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統計局國家統計局浙江調查總隊
2013年,全省上下認真貫徹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決策部署,浙江經濟運行平穩,轉型升級扎實推進,發展質量效益向好,民生保障進一步改善。
一、綜合
初步核算,全年生產總值(GDP)37568億元,比上年增長8.2%(見圖1)。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785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18447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17337億元,分別增長0.4%、8.4%和8.7%。人均GDP為68462元(按年平均匯率折算為11055美元),增長7.8%。三次產業增加值結構由上年的4.8:50.0:45.2調整為4.8:49.1:46.1。
圖12007-2013年全省生產總值及其增長速度
圖22013年全省生產總值及第三產業增加值構成
全年居民消費價格(CPI)比上年上漲2.3%,其中食品類價格上漲3.8%(見圖3、表1);商品零售價格上漲1.0%;農業生產資料價格上漲2.8%;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下降1.8%,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下降2.3%;固定資產投資價格與上年持平。
圖32007-2013年居民消費價格漲跌幅度(上年=100)
表12013年居民消費價格變動情況(上年=100)
全省城市農村
居民消費價格總指數102.3102.3102.4
1.食品103.8103.8103.9
#糧食102.8102.6103.4
2.煙酒及用品99.899.899.9
3.衣著102.9103.3101.6
4.家庭設備用品及服務102.2102.4101.8
5.醫療保健及個人用品100.3101.198.6
6.交通和通信99.499.399.7
7.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102.5102.3103.3
8.居住102.5102.2103.7
全年財政總收入6908億元,比上年增長7.8%,增速比上年回落0.4個百分點;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3797億元,增長10.3%,增速比上年提高1.1個百分點。
全年新增城鎮就業人數104.3萬人,其中46.3萬名城鎮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為3.01%,與上年末持平。
二、農業和農村建設
全省糧食播種面積為1254千公頃,比上年增長0.2%;糧食單產和總產量分別為5854公斤/公頃和734萬噸,分別比上年減少4.8%和4.7%(見表2)。油料播種面積183千公頃,比上年減少3.1%,其中,油菜籽160千公頃,減少3.6%;蔬菜619千公頃,減少0.7%;棉花20千公頃,減少6.1%;花卉苗木131千公頃,增長4.1%;藥材32千公頃,增長2.2%;甘蔗10千公頃,減少6.3%;果用瓜101千公頃,減少0.4%。
生豬年末存欄1288萬頭,年內出欄1895萬頭,分別比上年減少3.8%和2.0%。肉類總產量174萬噸,比上年減少3.6%。水產品總產量554萬噸,比上年增長2.7%,其中,海水產品產量447萬噸,增長3.6%,淡水產品產量108萬噸,減少0.7%。
表22013年主要農產品產量
絕對數(萬噸)比上年增長(%)
糧食733.95-4.7
春糧63.942.3
早稻71.717.3
秋糧598.3-6.6
油料37.78-1.4
花生5.19-2.8
油菜籽31.67-1.3
棉花2.8-6.5
糖料63.89-8.9
茶葉16.86-3.6
水果715.651.7
蔬菜1731.78-3.1
全省新建成糧食生產功能區1352個,面積107萬畝,累計建成4984個、465萬畝;已公布建設138個現代農業綜合區,省級主導產業示范區創建點394個、省級特色農業精品園創建點921個。“農民信箱萬村聯網工程”已有38522個基層網站,農民信箱實名注冊用戶達266萬戶。全省已有農業龍頭企業7492家;規范化農民專業合作社8328家,其中2013年新增1000家。全年全省實際開展環境綜合整治的建制村1840個,受益農戶68.8萬戶,全省列入計劃的261個歷史文化村落已全部啟動建設,其中保護利用重點村44個,保護利用一般村217個,受益農戶15.86萬戶。全省94%建制村完成了村莊整治建設,95%以上的建制村實現生活垃圾集中收集處理,79%以上農戶家庭實現衛生改廁,65%以上建制村開展了生活污水治理。養老服務覆蓋近70%建制村,標準化中小學校比例55%,鄉鎮衛生院標準化建設達標率99.0%。農家樂休閑旅游村(點)3211個。“千萬農民素質提升工程”培訓總人數68.07萬人。
