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山市統計局
2012年3月8日
2011年是“十二五”開局之年,也是國內外發展環境極為復雜的一年。一年來,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緊緊圍繞建設現代國際旅游城市這一戰略目標,強力推進“十大工程”和“四區”建設,銳意進取,全年經濟呈現出“增速好于預期、質量明顯提升、活力不斷積蓄、后勁持續增強、民生切實改善”的良好態勢,各項社會事業全面進步,實現了“十二五”時期良好開局。
一、綜合
初步核算,2011年,全市生產總值378.8億元,比上年增長12.5%。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45.1億元,增長4.4%;第二產業增加值175.4億元,增長17.8%;第三產業增加值158.2億元,增長9.4%。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的12.7:43.8:43.5調整為11.9:46.3:41.8。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GDP27966元。
全年36項民生工程累計撥付資金15.1億元;完成投資15.4億元,惠及城鄉居民140萬人,涉及扶貧解困、就業促進、教育助學、社會保障、醫療衛生、文化、百姓安居、基礎建設等領域。
全年居民消費價格比上年上漲5.3%,其中食品類上漲12.9%,是帶動CPI上漲的主要因素。全年商品零售價格上漲5.4%,工業品出廠價格上漲8.3%,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上漲4.6%。
全年城鎮新增就業3.84萬人,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1.68萬人,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0.43萬人,新增轉移農村勞動力2.17萬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3.82%,比上年下降0.02個百分點。
二、農業
全年農林牧漁業總產值76.3億元,比上年增長4.4%,其中:農業產值38.8億元,增長5.8%;林業產值10.1億元,增長7.0%;牧業產值23.5億元,增長0.9%;漁業產值2.2億元,增長3.2%。
全年農作物總播種面積13.1千公頃,同比下降0.6%,其中:糧食作物種植面積6.5千公頃,下降0.7%;油料2.8千公頃,下降6.5%;蔬菜2.2千公頃,增長2.2%。
全年糧食產量36.2萬噸,增長2.5%,連續4年創新高;油菜籽3.8萬噸,增長24.6%;蔬菜39.2萬噸,增長2.4%;茶葉2.6萬噸,增長7.0%;水果5.7萬噸,增長2.3%。
全年肉類總產量8.7萬噸,增長0.6%,年末生豬存欄66.6萬頭,比上年增長0.2%;生豬出欄92.0萬頭,增長0.6%;家禽出欄436.7萬只,增長0.8%;禽蛋產量1.8萬噸,增長2.0%;蠶繭5709噸,下降2.6%,水產品1.8萬噸,增長1.9%。
年末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159家,比上年增加11家,其中:省級以上龍頭企業30家;實現銷售收入30.6億元,增長52.6%,實現利稅1.6億元,增長46.8%。全市擁有1個中國馳名商標、1個中國名牌農產品、29個安徽省著名商標、16個安徽名牌農產品。新組建農民專業合作社172家,達776家。
年末農業機械總動力70.2萬千瓦,比上年增長4.9%。農用拖拉機1.7萬臺,增長4.7%。全年農用化肥施用量(折純)3.9萬噸,下降0.5%;農村用電量16.2億千瓦時,下降7.8%。全年新增農田有效灌溉面積1.6萬畝,新增節水灌溉面積1.02萬畝。
三、工業和建筑業
全年全部工業增加值134.1億元,比上年增長21.9%,占GDP的比重為35.4%,比上年提高3.0個百分點。
年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381家,全年凈增71家,累計實現工業增加值114.0億元,比上年增長24.7%。其中輕、重工業增加值48.6億元、65.4億元,分別增長19.7%和28.9%。國有企業增加值增長12.9%、集體企業增長13.2%、股份合作企業增長21.2%、股份制企業增長26.1%、三資企業增長13.0%、其他企業增長15.2%。
