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會員中心
   
統計年鑒年度索引: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統計年鑒分省、行業總索引 ]
統計公報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統計公報分省總索引 ]
站內搜索: 高級搜索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統計公報 > 安徽

淮北市200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時間:2010-05-01 19:59:46 來源:淮北市統計局 作者:admin 點擊:6457次

淮北市統計局  2010年4月

2009年,是進入新世紀以來淮北經濟發展最困難的一年,面對國際金融危機不斷加深蔓延的嚴峻形勢,市委、市政府帶領全市人民,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堅定不移地貫徹落實中央、省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一攬子計劃和各項決策部署,緊緊圍繞年初既定的各項工作目標,著力解決發展中的突出矛盾和問題,齊心協力、攻堅克難,全市經濟回升基礎不斷鞏固,發展形勢持續向好,社會事業全面進步,民生狀況進一步改善,取得了“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的重大勝利。

一、          綜合

經濟發展企穩向好。初步核算,全年生產總值(GDP)371.9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1%。季度GDP累計增速穩步提高,經濟呈現“下行—見底—企穩—回升”的運行軌跡。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35.6億元,增長5.9%;第二產業增加值228.3億元,增長12.7%;第三產業增加值107.9億元,增長9.1%。三次產業結構為9.6:61.4:29;與上年相比,第一產業比重下降0.6個百分點,第二產業比重與上年持平,第三產業比重提高0.6個百分點。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生產總值18096元(折合2650美元),比上年增加1437元(2008年GDP均為第二次經濟普查調整后數據)。

圖1  2008-2009年地區生產總值季度累計增長速度

圖2 2008-2009年三次產業結構比例(%)

表一:

2009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

單位:億元

指    標

完成數

比上年增長(%)

生產總值

371.87

11.0

第一產業

35.64

5.9

第二產業

228.31

12.7

工業

207.21

13.0

建筑業

21.10

10.3

第三產業

107.93

9.1

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

21.06

6.3

批發和零售業

22.25

14.3

住宿和餐飲業

7.16

17.8

金融業

10.39

13.6

房地產業

8.74

6.1

其他服務業

38.33

6.1

價格運行持續走低。全年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為98.2%,與上年相比,一季度下降1.4%,上半年下降2%,前三季度下降2.2%,全年下降1.8%。八大類商品價格“三升五降”,食品、煙酒及用品、醫療保健和個人用品三類商品價格分別上漲0.3%、1.3%和1.7%;衣著、家庭設備用品及維修服務、交通和通訊、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居住類價格分別下降8%、0.8%、2.3%、1.7%和5.1%。全年商品零售價格下降1%;工業品出廠價格下降7.7%;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下降2.3%。

圖3  2009年月度累計價格指數(以上年同期為100)

表二:

2009年價格指數

類    別

價格指數(以上年為100)

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

98.2

食品

100.3

#糧食

108.6

油脂

81.6

肉禽及制品

89.0

水產品

102.4

鮮菜

119.4

煙酒及用品

101.3

衣著

92.0

家庭設備用品及維修服務

99.2

醫療保健和個人用品

101.7

交通和通訊

97.7

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

98.3

居住

94.9

商品零售價格指數

99.0

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

92.3

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指數

97.7

就業形勢總體穩定。全年新增城鎮就業崗位31811個,9878名下崗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年末全市從業人員110.3萬人,比上年增加2.4萬人。其中,第一產業40.5萬人,減少2.4萬人;第二產業36.4萬人,增加3.4萬人;第三產業33.4萬人,增加1.4萬人。年末城鎮單位在崗職工20.4萬人,比上年減少0.3萬人。

非公經濟較快發展。全年新增私營企業951戶,新增從業人員9296人,新增注冊資金16.7億元;新增個體工商戶11452戶,新增從業人員12761人。全年非公有制經濟實現增加值137.9億元,增長11%,占GDP比重為37.1%,比上年提高1個百分點。