三、工業和建筑業
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1701億元,比上年增長8.5%,輕、重工業增加值分別為5029和6671億元,分別增長6.4%和10.0%(見表3)。其中,國有及國有控股工業企業增加值1970億元,增長6.4%。規模以上工業銷售產值61837億元,增長7.1%。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出口交貨值11600億元,增長2.2%;出口交貨值占銷售產值的比重為18.8%,比上年下降0.9個百分點。
表32013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
絕對數(億元)
比上年增長(%)
工業增加值總計
11701
8.5
在總計中:輕工業
5029
6.4
重工業
6671
10.0
在總計中:國有企業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986
6.2
有限責任公司
1972
11.2
股份有限公司
1045
10.0
私營企業
4722
9.2
港澳臺商投資企業
1402
6.8
外商投資企業
1508
4.1
在總計中: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
1970
6.4
規模以上工業新產品產值16715億元,比上年增長24.4%,高于工業總產值增幅17.2個百分點;新產品產值率26.3%,比上年提高3.6個百分點。制造業中,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2993億元,增長10.3%,占規模以上工業的比重為25.6%,比上年提高0.3個百分點。汽車產量為37.3萬輛,下降0.1%,其中轎車產量為27.4萬輛,增長3.8%(見表4)。
表42013年主要工業產品產量
單位
絕對數
比上年增長(%)
紗
萬噸
239.1
5.9
布
億米
153.5
5.3
化纖
萬噸
1839.3
9.7
卷煙
億支
923.5
2.5
房間空調器
萬臺
565.0
17.1
發電量
億千瓦時
2883.6
4.4
鋼材
萬噸
3823.4
13.1
水泥
萬噸
12462.9
7.4
化肥(折100%)
萬噸
30.2
8.8
汽車
萬輛
37.3
-0.1
#轎車
萬輛
27.4
3.8
集成電路
億塊
49.9
17.5
電子元件
億只
720.7
0.2
微型電子計算機
萬臺
164.3
1.6
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3386億元,比上年增長15.2%。其中,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561億元,增長28.5%;股份制企業413億元,增長18.3%;外商及港澳臺投資企業974億元,增長17.6%;私營企業1201億元,增長12.7%。工業企業產品銷售率97.3%,比上年下降0.1個百分點。
全年建筑業增加值2078億元,比上年增長5.6%。資質以上建筑企業利潤總額525億元,增長14.3%;稅金總額590億元,增長20.6%。
四、固定資產投資和房地產業
全年固定資產投資20194億元,比上年增長18.1%。非國有投資13834億元,增長18.0%,占固定資產投資的68.5%,其中民間投資12396億元,增長17.3%,占固定資產投資的61.4%。
在固定資產投資中,第一產業投資201億元,比上年增長26.8%。第二產業投資7064億元,增長15.9%,其中工業投資7028億元,增長15.9%。在工業投資中,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1881億元,占工業投資的26.8%,增長13.8%。第三產業投資12929億元,增長19.2%。全年投資項目43551個,比上年增長11.4%,其中新開工項目25252個,增長10%。
全年房地產開發投資6216億元,比上年增長18.9%。商品房銷售面積4887萬平方米,增長22%;商品房銷售額5396億元,增長26.6%。
圖42007-2013年固定資產投資及其增長速度
五、國內貿易
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5138億元,比上年增長11.8%,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0.7%(見圖5)。其中,城鎮消費品零售額12726億元,增長11.6%;鄉村消費品零售額2412億元,增長12.8%。分行業看,批發零售貿易業零售額13571億元,增長12.1%;住宿餐飲業零售額1567億元,增長8.4%。
