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會員中心
   
統計年鑒年度索引: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統計年鑒分省、行業總索引 ]
統計公報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統計公報分省總索引 ]
站內搜索: 高級搜索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統計公報 > 浙江

寧波市2013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時間:2014-09-29 11:34:02 來源:寧波市統計局 作者:admin 點擊:5422次
寧波市統計局國家統計局寧波調查隊
 
2014年1月30日
 
2013年,面對國內外錯綜復雜的發展環境、頻發的自然災害特別是洪澇災害的嚴重影響,全市上下牢牢把握“穩中求進、進中求好”的工作主基調,深入實施“六個加快”發展戰略,著力穩增長、提效益、強創新、惠民生,經濟運行總體保持了平穩增長態勢,產業發展基本穩定,質量效益繼續提高,創新驅動動力增強,民生福祉持續改善,為實現“兩個基本”、建設“四好示范區”奠定了堅實基礎。
 
一、綜合
 
地區生產總值。2013年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7128.9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8.1%。其中,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276.4億元,下降1.2%;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3741.7億元,增長8.2%;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3110.8億元,增長8.8%。三次產業之比為3.9︰52.5︰43.6,第三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比上年提高1.1個百分點。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生產總值為93176元(按年平均匯率折算為15046美元)。
 
財政收支。2013年全市完成公共財政預算收入1651.2億元,比上年增長7.5%,其中地方財政收入完成792.8億元,增長9.3%。在地方稅收中,營業稅、增值稅、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分別增長10.8%、3.0%、9.4%和10.5%。全市完成公共財政預算支出939.9億元,增長13.5%。其中交通運輸支出71.0億元,增長40.0%;節能環保支出14.8億元,增長25.2%;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97.6億元,增長23.5%;科學技術支出37.6億元,增長15.9%;農林水事務支出80.4億元,增長11.3%。認真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和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條例,大力壓縮一般性支出,全年一般公共服務支出增長4.4%,增速比上年下降3.5個百分點。
 
就業和再就業。2013年全市新增就業人員16.1萬,7.6萬名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其中困難人員再就業2.2萬。引導高校畢業生到企業、到基層就業創業,高校畢業生就業率達到98%。職業教育校企合作公共服務平臺“校企通”正式上線,全市72所院校加入服務平臺,6100家企業發布供求信息。積極應對洪澇災害不利影響,及時出臺扶持政策穩定就業,集中減征社保費30億元,惠及企業8.9萬家、職工236萬人。組織農村勞動力培訓11萬人次,培訓后轉移就業2.3萬人,全市已入庫農村實用人才13.5萬人,占農村勞動力總數的4.6%。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為2.16%,處于歷史低位水平。
 
市場價格。2013年全市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為102.2%,比全國、全省平均水平分別低0.4和0.1個百分點,在全國36個大中城市中列第34位。八大類商品和服務項目價格同比漲跌呈“七升一降”格局:食品類上漲2.6%,煙酒類上漲0.8%,衣著類上漲2.6%,家庭設備用品及維修服務類上漲2.0%,醫療保健和個人用品類上漲2.8%,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類上漲1.9%,居住類上漲3.5%;交通和通信類下降0.6%。全年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指數為96.34%,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為96.67%。12月全市新建商品住宅銷售價格環比上漲0.5%,同比上漲7.8%,同比漲幅居全國70個大中城市中第五十二位。
 
二、農業、農村
 
農業生產。2013年受H7N9禽流感疫情、極端高溫干旱天氣、“菲特”超強臺風等一系列嚴重自然災害的連續影響,農牧業生產損失較重,全市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為429.9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減少1.5%。其中,完成農業產值202.3億元,減少1.0%;林業產值11.5億元,增長1.9%;牧業產值60.9億元,減少9.4%;漁業產值149.0億元,增長1.0%;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6.2億元,增長3.4%。糧食作物播種面積222.9萬畝,與上年持平,糧食總產量81.2萬噸,同比減少6.2%。家禽生產形勢依然嚴峻,家禽存欄、出欄同比分別減少10.4%和23.0%,禽肉總產量3.8萬噸,減少24.2%。制定出臺示范性家庭農場扶持辦法,全年新增市級示范性家庭農場40家,全市家庭農場總數達到2754家,我市發展“家庭農場”的做法還被媒體稱為全國“五大范本”之一。
 
