麗水市統計局國家統計局麗水調查隊
2019年,面對國內外風險挑戰明顯上升的復雜局面,全市上下認真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的決策部署,以“麗水之干”加快建設現代化生態經濟體系,扎實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經濟社會發展再上新臺階,發展質量穩步提升,人民生活福祉持續增進,各項社會事業繁榮發展,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主要經濟指標增幅居全省前列,較好完成年初確定的各項目標和任務。
一、綜合
年末全市戶籍人口270.8萬人,其中,城鎮人口85.1萬人,鄉村人口185.7萬人;男性人口139.0萬人,女性人口131.8萬人,分別占總人口的51.3%和48.7%。全年出生人口29840人,出生率為11.03‰;死亡人口17239人,死亡率為6.37‰;自然增長率為4.66‰。
初步核算,全年地區生產總值(GDP)1476.61億元,比上年增長8.3%。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00.04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571.34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805.23億元,分別增長2.8%、8.6%和8.7%,三大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2.5%、43.4%和54.1%。三次產業結構為6.8:38.7:54.5。人均GDP為66936元(按年平均匯率折算為9703美元),增長7.6%。根據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結果和我國GDP核算制度規定,2018年全市GDP修訂為1354.22億元,三次產業增加值結構修訂為6.9∶39.1∶54.0。
全年市區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比上年上漲3.3%,其中:消費品價格上漲3.5%,服務價格上漲3.1%,工業品價格下降0.1%。商品零售價格上漲1.9%。
全年財政總收入228.13億元,比上年增長8.0%;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39.83億元,增長7.6%。其中,稅收收入109.81億元,增長4.5%,占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的78.5%。公共預算收入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減稅降費政策成效得到較好體現。一般公共預算支出526.50億元,增長21.9%。民生保障水平進一步提高,一般公共預算民生支出417.16億元,增長22.1%。
全年城鎮新增就業35662人,其中21003名城鎮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2992名就業困難人員實現就業。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為1.87%,比上年下降0.04個百分點。
二、農業和農村
全年糧食播種面積70.48千公頃,比上年增長1.9%;糧食總產量36.20萬噸,增長1.0%。油菜籽播種面積2.39千公頃,增長6.9%;蔬菜45.73千公頃,下降0.2%;花卉苗木1.21千公頃,下降2.3%;中藥材5.38千公頃,增長10.9%;果用瓜3.06千公頃,下降0.3%。
年末生豬存欄34.64萬頭,比上年下降6.0%,年內生豬出欄57.46萬頭,下降0.9%;全年肉類總產量6.75萬噸,下降0.4%。
全年完成糧食生產功能區提標改造50個,累計建成糧食生產功能區548個,總面積44.83萬畝。累計成功申報7個省級現代農業園區、7個特色農業強鎮,創成特色農業強鎮3個,累計4個。農業產業化組織1989家,農業龍頭企業427家(縣級以上)。全年新增土地流轉面積2.98萬畝,土地流轉總量58.43萬畝。
新培育農產品旅游地商品生產經營主體187家、農產品旅游地商品288個,實現年營銷額59.3億元。全年,新認證綠色食品71個,新認證無公害農產品57個,新增農產品地理標志5個。“麗水山耕”區域公用品牌背書農產品累計達603個。
年末,建制村全部實現生活垃圾集中收集有效處理。全年創建省級美麗鄉村示范縣1個、示范鄉鎮12個、特色精品村33個,累計創建省級美麗鄉村示范縣3個、示范鄉鎮43個、特色精品村122個。累計發展農家樂特色村200個,特色點(各類農莊、山莊、漁莊)295個,經營農戶3765戶。全年農家樂(民宿)共接待游客3609.5萬人次,增長16.2%;實現營業收入37.59億元,增長23.7%。“千萬農民素質提升工程”培訓7.1萬人,其中,各類農村實用人才1.4萬人,農村富余勞動力0.5萬人,實現轉移就業0.5萬人,轉移就業率為86.4%。年末金融系統涉農貸款余額1119.74億元,增長16.7%。林權抵押貸款余額達66.06億元,增長2.7%。
