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會員中心
   
統計年鑒年度索引: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統計年鑒分省、行業總索引 ]
統計公報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統計公報分省總索引 ]
站內搜索: 高級搜索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統計公報 > 浙江

杭州市2015年暨“十二五”時期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時間:2016-04-01 16:09:10 來源:杭州市統計局 作者:admin 點擊:8731次
2015年是“十二五”規劃的收官之年,也是杭州加快轉型升級的關鍵一年,更是經濟發展全面邁入新常態的重要一年。全市上下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以加快“一號工程”推進為著力點,以集聚創新動能為支撐點,以深化改革增強體制活力為突破點,以發展和改善民生為落腳點,全力以赴推動經濟行穩致遠。全年經濟總量實現歷史性突破,成為全國第十個進入“萬億”方陣的城市,增速重回兩位數增長。“十二五”時期杭州經濟社會發展邁上了新臺階。
 
一、綜合
 
(一)經濟總量。
 
2015年,全市實現生產總值10053.58億元,比上年增長10.2%。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87.69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3910.60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5855.29億元,分別增長1.8%、5.6%和14.6%。人均生產總值112268元,增長9.1%。按國家公布的2015年平均匯率折算,為18025美元。
 
2010年-2015年全市生產總值及增幅
 
“十二五”期間,全市生產總值年均增長9.1%,低于“十一五”時期平均增速3.3個百分點。三次產業結構由2010年的3.5∶47.3∶49.2升級為2015年的2.9∶38.9∶58.2。
 
全市GDP三次產業比重(%)
 
(二)民營經濟。
 
全市民營經濟實現增加值5951.72億元,占全市的59.2%;實現財政收入912.56億元,占全市財政總收入的40.8%。年末,全市私營企業33.47萬戶,比上年末增長21.3%;個體工商戶38.61萬戶,增長11.8%。私營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從業人員分別為258.74萬人、79.45萬人,增長16.1%和10.3%。
 
(三)信息經濟。
 
全市信息經濟實現增加值2313.85億元,增長25.0%,占全市GDP的23%,同比提高4.9個百分點。其中電子商務、數字內容產業分別增長34.5%、35.5%,云計算與大數據、物聯網、互聯網金融和智慧物流分別增長29.6%、12.7%、33.5%和8.4%。
 
(四)財政收支。
 
全市財政總收入2238.75億元,增長11.0%,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233.88億元,增長9.8%。一般公共預算支出1205.48億元,增長15.6%,其中用于民生支出921.92億元,增長16.3%,增幅同比提高3.1個百分點;科學技術、住房保障等民生項目支出分別增長33.9%和31.3%。
 
“十二五”期間,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和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累計分別達到4851.54億元和4556.18億元,年均增長12.9%和14.3%,低于“十一五”時期平均增速8.9個和6.6個百分點。
 
2010年-2015年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
 
(五)市場價格。
 
市區居民消費價格比上年上漲1.8%,漲幅同比回落0.2個百分點。八大類商品和服務項目價格呈“七升一降”格局。
 
2015年市區居民消費價格月度漲跌幅度
 
市區居民消費價格比上年漲跌幅度
 
單位:%
 
項目
 
2014年
 
2015年
 
市區居民消費價格
 
2.0
 
1.8
 
1.食品
 
2.9
 
2.8
 
2.煙酒及用品
 
-0.1
 
3.9
 
3.衣著
 
1.7
 
1.1
 
4.家庭設備用品及維修服務
 
2.7
 
1.4
 
5.醫療保健和個人用品
 
1.4
 
2.4
 
6.交通和通信
 
-0.6
 
-3.4
 
7.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
 
1.8
 
1.0
 
8.居住
 
2.7
 
3.5
 
全市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下降3.5%,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下降7.1%。
 
2015年全市工業生產者價格月度同比漲跌幅度
 
(六)人口就業。
 
至年末,全市常住人口901.8萬人,比上年末增加12.6萬人,其中城鎮人口679.06萬人,占比75.3%,比2014年提高0.2個百分點;人口出生率為10.6‰,人口自然增長率為5.4‰。全市戶籍人口723.55萬人,人口出生率為9.81‰,人口自然增長率為4.21‰。全市新增城鎮就業人員28.79萬人,安置失業人員再就業14.22萬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1.74%。
 