新農村建設。2013年全市新增全面小康示范村46個,累計525個。加快推進農村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集中處理,全市農村垃圾集中處理率達到98%以上,新開展農村生活污水處理項目建設150個。全年農房“兩改”共投入資金101億元,開工改造建設農村住房10.5萬戶,新建成農村住房590萬平方米,安置農戶4.1萬戶。已累計實施和新啟動農村集中住房建設項目185個。全年村莊整治建設共投入各類資金2.2億元,實施項目594個,拆除危舊房22.8萬平方米,外立面改造92.8萬平方米,村內道路硬化29萬平方米,村莊綠化19.4萬平方米,60個村順利通過驗收。農家樂休閑旅游業的品牌影響力明顯提升,全年農家樂休閑旅游業接待游客達到2234萬人次,實現營業收入22.4億元,同比分別增長30.6%和30.3%,帶動采摘等農產品銷售24億元。
 
三、工業、建筑業
 
工業經濟。2013年全市實現工業增加值3378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增長8.4%。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增加值2291.2億元,增長8.0%。分行業看,在35個行業大類中,26個行業的全年增加值同比呈上升態勢,行業發展普遍向好;占比前十位的行業共完成工業增加值1640.5億元,占全部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達71.6%,比上年提高0.8個百分點,其中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完成增加值262.5億元,居各行業之首;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增長16.8%,增速居前十位行業之首。全年規模以上輕工業完成增加值802.1億元,增長3.4%;重工業1489.1億元,增長10.2%,輕重工業之比由上年的1︰1.77變化為1︰1.86。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銷售產值12381億元,增長5%。其中,內銷為9557.4億元,增長6.9%;出口交貨值為2823.6億元,下降0.8%,內銷增速高于出口7.7個百分點。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664.6億元,增長25.0%,實現利稅總額1258.1億元,增長17.2%。
 
工業創新轉型。2013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科技活動經費支出173.9億元,比上年增長10.7%,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重達到1.4%,同比提高0.1個百分點。實現新產品產值2940億元,增長22.1%,快于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增速16.5個百分點,新產品產值率達23%,比上年提高3.1個百分點,創歷史新高。“機器換人”成果初現,全年規模以上工業資產總計增長5.8%,而從業人員減少2.3%,勞動生產率達16.3萬元/人,增長10.5%,人均創利稅9萬元,增長20%。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建筑業。2013年全市完成建筑業產值3148.6億元,比上年增長25.5%。全年總承包及專業承包建筑業企業簽訂合同額5123.3億元,增長了17.7%,省外業務不斷拓展,全年完成省外建筑業產值1271.2億元,增長29%。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積25136.1萬平米,竣工面積7543.9萬平米。
 
四、固定資產投資、城市建設
 
固定資產投資。2013年全市完成固定資產投資3423億元,比上年增長18%。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完成投資21.2億元,下降21.7%;第二產業完成投資1069.5億元,增長30.5%;第三產業完成投資2332.3億元,增長13.5%,三次產業投資比例為0.6︰31.3︰68.1。全年完成民間投資1735.6億元,增長26.6%,民間投資占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十年以來首次突破50%,達50.7%,比上年提高3.5個百分點。全年完成工業投資1065.2億元,增長30.3%,對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的貢獻率達47.5%,其中工業技改投資完成762.5億元,增長35.1%,占工業投資的比重達71.6%,比上年提高2.6個百分點。全年完成房地產開發投資1123.4億元,增長27%,商品房銷售面積730.1萬平方米,增長23.7%。
 
