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認真貫徹黨的十四屆四中、五中全會和省第六次黨代會精神,正確處理改革、發展和穩定的關系,努力實施“開放興市、外向帶動”戰略,整體經濟運行呈較快增長態勢,人民生活顯著改善,社會事業進一步發展。市政府制定“八五”計劃主要目標得到全面實現。初步測算,全年國內生產總值175.0億元,比上年增長13.0%;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50億元,增長5.5%;第二產業增加值73億元,增長19.7%;第三產業增加值52億元,增長10.0%。經濟運行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農業基礎仍十分脆弱,企業經濟效益低下狀況沒有得到根本改觀。
一、農業
1995年,我市各級政府十分重視對農業的投入,始終把發展農業生產和農村經濟工作放在首位,在遭受自然災害的情況下,農業仍獲得了大豐收。全年農業總產值(不變價)44.7億元,比上年增長10.7%;農業增加值(現行價)50億元,比上年增長5.5%。主要農產品創歷史最好水平。尤其是,水產品產量1995年躍上了11萬噸大臺階。農業的全面豐收,對國民經濟持續、快速、穩定發展起了積極作用。
林業生產建設和綠化工作取得成就。1995年全市完成造林作業面積10.l千公頃,造林質量進一步提高,森林覆蓋率擴大。
畜牧業生產保持增長的勢頭。肉、禽、蛋奶等畜產品和牲畜存欄數繼續增加。
漁業生產創歷史最高記錄,保持高速發展。到1995年底,全年養殖水面達134.1千公頃,水產品產量達11.06萬噸,比上年增長45.9%。
農業生產條件進一步改善。1995年末,全市擁有農業機械總動力133.4萬千瓦,比上年末增長4.9%;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純)13.5萬噸,增長69%;農村用電量36133萬千瓦時,增長9.l%。農田水利建設得到加強,有效灌溉面積繼續擴大。
1996年,農村經濟全面發展,鄉鎮企業繼續保持高速增長。全年實現營業收入332.7億元,比上年增長73.0%。農村工業、建筑業、運輸業、商業和飲食業等非農產業占農村經濟比重持續上升。
二、工業和建筑業
工業生產保持穩定增長。全年全社會工業總產值(不變價)229.0億元,比上年增長32.5%。完成工業增加值(現行價)67.0億元,比上年增長19.8%。非國有經濟異軍突起,高速發展。輕重工業協調發展。主要工業產品產量大部分都完成了“八五”計劃要求。
1995年,全市獨立核算工業企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為86.8%。其中,工業產品銷售率93.9%;資金利稅率10.7%;成本費用利潤率0.8%;流動資金周轉次數2.23次。按增加值計算的勞動生產率(不變價)8887元。工業增加值率為24.36%。但企業虧損面依然較大,虧損額增加,整體經濟效益水平有待于進一步提高。
建筑業生產發展較快。全年建筑業完成增加值6億元,比上年增長14.1%。僅國有建筑施工企業完成房屋建筑施工面積46.96萬平方米,全員勞動生產率達24031元。
三、固定資產投資
固定資產投資規模得到控制并保持適度增勢,投資結構有所改善。全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38.5億元,比上年增長20.3%。其中,國有單位完成23.7億元,增長16.2%;城鎮集體完成1.6億元,下降17.6%;農村集體完成6.7億元,增長34.3%。
1995年,國有單位基本建設投資完成21.l億元,比上年增長26.7%。投資重點主要集中在基礎產業以及部分重點行業上。當年新增固定資產8億元。新增主要生產能力有:加氫精制設備30萬噸/年,水力發電1萬千瓦,改建
公路99公里,市內電話自動交換機16846門,商業飲食服務網點面積40229平方米,中等學校學生席位18118個,小學校學生席位13330個。
1995年,國有單位更新改造投資完成4.5億元,比上年增長36.2%。更新改造主要用于改建和擴建方面。當年新增固定資產3.7億元。新增主要生產能力有:蒸餾設備100萬噸/年,水泥23萬噸/年,棉布織機170臺,市內電話自動交換機8576門,食用植物油日處理原料100噸,田精煉油35噸。
四、交通和郵電
交通運輸生產有一定的發展。全年運輸郵電業完成增加值6.4億元,比上年增長8.0%。合九鐵路合安段正式投入運營,并加入新開辟的合肥至南昌線的運營。民航運輸有新的發展。一個立體交通網絡在我市形成。1995年,全市僅地方交通系統就完成貨運量1989萬噸,其中公路1523萬噸;客運量963.7萬人,其中公路843.7萬人;貨運周轉量296972萬噸公里,其中公路55437萬噸公里;客運周轉量112537萬人公里,其中公路ill564萬人公里。
