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興市統計局國家統計局嘉興調查隊)
(2017年3月7日)
2016年,面對復雜多變的國內外經濟形勢,全市上下全面落實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堅定不移地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打好轉型升級系列組合拳,全力做好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各項工作,經濟社會保持持續平穩健康發展,實現了“十三五”良好開局。
一、綜合
初步核算,全市生產總值(GDP)3760.12億元,比上年增長7.0%。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43.85億元,增長0.9%;第二產業增加值1911.57億元,增長5.7%;第三產業增加值1704.70億元,增長9.1%。三次產業結構調整為3.8:50.9:45.3。按常住人口計算,全年人均生產總值81751元(按年平均匯率折算為12308美元),增長6.4%。
圖22016年全市生產總值及第三產業增加值構成
全市財政總收入673.37億元,比上年增長5.2%,其中一般公共預算收入387.93億元,增長10.4%(同口徑增長6.6%)。各級財政用于民生支出353.84億元,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80.0%。
全市城鎮新增就業人數10.42萬人,比上年增加0.12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2.87%。年末全市共有職業介紹機構64家,全年舉辦各類勞動力招聘活動491次。
二、農業
全年糧食種植面積260.53萬畝,比上年下降5.5%;油菜籽種植面積15.96萬畝,比上年下降32.6%;蔬菜種植面積131.13萬畝,與上年持平;果用瓜種植面積14.65萬畝,比上年下降0.8%;花卉苗木種植面積25.43萬畝,比上年增長6.8%。全年糧食總產量116.97萬噸,下降4.7%;蔬菜總產量272.45萬噸,增長1.4%。
年末全市生豬存欄18.34萬頭,比上年下降44.2%;生豬出欄數52.48萬頭,下降47.4%;肉類總產量10.57萬噸,下降26.0%;水產品總產量15.16萬噸,比上年增長0.8%,其中淡水產品產量14.97萬噸,增長0.4%,海水產品產量0.20萬噸,增長47.4%。
2016年,全市制定農業標準269項,有593個農產品通過國家級無公害農產品認證。全市已建成各類休閑農業園區99個,農民專業合作社949家。深化農業“兩區”建設,海鹽縣鳳凰農業產業集聚區、海寧市長安花卉特色農業強鎮、平湖市新埭果蔬特色農業強鎮被列入省首批試點。
三、工業和建筑業
2016年,全市工業增加值1727.09億元,比上年增長6.1%,占全市生產總值的45.9%。規模以上(主營業務收入2000萬元以上)工業企業數5063家,實現增加值1543.70億元,增長5.9%;其中重工業增加值874.43億元,增長9.1%;輕工業增加值669.27億元,增長1.8%。全市規模以上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省標)、高新技術產業和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分別增長5.3%、9.9%和13.0%,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分別為37.2%、45.0%和27.1%(見表1)。
表12016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重點產業增加值情況
增加值(億元)
±%
高新技術產業
695.02
9.9
裝備制造業
418.58
13.0
戰略性新興產業
573.81
5.3
信息經濟核心產業制造業
198.65
15.3
高端裝備制造業
192.2
7.1
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全年主營業務收入7303.77億元,增長4.5%;利稅總額761.76億元,增長17.5%,其中利潤總額495.72億元,增長25.9%。工業產品銷售率98.4%,總資產貢獻率11.0%,資本保值增值率110.8%,成本費用利潤率7.2%,資產負債率由上年56.6%下降為54.4%,虧損率由上年10.8%下降為6.4%,新產品產值率由上年37.3%上升為39.9%。
2016年,全社會建筑業增加值185.38億元,比上年增長2.0%。全市資質內建筑業企業完成建筑業總產值904.92億元,較上年下降0.3%。
四、固定資產投資
2016年,全市固定資產投資額2790.16億元,比上年增長11.0%。非國有控股固定資產投資額1955.62億元,增長7.6%,占全部固定資產投資額比重為70.1%,其中民間投資1654.93億元,占59.3%。
在固定資產投資中,第一產業投資額38.19億元,增長26.2%;第二產業投資額1225.73億元,增長9.6%;第三產業投資額1526.24億元,增長11.8%。基礎設施投資額620.27億元,增長17.7%。投資項目6871個,增長10.6%,其中新開工項目4592個,增長25.2%。
全年房地產開發投資額478.40億元,增長4.4%。房屋施工面積4401.19萬平方米,增長0.1%;房屋竣工面積1078.09萬平方米,增長76.2%,商品房銷售面積1144.62萬平方米,增長78.7%。
表22016年全市固定資產投資情況