現代都市建設。深入實施現代都市“50100工程”,“一核兩冀多節點”現代都市格局進一步形成。“三江六岸”濱江休閑帶工程啟動段建成開放,16條城市主要干道完成整治。深化道路清爽行動,中心城區道路機掃率突破75%,長效保潔覆蓋率達100%,智慧城管輻射面從137.6平方公里增加至208.7平方公里,網格數達2900余個,平臺基本實現全大市覆蓋。歷時3年的中心城區打通“斷頭路”行動圓滿收官,59條斷頭路如期打通。南北環快速路主線高架箱梁施工已基本完成,軌道交通1號線一期工程20個車站主體結構全部完成,地下段實現洞通、軌通、電通,2號線一期工程18個地下車站結構全部封頂,第二輪建設規劃獲批。公共交通體系進一步優化,建成投用公交專用道(雙向)30.4公里,首創實施市區公交1小時優惠換乘及繞城高速浙B車輛半價優惠通行,累計共有2420萬人次、超過82.7萬車次受益。公共自行車系統正式投用,一期建成公共自行車網點618個,投用自行車15035輛。全面完成甬慈線公交化改造,城鄉客運一體化率由65%上升到75%,成為國家公交都市創建示范城市。
 
五、貿易、旅游、會展
 
貿易業。2013年全市商品銷售總額1.22萬億元,比上年增長15.4%。全年完成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635.7億元,增長13.3%。分城鄉看,城鎮消費品零售額2213.5億元,增長13.3%;鄉村消費品零售額422.2億元,增長13.8%。在限額以上企業銷售的商品類值中,汽車類增長10.6%,石油及制品類增長16.3%,食品、飲料、煙酒類增長7.7%,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增長14.9%,金銀珠寶類增長32.1%。年末全市限額以上貿易企業達2960家,全年實現營業收入7596.1億元,實現利潤總額70.0億元。
 
旅游業。2013年全市實現旅游總收入953.5億元,比上年增長10.5%。接待入境旅游者127.3萬人次,增長9.3%;旅游外匯收入7.96億美元,增長8.2%;接待國內旅游者6225.8萬人次,增長8.3%;國內旅游收入904.2億元,增長10.8%。年末全市共有星級飯店160家,其中五星級20家,比上年新增1家;4A級旅游景區28處,5A級旅游景區1處。
 
會展業。2013年全市會展業加快轉型升級,量質并舉發展取得了新成效,全年共舉辦會展項目279個。其中,舉辦展會160個,比上年增長6%;展覽總面積186萬平方米,增長4%;展覽面積2萬平方米以上的大型展會達30個。規范慶典、研討會、論壇的舉辦,全年縣域以上舉辦會議(論壇)68個,比上年減少12%;特色節慶51個,減少7%。
 
六、對外經濟、合作交流
 
對外貿易。2013年全市實現口岸進出口總額2119.0億美元,比上年增長7.3%。外貿自營進出口總額首次突破1000億美元,成為浙江首個、長三角地區第三個外貿總額超千億美元的城市,全年自營進出口總額1003.3億美元,增長3.9%,其中出口657.1億美元,增長7.0%;進口346.2億美元,下降1.4%。全年新增對外貿易經營備案登記企業2843家,累計達22500家。有進出口實績企業13898家。全年一般貿易出口占全市出口總額的比重為81.0%,進口占全市進口總額的比重為71.9%,比上年分別提高1.0和2.1個百分點。全年直接與我市開展貿易往來的國家和地區達221個,其中歐盟、美國、東盟、拉丁美洲貿易額占比分別為20.1%、15.6%、8.2%和7.8%。
 
利用外資。2013年全市合同利用外資58.2億美元,比上年增長9.6%,實際利用外資首次突破30億美元,達32.75億美元,增長14.8%。第三產業新批項目274個,增長26.9%;實際利用外資18.5億美元,增長20.7%。其中,房地產業實際利用外資9.4億美元,增長36.6%;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實際利用外資2.9億美元,增長963.9%。
 
對外合作。2013年全市新批境外投資企業和機構206家,核準中方投資額15.7億美元,比上年增長20.2%,實際中方投資額6.8億美元,增長11.1%。完成境外承包工程勞務合作營業額15.0億美元,增長21.2%。
 
