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會員中心
   
統計年鑒年度索引: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統計年鑒分省、行業總索引 ]
統計公報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統計公報分省總索引 ]
站內搜索: 高級搜索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統計公報 > 浙江

浙江省2020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時間:2021-08-09 22:35:44 來源:浙江省統計局 作者: 點擊:793次
浙江省統計局國家統計局浙江調查總隊
 
2020年極不平凡。面對國內外形勢深刻復雜變化特別是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浙江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浙江重要講話精神,忠實踐行“八八戰略”,奮力打造“重要窗口”,堅持“兩手硬、兩戰贏”,扎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為發展聚力、為企業賦能、為小康增色、為治理提效,三大攻堅戰取得決定性成就,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新成績。
 
一、綜合[1]
 
根據國家統一初步核算,2020年浙江省生產總值為64613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3.6%。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2169億元,增長1.3%;第二產業增加值26413億元,增長3.1%;第三產業增加值36031億元,增長4.1%。三次產業增加值結構為3.3∶40.9∶55.8。按照我國地區生產總值統一核算和數據發布制度規定,地區生產總值核算包括初步核算和最終核實兩個步驟。經最終核實,2019年,浙江省生產總值現價總量為62462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6.8%,三次產業增加值結構為3.3∶42.1∶54.6。
 
圖12011-2020年全省生產總值及增長速度
 
圖22020年各產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比重
 
全年居民消費價格比上年上漲2.3%,其中食品類價格上漲9.5%。商品零售價格上漲1.2%。農業生產資料價格上漲6.1%。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下降3.1%,購進價格下降4.1%。
 
圖32020年居民消費價格月度漲跌幅度(%)
 
全年城鎮新增就業111.8萬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為2.79%。城鎮調查失業率各季保持在4.3%~4.9%,四季度為4.3%。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繼續深化。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平均產能利用率為79.1%,其中四季度已恢復至82.7%,高于上年全年1.4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工業中,高耗能行業增加值增長3.8%,按可比價格計算占33.2%,占比降低0.6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工業每百元營業收入中的成本為82.86元,比上年下降0.71元,資產負債率為54.6%,下降0.6個百分點。規模以上服務業資產負債率為55.6%。高新技術產業、生態環保城市更新和水利設施、交通投資分別增長7.4%、2.0%和6.1%,工業技改投資增長2.6%。
 
數字經濟逆勢成長。全年以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為主要特征的“三新”經濟增加值占GDP的27.0%。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7020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3.0%。在規模以上工業中,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健康產品、節能環保、文化、高端裝備、時尚制造業增加值分別增長16.8%、14.3%、8.7%、7.9%、7.9%和4.9%;高技術、高新技術、裝備制造、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分別增長15.6%、9.7%、10.8%和10.2%;人工智能產業增長16.6%。在戰略性新興產業中,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生物、新材料產業增加值分別增長21.0%、14.8%、11.5%和5.2%。
 
 
發展質量穩步提升。全年全員勞動生產率[2]預計為16.6萬元/人;規模以上工業勞動生產率25.0萬元/人,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提高5.9%。財政總收入12421億元,比上年增長1.2%;一般公共預算收入7248億元,增長2.8%。其中,稅收收入6262億元,增長6.1%,占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的86.4%。一般公共預算支出10082億元,增長0.3%。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額5545億元,增長14.7%,其中,高新技術、高技術、戰略性新興和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利潤總額分別增長20.7%、22.1%、14.9%和21.0%;營業收入利潤率為7.14%,提高0.79個百分點。規模以上服務業[3]企業營業收入21633億元,增長10.8%;利潤總額2833億元,增長10.2%。
 
民營經濟活力不斷增強。全年民營經濟增加值占全省生產總值的比重預計為66.3%。規模以上工業中的民營企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5.8%,增速高出規模以上工業0.4個百分點,增加值占比為68.2%,比重提高0.7個百分點。規模以上服務業中的民營企業營業收入增長11.8%,增速高出規模以上服務業1.0個百分點。民間投資占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的59.8%。民營企業貨物出口2.07萬億元,增長12.3%,進口4947億元,增長18.3%,分別占全省總額的82.1%和57.3%,比重比上年提高2.3和3.4個百分點。民營市場主體776萬戶,其中私營企業260萬戶,占企業總量的92.3%。民營經濟創造的稅收占全省稅收收入的73.9%。
 