2010年-2015年全市常住人口和戶籍人口數量
 
“十二五”期間,全市常住人口年均增長0.7%,比“十一五”時期低1.8個百分點;累計增加31.26萬人,增量比“十一五”減少67.98萬人。
 
二、農業
 
全市實現農林牧漁業增加值292.13億元,增長1.8%。其中農業179.69億元、林業39.76億元、漁業29.46億元,分別增長3.7%、4.5%和3.0%。牧業增加值38.79億元,下降9.6%。農林牧漁服務業4.44億元,增長7.1%。
 
全市糧食總產量63.38萬噸,增長1.3%;水果產量78.96萬噸,增長4.8%;水產品產量20.92萬噸,增長0.1%;肉類產量27.84萬噸,下降6.2%。新建省級現代農業園區18個,市級“菜籃子”基地42個,各級糧食生產功能區262個。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十二五”期間,全市農林牧漁業增加值年均增長2.0%,低于“十一五”時期平均增速1.1個百分點。
 
三、工業和建筑業
 
(一)工業生產。
 
全市實現工業增加值3497.92億元,增長5.5%,其中規上工業增加值2903.30億元,增長5.4%。規上戰略性新興產業實現增加值877.35億元,裝備制造業實現增加值1086.12億元,高新技術產業實現增加值1212.60億元,分別增長9.4%、13.5%和9.8%。新產品產值率由上年31.2%提高到35.2%。工業產品產銷率為98.46%。
 
“十二五”期間,全市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8.1%,規上工業增長9.2%,低于“十一五”時期平均增速2.8個和5個百分點。
 
(二)工業效益。
 
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稅1538.55億元,增長4.4%,其中利潤882.63億元,增長2.4%。企業虧損面18.0%。
 
(三)建筑業。
 
全市實現建筑業增加值414.04億元,增長5.9%,全市有總承包和專業承包資格的建筑企業1480家,完成施工產值4097.57億元,增長3.2%;房屋建筑施工面積28123.72萬平方米,下降4.9%;房屋建筑竣工面積10137.08萬平方米,增長6.5%。
 
“十二五”期間,全市建筑業增加值年均增長0.7%,低于“十一五”時期平均增速7.1個百分點。
 
四、固定資產投資和房地產業
 
(一)固定資產投資。
 
全市固定資產投資5556.32億元,增長12.2%。從產業投向看,第一產業31.47億元,增長65.0%;第二產業931.78億元,增長1.8%,其中工業930.01億元,增長1.8%;第三產業4593.07億元,增長14.3%。
 
“十二五”期間,全市固定資產投資21595.66億元,年均增長15.9%,高于“十一五”時期平均增速0.2個百分點。
 
2010年-2015年全市固定資產投資及增幅
 
(二)房地產業。
 
全市房地產開發投資2472.07億元,增長7.4%。房屋施工面積11142.68萬平方米,增長6.1%;竣工面積1665.23萬平方米,增長10.9%。全年商品房銷售面積1481.45萬平方米,增長32.1%,其中住宅銷售1291.64萬平方米,增長35.9%。保障性安居工程項目開工47394套,竣工57530套。
 
“十二五”期間,全市房地產開發投資年均增長20.9%,高于“十一五”時期平均增速2.5個百分點。
 
五、國內貿易
 
全市實現批發和零售業增加值815.29億元,增長2.3%。
 
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697.23億元,比上年增長11.8%,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1.6%。其中商品零售額4241.5億元,增長12.3%,餐飲收入455.73億元,增長7.4%。城鎮消費品零售額4457.76億元,增長11.7%;鄉村消費品零售額239.47億元,增長13.2%。
 
在限額以上批發零售貿易業零售額中,家具類、飲料類商品分別增長65.8%和46.6%,糧油食品類、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煙酒類商品分別增長18.5%、15.5%、10.5%,金銀珠寶類、汽車類商品分別增長12.6%、7.1%,石油及制品類下降7.4%。
 
全市網絡零售額2679.83億元,增長42.6%,全市居民網絡消費額1119.1億元,增長38.2%。
 
“十二五”期間,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年均增長14.8%,低于“十一五”時期平均增速3.1個百分點。
 