服務外包。2013年全市完成服務外包合同額144.0億元,比上年增長25.7%;服務外包執行額108.1億元,增長27.7%;離岸服務外包合同額7.7億美元,增長44.1%;離岸服務外包執行額6.0億美元,增長47.1%。年末服務外包企業達928家,從業人員3.6萬人。
 
國內合作。創新搭建各類招商引資載體,組織開展“2013南京·寧波周”、重要客商“寧波行”、招商小分隊“出寧波”等系列活動,國內招商引資和支持浙商創業創新工作取得明顯成效,2013年全市國內招商引資實際到位資金658.7億元,比上年增長17.1%,實現浙商甬商回歸引進項目到位資金506.1億元,增長184.9%,分別為年度目標的124.3%和184.0%。全年引進10億元以上內資項目16個,其中超過百億元項目3個。全年實施山海協作產業合作項目105個,實際到位資金29.8億元。全面啟動新一輪對口幫扶貴州省黔西南州工作,全年在黔西南州實施了援助項目70個,幫扶資金4496萬元,捐贈物資1626萬元,援助萬州三峽庫區6個項目,資金500萬元。積極幫助企業拓展國內市場,組織近50家企業先后參加了“西洽會”等國內重要展會,調查采集我市120家名特優產品企業和重點企業產品信息并錄入浙貨網。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七、港口、交通
 
港口生產。2013年寧波港貨物吞吐量4.96億噸,比上年增長9.5%,增幅比上年提高5.0個百分點,其中外貿貨物吞吐量2.76億噸,增長12.7%。三大主要貨類增速“兩高一低”,煤炭吞吐量7925.6萬噸,增長19.5%,原油吞吐量6122.9萬噸,增長11.1%,鐵礦石吞吐量8812.8萬噸,增長7.2%。全年集裝箱吞吐量1677.4萬標箱,增長7.0%,箱量排名保持大陸港口第三位、世界港口前六。集裝箱航線總數達235條,其中遠洋干線117條,近洋支線66條,內支線20條,內貿線32條,遠洋干線占49.8%。共運作集裝箱航班約16143班,月均航班約1345.3班。海鐵聯運業務進展快速,全年完成海鐵聯運箱量10.5萬標箱,增長77%。
 
交通基礎設施。2013年全市交通完成基本建設投資182.6億元。穿山疏港高速公路建成通車,大大緩解北侖疏港壓力。深入推進國省道提升工程,18個提升工程共改造里程164公里。年末全市公路總里程達到1.09萬公里,公路網密度111公里/百平方公里,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其中高速公路495.8公里,一級公路1058.9公里,二級公路775.3公里,三級公路1533.1公里,四級公路6354.9公里。全年實施重大鐵路項目4個,新增鐵路里程65.5公里,杭甬客專建成通車,現代化鐵路南站正式投用,貨運北環線、北站遷建工程按計劃推進。國際強港建設加快推進,建成萬噸級碼頭泊位7個,梅山港區集裝箱3-5#泊位水工工程交工驗收,大榭港區中油燃料油30萬噸級油碼頭通過竣工驗收;穿山港區五期集裝箱碼頭水工工程、陸域工程已完工;大榭信海油品倉儲項目一期60萬立方米原油、燃料油儲罐建成投產。
 
綜合運輸。2013年完成全社會貨運量3.54億噸,比上年增長8.6%。其中,水路貨運量1.54億噸,貨物周轉量1905.3億噸公里,分別增長9.4%和7.7%;公路貨運量1.78億噸,貨物周轉量325.5億噸公里,分別增長7.4%和7.6%;鐵路貨物發送量2168.2萬噸,增長13.6%;機場貨郵吞吐量6.6萬噸,增長7.3%。全社會客運量2.48億人次,下降11.6%;鐵路旅客發送量1273.1萬人,增長12.9%;民航旅客吞吐量545.9萬人次,增長3.7%。
 
