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山市統計局
(2009年2月13日)
2008年是我市經濟社會發展極不平凡的一年。一年來,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全市上下同心協力,努力克服年初雨雪天氣和5.12地震災害帶來的不利影響,主動順應宏觀調控形勢的變化,積極應對金融危機所造成的沖擊,實現了全市經濟社會平穩較快協調發展,展示了黃山經濟社會發展新的生機與活力。
一、綜 合
初步核算,2008年,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249.9億元,同比增長12.0%,其中: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34.25億元,增長6.2%;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98.60億元,增長17.5%;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117.06億元,增長9.4%。三次產業比重為13.7:39.5:46.8。第一、二、三次產業分別拉動GDP增長0.9、6.6、4.5個百分點,三次產業對GDP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7.3%、49.2%、44.6%。2003—2008年全市生產總值年均保持12.0%發展速度。按戶籍人口計算,人均GDP 達16867元(按年末匯率折合2468美元)。
在經濟平穩快速增長的同時,社會事業同步發展。2008年,全市20項民生工程扎實推進,實際撥付資金7.10億元,直接受益群眾達118萬人。解決了一批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突出表現在:提高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擴大保障范圍;提高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并實現應保盡保;農村納入五保供養人數達11463人,集中供養率達到20%以上;解決1059名未參保集體企業退休人員基本生活費問題;解決了6497戶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問題;101.9萬農民參加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參合率超過90%,17.07萬城鎮居民參加基本醫療,并對城鄉7.4萬人次實施醫療救助;解決了9.0萬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問題;消除農村廣播電視盲點793個,建成500公里通鄉公路;農村中小學生共24.76萬人次享受“兩免一補”政策,減免1.91萬人次城市中小學生學雜費等費用。
物價上漲得到有效控制。自3月份以來,居民消費價格漲幅連續10個月回落,由2月份的9.2%回落到12月份的1.5%;全年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累計上漲5.9%。其中食品價格上漲14.6%,煙酒及用品上漲1.6%,衣著下降1.0%,家庭設備用品及維修服務類上漲3.0%,醫療保健和個人用品類上漲3.6%,交通和通訊類下降1.1%,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類下降3.4%,居住類上漲6.1%。
全年工業品出廠價格總水平下降0.49%,其中生產資料出廠價格下降2.12%,生活資料出廠價格上漲3.36%。
二、農 業
2008年,全市農林牧漁業現價增加值34.25億元,按可比價計算,同比增長6.2%。完成現價總產值57.96億元,按可比價計算,同比增長6.2%,其中:其中農業總產值27.23億元,增長6.2%;林業總產值7.93億元,增長9.3%;牧業總產值20.01億元,增長4.8%;漁業總產值1.67億元,增長3.1%。
主要農作物種植面積、產量穩中有增。2008年,全市農作物總播種面積達128.57千公頃,同比增長5.3%,其中:糧食作物播種面積66.24千公頃,同比增長2.0%, 糧食總產量34.06萬噸,增長10.1%,油料播種面積26.67千公頃、產量3.52萬噸,同比分別增長17.6%、18.6%;蔬菜播種面積20.39千公頃、產量36.50萬噸,分別增長6.5%、0.3%;藥材播種面積5.19千公頃、產量1.05萬噸,分別增長8.2%、10.9%;茶葉產量2.30萬噸,增長7.7%,水果產量4.45萬噸,增長11.1%。
