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市統計局國家統計局亳州調查隊
2016年3月29日
2015年,面對復雜的宏觀環境和繁重的改革發展任務,全市上下在市委、市政府堅強領導下,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以及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統籌做好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各項工作,主動作為,精準發力,保持了經濟社會平穩健康發展。
一、綜合
初步核算,全年生產總值(GDP)[2]942.6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9.1%。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195億元,增長4.4%;第二產業增加值370.2億元,增長10%;第三產業增加值377.4億元,增長10.5%。三次產業結構為20.7:39.3:40.0,其中工業增加值占GDP比重為32.4%。人均GDP18771元,比上年增加1002元。
表12015年全市生產總值及其增長速度
單位:億元
指標
絕對數
比上年增長%
生產總值
942.6
9.1
第一產業
195.0
4.4
第二產業
370.2
10.0
工業
305.5
10.1
建筑業
64.8
9.4
第三產業
377.4
10.5
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
47.0
3.9
批發和零售業
81.1
7.3
住宿和餐飲業
21.2
7.7
金融業
29.4
22.3
房地產業
35.6
0.7
營利性服務業
51.1
13.7
非營利性服務業
100.7
16.9
全年居民消費價格比上年上漲1.6%,其中食品價格上漲3.5%。商品零售價格與上年持平。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上漲0.6%,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下降1.1%。
表22015年全市居民消費價格比上年漲跌幅度
單位:%
指標
比上年漲跌幅度
居民消費價格
1.6
其中:食品
3.5
煙酒
3.2
衣著
2.8
家庭設備用品及維修服務
1.8
醫療保健和個人用品
2.9
交通和通信
-2.2
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
0.3
居住
-0.7
全年城鎮新增就業5萬人,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1.9萬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3.8%。
二、農業
全年糧食作物種植面積885.6千公頃,比上年擴大7.1千公頃,其中優質小麥面積393.3千公頃,比上年擴大6.7千公頃。油料種植面積10.4千公頃,減少0.2千公頃。棉花種植面積13.5千公頃,減少0.4千公頃。蔬菜種植面積102.1千公頃,擴大3.3千公頃。
全年糧食產量485.2萬噸,比上年增產17.7萬噸,增長3.8%。其中,夏糧330.6萬噸,增產2.8萬噸,增長0.9%;秋糧154.6萬噸,增產15.3萬噸,增長10.6%。油料產量5.3萬噸,下降0.7%。棉花產量1.9萬噸,下降0.8%。
表32015年全市主要農產品產量
單位:萬噸
產品名稱
絕對數
比上年增長%
糧食
485.2
3.8
油料
5.3
-0.7
#花生
4.5
-0.7
油菜籽
0.4
-0.7
棉花
1.9
-0.8
烤煙
1.0
-1.6
藥材
26.3
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3.4
蔬菜
305.1
4.9
園林水果
6.8
3.5
全年共完成育苗面積25253畝,四旁植樹1166萬株,人工造林面積14.6萬畝,林木綠化率達22.1%。
年末全市生豬存欄156萬頭,比上年增長0.7%;全年生豬出欄306.9萬頭,增長0.7%。肉類總產量32.5萬噸,增長1.7%,其中豬牛羊肉產量28.6萬噸,增長1.4%。禽蛋產量7.2萬噸,增長4.3%。牛奶產量1.8萬噸,與上年持平。
年末全市農業機械總動力866.9萬千瓦,比上年增長3.3%。農用拖拉機18.5萬臺,下降2.4%;農用運輸車24.6萬輛,下降0.1%。農村用電量101569萬千瓦時,增長8.6%。有效灌溉面積459.5千公頃,新增10.3千公頃;新增節水灌溉面積6千公頃。
年末市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達496家,較上年新增42家,其中,國家級4家,省級50家。全市新建農民專業合作社省級示范點50個,年末擁有農民專業合作組織7038個,合作組織成員52.5萬人。
全市改造縣鄉公路180.1公里,新建農村沼氣池3000口,解決96.6萬農民的飲水不安全問題。
三、工業和建筑業
