝品及其他制造等六大行業實現利潤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利潤總額的57.2%。

全市建筑業總產值達1177億元,比上年度增加185億元,增長18.6%;完成建筑業地方稅收12.67億元,占全市稅收的13.3%,比上年增長9.7%;建筑業年末從業人數達到 61.39萬人。建筑施工面積15618.91萬平方米,完成房屋竣工面積6242.02萬平方米。省外市場發展良好,2009年建筑業企業在省外完成產值651億元,占全省的15.1%,占全市建筑業總產值的55.3%。

四、固定資產投資

2009年全市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635.45億元,比上年增長8.3%。其中,限額以上固定資產投資585.68億元,比上年增長9.3%。民間投資穩定增長,全年限額以上非國有投資428.12億元,比上年增長4.4%,占限額以上投資的73.1%。在限額以上固定資產投資中:房地產開發投資132.76億元,下降5.8%;投資項目(單位)投資452.92億元,增長14.7%。

投資結構有所調整。在限額以上投資中:第一產業完成投資1.17億元,增長29.6%。第二產業完成投資300.63億元,增長11.9%;其中工業投資299.20億元,增長12.3%。第三產業完成投資283.88億元,增長6.7%。第二產業投資較快增長,比重比上年上升1.1個百分點,一產平、三產降,三次產業投資結構調整為0.2∶51.3∶48.5。

重點工程進展順利。2009年市級以上重點項目135項,完成投資96.61億元。其中省重點建設項目44項,完成31.59億元。金華市教育局蔣堂校園改造工程、金華電信移動網絡建設工程、金華銀泰購物中心、虹戴公路等17項工程已建成投入使用。金華九峰水庫、金華市文化中心、金華市體育中心、金華市文化藝術中心、上海財經大學浙江學院等79項工程完成年度投資計劃。全年限額以上投資項目達2798個,其中新開工項目1236個。衛生設施、文化藝術及電信和其他信息傳輸服務業等基礎設施投資有較大增長。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全市完成房地產開發投資132.76億元,比上年下降5.8%。商品房新開工面積511.79萬平方米,比上年增長52.0%;竣工257.27萬平方米,增長2.4%。商品房銷售情況表現良好,全市商品房銷售面積達419.16萬平方米,增長24.5%。其中住宅銷售面積377.67萬平方米,增長34.6%。

五、國內貿易

2009年全市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80.99億元,比上年增長15.6%。城鄉消費市場同步增長,其中城市消費品零售額577.90億元,比上年增長16.0%;農村消費品零售額203.10億元,增長14.5%。分行業看,批發零售貿易業零售額693.07億元,增長15.9%;住宿餐飲業零售額79.20億元,增長14.2%。

市場需求穩定增長。在限額以上批發零售貿易業零售額中,吃穿用類商品穩定增長。食品、飲料、煙酒類零售額23.5億元,增長12.7%。其中糧油類受物價影響增長較快,零售額3.58億元,增長22.2%;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零售額20.38億元,增長10.9%;日用品類、化妝品類、金銀珠寶類零售額分別為5.28億、2.35億、2.71億元,分別增長16.9%、14.6%、18.5%;中西藥品類、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零售額分別為16.48億、11.20億元,分別增長12.2%、11.3%。熱點商品中汽車類消費增長較快,能源類消費略有下降。汽車類銷售額115.11億元,增長31.6%;石油及制品類零售額57.70億元,下降1.9%。

2009年全市共有各類市場439個,商品交易市場年成交額1291.37億元,比上年增長12.8%。其中年成交額超億元的市場有47個,總成交額1184.53億元,比上年增長13.1%。

六、對外經濟

2009年全市完成進出口總額93.43億美元,比上年下降2.1%。其中出口總額85.98億美元,比上年下降4.1%,降幅低于全省9.7個百分點,增幅列全省第二;進口總額7.45億美元,比上年增長28.8%,增幅列全省第一,高于全省32.5個百分點。出口占全省比重比上年提高了0.7個百分點。與208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貿易關系。出口有效主體增加,全年有出口實績企業3657家,比上年凈增697家,新增企業出口4.2億美元。民營企業出口形勢較好,全年出口占全市的71.0%,占比增加2.9個百分點。受國際市場剛性需求影響,輕紡產品出口形勢良好。全年紡織服裝、鞋、玩具出口分別增長6.2%、53.2%和26.8%。