二、農業和農村
 
全年糧食播種面積993千公頃,比上年增長1.6%,總產量606萬噸,增長2.3%;油菜籽播種面積114千公頃,下降2.6%;蔬菜660千公頃,增長2.1%;花卉21千公頃,與上年基本持平;中藥材50千公頃,下降5.8%;瓜果類97千公頃,下降2.2%。
 
全年豬牛羊禽肉總產量90萬噸,比上年下降4.3%;水產品總產量615萬噸,增長2.5%,其中,海水產品產量477萬噸,增長2.0%;淡水產品產量138萬噸,增長4.1%。年末生豬存欄628萬頭,增長46.9%,生豬出欄665萬頭,下降12.0%。
 
高標準建設現代農業園區和糧食生產功能區。累計創建省級現代農業園區69個、特色農業強鎮113個,建成單條產值10億元以上的示范性農業全產業鏈80條。嚴格保護好810萬畝糧食生產功能區。新增34個農產品地理標志,累計138個;新認定綠色食品761個,新增綠色食品基地面積17.7萬畝;新建省級精品綠色農產品基地10個,累計25個。
 
“千萬工程”深入推進。深化農村“三大革命”,設區市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處理行政村覆蓋率85%,回收利用率45%以上,資源化利用率達90%以上,無害化處理率達100%;建設(提標)農村規范化公廁64842座,平均每個行政村超過3座,創建省級星級公廁2000座,其中示范性公廁200座;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行政村覆蓋率92.5%。創建美麗鄉村示范縣45個、美麗鄉村示范鄉鎮500個、特色精品村1500個;新時代美麗鄉村達標村11290個。健全自治法治德治智治“四治融合”的鄉村治理機制,累計建成善治(示范)村6036個。統籌推進路、水、電、網、氣、能等基礎設施城鄉互聯互通、共建共享,新改建和改造提升農村公路1.3萬公里,實現建制村客車“村村通”;農飲水累計完成提標人口1054萬人,達標人口覆蓋率95%以上、水質達標率90%以上、城鄉規模化供水率85%以上。加快城鄉公共服務同標同質,全省鄉鎮公辦中心幼兒園實現全覆蓋,農村標準化學校達標率98.61%;組建成縣域醫共體161家,村衛生室規范化率74.5%;農村文化禮堂1.78萬家,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試點54個,實現中心全覆蓋,實踐所、站覆蓋率70%;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代繳政策對象擴展到全體持證殘疾人、低保邊緣戶,低收入農戶醫療補充政策性保險實現全覆蓋;符合社會救助條件的農村困難群眾全部納入社會救助范圍;建成鄉鎮居家養老服務中心683家。
 
開展農村實用人才和高素質農民培訓12.5萬人次,線上課程學習450萬人次,新增返鄉留鄉就業農民工48.8萬人。
 
三、工業和建筑業
 
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6715億元,比上年增長5.4%。其中,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增長3.8%,私營企業增長4.0%;外商投資企業增長5.7%,港澳臺商投資企業增長4.8%。17個傳統制造業增加值增長2.3%。規模以上工業銷售產值73336億元,增長1.8%,其中,出口交貨值12128億元,增長0.5%。規模以上工業新產品產值率為39.0%,比上年提高1.3個百分點。列入國家“三新”統計的11種新產品中,新能源汽車(77.7%)、碳纖維及其復合材料(58.7%)、光纜(50.8%)、工業機器人(43.6%)、太陽能電池(39.3%)、集成電路(21.2%)等產量快速增長。
 
 
全年建筑業增加值3812億元,占GDP的比重為5.9%。
 
四、固定資產投資和房地產業
 
全年固定資產投資比上年增長5.4%。非國有投資增長3.7%,占64.9%;民間投資增長2.6%。工業投資、制造業投資和裝備制造業投資分別增長6.7%、3.4%和12.6%。
 
全年房地產開發投資比上年增長6.8%,其中住宅投資增長4.7%,辦公樓投資增長14.3%,商業營業用房投資增長2.4%。商品房銷售面積10250萬平方米,增長9.3%;商品房銷售額17145億元,增長19.5%。
 
五、國內貿易
 
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6630億元,比上年下降2.6%。按經營地統計,城鎮消費品零售額22336億元,下降2.8%;鄉村消費品零售額4293億元,下降1.8%。按消費類型統計,商品零售額23843億元,下降1.9%;餐飲收入2787億元,下降8.4%。
 
