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華市統計局
2014年,面對錯綜復雜的國內外經濟環境和轉型時期經濟發展的新常態、新特點,市委、市政府帶領全市上下全面貫徹落實中央、省委省政府的各項決策部署,緊緊圍繞穩增長、調結構、促轉型、惠民生等重點工作,凝心聚力,攻堅克難,全市經濟平穩向好,在全省繼續保持近年來的趕超發展態勢,經濟結構持續優化,社會事業繼續發展,民生不斷得到改善,較好地完成年初確定的目標任務。
一、綜合
初步核算,2014年全市實現生產總值(GDP)3206.64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增長8.3%。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為138.31億元,增長1.8%;第二產業增加值為1509.13億元,增長7.8%;第三產業增加值為1559.20億元,增長9.5%。全市人均生產總值達到67621元(按2014年年均匯率折算為11008美元),增長7.8%。第一、二、三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由上年的4.6:47.7:47.7變化為4.3:47.1:48.6,第三產業所占比重比上年提高0.9個百分點。
市區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比上年上漲2.4%,漲幅較上年縮小0.7個百分點。所調查的八大類消費品及服務項目價格“七漲一跌”,食品類價格上漲4.1%,煙酒類價格上漲0.4%,衣著類價格上漲1.6%,家庭設備用品及維修服務類價格上漲2.3%,醫療保健和個人用品類價格上漲2.7%,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類價格上漲3.0%,居住類價格上漲1.8%,交通和通信類價格下降0.8%。商品零售價格指數上漲1.1%。全市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下跌1.2%,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下跌2.7%,購銷價格為順差1.5個百分點。
全市城鎮新增就業76176人,城鎮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31096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2.80%,低于4.00%的控制目標。
二、農業
2014年全市農林牧漁業增加值141.96億元,比上年增長1.8%。
全市農作物播種面積272.1千公頃,下降0.02%。其中糧食播種面積為153.2千公頃,總產量為88.35萬噸,分別下降0.2%和增長0.1%;棉花播種面積6.2千公頃,下降9.8%,產量為0.94萬噸,下降12.4%;油料播種面積為25.0千公頃,下降1.3%,產量為4.76萬噸,增長1.5%;蔬菜播種面積為44.1千公頃,增長1.3%,產量為96.9萬噸,增長4.1%;藥材播種面積7.2千公頃,增長1.3%;果用瓜種植面積10.5千公頃,增長0.9%,產量為23.53萬噸,增長2.2%;花卉苗木種植面積14.6千公頃,增長1.7%(主要農產品產量詳見附表2)。
全市共完成綠化造林面積3.773千公傾,跡地更新面積2.25千公傾,其中人工更新面積1.09千公傾;完成重點防護林工程建設面積0.22千公傾,其中人工造林0.12千公傾、封山育林0.1千公傾;東陽市、武義縣通過省級森林城市創建考核驗收,羅店鎮等8個城鎮通過省級森林城鎮創建考核驗收,成功創建省級森林村莊18個、市級綠化示范村(森林村莊)225個。
全市肉類總產量為24.70萬噸,比上年下降6.1%,其中豬肉21.30萬噸,下降6.3%;全年生豬出欄280.37萬頭,下降5.4%;家禽出欄1893.1萬只,下降9.4%;全年牛奶產量5.68萬噸,下降24.6%;全年水產品產量7.62萬噸,增長2.1%。
全市農田水利有效灌溉面積158.09千公頃,旱澇保收面積114.17千公頃;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純)11.14萬噸,下降13.2%;農村用電量46.3億千瓦時,增長6.9%。
三、工業和建筑業
2014年全市完成工業增加值1302.83億元,比上年增長7.7%,工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為40.6%。全市實現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4796.34億元,銷售產值4546.48億元,分別增長7.1%和6.5%。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出口交貨值1113.39億元,增長5.8%,占銷售產值的比重為24.5%。