林業產業建設穩步開展。2008年,全年共完成封山育林345.5千公頃;造林6.19千公頃,其中新造林2.26千公頃;完成退耕還林補植補造3.93千公頃。到2008年為止,全市共完成退耕還林48.7千公頃,其中,坡耕地完成23.67千公頃,荒山荒地造林16.0千公頃,封山育林8.40千公頃。
畜牧業生產恢復較好,漁業生產平穩。2008年,全市肉類總產量8.06萬噸,同比增長4.3%,其中:豬肉7.36萬噸,增長5.7%。生豬出欄85.76萬頭,增長5.5%,期末存欄59.37萬頭,增長15.8%,其中能繁殖母豬4.60萬頭,增長49.1%;家禽出欄401.42萬只,同比下降1.1%,家禽存欄277.48萬只,同比增長14.2%;蠶繭產量6968噸,同比下降2.3%;禽蛋產量1.79萬噸,增長1.1%;水產品產量16607噸,同比下降3.7%。
農業產業化步伐明顯加快。全市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117家,其中,省級以上龍頭企業20家,分別比上年同期增加17家、6家。其中省級以上龍頭企業實現銷售收入13.76億元,同比增長32.2%,實現利稅6759萬元,增長22.4%。全年新增農民專業合作組織66個,培育農民經紀人和創業帶頭人2125人。
農業基礎設施得到加強。2008年,全市農田有效灌溉面積達43.46千公頃,新增節水灌溉面積7.38千公頃。年末農業機械總動力58.72萬千瓦,同比增長2.7%,其中:農用排灌動力機械8.12萬千瓦,增長3.2%;農副產品加工作業機械10.44萬臺,增長2.3%;聯合收割機達222臺;農用運輸車4307輛。農用化肥施用量(折純) 3.82萬噸,增長5.5%。農村用電量15286萬千瓦小時,增長22.5%。
三、工業和建筑業
按GDP快報核算口徑,2008年,全市工業增加值73.25億元,增長23.2%,占全市生產總值的比重29.3%,比上年提高2.5個百分點,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54.1%,拉動全市經濟增長6.5個百分點,工業的支撐地位明顯增強。
到2008年底,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到390家,比年初增加57家,共有89家工業企業產值超過5000萬元,其中38家企業產值超過1億元,分別比上年增加23家和13家。輕工業引領規模工業增長,全市輕工業完成增加值26.33億元,同比增長37.2%,增幅快于重工業12.0個百分點,高于全市平均水平7.4個百分點,拉動規模工業增長14.9個百分點。股份制企業貢獻突出,股份制企業實現增加值50.40億元,同比增長31.4%,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6個百分點,總量居各種經濟類型的首位,占全市規模工業的83.8%,對規模工業的貢獻率達86.7%,拉動規模工業增長26.0個百分點。支柱行業平穩增長,全市規模工業十大支柱行業共完成增加值45.73億元,增長23.9%,占全市規模工業增加值總量的76.0%,對規模工業增長的貢獻率達到64.7%,拉動規模工業增長19.4個百分點;在十大支柱行業中,有3個行業增幅在40%以上,4個行業在15%以下。
大部分主要產品產銷銜接良好,產量增多。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水泥產量62.59萬噸,增長134.4%;服裝1058萬件,增長75.9%;中成藥772噸,增長57.4%;十種有色金屬3076噸,增長97.1%;機制紙及紙板2.24萬噸,增長29.9%;人造板22.15萬立方米,增長11.0%;通信及電子網絡用電纜22.85萬對千米,增長48.6%;汽車儀器儀表87.92萬臺,增長6.6倍;電子元件2814萬只,增長157.9%;電光源(燈泡)5691萬只,增長25.1%,塑料樹脂及共聚物17.71萬噸,增長9.1%。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全年規模以上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達204.3%,比上年提高19.5個百分點;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74.05億元,增長26.3%;企業虧損面為8.7%,下降1.8個百分點,但虧損額達4968萬元,增長80.8%;實現利稅9.31億元,增長17.3%;實現利潤總額4.26億元,增長25.3%。在統計的32個工業行業大類中,有21個行業實現利潤同比增長;利潤總額超千萬的有11的行業,其中:印刷業和記錄媒介的復制業、飲料制造業、儀器儀表制造業居前三位,累計完成利潤2.29億元,占全部利潤的53.6%。