年末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793戶,比上年凈增122戶。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3]實現增加值249.6億元,比上年增長10.9%,其中輕、重工業分別增長10.7%和11.2%。股份制企業和外商及港澳臺商投資企業生產增長較快,增幅分別比規模工業高了0.7個和10.6個百分點。
表42015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
單位:億元
指標
絕對數
比上年增長%
規模工業增加值
249.6
10.9
其中:輕工業
158.3
10.7
重工業
91.3
11.2
其中:國有企業
16.0
7.4
集體企業
1.1
3.3
股份合作企業
1.9
-8.9
股份制企業
221.1
11.6
外商及港澳臺商投資企業
1.4
21.5
其他企業
8.0
6.1
其中: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
76.2
11.1
其中:大中型工業企業
116.7
11.3
全市31個工業行業中,24個保持增長,其中增速超過20%的行業達到5個。煤炭開采和洗選業增長14.4%,農副食品加工業增長6.1%,酒、飲料和精制茶制造業增長15.1%,醫藥制造業增長10.0%,非金屬礦物制造業增長10.6%,汽車制造業增長30.7%,五大主導行業對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長貢獻率達72.5%。高新技術行業增長11.1%,高耗能行業增長8.4%。
全年規模工業總產值為936.2億元,增長11.7%;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250.1億元,增長13%;農產品加工產值606.2億元,增長13.6%;高新技術行業產值294.9億元,增長13.8%。
規模以上工業統計的主要產品產量中,小麥粉增長7.9%、白酒增長26.1%、水泥增長10.3%、服裝增長7%、汽車增長404.7%。
表52015年全市主要工業產品產量
產品名稱
單位
絕對數
比上年增長%
小麥粉
萬噸
302.8
7.9
鮮、冷藏肉
萬噸
9.6
0.9
方便面
噸
3340.2
-19.1
白酒
千升
147864
26.1
紗
噸
35995
7.9
人造板
萬立方米
67.3
-8.5
服裝
萬件
3218
7.0
精甲醇
萬噸
6.9
-6.0
合成氨
萬噸
22.6
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2.0
氮肥
萬噸
15.5
-2.1
化學農藥原藥
萬噸
0.1
21.4
塑料制品
噸
41463
48.0
水泥
萬噸
423.9
10.3
商品混凝土
萬立方米
273.4
2.0
磚
萬塊
475156
36.3
石墨及碳素制品
噸
1547
1.5
汽車
輛
30186
404.7
改裝汽車
輛
1673
-60.7
民用鋼質船舶
載重噸
118330
-5.6
電光源
萬只
87.1
-9.3
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268.9%,比上年提高6.4個百分點。企業主營業務收入853.5億元,增長9.9%;利稅77.7億元,增長15.6%,其中利潤46.3億元,增長19.2%。農副食品加工業,食品制造業,酒、飲料和精茶制造業,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醫藥制造業,金屬制品業,非金屬礦物制品業,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等9個行業利潤均超億元。
全年全社會建筑業增加值64.8億元,比上年增長4.5%。資質內建筑企業利稅總額3.4億元,增長16.3%。房屋建筑施工面積298.1萬平方米,比上年減少39.3萬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積213.9萬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4.1萬平方米。
四、固定資產投資
全年固定資產投資[4]767.3億元,比上年增長17.9%。其中,工業及信息化產業技術改造投資103.9億元,增長8.3%;民間投資490.2億元,增長11.5%。分產業看,第一產業投資增長22.4%,第二產業投資增長29.7%,第三產業投資增長10.6%。分行業看,工業投資增長29.7%,其中制造業投資增長21.8%。
全年房地產開發投資205.2億元,比上年下降1.9%。商品房銷售面積294.3萬平方米,下降7.8%;商品房銷售額140.5億元,下降8.4%。全年開工建設城鎮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28914套,基本建成14951套。