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科技活動經費支出47.98億元,增長25.5%。新產品生產增長較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新產品產值1464.41億元,增長25.7%,新產品產值率達到30.5%,提高2.8個百分點(主要工業產品產量詳見附表3)。
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稅341.38億元,增長2.2%;其中利潤204.21億元,增長0.3%。金屬制品,紡織,醫藥制造,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紡織服裝、服飾,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等六大行業實現利潤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利潤總額的48.6%。
全市建筑業總產值達3044.22億元,增長12.3%;完成建筑業地方稅收31.65億元,比上年增長13.8%,占全市稅收入的14.1%。建筑施工面積38115.16萬平方米,完成房屋竣工面積10686.64萬平方米。省外市場發展良好,2014年建筑業企業在省外完成產值1965.76億元,增長12.9%,占全省省外完成產值的17.4%,占全市建筑業總產值的64.6%。
四、固定資產投資
2014年全市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594.79億元,比上年增長16.9%。其中,房地產開發投資367.67億元,下降4.5%;投資項目(單位)投資1227.12億元,增長25.3%。民間投資較快增長,全年實現民間投資1228.21億元,增長12.4%,占固定資產投資的77.0%。
投資結構進一步優化。在固定資產投資中:第一產業完成投資5.51億元,增長41.2%。第二產業完成投資736.05億元,增長10.3%;其中工業投資720.01億元,增長8.1%。第三產業完成投資853.22億元,增長23.1%。與上年相比,第二產業投資比重下降2.7個百分點,第三產業投資比重提高2.7個百分點,三次產業投資結構調整為0.3:46.2:53.5。
全市省重點建設項目152項,年計劃投資171.79億元,今年以來完成投資294.47億元,為年度計劃171.4%;當年新開工項目22項,未開工項目1項,開工率99.34%。竣工投產項目20項。列入市重點建設實施類項目共計364個,年計劃投資428.2億元,今年以來完成投資645.7億元,為年度計劃150.8%;未開工項目12個,開工項目352個,開工率96.7%。
全市房地產開發房屋施工面積為2652.53萬平方米,比上年增長20.7%。當年新開工面積673.33萬平方米,增長29.7%;竣工面積346.69萬平方米,增長64.1%。全市商品房銷售面積為336.60萬平方米,下降14.3%;其中住宅銷售面積294.98萬平方米,下降8.9%。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五、國內貿易
2014年全市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額1592.70億元,比上年增長13.2%,其中:城鎮消費品零售額為1355.34億元,增長13.1%;鄉村消費品零售額為237.36億元,增長14.0%。分行業看,批發零售業零售額1446.96億元,增長13.3%;住宿餐飲業零售額145.74億元,增長12.3%。
在限額以上批發零售業零售額中,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化妝品類、日用品類、中西藥品類消費增長較快,這四大類商品零售額分別為45.05、5.03、8.41、40.40億元,分別增長15.8%、20.8%、28.5%、18.0%;食品飲料煙酒類、石油及制品類、汽車類消費增長平穩,零售額分別為33.52、159.66、326.53億元,分別增長10.8%、10.7%、12.9%。
全年實現網絡零售額942億元,同比增長41.0%,占全省網絡零售額的16.7%。其中居民網絡消費額327.09億元,增長43.8%,實現順差615.47億元。
全市共有各類市場464個,市場總成交額為2525.59億元,增長6.1%。其中年成交額超億元的市場有77個,總成交額為2403.15億元,增長5.3%;商品交易市場448個,年成交額為2273.58億,增長了7.2%;生產要素市場9個,年成交額1.5億元;7家網上市場成交250.5億,成交額基本與上年持平。