2008年,全市建筑業增加值25.35億元,按可比價計算,增長1.3%。全市具有資質以上建筑企業65家,完成建筑業總產值24.02億元,增長5.3%,全員勞動生產率74894元,增長0.9%,實現利潤總額5500萬元,增長10.0%,房屋建筑施工面積404.7萬平方米,增長2.2%;房屋建筑竣工面積165.95萬平方米,下降14.0%。
四、固定資產投資
2008年,全市固定資產投資266.67億元,同比增長25.1%,投資總量居全省第8位,增幅比上年回落5.7個百分點。其中:城鎮投資242.86億元,增長28.0%。
分產業看,第一產業投資8.66億元,增長36.3%;第二產業投資69.40億元,增長22.9%;第三產業投資188.61億元,增長25.4%。三次產業投資比重為3.2:26.0:70.7。投資領域的特征:一是施工項目較多,投資規模繼續擴大。全年施工項目個數達2085個,同比增長30.0%,其中,新開工項目1297個,增長15.9%;施工項目計劃總投資653.02億元,增長2.0%。二是民間投資占主體,外商投資增長加快。全市民間投資完成148.68億元,增長24.5%,增速低于全市投資0.6個百分點,占投資的比重為55.8%,比上年略降0.2個百分點;外商投資6.52億元,增長34.7%,高于全市投資9.6個百分點。三是工業投資穩定增長,公共行業投資增長加快。全市工業投資完成56.06億元,同比增長22.1%,占投資總額的21.0%;金融業、科學研究技術服務和地質勘探業、教育、衛生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業投資增速分別由上年的下降77.7%、96.8%、17.0%和20.0%轉為增長127.5%、287.3%、68.5%和618.1%,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投資增長比上年提高47.7個百分點。四是重點工程進展順利。全年468個重點建設項目總投資171.70億元,占年計劃投資104.61%,同比增長24.0%,略低于固定資產投資1.1個百分點,對投資的貢獻率為62.1%,拉動投資增長15.6個百分點。五是自籌和國內貸款是最重要的投資資金來源。從資金來源看,2008年,國家投資15.30億元、國內貸款34.60億元、利用外資4.38億元、自籌180.82億元、其他27.40億元,所占比重分別為5.8%、13.2%、1.7%、68.8%和10.4%。
房地產保持強勁增長,但房屋銷售下滑,空置面積有所增加。全市房地產開發投資完成62.31億元,同比增長98.0%,比上年同期提高57.0個百分點,對投資的貢獻達57.6%,拉動投資增長14.5個百分點。空置面積24.62萬平方米,同比增長41.8%,其中住宅增長53.9%。商品房屋銷售額21.30億元,同比下降6.7%,其中住宅下降7.5%。
五、國內貿易和旅游業
2008年,全市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90.42億元,增長23.7%,增幅創1994年以來新高。其中城市消費品市場實現零售額38.66億元,增長25.1%;縣及縣以下實現零售額51.76億元,增長22.6%;分行業看,批發業實現零售額6.16億元,增長32.1%;零售業實現零售額63.58億元,增長22.3%;住宿和餐飲業實現零售額19.45億元,增長25.8%;其他行業1.23億元,增長24.7%。
消費結構發生變化。全市限額以上貿易企業零售額6.45億元,增長58.4%,占全部零售額的比重為7.1%,比上年提高1.6個百分點。限額以上貿易企業化妝類零售額增長79.9%,服裝類增長94.0 %,書報雜志類364.0%,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增長28.9%。
旅游產業穩步發展。據市旅游部門統計,2008年,全市接待海內外旅游者1801.3萬人次,同比增長17.3%。其中:接待國內旅游者1720.3萬人次,同比增長17.3%;接待入境旅游者81.0萬人次,同比增長18.2%,在入境旅游者中,外國人55.9萬人次,增長17.1%;港澳臺同胞25.1萬人次,增長19.6%。全年旅游總收入140.9億元,增長27.4%,其中:國內旅游收入125.9億元,增長29.5%,國際旅游創匯2.2億美元,增長25.7%。
