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是發展形勢極為復雜、困難挑戰極為嚴峻的一年,是寧波經濟走出危機影響、持續回升向好的一年。一年來,全市上下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扎實推進大都市大平臺大產業大項目大企業“五大建設”,全面開展“改革突破”、“創新提升”年活動,經濟社會保持良好發展勢頭,轉型升級步伐持續加快,內生動力和活力進一步增強,社會民生不斷改善,節能降耗取得成效,年初確定的預期目標基本實現,“十一五”經濟社會發展規劃主要目標任務較好完成。
一、綜 合
經濟運行表現良好。初步核算,全年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 5125.82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2.4%,增幅同比提高3.5個百分點。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218.43億元,增長3.7%;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2848.23億元,增長13.6%,其中工業增加值2569.6億元,增長14.8%;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2059.16億元,增長11.6%。三次產業的比重為4.2∶55.6∶40.2。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生產總值為68162元(按年平均匯率折算為10068美元)。
財政收支較快增長。全年全市實現財政一般預算收入1171.7億元,比上年增長21.3%。其中中央財政收入640.8億元,增長20.1%,地方財政收入530.9億元,增長22.7%。完成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支出600.7億元,增長18.7%。其中環境保護、社會保障和就業、教育、科學技術、醫療衛生、農林水事務支出分別增長242.1%、20.8%、15.8%、30.5%、19.6%、21.1%。
就業和再就業形勢良好。全年全市新增城鎮就業崗位14.2萬個,6.2萬名城鎮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其中困難人員再就業1.9萬人。人力資源市場提供崗位23.1萬個,比上年增長50.3%。組織高技能人才培訓1.9萬人,創業培訓2.5萬人,分別增長64.0%和24.2%。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為3.03%,下降0.13個百分點。
價格指數趨于上漲。全年市區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為103.7%,八大類價格呈現“五升一平兩降”格局,其中食品類價格指數為107.9%。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指數為113.1%,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為108.9%。市區房屋銷售價格指數為105.7%,其中新建住宅銷售價格指數為109.2%。
二、農業、農村
農業生產穩定增長。全年全市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339.0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3.6%。其中農業163.8億元,增長1.9%;林業9.3億元,下降1.2%;畜牧業53.9億元,增長4.9%;漁業107.1億元,增長5.9%;農林牧漁服務業4.9億元,增長5.5%。糧食播種面積151千公頃,增長2.0%,糧食總產量87萬噸,增長0.9%。
新農村建設扎實推進。農村住房“兩改”擴面提速,全年全市“兩改”投資完成101.1億元,開工改建7.3萬戶,完工5.2萬戶,完成農房改造面積715.3萬平方米。村莊整治深化拓展,全年全市投入村莊整治建設資金8.9億元,新增全面小康村58個,環境整治村269個,實施成片連線整體推進村莊整治建設鎮(鄉)街道7個,累計建成全面小康村384個,環境整治村2411個,行政村編制的村莊整治基本完成。農民培訓取得實效,全年全市完成各類農民培訓12.5萬人次,培訓后轉移就業2.3萬人次,就業率達到78.8%,優秀農民進高校(農科院)培訓245人次。休閑觀光農業快速發展,全年全市農家樂接待游客905.6萬人次,營業收入8.0億元,比上年分別增長39.8%和40.4%。新增市級農家樂特色村4個,累計30個,新增示范點15個,累計63個。
三、工業、建筑業
