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會員中心
   
統計年鑒年度索引: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統計年鑒分省、行業總索引 ]
統計公報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統計公報分省總索引 ]
站內搜索: 高級搜索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統計公報 > 浙江

舟山市2004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時間:2010-01-07 16:11:54 來源:舟山市統計局 作者:admin 點擊:1116次

舟山市統計局

2005年3月16日

2004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認真貫徹宏觀調控各項措施,按照省委“八八戰略”和市委“六六決策”的要求,以發展海洋經濟為主線,全面推進“平安舟山”建設,加快實施“暖人心、促發展”工程,積極推進漁農村新型社區建設。國民經濟繼續保持平穩健康快速發展,各項社會事業全面進步,人民生活水平穩步提高,提前一年實現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五”計劃的主要預期目標。

一、綜合

國民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綜合實力不斷增強。初步核算,2004年全市生產總值為212.04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增長17.0%,增幅居全省各市第一位。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38.21億元,增長10.2%;第二產業增加值91.30億元,增長21.9%,其中工業增加值69.23億元,增長19.8%;第三產業增加值82.53億元,增長15.5%,其中交通運輸、倉儲及郵政業增加值12.26億元,增長24.3%,批發和零售業增加值16.14億元,增長13.5%,住宿和餐飲業增加值5.69億元,增長14.6%。各縣(區)經濟均保持快速增長。其中,定海區生產總值增長17.2%,普陀區增長17.1%,岱山縣增長15.9%,嵊泗縣增長16.5%。全市三次產業結構比例由上年的19.3:40.9:39.8調整為18.0:43.1:38.9。2004年,按戶籍人口計算,全市人均生產總值為21855元,按現行匯率折算約為2643美元,增長17.5%。海洋經濟快速發展。初步測算,2004年,全市海洋經濟總產出為402億元,比上年增長20.1%;海洋經濟增加值為143.80億元,占全市生產總值比重達到68.0%。

財政收入較快增長。2004年,全市預算內財政總收入為19.53億元,按可比口徑計算,比上年增長22.2%。地方財政收入13.57億元,增長27.2%,其中營業稅6.47億元,增長34.0%;所得稅1.94億元,增長32.4%。地方財政支出28.93億元,比上年增長25.3%。

價格總水平有較快上升。全年居民消費價格水平比上年上升4.4%,高于上年漲幅3.1個百分點,其中食品類價格上升12.8%,拉動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上漲4.2個百分點。服務價格上升4.0%,商品零售價格上升3.4%,工業品出廠價格上升4.0%,商品房銷售價格上升較快,其中住宅價格上升24.0%。(價格變動情況見附表1)

城鄉就業穩步推進。年末全市城鎮以上職工11.22萬人,比上年增長8.9%;城鄉個私從業人員11.09萬人,比上年增長9.3%。據勞動部門統計,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為4.0%,全市全年新增就業崗位5096個,共有5667名城鎮失業人員實現了就業和再就業。

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在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土地、資金、人才等要素制約矛盾比較突出,綜合競爭實力還不強,總體上經濟發展的結構性、素質性矛盾依然存在。漁農民轉產轉業難度仍然很大,城鄉差別、貧富差距尚未有效縮小,特別是部分低收入群體生活還比較困難。

二、農林牧漁業

2004年,全市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84.49億元,比上年增長13.4%,其中漁業總產值75.01億元,增長14.5%;農業總產值6.76億元,增長6.8%;林業總產值0.19億元,增長6.6%;牧業總產值2.52億元,增長1.4%。

漁業生產穩步發展。2004年全市水產品總產量130.42萬噸,比上年增長4.8%,其中地方漁業產量122.70萬噸,增長2.9%。遠洋漁業穩定增長,全市共有遠洋漁船273艘,遠洋漁業產量19.99萬噸,產值13.37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19.0%和22.4%。海水養殖業健康發展,水產養殖品質全面提升,養殖示范基地和優勢產業帶建設穩步推進。全市水產養殖面積13.04千公頃,產量13.42萬噸,產值11.90億元,分別增長1.1%、14.7%和13.0%。