八、銀行、證券、保險
 
銀行業。年末全市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余額1.32萬億元,比上年增長9.9%,其中人民幣存款余額1.27萬億元,增長9.8%。年末金融機構本外幣貸款余額1.33萬億元,增長11.3%,全年新增1326.5億元,同比多增40.8億元。年末小微企業貸款余額3941.7億元,全年新增421.6億元,同比多增107.5億元,新增小微企業貸款占全部企業貸款增量的43.3%。年末全市銀行業金融機構不良貸款率1.58%,比年初上升0.37個百分點,貸款風險整體可控。全年銀行業金融機構實現稅后利潤244.2億元,減少8.4%。年末全轄銀行業金融機構達到63家,其中政策性銀行3家,大型銀行5家,股份制商業銀行11家,城市商業銀行12家,郵儲銀行1家,外資銀行5家,農村合作金融機構9家,新型農村金融機構14家,非銀行金融機構3家。
 
證券業。2013年全市證券成交總額2.16萬億元,比上年增長49.0%。其中股票和基金成交1.37萬億元,增長39.1%,證券客戶交易結算資金余額66.2億元,下降5.1%。期貨代理交易量5297.4萬手,代理交易額5.35萬億元,分別增長14.1%和27.4%。年末證券投資者開戶98.4萬戶,增長5.6%。年內新增期貨營業部4家,年末全市共有69家證券營業部,1家證券投資咨詢公司,1家期貨公司和35家期貨營業部。年內境內上市公司實現融資18.6億元;境內上市公司總數42家。
 
保險業。2013年全市保險業實現保費收入185.5億元,比上年增長12.6%。其中,財產險保費收入96.8億元,增長12.3%;人身險保費收入88.7億元,增長13.0%。支出賠款和給付103.9億元,增長61.7%。其中,財產險賠付支出89.5億元,增長72.5%;人身險賠付支出14.4億元,增長16.2%。共為3.7萬家次企業、229.5萬輛次機動車和1210.9萬人次提供各類風險保障6.59萬億元。全年共為全市3361家次企業提供981.5億元出口風險保障。全市政策性農險試點險種擴大到22個,累計向14.2萬戶次農戶提供風險保障46.1億元,支付賠款1.85億元,增長76.2%。
 
九、科技、教育、人才
 
科技創新。創新能力顯著提升,2013年全市省級科學技術獎33項,其中一、二等獎15項,“HP2-52C全自動電腦針織橫機”列入國家戰略性創新產品。全年專利授權量5.8萬件,其中發明專利授權量2246件,比上年增長8.8%。全年認定省級高新技術企業研發中心45家,省級企業工程中心13家,市級企業工程(技術)中心116家。培育市創新型試點企業42家,新認定高新技術企業197家,市級科技型企業216家,省級創新型示范企業7家,省級創新型試點企業5家;培育認定市重點實驗室10家、市企業研究院32家、省企業研究院11家,引進共建創新載體74家,組建產業技術創新聯盟2家。農業科技創新支撐效果明顯,培育農業新品種12項,有15個農業與社會發展領域科技項目被列為“863”計劃、科技支撐計劃等國家科技項目。年末限額以上科技服務業企業258家,全年實現營業收入131.0億元,實現利潤總額22.9億元,比上年分別增長24.3%和23.5%。
 
教育事業。年末全市共有各級各類學校2097所,在校學生總數133.4萬人。其中,高校16所,在校學生15.3萬人;普通高中81所,在校學生9.7萬人;中職學校55所,在校學生7.8萬人;初中216所,在校學生18.9萬人;小學465所,在校學生48.7萬人;幼兒園1254所,在園幼兒27.6萬人。完成列入市政府十方面實事項目的幼兒園新(改、擴)建88所。海曙、江東等7個縣(市)區通過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督導檢查。新增105所義務教育段標準化學校,我市義務教育段標準化學校達473所。推進普通高中特色化、多樣化發展,全市申報省一級特色示范學校19所,省二級特色示范學校23所。全面開展國家級教育國際合作與交流綜合改革試驗區建設,成功舉辦了中美區域、寧波·奧克蘭等教育合作交流會,簽訂了各類教育合作協議33項,在甬高校留學生規模達到2500人,比上年增長56%;推進“千校結好”行動計劃,全市新增中小學姐妹學校78對。
 