郵電通訊業高速發展。全年完成郵電業務總量1.9億元,比上年增長51.9%。特別是特快專遞、無線尋呼、移動電話等新業務有了新的發展,分別比上年增長27.9%、98.0%和169.6%。長途電話、市內電話發展速度明顯加快。市內電話年末到達戶數為8.5萬戶;住宅電話用戶達67804戶,分別比上年增長40.0%和44.4%。
五、國內貿易和市場物價
1995年,我市國內貿易市場商品供應充裕,市場繁榮活躍。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l.l億元,比上年增長30.4地扣除物價因素,實際增長14.7%。在消費品零售額中,城市16.4億元,增長42.7%;縣及縣以下為14.8億元和19.9億元,分別增長29.4%和22.3%。各種經濟類型的商品零售額全面增長。國有經濟15.9億元,增長30.8%;集體經濟14.2億元,增長28.8%;各種其他經濟21.0億元,增長31.1%;其中個體經濟13.5億元,增長29.1%。
1995年,外貿部門積極貫徹“外向帶動”戰略方針,采取多種措施擴大外貿出口,對外貿易在改革中求發展,1995年穩步增長。全年外貿進出口總額達3987萬美元,比上年增長52.9%。其中,出口總額3138萬美元,增長
44.5%;進口總額849萬美元,增長94.8%。
1995年,國家把抑制通貨膨脹作為宏觀調控的首要任務。由于我市認真貫徹國家和省的各項方針政策,采取有力措施,使物價形勢發生了明顯變化。物價漲幅基本呈逐月回落趨勢,市政府年初提出的控價目標勝利完成。
六、財政、金融、保險業
1995年,全市財政收入完成14.46億元,比上年增長41.4%。支出10.52億元,增長49.7%。
1995年,銀行各項存款余額87.2億元,比上年末增長37.l%;貸款余額107.5億元,增長23.9%。全年銀行現金收入160.2億元,增長47.7%;現金支出152.0億元,增長39.8%。
保險事業有較大發展。1995年,全市國內各類財產險承保總額達95.7億元,2234戶企業參加了企業財產保險,17.52萬戶居民參加了家庭財產保險,112.7萬人參加了人身保險。保險公司共處理國內財產險賠案1.1萬件,支付賠款3424萬元。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七、社會事業
科技事業繼續發展,科技隊伍不斷擴大。1995年末全市共有各類專業技術人員6.4萬人,比上年增長1.6%。擁有獨立科研機構12個。
教育事業取得新進展。1995年,全市共有高等院校2所,專任教師331人,在校學生2800人;中等專業技術學校11所,專任教師594人,在校學生7747人;普通中學501所,專任教師15038人,在校學生300082人;職業中學57所,專任教師1296人,在校學生23486人;小學3751所,專任教師26049人,在校學生538271人,小學學齡兒童入學率99.5%,與上年持平,小學畢業生升學率由上年的91.8%上升為101.9%;技工學校15所,專任教師781人,在校學生11224人。
文化事業穩步發展。1995年末,全市共有各類專業藝術表演團體14個,演出421場,觀眾人數56.2萬人次。文化館12個,博物館5個,公用圖書館9個,藏書461萬冊,擁有廣播電臺5座,電視臺3座。
衛生事業繼續發展。1995年末,全市共有衛生機構數696個,床位11242張,比上年下降3.6%;專業衛生技術人員12391人,增長1.9%;其中,醫生5524人,增長2.2%;護師、護土3217人,增長1.0%。
體育事業有新的進展。1995年,舉辦各類運動會136次,參加人數27861人情少年達標人數933139人。
八、人民生活和人口
城鄉居民收入大幅度增加,居住條件進一步改善。據抽樣調查,1995年,城區居民平均每人用于生活費的收入為3816元。比上年增長27.7%,扣除物價上漲因素實際增長10.8%。全年農民人均純收入1206元,比上年增長35.0%。城區人均居住面積7.9平方米,農村人均居住面積23.6平方米。
勞動領域的各項改革取得新進展,勞動就業服務體系正逐步形成。1995年全市各級職業介紹機構發展到78個,全年城鎮新增就業人員l.1萬人;年末城鎮失業率為3.4%。
職業工資水平進一步提高。1995年全市職工人數為40.5萬人,比上年增長0.5%;工資總額15.6億元,增長19.3%。職工年平均工資3860元,增長16.3%。
城鄉居民儲蓄繼續增加。1995年末,全市城鎮居民存款余額40.4億元,比上年增長46.1%;農村居民存款余額15.6億元,增長42.1%。
人口增長速度有所控制。據抽樣調查,1995年我市人口出生率為16.02%。,比上年下降l.15個千分點;死亡率為7.54%。,比上年下降0.37個千分點;自然增長率8.48%。,比上年下降0.78個千分點。以此推算,年末我市常住人口為590.0萬人。
注:公報中數字均為年快報數字,國內生產總值和各產業增加值按當年價格計算,增長幅度按可比價格計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