蓮都古堰畫鄉正式命名為第三批省級特色小鎮。年末,全市共有省級特色小鎮16個,其中省級命名小鎮1個,省級創建小鎮10個,省級培育小鎮5個。
三、工業和建筑業
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11.9%。銷售產值增長9.1%,其中出口交貨值增長6.5%。
規模以上工業中,高技術、高新技術產業、裝備制造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分別增長12.2%、10.2%、11.1%和7.9%,占規上工業增加值的5.0%、36.7%、25.8%和18.0%。新產品產值率36.6%,比上年提高1.1個百分點。十七大重點傳統制造業增加值增長9.4%。
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比上年增長20.6%。其中,高新技術、裝備制造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利潤總額分別增長11.5%、24.4%和8.2%。全員勞動生產率20.15萬元/人,比上年提高10.4%。
全年建筑業增加值122.69億元,占GDP的比重為8.3%。
四、固定資產投資和房地產業
全年固定資產投資比上年增長11.5%。非國有投資增長18.4%,占62.7%;民間投資增長18.1%,占62.6%。高新技術產業投資增長67.3%,交通投資增長65.1%,生態環保和公共設施投資增長12.6%,項目民間投資增長12.5%。工業投資、制造業投資分別增長11.5%和17.5%。
全年房地產開發投資215.49億元,比上年增長6.5%,其中住宅投資150.99億元,增長10.0%。商品房銷售面積250.46萬平方米,下降20.9%;商品房銷售額288.81億元,下降1.4%。
五、國內貿易
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48.1億元,比上年增長9.6%。按經營地統計,城鎮消費品零售額582.0億元,增長8.2%;鄉村消費品零售額166.1億元,增長14.6%。按消費類型統計,商品零售額633.1億元,增長9.4%;餐飲收入額115.0億元,增長10.6%。網絡零售額344.3億元,增長28.5%;居民網絡消費253.6億元,增長20.7%。
在限額以上批發零售貿易業零售額中,煙酒、文化辦公用品、飲料、糧油食品、日用品類分別比上年增長48.8%、46.9%、46%、39.2%和25.1%;可穿戴智能設備、智能手機、智能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等新型消費商品零售額分別增長147.8%、92.3%和36.6%。批零單位通過公共網絡實現的商品零售額增長29.6%。
年末已登記商品交易實體市場111個,交易額為381.50億元,比上年增長10.9%。其中,1億元以上市場50個,成交額353.98億元;10億元以上市場11個,成交額246.09億元。
六、對外經濟
全年貨物進出口總額294.93億元,比上年增長19.4%。其中,出口267.37億元,增長18.4%;進口27.56億元,增長30.0%。其中:流通公司出口122.66億元,增長27.9%;生產企業出口137.2億元,增長12.9%。對亞洲、歐洲、北美洲出口分別增長19.0%、17.5%和15.7%,出口額占全市出口總額的82.7%。對“一帶一路”沿線主要國家出口額102.3億元,增長16.2%。
新設外商直接投資項目額29個,與上年持平;合同外資額2.86億美元,比上年下降3.4%;實際利用外資額1.21億美元,增長13.0%。
七、交通運輸、郵電和旅游
全年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加值42.09億元,比上年增長7.5%。
年末,全市公路總里程15686公里,其中高速公路419公里。公路和水運完成貨物周轉量93.87億噸公里,比上年增長13.8%;公路和水運旅客周轉量10.76億人公里,增長0.4%。鐵路客運量1162.57萬人,增長5.2%;貨運量226.54萬噸,增長9.2%。
截至2019年底,全市民用汽車保有量42.85萬輛,比上年末增長8.9%,其中個人汽車39.60萬輛,增長9.4%。民用轎車保有量39.67萬輛,增長15.0%,其中個人轎車35.86萬輛,增長9.5%。
全年郵政行業業務總量完成33.06億元,比上年增長18.5%;業務收入(不包括郵政儲蓄銀行直接營業收入)完成13.83億元,增長16.0%。年末,移動電話用戶264.07萬戶,比上年增加1.05萬戶,其中使用3G、4G、5G移動電話用戶217.13萬戶。固定互聯網寬帶接入用戶93.17萬戶,增加4.84萬戶。移動互聯網用戶245.67萬戶,增加16.13萬戶。全市快遞業務量達到1.30億件,比上年增長16.4%。
全年實現旅游總收入781.04億元,比上年增長16.9%。其中,國內旅游收入780.70億元,增長16.9%;旅游外匯收入494.44萬美元,增長24.8%。
成功創建縉云仙都景區1家5A級旅游景區、縉云河陽古民居景區1家4A級景區,縉云機床小鎮景區、松陽平田景區2家3A級景區;蓮都區蘑幻菇林景區、蓮都區魚躍1919文化產業園景區兩家2A級景區。年底,全市5A、4A級旅游景區分別達到1家和22家。