2010年-2015年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及增幅
 
六、對外經濟
 
(一)對外貿易。
 
全市貨物進出口總額665.66億美元(4132.43億元),下降2.1%(1.0%)。其中進口總額165億美元(1024.40億元),下降12.3%(11.3%);出口總額500.67億美元(3108.03億元),增長1.8%(2.9%)。(不含省屬出口444.65億美元(2627.06億元),增長4.0%(5.5%))。出口總額中,機電產品出口201.92億美元(1254.17億元),高新技術產品出口63.6億美元(394.94億元),分別增長4.4%(5.5%)和6.2%(7.4%)。按貿易方式分,一般貿易出口433.78億美元(2693.23億元),增長5.1%(6.2%);進料加工貿易出口60.95億美元(377.94億元),下降15%(14.2%)。出口市場中,大洋洲、北美洲、拉丁美洲、亞洲市場分別增長8.0%(9.2%)、6.3%(7.4%)、3.6%(4.6%)、3.4%(4.5%);歐盟、歐洲市場分別下降1.6%(0.6%)和3.9%(2.9%)。全市服務貿易進出口190.33億美元,增長25.4%。
 
“十二五”期間,全市貨物進出口總額3252.91億美元,其中出口2267.82億美元,年均分別增長4.9%和7.2%,低于“十一五”時期平均增速7個和5.1個百分點。
 
2010年-2015年全市貨物進出口額
 
2015年全市貨物進出口總額及增幅
 
指標
 
總額(億美元)
 
增長(%)
 
貨物進出口總額
 
665.66
 
-2.1
 
貨物出口額
 
500.67
 
1.8
 
一般貿易
 
433.78
 
5.1
 
進料加工貿易
 
60.95
 
-15.0
 
機電產品
 
201.92
 
4.4
 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高新技術產品
 
63.60
 
6.2
 
貨物進口額
 
165.00
 
-12.3
 
(二)對外合作。
 
至年末,全市設立各類境外投資企業(機構)1341個,其中非貿易企業491個。境外合同投資26.49億美元,其中非貿易性投資14.71億美元,增長64.9%。對外承包工程和勞務合作營業額17.69億美元,增長69.8%。離岸服務外包合同執行額51.94億美元,增長26.7%。
 
(三)利用外資。
 
全市批準外商直接投資475項,實到外資71.13億美元,增長12.3%。新批總投資3000萬美元以上項目130個,總投資140.09億美元,占新批外商項目總投資的84.9%。引進世界500強投資項目10個,至2015年末,有112家世界500強企業來杭投資188個項目。
 
“十二五”期間,全市累計實到外資284.07億美元,年均增長10.3%,低于“十一五”時期平均增速10.2個百分點。
 
(四)跨境電子商務。
 
全市跨境電商進出口總額215.07億元(34.64億美元),占全市外貿進出口的5.2%(5.2%)。其中,進口73.94億元(11.91億美元),出口141.13億元(22.73億美元)。
 
(五)浙商回歸。
 
全市共引進內資項目2376個,到位資金1249.27億元,增長18.5%。其中浙商回歸項目到位資金660.58億元,增長27.0%。
 
(六)開發區建設。
 
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杭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蕭山經濟技術開發區、杭州之江國家旅游度假區、余杭經濟技術開發區、富陽經濟技術開發區、臨江國家高新區等7個國家級開發區全年實現規模以上企業主營業務收入8130.19億元,企業利潤586.3億元,分別增長2.0%和3.5%。
 
七、交通、郵電和旅游
 
(一)交通郵電。
 
全市實現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加值299.73億元,增長8.9%。
 
全社會貨物運輸總量2.94億噸,增長1.7%。旅客運輸量2.39億人次,下降0.5%。至年末,蕭山國際機場已開通航線235條,其中國際航線32條,港澳臺航線7條。內地航線進出港旅客2470.3萬人次,增長10.1%;國際及地區航線進出港旅客365.1萬人次,增長18.3%。境內公路總里程達到16210.02千米,其中高速公路615.08千米。
 