全市29個工業行業增加值全部實現增長,有12個行業增速超過30.0%。其中:通信設備制造業增長80.0%、醫藥制造業增長78.6%、金屬制品業增長72.2%、木材加工業制品業增長37.3%、飲料制造業增長29.9%,電氣機械制造業增長28.8%、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增長22.9%、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增長10.8%。
在全市規模工業中,戰略性新興行業分布較廣的裝備制造業實現增加值26.9億元,比上年增長39.4%,比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速快14.7個百分點;所占比重達到23.6%,同比提高2.9個百分點。五大高耗能行業增加值增長18.4%,比全市平均水平低6.3個百分點;占規模工業的比重為39.1%,同比下降2.3個百分點。
主要工業產品產量中,服裝462.2萬件,比上年增長40.5%,家具28.7萬件,增長30.3%;人造板22.5萬立方米,增長308.3%;精制茶10.5萬噸,增長31.8%;初級形態的塑料23.1萬噸,增長24.3%;中成藥1279噸,增長28.0%;通信及電子網絡用電纜64.3萬對千米,增長28.5%;汽車儀器儀表58.9萬臺,增長11.1%;電光源(燈泡)12502萬只,增長39.9%,集成電路6537萬塊,增長29.7%。
產品升級換代取得積極成效,規模以上工業新產品產值35.4億元,同比增長86.5%,對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增長貢獻率為10.2%,新產品產值率為7.8%,同比提高1.3個百分點。
全年規模工業企業累計完成主營業務收入409.8億元,比上年增長52.7%;利稅25.9億元,增長45.0%,其中利潤17.3億元,增長70.7%;瘜W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印刷業和記錄媒介的復制業、飲料制造業、紡織業、電氣機械及器材制造業和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等四個行業利潤超億元。
全年全社會建筑業增加值41.3億元,比上年增長6.2%。資質內建筑企業完成總產值53.5億元,增長29.5%。房屋建筑施工727.5萬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05萬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積284.3萬平方米,比上年減少10萬平方米。
四、固定資產投資
全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370.0億元,比上年增長25.6%;其中:城鎮投資350.9億元,增長26.5%;農村投資19.1億元,增長23.1%。在全社會投資中,國有及國有控股投資114.3億元,增長15.3%;外商投資19.8億元,增長47.6%;民間投資235.9億元,增長29.8%。民間投資占全社會投資的比重達63.8%,比上年提高2.1個百分點。
分產業看,第一產業投資7.9億元,比上年增長27.4%,第二產業投資118.8億元,增長24.5%,第三產業投資243.3億元,增長25.9%。分行業看,工業投資85.3億元,增長23.2%,其中制造業投資77.9億元,增長48.4%,高新技術產業投資20.7億元,增長28.6%,制造業中的裝備制造業投資27.9億元,增長25.2%。三產中的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投資30.6億元,比上年增長54.4%,住宿和餐飲業投資17.7億元,增長35.3%,租賃和商務服務業投資5.1億元,增長131.9%。