六、對外貿易和招商引資
據海關統計,2008年,全市外貿進出口總值17863萬美元,比上年增長19.3%,其中:進口4224.6萬美元,增長5.9%;出口13638.5萬美元,增長24.2%。
對外貿易工作的主要特點:一是一般貿易保持平穩,加工貿易大幅增長。一般貿易進出口總值12779萬美元,增長6.7%,占全市外貿進出口總值的71.5%,比重下降8.5個百分點。加工貿易進出口總值4495萬美元,增長50.5%,占全市外貿進出口總值的25.2%,比重上升5.3個百分點。二是私營企業繼續擔當進出口主力。私營企業進出口總值11047萬美元,增長30.9%,占全市外貿進出口總值的61.8%,比重上升5.4個百分點;國有、集體企業進出口總值占全市的14.7%;外商投資企業進出口總值占全市的23.5%。三是機電產品、服裝及其它紡織品出口保持較快增勢。出口產品仍以傳統的四大板塊為主,占全市外貿出口總值的89.8%。其中,機電產品出口3942萬美元,增長35.1%;化工產品、塑料、橡膠及制品出口3459萬美元,增長1.1%;服裝、衣著附件及其它紡織品出口3043萬美元,增長68.7%;農產品出口1794萬美元,下降4.8%。 四是主要出口市場為亞洲、歐洲和北美洲。2008年,對亞洲、歐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和非洲等均有出口。其中,出口市場較大的為亞洲、歐洲和北美洲,出口值分別為6041萬、3099萬和1873萬美元,分別占出口總值的44.3%、22.7%和13.7%。主要出口國家和地區前三名依次是:美國1658萬美元,阿聯酋1052萬美元;中國香港967萬美元。
2008年,全市新簽內資項目416個,本年新簽項目協議資金159.61億元,實際到位資金(含續建)161.13億元,增長37.0%。新批外商投資項目15個,合同外資額3196萬美元,實際利用外資12969萬美元,同比增長26.1%。
七、財政、金融和保險
2008年,全市完成財政收入(不含基金收入) 總量上新臺階,突破25億元,達25.72億元,同比增長26.9%;其中地方一般預算收入16.75億元,增長27.5%,增速比上年提高1.8個百分點。在財政收入構成中,稅收收入21.86億元,同比增長29.9%,占財政收入的85.0%,比上年提高2.0個百分點,其中國稅收入8.48億元,增長27.8%;地稅收入11.78億元,增長31.5%。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全市財政支出完成45.01億元,同比增長33.9%,其中,一般公共服務支出7.74億元,增長27.2%;農林水事務支出4.65億元,增長42.2%;教育支出5.76億元,增長29.7%;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7.92億元,增長19.1%;醫療衛生支出2.92億元,增長49.4%;城鄉社區事務支出2.20億元,增長44.3%。
2008年末,全市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金額達299.94億元,同比增長20.1%,企業存款64.98億元,同比增長8.3%;居民儲蓄存款182.89億元,同比增長21.3%。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余額154.75億元,同比增長21.4%,全年新增貸款27.23億元,同比多增5.75億元。其中,短期貸款新增10.17億元,多增1.72億元;中長期貸款新增14.63億元,多增6.19億元。金融機構全年現金收入488.73億元,支出469.78億元,分別增長3.3%和2.9%。
按照五級分類統計,年末全市主要銀行業機構不良貸款余額 6.56億元,比年初減少 7.22 億元,不良貸款率為 4.23 %,比年初下降 6.1 個百分點。
到2008年末,在我市設立保險分支機構13家,其中開展保險業務有12家,比上年增加3家,共實現保費收入83960萬元,增長46.9%。其中,產險保費收入18180萬元,增長24.1%,壽險保費收入60823萬元,增長60.3%,健康險和意外傷害險保費收入4957萬元,增長8.6%。全年賠款和給付支出合計34217萬元,增長54.3%,其中:產險賠款14229萬元,增長26.6%;壽險給付17685萬元,增長100.0%,健康和意外險賠款和給付2303萬元,增長10.8%。
八、交通和郵電