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經濟發展中的不穩定不確定因素依然較多;經濟結構性矛盾依然突出,資源型城市轉型步伐需要進一步加快;民間投資不夠活躍,非公經濟發展不足,經濟外向度偏低,經濟企穩回升的基礎還不穩固;就業壓力依然較大,城鄉居民增收長效機制尚需完善等。

二、          農業

農林牧漁業穩定發展。全年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現價)60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5.7%。其中農業總產值35.9億元,增長3.5%;林業總產值1.1億元,增長6.8%;牧業總產值18.9億元,增長10.1%;漁業總產值2.9億元,增長4.5%;農林牧漁服務業總產值1.2億元,增長2.4%。全年糧食播種面積達到427萬畝;糧食生產連續六年創新高,總產量達到120.7萬噸,比上年增收5萬噸,增長4.3%,其中夏糧80.7萬噸;油料產量10569噸,下降12.7%;棉花產量4053噸,下降33.1%。水果產量9.2萬噸,蔬菜產量40萬噸,分別增長6.5%和6.8%。全年新增造林1664公頃,新建完善農田林網8200公頃,新育苗105.3公頃,年末林木蓄積量244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達到16.64%,林木綠化率達到20.79%。全年豬、牛、羊、家禽分別出欄58.8萬頭、 0.9萬頭、47.2萬只和1343萬只,分別增長7.9%、10%、2.2%和6.9%。肉類總產量8萬噸,增長10%;禽蛋產量39465噸,增長5%;奶類產量12161噸,增長2.4%。水產品產量24390噸,增長2.7%。年末全市生豬存欄35.4萬頭、牛10459頭、羊28.7萬只、家禽851萬只。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表三:

2009年主要農產品產量

單位:噸

產品名稱

完成數

比上年增長(%)

糧食

1207201

4.3

#夏糧

806780

-1.5

秋糧

400421

18.3

油料

10569

-12.7

#花生

7563

-10.5

油菜籽

1711

-25.1

棉花

4053

-33.1

蔬菜

400243

6.8

水果

91967

6.5

肉類

79713

10.0

禽蛋

39465

5.0

水產品

24390

2.7

農業生產條件不斷改善。年末全市農業機械總動力229.2萬千瓦,比上年增長6.7%;農用排灌動力機械12630臺,增長1%;農用拖拉機11.8萬臺,增長1.6%;農用運輸車1.58萬輛,增長4.3%。全年完成機耕作業面積197.3千公頃,機播面積249千公頃,機收面積173.5千公頃。全年農藥使用量1993噸,化肥使用量(折純量)83176噸,農村用電量13858萬千瓦時。全市有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12家;新認證綠色食品22個、有機食品1個和無公害農產品17個。年末全市常用耕地面積135.9千公頃。

城鄉一體化建設扎實推進。全市財政籌措1億元引導資金用于城鄉一體化建設。完成5個試點鎮(辦)空間布局、產業布局、基礎設施建設規劃和集中居住區(中心村)建設方案。全市開工建設城鄉一體化項目268個,建成191個;14個村民集中居住區全面開工,工程完成后可集中安置農民8.8萬人,置換土地1.3萬畝。農村公路“村村通”工程全部竣工,提前一年實現“十一五”規劃目標。完成農村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建成64個農家書屋、10個鄉鎮綜合文化站、21個農民體育健身工程。自來水受益村數120個,占全部行政村的比重達到38.8%。

三、          工業和建筑業

工業生產增速加快。全年實現工業增加值207.2億元,比上年增長13%;工業化率達到55.7%。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增加值199.1億元,增長13.7%,增幅比前三季度提高2.5個百分點,比上半年提高1.4個百分點,比一季度提高5.4個百分點。在列入全市重點統計的42個主要工業產品中,有29個實現增長。其中原煤產量4172.3萬噸,增長2.6 %;洗精煤產量949.8萬噸,增長17.7%;焦炭產量209.1萬噸,增長15.3%;發電量66.9億千瓦時,下降20.9%。六大主導行業中,食品、礦山機械制造、紡織服裝、陶瓷建材等非煤產業繼續保持快速增長,四大行業增加值已占到全市工業總量的26.9%,對工業的增長貢獻已達到76.2%;煤電和煤化工行業增加值分別占工業總量的58.4%和3.4%。全年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19家,退出15家,凈增104家,全市規模工業企業數量達到542家,其中大中型工業企業37家。