漁民轉產轉業穩步推進。2004年全市共拆解捕撈漁船644艘,總馬力7.2萬千瓦,涉及漁民3494名。“暖人心、促發展”工程取得初步成效,全年培訓漁農村勞動力24949名,漁農村富余勞動力實現就業13026名,結對幫扶漁農民4033戶,改造漁農村危房685戶。

加強基本農田保護,糧食生產恢復性增長。全年糧食播種面積12.04千公頃,產量5.93萬噸,分別比上年增長0.6%和10.2%。油料、蔬菜、水果等主要經濟作物產量保持穩定。全年油料產量5537噸,蔬菜產量19.22萬噸,水果及果用瓜產量7.65萬噸,花卉苗木種植面積496公頃,藥材種植面積64公頃。2004年,全市生豬飼養量30.09萬頭,年內豬肉產量15368噸,禽蛋產量7620噸,牛奶產量3460噸。畜牧業生產繼續向規模化發展,全市規模飼養戶539戶,規模飼養戶生豬飼養量19.57萬頭,占全市總量的65.0%。林業建設步伐加快。全市共投入綠化造林資金1087萬元,完成造林面積10956畝。(漁農業主要產品產量見附表2)

三、工業、鹽業和建筑業

工業生產快速發展。2004年,全市工業總產值310.39億元,增長29.3%,增速比上年提高3個百分點。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202.48億元,增長27.8%;臨港工業總產值172億元,增長34%,占全部工業總產值比重為55.4%。產銷銜接良好,實現工業銷售產值300.98億元,增長29.6%,產銷率為97%。

主導行業拉動強勁。2004年全市水產加工、船舶修造、機械制造三大行業工業總產值190.81億元,增長31.2%,占工業總產值比重為61.5%,比上年提高10個百分點。其中,船舶修造業總產值30.17億元,增長63.6%,全市造船能力達到50萬噸,居全省第二位;水產加工業總產值115.42億元,增長25.9%;機械制造業總產值45.22億元,增長28.0%。電力工業總產值10.09億元,增長31.7%;化纖制造業總產值7.90億元,增長4.9%;大宗貨物中轉加工工業總產值8.64億元,增長1.9倍。

規模工業作用進一步顯現。2004年,全市工業總產值在億元以上企業已達到52家,比上年增加17家,實現工業總產值135.80億元,增長34.7%,高于全市工業增速5.4個百分點,占全市工業總產值比重上升到43.8%,對工業增長貢獻份額達到49.8%。

2004年,全市工業用電量9.93萬千瓦時,增長22.7%,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用電量5.78萬千瓦時,增長22.7%;規模以上工業用水量1304萬噸,增長10.2%。(工業主要產品產量見附表3)

工業經濟運行質量保持穩定。2004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利稅總額11.94億元,比上年增長2.3%,利潤6.01億元,增長2.5%。其中,盈利前十位企業共實現利潤總額4.44億元,占全市盈利企業盈利額的61.1%。機械制造業效益較好,實現利潤總額3.44億元,增長25.5%,占全市利潤總額的57.2%。但總體看,工業經濟效益提高不明顯,全年列入省考核的十一項經濟效益綜合考評得分為169.13分。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鹽業生產穩步增長。全市共生產原鹽27.15萬噸,比上年增長3.7%,實現鹽業總產值7109萬元;原鹽銷售22.94萬噸,比上年增長32.6%;鹽產品國家標準一級品率45%,比上年提高5個百分點。

建筑業生產持續發展。全年建筑業實現增加值22.07億元,比上年增長30.3%。全市建筑企業施工產值40.35億元,增長32.9%,上交稅金2.07億元,增長41.8%。

四、固定資產投資和房地產業

固定資產投資繼續保持較快增長。2004年,全市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27.87億元,增長30.5%。其中限額以上投資額117.96億元,增長36.2%,增幅高于全省平均9.2個百分點。剔除洋山港項目,2004年全市完成地方性固定資產投資100.30億元,同比增長39.3%。