圖52007-2013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及其增長速度
在限額以上批發零售貿易業零售額中,汽車類零售額比上年增長10.7%,石油及制品類增長9.7%,食品飲料煙酒類增長10.9%,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增長10.9%,中西藥品類增長15.8%,日用品類增長20.7%,金銀珠寶類增長34.0%,通訊器材類增長16.7%,家具類增長29.5%,五金、電科類增長26.9%,建筑及裝潢材料類增長40.0%。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年末全省已登記的商品交易實體市場4316家,交易額為1.78萬億元,增長12.8%;已登記的網上商品交易市場157家,交易額為1.95萬億元,增長52.0%。
六、對外經濟
全年進出口總額3358億美元,比上年增長7.5%。其中,進口870億美元,下降1.0%;出口2488億美元,增長10.8%(見表5)。月均出口207.3億美元,其中12月份出口241.9億美元,創歷史新高。民營企業出口1667億美元,比上年增長18.8%,高于全省出口平均增速8.0個百分點,占全省出口總值的67.0%,比上年提高4.5個百分點;對全省出口增長的貢獻率為108.6%。
表52013年進出口主要分類情況
絕對數(億美元)
比上年增長(%)
進出口總額
3358
7.5
出口額
2488
10.8
#一般貿易
1963.4
9.3
加工貿易
322.5
-7.0
#機電產品
1015.6
5.9
#高新技術產品
142.8
-3.6
進口額
870
-1.0
#一般貿易
632.0
1.2
加工貿易
144.5
-5.4
#機電產品
149.6
-6.0
對歐洲市場出口持續復蘇,對北美市場出口穩定增長,對新興市場出口快速增長(見表6)。
表62013年對主要市場進出口情況
國家或地區
出口額(億美元)
比上年增長(%)
進口額(億美元)
比上年增長(%)
歐盟
544.7
6.6
101.8
-1.2
東盟
201.3
18.7
117.0
3.2
美國
414.0
8.5
65.6
-9.0
日本
133.2
-1.0
101.4
-9.9
俄羅斯
93.1
16.6
13.0
20.9
韓國
58.5
5.1
74.4
-11.5
中國香港
59.1
-10.8
2.7
-6.5
中國臺灣
26.2
12.3
110.0
1.1
新批外商直接投資項目1572個,比上年減少25個;合同外資243.8億美元,實際到位外資141.6億美元,分別比上年增長15.7%和8.3%。第三產業利用外資繼續保持良好勢頭,合同外資151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78.8億美元,分別比上年增長41.0%和21.9%,分別占外資總額的61.9%和55.6%,比上年分別提高11.1和6.1個百分點。
對外承包工程完成營業額44億美元,比上年增長18.6%;對外勞務合作實際收入1.1億美元。經審批和核準的境外投資企業和機構共計568家,比上年減少66家;其中中方投資55.2億美元,增長41.7%。全年實際對外直接投資24億美元。
七、交通運輸、郵電和旅游
全年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加值為1326億元,比上年增長4.7%。全年鐵路、公路和水運完成貨物周轉量9867億噸公里,比上年增長7.4%;旅客周轉量1309億人公里,下降0.6%(見表7)。港口完成貨物吞吐量13.8億噸,增長4.6%,其中,沿海港口完成10.1億噸,增長8.4%;內河港口完成3.7億噸,下降4.4%。
表72013年鐵、公、水路完成運輸量
單位
絕對數
比上年增長(%)
貨物周轉量
億噸公里
9867
7.4
鐵路
億噸公里
270
-7.1
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公路
億噸公里
1569
2.8
水運
億噸公里
8028
9.0
旅客周轉量
億人公里
1309
-0.6
鐵路
億人公里
437
12.0
公路
億人公里
866
-6.0
水運
億人公里
6
-4.2
全年郵電業務總量1179億元,比上年增長15.1%。其中,郵政業務總量328億元,電信業務總量851億元。
年末本地電話交換機容量2613萬門,比上年減少178萬門;移動電話交換機容量10807萬戶,比上年增加1122萬戶。本地電話用戶1781萬戶,比上年減少101萬戶,普及率32.4線/百人;移動電話用戶7072萬戶,比上年增加629萬戶,普及率128.7部/百人。年末全省互聯網用戶數5998萬戶,其中(固定)互聯網寬帶接入用戶1243萬戶。
全年實現旅游總收入5536億元,比上年增長15.3%。其中,接待國內旅游者4.34億人次,增長11.0%,實現國內旅游收入5202億元,增長16.2%;接待入境旅游者866萬人次,入境人數與上年基本持平,實現旅游外匯收入54億美元,增長4.7%(見表8)。