圖4 2009年月度累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速度

表四:

2009年主要工業產品產量

產品名稱

計量單位

完成數

比上年增長(%)

原煤

萬噸

4172.3

2.6

洗精煤

萬噸

949.8

17.7

發電量

億千瓦時

66.9

-20.9

小麥粉

萬噸

40.6

-0.8

配混合飼料

萬噸

43.4

33.4

飲料酒

千升

137810

20.5

白酒(折65度商品量)

千升

20679

-12.5

啤酒

千升

117131

29.1

37802

27.8

萬米

6521.9

29.4

印染布

萬米

9925.7

-7.7

服裝

萬件

1577.2

96.6

焦炭

萬噸

209.1

15.3

水泥

萬噸

279.5

93.1

日用玻璃制品

40711

-6.6

工業經濟效益明顯提高。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577.6億元,增長19.3%;實現利稅75.1億元,其中利潤28.5億元,分別增長25.8%和58.3%;虧損企業虧損額1.6億元,比上年下降44.8%。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達到183.9%,比上年提高23.7個百分點。產品產銷率98.7%,比上年下降0.6個百分點。

建筑業穩步增長。年末全市資質內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筑業企業57家,從業人員3.5萬人,完成建筑業總產值41.5億元,增長17.4%;實現工程結算收入40.8億元,增長12.9%,竣工產值31.3億元,與上年持平;建筑業勞動生產率12.22萬元/人。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積216.9萬平方米,竣工房屋面積150.6萬平方米。

四、固定資產投資

固定資產投資快速增長。本年共有施工項目828個,其中新開工項目569個,計劃總投資767億元,全年完成投資280.3億元,增長36.9%。其中城鎮投資237.5億元,增長36.2%;房地產開發投資31.5億元,增長40.9%;農村非農戶投資11.3億元,增長41.7%。分產業看,第一產業投資5.3億元,增長123.6%;第二產業投資178.5億元,增長24.4%;第三產業投資96.5億元,增長63.9%。全年工業完成投資177億元,增長24.2%。其中采礦業投資65.2億元,增長5.4%,制造業投資101.5億元,增長55.4%,電力行業投資9.3億元,下降39.7%。

圖5   2009年固定資產投資月度累計總量及增速

重點項目建設加快推進。搶抓中央擴大內需和支持城市轉型的政策機遇,大力推進重點項目“雙百工程”建設。全年共安排重點建設項目138個,年度計劃投資119.7億元,全年完成投資123.9億元。劉店煤礦、臨渙焦化一期甲醇項目、臨渙選煤廠擴建工程等項目建成投產,臨渙綜合利用電廠一期工程全部完工并投入運營,淮水北調管道輸水工程建成通水。口子工業園暨萬噸優質白酒擴建工程基本竣工,部分設施投入使用。天然焦項目主井竣工,寶迪二期肉雞加工項目部分設備安裝調試。楊柳、青東、袁一煤礦建設進展順利,香港錦泰食品一期、索谷電纜一期、滬光電氣一期、銀豐鋁業汽車配件生產線、安徽山河裝備產業園等項目加快推進,粗苯加氫精制、南坪精細化工配套項目鄒莊煤礦、龍盟碳酸鈣造紙等項目開工建設。大唐淮北虎山電廠、平山電廠正在積極爭取國家發改委核準。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五、國內貿易和旅游業

消費品市場持續繁榮。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05.9億元,比上年增長18.7%。分城鄉看,城市消費品零售額76.8億元,增長19%;縣及縣以下消費品零售額29.1億元,增長18%。分行業看,批發和零售業零售額分別為12.6億元和77.3億元,分別增長6.1%和19.5%;住宿餐飲業零售額15.6億元,增長27.2%;其他行業零售額0.5億元,增長11.5%。