全年共實施重點項目385個、完成投資507億元,其中億元以上項目252個、同比增加13個,新開工億元以上項目92個;億元以上在建工業項目123個、同比增加6個,其中新開工億元以上工業項目50個。亳藥堂藥業、中聯重機、鑫泰鉆石、廣藥集團“大南藥大健康”產業基地一期、鑫元20萬臺套汽車零部件、信義光伏電站等一批億元項目竣工投產,新發地(蒙城)農產品批發市場、廣齊城市廣場等項目建成;板集電廠、九洲方圓制藥、修正藥業、司爾特肥業、江淮汽車零部件供應巢、東昕5萬噸休閑食品、萬達城市綜合體、珍寶島藥業中藥材電子交易中心及配套物流園、九州通中藥物流、圓通速遞現代物流園、利辛萊弗廣場等一批億元以上項目正在加快建設;商合杭高鐵亳州段開工建設。
五、國內貿易
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36.4億元,比上年增長12.4%。按經營地統計,城鎮消費品零售額262.2億元,增長12.5%;鄉村消費品零售額174.2億元,增長12.1%。按消費形態統計,商品零售額386.6億元,增長12%;餐飲收入49.8億元,增長15%。按企業規模分,限額以上企業零售額162.3億元,增長12.5%;限額以下企業零售額274.1億元,增長12.1%。
限額以上企業商品零售額中,吃、穿、用類商品零售額分別比上年增長22.9%、4.5%和12.9%。其中,糧油類增長34.5%,肉禽蛋類增長21.1%,服裝類增長0.8%,化妝品類增長11.3%,日用品類增長21.2%,中西藥品類增長17.3%,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增長12.3%,石油及制品類下降8.2%,汽車類增長18.6%。
六、對外經濟和旅游
全年進出口總額5億美元,比上年增長35.9%。其中,出口4.5億美元,增長39.3%;進口0.5億美元,增長11.6%。從出口經營主體看,生產型企業出口增長23.8%,貿易型企業出口增長738.6%。從出口商品看,中藥材、機電產品、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分別增長9.3%、149.5%和518.2%。
表62015年全市出口主要分類及地區分布
單位:萬美元
指標
絕對數
比上年增長%
出口額
50164
35.9
其中:中藥材
16289
9.3
其中:機電產品
3303
149.5
其中:高新技術產品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1861
518.2
其中:一般貿易
42291
43.5
加工貿易
2723
-1.7
其中:香港
11112
71.2
韓國
7952
22.9
臺灣
1974
15.7
其中:對亞洲
30213
35.7
對歐洲
3281
2.2
對北美洲
4376
71.2
對非洲
5348
122.5
對拉丁美洲
1338
23.5
對大洋洲
465
-40.3
全年新批外商投資企業8家,比上年增長100%;合同利用外商直接投資1.5億美元,增長176.9%;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6.6億美元,增長10%。
全年入境旅游人數3.7萬人次,比上年增長11.1%;國內游客1504.7萬人次,增長19.6%。旅游總收入109.7億元,增長23.6%。其中,旅游外匯收入2017.5萬美元,增長27%;國內旅游收入108.4億元,增長23.5%。年末全市共有A級旅游景點(區)32處,星級酒店16個,旅行社31家。
七、交通和郵電
全年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加值47億元,比上年增長3.9%。
全年公路旅客運輸量9336萬人,增長4.6%,公路和水運貨物運輸量30718萬噸,下降0.1%;公路旅客運輸周轉量65.2億人公里,增長3.3%,公路和水運貨物運輸周轉量842.2億噸公里,下降6.1%。全年港口貨物吞吐量1397.6萬噸,增長17.5%。
年末全市民用汽車擁有量35.6萬輛,比上年增長18.8%,其中私人汽車30萬輛,增長22.1%。民用轎車擁有量13.5萬輛,增長26.1%,其中私人轎車12.8萬輛,增長27%。
全年郵電業務總量[5]34.1億元,比上年增長31.2%。其中,電信業務總量28.7億元,增長23.2%;郵政業務總量5.4億元,增長33.1%。年末本地固定電話交換機總容量27萬門,比上年減少3.4萬門。本地固定電話用戶27.2萬戶,比上年減少7.1萬戶;移動電話用戶283.7萬戶,增加4.6萬戶。每百人擁有電話(含移動)49部。年末基礎電信運營企業計算機互聯網寬帶接入用戶41.1萬戶,增加5.9萬戶。
八、財政、金融和保險業
全年財政收入130.1億元,比上年增長12.4%,其中地方財政收入81.4億元,增長11.9%。全部財政收入中,增值稅增長14%,營業稅增長4.5%,企業所得稅增長17.9%。財政支出277.8億元,增長22.1%,其中,科學技術支出增長126.5%,教育支出增長23.3%,醫療衛生支出增長15.9%,農林水支出增長31.5%,社會保障與就業支出增長21.8%,住房保障支出增長46.3%。全年31項民生工程累計投入107.6億元,惠及600多萬城鄉居民。
年末全市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人民幣口徑,下同)1260.1億元,比上年末增加199.3億元,增長18.8%。其中,單位存款余額381.6億元,增長28.3%;住戶存款余額866.3億元,增長16%。金融機構各項貸款余額783億元,比上年末增加141.3億元,增長22%。其中,短期貸款413.4億元,增長21.7%;中長期貸款357億元,增長21.4%,中長期貸款中個人消費貸款163億元,增長26.3%。
