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會員中心
   
統計年鑒年度索引: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統計年鑒分省、行業總索引 ]
統計公報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統計公報分省總索引 ]
站內搜索: 高級搜索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統計公報 > 浙江

舟山市2002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時間:2010-01-07 16:08:26 來源:舟山市統計局 作者:admin 點擊:978次

舟山市統計局

2003年3月8日

(編者注:統計公報公布的部分數據為初步統計數,年度定案數據請查閱當年統計年鑒。)

2002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大精神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圍繞提前基本實現現代化總目標,突出發展主題,堅持量質并舉,加快結構調整,推進改革開放,優化發展環境,團結奮斗,開拓創新,順利完成年初制定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國民經濟在較高發展平臺上繼續快速增長,運行質量進一步提高,各項社會事業取得新成績,向舟山實現跨越式發展目標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一、綜合

2002年我市國民經濟繼續保持快速增長,經濟增速創自1996年以來的新高,綜合實力明顯增強。漁農業生產結構調整加快,工業生產增勢強勁,經濟效益明顯改善,固定資產投資加快,國內市場活躍,市場物價運行平穩,外貿出口出現回暖,財政金融形勢穩定,城鄉居民生活進一步改善。

據初步統計,2002年全市實現國內生產總值144.05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增長12.5%。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32.78億元,下降1.8%;第二產業增加值51.97億元,增長18.6%;第三產業增加值59.30億元,增長16.6%。第一、二、三產業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由上年的26.1:34.1:39.8調整為22.8:36.1:41.1,第二、第三產業在全市經濟中的重要地位進一步凸現。2002年全市人均國內生產總值14710元。

市場物價總水平穩中有降。全年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比上年下降0.5%,商品零售價格總水平比上年下降0.7%。(詳見附表1)

勞動就業工作繼續加強。年末全市城鎮集體以上職工10.98萬人,比上年減少2.2%;城鎮個私從業人員4.34萬人,比上年增長8.0%。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渠道不斷擴大,全年共有5890名城鎮失業人員實現就業和再就業,比上年增長48.9%。勞動市場不斷完善,全年共提供就業崗位28649個,增長15%。據勞動部門統計,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為4.1%,比上年同期上升0.3個百分點。

經濟運行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外向型經濟水平、工業化水平和城市化水平還不高,經濟發展的結構性、素質性矛盾依然存在。企業核心競爭力不強,創新能力和整體活力亟待提高。利用外資規模較小,水平較低。漁業轉產轉業困難較多,漁農村居民收入增長不快。城鄉就業和再就業壓力依然較大。

二、漁業

漁業生產基本穩定。2002年面對資源衰退,捕撈空間縮小等不利因素的進一步影響,各級黨委、政府把漁民轉產轉業工作放到突出位置,積極啟動捕撈漁民“雙轉”工程,通過加快結構調整,主攻海水養殖,大力開拓遠洋漁業,全市漁業生產基本穩定。2002年全市水產品總產量124.61萬噸,比上年下降3.7%,其中,地方漁業產量121.90萬噸,下降4.2%。全年實現漁業產值64.13億元,比上年下降2.3%。

遠洋漁業出現恢復性增長,水產養殖快速發展。全年遠洋漁業產量13.30萬噸,增長9.5%,其中地方遠洋漁業產量11.01萬噸,增長7.6%。海水養殖業發展迅猛,面積進一步擴大,產量不斷增加。全市水產養殖面積12.11千公頃,產量9.07萬噸,其中海水養殖面積9.94千公頃,產量8.38萬噸,同比分別增長20.4%和32.2%。海水養殖產值9.41億元,比上年增長40.8%,占漁業總產值的比重由上年的12.3%上升到14.7%。全市海水養殖面積中,淺海養殖、圍塘養殖、灘涂養殖面積分別達到1367公頃、5138公頃、3434公頃,分別比上年增長28.7%、20.4%和17.2%。

漁業生產能力得到有效控制。年末全市擁有機動漁船10333艘,比上年減少4.1%。漁船總噸位88.60萬噸,總功率150.99萬千瓦,分別比上年減少0.8%和1.3%。

三、農業

農業生產在結構調整中穩步發展。2002年全市農業生產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效益為中心,以科技為動力,以產業化經營為載體,加快產業結構調整步伐。全年實現農林牧業總產值8.73億元,比上年下降9.2%。