在限額以上批發零售企業商品零售額中,糧油食品、飲料和日用品零售額增速平穩,分別比上年增長9.2%、8.1%和4.8%;體育娛樂用品、煙酒、化妝品和文化辦公用品類零售額增速較快,分別增長30.9%、15.5%、13.1%和12.6%。升級類商品消費需求持續釋放,可穿戴智能設備、新能源汽車、計算機及其配套產品分別增長40.8%、23.9%和16.3%。批發零售企業通過公共網絡實現的商品零售額增長19.2%。
 
全省各類商品市場3342個,全年交易額為2.12萬億元,比上年下降7.9%。其中,十億級市場253個,百億級市場34個,千億級市場2個。
 
六、對外經濟
 
全年貨物進出口33808億元,其中,出口25180億元,進口8628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9.6%、9.1%和11.2%,分別占全國的10.5%、14.0%和6.1%,份額比上年提升0.7、0.7和0.6個百分點,進出口份額首次突破10%,出口和進口份額均創歷史新高。對主要市場出口增長較快,其中,對歐盟、美國、東盟、日本、韓國出口分別增長9.9%、18.3%、14.6%、7.9%和18.8%,合計占出口總額的58.5%,拉動出口增長7.7個百分點。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增長10.7%,拉動進出口總額增長3.6個百分點,增長貢獻率為37.6%。中歐(義新歐)班列開行1399列。推動中國(浙江)自由貿易試驗區擴權,全年自貿區固定資產投資458.5億元,新增注冊企業7357家,新增油品企業1880家,新增杭州、寧波、金義三個片區。
 
 
全年新批外商直接投資項目2821個,合同外資351億美元,比上年下降19.6%,實際使用外資158億美元,增長16.4%。制造業實際使用外資50億美元,增長13.7%。第三產業投資項目2386個,占外商直接投資項目總數的84.6%,合同外資253億美元,下降22.9%,占合同外資總額的72.0%,實際使用外資103億美元,增長16.8%,占實際外資總額的65.5%。
 
全年經備案核準的境外企業和機構631家,比上年減少132家。境外直接投資備案額720億元,下降13.4%。國外經濟合作完成營業額429億元,下降21.3%。其中,對外承包工程完成營業額364億元,下降21.6%;新簽合同額256億元,下降29.7%;共派出各類勞務人員13939人次,外派勞務人員實際收入9億元。
 
七、交通運輸、郵電和旅游
 
全年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加值1968億元,比上年增長0.6%。
 
年末全省公路總里程12.33萬公里,其中,高速公路5096公里,實現陸域縣縣通高速。共有民航機場7個,全年旅客吞吐量4996萬人,其中發送量2523萬人。鐵路、公路和水運貨物周轉量12323億噸公里,比上年下降0.5%;旅客周轉量674億人公里,下降40.3%。全省港口貨物吞吐量18.5億噸,增長6.0%[4],其中,沿海港口14.1億噸,增長4.5%。寧波舟山港貨物吞吐量11.7億噸,連續12年居全球第一,集裝箱吞吐量2872萬標箱,連續3年全球第三。
 
 
年末全省小型載客汽車保有量1586萬輛,其中私家車(個人小型、微型載客汽車)保有量1460萬輛。
 
全年郵政業務總量[5]4311億元,比上年增長35.7%;電信業務總量[6]8309億元,增長23.7%。年末移動電話用戶8585萬戶,比上年減少151萬戶,其中3G、4G、5G[7]移動電話用戶8577萬戶。固定互聯網寬帶接入用戶2939萬戶,增加157萬戶,其中固定互聯網光纖寬帶接入用戶2693萬戶,增加184萬戶。移動互聯網用戶7041萬戶,減少6萬戶?爝f業務量179.5億件,比上年增長35.3%。
 
全年旅游總收入8275億元,比上年下降24.2%,接待游客5.7億人次,下降21.5%,其中接待入境過夜游客38.3萬人次,下降91.8%。
 
八、金融、證券和保險
 
年末全部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余額152234億元,比上年末增長15.9%,其中人民幣存款余額增長15.1%。住戶本外幣存款余額61569億元,增長14.6%。全部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貸款余額143612億元,增長18.0%,其中人民幣貸款余額增長18.2%。主要農村金融機構(農村信用社、農村合作銀行、農村商業銀行)人民幣貸款余額20233億元,比上年末增加3761億元。
 