年末全市共有7家證券公司營業部,開戶股民(含基金)總數4.6萬個,比上年增長56%。全市共有保險公司31家,其中,財產保險公司16家,人壽保險公司15家。全年保險業保費總收入53.2億元,增長26.1%。其中,財產險業務保費收入18.8億元,增長16.2%;人身險業務保費收入34.4億元,增長35.3%。賠款和給付18.8億元,增長34%。其中,財產險業務賠款支出7.5億元,增長9.1%;人身險業務賠款和給付支出11.3億元,增長93.1%。
九、教育和科學技術
年末全市普通高校2所,在校學生1.2萬人。各類中等職業學校(不含技工學校)29所,在校生7.2萬人。普通高中22所,在校生7.9萬人,高中階段毛入學率92.1%,比上年上升5.1個百分點。普通初中257所,在校生19.2萬人,初中階段適齡人口入學率99.6%。小學1154所,在校生48萬人,小學學齡兒童入學率99.9%。各級各類成人學校畢業生1.3萬人。全面實施免費義務教育,受益學生67.3萬人。
表72015年全市各類教育發展情況
單位:人
指標
招生數
在校生數
畢業生數
普通高等教育
3983
12049
3661
中等職業教育
25824
72089
29045
普通高中
26631
78847
28511
普通初中
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71148
191895
54043
小學
88092
479876
69707
特殊教育
699
2219
73
年末全市有各類專業技術人員5.7萬人,比上年增長5.6%。有省級以上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1家,全市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76.1億元,比上年增長11.1%。全年受理專利申請2297件,授權專利1196件。全年共取得省部級以上科技成果13項。主要科技成果有:安徽瑞福祥食品有限公司“多酶分步酶解法生產可溶性小麥水解蛋白”、安徽濟人藥業有限公司“中藥配方顆粒生產工藝、質量標準研究與產業化”、利辛縣人民醫院“基層醫院經皮腎鏡取石術的臨床研究與應用”等。
全年開展食品質量監督抽檢1770批次,工業產品質量監督定期抽查506批次,工業品定期抽查合格率92.1%。年末全市共有系統內縣以上產品質量檢驗機構4個,法定計量技術機構4個。全年強制檢定計量器具79345臺(件)。制定、修訂地方標準7項。年末全市有國家地理標志產品4個。年末全市有各類氣象臺站5個,自動觀測點170個。
十、文化、衛生和體育
年末全市共有專業藝術表演團體216個,文化館4個,公共圖書館5個,博物館4個,鄉鎮綜合文化站87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7處,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8處,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5處。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3項,省級名錄20項,市級名錄66項。廣播電臺4座,中波發射臺和轉播臺1座,廣播人口覆蓋率100%。電視臺4座,有線電視用戶24.5萬戶,電視人口覆蓋率100%。全年出版報紙2種,總印數1272萬份。各級檔案館5個,館藏檔案資料31.3萬卷(件、冊),庫館總建筑面積3.4萬平方米。
年末全市共有衛生機構436個,其中醫院55個、衛生院92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99個,婦幼保健院(所、站)5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5個,計劃生育技術服務機構92個。衛生技術人員15035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5442人,注冊護士6001人。醫院、衛生院實有床位數1.6萬張,編制床位數1.3萬張。全年診療1962.9萬人次。村衛生室1269個,鄉村醫生和衛生員5823人,農村有醫療點的村占總村數的100%。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農業人口532.3萬人,參合率105.3%。
年末全市共有體育場地1218個。其中,體育場11個,體育館2座。全年在國際和國內的重大比賽中,我市運動健兒獲3枚獎牌。“全民健身”系列主題活動蓬勃開展,共開展全民健身項目120項次,全民健身運動參加人數107萬人,全年共舉辦百人以上群眾體育活動84次。
十一、城鎮和新農村建設
全年共投入城市建設維護資金4.9億元。城市日供水綜合能力11.2萬噸,自來水普及率達93%。液化氣年家庭用量0.2萬噸,用氣人口40.5萬人,城市氣化率達94%。年末園林綠地面積2108公頃,建成區綠化覆蓋率為41%,人均公共綠地面積12.2平方米。
全年全市調整完成小城鎮規劃20個,小城鎮規劃區內新鋪裝道路99.5公里,新修排水管道116.03公里,新增供水管道126.4公里,新增住宅面積84萬平方米。規劃區綠化覆蓋率為35.2%,供水普及率為40%。
