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州市統計局國家統計局臺州調查隊
2017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省委省政府各項決策部署,緊緊圍繞建設獨具魅力的“山海水城、和合圣地、制造之都”目標,拉高標桿,爭先進位,著力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奮力推進“三大歷史任務”,全市經濟實現了高質量增長,轉型升級取得了新進展,社會事業呈現了新氣象,民生保障得到了新提升,圓滿完成了年初制定的各項目標任務。
一、綜合
經濟運行穩中向好。據初步核算,全市實現生產總值4388.22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8.1%,增幅比上年提高0.3個百分點。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68.26億元,增長2.8%;第二產業增加值1938.37億元,增長9.6%;第三產業增加值2181.59億元,增長7.5%;三次產業結構為6.1∶44.2∶49.7。全市人均生產總值為72912元,比上年增長7.6%,按年平均匯率折算達10799美元。
市區實現生產總值1602.85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8.9%。市區人均生產總值達到99705元,比上年增長8.2%,按年平均匯率折算達14767美元。
二、農業
農業生產保持穩定。全市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475.49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2.4%。其中,農業產值154.27億元,增長5.9%;林業產值6.80億元,增長6.7%;牧業產值30.04億元,下降3.8%;漁業產值279.81億元,增長1.2%;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4.58億元,增長6.2%。
全年農作物總播種面積215.47千公頃,比上年增長2.1%。全年糧食作物播種面積98.99千公頃,比上年增長1.8%;糧食總產量63.75萬噸,增長1.1%,每公頃單產為6440公斤,下降0.7%。全年非糧食作物播種面積116.48千公頃,比上年增長2.4%。糧食作物與非糧食作物播種面積的比例為45.9:54.1。全年蔬菜產量214.17萬噸,比上年增長4.7%;油料產量1.41萬噸,下降2.3%;水果產量144.78萬噸,增長6.4%。
全年完成造林更新面積1055公頃,其中人工造林面積440公頃。年末實有封山育林面積31.4千公頃。全市有林地面積586.59千公頃,森林覆蓋率為61.6%。全市有自然保護區(含小區)35個,面積9.84千公頃。
全年生豬出欄87.12萬頭,比上年下降6.4%;家禽出欄1731.07萬只,增長5.9%。全年肉類總產量11.80萬噸,比上年下降2.4%,其中豬肉產量8.93萬噸,下降3.8%。禽蛋產量2.78萬噸,比上年下降19.4%。
全年水產品產量163.32萬噸,比上年下降1.3%,其中海洋捕撈產量103.87萬噸,下降9.0%;海水養殖產量49.93萬噸,增長13.1%。
全市注冊登記的農民專業合作社8011家,其中省級示范性專業合作社109家。全市共認證有機食品45個,綠色食品198個,國家無公害農產品258個,浙江省無公害農產品產(基)地258個。市級農業龍頭企業共有244家,省級農業龍頭企業47家。
農業生產條件優化改善。全市完成河道疏浚清淤534公里,其中市區213公里。治理水土流失面積35.83平方公里,新增防滲渠道188公里,新增節水灌溉面積2886公頃。年末全市擁有農業機械總動力295.20萬千瓦,全年農村用電量115.66億千瓦時。
三、工業和建筑業
工業生產穩中有進。全市實現工業增加值1684.41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0.8%。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年主營業務收入2000萬元及以上工業企業)家數為3706家,實現工業增加值1007.62億元,比上年增長11.6%。
全市規模以上輕工業實現工業增加值331.49億元,比上年增長6.9%;重工業實現工業增加值624.40億元,增長14.6%。輕重工業比例為32.9:67.1。
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總量排在前五位的行業中,汽車制造業、通用設備制造業、電力熱力生產供應業、醫藥制造業、橡膠和塑料制品業分別完成工業增加值142.78億元、134.40億元、126.14億元、84.51億元和82.03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38.6%、13.0%、13.2%、2.4%和8.3%。