2008年,全年交通運輸郵電倉儲業完成增加值22.44億元,同比增長7.9%。全年各種運輸方式完成貨運總量4149萬噸,同比增長13.4%。其中,公路貨運物4137萬噸,增長13.6%;鐵路貨運量7.1萬噸,下降20.4%;水路完成貨運量5.0萬噸,下降15.5%;民航貨運量0.2噸,下降22.5%。完成旅客運輸總量5200萬人,同比增長12.5%。其中,公路客運量4952萬人,增長14.4%;鐵路客運量127.9萬人,下降16.3%;水運客運量97.0萬人,下降8.6%;民航客運量22.7萬人,下降29.0%。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提速升級,除了全市已建成的徽杭、銅黃、黃塔(桃)高速以及在建的宣黃、黃祁高速公路建設開始啟動,黃山機場改造工程資金到位,京福、皖贛、黃杭三條高速鐵路將全面開工建設,我市的綜合交通建設將迎來前所未有的大發展,打造皖浙贛三省交通樞紐目標指日可待。
2008年全市民用汽車保有輛80311輛,增長15.7%,其中私人汽車7472輛,增長33.9%。
2008年,全年郵電業務總量12.94億元,同比增長14.1%。其中郵政業務總量1.05億元,電信業務總量11.89億元,分別增長5.7%和15.0%。年末局用交換機總容量216.3萬門,增長63.9%;本地固定電話年末數44.13萬戶,下降4.7%;移動電話45.44萬戶,增長14.3%。寬帶用戶7.31萬戶,增長17.0%。
九、科學技術和教育
2008年,全市科技工作全面發展,自主創新工作穩步推進, 1家企業被認定為“國家創新型試點企業”和“安徽省創新型企業”,獲省政府獎勵100萬元;1家企業被認定為“安徽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53個項目列入國家、省科技計劃,其中:4個項目列入國家科技部中小企業創新基金計劃,7個項目列入省科技廳中小企業創新基金計劃; 2個項目列入國家重點新產品計劃,5個項目列入省重點新產品計劃;3個項目列入國家火炬計劃,6個項目列入省火炬計劃,6個項目列入國家星火計劃,1個項目列入國家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資金計劃,13個項目列入省科技攻關計劃,7個項目列入其它類省科技計劃。此外市級重點科技計劃項目28項。截至年底,全市高新技術企業69家,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18億元;全市專利申請量185件,增長35%,其中發明專利申請量46件,增長53.3%,全市專利授權量93件,增長43.1%。
教育整體水平迅速提升。高等教育辦學水平和層次有新的提升,普通高等招收本專科生4090人,在校生13548人,畢業生3674人,分別增長2.0%、7.6%。教學質量不斷提高,2008年全市文、理、藝、體各類考生達本科線以上共計3096人,總達線率為34.12%;本專科錄取率為63.37%,高于全省平均數12.0個百分點。普通高中教育健康發展,全市現有普通高中21所,招生8936人,增長12.4%,在校生24609人,畢業生7173人,每萬人中擁有普通高中在校生達到166人。中等職業教育穩健發展,全市中等職業學校27所,比上年增加1所,招生8937人,在校生21193人,畢業生7594人,中等職業學校在校生占整個高中階段在校生總數的47.3%。高水平、高質量“普九”成果進一步鞏固,全市普通初中106所,招生18003人,在校生60853人,畢業生22268人;普通小學539所,招生11039人,在校生71162人,畢業生17619人。全市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99.89 %,比上年提高 0.07個百分點。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99.03 %,提高0.5 個百分點。特殊教育、學前教育發展良好,全市特殊教育學校2所,在校生577人;幼兒園67所,比上年增加5所,在園幼兒29632人。教師隊伍整體素質提高顯著,全市各級各類學校教職工21138人,其中專任教師12387人,小學、初中、高中專任教師學歷達標率分別達到99.85%、98.12%、90.92%。
十、文化、衛生和體育