全年房地產開發投資127.7億元,比上年增長34.4%,商品房銷售面積150.4萬平方米,增長5.1%;商品房銷售額62.5億元,增長18.2%;商品房待售面積36.6萬平方米,增長18.7%。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全年共安排省“861”行動計劃重點項目273項,當年完成投資209.4億元。“十大工程”重點項目595項,完成投資383.1億元,同比增長22.5%,新安江延伸段綜合開發一期工程、徽州府衙修復基本完成,京福高鐵全面建設,黃績高速即將通車,黃祁高速路基貫通,高鐵新區建設全面拉開。15個重要節點建設扎實推進,綠色質量提升行動成效明顯。百村千幢古民居保護利用工程、百佳攝影點、徽文化藝術長廊等項目快速推進。全年共爭取國債項目163個,落實國債資金5.77億元。“安徽黃山新農村建設示范項目”列入世行貸款備選項目規劃。
五、國內貿易和旅游業
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48.3億元,比上年增長17.9%。按經營單位所在地分,城鎮消費品零售額118.1億元,增長17.6%;鄉村消費品零售額30.2億元,增長18.6%。按行業分,批發業零售額10.6億元,增長11.7%;零售業零售額107.9億元,增長18.6%;住宿業零售額6.3億元,增長21.5%,餐飲業零售額23.6億元,增長15.8%。按企業規模分,限額以上企業零售額42.9億元,增長38.9%;限額以下企業零售額105.5億元,增長9.6%。
年末限額以上批發零售和住宿餐飲企業單位數193家,比上年增加53家。在限額以上企業商品零售額中,糧油、食品類增長49.0%,飲料、煙酒增長67.7%、金銀首飾類增長191.3%、石油及制品類增長44.0%、家用電器類增長42.4%、汽車類增長72.6%。全年共銷售“家電下鄉”產品17.1萬臺,銷售額4.6億元,分別增長20.2%和33.0%。
全年接待海內外旅游者3054.4萬人次,比上年增長20.0%。其中:接待國內旅游者2923.0萬人次,增長19.8%,接待入境旅游者131.4萬人次,增長25.1%。在入境旅游者中,外國人76.3萬人次,增長27.5%;港澳臺同胞55.1萬人次,增長22%。全年旅游總收入251.0億元,增長24.2%,其中:國內旅游收入226.0億元,增長23.8%,國際旅游創匯3.85億美元,增長27.9%。從52個旅游景區(點)看,共接待游客2038.8萬人次,增長15.1%,其中入境游客65.7萬人次,增長18.0%。其中:黃山風景區接待游客274.4萬人,同比增長9.0%,其中入境游客28.0萬人,同比增長9.2%。
六、對外貿易和招商引資
全年外貿進出口總額46172萬美元,比上年增長40.9%,其中:出口額36644萬美元,增長47.0%,進口額9528萬美元,增長21.4%。從貿易方式看:一般貿易進出口36446萬美元,增長44.7%,加工貿易4726萬美元,增長11.7%,其它貿易4827萬美元,增長49.9%。
從出口商品類別看,化工產品、機電產品出口額為8766萬美元和6867萬美元,分別增長37.1%、35.3%,農產品、紡織服裝出口額為9563萬美元和6692萬美元,分別增長79.9%和37.6%。從出口國別看,對亞洲、非洲、歐洲出口強勁,出口額為12917萬美元、6919萬美元和7495萬美元,分別增長47.0%、53.3%和61.4%;對北美洲、拉丁美洲和大洋洲出口額為5490萬美元、2891萬美元和836萬美元,分別增長35.6%、35.3%和22.8%。
全年新簽內資項目553個;協議投資額454.5億元;實際到位內資(含續建)375.3億元,同比增長25.0%;全年新批外資項目12個,同比增長20.0%;合同外資金額11009萬美元,同比增長89.7%,單個項目平均金額為917.4萬美元,同比增長58.1%,實際利用外資20937萬美元,增長20.2%,其中,外商直接投資18215萬美元,增長27.7%。
七、財政、金融和保險
全年財政收入64.0億元,比上年增長44.6%,其中:地方財政收入45.5億元,增長47.8%。在財政收入構成中,流轉稅類(增值稅、消費稅、營業稅)共完成25.2億元,增長40.9%,所得稅類(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共完成9.6億元,增長37.9%;與房地產相關的城市維護建設稅、城鎮土地使用稅、土地增值稅、耕地占用稅、契稅共完成10.9億元,增長47.2%;非稅收入12.7億元,增長55.9%,拉動財政收入增長10.3個百分點。
全年財政支出94.4億元,比上年增長29.4%;其中:民生支出66.4億元,增長40.4%,占財政支出的70.3%,比上年同期提高5.5個百分點,民生支出增量占財政支出增量的89.0%。一般公共服務支出14.0億元,增長26.8%。