全市民用機動車擁有量達273.35萬輛,其中私人汽車184.91萬輛,比上年末分別增長1.4%和2.8%。
 
全市郵政企業和規模以上快遞服務企業實現業務收入159.69億元,增長35.7%。規模以上快遞服務企業業務量12.57億件,增長48.7%。建成并投入運營1824個便民“E郵站”。實現電信業務收入175.76億元,增長3.3%。年末固定電話用戶為293.44萬戶,下降5.7%,移動電話用戶為1726.76萬戶,增長10.6%;寬帶用戶為294.96萬戶,增長5.8%。
 
(二)旅游業。
 
全市實現旅游產業增加值719.68億元,增長12.8%。
 
旅游總收入達到2200.67億元,增長16.7%,其中旅游外匯收入29.31億美元,增長7.1%。接待入境旅游者342萬人次,增長4.7%;接待國內游客1.2億人次,增長13.5%。
 
至年末,全市各類旅行社達685家,增長4.1%;星級賓館達到186家,其中五星級24家,四星級46家;A級景區54個,其中5A級景點3個,4A級景點34個。
 
“十二五”期間,全市旅游總收入年均增長16.5%,低于“十一五”時期平均增速0.6個百分點。
 
2010年-2015年全市國際國內旅游人數
 
年份
 
入境旅游者(萬人次)
 
國內旅游者(億人次)
 
2010年
 
275.71
 
0.63
 
2011年
 
306.31
 
0.72
 
2012年
 
331.12
 
0.82
 
2013年
 
316.01
 
0.94
 
2014年
 
326.13
 
1.06
 
2015年
 
342.00
 
1.20
 
八、金融
 
全市實現金融業增加值978.03億元,增長15.2%。
 
年末全市金融機構達到409家,當年新增35家;外資金融機構32家,當年減少17家。全市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余額29863.83億元,增長13.9%;貸款余額23327.95億元,增長9.3%,其中住戶貸款5859.46億元,增長19.1%,非金融企業及機關團體貸款17241.85億元,增長6.1%。
 
“十二五”期間,全市本外幣存款余額、貸款余額年均分別增長11.8%和9.1%,低于“十一五”時期平均增速8.6個和13個百分點。
 
2015年全市金融機構本外幣存貸款余額及增幅
 
指標
 
年末數(億元)
 
比上年末增長(%)
 
各項存款余額
 
29863.83
 
13.9
 
其中:住戶存款
 
7617.75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4.4
 
非金融企業存款
 
13120.73
 
10.3
 
各項貸款余額
 
23327.95
 
9.3
 
其中:住戶貸款
 
5859.46
 
19.1
 
非金融企業及機關團體貸款
 
17241.85
 
6.1
 
全年新增上市公司9家,募集資金255.98億元。至年末,全市上市公司累計118家,實現上市融資3008.58億元。新三版掛牌企業155家。
 
全市保費收入374.38億元,增長16.8%,其中,財產險保費收入156.91億元,增長11.2%,人身險保費收入217.47億元,增長21.3%。支付各類保險賠款139.68億元,增長17.3%,其中財產險93.72億元,增長12.6%,人身險45.95億元,增長28.4%。
 
“十二五”期間,全市保費收入年均增長13%。
 
九、教育和科技
 
(一)教育。
 
全市共有小學443所,在校學生52.45萬人;初中243所,在校學生21.3萬人;普通高中75所,在校學生11.00萬人。學前三年幼兒入園率為98.8%,初中畢業生升入各類高中比例為99.7%。優質學前教育覆蓋面由上年的76.7%提升到78.6%;優質高中招生比例為86.4%,提高0.8個百分點。普通高等院校39所,在校學生47.56萬人,其中在校研究生5.02萬人,比上年分別增長0.2%和4.5%;畢業生12.5萬人,比上年增長1.4%。高等教育毛入學率由上年的59.8%提高到60.4%。全市累計解決義務教育階段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入學26.71萬人。
 
(二)科技。
 
全市發明專利申請量17777件,發明專利授權量8296件,增長20.3%和49.4%。新認定國家重點扶持高新技術企業311家,累計達1986家。年內新增14個中國馳名商標,累計146個。年末培育認定研發中心1438家,其中省級研發中心517家。技術市場共吸納科技成果6243項,實現交易額77.42億元。科技企業孵化器83家、其中國家級21家,孵化總面積239.36萬平方米,國家級孵化器總量連續3年居全國省會城市第一。納入國家科技孵化器體系的眾創空間達到14家,全市研究和試驗發展(R&D)經費支出相當于地區生產總值的3%。
 
