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2月29日
2011年,面對復雜嚴峻的國內外環境,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全面貫徹落實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的各項政策措施,國民經濟保持平穩較快發展,各項社會事業取得新的進步,實現了“十二五”時期良好開局。
一、綜合
初步核算,全年完成生產總值(GDP)780.24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4.0%。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144.38億元,增長4.3%;第二產業增加值384.88億元,增長20.2%,其中工業增加值337.58億元,增長22.3%;第三產業增加值250.98億元,增長10.8%。三次產業比例為18.5:49.3:32.2。按戶籍人口計算,全市人均生產總值達21443元。
二、農業
全年農作物總播種面積65.06萬公頃。糧食種植面積47.88萬公頃,其中,小麥面積24.54萬公頃,稻谷面積11.02萬公頃;油料種植面積6.65萬公頃;棉花種植面積2.05萬公頃;蔬菜種植面積6.48萬公頃。
全年糧食產量276.15萬噸,比上年增長1.9%,連續八年豐收。油料產量34.59萬噸,增長2.3%。棉花產量2.87萬噸,下降1.1%。蔬菜產量230.13萬噸,增長3.1%。水果產量6.94萬噸,增長6.3%。
全年肉類產量29.14萬噸,增長3.9%,禽蛋產量6.08萬噸,增長4.9%;水產品產量10.4萬噸,增長4.0%。
年末,全市常用耕地面積為29.51萬公頃,比上年增長0.6%。其中水田11.05萬公頃,增長5.1%。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純)29.25萬噸,增長2.9%。農用薄膜使用量0.96萬噸,增長4.7%。農藥使用量0.56萬噸,增長2.6%。全市有效灌溉面積20.77萬公頃,增長1.4%。
全市農業機械總動力498.87萬千瓦,比上年增長3.4%。大中型拖拉機0.98萬臺,增長10.6%;小型拖拉機33.10萬臺,增長0.2%;聯合收割機保有量1.14萬臺,增長11.8%。
三、工業和建筑業
全年全部工業總產值1324.94億元,比上年增長53.4%,481家規模以上企業實現增加值360.58億元,增長23.9%。全市工業化率43.3%,比上年提高2.4個百分點。
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達326.17%,比上年提高67.29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工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207.09億元,增長61.3%;實現利稅總額104.22億元,增長20.4%,其中,實現利潤40.34億元,增長16.0%。
全年完成建筑業增加值47.30億元,比上年增長18.3%。具有資質等級建筑企業完成產值157.88億元,增長33.7%。
四、固定資產投資
全年完成固定資產投資650.92億元,比上年增長32.6%,其中,城鎮完成投資427.07億元,增長19.2%;農村完成投資121.29億元,增長25.7%;房地產完成投資102.56億元,增長62.8%。
全年房地產開發房屋施工面積1009萬平方米,增長45.6%;房屋竣工面積276.4萬平方米,增長26.6%;房屋銷售面積192萬平方米,增長7.4%。房屋銷售額90.22億元,增長19.2%。
分主要行業投資看,農林牧漁業投資16.07億元,增長54.8%,采掘業完成投資2.50億元,下降45.4%;制造業完成投資360.09億元,增長62.8%;電煤氣及水生產供應業完成投資15.86億元,下降36.8%,建筑業完成投資24.82億元,增長63.7%;交通運輸郵政業完成投資25.60億元,下降17.0%。
五、交通、郵電
全年鐵路旅客發送量643.32萬人,比上年增長2.0%,貨運發送量179.19萬噸,下降16.6%,全年公路旅客發送量13508萬人,增長10.8%,公路貨運發送量14007萬噸,增長26.7%。
全年郵電業完成業務總量15.39億元。年末全市固定電話用戶數66.10萬戶,移動電話用戶數181.05萬戶。
六、國內貿易和市場物價
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19.28億元,比上年增長18.4%。分地區看,市區消費品零售額201.97億元,增長18.3%;城鎮零售額283.42億元,增長17.5%;鄉村零售額35.86億元,增長25.0%。
全年居民消費價格比上年上漲5.4%。分類別看,食品類價格上漲12.2%,其中,糧食上漲14.0%,油脂上升14.9%,肉禽及制品上漲26.5%,菜類上漲4.8%。全年商品零售價格上漲5.4%。
七、對外經濟和旅游業
全年進出口總額77005萬美元,比上年增長41.7%,其中,出口55889萬美元,增長19.6%;進口21116萬美元,增長177.3%。
全年實際到位外資金額50757萬美元,增長63.4%。其中外商直接投資45574萬美元,增長67.2%。實際到位內資512.32億元,增長33.2%,其中省外資金389.35億元,增長18.8%。
全年實現旅游總收入54.4億元,比上年增長49.0%,接待國內游客1404萬人次,接待入境游客2.49萬人次。全市星級飯店(賓館)21個。旅行社42家,其中,分社6家。A級風景名勝區17個,其中,4A級風景名勝區4個,3A級風景名勝區3個,2A級風景名勝區10個。
八、財政、金融和保險業