全年新批外商投資企業93家,合同外資52725萬美元,實際利用外資40034萬美元。工業利用外資繼續占主導。全年新批工業制造業外資項目46個,合同利用外資占當年新批合同外資的93.2%,實到外資占全市總數的95.4%。項目結構得到有效改善。新引進一批從事新能源、計算機軟件、通信工程、電子科技、節能產品等研發生產的外資項目。外商投資大項目有所增加,全年新設立總投資1000萬美元以上項目17個,比上年增加3個,合計合同外資39553萬美元,占全市合同外資總數的75.0%。全年有37家外資企業發生增資,共增加總投資2.56億美元,合同外資1.73億美元。

全年新批境外投資企業(機構)34家,實現境外投資總額5707.71萬美元,比上年增長37.7%;其中中方投資額4353.56萬美元,增長32.1%;實現對外承包工程營業額1.56億美元,增長141.4%,增幅列全省第一。在境外資源開發、利用保函專項資金拓展對外承包工程規模上有所突破。步陽集團投資500萬美元設立步陽集團(老撾)責任有限公司,勘探開采礦產資源;天河集團投資500萬美元在菲律賓成立天河(菲律賓)責任有限公司,生產銷售鐵礦砂。全市保函專項資金規模達到2000萬元。

七、交通、郵電和旅游

2009年全市交通建設共投資24.98億元,其中:高速網絡工程投資6.45億元,境內高速公路通車里程達309.78公里;國省道及重要縣道干線暢通工程完成投資11.81億元;聯網公路建設完成投資2.0億元;大中修、安保工程及危橋改造完成投資4.45億元;其他項目完成投資0.27億元;全市境內公路總里程達11320.27公里。全市擁有機動車110.65萬輛,比上年增10.8%,其中汽車46.77萬輛,比上年增長25.3%。年內公路旅客周轉量85.32億人公里,貨物周轉量114.43億噸公里。航空出港客運量55.29萬人次,貨運量7513噸,分別比上年增長9.4%和2.2%。

全年郵電業務收入61.27億元,比上年增長6.7%。其中,郵政業務收入5.86億元,增長8.9%;電信業務收入55.40億元,增長6.5%。年末城鄉固定電話用戶211.10萬戶,比上年末下降13.5%。其中住宅電話135.21萬戶,比上年末增長35.2%;公用電話25.71萬戶,下降7.2%。移動電話普及率114.1部/百人,固定電話普及率45.6部/百人。年末移動電話用戶達527.59萬戶,比上年末增長24.1%。國際互聯網絡用戶達75.82萬戶,比上年末增長35.2%。全年新增450個農村寬帶節點的建設,年末行政村寬帶覆蓋率達到100%。

全市共接待海內外游客2409.24萬人次,比上年增長16.0%,實現旅游業總收入223.68億元,增長17.0%。其中接待國內旅游者2356.04萬人次,增長16.2%,實現國內旅游收入202.9億元,增長18.6%;接待入境旅游者53.2萬人次,增長8.7%,實現旅游外匯收入30422.88萬美元,增長4.7%。全市共有旅行社110家,旅游飯店89家,A級旅游景區18家。

八、財政、金融和保險

全市完成財政一般預算收入232.63億元,增長6.3%。其中:上劃中央財政收入103.36億元,增長4.1%;地方財政收入129.28億元,增長8.0%。全市一般預算支出165.36億元,增長20.2%。財政支出更加關注民生,其中交通運輸支出、醫療衛生支出、城鄉社會事務支出、教育支出、環境保護支出和社會保障支出分別比去年可比增長1082.4%、32.6%、29.1%、16.7%、16.3%、15.1%。