糧食作物生產大幅調減,經濟作物發展迅速。全年糧食播種面積13.42千公頃,產量6.60萬噸,分別比上年下降12.7%和12.6%。其中早稻種植面積0.39千公頃,產量0.20萬噸,分別下降40.0%和43.4%;晚稻種植面積6.75千公頃,產量4.37萬噸,分別下降12.7%和11.1%。蔬菜生產形勢較好,全年蔬菜播種面積11.03千公頃,產量21.17萬噸,分別增長1.7%和2.3%。花卉苗木、茶葉、瓜類等種植面積也有不同程度的增長。糧經產值比例(以糧食為1)由上年的1:4.69調整到1:5.36。畜牧業生產發展勢頭良好。主要傳統畜禽產品產量增加,鵪鶉、奶牛等節糧食草型畜禽飼養蓬勃發展。全年肉類產量1.39萬噸,同比增長8.0%;家禽存欄119.16萬羽,與上年持平;禽蛋產量0.73萬噸,增長8.3%;牛奶產量0.17萬噸,增長22.1%。(主要漁農產品產量詳見附表2)

農業生產條件有所改善,水利工程建設進一步加強。2002年全市累計投入包括標準海塘建設在內的農田水利建設資金3.01億元,全年改造低產田0.9千公頃,改善有效灌溉面積1.5千公頃,新增除澇面積0.02千公頃,疏浚河道52.6公里。年末擁有農業機械總動力169.61萬千瓦,同比下降1.9%。農村用電量3.4億千瓦時,增長11.5%。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純)4869噸,比上年下降14.0%。

四、工業、鹽業和建筑業

工業生產快速增長。全年完成工業總產值190.13億元,按現價計算比上年增長22.7%。實現工業增加值42.24億元,比上年增長21.2%,工業增長拉動全市經濟增長5.8個百分點,貢獻份額達到46.1%,工業在全市經濟的主導地位進一步突出。其中國有和年銷售收入500萬元及以上非國有工業完成產值120.06億元,比上年增長24.0%。個私工業蓬勃發展,全年完成產值116.03億元,增長36.6%,占全市工業總產值比重達到61.0%,增速高出全市工業平均增幅13.9個百分點。重點骨干企業生產形勢喜人,全市23家產值上億元的重點工業企業完成產值57.65億元,比上年增長22.6%,占全部工業產值的比重達30.3%。產銷銜接狀況良好,全年工業品產銷率為95.7%。

三大島和工業園區發展勢頭強勁。三大島重點扶持政策成效明顯,金塘、六橫、衢山全年完成工業產值11.66億元、8.60億元和3.30億元,分別增長26.4%、22.2%和39.9%。市重點發展的六大工業園區全年完成工業產值32.19億元,增長58.5%,增幅高出全市平均35.8個百分點。

工業經濟運行質量提高,經濟效益明顯改善。全市列入考核的384家工業企業實現利稅8.58億元,比上年增長31.7%,實現利潤4.08億元,增長57.5%,虧損企業虧損額0.50億元,同比減虧54.4%。384家工業企業經濟效益綜合考評得分為169.63分,比上年提高26.91分。十一項考核指標均好于上年水平,總資產貢獻率由7.59%上升到8.99%,資本保值增值率由103.64%上升到117.26%,資產負債率由64.17%下降到60.84%,流動資產周轉率由1.74次/年提高到1.90次/年,成本費用利潤率由2.69%上升到3.69%,全員勞動生產率由42818元/人提高到52923元/人,產品銷售率由95.00%上升到95.33%,產品質量穩定提高率由93.85%上升到96.88%,萬元產值綜合能耗降低率由-2.43%上升到15.33%,虧損率由29.76%下降到10.92%,新產品產值率由4.84%上升到6.47%。(主要工業產品產量詳見附表3)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鹽業生產有序開展。全年生產原鹽15.40萬噸,比上年減少38.3%,鹽產品各項質量指標明顯提高,原鹽質量繼續名列全省前茅。全年銷售原鹽18.96萬噸,比上年減少13.6%。

建筑業生產形勢良好。2002年,全市實現建筑業增加值9.74億元,比上年增長8.4%。全市建筑業企業完成施工產值21.57億元,增長5.4%。房屋建筑施工面積252.96萬平方米,增長9.8%。房屋建筑竣工面積108.92萬平方米,增長10.0%,按面積計算工程優良品率達46.1%。

五、固定資產投資

固定資產投資繼續擴大。全年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64.54億元,比上年增長15.8%。其中國有等單位完成投資47.80億元,增長27.1%;城鄉集體完成投資7.24億元,增長73.7%;城鄉個私完成投資9.49億元,下降31.9%。

在國有等單位投資完成額中,基本建設完成投資22.77億元,比上年增長34.3%;更新改造完成投資6.35億元,增長16.5%;房地產開發完成投資18.69億元,增長22.9%。全年國有等單位基本建設和更新改造投資施工項目261個,比上年增加10個;新開工項目152個,比上年減少12個。