全年中心鎮完成建設總投入6.5億元。新增道路面積和住宅面積分別為71.2和92.2萬平方米,新增排水管道50.2公里,新鋪供水管道88.2萬米,供水普及率為50%。新增公共綠地面積86.4萬平方米。
全年完成新農村建設規劃20處,面積472.5萬平方米,新農村建設竣工面積39.7萬平方米,完成土地置換2000畝,節約土地1300畝。
十二、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
年末全市戶籍人口635萬人,比上年增加0.6萬人;常住人口為504.7萬人,城鎮化率37%,較上年提高了1.3個百分點;全年出生人口11.9萬人,人口出生率為18.8‰;死亡人口4.2萬人,死亡率為6.5‰;人口自然增長率12.3‰。
全年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120元,比上年增長9.1%。人均消費性支出15614元,增長9.5%。其中,食品支出增長9.2%,衣著增長3.2%,居住下降0.8%,教育文化娛樂服務增長33%。城鎮常住居民恩格爾系數[6]為30.9%,比上年下降0.1個百分點。年末城鎮常住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積38.5平方米,比上年減少9.5平方米。
全年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738元,比上年增長8.6%。人均生活消費支出8199.9元,增長8%。其中,食品支出增長3.9%,衣著下降4.6%,居住增長5.5%,交通通信增長1%。農村常住居民恩格爾系數為34.8%,比上年下降1.4個百分點。年末農村常住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積47.5平方米,比上年增加5.3平方米。
年末全市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19.7萬人、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21.9萬人,參加失業保險人數為15.2萬人,全年為1411名失業人員發放了不同期限的失業保險金。全市參加工傷、生育保險人數分別為18.9萬人和15.9萬人。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險制度全面推進,年末被征地農民參保人數12.3萬人,覆蓋率為98.2%。新型農村養老保險試點工作穩步推進,參保人數331.7萬人。全市城鄉低保保障水平進一步提升,全年發放低保金4.4億元,城市低保年末保障2.4萬人,農村低保年末保障18.4萬人。
12所鄉鎮敬老院完成改擴建,年末全市有各類收養性社會福利單位床位2.7萬張,收養各類人員1.5萬人。城鎮建立各種社區服務設施509個,其中綜合性社區服務站78個。全年銷售社會福利彩票2.4億元,籌集公益金0.3億元。
十三、資源、環境和安全生產
全年批準建設用地1979.9公頃,建設占用耕地1238.4公頃,出讓國有土地使用權843.7公頃。補充耕地1043.2公頃,基本農田保護面積52.8萬公頃。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全市已發現各類礦產9種,已探明儲量的礦產6種,煤炭儲量達56.2億噸。
全市人均水資源431.9立方米。總用水量9.9億立方米,人均用水量195.6立方米。年平均氣溫15.3℃;年日照總時數1799.2小時。年平均降水量848.8毫米。
年末全市共有市、縣級環境監測站5個。監測的5個城區中,城市空氣質量全部達到二級標準。全市有1個國家級生態示范區、4個國家級生態鄉鎮、13個省級生態鎮、30個省級生態村、12個市級生態鎮、94個市級生態村。
在監控的360公里河段長度中,IV類水質河段長106公里,劣V類水質河段長254公里。渦河入境水質為劣Ⅴ類,出境水質為IV類;境內西淝河水質為IV類,水質與去年持平。
全年市區環境空氣質量優良天數為344天。市城區空氣質量達標率94.2%,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區域環境噪聲平均值為52.3分貝,交通噪聲平均值為63.1分貝。建成煙塵控制區4個,面積為269平方公里。建成環境噪聲污染達標區面積38.2平方公里。國家級生態示范區建設試點1個。
全年共發生各類生產安全傷亡事故1098起,同比增長1.3%,死亡202人,同比增長2%。其中,道路交通安全事故死亡186人,建筑事故死亡11人,工商貿其它事故死亡3人,鐵路路外事故死亡1人,農機事故死亡1人。全市億元GDP生產安全事故死亡人數為0.2人,比上年下降4.5%。
注:
[1]本公報數據為初步統計數。
[2]生產總值及各產業增加值絕對數按現價計算,增長速度按可比價格計算。
[3]規模以上工業統計范圍為年主營業務收入2000萬元及以上的企業。
[4]固定資產投資統計范圍為計劃總投資500萬元以上項目及房地產。
[5]郵電業務總量按2010年不變價格計算。
[6]恩格爾系數是指居民食品消費支出占全部消費性支出的比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