六、對外經濟
2014年全市完成進出口總額414.9億美元,比上年增長21.1%。其中,出口總額396.7億美元,增長22%;進口總額18.2億美元,增長4.2%。進出口、出口增幅均居全省首位,規模均創歷史新高。其中,進出口總額首超400億美元。出口有效主體增加。全年新增備案企業1822家。全年有進出口實績企業6224家,比上年凈增427家。全市與220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貿易關系,其中出口超1億美元的國家和地區73個,比上年增加6個。
全市新批外商投資企業70家;合同利用外資5.7億美元,比上年增長226.2%;實際利用外資2.78億美元,增長20.9%。工業利用外資繼續占主導地位,實際利用外資2.27億美元,增長78.1%,占全市實到外資的81.5%。增資擴股項目增多,全年增資項目7個,累計新增合同利用外資3.34億美元,占全市合同外資的58.4%。
全市新批核準境外投資項目42個,境外投資總額5.3億美元,中方投資4.97億美元,同比增長168%。全市完成對外承包工程勞務合作營業額2.82億美元。全年設立境外營銷網絡36家,占全市項目總數的85.7%。企業在境外投資、經營的各類營銷網絡達336個,涉及67個國家和地區。全市有注冊服務外包企業215家,從業人員超3.95萬人,離岸合同簽約金額2.09億美元,增長11.1%,離岸合同執行金額1.68億美元,增長6.6%。
七、交通、郵電和旅游
2014年全市交通建設共完成投資132.3億元。其中高速公路完成投資12.01億元,國省道、縣道建設項目完成投資68.54億元,大中修工程完成投資3.66億元,農村聯網公路完成投資0.93億元,安保工程完成投資2.19億元,病舊橋隧加固改造工程完成投資0.47億元,場站建設完成投資33.62億元,水運建設完成投資7.70億元,智慧交通3.18億元。全市境內公路總里程達到12269.4公里。年內公路旅客周轉量47.83億人公里,貨物周轉量61.21億噸公里。
郵電業務收入84.34億元,比上年增長1.9%。其中,郵政業務收入11.05億元,比上年增長22.6%;電信業務收入73.29億元,下降0.5%。年末城鄉固定電話用戶136.49萬戶,比上年末下降15.6%。其中住宅電話70.25萬戶,下降16.1%;公用電話17.16萬戶,下降18.2%。年末移動電話用戶達918.36萬戶,下降6.8%;其中3G移動電話用戶31.99萬戶,增長62.9%。電話普及率222.45部/百人,其中:移動電話普及率193.66部/百人,固定電話普及率28.78部/百人。互聯網寬帶接入用戶達194.62萬戶,比上年末增長17.9%。
全市共接待游客5982.01萬人次,同比增長21.7%,實現旅游收入620億元,增長26%,其中接待國內旅游者5897.88萬人次,同比增長22.0%,實現國內旅游收入590.53億元,增長27.8%;接待入境旅游者84.13萬人次,同比增長5.6%,實現旅游外匯收入47954.22萬美元,增長5.6%。
八、財政、金融和保險
2014年全市完成財政總收入461.40億元,比上年增長10.9%。其中:上劃中央財政收入192.54億元,增長11%;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68.87億元,增長10.9%。全市一般預算支出352.86億元,增長9.5%。財政支出更加關注民生,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75.8%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其中住房保障支出、節能環保支出、城鄉社區事務支出、文化體育與傳媒支出、醫療衛生和計劃生育支出、教育支出、科學技術支出同比分別增長120.8%、53.6%、15.1%、13.9%、11%、10.3%、10.3%。
2014年末,全市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余額6638.34億元,增長7.7%。其中:單位存款余額2979.11億元,增長4.5%;本外幣儲蓄存款余額3232.66億元,增長7.0%。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貸款余額5733.36億元,增長11.2%。其中短期貸款余額4341.66億元,增長6.5%;中長期貸款余額1245.62億元,增長27.3%。本外幣余額存貸比為86.4%。
全市保險機構全年保費收入135.83億元,增長12.45%。其中財產險保費收入62.7億元,人身險保費收入73.13億元,分別增長19.58%和6.98%。全年支付各類賠償及給付44億元,比上年增長6.23%。其中財產險賠款33.75億元,增長14.6%;人身險賠款及給付10.25億元,下降14.37%。
九、教育和科學技術