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人才開發。2013年全市新增各類人才18.2萬人,年末全市人才總量達148.3萬人,比上年增長12.2%。新增國家“千人計劃”專家20人、省“千人計劃”專家41人,新評審出市“3315計劃”人才47名、高端創業創新團隊21個,引進海外工程師225名、國家高端外國專家6名。新增院士工作站15家,累計達69家;新增國家級博士后工作站5家;博士、博士后總數近3800人。新建市級技能大師工作室11家、高技能人才公共實訓基地3個,完成技能培訓21.5萬人次、技能鑒定13萬人次,培養高技能人才2.4萬人,高技能人才總量達23.4萬人。
 
十、文化、衛生、體育
 
文化建設。2013年全市11個縣(市)區全部成功創建浙江省文化先進縣(市)區,鄞州區和慈溪市分別成功創建全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和浙江省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深入開展“萬場電影千場戲劇進農村”活動,全年農村電影播放30000余場,演出戲劇6000多場次。創新形式推出“天然舞臺”四大“演出季”等60場文化活動,參演人數達到8000余人,觀眾近50萬人次。深化寧波市數字圖書館項目建設,全年文獻傳遞176萬余篇,文獻下載1500余萬篇。寧波文化百科大講堂舉辦講座512場,受眾已逾10萬人次,成為深受寧波社會各界歡迎的公共文化服務平臺。大型原創歌劇《紅幫裁縫》亮相國家大劇院,參加“2013年國家藝術院團演出季優秀劇目展演”;《竹兒青青》、《兵站故事》等七個作品獲全國第十六屆群星獎,占浙江獲獎作品的一半,創歷史新高。文化設施建設穩步推進,國內首創的大型獲知型娛樂綜合體--寧波文化廣場正式對外開放。文化產業發展迅速,全市有9個企業和2個項目入圍2013-2014年度國家級文化出口重點企業和重點項目,4家企業認定為國家動漫企業和動漫保護品牌,《少年阿凡提》被授予2013年國家動漫品牌。全年新增塔山遺址等9處國保單位,“國保”數量增至31處,繼續位居全省第二,計劃單列市第一。
 
衛生事業。城鄉居民醫療衛生條件進一步改善,年末實有病床2.9萬張,擁有專業衛生人員6.2萬人,衛生技術人員5.2萬人,其中執業醫師(含助理)2.0萬人,注冊護士2.0萬人。按戶籍人口統計,每千人床位數、衛技人員數、執業醫師(含助理)數和注冊護士數分別達到5.0張、9.0人、3.4人和3.4人。市婦兒醫院北部院區項目竣工,李惠利醫院東部院區、市一院原醫療用房改擴建等基礎設施建設項目順利推進。年末全市共設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衛生院)152家,建成省級規范化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衛生院)133家,創建率達87.5%,居全省前列;建成省級示范社區衛生服務中心28家,其中國家級社區衛生服務中心6家。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進一步鞏固,參合人數為265.7萬人,參合率達98.3%,人均籌資水平從2012年的565元增加到2013年的590元。全市甲乙類傳染病報告總發病率為184.14/10萬,適齡兒童免疫規劃疫苗接種率98.4%,免疫預防服務質量保持全省先進水平。全年無償獻血7.1萬人次,繼續保持我市臨床用血全部來自無償獻血的目標。
 