 
年末境內上市公司518家,累計融資13885億元。其中,中小板上市公司145家,占全國中小板上市公司的14.6%;創業板上市公司109家,占全國創業板上市公司的12.2%。
 
全年保險業保費收入2868億元,比上年增長9.1%。其中,財產險保費收入940億元,增長4.5%;人身險保費收入1928億元,增長11.6%。各類賠款及給付908億元,增長3.5%。其中,財產險賠付578億元,人身險賠付330億元。
 
九、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
 
根據城鄉一體化住戶調查,全年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52397元,比上年增長5.0%,扣除價格因素增長2.6%。按常住地分,城鎮和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為62699和31930元,增長4.2%和6.9%,扣除價格因素分別增長2.1%和4.0%。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數[8]為46125元,增長4.4%。低收入農戶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4.0%。
 
 
全省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31295元,比上年下降2.3%,扣除價格因素下降4.5%。按常住地分,城鎮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分別為36197元,下降3.5%,農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21555元,增長1.0%,扣除價格因素分別下降5.5%和1.8%。
 
年末每百戶居民家庭擁有家用汽車48.2輛;計算機73.7臺,其中接入互聯網的計算機65.7臺;移動電話247.9部,其中接入互聯網的移動電話211.5部;彩色電視機176.1臺、電冰箱106.5臺、洗衣機93.7臺、空調198.5臺、熱水器105.9臺。
 
年末全省參加基本養老保險人數4355萬人,參加基本醫療保險人數5557萬人,參加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人數分別為1688、2547和2067萬人。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最低標準提高到165元/月,因工死亡職工供養親屬撫恤金月人均提高110元。
 
年末在冊低保對象61.4萬人(不含五保),其中,城鎮6.2萬人,農村55.2萬人。低保資金(含各類補貼)支出58.4億元,比上年增長21.5%;城鄉低保同標,平均每人每月886元。中央和省財政投入補助資金44.9億元,新增各類機構養老床位1.3萬張。
 
全年發行各類福利彩票117.6億元,比上年減少36.3億元,籌集公益金36.6億元。
 
十、教育和科學技術
 
年末全省共有幼兒園8009所,在園幼兒198.6萬人,比上年增長2.5%。共有小學3308所,招生64.6萬人;在校生372.7萬人,增長1.5%,小學學齡兒童入學率為99.99%。小學生均校舍建筑面積10.2平方米;生均圖書33.6冊;每百名學生擁有計算機21.6臺;體育運動場(館)面積達標的學校比例為99.8%。共有初中1748所,招生55.4萬人;在校生163.6萬人,與上年持平,初中入學率為99.99%。初中生均校舍建筑面積22.1平方米;生均圖書55.8冊;每百名學生擁有計算機35臺;體育運動場(館)面積達標的學校比例為99.9%。全省各類中等職業教育學校249所(不含技工學校),招生21萬人,在校生56.9萬人;普通高中622所,招生28.3萬人,在校生80.9萬人,畢業生25.5萬人。
 
全省共有普通高校110所(含獨立學院及籌建院校)。研究生(含非全日制)、本科、?普猩壤秊1:4.2:4.3;高等教育毛入學率為62.4%。全年研究生(含非全日制)招生43064人,其中,博士生4694人,碩士生38370人。
 
幼兒園專任教師14.3萬人,比上年增加0.8萬人;幼兒教師學歷合格率為99.99%。義務教育中小學專任教師35.5萬人,增長2.4%。中等職業教育(不含技工學校)專任教師3.7萬人,生師比15.6:1;專任教師學歷合格率為97.8%。雙師型教師占專任教師和專業課教師的比例分別為46.2%和85.8%。普通高等學校專任教師中副高及以上職稱教師比例為44.7%;具有碩士及以上學位教師比例為86.6%。
 
全年全社會研究和試驗發展(R&D)經費支出與生產總值之比為2.8%,比上年提高0.13個百分點。財政一般公共預算支出中科技支出472.1億元。
 
全省有國家認定的企業技術中心131家(含分中心)。新認定高新技術企業6450家,累計有效高新技術企業22158家。新培育科技型中小企業16032家,累計69119家。全年專利申請量53.1萬件;授權量39.2萬件,其中發明專利授權量5.0萬件,比上年增長46.9%?萍歼M步貢獻率為65%。新增“浙江制造”標準561個。
 