全年實現財政總收入136.05億元,比上年增收34.55億元,增長34.1%;其中,地方財政收入61.36億元,增長43.0%,中央收入72.02億元,增長27.9%。人均財政總收入3739元,增長33.2%。全年財政支出141.29億元,增長32.1%,其中,教育支出增長46.4%,科技支出增長30.2%。
年末全市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人民幣,下同)836.08億元,比上年增長18.1%,其中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為451.40億元,增長16.7%。城鄉居民人均儲蓄存款12398元,增長15.6%。金融機構各項貸款余額480.69億元,增長24.2%。
全年實現保費收入21.44億元,比上年下降2.2%。其中,財險保費收入7.63億元,增長19.2%;壽險保費收入13.81億元,下降11.1%。年末,全市保險公司已達29家。
九、教育和科學技術
全市共有普通高等教育學校4所;中等職業教育學校28所,其中普通中專11所,職業高中13所;普通教育學校1257所。其中,普通中學172所(高中36所,初中136所),小學837所,幼兒園242所,特殊教育學校5所。
全市普通高等學校專任教師2308人,在校學生5.32萬人,招生學生數3.06萬人,畢業生數2.21萬人。
全市中等職業學校專任教師1786人,普通中學專任教師11408人,其中,高中3577人,初中7831人。
全市中等職業教育學校在校學生5.36萬人;普通教育學校在校學生49.57萬人,其中,普通中學在校學生19.07萬人(高中在校學生6.25萬人,初中在校學生12.83萬人),小學在校學生24.98萬人。
全市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99.93%,初中學齡人口入學率99.80%,高中階段毛入學率84.37%。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年末,全市高新技術企業100家。全年專利申請量3368件,增長47%,專利授權量2219件,增長139%。新增省級創新型(試點)企業8家。
十、城市建設和環境保護
2011年繼續實施城市大建設,拉開城市發展框架。勝利路、宏業路、解放路、治淮路景觀提升改造完成。張公島生態園建成開放。新增改造綠地78公頃。全年新開工保障性住房和棚戶區改造住房31719套,廉租房保障戶數18781戶,完成安置房建設110萬平方米,廉租住房38.6萬平方米,經濟適用房14萬平方米,公共租賃房31萬平方米。
全年環境空氣質量達二級標準以上天數96.7%,區域噪聲平均值小于58.1分貝。重點污染源達標率95%以上。大中型建設項目環評和“三同時”執行率100%。
十一、衛生、文化和體育
公共衛生服務能力顯著提高。全市農民參合率97.77%,城市社區衛生服務人口覆蓋率達100%。每萬人擁有床位數37.8床、每萬人擁有衛生技術人員數13.6人。
成功舉辦中國首屆玉文化節暨安徽(蚌埠)第六屆玉器奇石古玩盆景博覽會,光彩玉器城被文化部命名為國家級產業示范基地;花鼓燈生態保護工程入選2011年“國家文化創新工程”;市圖書館、文化館實現免費開放。開展送文化下鄉、送戲下鄉演出100多場次。建成54個文化站,450個農家書屋。市圖書館全年新增紙質圖書一萬余冊,電子資源十三萬冊,電子期刊二千多種。全年借閱圖書量18.2萬冊次,報刊閱讀全年11.3萬人次。
全市共有電視轉播臺4座,廣播電臺4座,電視、廣播人口覆蓋率均達100%。全年轉換有線電視12萬戶。
成功舉辦蚌埠市第十三屆運動會,決出金牌365枚,一等獎34個,63人次打破27項全市紀錄。在全省常規賽上,我市817名青少年、兒童獲得各類比賽金牌48枚、銀牌42枚、銅牌43枚。全年“體彩”銷量首次突破億元大關,達到10466萬元。
十二、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
2011年,據抽樣調查,全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143元,比上年增長18.0%;人均消費支出12566元,增長11.8%,其中食品支出5287元,增長31.6%;城鎮居民恩格爾系數為42.1%。百戶城鎮居民主要消費品擁有量為:平均每百戶居民家庭擁有電冰箱97.5臺,增長5.9%;洗衣機97.5臺,增長2.2%;空調器135.4臺,增長34.5%;彩色電視機145.3臺,增長5.7%;家用電腦74.5臺,增長61.8%;移動電話188.2部,增長21.73%;家用汽車4.97輛,增長89.0%。
農民收入繼續增長。全年農民人均純收入6615元,比上年增長18.9%,農民人均消費支出3421元,增長8.3%,其中食品支出1498元,增長8.6%;農村居民恩格爾系數為43.8%。百戶農村居民主要消費品擁有量為:洗衣機93.3臺、電冰箱78.5臺、彩色電視機118.7臺、家用電腦10.8臺、空調器34.9臺、移動電話156.6部、固定電話61.9部、家用汽車1.4部、摩托車62.1部。
年末全市養老、失業、醫療、工傷、生育保險參保人數分別為45.5萬人、20.57萬人、42.18萬人、20.79萬人、21.25萬人。全市城鎮新增就業5.6萬人,安置下崗失業人員2.7萬人;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3.2萬人。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和失業人員失業金100%按時足額發放。
注:本公報數為初步統計數;地區生產總值、工農業產值為現行價,部分指標增速按可比價計算。恩格爾系數為居民食品支出占全部消費性支出的比重。部分數據由相關部門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