2009年末,全市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余額3220.83億元,增長25.0%。其中:本外幣企事業單位存款余額878.47億元,增長35.6%;城鄉居民本外幣儲蓄存款余額1718.21億元,比年初增加352.69億元,增長25.8%。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貸款余額2510.35億元,增長31.0%。其中短期貸款余額1777.54億元,增長30.4%;中長期貸款余額680.42億元,增長34.1%。本外幣存貸比為77.94。

全市保險機構全年保費收入60.24億元,比上年增長9.1%。其中財產險保費收入24.32億元,人身險保費收入35.92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19.3%和3.2%。全年支付各類賠償及給付18.76億元,比上年增長10.9%。其中財產險賠款12.86億元,比上年增長9.2%;人身險賠款及給付5.90億元,增長3.7%。

九、教育和科學技術

全市擁有各級各類全日制學校782所,在校學生74.87萬人。其中小學468所,在校學生34.21萬人,小學入學率、鞏固率均達到100%;初中183所,在校學生17.85萬人,初中入學率、鞏固率分別達到99.99%、100%。普通高中教育與中等職業教育協調發展,招生比例連續8年達到1∶1。全市有普通高中60所,在校生8.54萬人;職業高中43所,在校生6.01萬人;普通中專5所,在校生5739人;初中畢業生升入高中段學校比例98.27%。高等教育規模不斷擴大。高等院校8所,在校生7.54萬人,其中成人高校2所,在校生2459人,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43%。全市擁有幼兒園1646所,在園幼兒19.7萬人,學前三年幼兒入園率98.32%。特殊教育學校7所,在校學生973人。十五年教育普及率達到99.22%。創建省教育強縣8個,教育強縣人口覆蓋率85.77%,99.31%的鄉鎮成為省、市教育強鄉鎮。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連續第五次成為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市。全市新列市級以上科技計劃項目875項,其中國家、省級485項,創歷史新高。獲2008年省科學技術獎20項,2009年度市科學技術獎80項、科技合作個人獎1項。評出首批市科技創新領軍人才8名。新認定市級以上創新型企業20家,其中國家級1家、省級5家,高新技術企業80家,其中國家級60家。東陽磁性材料、義烏無縫針織分別被認定為國家科技興貿創新基地、省級高新技術特色產業基地。全市高新技術產業年產值實現502億元,比上年增長23.6%。新認定市級以上高新技術研發中心33家,其中省級5家,青年集團、橫店東磁、今飛機械3個企業研究院首批通過省級認定,中科院金華科技園新引進6家科研和服務機構。義烏虛擬研究院、上海高校武義技術轉移中心、國家大院名校武義聯合技術轉移中心等先后掛牌,永康五金科技創新服務平臺通過省級驗收。

新增省級農業科技企業16家、市級23家,農業科技研發中心16家,其中省級5家。啟動省級婺南農業高科技園區第二輪建設。新列省科技特派員項目21項、市級40項,磐安縣科技局被授予“全國科技特派員工作先進集體”,金梅松等5人被授予“全國優秀科技特派員”稱號。蘭溪、武義被列為國家科技富民強縣試點。

成功舉辦第10屆工科會、新達成院企科技合作項目185項,市政府又與國內4家大院名校建立全面科技合作關系,汽摩配、電子信息、新能源與環保、生物醫藥、輕工紡織等5個專場科技對接活動受到廣泛好評。網上技術市場新發布技術難題283個,新增上網企業388家,達成技術合同266項、總成交額3.3億元,科技信箱累計建設站點2366個、發展注冊用戶24039名。

躋身省內首批國家知識產權工作示范城市,義烏市通過國家知識產權試點城市的考核驗收,東陽市列入國家傳統知識產權保護試點,永康市成為首批實施國家知識產權強縣工程縣,金東區被列為省第三批知識產權示范創建區。全市新申請國家專利9552件,比上年增長28.0%;新增授權專利7030件,比上年增長38.6%,其中發明專利272項,增長75.5%。新認定市級以上專利示范企業44家,其中國家級9家、省級9家。首批認定市知識產權示范鄉鎮(街道)9個。在市區青年集團等11家企業建立市知識產權保護警企協作聯系點。