重點建設項目進展順利。全市40個重點項目共完成投資15.59億元。其中大陸引水應急工程、臨城新區世紀大道、標準海塘建設、大海洋科技有限公司深水網箱設備制造基地等24個重點項目已基本完成或投入使用。16個在建重點項目加緊實施,進展順利。大陸連島工程累計完成投資4.93億元,其中桃夭門大橋完成投資1.15億元,已完成總工程量的70%,響礁門大橋主體工程和岑港—響礁門大橋接線主體工程已順利完成;三大島交通主干線金塘完成工程量25%,六橫完成路基工程的20%,衢山完成路基工程的80%等。

2002年,全市國有等單位建成投產項目130個,新增固定資產14.49億元。其中大型基本建設項目2個。通過基本建設和更新改造,全市新增主要生產能力和效益有:11萬伏及以上輸電線路長度10公里;化學纖維1.2萬噸/年;新建公路24.4公里,改建公路11.39公里;新(擴)建成港口碼頭(泊位)6個,碼頭吞吐量38萬噸;商業石油庫22萬立方米;城市自來水供水能力0.18萬噸/日;城市道路擴建長度5.42公里,擴建面積10.63萬平方米;移動通信基站33個。

六、交通和郵電業

交通郵電業持續發展。全年交通運輸郵電業完成增加值12.47億元,比上年增長15.2%。

2002年,全市各種運輸方式完成貨物運輸量3265萬噸,比上年增長5.3%,貨物周轉量136.56億噸公里,增長11.7%,其中陸運3.18億噸公里,增長22.7%;水運133.38億噸公里,增長11.5%。完成旅客運輸量7781萬人,比上年增長2.7%,旅客周轉量15.57億人公里,增長5.6%,其中陸運10.60億人公里,增長11.8%;水運4.97億人公里,下降5.6%。2002年,普陀山機場起降飛機5014架次,旅客吞吐量30.19萬人次,貨物吞吐量2568噸,分別比上年增長36.2%、20.4%和6.9%,旅客吞吐量增幅在全國中小機場中名列前茅。港口貨物吞吐量再創新高,全年完成4068萬噸,比上年增長24.0%,舟山港國家級大港地位進一步鞏固,在全國沿海港口吞吐量排位繼續穩居第九位。

郵電通信業快速發展,新型業務不斷拓展,通訊能力進一步提高。全年完成郵電業務總量8.48億元,比上年增長28.2%。年末城鄉固定電話(含小靈通)用戶已達33萬戶,比上年增長11.2%,全年凈增3萬余戶。年末全市移動電話用戶達40.55萬戶,比上年末增長46.1%。電話普及率(含移動電話、小靈通)由上年末的58.5戶/百人提高到75.2戶/百人,其中移動電話普及率由上年末的28.3戶/百人提高到41.5戶/百人。數據網絡服務業務高速發展,年末國際互聯網絡用戶6.36萬戶,比上年增長37.7%。

七、國內貿易

消費品市場持續活躍。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4.07億元,比上年增長13.3%,考慮價格變動因素,實際增長14.1%。分經濟類型看,個私經濟快速發展,比重繼續上升,全年實現消費品零售額44.84億元,增長14.2%,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60.5%,比上年提高0.5個百分點。分區域看,城鎮市場實現消費品零售額53.14億元,增長14.9%;漁農村市場實現消費品零售額20.93億元,增長9.2%。分行業看,批發零售貿易業和餐飲業繼續保持快速增長,實現消費品零售額48.45億元和8.24億元,分別增長15.7%和19.6%;其他行業實現消費品零售額17.38億元,增長4.6%。

市場建設發展良好。2002年,全市有各類商品交易市場118個,實現成交額46.03億元,比上年增長4.5%。其中成交額超億元的市場5個,超十億元的市場1個。

八、對外經濟和旅游業

外貿出口在困難中保持增長。2002年舟山外貿積極應對世界經濟低速增長嚴峻形勢,努力克服貿易壁壘增多、出口退稅滯后等諸多困難,出口下降趨勢得到有效遏制,外貿出口出現回暖。全年地方外貿自營進出口總額4.97億美元,比上年增長7.2%。其中進口總額0.52億美元,下降3.6%,出口總額4.44億美元,增長8.7%。在出口總額中,水產品出口復蘇,工業品出口持續走強,全年水產品出口3.71億美元,增長7.2%,工業品出口0.71億美元,增長19.9%。