十一、衛生和文化體育
 
年末全省衛生機構3.44萬個(含村衛生室),其中,醫院1429個,衛生院1069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4733個,診所(衛生室、醫務室)12856個,村衛生室11300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03個,衛生監督所(中心)99個。衛生技術人員54.8萬人,比上年末增長5.3%,其中,執業(助理)醫師21.8萬人,注冊護士23.3萬人,分別增長5.9%和6.0%。醫療衛生機構床位數36.1萬張,增長3.0%,其中,醫院31.7萬張,衛生院2.0萬張。醫院全年總診療25953萬人次,比上年下降12.7%。
 
全年診療服務平臺預約請求量1049萬人次,預約成功量796萬人次,分別比上年增長3.8%和8.2%,日均預約成功量2.2萬人次;新增注冊用戶460萬人,增長115.9%,日均注冊量為1.3萬人;新接入醫療衛生機構1053家,累計接入醫療衛生機構1901家。
 
年末全省縣級以上公共圖書館105個,文化館101個,文化站1378個,博物館376個,世界遺產4個,縣級文化館和圖書館覆蓋率均達100%,鄉鎮文化站和行政村文化活動室覆蓋率均達100%,公共圖書館虛擬網絡基本全覆蓋。廣播人口覆蓋率為99.77%,電視人口覆蓋率為99.84%。全年制作影片69部,電影票房收入14.9億元。圖書出版社14家,公開發行報紙66種,出版期刊235種。
 
浙江運動員全年共獲取全國一類比賽冠軍38個。經常參加體育鍛煉[9](含學生)人數占總人口的42%,城鄉居民國民體質合格率保持在93.5%以上。省級全民健身中心33個、中心村全民健身廣場(體育休閑公園)798個、社區多功能運動場1087個。國家級體育后備人才基地18個,省級體育后備人才基地50個。國家級體育傳統項目學校8個。省級青少年體育俱樂部413所。國家體育產業示范基地(運動休閑示范區)9個、體育旅游示范基地1個、國家級運動休閑特色小鎮3個。省級運動休閑基地25個、運動休閑旅游示范基地34個。
 
全年銷售體育彩票132.2億元,比上年下降15.4%。
 
十二、資源、環境保護和社會安全
 
全年平均降水量為1701毫米(折合降水總量1783億立方米)。水資源總量為1027億立方米。
 
全年完成造林更新面積49.7千公頃,其中跡地更新6.8千公頃。完成義務植樹2437萬株,新植珍貴樹木2235萬株。完成珍貴樹種造林、珍貴彩色森林和大徑材培育項目建設28.1萬畝。根據2020年浙江省森林資源公告,森林覆蓋率為61.15%(含灌木林)。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積為483.8平方公里。
 
年末有新一代天氣雷達站12個,氣象衛星接收站15個,地面自動氣象觀測站3348個。全年霾平均日數33天,比上年減少4天。11個設區城市環境空氣PM2.5年均濃度平均為25微克/立方米,比上年下降19.4%;日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為87.2%~98.9%,平均為93.3%,比上年提高4.7個百分點。69個縣級以上城市日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為87.2%~100%,平均為96.2%,提高3.1個百分點。
 
221個省控斷面中,Ⅲ類及以上水質斷面占94.6%,比上年提高3.2個百分點;滿足水環境功能區目標水質要求斷面占98.2%,提高2.3個百分點。按達標水量計,11個設區城市的主要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為100%,提高1.2個百分點;縣級以上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為100%,提高1.1個百分點。按個數計,11個設區城市的主要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為100%,比上年提高4.5個百分點;縣級以上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為100%,提高3.3個百分點。145個跨行政區域河流交接斷面水質達標率為98.6%,比上年提高2.0個百分點。近岸海域共發現赤潮12次,累計面積約1528平方公里,全年未發現有毒、有害赤潮。與上年相比,赤潮發現次數減少10次,累計面積減少334.8平方公里。
 
全年城市(縣城)污水排放量41.0億立方米,比上年增長4.0%;污水處理量39.9億立方米,增長4.4%;污水處理率97.3%,比上年提高0.5個百分點;城市(縣城)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100%;用水普及率100%;燃氣普及率99.1%。
 