“十二五”期間,全市發明專利授權量累計達到2.88萬件,年均增長20.7%,低于“十一五”時期平均增速15.7個百分點。
 
十、文化、衛生和體育
 
(一)文化。
 
全市實現文化創業產業增加值2232.14億元,增長20.4%。
 
全市有各類專業藝術表演團體21個、文化館15個、公共圖書館15個,圖書館藏書1785萬冊。圖書館實現與全球49個國家和地區1萬余家圖書館間的館際互借和文獻傳遞業務,“數字圖書資源進學校”項目已成功覆蓋774所城鄉中小學校。全年拍攝電視劇29部,共1221集。生產原創動畫片14500分鐘。攝制完成19部電影。出版報紙22億份,各類雜志1800萬冊,圖書2.9億冊。全市擁有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334個。
 
(二)衛生。
 
年末,全市擁有各類醫療衛生機構4443個,其中醫院244個,比上年末分別增加245個和26個。擁有床位6.3萬張,其中醫院床位5.6萬張,分別增長12.9%和10.2%。有各類專業衛生技術人員9.36萬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3.45萬人,注冊護士3.8萬人,分別增長9.3%、7.8%和9.5%。全市醫療機構完成診療人數11733.03萬人次,增長4.9%。全市嬰兒死亡率和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分別為2.32‰和3.0‰。每十萬孕產婦死亡率為6.94人。
 
(三)體育。
 
全市共有3所國家級體育傳統項目學校,1個國家級高水平體育后備人才基地,9所浙江省級體育后備人才基地。全市567所符合開放條件的公辦中小學體育場地全部向社會開放。成功取得2022年亞運會舉辦權,成為第三個舉辦亞運會的中國城市。
 
十一、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
 
(一)人民生活。
 
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642元,增長8.7%,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6.8%。其中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8316元,增長8.3%,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719元,增長9.2%,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分別增長6.4%和7.3%。城鎮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33818元,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9334元,分別增長5.1%和8.5%。
 
2015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指標名稱
 
城鎮居民
 
農村居民
 
收入(元)
 
增幅(%)
 
收入(元)
 
增幅(%)
 
可支配收入
 
48316
 
8.3
 
25719
 
9.2
 
(一)工資性收入
 
28891
 
4.5
 
15860
 
7.1
 
(二)經營凈收入
 
4502
 
3.1
 
6628
 
10.1
 
(三)財產凈收入
 
6851
 
13.4
 
982
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11.7
 
(四)轉移凈收入
 
8072
 
22.5
 
2249
 
21.8
 
2015年全市居民生活消費支出
 
指標名稱
 
城鎮居民
 
農村居民
 
支出(元)
 
增幅(%)
 
支出(元)
 
增幅(%)
 
人均生活消費支出
 
33818
 
5.1
 
19334
 
8.5
 
(一)食品煙酒
 
9171
 
5.6
 
5358
 
5.2
 
(二)衣著
 
2157
 
-1.6
 
1157
 
5.8
 
(三)居住
 
9111
 
6.4
 
4990
 
9.9
 
(四)生活用品及服務
 
1622
 
-3.6
 
1008
 
8.0
 
(五)交通通訊
 
5707
 
6.4
 
3904
 
18.3
 
(六)教育文化娛樂
 
3141
 
5.1
 
1507
 
1.5
 
(七)醫療保健
 
2002
 
17.2
 
1055
 
0.3
 
(八)其他用品和服務
 
907
 
-6.9
 
355
 
9.9
 
“十二五”期間,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別增長9.8%和11.7%。
 
年末,城鎮居民人均現住房建筑面積35.5平方米,每百戶居民家庭擁有家用汽車48.7輛、空調207.3臺、家用電腦110.1臺;農村居民人均現住房建筑面積68.8平方米,每百戶農村居民家庭擁有家用汽車38.2輛、空調147.6臺、家用電腦69.6臺。
 