投資結構繼續改善。全年基礎設施投資55.41億元,增長10.6%;工業投資33.38億元,增長44.6%。分產業看,第一產業投資下降68.5%,第二產業投資增長49.5%,第三產業投資增長26.8%。2004年,臨港型工業完成投資17.30億元,同比增長62.0%,占全部工業投資比重為51.8%。其中,船舶修造業完成投資9.10億元,同比增長1.3倍;糧油和水產加工業4.50億元,增長62%;化纖制造業1.10億元,增長24%;電力行業完成投資2.60億元。

主要生產能力繼續增加。2004年,全市新增固定資產4.94億元,新增主要生產能力和效益有:火力發電13.5萬千瓦;輸電線路長度0.64公里;變電設備能力3.15萬千伏安;民用船舶24艘;化學纖維6萬噸;新建公路86.11公里;城市道路擴建長度1.47公里;新(擴)建碼頭泊位10個,港口吞吐量67萬噸;購置船舶70艘,運力8.75萬噸。

房地產投資較快增長。全年完成房地產開發投資23.66億元,比上年增長30.1%;商品房施工面積243.24萬平方米,增長7.2%,其中新開工面積102.67萬平方米,增長21.9%;竣工面積63.05萬平方米,下降28.0%;商品房銷售面積67.02萬平方米,下降10.6%,其中住宅銷售面積60.51萬平方米,下降7.9%;商品房空置面積5.25萬平方米,下降39.7%。

重點項目建設進展順利。2004年,全市共安排重點建設項目52項,其中續建項目21項,新建項目31項,共完成投資33.74億元,完成項目21項。其中大陸連島工程一期、市行政中心、新城大橋、文化廣場改造、舟山劇院拆建、329國道延伸段、浙江國際海運職業技術學院等項目已基本完成;中海糧油油籽加工、常石集團大型船體項目、天力化纖廠技改、揚帆集團遷建、港明公司超市食品及水產品綜合開發項目等先后竣工。

五、交通和郵電業

運輸市場持續繁榮。2004年,全市貨運量5430萬噸,貨運周轉量328.05億噸公里,分別增長43.8%和67.0%;客運量8126萬人,旅客周轉量17.42萬人公里,分別增長8.3%和17.6%。其中,民航客運量38.05萬人次,增長46.2%,貨物吞吐量2334.8噸,增長4.1%。全市機動車輛繼續增加。年末全市民用汽車保有量67785輛,其中私人汽車59538輛,分別比上年增長1.2%和13.3%。

海運業快速發展。年末全市海運企業125家,海運運力達到140.6萬凈載重噸,凈增40萬載重噸。海運貨運量3991萬噸,貨物周轉量344億噸公里,分別增長63.7%和78.2%。

港口貨物吞吐量再創新高。全年港口貨物吞吐量7359萬噸,增長28.6%,其中石油及天然氣吞吐量2460萬噸,增長37.1%,金屬礦石吞吐量2490萬噸,增長6.6%。全年港口集裝箱吞吐量4.95萬TEU,增長47.3%。

郵電通信業繼續發展。全市郵政電信業務總收入9.81億元,比上年增長13.9%。年末全市固定電話(含小靈通)用戶47.05萬戶,比上年增長14.6%;全市移動電話用戶62.63萬戶,增長26.9%。年末全市寬帶用戶16.09萬戶,比上年增長48.4%。完成國內郵政特快專遞13.15萬件,比上年增長11.6%;國際特快專遞0.43萬件,比上年增長7.5%。

六、國內貿易

消費品市場繁榮活躍。2004年,全市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7.52億元,比上年增長16.5%。其中城市消費品零售額67.10億元,增長16.8%;縣及縣以下消費品零售額20.4億元,增長15.5%。分行業看,批發零售貿易業零售額75.34億元,增長16.6%;餐飲業11.94億元,增長18.7%。在社會消費品零總額中,個私經濟零售額56.63億元,增長13.0%,占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64.7%。全年限額以上批發零售貿易業商品銷售額104.99億元,增長40%,其中石油及制品類51.51億元,增長43.8%;煤炭制品6.50億元;金屬材料6.53億元;機電產品及設備1.79億元。