全年規模以上裝備制造業實現增加值487.53億元,比上年增長17.3%;規模以上戰略性新興產業實現增加值126.30億元,增長12.2%。
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品產銷率為96.2%;新產品產值1543.14億元,比上年增長26.0%;新產品產值率為33.4%,比上年提高1.7個百分點。
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稅總額(不含臺州電業局)445.56億元,比上年增長16.3%,其中利潤總額266.20億元,增長12.7%。
建筑業穩步增長。全市實現建筑業增加值256.54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2.5%。資質以上建筑企業完成房屋建筑施工面積18814.85萬平方米,比上年增長7.0%;房屋竣工面積7513.79萬平方米,增長17.4%。
四、固定資產投資和房地產業
固定資產投資增長較快。全市固定資產投資施工項目5250個,其中本年新開工項目3145個。全年固定資產投資總額2518.26億元,比上年增長15.5%。其中第一產業完成投資19.32億元,增長20.9%;第二產業完成投資915.36億元,增長9.3%;第三產業完成投資1583.58億元,增長19.4%。固定資產投資中,工業性投資912.65億元,比上年增長9.2%;基礎設施投資989.50億元,增長33.5%;民間投資1511.87億元,增長12.3%。
重點工程建設取得重大突破。市區內環線建成通車,樂清灣大橋及接線工程基本建成,北航無人機項目首架飛機下線,吉利集團“領克”汽車量產上市;杭紹臺高鐵全線開工,臺州機場改擴建、現代有軌電車、臺州市地下綜合管廊、吉利臨海基地汽車整車生產線擴建、新吉奧新能源汽車、巨科高韌鋁合金輪轂等項目開工建設;朱溪水庫、杭紹臺高速、沿海高速、金臺鐵路、市域鐵路S1線等項目加快建設。
房地產市場銷售保持較快增長。全年房地產開發完成投資461.03億元,比上年增長8.7%。房屋施工面積3323.14萬平方米,比上年下降0.7%;房屋竣工面積448.78萬平方米,下降20.1%。全年商品房銷售面積829.39萬平方米,比上年增長25.3%,其中住宅銷售面積622.76萬平方米,增長17.2%。
五、交通和郵電業
全年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加值為171.14億元,比上年增長8.0%。
全年完成貨物周轉量1814.32億噸公里,比上年增長11.0%;旅客周轉量為75.28億人公里,增長3.4%。全年臺州港完成貨物吞吐量7057萬噸,比上年增長4.2%,其中外貿吞吐量753萬噸,下降6.2%;完成集裝箱吞吐量21.3萬標箱,增長33.0%。民航完成旅客吞吐量82.20萬人次,貨郵吞吐量6842噸,分別比上年增長18.9%和1.8%。全年鐵路發送旅客1306萬人次,比上年增長37.8%。
年末全市公路總里程(含村道)12780公里,其中等級公路12753公里,占公路總里程的99.8%;高速公路298公里。年末全市汽車保有量達148.30萬輛,比上年增加15.51萬輛;其中私人汽車135.19萬輛,比上年增加14.31萬輛。
全年郵電業務收入74.66億元,比上年下降2.3%。年末國際互聯網寬帶接入用戶226.26萬戶,移動互聯網用戶688.85萬戶,分別比上年增加18.80萬戶和82.49萬戶。年末移動電話用戶為826.46萬戶,比上年增加55.62萬戶;城鄉固定電話用戶為92.26萬戶,比上年減少14.56萬戶。
全年快遞服務企業完成業務量5.39億件,比上年增長9.3%;完成業務收入33.19億元,下降3.0%。
六、國內貿易和旅游業
市場消費保持一定增長。全市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235.73億元,比上年增長11.1%,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9.7%。按消費類型分,商品零售額1986.68億元,增長10.7%;餐飲收入249.05億元,增長14.1%。按經營地分,城鎮零售額1799.87億元,增長11.2%;鄉村零售額435.86億元,增長10.3%。限額以上批發零售企業中,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石油及制品類、汽車類、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糧油食品類零售額分別比上年增長59.7%、16.0%、11.8%、11.1%和7.4%。
市場主體活力有效激發。全年新設市場主體11.16萬家,其中新設企業2.97萬家,新設個體工商戶8.10萬家。年末在冊市場主體54.12萬家,其中企業15.55萬家,個體工商戶37.27萬家。