工業生產、效益雙增。全年全市實現全部工業總產值13171.2億元,比上年增長32.5%。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10867.5億元,增長35.4%。工業銷售產值10565.4億元,增長34.7%,工業產品產銷率為97.2%。出口交貨值2780.1億元,增長27.7%。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和利稅總額654.2和1147.9億元,分別增長43.5%和35.1%。工業經濟效益綜合得分為253.9分,比上年提高31.9分。
建筑業發展迅速。全年全市完成建筑業總產值1425.1億元,比上年增長32.2%。其中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完成145.1億元,增長22.8%。房屋建筑施工面積14566.6萬平方米;竣工面積4550.7萬平方米。按建筑業總產值計算的全員勞動生產率為19.6萬元/人,提高7.1%。
四、固定資產投資、城市建設
固定資產投資平穩增長。全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2206.5億元,比上年增長10.1%。其中全社會基礎設施投資完成634.6億元,增長0.2%。工業投資685.3億元,下降10.9%。房地產開發投資完成557.3億元,增長48.8%。商品房銷售面積686.2萬平方米,下降15.8%。商品房銷售額773.8億元,增長5.6%。待售面積142.2萬平方米,下降1.7%。
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取得新成就。全年全市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完成約145億元,“五路四橋”項目中青林灣大橋、外灘大橋、機場路北延、驚駕路江東段等建成通車,明州大橋累計完成90.0%,六座互通立交全部建成,東外環路全線通過初步驗收,南外環路東延和通途路西延高架基本完工。江南污水處理廠建成通水。重大供水工程建設繼續推進,毛家坪水廠二期工程建成通水,并形成50萬噸/日生產能力;白溪水庫引水工程與三溪浦水庫溝通工程主隧洞全線貫通。市容環境逐步提升,全年新建垃圾中轉站8座、改建6座;新建公廁15座、改建75座。全年中心城區城鄉生活垃圾量約為127萬噸,無害化處理率達98.7%。內河整治穩步推進,全年完成整治河道102條,實施河道溝通工程3個,整治河道全長107公里。節約型綠化積極推廣,全年完成閑置地綠化18.7萬平方米,屋頂綠化1.4萬平方米,水體綠化4.6萬平方米。
五、國內貿易、旅游、會展
消費市場持續走旺。全年全市實現商品銷售總額7506.6億元,比上年增長32.2%。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704.5億元,增長19.2%。其中農村消費市場完成189.5億元,增長16.8%。批發業零售額85.8億元,增長16.9%;零售業零售額1460.4億元,增長19.9%;住宿和餐飲業零售額158.3億元,增長14.8%。在限額以上批發和零售業零售額中,汽車類增長42.3%,金銀珠寶類增長47.8%,石油及制品類增長33.4%,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增長32.7%,日用品類增長28.8%,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增長26.7%。
旅游業加快發展。全年全市實現旅游總收入650.8億元,比上年增長22.7%。接待入境旅游者95.2萬人次,增長18.9%;入境旅游外匯收入5.9億美元,增長21.4%。接待國內游客4624萬人次,增長16.7%;國內旅游收入610.7億元,增長22.8%。截止年底,全市共有星級飯店198家,其中五星級14家;4A以上旅游景區21處,其中5A級1處。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會展水平日趨提升。全年全市舉辦各類會展活動486個,比上年增長32.4%。其中舉辦展覽216個,增長21.3%,展覽總面積203萬平方米,增長14.0%;舉辦有影響的會議(論壇)162個,增長54.3%;舉辦節慶活動108個,增長28.6%。
六、對外經濟、合作交流
進出口大幅增長。全年全市實現外貿自營進出口總額829.0億美元,比上年增長36.3%。其中出口519.7億美元,增長34.5%;進口309.3億美元,增長39.6%。實現口岸進出口總額1613.4億美元,增長38.0%。新增外貿經營備案登記企業2487家,累計15367家。機電產品和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分別增長38.4%和26.3%;進口均增長29.7%。加工貿易進出口額為175.9億美元,增長25.9%;一般貿易進出口額602.0億美元,增長36.2%。
利用外資較快增長。全年全市合同利用外資40.5億美元,比上年增長18.2%,實際利用外資23.2億美元,增長5.3%。其中第三產業新批項目267個,實到外資7.0億美元,增長14.1%;房地產業實際利用外資4.1億美元,增長53.3%。
對外合作穩步推進。全年全市完成對外承包勞務合作營業額10.0億美元,比上年增長13.2%,其中境外工程承包營業額9.7億美元,增長14.7%。新批境外投資企業和機構175家,項目總投資額7.8億美元,其中中方投資5.2億美元,增長31.7%。