連鎖超市快速發展。年末全市限額以上商貿企業連鎖總店9家,連鎖門店136個,比上年增長36.0%,營業面積6.74萬平方米,增長50.4%,零售額達到5.06億元,增長20.6%,實現利潤總額625.9萬元,增長12.1%。

商品交易市場規模不斷擴大。年末全市有各類商品交易市場116個,其中消費品市場106個,生產資料市場7個,生產要素市場3個。全年消費品交易市場成交額56.74億元,增長17.6%,其中水產品中心批發市場交易額30.98億元,增長34.7%;船用市場成交額5.49億元;船舶市場交易額17.02億元,增長79.2%。

七、對外經濟和旅游業

進出口貿易增勢強勁。2004年,全市地方外貿自營進出口總額10.11億美元,增長62.9%,其中出口8.14億美元,增長50.8%;進口1.97億美元,增長1.4倍。生產企業和三資企業出口持續高速增長,全年出口額分別為4.82億美元和2.37億美元,分別增長69.7%和34.7%。

進出口商品結構不斷優化。全市水產品出口6.17億美元,增長35.4%,占全市出口額的75.8%;工業品出口1.95億美元,增長1.4倍,占全市出口額的23.9%,比重提高8.8個百分點;其中船舶出口33艘,金額9468萬美元,占全市工業品出口近50%。全年工業品進口1.08億美元,增長2.2倍。

出口市場不斷擴大。2004年,全年外貿出口國家和地區達到124個,比上年增加24個。傳統市場繼續鞏固。對日本、韓國、歐盟三大經濟體的出口分別為2.82億美元、2.11億美元和1.51億美元,分別增長54.0%、56.5%和2.6倍,對美國出口2940萬美元,下降21.1%。

舟山口岸進出口較快增長。2004年,全市口岸進出口總值40.81億美元,比上年增長71.6%,其中進口38.88億美元,增長77.7%;出口1.93億美元,增長1.4%。進出口船舶3707艘次,增長30.3%,其中外籍船舶1626艘次,增長64.2%。外籍船舶修理298艘次,增長68.4%。

引進內外資規模繼續擴大。2004年,全市直接引進外資項目20個,合同外資6071萬美元,增長21.4%,實際使用外資2251萬美元,增長32.1%。其中投資總額在1000萬美元以上項目6個,投資額為16908萬美元,占全市外商投資總額的86.1%。引進境內市外投資項目98個,注冊資本9.3億元,增長96.7%,實際引進市外資金6.6億元,增長77.3%。“山海協作工程”共有23個項目簽約,協議引進資金12.5億元。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對外勞務合作穩步推進。全年對外勞務合作營業額1051萬美元,增長19%,在外人數1579人,增長12.4%。對外漁業合作營業額2064萬美元,增長76.4%,在外人數1592人,增長91.1%。

旅游業發展步伐加快。2004年,全市旅游按照“一個品牌,三條主線、十大景區”發展思路,加快旅游精品建設,積極推進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創建,成功舉辦國際沙雕節、海鮮美食節、觀音文化節等系列旅游節慶活動。全市共接待國內外游客837.07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51.18億元,分別增長29.8%和43.2%。其中入境游客11.65萬人次,創匯5974.4萬美元,分別增長1.1倍和1.3倍。主要景點增長明顯,普陀山、桃花、朱家尖等景點旅游人數分別增長25.3%、23.2%和19.4%。旅游配套設施不斷完善。年末全市共有國際旅行社1家,國際旅行社分公司3家,國內旅行社77家,旅游星級飯店56家。

八、金融和保險業

金融總量穩定增長。2004年末全市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余額324.07億元,比上年末增長17.4%,其中城鄉居民本外幣儲蓄存款164.00億元,增長15.9%,比五年前翻了一番。金融機構貸款余額235.20億元,比上年增長23.7%,其中基建貸款57.39億元,增長25.9%。信貸結構進一步改善。全市制造業貸款57.35億元,比年初增加12.4億元,占全部貸款額的24.4%;海運業貸款18.98億元,新增4.39億元;房地產企業貸款18.25億元,新增8084萬元;新增個人住房貸款12億元。保險市場平穩運行。2004年全市保險機構實現保費收入7.30億元,比上年增長3.4%,其中財產險保費收入2.21億元,增長14.3%;養老金及壽險保費收入4.91億元,下降1.0%。全年賠款支出1.41億元,增長41.1%,給付支出0.99億元,增長37.5%。