2014年全市共有各級各類全日制學校692所,在校生704025人。其中小學418所,在校生410577人;初中176所,在校生157598人;普通高中64所,在校生84467人;職業高中30所,在校生45652人;普通中專4所,在校生5002人;特殊教育學校9所,在校生1250人。全市有幼兒園1455所,在園幼兒250233人,學前三年幼兒園入園率98.8%;有省等級幼兒園1035所;全市112個鄉鎮全部建有中心幼兒園。十五年教育普及率99.5%,全面普及十五年教育。小學入學率、鞏固率100%;初中入學率、鞏固率100%;初中畢業生升入高中段學校比例98.4%。初中畢業生升入普通高中與中等職業學校的比例為1:0.895,普通高中教育與中等職業教育協調發展。高等教育規模不斷擴大,結構更趨合理。全市高等院校共9所,在校生86725人,其中普通高校2所,在校生35103人;高職院校5所(含浙江科貿職業技術學院(籌)),在校生48187人;成人高校2所,在校生3435人。高等教育毛入學率54.1%。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縣(市、區)、教育現代化創建工作有序開展。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全市列入市級以上科技項目820項,其中國家級74項、省級443項,新到位上級科技資金13973萬元,其中國家級1558萬元。新立市級科技計劃項目303項,其中工業類69項,農業類73項,社會發展類161項,農業科技成果轉化項目7項。申請專利18989件,其中發明專利2059件;獲專利授權15129件,其中發明專利524件。新認定省級重點企業研究院6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家,省級高新技術研發中心32家、市級48家,市級以上各類企業研發機構累計達到577家。
全市新增浙江名牌產品36只,累計282只,新增加金華名牌產品64只,累計414只。制修訂國家或行業標準11個,獲國家級農業標準化示范項目和服務業試點項目4個,省市級農業標準化推廣示范項目5個,農業標準示范區面積14.9萬畝,省級工業和服務業標準化試點項目2個。產品監督抽查合格率95.1%,特種設備定檢率、登記率和操作人員持證上崗率達95%以上,計量器具強制檢定13.66萬臺件。
十、文化、體育和衛生
2014年全市擁有文化館10個,公共圖書館10個,其中8個館獲評一級館公共圖書館。配合市委宣傳部建成農村文化禮堂210家,制定全市文化系統農村文化禮堂建設服務菜單,提供點單式服務196項。創建并命名市級文化示范村(社區)36個,積極實施文化惠民工程,完成送戲下鄉1632場,送電影下鄉44700場,“非遺文化禮堂百村行”活動129場,送書366862冊、送展覽講座809場、骨干培訓20623人次、文化走親(縣級以上)99場。全市文化市場健康平穩有序,出動檢查9139人次,檢查文化經營單位14342家次,全市廣播綜合覆蓋人口473.23萬人,覆蓋率99.49%。電視綜合覆蓋人口474.36萬人,覆蓋率99.73%,全市農村應急廣播體系工程完成覆蓋53.3%行政村。
全市新創省級體育強縣1個、體育強鎮(鄉)5個、復評強鎮(鄉)24個、新創先進社區4個、復評先進街道(社區)15個。新建省級小康體育村460個、中心村健身廣場9個。共派出500多名運動員,參加了第十五屆省運會田徑、游泳、籃球等21個項目的角逐,為我市體育代表團奪得金牌32.5枚,獎牌81.5枚,總分1155.25分,現場金牌、獎牌、總分均列賽事排行榜第七位。全市共舉辦了30多場(次)國家級以上、100多場(次)省級以上重大賽事與活動,共吸引了20多萬人前來看賽健身,大大推動了體育產業和體育旅游發展。市體育中心實現365天對外開放,為廣大市民提供游泳、籃球、羽毛球、乒乓球等16項體育服務,全年共接待健身休閑的市民達130多萬人次。全年全市共銷售體育彩票13.76億元,比上年增加5.79億元。
全市共有醫療衛生機構4013家,其中醫院113家;衛生院(含社區服務中心)165家;門診部50家;專業公共衛生機構109家,其中婦保院(所、站)10家、疾病預防控制機構10家,衛生監督檢驗機構10家,專科疾病防治院(所、站)5家;其他衛生機構17家;診所、醫務室、社區衛生服務站、村衛生室3559個。全市共有實際開放床位數23916張,其中:醫院和衛生院床位(含社區服務中心,不含婦保院)22633張。全市共有衛生技術人員34826人,其中執業醫師和執業助理醫師13652人,注冊護士12921人;疾病預防控制機構總人數546人;衛生監督檢驗機構總人數314人;另有診所、醫務室、社區衛生服務站村衛生室等機構的衛技人員2996人。全市共有艾滋病實驗室58個、其中初篩實驗室54個,中心實驗室3個、確診實驗室1個。
十一、環境保護