從主要出口市場看,日韓兩大出口市場穩定增長,新興市場進一步拓展。對日本出口增長19%,占全市出口比重比上年上升3.9個百分點;對韓國出口增長5.5%,占全市出口比重比上年下降0.9%;對美國出口增長10.9%,占全市出口比重比上年上升0.2個百分點;對歐盟出口下降70.5%,占全市出口比重比上年下降10.1個百分點;對香港出口增長4.4倍,占全市出口比重比上年上升3.3個百分點,香港首次超過歐盟成為我市出口第四大市場。新興市場進一步拓展,對菲律賓、俄羅斯、新加坡出口分別增長7.7倍、8.8倍和1.1倍。

利用外資規模較小。2002年全市利用外資合同項目26個,比上年下降25.7%,協議利用外資金額2744萬美元,比上年下降8.7%,實際利用外資金額1148萬美元,比上年增長0.6%。

對外經濟技術合作有所下降。受國家外經政策調整等因素影響,對外經濟合作完成營業額913萬美元,比上年下降14%。對外勞務合作營業額893萬美元,比上年增長23%,全年外派勞務854人,比上年下降13%。

旅游業發展再上新臺階。2002年我市旅游業通過“抓宣傳、抓精品、抓管理、抓改革、抓特色”,全市旅游的內涵和外延不斷豐富和拓展,旅游產業優勢整合和精品營造取得一定進展。全年共接待國內外游客631.98萬人次,比上年增長14.9%。實現旅游收入24.5億元,增長14.4%,與全市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達到17%,旅游商品創匯占全市旅游創匯的比重為8.4%。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九、金融和保險業

金融運行狀況良好。全市金融機構存款吸收力度不斷加大,年末全市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211.02億元,比上年末增加38.78億元。其中企業存款73.54億元,比上年末增加12.12億元;城鄉居民儲蓄余額110.38億元,比上年末增加13.62億元。信貸有效投入繼續增加,年末各項貸款余額139.98億元,比上年末增加27.62億元,其中短期貸款余額90.19億元,比上年末增加17.52億元;中長期貸款余額39.99億元,比上年末增加7.97億元。

保險業持續快速發展。全年保費收入5.60億元,比上年增長47.2%,其中財產險保費收入1.46億元,比上年增長17.7%;養老金及壽險4.00億元,比上年增長63.9%。全年賠款支出0.85億元,比上年增長19.4%。

十、科學技術和教育

科技隊伍不斷壯大。年末全市擁有縣級以上國有獨立科學研究和技術開發機構9個,從事科技活動人員180人。全市地方國有企事業單位共有各類專業技術人員18795人,其中高級職稱1085人,中級職稱7373人,分別比上年增長15.1%和4.0%。

科技事業取得新進展。全年共安排各級各類科技計劃項目302項,其中國家級項目11項、省級項目69項、市級項目101項,年末已有28項科技成果通過市級以上科技主管部門組織的鑒定和評審。從培養和扶持高科技園區和高新技術產業入手,不斷加大科技興工和高新技術產品培育力度,啟動建設了“舟山水產養殖科技創新中心”、“舟山水產品精深加工科技創新服務中心”、“定海擠出機械及其基礎件科技創新服務中心”。“70KW潮流發電實用化技術研究”等3個項目被列入國家863計劃。科技興海步伐不斷加快,組織實施國家級涉海科技項目6項,省級科技興海項目21項,共投入經費938萬元,其中“岱衢族大黃魚人工生產性育苗”項目的成功,在國內首次突破了野生岱衢族大黃魚在自然海區的采捕、保活和人工育苗技術。

努力培育和發展技術市場,切實抓好知識產權和專利工作。全年共認定登記技術合同112件,合同金額2100萬元。專利申請量達到了75件,授權量為68件。

教育改革繼續深化,教育事業全面發展。2002年全市擁有普通高校1所,招生2417人,畢業913人,在校生6260人;普通中學71所,招生18470人,畢業18302人,在校學生57282人;普通小學126所,招生8435人,畢業12913人,在校學生56153人。初中升高中段入學率82.70%,普通高中(職業高中)高考入學率80.12%,3-5周歲幼兒入園率88%,三殘兒童入學率96.1%。高教自學考試全年報考達2.58萬人次,有580余人獲得本專科畢業證書。

全市中小學布局進一步調整優化,撤并小學19所,撤并初中3所,新建初中2所,調整高中5所。浙江海洋學院擴建一期工程和千荷實驗學校建設主體工程基本完成,田家炳中學組建工程開始啟動,舟山航海教育園區已完成土地征用等前期工作。信息技術教育進一步加強,全市學校擁有計算機1.01萬臺,平均每12名學生擁有一臺計算機,生均擁有量居全省第一,有70所學校建成校園網,比上年增長22.8%。