文化事業繁榮發展。年末全市共有藝術表演團體3個,文化館 8個,公共圖書館7個,藏書量431.48千冊,博物館(包括紀念館)13個。以安徽中國徽州文化博物館為龍頭的市美術館、徽劇館、市歌舞劇團“一團三館”建設基本完工,將成為徽文化長廊中文化產業發展的新亮點。文藝賽事創佳績,積極推進“文藝創作年”活動,通過文藝采風,創作了一批優秀作品,舞蹈獲華東六省一市舞蹈大賽總決賽三等獎,徽州民歌獲安徽省農民歌會二等獎,書畫作品獲四省四地市民間藝術節一等獎,聲樂獲沿江七地市歌手大賽金銀銅獎。群眾文化生活豐富,成功舉辦第二屆黃山市讀書節,積極打造昱中華園“廉政文化月月演”、“激情文化廣場”等廣場文化品牌,全年共演出156場。實施農村“個、十、百、千”工程,全年送文化下鄉128場,放映電影2072場。文化遺產保護力度加大。推薦徽墨制作技藝進入世界文化遺產預備清單,新增國家級非遺名錄9項,推薦19人為國家級“非遺”傳承人,26人進入省級“非遺”傳承人行列。與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中央電視臺聯合制作《2008中國記憶-文化尋根》特別節目;屯溪老街成為國家級文化產業示范基地。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廣播電視事業繼續發展。2008年,全市廣播電臺 5座,電視臺5 座。全市有線電視用戶20.9萬戶,增加 0.1萬戶。年末廣播綜合人口覆蓋率為90.59%,比上年提高 1.18個百分點。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為 94.86%,比上年提高 0.51個百分點。全年廣播電視緊緊圍繞市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準確地報到經濟和社會重大新聞,努力大造精品欄目,并在全省廣播電視各類評選中取得優異成績,市電臺的〈政風行風熱線〉節目獲省“十佳欄目”獎。
醫療衛生事業取得新進展。2008年,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以區縣為單位全覆蓋,參合人數達到101.9萬余人,平均參合率91.13%,參合農民年住院補償受益率平均5.55%,與去年同期相比上升了2.0個百分點。全年共完成22所鄉鎮衛生院、95所村衛生室建設。加強了對艾滋病、肺結核病和手足口病等重大疾病、傳染病預防控制,完成了螺情監測和滅螺任務;積極應對三聚氰胺污染奶粉突發事件,共篩查嬰幼兒童34312人。婦幼保健工作取得實效。全市產婦總數12026人,住院分娩12023人,住院分娩率達99.64%,孕產婦保健管理覆蓋率達89.81%;7歲以下兒童保健管理覆蓋率達71.01%;新生兒“兩病”篩查率78.74%,聽力篩查率32.94%。年度孕產婦死亡1人,首次降至8.28/10萬的水平。
體育事業實現新跨越。競技體育取得新突破,2008年,積極組織參加了省第二屆體育大會、特奧會和省青少年常規賽,共獲得金牌31枚、銀牌20枚、銅牌21枚。我市運動員吳靜在2008年全國跆拳道錦標賽上獲55KG冠軍;蘇二薩在全國摔跤冠軍賽上獲冠軍;危笑在全國體操錦標賽上獲冠軍;楊自力在世界青少年武術錦標賽上獲冠軍。群眾體育蓬勃發展,2008年群眾體育工作圍繞“全民健身與奧運同行”的主題,開展系列活動,全年市級開展綜合性群體活動二十余次,參加活動10余萬人次。包括萬名婦女健走看發展活動,首屆社區趣味運動會,蒙牛城市之間全民健身展示,黃山青年“我的奧運”趣味運動會,黃山市全民健身優秀項目展示大會、職工乒乓球、籃球、羽毛球、大眾廣播操比賽等活動。2008年5月30日,圓滿完成舉世矚目的北京奧運火炬黃山站接力傳遞活動。成功主辦了第三屆中國黃山國際山地節、第四屆中國黃山國際登山大會和全國競走冠軍賽;全年積極推進體教結合,組織市級體育競賽,同時認真抓好傳校、特校申報檢查工作。體育場館設施建設大力推進,全市共建體育場4個、體育館5座、運動場7個;建筑面積12000平方米的市民中心游泳館和面積16600平方米的健身綜合館已即將投入使用。體育產業逐年發展,2008年全市電腦體育彩票銷售額達3755萬元。
十一、環境保護和安全生產
生態環境保護有新提高。2008年,我市“創建國家環保模范城市”通過省環保局組預驗收,并正式向環保部推薦申請。環境質量保持穩定。2008年中心城區環境空氣質量優良率達100%,黃山風景區空氣環境質量達到一級標準,全年有366天空氣質量均達到優。新安江、太平湖各監測斷面指標達到Ⅲ類水質標準,地表水功能區達標率達100%。城市區域噪聲達到2類區標準。生態保護建設進一步強化。到2008年底,通過有機、綠色、無公害認證的基地面積達51289公頃,其中:有機6973公頃,綠色10700公頃,無公害33616公頃。2008年4個鄉鎮獲省級環境優美鄉鎮稱號、12個村獲省級生態村稱號。截至2008年底,全市已有國家級環境優美鄉鎮7個、省級環境優美鄉鎮17個;省級生態文明村38個,環境優美鄉鎮及生態文明村創建位居全省前列。全市已有4個區縣通過國家生態示范區驗收。2008年全市完成3個COD減排項目、11個二氧化硫減排項目,完成省政府下達污染總量削減目標。