指標
投資額(億元)
±%
固定資產投資
2790.16
11.0
按產業劃分:
其中:農業投資
5.78
10.6
工業投資
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1225.39
9.6
其中:工業技術改造投資
1023.25
17.4
其中:制造業投資
1109.01
10.3
其中:裝備制造業投資
452.01
13.2
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
356.38
10.7
服務業投資
1526.24
11.8
其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
122.15
15.4
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
289.54
30.4
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
31.06
-15.0
重點領域投資:
其中:重大基礎設施投資
157.10
57.7
重大產業項目投資
688.34
8.2
高新技術產業投資
385.78
18.2
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業投資
35.70
113.3
五、國內貿易和市場物價
2016年,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638.49億元,比上年增長10.8%,扣除價格因素增長9.3%。從行業看,批發零售業零售額1466.92億元,增長10.4%,住宿餐飲業零售額171.57億元,增長14.3%。按經營地分,城鎮消費品零售額1370.19億元,增長10.6%;鄉村消費品零售額268.30億元,增長11.4%。全市電子商務網絡零售額1113.12億元,比上年增長33.2%。2016年末,全市擁有各類實體交易市場306個,全年成交額1836.32億元,比上年增長10.4%。
市區城市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1.8%。八大類商品和服務項目價格總水平呈“六漲兩跌”,食品煙酒價格上漲4.1%,其中,糧食價格上漲1.1%;衣著價格上漲2.7%;居住類價格上漲1.2%;生活用品及服務價格下降0.1%;交通和通信價格下降1.3%;教育文化和娛樂價格上漲1.7%;醫療保健類價格上漲1.4%;其他用品及服務上漲2.4%。2016年嘉興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同比下跌2.4%,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同比下跌3.1%。
六、對外經濟和旅游
2016年,全市進出口總值2067.97億元,比上年增長7.2%,其中出口總值1549.88億元,增長9.0%,進口總值518.09億元,增長2.4%。機電、服裝及紡織類產品等居出口主導地位,機電產品出口539.64億元,增長12.2%,占全市出口比重34.8%;服裝產品出口241.97億元,增長0.8%;紡織品出口282.48億元,增長6.5%,占比18.2%。高新技術產品出口96.92億元,增長35.3%。全市具有出口實績的民營企業5507家,比上年同期增加260家,累計出口840.8億元,增長10.9%。
全市新批外商投資項目275個;合同利用外資45.67億美元,比上年下降6.3%;實際利用外資26.92億美元,增長0.3%。新批境外投資項目80個,對外直接投資額6.92億美元,比上年增長11.2%。全市引進內資項目1318個,實際到位內資334.30億元,增長8.9%。
表3全市2011-2016年接待旅游人數
年份
入境旅游人數
(萬人次)
旅游外匯收入
(萬美元)
國內旅游人數
(萬人次)
國內旅游收入
(億元)
2011年
72.14
25857.13
3535.60
338.00
2012年
78.17
27657.81
4101.00
401.50
2013年
65.78
24388.93
4659.61
470.47
2014年
70.66
22728.05
5320.57
551.06
2015年
72.64
25349.31
6310.01
663.79
2016年
70.73
21657.17
7823.08
836.47
全市接待海內外游客7893.81萬人次,旅游總收入850.86億元,分別增長23.7%和25.5%。其中,接待外國、港澳臺游客70.73萬人次,下降2.6%,旅游外匯收入2.17億美元,下降14.6%;接待國內游客7823.08萬人次,增長24.0%,國內旅游收入836.47億元,增長26.0%。
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七、交通和郵電業
2016年,全市公路通車里程8177公里,增長0.4%,其中四級以上公路8101公里,增長0.7%。各種運輸方式(不包括鐵路,下同)貨物周轉量279.21億噸公里,增長10.1%,其中公路119.59億噸公里,增長11.0%;全年旅客周轉量(營業性車輛)21.04億人公里,增長0.5%。全年嘉興港貨物吞吐總量6816.57萬噸,增長8.7%,其中,外貿貨物吞吐量1166.39萬噸,增長22.1%,集裝箱134.22萬標箱,增長9.3%。
注:圖中公路通車里程含通村公路,四級以上公路含準四級公路。
全市機動車總量達145.01萬輛,其中汽車105.27萬輛,增長14.9%,私人汽車89.90萬輛,增長16.1%。