十一、文化、衛生和體育

文化藝術事業健康發展。年末全市共有文化藝術表演團體3個,藝術表演場所2處,群眾藝術館1個,文化館4個,文化站44個,公共圖書館4個,藏書46.38萬冊。博物館3個,檔案館5個。

廣播電視事業穩步發展。年末有廣播電臺1座,節目6套,電視臺1座,節目6套,城鄉有線電視用戶24.82萬戶,全市廣播和電視人口綜合覆蓋率分別達98%和96%。

衛生事業不斷發展,城鄉醫療衛生條件繼續改善。年末有醫療衛生機構260個,醫療床位3127張,衛生技術人員3566人,其中醫生1601人,護士1149人。醫藥衛生體制改革不斷深化,城鄉社區衛生服務取得新進展。年末全市已建有15個社區服務中心,55個社區服務站,覆蓋人口26.7萬。預防保健工作不斷提高。2002年全市無償獻血量首次超過臨床用血量,達到全國先進城市標準;婦幼保健各項指標保持高水平;農村改水改廁受益率分別為62.28%和46.03%。

體育事業穩步發展。2002年全市共舉辦縣級以上體育運動31次,全民健身運動285次,參加人數達5.05萬人次。積極推行《國家體育鍛煉標準》,學生達標率為99.05%,其中優秀率為28.44%。競技體育取得新突破,在十二屆省運會上共奪得11.5枚金牌、10枚銀牌、12枚銅牌,創我市參加省運會比賽的最好成績。

十二、環境保護

環境保護力度加大,環境質量有所改善。年末全市環保系統共有各類工作人員174人,各級環境監測站5個,環境監理站4個,環境監測人員87人。

圍繞“碧水、藍天、綠色”三大工程,加大污染源治理力度。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水、聲、空氣等質量均保持良好狀況,市區主要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到國家二、三類水質標準,全市空氣質量平均值達到國家二級標準要求,其中達到一、二級標準的天數占到98.1%。年末全市已建成煙塵控制區6個,面積達35.2平方公里。建成噪聲達標區5個,面積12.5平方公里。全市已建成21個合格飲用水源保護區,其中2002年新建合格飲用水源保護區4個。

生態建設工作進一步加強。全市2個國家級和2個省級風景名勝區環境質量繼續保持良好狀態。目前全市已建成生態示范區(點)5個,自然保護區1個。

十三、人口與人民生活

人口自然變動持續負增長。2002年全市人口出生率為6.22‰,死亡率為6.53‰,自然增長率為-0.31‰。年末全市戶籍人口為977557人,比上年末減少3457人。

城鄉居民收入繼續增加,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根據抽樣調查,全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985元,比上年增長13.5%,考慮物價變動因素,實際增長14.1%;漁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4659元,比上年增長5.4%,考慮物價變動因素,實際增長5.9%。2002年全市城鎮集體以上單位在崗職工工資總額16.91億元,比上年增長8.6%,在崗職工平均工資16693元,比上年增長13.3%,考慮物價變動因素,實際增長13.9%。城鎮居民家庭恩格爾系數39.0%,漁農村居民家庭恩格爾系數44.1%。

城鄉居民居住條件繼續改善。年末城鎮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積20.61平方米,漁農村居民人均生活用房面積41.68平方米。

養老保險、失業保險和醫療保險等社會保險制度改革繼續推進。年末全市參加社會養老保險統籌的單位2760家,參保人數14.31萬人。參加失業保險單位2207家,參保人數10.42萬人,各級勞動部門為1.45萬人次失業人員提供了失業救濟。參加基本醫療保險單位2643家,參保人數14.82萬人。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社會福利事業不斷發展。年末全市共有社會福利事業單位51個,床位986張,收養575人,其中社會辦敬老院42所,床位653張,收養383人。城鄉居民中得到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保障的對象達9394人,其中城鎮保障對象1644人,漁農村保障對象7750人。城鄉各種社會救濟對象得到國家臨時救濟的達3231人次,其中城鎮853人次,漁農村2378人次。

注:

(1)本公報中所列的國內生產總值,農、漁業產值絕對數按現價計算,增長速度按可比價格計算。

(2)本公報所列部分數據為年度初步統計數據。

關閉
關注公眾號 獲取新動態
91在线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亚洲2022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久久婷五月综合97狠狠澡,亚欧人成精品免费观看
亚洲Av一综合AV一区 | 正在播放酒店约少妇 | 欧美日韩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地区 | 天堂不卡AV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日韩精品欧美一区二区 | 日韩亚洲人成在线综合日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