累計建成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1個,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市、區)24個,國家“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8個,省級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7個,省級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市、區)61個。
 
浙石化等項目單列計算后,全省規模以上工業能耗總量比上年下降0.1%,單位增加值能耗下降4.3%。其中,千噸以上和重點監測用能企業能源消費量分別下降2.0%和1.9%,單位增加值能耗分別下降4.2%和4.4%。
 
全年發生各類生產安全事故(包括工礦商貿企業、道路運輸、水上交通、漁業船舶、鐵路交通、海上交通事故)1141起、死亡1005人,分別比上年下降22.0%和22.2%。其中,道路運輸共發生事故832起、死亡695人,分別下降25.1%和22.6%。
 
注釋:
 
[1]本公報所列各項數據均為年度初步統計數據。部分數據因四舍五入原因,存在與分項合計不等的情況。人口數據將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結果發布公報,與人口相關計算指標的數據暫缺。
 
[2]全員勞動生產率為地區生產總值(現價)與全部就業人員年平均人數的比率。
 
[3]轄區內年營業收入2000萬元及以上服務業法人單位。包括: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三個門類和衛生行業大類。轄區內年營業收入1000萬元及以上服務業法人單位。包括:租賃和商務服務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教育三個門類,以及物業管理、房地產中介服務、房地產租賃經營和其他房地產業四個行業小類。轄區內年營業收入500萬元及以上服務業法人單位。包括: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文化、體育和娛樂業兩個門類,以及社會工作行業大類。
 
[4]統計范圍是全部港口。
 
[5]郵政業務總量按2010年不變價計算。
 
[6]電信業務總量按2015年不變價計算。
 
[7]5G移動電話用戶目前指辦理了5G套餐的用戶。
 
[8]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數是指將所有調查戶按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從低到高順序排列,處于最中間位置的調查戶的人均可支配收入。
 
[9]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人指每周參加3次及以上,每次鍛煉時間30分鐘以上、鍛煉強度達到中等及以上的人。
 
資料來源:
 
本公報中財政數據來自省財政廳;城鎮新增就業、登記失業率、社會保障等數據來自省人力社保廳;水產品產量、糧食生產功能區、現代農業園區、示范性農業全產業鏈、農村生活垃圾處理、美麗鄉村建設、農民素質提升工程培訓、農村公廁等數據來自省農業農村廳;商品交易實體市場和交易額、“浙江制造”標準、專利等數據來自省市場監管局(知識產權局);貨物進出口等數據來自杭州海關;外商直接投資、對外投資、國外經濟合作、對外承包工程、外派勞務等數據來自省商務廳;公路里程、民航運輸、貨物周轉量、旅客周轉量、港口貨物吞吐量、集裝箱吞吐量等數據來自省交通運輸廳;汽車擁有量等數據來自省公安廳;郵政業務、快遞業務量等數據來自省郵政管理局;電信業務總量、電話用戶、互聯網用戶等數據來自省通信管理局;公共圖書館、文化館、博物館、旅游等數據來自省文化和旅游廳;貨幣金融數據來自人民銀行杭州中心支行;上市公司數據來自浙江證監局;保險業數據來自浙江銀保監局;教育數據來自省教育廳;企業技術中心、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科技進步貢獻率等數據來自省科技廳;衛生、診療數據來自省衛生健康委;廣播電視數據來自省廣電局;電影、出版數據來自省委宣傳部;體育、體育彩票等數據來自省體育局;低保、社會服務、福利彩票等數據來自省民政廳;水資源、水土流失治理面積等數據來自省水利廳;森林資源數據來自省林業局;氣象數據來自省氣象局;生態建設、環境監測等數據來自省生態環境廳;城市污水處理、城市生活垃圾處理、用水和燃氣普及率等數據來自省建設廳;各類事故發生起數、死亡人數等數據來自省應急管理廳;價格、糧食產量、生豬存出欄、城鄉居民收支、家庭耐用品擁有量、調查失業率等數據來自國家統計局浙江調查總隊;其它數據均來自于省統計局。
關閉
關注公眾號 獲取新動態
91在线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亚洲2022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久久婷五月综合97狠狠澡,亚欧人成精品免费观看
香蕉成人67194 | 最新国产清清在线视频 | 亚洲视频中文字幕乱码 | 在线网站黄不卡 | 尹人香蕉久久99天天拍国产 | 亚洲国产精品综合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