全年郵電業務總量128.91億元,增長17.6%。其中,郵政業務總量40.99億元,增長29.1%;電信業務總量87.92億元,增長12.8%。年末城鄉固定電話用戶110.46萬戶,比上年末下降11.1%。移動電話用戶608.41萬戶,增長1.0%。固定互聯網用戶164.11萬戶,增長11.1%。全市快遞業務量3.32億件,比上年增長39.2%。
八、金融、證券和保險業
年末全部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余額6848.41億元,比上年末增長15.0%,其中人民幣存款余額6630.22億元,比上年末增長14.8%;金融機構本外幣貸款余額5286.90億元,比上年末增長7.5%,其中人民幣貸款余額5185.23億元,比上年末增長9.9%。住戶存款余額3245.59億元,增長10.1%。
嘉興市2016年年末境內上市公司30家,累計融資750億元;其中,中小板上市公司13家,占全省中小板上市公司的9.9%;創業板上市公司3家,占全省創業板上市公司的5%。
全市保險業保費收入137.73億元,比上年增長26.9%。其中,財產險保費收入82.51億元,增長64.2%;人壽險保費收入55.22億元,下降5.3%。全年賠付額35.38億元,增長16%。其中,財產險賠付金額30.52億元,增長9.7%;人壽險賠付金額(剔除期滿給付)4.86億元,增長82.0%。
九、教育和科學技術
2016年,全市擁有各類學校(含幼兒園)671所,在校生66.84萬人。各類高等教育學校10所,在校生9.03萬余人,其中全日制普通高校6所,在校生6.54萬人;普通高中36所,在校生5.48萬人;初級中學134所,在校生10.36萬人;小學146所,在校學生24.60萬人。初中、小學入學率和鞏固率均達到100%。初中畢業生升高中段各類學校比例達99.04%。普通高校招生2.04萬人,畢業學生1.66萬人,分別比上年增長30.5%和41.3%。高等自學考試報考人數1.56萬人,獲得大專以上文憑人數3378人。農村各類文化技術培訓81.4萬人次,比上年下降6.4%。全市各類民辦學校53所,在校學生12.77萬人,比上年增長5.0%。
2016年,全市發明專利申請量和發明專利授權量分別為7975件和1654件,全年獲得市級以上各類科技成果101項,技術市場發展平穩,全年經認定登記技術交易金額17.71億元,交易合同數733項。全市年末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達669家,省級科技型中小企業2153家,比上年增加530家,新增省級企業研究院18家。全國首家專業科技保險公司落戶我市,實現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縣(市、區)全覆蓋。全市規模以上工業新產品產值3127.34億元,增長10.7%。科技創新投入力度加大,全市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支出占全市生產總值比重2.81%。
十、文化、體育和衛生
2016年末,全市擁有文化藝術表演團體11個,藝術表演場所16個,文化館8個,文化站73個,公共圖書館6個,圖書總藏量787萬冊,圖書館總流通量1365萬人次。全市電影院38家,廣播電臺6座,電視臺6座,全市行政村有線電視聯網率達到100%,廣播和電視人口覆蓋率均達100%。2016年,“文化有約”共開展公益性文化服務項目(活動)1462個、8540場次,網站總訪問量突破450萬次,直接受益群眾達150萬人次。
推進公共體育設施、學校體育場地設施、企事業單位體育場地設施向社會開放工作,全市符合開放條件的中小學校已和其他公共體育設施實現100%向社會開放。大力開展全民健身運動,舉辦第四屆市民運動會,成功承辦了全國蹦床冠軍賽暨里約奧運會選拔積分賽、浙江省第二屆女子體育節、浙江省幼兒體育大會、浙超聯賽等十余項重大賽事活動,創新推出專題類體育電視欄目《嘉興體育視界》。
2016年末,全市共有醫療衛生機構1447個,各類衛生工作人員31131人,其中醫生10408人,注冊護士13246人,醫療床位24467張。平均每千人擁有醫生2.95名,每千人擁有醫院床位6.96張。全年急門診病人3990萬人次,住院74.1萬人次。
全市已建成79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其中省級規范社區服務中心78個,社區衛生服務站761個。全市無償獻血47806人次,獻血量1486萬毫升;無償獻血占臨床用血比例達100%。
全市鎮、村合作醫療覆蓋率均達100%,鎮初保達標率100%。全市農村自來水受益率100%,農村農戶改廁率99.5%。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與社會保障
2016年末,全市戶籍人口352.12萬人,比上年末增加2.64萬人。全市戶籍人口出生率9.80‰,死亡率6.50‰,自然增長率3.30‰。全年遷入人口2.54萬人,遷出人口1.05萬人,人口機械增長率4.23‰。
根據省統計局非普查年度5‰人口抽樣調查結果審定,2016年全市常住人口總量461.40萬人,其中城鎮人口達到290.22萬人,人口城鎮化率達到62.9%,比上年提高2.0個百分點。