圖6   2009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月度累計增速走勢

商貿設施加快建設。淮北汽車城建設進展順利,煤機博覽城三期主體完工,韓國商貿城奠基。翔宇物流、藍宇物流、市糧食物流中心加快建設。完成惠黎、海宮、黎苑等菜市場改造,全市第一家標準化室內菜市場相城農貿綜合市場開業。大力拓展農村消費市場,繼續實施“萬村千鄉”市場工程,新建農家店300家。積極實施“家電下鄉”工程,兌付補貼資金2350萬元。

會展水平不斷提升。成功舉辦 “好日子”大型商品博覽會、首屆“農超對接”洽談會和“佳節購物季”活動。第三屆房地產展示交易會成交住宅2852套、面積29.6萬平方米,成交額6.3億元。2009中國(淮北)煤礦機械博覽會成果豐碩,貿易成交額17.3億元,簽約投資項目45個,總投資53.3億元。

旅游業保持良好增勢。全年共接待海外游客7316人次,比上年增長16.5%;接待國內游客295.3萬人次,增長17.8%。旅游總收入14.8億元,增長17.3%。其中,旅游外匯收入305萬美元,增長29.8%;國內旅游收入14.6億元,增長17.1%。

六、對外經濟

外貿進出口見底回升。全年實現對外貿易進出口總額11083萬美元,增長1.5%。其中出口9580萬美元,下降6.5%,進口1503萬美元,增長123.6%。分出口主體看,市級外貿公司出口3157萬美元,增長9.6%;縣級外貿公司出口424萬美元,下降81.7%;自營生產企業出口3622萬美元,下降4.7%;“三資”企業出口2377萬美元,增長90.4%。

圖7   2009年外貿進出口總額月度累計增速走勢

招商引資成效明顯。全年新批外商投資企業3家,實際利用外資1.3億美元,增長27.7%;引進市外資金188.5億元,增長25.3%,其中省外資金142.2億元,增長40.1%。太平洋集團、博世集團、江蘇開元等13家國際、國內500強或國內行業100強企業落戶淮北。大力推進企業招商、產業招商和以商招商,積極開展與央企對接活動,成功舉辦2009海外華商安徽行暨淮北產業對接會,組團參加中博會、第六屆中國——東盟博覽會等招商活動。

園區經濟貢獻加大。市、縣開發區和各區工業園區均呈現良好發展勢頭,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入區項目不斷增多,規模工業成長加快。全市五個開發區(工業園區)占地面積64.7平方公里,已建成面積35.8平方公里;全年完成固定資產投資83.3億元,增長30.3%,其中,基礎設施投資8.5億元。現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71家,占全市規模企業的50%;全年完成工業總產值120.8億元,增長86.7%。相山區鳳凰山經濟開發區獲省政府批準籌建。

七、交通、郵電

交通運輸業穩步發展。全年公路客運量5564萬人,旅客周轉量180509萬人公里;公路貨運量4388萬噸,貨運周轉量768411萬噸公里。年末公路通車里程達到3607公里(包括村道)。其中高速公路42公里,國道7公里,省道211公里,縣道587公里,鄉道636公里,專用道83公里,村道2041公里,實現了村村通柏油(水泥)路。年末全市民用汽車擁有量46738輛,比上年增長30.6%,其中私人汽車擁有量33864輛,增長40.4%。

郵電通信業平穩增長。全年郵電業務總收入7.5億元,比上年增長7.4%。其中郵政業務收入5278萬元,增長19.1%;電信業務收入69476萬元,增長6.6%。年末固定電話用戶40萬戶,比上年減少2.4萬戶,其中城市電話用戶26.7萬戶,農村電話用戶13.3萬戶;小靈通用戶2.6萬戶。年末移動電話用戶80.5萬戶。全市電話普及率達到56.6部/百人。年末國際互聯網用戶87130戶,新增16997戶。