年末全市擁有各類商品交易市場496家,成交額1392億元,年成交額超億元的市場有137家。全年網絡零售額945.5億元,比上年增長33.0%。全市已創設淘寶村143個,電商產業園32個,活躍網絡零售網店6.34萬家,其中活躍天貓網店2305家。
市場物價保持穩定。全市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比上年上漲2.1%,其中消費品價格上漲1.2%,服務價格上漲3.7%(見表一)。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比上年上漲3.2%,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比上年上漲8.2%。
表一2017年居民消費價格比上年漲跌幅度
單位:%
指標
全市
其中:市區
居民消費價格
2.1
2.4
一、食品煙酒
0
0.6
食品
-1.4
-0.8
其中:糧食
1.5
1.9
鮮菜
-11.9
-11.7
畜肉類
-5.8
-4.8
水產品
3.3
4.4
煙酒
0.9
0.9
二、衣著類
2.4
2.5
三、居住
5.3
5.1
四、生活用品及服務
2.4
2.9
五、交通和通信
1.2
1.1
六、教育文化和娛樂
3.1
3.9
七、醫療保健
1.3
1.2
八、其他用品和服務
2.2
0.6
旅游市場健康發展。黃巖柔川、天臺南屏景區成功創建國家4A級景區,臨海桃渚景區列入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全年共接待旅游總人數10326.13萬人次,比上年增長15.2%,其中接待國內游客10275.57萬人次,增長15.3%;實現旅游總收入1133.34億元,增長18.3%,其中國內旅游收入1109.98億元,增長18.3%。全市共有5A級旅游區2個,4A級旅游區13個,3A級旅游區44個,2A級旅游區13個。共有星級飯店54家,客房8041間,床位13166張。旅行社157家,其中星級旅行社56家。
七、對外經濟
對外貿易恢復性增長。全年外貿進出口總額1577.89億元,比上年增長20.4%,增速比上年提高20.6個百分點。其中出口總額1379.47億元,增長18.0%;進口總額198.42億元,增長40.3%。全年外貿企業出口240.48億元,比上年增長47.5%;三資企業出口129.13億元,增長16.0%;生產企業出口1009.87億元,增長12.8%。在出口總額中,一般貿易出口1276.16億元,比上年增長18.1%;加工貿易出口103.0億元,增長17.0%。全年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增長9.3%,機電產品出口增長19.1%。全市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出口484.76億元,比上年增長18.7%。全年有進出口實績企業5558家,比上年增加325家。出口國家和地區為227個,比上年增加15個。
全年新批外商投資項目48個,總投資15.95億美元,合同利用外資7.78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4.43億美元。
全年新批境外投資企業31家,中方投資額5.01億美元。全市境外投資項目625個,中方累計投資額14.45億美元。
全年服務貿易進出口總額110.0億元,比上年增長10.2%,其中出口額63.7億元,增長28.4%。全年服務外包離岸合同執行額5681萬美元,增長17.0%。
八、財政、金融和保險業
全年公共財政一般預算總收入656.97億元,比上年增長12.5%;其中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382.25億元,增長11.1%。
金融業運行穩健。年末全市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余額7618.41億元,比上年末增長7.8%,當年新增存款549.78億元。年末本外幣住戶存款余額4062.66億元,比上年末增長9.0%,當年新增333.98億元。年末金融機構本外幣貸款余額6412.48億元,比上年末增長10.1%,當年新增貸款586.45億元。年末金融機構本外幣存貸款比率為84.2%,不良貸款率為0.97%。
資本市場穩步發展。全年新增上市公司11家,年末已有上市公司52家,其中中小板上市公司24家,累計融資總額達到940.77億元。當年新三板掛牌企業數10家。年末有小額貸款公司31家,注冊資本金總額42.4億元,全年發放貸款57.79億元。
年末有證券營業部96家,全年股票交易額2.11萬億元,比上年下降19.3%。
全年保費總收入170.30億元,其中財產險保費收入64.10億元,人身險保費收入106.21億元。全年各類賠款、給付支出53.04億元,其中財產險支出35.10億元,人身險支出17.94億元。