年末全市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余額559.3億元,同比增長18.4%,其中:人民幣居民儲蓄存款余額309.7億元,同比增長20.0%。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貸款余額為349.0億元,同比增長24.2%。其中,短期貸款127.9億元,同比增長30.9%;中長期貸款205.5億元,增長17.9%。
全年保險業保費收入13.6億元,比上年增長5.6%,其中:8家財產險公司(含國元農險)保費收入3.5億元,增長14.3%,7家人身險公司(含人保健康和平安養老)保費收入10.2億元,增長3.0%。15家保險公司累計賠款和給付3.8億元,增長6.3%。其中:財產險公司賠款支出1.9億元,增長7.8%,綜合賠付率為54.1%;人身險公司賠款和給付為1.9億元,增長4.9%。
八、交通和郵電
全年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加值18.6億元,比上年增長7.6%。
全年各類運輸方式完成貨運總量5844.2萬噸,比上年增長11.7%。其中,公路5827.0萬噸,增長11.8%;鐵路10.4萬噸,下降9.3%;水運6.7萬噸,增長2.9%;民航1429.5噸,下降4.7%。完成旅客運輸總量2647.5萬人,同比增長13.3%,其中,公路2341.0萬人,增長13.9%;鐵路147.2萬人,增長4.6%;水運112.8萬人,增長6.8%;民航46.5萬人,增長35.7%。年末,全市公路線路里程5544公里,其中高速公路252公里。
年末全市民用汽車擁有量11.2萬輛,比上年增長14.0%,其中私人汽車5.4萬輛,增長23.4%。民用轎車擁有量2.8萬輛,增長34.6%,其中私人轎車2.2萬輛,增長40.1%。
全年完成郵電業務總量20.4億元,比上年增長12.6%。其中,郵政業務量0.8億元,下降10.0%;電信業務量19.6億元,增長13.7%。年末固定電話交換機總容量51.9萬門,固定電話用戶40.2萬戶,下降1.3%。年末移動電話用戶94.5萬戶,新增移動電話用戶11.8萬戶;ヂ摼W寬帶接入用戶17.4萬戶,增長17.7%。
九、教育和科學技術
年末普通高等學校(不含成人)招生4858人,比上年增長9.1%;在校生16350人,增加1248人,畢業生3521人。各類中等職業教育(不含技工學校)招生7841人,在校生24067人,畢業生7162人。普通高中招生9072人,在校生26625人,畢業生8827人,高中階段毛入學率100.0%,比上年提高7.55個百分點。初中招生11636人,在校生38121人,畢業生16639人,初中學齡人口入學率99.45%,提高0.07個百分點。普通小學招生11797人,在校生67041人,畢業生11178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99.91%,提高0.01個百分點。幼兒園招生16881人,在校生32854人;特殊教育在校生125人。高考成績再創佳績,三本(未含藝體類本科)以上達線率為49.2%,比上年提高7.4個百分點。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全年受理專利申請量583件,增長39.1%,其中發明專利申請130件,增長26.2%;授權專利379件,增長21.5%,發明專利41件,增長78.0%;企業專利產出進一步提高,全年企業共申請專利407件,增長16.3%。全年共簽訂各類技術合同54項,增長14.9%。黃山市首次躋身“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市”。
年末全市高新技術企業38家,比上年增加3家,累計實現增加值22.0億元,增長36.5%。全年各類科技成果登記數61項,其中省部級以上科技成果登記數達20項,有4項成果獲省級以上科技進步獎。黃山永新股份公司躋身“中國創新型企業100強”,“復合軟包裝功能膜綠色制造技術開發與應用”項目榮獲安徽省科學技術獎一等獎。
全年有44個科技項目獲得國家、省立項。組織申報國家高新技術企業8家,28家高新技術企業順利通過復審。3家企業被認定為省級創新型(試點)企業,16家企業被認定為省級民營科技企業,53項產品被認定為省高新技術產品。完成安徽省黃山機床工具高新技術產業基地申報和認定工作。黃山市途馬旅游電子商務有限責任公司獲安徽省第一批現代服務業創新發展培育企業稱號。