服務外包發展迅速。全年全市完成服務外包總額65.4億元,比上年增長40.6%。其中離岸業務2.7億美元,增長66.4%。服務外包企業521家,從業人員2.3萬人。
對內合作進展順利。全年全市實際引進內資238.3億元,引進重點機構235個,引進優質項目121個。新增山海協作項目70個,實際到位資金10.0億元。提前一年半完成了五年投資衢州100億元的目標。完成接軌上海參與長三角合作項目79個,總投資51.6億元。完成市域產業合作項目5個,總投資8.3億元。分別在成都、武漢成功舉辦了“寧波周”系列活動,組織企業參加了第十四屆“西洽會”、第二十屆“哈洽會”、第十三屆“渝洽會”、第十一屆“西博會”、第十六屆“鄭交會”等國內重要展會。
七、港口、交通
港口生產實現突破。全年寧波港貨物吞吐量突破4億噸,完成4.1億噸,比上年增長7.4%,其中外貿貨物吞吐量2.0億噸,增長11.5%。集裝箱吞吐量完成1300.4萬標準箱,增長24.8%,增幅位居我國8大港口和全球30大港口之首,吞吐量排名打破了連續6年位居大陸港口第4的格局,首次躍居第3位,并進入世界港口前6強,實現了新的跨越。航線航班數量創新高,新增航線12條,累計228條,其中遠洋干線122條,近洋支線54條,內支線20條,內貿線32條,月均航班1153班,最高月航班1338班。
交通基建全面推進。全年全市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完成192.6億元,比上年增長9.6%。繞城高速公路東段顏家橋至臨江段及舟山大陸連島工程寧波連接線匝道工程建成通車。象山港大橋及接線和穿山疏港高速公路建設快速推進。全市公路里程達10198公里,公路網密度達到103.9公里/百平方公里,新增公路里程314.4公里。新改建農村公路321.0公里。杭甬客專寧波段橋墩施工基本完成,莊橋站和余慈站全面進場施工。鐵路東站如期建成投入使用。北站、北環線全面施工,重要節點工程加快推進。蕭甬鐵路道口平改立工程進入掃尾階段。梅山保稅港區首期集裝箱碼頭1#、2#泊位建設完成,進入試生產階段等。新增萬噸級港口生產性泊位6個、貨物吞吐能力3008萬噸、集裝箱吞吐能力155萬標箱。
全社會運輸量穩步增長。全年完成全社會貨運量3.0億噸,貨物周轉量1575.3億噸,分別比上年增長10.0%、27.6%,其中水路貨運量1.2億噸,貨物周轉量1328.8億噸,分別增長11.0%、20.8%。鐵路貨物發送量2059.9萬噸,增長20.8%。機場貨郵吞吐量8.1萬噸,增長18.2%。公路貨物周轉量246.5億噸,增長25.5%。全社會客運量3.4億人次,旅客周轉量136.2億人公里,分別增長3.0%、9.4%。民航旅客吞吐量451.7萬人次,增長12.1%。
八、金融、證券、保險
金融業運行穩健。年末全市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余額9755.5億元,比上年增長18.4%。其中人民幣存款余額9552.0億元,增長18.2%。年末金融機構本外幣貸款余額9414.2億元,增長22.0%。其中人民幣貸款余額9000.6億元,增長21.2%。全年銀行業金融機構實現稅后凈利潤197.1億元,比上年增長46.0%。不良貸款率為0.92%,比年初下降0.36個百分點。年內新增銀行業金融機構5家,累計49家。
證券市場保持平穩。全年全市證券成交總額18417.3億元,比上年增長0.1%。其中股票和基金成交17848.4億元,增長5.6%;權證成交516.1億元,下降63.9%。證券客戶交易結算資金余額153.9億元,下降8.1%。期貨代理交易量3671.3萬手,代理交易額39372.2億元,分別增長91.4%和42.0%。年末證券投資者開戶82.0萬戶,增長10.7%。年內新增證券分公司2家,證券營業部7家,期貨營業部6家,累計2家證券分公司,57家證券營業部,1家證券投資咨詢公司,1家期貨公司,19家期貨營業部。
保險業務較快發展。全年全市實現保費收入144.1億元,比上年增長34.1%。其中產險保費收入68.3億元,增長29.2%;壽險保費收入75.8億元,增長38.8%。支出賠款和給付38.1億元,增長5.1%。其中產險賠付支出28.2億元,增長7.9%;壽險賠付支出9.9億元,降低2.0%。為全市3萬家企業、5.7萬戶家庭、180.9萬人次提供了風險保障。全年共為807家企業提供了510.4億元的出口風險保障,增長76.6%。全市政策性農險試點險種擴大到17個,累計向全市19.6萬個龍頭企業和農戶提供了約53.3億元的風險保障,向近1.4萬個農業龍頭企業和農戶支付了9158萬元的賠款。
九、科技、教育、人才