八、財政、金融和保險業

財政收支狀況良好。全年累計完成財政總收入52.2億元,比上年增收9.8億元,增長23.1%。分級次看,上劃中央收入29.5億元,增長25.4%;地方財政收入22.1億元,增長19.4%;出口退稅0.6億元,增長58.2%。分市縣看,市級財政收入41.1億元,增長21.6%;濉溪縣財政收入11.1億元,增長29.3%。全年完成財政支出54.3億元,比上年增長32.4%。其中教育支出9.9億元,增長13.3%;一般公共服務支出6.6億元,增長24.5%;醫療衛生支出4.2億元,增長50.4%;城鄉社區事務支出7.2億元,增長53.4%;農林水事務支出4.5億元,增長52.6%;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10.2億元,增長50.9%。農業、教育、醫療衛生、民生工程等重點支出得到較好保障,支出結構更加合理。

表五:

2009年財政支出情況

單位:萬元

預算科目

決 算 數

比上年增減(%)

支出合計

542,611

32.4

#一般公共服務

66,008

24.5

公共安全

27,329

32.5

教育

98,929

13.3

科學技術

6,692

107.8

文化體育與傳媒

4,297

27.6

社會保障和就業

102,425

50.9

醫療衛生

42,228

50.4

環境保護

13,827

-41.5

城鄉社區事務

71,855

53.4

農林水事務

45,214

52.6

交通運輸

6,491

50.6

其他支出

57,316

37.1

金融業運行平穩。年末全市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472.2億元,比年初增加96億元,增長25.5%,其中儲蓄存款余額250.9億元,比年初增加36.3億元,增長16.9%。各項貸款余額242.4億元,比年初增加66.4億元,增長37.7%。

保險業較快發展。全年保費收入11.9億元,增長9%,其中,財產險保費收入2億元,增長34.9%;人身險保費收入9.9億元,增長4.8%。支付各項賠款和給付1.4億元,增長29.2%,其中,財產險業務賠付 1.2億元,增長34.9%;人身險業務賠付0.2億元,增長4.3%。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九、教育和科學技術

教育事業全面發展。年末共有普通高等院校3所,在校學生29685人;各類中等職業技術學校33所,在校學生3.6萬人,當年畢業學生10789人。普通中學139所,在校學生16.1萬人,其中,高中28所,在校學生5.1萬人;初中111所,在校學生10.9萬人。小學393所,在校學生18.8萬人;幼兒園88所,入園兒童3.3萬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學齡人口入學率98.68%;小學畢業生升學率達到99.92%,初中畢業生升學率達到76.38%。投入資金1.6億元,落實義務教育改革政策,受益學生30萬名。資助中等職業教育家庭貧困學生1780萬元。市實驗高級中學新校區順利開工,安徽礦業職業技術學院完成組建并開始招生。在義務教育學校實施績效工資,1.47萬名教職工基礎性績效工資、5280名退休人員生活補貼發放到位。

表六:

2009年全市各類學校基本情況

單位:人

指  標

學校數(所)

招生數

在校生數

畢業生數

普通高等教育

3

8681

29685

7863

中等職業教育

33

13925

36410

10789

高中

28

16926

51369

17230

初中

111

40492

109162

40390

小學

393

26628

188224

40524

科技創新能力增強。全年共取得重要科學技術成果10項,其中,達到國際或國內領先及先進水平4項;獲得省級以上獎勵6項,市級以上科技獎勵50項。全年科技計劃共安排項目67項;新增高新技術企業3家、高新技術產品14個。主要科技成果有:淮北臨渙渦陽礦區(井)下組煤開采灰巖水害防止關鍵技術研究、ADBO/1000型動力頭鉆機研制與工程應用等。2009年末,全市擁有國家重點高新技術企業10家,省級高新技術企業25家,高新技術產品88個。全年實現高新技術產業技工貿總收入48.6億元。全年共受理專利申請量266件,比上年增長60.2%,其中,發明專利申請量88件,增長83.3%。專利授權132件,增長38.9%,專利實施量10件。