九、科學技術和教育

深入實施科技興市戰略,科技隊伍不斷壯大。年末全市地方國有企事業單位共有各類專業技術人員19302人,其中高級職稱1595人,中級職稱8367人。科技創新能力明顯增強,全年共實施各類科技項目339項,其中國家級12項,有3項列入國家863計劃項目,省級83項;全年獲省市級政府獎的科技成果數29項,其中省級獎4項。

高新技術園區和產業穩步發展。2004年,進一步加快舟山國家海洋星火特色產業集聚區、普陀海洋高科技園區建設,啟動了舟山海洋科技(人才)創業園建設,繼續推進高新技術企業及研發中心的培育。2004年,全市13家高新技術企業實現工業總產值6.90億元,銷售收入6.52億元,實現利稅0.96億元。

品牌建設穩步推進。年內有12只產品被評為舟山名牌,有14只產品被評為浙江名牌,目前全市有舟山名牌產品47只,省級名牌產品27只,其中水產品名牌16只。

實施教育綜合改革,教育布局結構繼續調整。至年末全市擁有普通高等院校3所,招生4151人,畢業生1335人,在校學生10253人。其中浙江海洋學院在校學生7076人,浙江國際海運職業技術學院完成籌建實現招生470人;成人高校2所,在校學生2192人;普通中學61所,在校學生51625人;中職學校12所,在校學生14218人;普通小學年內撤銷11所,目前為91所,在校學生50646人。

教育事業全面發展。2004年,全市初中升高中比例為90.7%,高考上線率為91.3%,3-5周歲幼兒入園率為92.0%,全年自學考試報考為28995人次。至年末全市有99所學校建立了校園網,156所學校通互聯網,110所學校建立了多媒體教室。同時,航海教育培訓園區、海洋學院擴建、舟山中學海洋科技館等教育重點工程進展順利。

十、文化、衛生和體育

全面創建海洋文化名城,文化、廣播電影電視事業取得新進展。大力推進“東海明珠工程”和“海島百花工程”等基層文化建設,文化藝術中心、舟山風情文化村等文化重點工程進展順利。年末全市共有文化藝術表演團體2個,藝術表演場所2處,群眾藝術館1個,文化館4個,文化站43個,公共圖書館4個,藏書49.8萬冊,博物館6個。2004年,全市城鄉有線電視用戶24.4萬戶,廣播、電視人口綜合覆蓋率均達到98%。全市模擬電視用戶新增4690戶,數字電視用戶新增541戶,數字電視用戶總數達到2000余戶,HFC寬帶用戶新增363戶。

衛生事業得到加強。年末有醫療衛生機構376個,醫療床位3415張,衛生技術人員4599人,其中醫生2027人,護士1516人。城鄉衛生體系進一步健全。全市有社區衛生服務中心35個,社區衛生服務站66個,中心服務覆蓋人口58.10萬人,站服務覆蓋人口31.12萬人。公共衛生事業健康發展,傳染病繼續得到有效控制。加強食品衛生專項整治,開展“劣質奶粉”、無證散裝白酒、農村集貿市場、蝦米市場、學校衛生專項檢查和整治。新型漁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工作初見成效,普陀、嵊泗共有19.72萬人參加新型漁農村合作醫療。

體育事業不斷發展。2004年,全市共舉辦縣級以上體育運動會128次,全民健身運動參加人數36.76萬人次。參加省級運動會共奪得金牌8枚、銀牌10枚、銅牌5枚。

十一、人口與人民生活

人口總量繼續減少。年末全市戶籍人口969145人,比上年減少2074人。全年出生人口6465人,死亡人口6201人,自然增長率為0.27‰。遷入人口19591人,遷出人口21888人,機械增長率為-2.37‰。