科技創新能力持續增強。全年全市新認定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1家,省級高新技術企業研發中心32家,省級企業工程中心8家,市級企業工程(技術)中心78家;新增高新技術企業51家,市級科技型企業58家,市級創新型試點企業22家,國家級創新型試點企業1家,省級創新型示范企業2家,省級創新型試點企業6家;新認定市級重點實驗室3家,省部共建實驗室培育基地1家,科技創新公共服務平臺6家;新增市級產學研技術創新聯盟1家,省級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1家。獲得國家級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2項,省科學技術進步獎24項,其中一等獎1項。專利申請量26407件,授權量25971件,比上年分別增長16.4%和64.2%。其中發明專利授權量1209件,增長50.8%。新認定市農業科技創新型企業18家,認定星火示范基地15家,農村科技示范村鎮11家。截止年末,全市已有高新技術企業662家,市級科技型企業200家,市級企業工程(技術)中心500家,省高新技術企業研究開發中心143家,國家認定企業技術中心7家;國家級創新型試點和創新型企業13家,省級創新型示范和創新型試點企業33家,市級創新型試點企業93家。市級以上重點實驗室50家(其中省部共建實驗室培育基地4家、省級重點實驗室6家),建設技術創新公共服務平臺34個,市級科技企業孵化器16家(其中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6家),組建產學研技術創新聯盟7家。認定農業科技創新型企業41家,農村科技服務機構22家,星火示范基地(技術核心區)69個,新農村科技示范村鎮43家。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教育事業取得新成就。年末全市共有各級各類學校(幼兒園)2174所,在校學生141.4萬人,教職工9.4萬人。其中普通高校和成人高校15所,在校生19.0萬人(其中成人高等教育在校生5.0萬人),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50.0%;中職學校(不含技校)56所,在校生8萬余人;普通中學301所,在校生32.5萬人,初中畢業生升入高中段學習的比例達到99.0%;小學513所,在校生46.2萬人;幼兒園1180所,在園幼兒25.8萬人;特殊教育學校6所,在校學生763人。
人才建設著力推進。全年全市新增各類人才11.8萬人,新增博士后工作站16家,新增進站博士后38人。年末全市人才總量90.3萬人,比上年增長15.1%。其中專業技術人員59.5萬人,增長12.3%;高級職稱人才3.2萬人,增長16.2%;博士、博士后1846人,碩士19045人,各類專家2501人(包括柔性引進院士30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268人,獲國家、省、市突出貢獻專家218人,正高職稱專家2296人)。
十、文化、衛生、體育
文化惠民顯成效。全年市級主要劇場舉辦各類高雅藝術演出300余場,推動市重點講座品牌《天一講堂》在寧波電視臺和中國寧波網同步播出。電視連續劇《北風那個吹》獲得第25屆中國電視金鷹獎優秀電視劇獎,組唱《艾格侖敦呦》等3個作品和“天天演”文化惠民工程獲全國第十五屆群星獎;《十里紅妝·女兒夢》獲得省第十一屆戲劇節最高獎——特別獎。圓滿承辦了第二屆中國越劇藝術節,舉辦了2010年寧波“海上絲綢之路”文化節、第三屆寧波農民(農村外來務工人員)電影節和寧波電影百年紀念活動、寧波市慶祝第五個文化遺產日系列活動、“我們的節日”系列活動、第三屆四明讀書主題活動和第六屆未成年人讀書節等一系列有影響的重大文藝演出活動。新建成市級基層文化宮200個,基層文化宮覆蓋率達到70%。所有廣播電視播出機構均開辦了3檔以上對農節目。“萬場電影千場戲劇進農村”活動共放映電影24672場、演出戲劇2400余場。
衛生事業加快發展。年末全市實有病床2.6萬張,擁有專業衛生人員5.0萬人,衛生技術人員4.3萬人,其中執業醫師(含助理)1.7萬人,注冊護士1.5萬人。建成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147家,社區衛生服務站1181家。城市社區衛生服務覆蓋率達100%,農村達95%。全市醫療機構實行孕產婦產前、手術病人術前HIV免費檢測。適齡兒童免疫規劃疫苗接種率、規范接種單位覆蓋率保持全省先進水平。孕產婦死亡率為5.02/10萬,嬰兒死亡率3.79‰,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5.02‰,均保持在歷史較低水平。榮獲“2008-2009年度全國無償獻血先進城市”榮譽稱號。
體育事業全面發展。全年全市舉辦了35項全國性以上賽事和活動,接待了近50個國家、20多個省市代表隊,共計2萬余人次參賽。組隊參加全國體育大會,取得了5個一等獎、12個二等獎和11個三等獎,創下了我市參加全國體育大會以來的最佳成績;組隊參加省運會,奪得143.5枚金牌、120.5枚銀牌、122枚銅牌,總分4421.2分的優異成績,穩居全省第二。更新城市社區健身路徑230條,新建村落健身路徑400多條,總數達670條,建成各類球場389個,已建成社區、村落健身路徑6000余條,各類球場3200個。96.5%的城區公辦中小學校體育設施向市民開放。全市農村行政村體育設施實現了全覆蓋,行政村健身路徑也基本全覆蓋。體育彩票銷售額9.3億元。
十一、人口、居民生活、社會保障、社會組織
人口增長適度。年末全市戶籍人口574.1萬人,比上年增長5.36‰,其中市區人口223.3萬人。人口出生率8.53‰,人口死亡率6.19‰,人口自然增長率2.34‰。