年末全市共有縣以上產品質量檢驗機構9個,法定計量技術機構6個,累計完成強制性產品認證的企業26個,全年強制檢定計量器具13850臺(件),同比增長5.0%;累計制定、修訂地方標準15項,比上年增加5項。年末全市擁有國家地理標志產品5個、安徽名牌產品68個,分別比上年增加1個和12個。
十、文化、衛生和體育
年末全市共有藝術表演團體4個,比上年增加1個;文化館8個,公共圖書館8個,藏書量546千冊,比上年增長12.1%;博物館(包括紀念館)21個,鄉鎮文化站101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7處,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63處。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16項,省級名錄49項。廣播電臺5座,廣播人口覆蓋率為92.0%,比上年提高1.1個百分點。電視臺5座,有線電視用戶32.8萬戶,增長41.8%,電視人口覆蓋率96.65%,比上年提高1.0個百分點。
制定并出臺了《黃山市“十二五”文化產業和文化事業發展規劃》。歙縣漁梁老街入選第三屆十大“中國歷史文化名街”;屯溪老街社區博物館被列入全國首批五個生態(社區)博物館示范點之一;歙縣文化館成功申報國家一級館;歙縣三陽鄉被評為2011-2013年度“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演藝文化品牌做大做強,全年《徽韻》共演出306場,接待觀眾15.6萬人次,增長26%。全年群眾文化活動豐富多彩,共開展文化廣場、文化下鄉等各類演出1344場,觀眾82.3萬人次;農村公益電影放映1.4萬場次,觀眾181.2萬人次。
年末全市共有衛生機構1077個(包括村衛生室),其中醫院30個,衛生院101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47個,婦幼保健院(所、站)7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8個。衛生技術人員6669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2563人,注冊護士2716人。醫院、衛生院床位5217張。全年診療441.5萬人次,比上年增長31.3%。村衛生室663個,鄉村醫生和衛生員758人。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全面推廣,年末全市111.0萬農民參加新農合,參合率達99.3%,比上年上升了4.0個百分點。
年末全市體育場地16個,其中:體育場4個、體育館5座、運動場7個。全民健身活動高潮迭起,全年共開展全民健身項目152項次,參加健身運動人數14.0萬人,同比增長9.4%;競技體育取得新成績,在市級以上競賽中,我市運動健兒共奪得金牌11枚、銀牌14枚、銅牌16枚;品牌賽事活動亮點紛呈,全年承辦第六屆中國黃山(黟縣)國際山地車節、全國山地自行車冠軍賽、國際鐵人三項洲際杯賽暨全國鐵人三項冠軍杯系列賽、全省青少年武術套路錦標賽、中國羽毛球俱樂部甲級聯賽;成功主辦全國龍舟邀請賽暨黃山市首屆新安江龍舟比賽、環黃山國際公路自行車公開賽、第七屆中國黃山國際登山大會等賽事。全年電腦體育彩票銷售額達7000萬元,比上年增長22.5%。
十一、環境保護和安全生產
全市中心城區大氣環境質量優良率達100%,全年有206天空氣質量優,達優率為56.4%。黃山風景區大氣環境質量全年均為優,達到國家一級標準。新增國家級環境優美鄉鎮4個、國家級生態村2個、省級環境優美鄉鎮7個、省級生態村12個。全市共有自然保護區70個,其中國家級1個、省級8個。當年人工造林面積6.6千公頃,比上年增長79.7%。封山育林面積8.3千公頃,增長55.9%。森林覆蓋率達77.4%。
新安江黃山市段水質達到地表水環境質量Ⅲ類標準,地表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為100%。太平湖水質達到Ⅲ類水質標準,水質達標率為100%。黃山風景區地表水水質達到Ⅱ類水質標準,水質達標率100%。全市8個集中飲用水源地水質良好,全市飲用水源全年水質達標率為100%。城市區域環境噪聲平均等效聲級53.1分貝,達到《聲環境質量標準》中2類區標準。城區道路交通噪聲平均等效聲級為69.0分貝,達到4類區標準。