2016年,全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8926元,比上年增長7.5%,剔除價格上漲因素實際增長5.6%;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997元,比上年增長8.0%,剔除價格上漲因素,實際增長6.1%。城鎮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28313元,增長10.8%;農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18864元,增長7.7%。城鄉居民家庭恩格爾系數(即居民家庭食品消費支出占家庭消費總支出的比重)分別為27.9%和30.5%。年末城鎮常住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積39.14平方米;農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積68.20平方米。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全市城鄉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家庭1.70萬戶,比上年增加0.38萬戶;保障人數2.70萬人。全市投入城鄉最低生活保障資金1.29億元,上升15.0%,提供城鄉各種社會救濟16.43萬人次。全市基本養老、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分別達到221萬人和209萬人,城鄉低保標準664元,最低月工資標準1660元。失業保險參保人數達118.73萬人,增長3.3%;領取失業保險金的人數2.70萬人。獲批國家醫養結合改革試點,居家養老服務照料中心實現城鄉社區全覆蓋。
十二、資源、環境和安全生產
2016年,全市建設用地供應總量3522.88公頃,面積同比比增加84%。其中,工礦倉儲用地941.40公頃,面積同比增加22%;房地產用地982.02公頃,面積同比增加97%;基礎設施等用地1599.46公頃,面積同比增長150%。
2016年末,全市水資源總量36.43億立方米,減少6%;人均水資源量789.5立方米(按當年常住人口計算),減少6.6%;全市平均降水深1635.6毫米,增長3.5%。全市新建城鎮污水管網391公里,完成河道清淤1358公里。73個市控斷面中,Ⅰ~Ⅲ類水質斷面占19.2%,比上年提高11.7個百分點;劣Ⅴ類水質斷面占1.37%,下降1.61個百分點。
2016年末,全市城市污水處理廠日處理能力90萬立方米,與上年持平;城市污水處理率90.31%,提高0.12個百分點。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100%,提高0.22個百分點。
大力實施“五氣共治”,淘汰小鍋爐2101臺、黃標車1760輛。市區城市環境空氣PM2.5年均濃度平均為44微克/立方米,比上年下降17.0%;日空氣質量(AQI)優良天數比例74.3%,比上年提高9.9個百分點。
大力實施“三改一拆”和環境綜合整治行動,全年“三改”面積3475.6萬平方米,拆除違法建筑1268.9萬平方米,新增平原綠化2.6萬畝。全年農房改造集聚1.2萬戶,培育美麗鄉村示范鎮8個、精品村28個。
2016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能源消費總量(等價熱值,下同)1359.63萬噸標煤,較上年增長1.8%,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下降3.9%。八大高耗能行業能耗總量1063.92萬噸標煤,增長1.1%,八大高耗能行業單耗下降3.1%。
建設“平安嘉興”取得新成效。據調查,2016年全市人民群眾安全感滿意率達到96.81%。全年全市累計發生各類生產安全事故490起,死亡271人。其中:道路運輸事故413起、死亡192人,工礦商貿企業生產安全事故71起、死亡73人。
注:[1]本公報所列各項數據為年度初步統計數據。部分數據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與分項合計不等的情況。
[2]全市生產總值和各產業增加值總量按現價計算,增長速度按可比價計算。
[3]全市人均生產總值按年平均常住人口計算,美元按當年平均匯率計算。
[4]2013年起“地方財政收入”指標名稱調整為“公共財政預算收入”,2015年起,統一調整為“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并將11項政府性基金收入轉列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016年,全面實施營改增后,國內增值稅、改征增值稅、營業稅中央與地方的分享比例調整為50%:50%,2016年財政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同口徑增幅是將2015年收入按新的分享比例調整后計算的增幅。
[5]根據省統計局制度規定,2013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統計口徑范圍有所調整,與2012年相比,剔除省內市外的限額以上批發零售業和住宿餐飲業產業活動單位的零售額。
[6]固定資產投資2011年以前為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口徑,2011年及以后為固定資產投資(500萬元以上投資項目)和房地產投資總額(不含農戶投資)。
[7]2015年起,全市郵電業務總量包括快遞業務收入。
[8]2012年四季度,國家統計局實施城鄉一體化住戶調查改革,統一了城鄉居民收入名稱、分類和統計標準,在全市選取1880宅城鄉居民家庭,直接開展調查。在此基礎上,計算了城鄉可比的新口徑全市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以及分城鄉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