八、金融、證券和保險
年末全部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余額3039.86億元,比上年末增長18.2%,其中人民幣存款余額增長18.8%。住戶本外幣存款余額1898.00億元,增長18.5%。全部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貸款余額2247.07億元,增長16.1%,其中人民幣貸款余額增長16.2%。年末主要農合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余額536.28億元,比年初增加104.96億元。
年末境內上市公司3家,累計融資33.85億元。其中,主板上市公司1家,中小板上市公司2家。
全年保險業實現保費收入56.15億元,比上年增長8.3%。其中,財產險保費收入20.66億元,增長10.1%;人身險保費收入35.50億元,增長7.3%。支付各類賠款及給付18.44億元,增長4.7%。其中,財產險賠付支出11.99億元,人身險賠付支出6.45億元。
九、教育和科學技術
年末全市共有幼兒園440所,在園幼兒7.54萬人,增長0.3%。幼兒園專任教師0.53萬人,幼兒教師學歷合格率為99.96%。
全市共有小學205所,招生2.52萬人;在校生15.83萬人,比上年下降1.5%。初中76所,招生2.76萬人;在校生8.35萬人,增長1.5%。全市各類中等職業教育學校13所,招生1.04萬人,在校生2.84萬人。普通高中24所,招生1.23萬人,在校生3.54萬人,畢業生1.12萬人。
全市共有普通高校3所(含獨立學院及籌建院校)。高考錄取率為95.98%,高等教育毛入學率為61.2%。
義務教育學校專任教師1.64萬人,比上年增長2.5%。雙師型教師占專任教師和專業課教師的比例分別為45.9%和82.9%。普通高等學校專任教師中具有碩士以上學位教師比例為40.5%。
新認定高新技術企業77家,累計353家。新培育科技型中小企業246家,累計1132家。全市專利申請量11555件,比上年下降11.3%,專利授權量7445件,增長1.0%。其中發明專利申請量和授權量分別為1976件和275件,下降39.8%和27.8%。財政一般公共預算支出中科技支出11.43億元,增長22.7%。新增“浙江制造”標準20個,累計52個;新增“品字標浙江制造”品牌企業9家,累計22家。
全年共有85家企業獲得558張3C證書。法定計量技術機構9個,全年強制檢定計量器具21.8萬臺件。593家企業獲得了管理體系認證。
十、衛生和文化體育
年末全市衛生機構1646個(含村衛生室、診所),其中,醫院56個,鄉鎮衛生院186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48個,診所(衛生所、門診部、醫務室)575個,村衛生室739個。衛生技術人員20480人,比上年末增長4.1%,其中,執業(助理)醫師8305人,注冊護士8477人,分別增長3.4%和5.1%。醫療衛生機構床位數14290張,增長6.1%。醫院年診療1191.48萬人次,增長6.1%。
全市公共圖書館10個,文化館10個,文化站173個,博物館19個。
全市綜合檔案館10個。館藏各類檔案1724個全宗,共計104.2萬卷168.4萬件,其中已開放全宗1254個,共計27.9萬卷。
全年成功舉辦全國首場50公里城市超級馬拉松賽、全國輪滑錦標賽、首屆麗水國際山地徒步大會等國際性、全國性大型賽事活動16場。麗水運動員參加全國及以上級別賽事共計獲得金牌36個。全市體彩銷售總額7.04億元。
十一、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
全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450元,比上年增長9.9%,扣除價格因素增長6.4%。按常住地分,城鎮常住居民和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為46437元和21931元,增長9.1%和10.1%,扣除價格因素分別增長5.6%和6.6%。
全市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25718元,比上年增長9.4%,扣除價格因素增長5.9%。其中,城鎮常住居民和農村常住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分別為31876元和18141元,增長8.9%和9.1%,扣除價格因素分別增長5.4%和5.6%。
年末城鎮常住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積49.4平方米,比上年末增加0.6平方米;農村常住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積65.6平方米,增加1.0平方米。年末每百戶城鎮居民家用汽車擁有量38.4輛,每百戶農村居民家用汽車擁有量20.9輛。