表82007-2013年全省接待旅游人數
年份
入境旅游人數(萬人次)
國內旅游人數(億人次)
2007
511
1.91
2008
540
2.09
2009
571
2.44
2010
685
2.95
2011
2012
2013
774
866
866
3.43
3.91
4.34
八、金融、證券和保險
年末全部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余額73732億元,比上年末增長10.6%,其中人民幣存款余額增長10.9%。全部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貸款余額65339億元,比上年末增長9.8%,其中人民幣貸款余額增長9.9%。年末個人本外幣儲蓄存款余額29360億元,比上年末增長9.1%(見表9)。
表92013年全部金融機構本外幣存貸款情況
年末數(億元)
比上年增長(%)
各項存款余額
73732
10.6
其中:單位存款
39098
8.7
個人儲蓄存款
29360
9.1
各項貸款余額
65339
9.8
其中:短期貸款
39639
7.7
中長期貸款
23737
14.3
年末共有境內上市公司246家,累計融資3031億元;其中,中小板上市公司119家,占全國中小板上市公司總數的17%;創業板上市公司36家,占全國創業板上市公司總數的10.1%。
全年保險業實現保費收入1110億元,比上年增長12.7%。其中,財產險保費收入512億元,增長15.2%;人身險保費收入598億元,增長10.7%。支付各類賠款及給付451億元,比上年增長31.6%。其中,財產險賠付支出349.3億元,人身險賠付支出101.8億元。
九、教育和科學技術
全省共有3400所小學,招生60.8萬人;在校生349.6萬人,比上年增加2.9萬人,增長0.8%,小學學齡兒童入學率為99.99%。共有1727所初中,招生51.2萬人,比上年增加0.2萬人,增長0.4%;在校生148.3萬人,初中入學率為99.95%。小學生均校舍建筑面積7.5平方米;生均圖書25.6冊;每百名學生擁有計算機15.6臺;小學體育運動場(館)面積達標的學校比例為93.8%,比上年提高6.4個百分點;建立校園網校數比例為97.9%,提高2.8個百分點。初中生均校舍建筑面積16.6平方米;生均圖書41.3冊;每百名學生擁有計算機24.8臺;初中體育運動場(館)面積達標的學校比例為95.1%,提高2.3個百分點;建立校園網校數比例為99.0%,提高3.3個百分點。
義務教育中小學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在校生139.8萬人,比上年增長6.9%,其中在公辦學校就讀人數為104.5萬人,占74.7%。其中,在小學就讀的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111.9萬人,比上年增加5.7萬人,增長5.4%;在初中就讀的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27.9萬人,比上年增加3.3萬人,增長13.3%。
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全省共有普通高校106所(含獨立學院及籌建院校)。研究生、本科、專科招生比例為1:7.8:6.7;普通高考錄取率為85.9%,與上年基本持平;高等教育毛入學率為51.7%,比上年提高2.2個百分點。全年研究生招生19535人,其中,博士生2346人,碩士生17189人,招生總數比上年增加787人,增長4.2%;在學研究生57801人,其中,博士、碩士在校生分別為10038人、47763人,在學研究生總數比上年增加3432人,增長6.3%。普通本專科招生28.3萬人,比上年增長0.9%,本專科招生比為53.5:46.5;在校生96.0萬人,增長2.9%,畢業生24.5萬人,減少1.1%。
各類中等職業教育(含技工學校)招生22.9萬人,在校生69.7萬人;普通高中招生26.5萬人,在校生84.0萬人,畢業生29.6萬人。
年末有幼兒園專任教師11.0萬人,比上年增加0.3萬人;幼兒教師學歷合格率為99.3%,比上年提高0.3個百分點。義務教育中小學專任教師30.1萬人,比上年增長1.0%。中等職業教育專任教師3.28萬人,生師比17.6:1;專任教師學歷合格率為94.8%,比上年提高0.8個百分點。雙師型教師占專任教師和專業課教師的比例分別為38.2%、74.2%,比上年分別提高3.4和5.4個百分點。普通高等學校專任教師中副高職稱以上教師所占比例為44.3%,比上年提高0.7個百分點;具有碩士以上學位教師比例為74.4%,比上年提高2.7個百分點。
全年全社會科技活動經費支出1300億元,比上年增長13.7%;相當于地區生產總值的3.46%。研究和發展(R&D)經費支出相當于地區生產總值的比例為2.2%,比上年提高0.12個百分點。財政科技投入191.9億元,比上年增長15.6%;財政科技撥款占財政支出的比重為4.06%。