九、科學技術和教育
科技創新加快推進。北大科技園、臺州耶大基因與細胞治療研究院正式運行。全市實現規模以上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458.15億元,比上年增長16.7%。全市共有省級企業研究院86家,省級高新技術研發中心335家,國家重點扶持的高新技術企業586家,省級科技型中小企業3047家。眾創平臺建設成效明顯,建成市級以上眾創空間14個,其中國家級2個,省級5個。全年申請專利28071件,專利授權19143件,其中發明1844件。全年共簽訂各類技術合同1675項,技術交易額104.28億元。
質量強市和品牌戰略成效明顯。全市有中國名牌產品19個,浙江名牌產品286個,地理標志保護產品3個。全市企業主導制(修)訂國家標準11項,主導制(修)訂行業標準10項,主導制定發布“浙江制造”標準17項。全市有547家單位取得食品生產許可證。年末有各類檢驗機構128家,其中國家級檢測中心2家,省級質檢中心12家。全市被國家工商總局認定的馳名商標達到57件,省著名商標360件。
教育事業呈現新氣象。加快引進優質教育資源,成功引進北京大學、北京師范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等優質教育資源。市區普通高中一體化改革取得實質性成果。全市有幼兒園1234所,在園幼兒21.65萬人;普通小學352所,在校生45.34萬人;初中207所,在校生21.28萬人;高中70所,中等職業學校22所,高中段在校生16.02萬人,初升高比例99.02%。全市特殊教育學校招生(不含隨班就讀)198人,在校生1161人。全市全日制普通高校招生10715人,在校生34728人,成人高校在校學生32070人。
十、文化、衛生和體育
文化事業繁榮興旺。開展“臺州文化年”系列活動,原創亂彈大戲《戚繼光》、大型動畫片《小濟公》等4個文藝作品獲省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優秀作品獎。年末全市有文化館10個,公共圖書館10個,博物館41個,自辦廣播節目15套,自辦電視節目13套。年末全市有線廣播電視覆蓋用戶189.06萬戶,其中數字電視實際用戶138.45萬戶。全年廣播節目播出時間68381小時,電視節目播出時間40781小時。廣播人口綜合覆蓋率和電視人口綜合覆蓋率分別為100%和99.83%。全市共建成農村文化禮堂1206家,其中當年新建273家。年末全市擁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15項,省級106項,市級325項。
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日益健全。推進“健康臺州”建設,創新實施“健康一卡通”項目,深化醫療資源“雙下沉、兩提升”和分級診療制度,探索實施按疾病分組醫保支付方式。年末全市有各類醫療衛生機構3601家,其中社區衛生服務機構384家。大力推動社會辦醫,全市共有民營醫院70家。全市醫療衛生機構床位28289張,各類衛生技術人員42582人,其中執業醫生和執業助理醫生17235人,注冊護士17150人。每千人擁有衛生技術人員7.06人,其中醫生2.86人。全市甲乙類傳染病發病率為212.12/10萬。全市五歲以下兒童死亡率3.19‰,其中嬰兒死亡率2.19‰,戶籍孕產婦死亡率7.67/10萬。全年有4.78萬人次參加無償獻血。農村自來水普及率99.2%,衛生戶廁普及率97.96%。
體育事業再上新臺階。成功舉辦第三屆臺州國際馬拉松比賽,“2017臺馬”被中國田徑協會評為金牌賽事。承辦了全國跳繩錦標賽、“中國杯”國際軟式網球錦標賽、2017全國競技空手道冠軍賽等賽事。全市運動員參加國際國內各項賽事取得了較好成績,共奪得國際比賽金牌4枚、銀牌3枚、銅牌7枚,全國、全省比賽金牌338.5枚、銀牌334枚、銅牌394枚。全市共建有市、縣級體育社團250個。全年銷售各類體育彩票10.34億元。
十一、能耗、環境保護和安全生產
全市萬元生產總值綜合能耗預計比上年下降1.1%。主要污染物化學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預計分別比上年下降9.5%、9.3%、8.78%和6.9%。全市省控以上斷面Ⅰ~Ⅲ水質斷面占比61.5%,地表水滿足水域功能達標率為70%,城市空氣綜合污染指數3.37,比上年下降0.28。城鎮生活污水集中處理率為93.53%,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為99.92%。市區PM2.5年均濃度為33微克/立方米,比上年下降3微克/立方米;市區環境空氣質量達到二級標準以上的天數有344天,占全年總天數的94.2%。
全市共發生各類生產經營性安全事故282起,死亡264人,受傷86人。
十二、人口、就業、社會保障和人民生活