城鄉居民收入差距進一步縮小。市區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166元,比上年增長10.2%;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14261元,增長12.8%。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由2009年的2.165︰1縮小為2010年的2.115︰1。全市收入最高的20%市區居民家庭與收入最低的20%市區居民家庭的可支配收入之比從2009年的6.16∶1下降到了2010年的5.71∶1;收入最高的20%農村居民家庭與收入最低的20%農村居民家庭的純收入之比從2009年的4.70∶1下降到了2010年的4.34∶1。市區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19420元,增長6.7%,恩格爾系數為35.5%,比上年略升0.1個百分點;農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9794元,增長0.1%,恩格爾系數為41.3%,比上年上升2.6個百分點。
社保覆蓋著力擴面。年末企業基本養老保險、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參保人數分別為383.5、281.3、186.2、238.1、201.5萬,比上年凈增39.2、29.4、13.0、25.2和23.8萬,全市累計參加城鄉居民養老保險人數109.5萬,其中年滿60周歲按月領取養老金的75.3萬。全市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參保人數74.4萬。城鎮職工和居民醫療保險參保率雙雙超過91%,提前完成我市醫改三年行動目標。
慈善事業快速發展。全年市縣兩級慈善機構善款募集5.0億元,比上年增長43.6%,救助支出3.7億元,增長33.6%,受助困難群眾23.4萬人次。累計募集達25.4億元,救助支出16.2億元,受助106萬人次。全年市紅十字會募集救災款物2737萬多元。全市有愛心超市129個,共接收社會捐贈款696萬元,衣被101萬件。全年共救助流浪乞討人員2447人次。
社會組織體系穩定。年末全市共有6個區、2個縣、3個縣級市、78個鎮、11個鄉、63個街道辦事處、617個社區和居民委員會、2576個村民委員會。
十二、生態建設、社會安全
生態市建設取得實效。全年全市化學需氧量排放削減至4.4萬噸,比上年下降0.1%;二氧化硫排放削減至11.1萬噸,下降15.0%,“十一五”減排任務如期完成。“811”新三年行動圓滿完成,一批重點環境問題污染得到整治,17個省級以上開發區(工業園區)污染整治通過驗收。開展機動車尾氣污染監控網絡建設,機動車尾氣監控中心和4家檢測站完成設備安裝。農村環境整治深入開展,190個村莊建設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完成全市飲用水源地標志標識設置工作,設置標志標識牌196塊。成功創建國家級生態鄉鎮10個,國家級生態村1個,省級生態鄉鎮(街道)4個,市級生態村82個,命名表彰市級環保模范(綠色)單位115家。
“平安寧波”建設進展良好。全年全市各類安全生產事故起數比上年下降8.4%,死亡人數下降6.6%,直接經濟損失下降1.3%(連續六年實現“負增長”)。發生較大事故5起,比上年減少1起,死亡24人,比上年減少5人,是六年來發生較大事故最少的一年。全年全市完成食品檢驗44759批次,藥品監督抽驗2206批次,首次承擔國家藥品評價性抽驗工作任務。全年全市共受理群眾信訪43560件(人)次,比上年下降10.2%。接待群眾集體上訪1435批21839人次,分別下降12.2%和7.8%;群眾到省集體上訪33批534人次,分別下降13.2%和19.2%;群眾到京集體上訪零通報,“非正常訪”實際登記3批3人次,分別下降40.0%和50.0%。全年全市人民調解組織共調處各類民事糾紛106291件,調解成功104600件,成功率達98.4%,防止民間糾紛引起的自殺15件、15人次;防止民間糾紛轉化為刑事案件數186件、523人次。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注:(1)本公報所列各項數據均為初步統計數。
(2)全市生產總值、各產業增加值絕對數按當年價格計算,增長速度按可比價格計算。
(3)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指年主營業務收入500萬元及以上企業。
限額以上固定資產投資指計劃總投資500萬元及以上項目。
限額以上批發、零售、餐飲企業指:
批發業:年末從業人員20人以上,主營業務收入2000萬元以上;
零售業: 年末從業人員60人以上,主營業務收入500萬元以上;
餐飲業: 年末從業人員40人以上,主營業務收入200萬元以上。
(4)常住人口為初步統計數,最終以人口普查公報數據為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