全市新增浙江名牌產品25只、累計217只,新增金華名牌產品97只、累計347只,6家企業榮獲了首屆市長質量獎,名牌產品企業產值占規上工業企業產值的比重達41.0%。企業參與制訂國家標準36項、行業標準21項,重點產品可采用國際標準采標率達87%以上,新增省級標準化技術委員會1個;確認標準化良好行業企業58家、通過計量檢測體系企業及計量檢測能力企業61家;10家企業被批準為浙江省標準創新型企業,10個項目被列為省級標準化重點項目、4個項目被列為省級質量趕超項目、12項省級農業標準化推廣示范項目通過現場考核工作,新增農業標準化示范區面積171.76萬畝。質量指數98.19、比上年提升了2.3,產品監督抽查合格率91.0%、比上年提高2.32個百分點,食品監督抽查合格率94.4%、比上年提高1個百分點。特種設備定檢率、登記率和操作人員持證上崗率達95%以上,計量器具強制檢定52.27萬臺件。

十、文化、體育和衛生

2009年末全市擁有藝術專業團體6個,群眾藝術館(文化館)10個,公共圖書館10個,劇院9家。地市級廣播電臺1座、電視臺1座,縣級廣播電視臺7座。廣播綜合覆蓋率和電視綜合覆蓋率達99.28%和99.55%。全市各縣(市、區)全部開通了數字電視,發展數字電視用戶達到15.6萬多戶。

全市全年共培養一級運動員3人、二級運動員131人,一級裁判員47人。在國家級及以上比賽中共獲得8金6銀7銅。我市27名運動員參加第11屆全國運動會,7人進入前八名,其中蔡力奪得1金1銅。

成功舉辦市第七屆運動會,全市近萬名人員參加,有6人破9項市最高紀錄。成功承辦了省青少年羽毛球錦標賽,被評為優秀賽區。組隊參加了田徑、游泳等21個省級體育比賽,獲得35金39銀53銅。組織了田徑、籃球等14項青少年體育比賽。與市教育局聯合開展學生陽光體育運動,舉辦了全市中小學生籃球比賽、第三屆學生陽光體育冬季長跑活動。品牌賽事培育初現成效,成功舉辦第二屆全國橋牌混雙公開賽、第二屆“八婺杯”籃球賽、浙江廣廈與臺灣啤酒海峽兩岸籃球對抗賽等賽事。

全市共舉辦大型群眾性體育活動100余次,撥出體育彩票公益金補助經費1100多萬元(不含縣、鄉、村投入),建成小康體育村845個。全市共創建國家級青少年體育俱樂部1個、省級青少年體育俱樂部7個、省級社區體育俱樂部4個、省級村級體育俱樂部25個、省級先進體育社團1個。培養二級社會體育指導員233人,三級社會體育指導員448人。

體育彩票發行安全有序,全年共發行體育彩票3.51億元,共籌得體育彩票公益金3000多萬元。大型體育基礎設施建設進展順利。市體育中心全面開工,總投資7.4億元;市區體育公園已基本建成,建有室外網球場、籃球場、乒乓球場等小型體育設施,被評為省級體育主題公園。體育組織網絡日趨健全,完成了田徑、游泳、乒乓球等單項體育協會的換屆工作,各類體育單項協會建設進一步規范和加強。

全市共有衛生機構343個(不含社區衛生服務站、村衛生室、診所等,下同),其中醫院、衛生院(含社區服務中心)254個,婦保院(所、站)10個,專科疾病防治院(所、站)6個;全市實際開放床位數14962張,其中:醫院和衛生院床位(含社區服務中心,不含婦保院)14148張;全市衛生技術人員20878人,其中執業醫師和執業助理醫師8993人,注冊護士6806人;疾病預防控制機構10個,總人數526人;衛生監督檢驗機構10個,總人數343人。另有診所、醫務室、社區衛生服務站1202個,衛技人員2002人。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人數共達336.39萬人,平均參合率為93.36%。全市共有艾滋病初篩實驗室50個、初篩中心實驗室1個、確診實驗室1個。