體育事業。體育公共服務有效提升,市直屬場館定期免費開放率達到100%,98%的城區公辦中小學校體育設施向市民開放;建成各類球場173余個,更新健身路徑530套,行政村體育健身路徑擁有率達100%。江東區成功創建浙江省體育強區,寧海縣、象山縣順利通過創強復評。群眾體育活動豐富多彩,通過全民健身大講堂等多種形式,指導市民科學健身,首次在東部新城舉辦了元旦萬人長跑。在第十二屆全運會上,共有90名甬籍運動員進入決賽,獲得金牌6枚、銀牌8枚、銅牌13枚,1人1次超亞洲紀錄,2人2次破全國紀錄,參賽人數、獲得金牌數和獎牌數均創下寧波參加歷屆全運會之最,涌現了一批優秀年輕體育人才,“省隊市辦”結出豐碩成果。2013年,我市運動員獲得2個世界級比賽第三名;3個亞洲級比賽第一名,1個亞洲級比賽第二名,在全國賽事還獲得29金24銀26銅。體育事業與體育產業協調發展,全年共舉辦國家級以上賽事50項,鄞州和北侖分別被總局授予全國最佳賽區和全國優秀賽區;全年體育彩票銷售額達15.6億元,創歷史新高。
 
十一、人口、居民生活、社會保障、社會組織
 
人口增長。年末全市戶籍人口580.1萬人,比上年增加2.4萬人,其中市六區人口227.6萬人。全市人口出生率8.52‰、死亡率6.13‰。全市計劃生育率95.9%,已婚育齡婦女綜合避孕率89.1%,適度低生育水平持續穩定。流動人口計劃生育綜合管理進一步加強,流入流出育齡婦女信息掌握率97.5%。
 
居民收入。2013年市區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729元,比上年增長10.1%,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7.7%;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20534元,增長11.1%,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8.8%。從收入來源看,工資性收入仍是居民收入增長的決定性因素,對城鄉居民收入增長的貢獻分別達76.7%和75.8%。城鄉居民收入比由2012年的2.05︰1縮小為2013年的2.03︰1,明顯低于全國3.03︰1的平均水平。2013年市區居民人均消費支出24685元,比上年增長6.0%;農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13915,增長9.6%。
 
社會保障體系。年末企業基本養老保險、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參保人數分別達508.9萬人、346.3萬人、231.7萬人、283.4萬人和245.5萬人,比上年末分別凈增34.6萬人、19.7萬人、15.5萬人、13.2萬人和12.4萬人,社保卡持卡人數突破330萬。年末外來務工人員參加五大社會保險人數為213萬人.參保人數凈增33.6萬人。年末被征地人員養老保險參保人數51.2萬人,重點對象占比88.9%。年末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參保人數132.9萬人。社保待遇穩步提高,企業退休人員年人均養老金為2083元/月,增加148元/月;失業保險金發放標準增至1103元/月,增加55元/月;政策范圍內城鎮職工和居民住院及特殊病種報銷比例達到86.8%和72.3%。
 
民生保障。2013年市區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從月人均525元提高到588元,年末全市共有最低生活保障對象5.5萬人,低保資金實際支出2.3億元。醫療救助制度進一步完善,救助城鄉患病困難群眾18.4萬人次,支出醫療救助資金1.5億元。落實困難群眾基本生活價格補貼聯動機制,共支出資金980.3萬元。養老服務社會參與有效擴大,全市共有民辦養老機構82家,養老床位26382張;全年新(擴)建居家養老服務站點183個,居家養老服務覆蓋90%以上的城市社區和50%以上的行政村。全年享受幫困助學政策學生達90.6萬人次,受助金額累計8億余元。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保障性安居工程。2013年全市新開工各類保障性安居工程160萬平方米、18301套,竣工134萬平方米、17427套,新增解決戶數14069戶,超額完成省政府下達的目標任務。洪塘的和塘雅苑等一批公租房小區如期建成投用,配租工作順利完成。
 
慈善事業。2013年全市慈善總會募集善款5.5億元,比上年增長24.4%。全年救助支出4.3萬元,增長18.1%,受助的困難群眾達43.8萬人次。至2013年底,全市慈善總會累計募集已達39.9億元。累計救助支出27.6億元,受助214.3萬人次。全年共開展各種志愿服務活動1854次,參加服務的義工23341人次,服務時間累計達60035.5小時。
 