十、文化、衛生和體育

文化事業健康發展。全市年末共有各級檔案館6個,館藏檔案資料27.1萬卷(件、冊),庫館總建筑面積5395平方米;藝術表演團體2個,文化館4個,公共圖書館4個,博物館1個;廣播電臺2座,中波發射臺和轉播臺1座,電視臺2座;有線電視用戶15.39萬戶;廣播綜合人口覆蓋率98%,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98.01%。全年共舉辦大型文化活動45場次,群眾性文化活動10次,專業文藝團體演出165場次,各類表演團體送文化下鄉80場次,創作劇(節)目140個。成功舉辦“祝福祖國”國慶60周年大型活動和第五屆中國大運河文化節暨大運河保護與申遺高峰論壇,榮獲全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先進城市稱號。

衛生事業不斷加強。年末全市共有衛生機構331個,床位9573張,衛生技術人員10903人。其中醫院68個,床位7358張,衛生技術人員7219人,執業醫師及助理醫師2685人;鄉鎮及街道衛生院32個,床位1266張,衛生技術人員1712人,執業醫師及助理醫師803人;婦幼保健院6所,床位200張,衛生技術人員268人,執業醫師及助理醫師106人;疾病預防控制中心3所,衛生技術人員183人,執業醫師及助理醫師131人;診所、衛生所、醫務室126個,執業醫師及助理醫師163人。市人民醫院病房大樓即將竣工,市中醫院病房大樓建設進展順利;建成鄉鎮衛生院2所、村衛生室66所、社區衛生服務機構24所。甲型H1N1流感等突發傳染病防控工作扎實有效;提高新農合籌資標準和補償封頂線,補償總額1.2億元;實施免費婚檢,落實農村孕產婦分娩補助政策,對艾滋病、結核病等重大傳染病人實行免費救治。

體育事業成績顯著。我市運動員在省級以上各種重大比賽中共獲得2枚金牌、1枚銀牌、1枚銅牌;其中在第十一屆全運會上獲得金銀銅牌各一枚。成功承辦了全省青少年射擊錦標賽、全省傳統項目學校籃球、足球運動會。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

人口保持低速增長。全年人口出生率10.45‰,人口死亡率4.25‰,人口自然增長率6.2‰。年末全市戶籍人口217.7萬人,比上年末增加19616人,增長1%。其中非農業人口94.3萬人。年末常住人口206萬人;人均受教育年限8.48年;城鎮化率56.1%。

表七:

2009年末全市人口及其構成

指    標

年末數(萬人)

比重(%)

全市戶籍人口

217.7

-

其中:非農業人口

94.3

43.3

農業人口

123.4

56.7

其中:男性

111.5

51.2

女性

106.2

48.8

其中:0-18歲

44.9

20.6

18-60歲

143.9

66.1

60歲及以上

28.9

13.3

城鄉居民生活水平穩步提高。全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3736元,比上年增加885元,增長6.9%;人均消費性支出9082元,增長3%,其中食品支出下降3.3%,衣著支出下降5.3%,家庭設備用品支出增長6.2%,居住支出增長43.1%,交通通訊和娛樂教育文化支出分別增長1.8%和1.7%。城鎮居民家庭恩格爾系數為41%,比上年下降3.3個百分點;城鎮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積25.7平方米;每百戶城鎮家庭擁有彩色電視機118.7臺,電冰箱91.6臺,空調器106.5臺,移動電話124.3部,淋浴熱水器85.1臺,照相機28架,家用電腦58.9臺。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4547元,比上年增加451元,增長11%;人均生活消費支出3631元,增長14.5%;其中食品支出增長2.5%,衣著支出增長7.8%,居住支出增長72%,交通通訊支出增長20%,娛樂教育文化支出增長1.3%。農村居民家庭恩格爾系數為41.2%,比上年下降3.8個百分點;農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積35.5平方米