安全生產工作力度加大。2008年,全市共發生安全生產事故739起,死亡129人,分別比上年事故起數下降6.57%,死亡人數下降5.83%。億元GDP生產安全事故死亡人數為0.52人,比上年下降18.8%。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
按公安部門統計,2008年末全市戶籍人口148.35萬人,比上年增加0.37萬人,增長2.51‰,其中非農業人口 35.69萬人,比上年增加0.41萬人,增長11.61‰。全年出生人口1.19萬人,出生率8.04‰;死亡人口0.74萬人,死亡率為5.00‰;自然增長率為3.03‰。
居民收入較快增長。2008年,全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801元,同比增長12.7%。其中,人均工薪收入9147元,增長10.8%;經營凈收入649元,增長7.3%;轉移性收入3641元,增長17.3%;財產性收入285元,下降21.7%。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5160元,增長20.1%。其中,工資性收入2046元,增長18.5%;家庭經營收入3748元,增長21.5%;轉移性和財產性收入383元,增長33.0%。
生活水平繼續提高。全市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9637元,同比增長9.8%。食品、衣著和交通通訊支出分別增長26.5%、26.9%和10.1%。農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3544元,增長20.7%。其中,家庭設備用品及服務、醫療保健、居住支出分別增長45.4%、26.2%和24.1%。受糧食等主要食品價格上漲的影響,城鎮居民恩格爾系數達41.7%,比上年提高5.5個百分點;農村居民恩格爾系數為48.4%,比上年下降0.7個百分點。 2008年城鄉居民每百戶主要耐用消費品擁有量
居住條件繼續改善。2008年,全市城鎮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積 33.4平方米,同比增長8.2%;農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積36.2平方米,同比持平。
就業培訓工作穩步推動。2008年城鎮新增就業人數1.5萬人,下崗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1.0萬人,困難人員再就業2783人。全年完成高級工培訓1309人,再就業培訓4321人,創業培訓866人。完成農村勞動力培訓1.58萬人,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1.69萬人。全年累計發放小額擔保貸款5720萬元,同比增長48.4%。城鎮登記失業率為3.8%。
社會保障體系日益完善。2008年,全市征繳五項社會保險6.79億元,同比增長72.3%。年末全市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10.24萬人,增長11.1%;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31.77萬人,增長34.1%;失業保險參保人數10.60萬人,增長8.5%,工傷保險參保人數7.08萬人,增長10.0%;生育保險參保人數3.89萬人,增長15.6%;城鎮居民參加醫療保險人數17.07萬人,增長73.8%;企業參加基本養老保險退休人員3.43萬人,增長16.0%,發放養老金3.54億元。
社會福利救濟全面推進。年末全市擁有各類收養性社會福利單位85個,床位數4238張,共收養人員2220人。全年共籌集社會福利資金660萬元,直接接收社會捐贈808萬元。2008年,全市居民享受政府最低生活保障戶數達4.03萬戶,共7.11萬人,其中:城鎮2.58萬人,農村4.53萬人,分別發放低保金4358萬元和2709萬元,比上年分別增長29.9%和62.9% 。全年銷售社會福利彩票5084萬元。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注:1.2008年各項統計數據為初步統計數據。
2.全市生產總值、各產業增加值絕對數按當年價格計算,增長速度按可比價格計算。
3.人口數據為公安戶籍人口、旅游、外貿、招商引資、環保、科技等數據來自部門統計資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