全省有國家認定的企業技術中心70家。新認定高新技術企業797家,累計5309家。新培育省級創新型試點企業56家,示范企業56家,累計分別為415家和246家。全年專利申請量、授權量分別為29.4萬件和20.2萬件,分別比上年增長17.9%和7.3%。
十、文化、衛生和體育
年末全省共有藝術表演團體70個,群藝(文化)館102個,公共圖書館98個,博物館148個。省市級廣播電臺、電視臺各12座,縣級廣播電視臺66家。有線電視用戶1452.3萬戶,比上年增長4.9%;廣播、電視綜合覆蓋率分別為99.6%和99.65%。全年共審查電影36部,制作電視劇75部3071集。制作動畫片40部2968集,21154分鐘。全年廣播影視經營收入256.7億元,比上年增長21.3%,其中電影票房收入18.0億元,增長33.9%。全年觀影4870.5萬人次,共完成29.8萬場農村電影放映任務。
全省14家圖書出版社,共出版圖書12040種,總印數3.8億冊,比上年增長5.6%;公開發行報紙71種,年出版量34.0億份,平均每千人每天擁有169份報紙;出版期刊222種,與上年持平,年出版量0.81億冊,下降2.4%。全省共有綜合檔案館99個,已開放各類檔案11711個全宗,共計216.2萬卷,31.8萬件。
年末共有衛生機構3萬個(包括村衛生室)。各類醫院床位數19.7萬張,比上年增長9%;全省衛生技術人員35.2萬人,增長7.1%,其中,執業(助理)醫師13.8萬人,注冊護士13.3萬人,分別增長6.3%和9.4%。醫院年診療22211萬人次,比上年增長7.59%。年末全省預約診療網絡接入醫院169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63家,分別增長1.1倍和65.8%;累計注冊用戶213.5萬人,預約總量829.2萬人次,預約成功量561.2萬人次,預約成功率為67.7%;日均可預約號源59637人次、日均預約量10000余人次。
全年甲、乙類傳染病發病率為192.46/10萬,比上年下降7.98%。孕產婦死亡率為6.20/10萬;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為5.87‰,比上年下降0.65個千分點。“五苗”接種率保持在95%以上。
我省運動員在各類國際性、洲際性、全國性比賽中共獲得世界冠軍19個、亞洲冠軍23個、全國冠軍348個。全省共創建省級青少年體育俱樂部24個,青少年戶外體育活動營地2個。年末全省共有省級青少年體育俱樂部360所,國家級青少年體育俱樂部133所;省級青少年戶外活動營地37個,國家級營地4所。全年共銷售體育彩票86.3億元,比上年增加12.9億元,增長17.7%。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
據2013年人口變動抽樣調查,年末常住人口5498萬人,比上年增長0.38%。其中,男性人口2830萬人,女性人口2668萬人,分別占總人口的51.5%和48.5%。全年出生人口54.9萬人,出生率為10.01‰;死亡人口29.9萬人,死亡率為5.45‰;全年自然增長人口25.0萬人,自然增長率為4.56‰。
據對城鄉住戶抽樣調查,全省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851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16106元,分別比上年增長9.6%和10.7%,扣除價格因素分別增長7.1%和8.1%。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23257元,農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11760元,分別比上年增長7.9%和10.4%,扣除價格因素增長5.5%和7.8%。城鎮居民家庭恩格爾系數為34.4%,比上年下降0.7個百分點;農村居民家庭恩格爾系數為35.6%,比上年下降2.1個百分點。
圖62007-2013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其增長速度
圖72007-2013年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及其增長速度
全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數為33860元,比上年增加3247元,增長10.6%;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中位數為14420元,比上年增加1633元,增長12.8%。