社會組織。年末全市共有6個區、2個縣、3個縣級市、77個鎮、11個鄉、64個街道辦事處、663個居民委員會和2556個村民委員會。
 
十二、生態建設、社會安全
 
生態建設。環境專項整治卓有成效,2013年中心城區完成繞城高速以內540平方公里“禁燃區”建設,累計淘汰改造燃煤鍋爐1139臺;機動車排氣防治工作實施高污染車輛限行,出臺黃標車淘汰政策;繼續深入開展電鍍、印染、化工、造紙等十大重污染行業環境整治提升工作,投入市級環保專項資金4600萬元,關停830家不合格企業;深入開展飲用水源保護區專項治理工作,保護區內38家污染企業實施掛牌督辦。完成北侖電廠、寧海國華電廠、象山大唐烏沙山電廠等10臺機組720萬千瓦脫硫設施斷旁路,8臺350萬千瓦脫硝工程建設以及水泥行業脫硝工程;建設寧波市重點污染源刷卡排污系統,實施污染物總量控制管理,確保減排設施規范穩定運行。環境執法監管繼續強化,出動執法人員近50482人次,檢查企業27642多家次,立案查處違法案件1245件,下達處罰金額5753萬元。監測監控能力不斷提升,完成10個省控大氣自動站監測設備升級改造,建設全市大氣復合污染監測網絡,及時向公眾發布空氣質量和重污染天氣預警信息。繼續開展各類生態環保創建活動,北侖區通過省級生態區現場考核,寧海縣和象山縣分別通過國家級生態縣驗收。
 
“平安寧波”建設。2013年全市共發生各類生產安全事故2866起,死亡745人,受傷2855人,直接經濟損失3007.9萬元,比上年分別下降9.4%、3.1%、9.1%和9.8%,四項事故指標連續第九年實現下降。加大食品藥品檢驗力度,全年完成食品檢測47870批次,完成藥品監督抽驗2515批,分別占全年抽檢任務的110.3%和100.6%,其中檢出不合格188批,陽性檢出率為7.5%;加強藥品不良反應和醫療器械不良事件監測,全市共上報藥品不良反應8124例,其中新的和嚴重的報告占46.7%。全年共出動執法人員14.1萬次,共檢查各類食品藥品單位7.6萬家次,藥械、餐飲、保健品和化妝品共立案1532起,結案1419起,罰沒款1627.3萬元,沒收物品貨值金額共計161.4萬元,移送公安案件23件。著力構建和諧穩定的勞動關系,企業勞動合同簽訂率和已建工會企業集體勞動合同簽訂率分別達到97%和92%;健全防范處置欠薪機制,為2.4萬名勞動者追回被拖欠工資1.8億元;提升勞動人事爭議處理效能,全市受理勞動爭議3.1萬件,仲裁結案率達到93%,調解率達到73.6%。全年共受理群眾信訪35189件(人)次,下降3.6%,接待群眾集體上訪1327批17953人次,分別下降7.2%和7.4%。全年人民調解組織共調處各類民事糾紛11.8萬件,調解成功11.6萬件,成功率達98.4%,防止民間糾紛引起的自殺34件、34人次;防止民間糾紛轉化為刑事案件155件、504人次。
 
注:(1)本公報所列各項數據均為初步統計數。
 
(2)全市生產總值、各產業增加值絕對數按當年價格計算,增長速度按可比價格計算。
 
(3)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指年主營業務收入2000萬元及以上企業。
 
限額以上批發、零售、住宿、餐飲企業指:批發業:年主營業務收入2000萬元及以上;零售業:年主營業務收入500萬元及以上;住宿業:年主營業務收入200萬元及以上;餐飲業:年主營業務收入200萬元及以上。
關閉
關注公眾號 獲取新動態
91在线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亚洲2022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久久婷五月综合97狠狠澡,亚欧人成精品免费观看
杨幂在日本一区二区视频 | 亚洲字幕一区二区 | 日韩中文字幕第一页 | 日本狂喷奶水在线播放212 | 亚洲国产精彩中文乱码AV | 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