(二)社會保障。
 
年末全市參加基本養老保險人數達668.65萬人,比上年末增加5.2萬人;參加基本醫療保險870.71萬人,增加30.5萬人;參加職工失業、工傷、生育保險人數分別達349.42、418.17、326.65萬人,比上年末凈增17.59、11.52和17.42萬人。城鄉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為98.96%。全年推出公共租賃住房配租房源10821套,新增廉租住房貨幣補貼保障家庭740戶。市區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由每人每月660元調整為744元,各縣(市)最低生活保障標準同步提高。全市城鎮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人數1.39萬人,農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7.43萬人。
 
(三)社會福利。
 
年末全市擁有城鄉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照料中心2329家,老年食堂1198家,分別比上年增加770家、106家。擁有各類福利院、敬老院316所,比上年增加8所,床位6.19萬張,增長10.3%,收養人員2.3萬人。開展第十五次“春風行動”,共募集社會幫扶資金5057萬元。
 
十二、城市建設
 
(一)城市基礎設施建設。
 
全市完成基礎設施投資1355.18億元,增長34.8%。地鐵4號線首通段、1號線下沙延伸段建成運營,軌道交通初步成網。秋石路三期四期、環城北路地下通道、吉鴻快速路等一批治堵重點工程建成通車,東湖路、文一路地下通道等建設快速推進。蕭山機場公路改建工程西興互通兩對匝道正式開通。建成杭新景建德段等高速公路。
 
(二)公用事業。
 
全年杭州電網建設投入64.68億元。新開工110千伏及以上輸電工程42項,容量513萬千伏安,線路403.94公里。全市用電量646.38億千瓦時,增長1.0%,其中城鄉居民生活用電90.26億千瓦時,增長7.6%。
 
市區自來水日供水能力達到382萬立方米。新辟公交線路14條,優化公交線路42條。
 
新增公交專用道133.2公里,新建停車泊位50156個。年末擁有公共交通運營線路716條。
 
全年地鐵客運量達到2.23億人次,增長53.9%。公交分擔率有新提高。
 
十三、環境保護和安全生產
 
(一)環境保護。
 
市本級通過國家生態市技術評估,蕭山、富陽通過國家生態區考核驗收,桐廬、淳安入選首批國家生態保護與建設示范區,臨安市獲得“國家園林城市”稱號,杭州經濟開發區被評為國家生態工業示范區。市區完成截污納管項目416個,新增截污量4.63萬噸/日。完成84條137公里黑臭河整治。關停轉遷落后產能企業426家。淘汰黃標車8.11萬輛。城市污水集中處理率95.56%,比上年提高1.6個百分點;主要水系監測斷面水質三類以上比例為85.1%。市區空氣質量優良天數為242天,優良率66.3%,PM2.5年平均濃度為57μg/m3,下降12.3%。至年末,市區建成區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15.1平方米,建成區綠化覆蓋率為40.5%。市區垃圾分類生活小區1836個,分類收集覆蓋率80%,評為全國第一批生活垃圾分類示范城市。全年單位GDP綜合能耗預計下降3%,規模以上工業單位增加值能耗下降1.2%。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二)安全生產。
 
全年共發生各類事故2555起、死亡688人、受傷2616人,分別下降3.8%、0.6%、2.3%。億元GDP安全生產事故死亡率由上年的0.077人降至0.0688人。
 
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困難與挑戰:一是工業經濟持續低位運行,投資形勢依然不容樂觀;二是消費外流現象日益突出,國內消費環境亟待改善;三是部分行業產能狀況沒有實質性改善,企業生產經營困難仍然較多;四是城市國際化程度還不夠高,城鄉區域發展還不夠平衡,就業、養老、教育、醫療等民生保障與人民群眾的期望仍有差距。
 
公報注釋:
 
1.本公報數據為初步統計數。
 
2.全市生產總值和各產業增加值絕對數按現行價格計算,增長速度按不變價格計算;三次產業劃分執行國家統計局2012年制定的《三次產業劃分規定》。
關閉
關注公眾號 獲取新動態
91在线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亚洲2022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久久婷五月综合97狠狠澡,亚欧人成精品免费观看
亚洲欧美制服在线 | 色综合天天综合精品网国产在线 | 日韩国产欧美一级 | 在线亚洲欧美日本专区 | 亚洲日韩精品女同在线播放 | 中文字幕亚洲人成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