城鎮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積38.82平方米,農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積60.82平方米。
全年參加企業基本養老保險人數2272.5萬人,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人數1790.5萬人,參加失業保險人數1144.3萬人參加工傷保險人數1826.1萬人,參加生育保險人數1173.1萬人,分別比上年增加189.2萬人、119.5萬人、78.8萬人、94.4萬人和88.3萬人。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月人均水平超過2300元。失業保險金平均水平為1046元,因工死亡職工供養親屬撫恤金月人均提高105元。增發社會保障卡1174萬張。
年末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2855.1萬人,參合率為97.8%;人均籌資標準為557元,比上年增加74.5元,其中,財政補助392.9元,比上年增加50.7元;所有統籌地區最高支付限額全部達到全國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8倍以上且不低于8萬元。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年末在冊低保對象(未含五保供養)62.9萬人,其中,城鎮7.3萬人,農村55.6萬人;低保資金(含各類補貼)支出23.1億元,比上年增長12.1%;城鄉低保平均標準分別為每人每月515.49元和393.42元,分別增長8%和12%;獲得生活補助的城鄉低收入家庭持證重度殘疾人8.9萬名,發放補助金額4.0億元,分別增長13.5%和28.2%。
全年共支出醫療救助資金8.7億元,比上年增加1.2億元。投入資金23.8億元,新增各類養老機構床位數2.8萬張,新建成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照料中心3491個。
年內共發行各類福利彩票124.5億元,比上年增加22.1億元,共籌集公益金35.3億元。
全年新開工建設保障性住房19.4萬套、竣工11.1萬套,其中開工建設公共租賃住房4.6萬套。
十二、資源、環境保護和社會安全
據初步統計,全省平均降水量為1573.2毫米(折合降水總量1632.25億立方米),全省總水資源量為924.14億立方米,比多年平均955億立方米減少3.3%;人均水資源量為1681立方米。
據初步統計,全省完成造林面積39455公頃,其中,重點防護林工程造林面積17369公頃,人工更新造林14380公頃,低產低效林改造8574公頃。加快平原綠化和綠色通道建設步伐,平原新增綠化面積30427公頃,建設森林通道5925公里。增強森林撫育,提高林分質量,完成中央投資森林撫育面積66667公頃。根據2013年全省森林資源監測結果顯示,我省森林覆蓋率達到60.82%(含灌木林)。全省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積710平方公里。
全省有氣象雷達觀測站點9個,衛星云圖接收站點25個,區域自動氣象觀測站1757個。全省霾平均日數84天,比上年偏多6.5天。11個設區城市日空氣質量達標天數(AQI)比例范圍為52.2-90.0%,平均為68.4%。58個縣級城市日空氣質量優良天數(API)比例為79.6-99.3%,平均為91.6%。
全省221個省控斷面中,Ⅰ~Ⅲ類水質斷面占63.8%,比上年下降0.5個百分點;滿足水環境功能區目標水質要求斷面占67.4%。縣級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為86.1%,其中設區城市主要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為92.5%。全省151個跨行政區域河流交接斷面中,滿足水環境功能區目標水質要求斷面占62.9%。全省全面開展煙塵控制區建設,目前已有75個縣(市、區)開展高污染燃料禁燃區創建工作。近岸海域共發生赤潮18次,累計面積約1417.4平方千米,其中有害赤潮1次。與上年同期相比,赤潮發生次數增加1次,但累計面積有所減少,有害赤潮發生次數大幅降低。
全省城市污水排放量22.56億立方米,比上年增長1.9%;城市污水處理量為20.42億立方米,比上年增長5.37%;城市污水處理率90.51%,比上年提高3.01個百分點;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為99.83%,比上年提高0.86個百分點;城市用水普及率為99.83%;城市燃氣普及率98.87%;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2.83平方米,比上年增長2.89%。農村沼氣產氣量1.85億立方米,太陽能利用累計面積為595萬平方米,比上年增長8.18%。