年末全市參加企業基本養老保險人數80.21萬人,比上年末增加5.59萬人;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人數47.34萬人,增加2.95萬人;參加失業保險人數27.39萬人,增加2.27萬人;參加工傷保險人數59.33萬人,增加2.28萬人;參加生育保險人數33.34萬人。被征地農民基本生活保障累計參保人數3.24萬人。正常繳費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退休人員月人均養老金2331元;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最低標準155元。
年末在冊低保對象7.22萬人,其中,城鎮0.29萬人,農村6.93萬人。城鄉低保平均標準均為每人每月770元,均提高10.0%。新增各類機構養老床位數5923張,新建成鄉鎮(街道)級示范型居家養老服務中心45個,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照料中心實現全覆蓋。
全年發行各類福利彩票4.91億元,籌集公益金1.36億元。
全年新開工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21325套,竣工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5339套。
十二、資源、環境保護和社會安全
全年平均降水量為1853.3毫米,比上年增長26.7%。水資源總量234.19億立方米,人均水資源量為10582.38立方米。全年完成更新造林面積3826.5公頃。其中,人工造林755公頃,無林地和疏林地封育47公頃,跡地更新3061公頃。森林撫育面積22150公頃,完成義務植樹436萬株。全市森林覆蓋率為81.7%。?
全市年平均氣溫18.7度。市區PM2.5濃度平均為25微克/立方米,日空氣質量(AQI)優良天數比例為98.1%。
全市96個地表水斷面Ⅰ~Ⅲ類水質斷面占99%,無劣Ⅴ類水質斷面�?h級以上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為100%�?缧姓䥇^域河流交接斷面中,滿足水環境功能區目標水質要求斷面占100%。
全市城市污水處理率97.23%,比上年提高1.46個百分點。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100%,城市用水普及率100%,城市燃氣普及率99.57%。
全市建成區綠地面積4085.07公頃,其中公園綠地面積1316.06公頃,建成區綠地率36.46%,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3.05平方米。
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能源消費比上年增長6.4%,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下降5.0%。
全年因山洪爆發等自然災害倒塌房屋773間,損壞房屋8679間,造成直接經濟損失20.87億元,其中農業直接經濟損失4.4億元。發生各類生產安全事故102起、死亡86人,比上年分別下降17.7%和21.1%。其中,道路運輸共發生事故76起、死亡61人,分別下降22.4%和25.6%。
注釋:
(1)本公報所列各項數據為年度初步統計數據。部分數據因四舍五入原因,存在與分項合計不等的情況。
(2)全市生產總值和各產業增加值絕對數按現行價格計算,增長速度按可比價格計算。
(3)人均生產總值按年平均常住人口口徑計算。
資料來源:本公報中城鎮新增就業、登記失業率、社會保障數據來自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財政數據來自市財政局,新農村建設、農業數據來自市農業農村局,特色小鎮數據來自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外貿進出口、外資等數據來自市商務局,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等數據來自市科技局,專利數量、質量檢驗、名牌產品數量來自市市場監管局,檔案數據來自市檔案局,衛生數據來自市衛生健康委員會,低保、社會服務和救助、福利彩票數據來自市民政局,水資源數據來自市水利局,園林綠地面積、城市污水處理率、保障性安居住房等數據來自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降雨量、平均氣溫數據來自市氣象局,環境監測數據來自市生態環境局,各類自然災害造成直接經濟損失、安全生產事故等數據來自市應急管理局,林業數據來自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公路運輸、水運數據來自市交通運輸局,移動電話用戶數量、互聯網寬帶用戶等數據來自電信、移動、聯通公司,郵政業務總量、快遞業務量數據來自市郵政管理局,金融數據來自中國人民銀行麗水市中心支行,上市公司數據來自市金融辦,保險業數據來自市銀保監分局,教育數據來自市教育局,旅游、體育、體育彩票數據、公共圖書館、博物館等數據來自市文化和廣電旅游體育局,戶籍人口、汽車保有量數據來自市公安局,其他數據來自市統計局和國家統計局麗水調查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