城鄉居民收入繼續提高。2004年,全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747元,扣除居民消費價格上漲因素,實際增長7.9%。人均消費支出9385元,實際增長4.6%,恩格爾系數為36.1%,交通通訊、醫療保健、文教娛樂支出比重為34.4%,上升1.7個百分點。漁農村居民收入創歷史新高。全年漁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6232元,實際增長15.9%,為1995年以來漁農村居民收入的最高增幅。其中,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6034元,實際增長15.7%;漁村居民人均純收入6682元,實際增長16.9%。

社會保障體系進一步健全。年末全市參加養老保險單位數為3000家,參保人數13.24萬人;失業保險參保人數11.51萬人;參加醫療保險單位3677家,參保人數17.36萬人。被征地農民基本養老保障進一步完善。全市參加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障人數22296人,有5408人領取保障金。年末全市共有社會福利事業單位60家,床位2106張,收養1218人,其中社會辦敬老院37所,床位1661張,收養975人。農村“五保”和城鎮“三無”對象集中供養率分別達到84.0%和85.6%。城鄉居民實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保障對象達12328人,比上年增長5.3%,其中城鎮保障對象2168人,漁農村保障對象10160人。

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十二、市政建設和環境保護

城市建設繼續加快。2004年,全市城市建設固定資產投資8.54億元,增長46%,其中臨城新區完成建設投資4.72億元。行政中心大樓如期竣工,臨城新區9條道路全線貫通。年末城市建成區面積59.15平方公里,新增道路長度27公里,新增道路面積54.5萬平方米。公用事業不斷推進。全年新增供水管道長度54.1公里,新增供水總量75萬立方米;新增供氣管道長度39公里,新增用氣戶數5161戶,新增用氣人口0.56萬人;新增公交運營車數16輛,運營線路網長度35公里;新增排水管道長度37.8公里。年末全市自來水普及率98.3%,燃氣普及率94.47%,分別比上年提高0.9和0.8個百分點。

全面開展生態市建設。建立生態市建設規劃體系,實施生態重點工程項目,加快城市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加強環境綜合整治,環境保護與管理能力有新提高。2004年,全市城市空氣質量均好于或等于二級標準,集中式飲用水源水質達標率60%,水環境功能區水質達標率36.4%,旅游區環境達標率45%以上。年內新建污水處理廠1座,污水集中處理率為20.1%;城區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為90.9%;全市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95.1%,工業廢水排放達標率80.3%,二氧化硫排放達標率90.0%,煙塵排放達標率80.4%。完成生態公益林建設面積65萬畝,累計生態公益林建成面積6.86萬畝,累計森林蓄積凈增量2.03萬立方米。

海洋生態環境繼續改善。全市近岸海域25個海水水質監測點中,達到國家二類海水水質標準的比例為25%,比上年提高16.3個百分點;三類海水占15%,提高10.6個百分點;四類和劣四類海水比例占60%,下降26.9個百分點。近岸海域環境功能區達標率為4.61%,比上年提高0.5個百分點。

全面推進城市綠化建設,城市生態環境進一步改善。年末建成區綠化覆蓋率為30.1%,市區人均占有公共綠地面積6.5平方米。全年新增園林綠地面積41.2公頃,新增公共綠地面積9.8公頃,新增公園面積68.6公頃。

注:(1)本公報所列數據為年度初步統計數據。

(2)本公報中所列的全市生產總值、各產業增加值絕對數按當年價格計算,增長速度按可比價格計算。

(3)規模以上工業是指國有及年銷售收入500萬元以上非國有工業。限額以上批發零售貿易業是指批發企業年銷售收入2000萬元以上,零售企業年銷售收入500萬元以上。限額以上固定資產投資是指計劃總投資500萬元及以上的固定資產投資項目和房地產開發項目的投資。

(4)恩格爾系數是食品消費支出占生活消費支出的比重。

關閉
關注公眾號 獲取新動態
91在线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亚洲2022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久久婷五月综合97狠狠澡,亚欧人成精品免费观看
伊人久久综合线亚洲2019 | 色狠狠一区二区三区熟女91 | 狠狠88综合久久久久综合网 | 久久国产这里有精品 | 色综合视频一区中文字幕 | 亚洲AV综合A国产AV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