社會保障體系不斷完善。年末全市參加城鎮基本養老保險人數29.8萬人,比上年增加3.9萬人;參加失業保險人數24.2萬人;參加城鎮職工醫療保險人數37.8萬人。進一步提高企業退休人員待遇和城市居民最低工資標準,全年增加支付養老保險金10267萬元,4.5萬名企業退休人員人均月增養老金109元。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全面推進,參保人數52萬人;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統籌基金最高支付限額提高到5萬元,大額醫療救助基金最高支付限額提高到20萬元。發放農村低保金和五保戶供養資金4363萬元。落實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保障補助政策,發放廉租住房租賃補貼420萬元。開工建設6312套廉租住房,濱河花園一期工程等經濟適用房項目基本竣工。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社會福利事業積極推進。年末全市共有各類社會福利院所45個,床位3690張,收養各類人員2970人。所有鄉鎮都建立了農村社會保障網絡。建立各種城鎮社區服務設施219處,其中綜合性社區服務中心9個,網點34個。全年銷售社會福利彩票6012萬元,籌集社會福利資金811.62萬元

十二、城市建設、環境保護和安全生產

城市建設扎實推進。圍繞建設“雙百雙宜”城市,組織實施38個城市基礎設施項目,完成投資14.2億元。城市路網進一步完善,蕭淮路淮北至百善段改建、五宋路改線和長山南路、栗苑路、張寨北路、董莊東路等骨干道路建成通車,合徐高速公路淮北連接線、人民東路、沱河東路、烈青路、方安路、栗苑東路開工建設。全年新增城市道路21公里,新增道路面積24萬平方米。城市功能進一步提升。淮北火車站改造、市圖書館、市廣電中心、市公安局應急指揮中心建設進展順利,220千伏鳳凰山輸變電站投入運營,城區燃氣管網改造和天然氣置換全部完成,防汛排水系統進一步完善。組織編制淮北市生態城市建設規劃,完成采煤沉陷區水資源利用與濕地修復規劃,成功舉辦2009中國(淮北)國際生態城市建設論壇。對淮海路、人民東路、長山路等道路及廣場進行綠化改造,完成東部荒山綠化1萬畝,建成惠澤公園等一批園林景觀。2009年末,城市人均道路面積10.14平方米,城市供水普及率95.12%,建成區綠化覆蓋率43.04%,人均公共綠地面積13.22平方米,燃氣普及率89.88%,城市公交客運人次6765萬人次,比上年增長2.1%。

環境保護工作繼續加強。環境污染治理力度加大,清理關閉“十五小”、“新五小”企業11家;實施污染減排、環境優美鄉鎮建設等專項行動,生態環境進一步改善。劉橋礦、臨渙選煤廠和濉溪縣等三個污水處理廠相繼建成,節水型社會建設試點順利通過中期評估。年末共有環境監理、監測站2個,環境噪聲達標區5個,總面積31.62平方公里;煙塵控制區9個,總面積43.85平方公里。全年完成環境污染治理項目13項,工業煙塵排放達標率98.37%,工業粉塵達標率98.59%,工業廢水排放達標率98.66%,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91.04%,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

生產安全事故明顯下降。全年生產安全事故死亡105人,比上年下降9.5%。億元GDP生產安全事故死亡人數為0.28人,下降16.9%;全年工礦商貿企業生產安全事故死亡19人,下降32.1%;共發生道路交通事故75起,造成80人死亡,直接經濟損失29.5萬元,分別下降8.1%和28.6%。全年共發生火災事故499起,經濟損失563.8萬元。

關閉
關注公眾號 獲取新動態
91在线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亚洲2022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久久婷五月综合97狠狠澡,亚欧人成精品免费观看
亚洲午夜福利久久 | 色欧美4477福利网在线观看 | 日韩艳情国产在线观看 | 日本日本欧美另类视频在线 | 一本久久a久久免费不卡 | 思思久久69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