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能源消費比上年增長1.9%,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下降6.0%。其中,千噸以上和重點監測用能企業能源消費比上年分別增長0.4%和0.8%,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分別下降6.7%和6.4%。
圖82007-2013年規模以上工業單位增加值能耗降幅
全年累計建成國家級生態縣6個、國家環境保護模范城市7個、諸暨市已通過國家環境保護模范城市的驗收,國家級生態示范區45個、國家級生態鄉鎮450個,省級生態縣57個,省級環保模范城市8個、省級生態鄉鎮979個。
全年共發生各類事故18933起、死亡5518人、受傷18591人、直接經濟損失28531.4萬元,分別比上年下降5.0%、2.2%、6.2%和8.4%。其中,發生較大事故46起、死亡186人,比上年增加10起、58人;重大及以上事故未發生,比上年減少1起、13人。道路交通共發生事故18298起、死亡4860人、受傷18560人、直接經濟損失7522.8萬元,分別比上年下降5.0%、2.1%、6.0%、6.2%。
注:
(1)本公報所列各項數據為年度初步統計數據。
(2)全省生產總值和各產業增加值絕對數按現行價格計算,增長速度按可比價格計算。
(3)第三產業增加值構成中,其他服務業包括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及軟件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科學研究、技術服務和地質勘查業,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居民服務和其他服務業,教育,衛生、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業,文化、體育和娛樂業,公共管理和社會組織等行業。
(4)化肥(100%):指農用氮、磷、鉀化肥以各自合格的氮、磷、鉀肥品種實物量按其實際有效成分含量折算。
(5)由于國家統計局2013年正式實施城鄉住戶一體化調查制度,2013年城鄉居民收入支出數據的增速均通過可比口徑計算。
(6)居民家庭恩格爾系數:指居民家庭食品消費支出占生活消費總支出的比重。
(7)人均收入中位數:指將所有調查戶按人均收入水平從低到高順序排列,處于最中間位置的調查戶的人均收入。
(8)國家環境保護模范城市分別為杭州市、寧波市、紹興市、湖州市、義烏市、富陽市、臨安市。
(9)各類事故口徑包括工礦商貿企業、道路交通、水上交通、漁業船舶、鐵路路外事故;較大事故口徑包括工礦商貿企業、道路交通、水上交通、火災、海上交通、漁業船舶、鐵路路外事故。
資料來源:本公報中城鎮新增就業、登記失業率、社會保障數據來自省人力社保廳;財政數據來自省財政廳;水產品產量、近岸海域赤潮數據來自省海洋與漁業局,糧食生產功能區、現代農業綜合區、主導產業示范區創建點、特色農業精品園創建點、“農民信箱萬村聯網工程”數據、農業龍頭企業、規范化農民專業合作社、沼氣產氣量、太陽能利用面積數據來自省農業廳;農村村莊綜合整治等村鎮建設、農村生活垃圾處理、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農村養老服務覆蓋率、標準化中小學比例、鄉鎮衛生院標準化達標率、農家樂休閑旅游村個數、農民素質提升工程培訓人數來自省農辦;貨物進出口數據來自杭州海關;外商直接投資、對外直接投資、對外承包工程、對外勞務合作數據來自省商務廳;貨物周轉量、旅客周轉量、港口貨物吞吐量數據來自省交通運輸廳;郵政業務數據來自省郵政管理局;電話交換機容量、電話用戶、互聯網用戶數據來自省通信管理局;旅游數據來自省旅游局;貨幣金融數據來自于人民銀行杭州中心支行;上市公司數據來自浙江證監局;保險業數據來自浙江保監局;教育數據來自省教育廳;企業技術中心、高新技術企業、創新型試點企業、示范企業家數、專利數據來自省科技廳;藝術表演團體、博物館、公共圖書館、群藝館數據來自省文化廳;廣播電視、電影數據、報紙、期刊、圖書數據來自省新聞出版廣電局;檔案數據來自省檔案局;體育、體育彩票金額數據來自省體育局;衛生、新農合數據來自省衛生計生委;低保和五保供養、社會服務和救助、福利彩票數據來自省民政廳;水資源、水土流失治理面積數據來自省水利廳;森林資源數據來自省林業廳;氣象數據來自省氣象局;生態建設、環境監測數據來自省環保廳;保障性住房、城市污水處理、城市生活垃圾處理、用水和燃氣普及率、人均公園綠地面積數據來自省建設廳;各類事故發生起數、死亡人數、直接經濟損失數據來自省安監局;價格、糧食面積與產量、生豬存出欄、城鄉居民收入、人均住房面積數據來自于國家統計局浙江調查總隊;其它數據均來自于省統計局。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