十一、環境保護

新“811”環境污染整治三年行動深入開展,主要污染物減排取得良好成效,生態市建設全面推進。累計建成煙塵控制區面積349.5平方公里,噪聲達標區253.9平方公里。全市城市環境空氣質量與去年相比有所提高,按二氧化硫(SO2)、可吸入顆粒物(PM10)、二氧化氮(NO2)三項指標的年日均值評價,金華市區空氣質量優良率達到95.3%,全市平均達到了90.3%。

全市地表水環境質量總體穩定,但部分河段污染仍然較為嚴重,全市7個主要河段,達到或優于III類水質標準的斷面占32.4%;全市18個地表水交接斷面,達到或優于III類水質標準的斷面占55.6%;9個出境斷面,達到或優于III類水質標準的斷面占88.9%。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全市生態公益林建設面積221.87千公頃,生態公益林達到優質林分面積127.6千公頃。全市森林覆蓋率60.44%。義烏市獲得“浙江省森林城市”稱號。生態環境保護力度加大。全市共建成全國環境優美鄉鎮8個,省級生態鄉鎮49個,市級生態鄉鎮82個,市級生態村120個,縣級以上生態村1442個。建成金華市沙金蘭等26個規范化合格飲用水源保護區,全市8個縣級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均達到或優于III類水標準。建成自然保護區4個,其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個;森林公園12個,其中國家級森林公園2個。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

2009年全市出生人口44893人,出生率9.71%。,人口自然增長率3.12%……年末總人口463.68萬人,其中市區92.70萬人;非農業人口107.06萬人,其中市區31.72萬人。平均每戶家庭人口2.55人。

據抽樣調查,市區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915元,比上年增長7.0%;市區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5849元,比上年增長15.6%。全市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9001元,增長8.9%;農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6673元,增長4.3%。年末市區城鎮居民人均現住房建筑面積34.06平方米,比上年末減少0.26平方米;全市農村居民人均生活用房面積61.9平方米,比上年增長3.5%。

全市擁有各類收養性社會福利單位99個,社會福利床位數14109張,收養各類人員9060人。全市共有低保對象6.09萬人,發放最低生活保障金11927.20萬元。全市共籌集醫療救助資金3375.1萬元,實際救助32800人次。全年發放救災款810.8萬元,救濟災民3.16萬人。農村五保對象集中供養率為97.2%,城鎮“三無”對象集中供養率為97.9%。社區服務功能日趨完善,建立街道服務中心30個、社區服務中心(站)172個、社區服務網點4622個,建立捐贈接收站(慈善超市)116個,建立避災場所260個。全市共有享受撫恤優待的對象14901人,發放撫恤金13215.5萬元,義務兵優待金3418.2萬元,困難補助經費515.1萬元,自謀職業一次性補助金1426.2萬元,城鎮退役義務兵自謀職業率達到99.48%。發行社會福利彩票3.12億元(不含義烏)。

年末全市養老保險總參保人數94.57萬人,比上年凈增7.16萬人。醫療保險參保人數76.89萬人,比上年凈增9.09萬人。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覆蓋面進一步擴大,在校大學生納入保障范圍,全市年末參保人數43.71萬人,比上年凈增4.03萬人。參加失業保險52.54萬人;工傷保險102.45萬人;生育保險35.89萬人;被征地農民基本生活保障參保41.58萬人。

注:(1)本公報所列各項數據為年度初步統計數據;

(2)人口數為公安部門統計年報數;

(3)公報中生產總值和各產業增加值絕對數按現價計算,增長速度按可比價計算,人均生產總值按戶籍人口計算;

(4)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指年銷售收入500萬元及以上工業企業;

(5)限額以上投資指計劃總投資500萬元以上投資項目和全部房地產開發投資。

關閉
關注公眾號 獲取新動態
91在线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亚洲2022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久久婷五月综合97狠狠澡,亚欧人成精品免费观看
亚洲成aⅴ人网站 | 天天国产精品污视频 | 亚洲免费视频免在线观看 | 亚洲精品成人AV在线 | 日本三级香港三级人妇99视 | 日本高新在线亚洲视频看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