全年化學需氧量減排量790噸、氨氮減排量93噸、氮氧化物減排量247噸。全面完成了2010年度污染源普查數據更新。全年共審批建設項目143個,其中:環境影響報告書16個,環境影響報告表52個。對32家重點水污染物排放企業實施排污許可證制度。華惠、泰達2家企業完成清潔生產省級審核。全年共檢查各類企業650家次,立案查處環境違法企業18家,其中17家處罰案件已結案;停產整治22家,依法取締關閉2家。
全年共發生各類安全生產事故714起,死亡116人,比上年下降4.1%;億元GDP生產安全事故死亡人數為0.3,比上年下降22.5%。修訂《黃山市安全生產事故災難應急預案》和專項預案6個,組織指導15個行業126戶企業應急演練活動224場次,共有4.1萬人次參加;對21處重大危險源和6座尾礦庫實行“一查三控”;28戶危險化學品企業、70戶非煤礦山企業、6戶機械企業完成國家安全生產標準化達標工作;成立首個國家旅游安全生產應急救援隊伍(國家隊)。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
截至2011年末,全市戶籍人口148.1萬人,其中非農人口36.7萬人。全年出生人口11330人,出生率7.65‰,比上年提高0.58個千分點;死亡人口8117人,死亡率為5.48‰,比上年降低0.48個千分點;全年自然增長率為2.17‰,比上年上升1.06個千分點。
全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669元,比上年增長17.9%。人均消費性支出為13144元,增長18.8%,其中食品支出增長22.8%,交通和通信支出增長34.2%,衣著支出增長25.0%,教育文化娛樂服務支出增長7.5%。城鎮居民家庭恩格爾系數為39.5%,比上年提高1.3個百分點。城鎮人均住房建筑面積36.1平方米,同比增加0.3平方米。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全年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7952元,比上年增長18.4%。人均生活消費支出5127元,增長23.2%,其中食品支出增長39.7%,交通通訊支出增長26.0%,衣著支出增長16.3%,居住支出增長12.6%。農村居民家庭恩格爾系數為51.0%,比上年提高6.0個百分點。農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積39.8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8平方米。
全年征收養老、失業、職工醫療、工傷、生育保險費達到9.4億元,比上年增長35.7%,基金保障能力進一步增強。年末全市養老、失業、醫療、工傷、生育五項社會保險參保人數達83.8萬人次,增長6.6%;其中:基本醫療保險參保(職工)人數14.4萬人,增長13.2%;失業保險參保人數10.0萬人,下降6.3%,工傷保險參保人數8.8萬人,增長8.9%;生育保險參保人數8.5萬人,增長33.0%;參加醫療保險人數37.5萬人,增長3.3%。按時完成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調整工作,全市4.2萬名企業退休人員月人均增加養老金141元,月人均養老金水平提高到1227元。按時足額發放4.42萬名離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6.4億元。
年末全市擁有各類收養性社會福利單位113個,床位數10744張,共收養人員3383人。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2.3萬人,發放低保金8549萬元,比上年增長25.5%;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5.5萬人,發放低保金7258萬元,增長52.2%;農村居民得到政府五保救濟7292人。全年銷售社會福利彩票9227萬元,增長14.3%,籌集社會福利資金1199萬元,增長15.0%,直接接收社會捐贈409萬元,增長4.6%。
注:
1.本公報數據為初步統計數。
2.全市生產總值及各產業增加值絕對數按現價計算,增長速度按可比價格計算。
3.恩格爾系數是指居民食品消費支出占全部消費性支出的比重。
4.規模以上工業是指年主營業務收入2000萬元及以上的工業企業。
5.固定資產投資口徑為500萬元以上項目及房地產投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