人口平穩增長。截止2017年11月30日,全市戶籍總人口603.53萬人,其中男性人口308.28萬人,女性人口295.26萬人,男女性別比為104.4:100。全年共出生7.67萬人,死亡4.03萬人,人口出生率為12.74‰,死亡率為6.70‰,人口自然增長率6.04‰。市區戶籍人口161.42萬人。據2017年5‰人口變動抽樣調查,年末全市常住人口611.8萬人,城鎮人口比重為62.2%。
就業形勢基本穩定。全年城鎮新增就業人數12.15萬人,幫助3.68萬名城鎮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全年創業培訓4071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為2.05%。
社會保障機制更加完善。異地就醫結算實現全國聯網,統一椒江、黃巖、路橋和臨海、溫嶺“三區兩市”城鄉醫保待遇,社保一體化有序推進。年末全市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含被征地農民)、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和失業保險參保人數分別達到227.09萬人、135.81萬人、181.95萬人、87.23萬人和97.59萬人。全市有208.75萬人參加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有465.53萬人參加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全年收繳各類保險基金426.60億元,支出334.18億元。
綜合福利水平繼續提升。市兒童福利院開院運行。全市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為10.16萬人,全年共投入低保資金4.71億元。低保對象月人均補助為388元。全市農村“五保”對象集中供養率99.6%,城鎮“三無”人員供養率100%。全市共有各類養老機構316個,床位49051張,年末在院老人22878人。全市有城鄉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照料中心3960家。全年共支出醫療救助資金1.37億元,醫療救助33.18萬人次。全年發行各類福利彩票14.22億元。
城鄉居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全市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439元,比上年增長9.5%,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7.3%。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1374元,增長8.9%,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6.7%;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369元,增長9.5%,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7.3%。城鄉居民收入差距倍數為2.03。全體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27222元,比上年增長8.3%。城鎮常住居民和農村常住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分別為32514和19929元,增長8.3%和7.2%,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6.1%和5.0%。
年末城鎮常住居民和農村常住居民人均現住房建筑面積分別為49.05平方米和57.75平方米。城鄉居民每百戶家庭家用汽車、空調、家用電腦等高檔耐用消費品擁有量繼續增加(見表二)。
表二2017年末城鄉居民每百戶家庭主要耐用消費品擁有量
指標
單位
城鎮常住居民
農村常住居民
洗衣機
臺
97
78
電冰箱
臺
103
97
空調器
臺
199
102
摩托車
輛
16
25
家用汽車
輛
57
39
彩色電視機
臺
198
165
固定電話
部
41
31
移動電話
部
249
228
家用電腦
臺
105
68
注:1.本公報所列各項數據為年度初步統計數據。
2.公報中生產總值、各產業增加值絕對數按現行價格計算,增長速度按可比價格計算;人均生產總值按戶籍人口計算。
3.糧食、油菜籽播種面積及產量采用全省糧食監測抽樣數據。
4.部分數據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著與分項合計不等的情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