2014年全面實施“811”生態文明建設推進行動,主要污染減排各項工作扎實推進。金華市區環境空氣API優良率為93.6%,全市平均為91.1%;市區環境空氣AQI優良率為64.7%,全市平均為72.4%;7個主要河段及湖庫市控以上斷面,達到或優于Ⅲ類水質標準的占52.4%、滿足功能區要求的占52.4%;全市20個地表水交接斷面,達到或優于Ⅲ類水質標準的占65.0%;按水質自動監測數據統計,10個出境斷面中達到或優于Ⅲ類水質標準的占100%。
全市生態公益林建設面積為277.86千公傾,生態公益林達到優質林分面積222.66千公傾。全市森林覆蓋率60.95%。全市新增命名國家生態鄉鎮10個,省級生態鄉鎮7個。截至目前,全市共創成國家級生態縣2個、省級生態縣3個、國家級生態鄉鎮(街道)33個、省級以上生態鄉鎮(街道)88個、市級以上生態鄉鎮(街道)97個,市級生態村2565個。全市共有沙金蘭等52規范化合格飲用水源保護區,其中8個縣級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為99%。省級以上森林公園13個,其中國家級森林公園2個。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
2014年全市出生人口58731人,出生率12.39‰;死亡人口39664人,死亡率8.36‰;人口自然增長率4.02‰。年末總人口475.07萬人,其中市區95.09萬人;非農業人口109.93萬人,其中市區32.66萬人。平均每戶家庭人口2.58人。
2014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31599元,同比增長10.2%。分城鄉看,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39807元,增長9.4%;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8544元,增長11.3%。全體居民從收入來源看,工資性收入為17630元,增長9.5%;經營凈收入為6077元,增長8.9%;財產凈收入為4132元,增長11.0%;轉移凈收入為3761元,增長15.2%。全體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20954元,增長10.7%,其中城鎮常住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25627元,農村常住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13520元。
年末全市擁有各類社會福利單位144個,社會福利床位數29264張,收養各類人員15417人。農村五保對象集中供養率為100%。全市共有低保對象5.63萬人,發放最低生活保障金1.7億元;籌集醫療救助資金7698萬元,救助醫療困難群眾3.2萬人次;發放救災款2131.8萬元,救濟災民2.2萬人次,改擴新建避災場所44個。社區服務功能日趨完善,建立鄉鎮(街道)社區服務中心151個、城市社區服務中心(站)284個、村級社區服務中心(站)3576個、捐贈接收站(慈善超市)117個。全市共有社會組織4277家,其中社會團體1836家,民辦非企業單位2441家。全市共有撫恤優待對象32338人,發放撫恤金13098.1萬元、義務兵優待金5654萬元、困難補助經費498.68萬元,退役義務士兵自主就業率達到100%,發放自主就業一次性經濟補助金2840.96萬元。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年末全市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參保人數165.31萬人,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133.57萬人,工傷保險參保人數154.44萬人,生育保險參保人數80.05人,失業保險參保人數74.99萬人;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保人數152.11萬人,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參保人數347.36萬人,被征地農民基本生活保障參保人數28.37萬人。
注:(1)本公報所列各項數據為年度初步統計數據;
(2)人口數為公安部門統計年報數;
(3)公報中生產總值和各產業增加值絕對數按現價計算,增長速度按可比價計算,人均生產總值按戶籍人口計算;
(4)本公報三次產業劃分執行國家統計局2012年制定的《三次產業劃分規定》;
(5)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指年銷售收入2000萬元及以上工業企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