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鞍山市統計局
(2018年3月6日)
2017年,面對復雜多變的宏觀經濟環境和艱巨繁重的發展改革任務,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全市上下認真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審時度勢、開拓創新、真抓實干、砥礪奮進,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新成效。經濟運行呈現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結構優化、效益提升的發展態勢。
一、綜合
經濟總量實現新跨越。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1738.09億元,躍居全省第3位;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8.7%(見圖1)。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85.16億元,增長3.8%;第二產業增加值989.43億元,增長8.7%;第三產業增加值663.50億元,增長9.5%。三次產業增加值比重為4.9:56.9:38.2(見圖2)。
居民消費價格基本穩定。全年居民消費價格(CPI)比上年上漲1.2%。八大類消費品及服務價格呈“七漲一跌”態勢;其中,漲幅靠前的是醫療保健類和居住類,分別上漲5.0%和3.2%;教育文化和娛樂類(1.7%)、生活用品及服務類(1.3%)、衣著類(1.1%)、其他用品和服務類(0.6%)、交通和通信類(0.4%)價格均有不同程度上漲;食品煙酒類(-1.1%)價格下跌。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PPI)比上年上漲19.9%。
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主要是: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度不高,產業鏈不完整,城市功能有待進一步提升,生態環境承載壓力較大。
二、工業和建筑業
工業經濟較快增長。按可比價格計算,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9.0%。全市36個工業大類行業中,有30個行業實現增長,行業增長面為83.3%,拉動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0.2個百分點。企業效益明顯提升,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稅總額261.09億元,增長76.5%。
戰略性新興產業快速增長。全年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比上年增長27.3%;其中,節能環保產業增長35.7%,生物產業增長27.3%,高端裝備制造產業增長8.9%,新能源產業增長78.3%,新材料產業增長31.2%,新能源汽車產業增長13.7%。
工業企業產銷兩旺。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品銷售率為98.3%。多數主要工業產品產量保持增長(見下表)。
建筑業穩步發展。全年實現建筑業增加值103.01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6.7%。房屋建筑施工面積1564.24萬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積478.04萬平方米。
三、農業
農業生產平穩增長。全年糧食作物種植面積16.07萬公頃,增長1.5%;糧食產量107.28萬噸,增長1.7%;蔬菜產量73.97萬噸,增長3.1%;水果產量3.57萬噸,增長2.6%。
養殖業生產保持穩定。全年肉類總產量8.22萬噸,比上年下降0.2%;水產品產量11.68萬噸,增長2.1%;蛋類產量2.34萬噸,增長1.9%;牛奶產量4.88萬噸,增長3.3%;生豬飼養量57.33萬頭,下降0.4%。
四、固定資產投資
固定資產投資平穩增長。全年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255.72億元,比上年增長9.3%(見圖3);其中,房地產開發投資259.02億元,增長18.3%。
工業投資占據半壁江山。全年第一產業完成投資52.61億元,比上年增長14.8%。第二產業投資1213.42億元,增長11.6%;其中,工業投資1206.69億元,增長11.3%;工業投資占全市投資的比重為53.5%,比上年提升1個百分點。第三產業投資989.69億元,增長6.3%。
重點項目建設有序推進。全年實施重點項目800個,完成投資1101.07億元。省億元以上重點項目完成投資737.2億元,省億元以上新開工重點項目投資323.53億元。康佳新型節能環保技術產業化、驚天液壓破拆屬具及裝備生產等155個重點項目竣工投產,馬鋼埃斯科特鋼、歡顏機器人等220個續建重點項目加快建設,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零部件基地、聚億太陽能智能跟蹤系統等248個重點項目開工建設。
五、國內貿易
消費品市場繁榮興旺。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29.45億元,比上年增長12.5%(見圖4)。分區域看,城鎮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84.25億元,增長12.5%;農村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5.2億元,增長12.7%。分行業看,商品零售總額460.91億元,增長12.6%;餐飲收入總額68.54億元,增長11.8%。
六、對外經濟
招商引資取得新突破。全年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22.76億美元,比上年增長8.6%。
對外貿易發展勢頭強勁。全年實現進出口總額38.05億美元,比上年增長19.3%;其中,進口總額22.16億美元,增長31.9%;出口總額15.89億美元,增長5.3%。中小企業進出口總額19億美元,增長13.6%。
七、交通、郵電和旅游
交通運輸能力提升。全年鐵路客運量649.05萬人,鐵路貨運量283.59萬噸;公路客運量2178萬人,公路貨運量7292萬噸;港口貨物吞吐量11014萬噸,比上年增長4.1%;集裝箱吞吐量25.2萬標箱,增長13.2%。國道367馬鞍山段、國道206和縣段全線開工建設。寧波舟山直達馬鞍山2萬噸級江海聯運特種船成功下水試航,慈湖綜合碼頭、海辰倉儲碼頭竣工驗收并投入運營。
郵電通訊業穩步發展。全年郵電業務收入20.63億元,比上年增長7.7%。年末固定電話用戶25.89萬戶;其中,城市電話用戶10.36萬戶,鄉村電話用戶15.53萬戶。年末移動電話用戶197.76萬戶;其中,3G、4G用戶149.16萬戶。年末寬帶用戶57.6萬戶。
旅游業發展較快。全年旅游業總收入262.6億元,比上年增長25.0%;其中,國際旅游外匯收入1.2億美元,增長30.4%。全年接待海外旅游者16.34萬人次,增長18.0%。星級飯店18家;其中,五星級2家,四星級6家,三星級8家。現有A級景區29處;其中,4A級景區7處。
八、財政、金融和保險
財政收入質量提升。全年實現財政收入245.29億元,比上年增長10.1%(見圖5)。稅收收入207.83億元,增長20%;稅收收入占財政收入比重為84.7%,比上年提升7個百分點。財政支出227.94億元,增長6.7%;其中,民生支出189.08億元,增長6.2%;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28.34億元,增長33.6%。
金融市場平穩運行。年末全市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余額1994.05億元,比年初增加122.08億元;其中,單位存款904.58億元,比年初增加43.73億元。金融機構本外幣貸款余額1501.85億元,比年初增加151.35億元;其中,短期貸款416.55億元,比年初增加70.91億元;中長期貸款924.20億元,比年初增加119.77億元。
保險事業蓬勃發展。全市各類保險機構26家。全年保費總收入38.7億元,比上年增長18.0%;其中,財產險保費收入14.6億元,增長13.4%;人身險保費收入24.1億元,增長20.9%。
九、城市建設
城鄉基礎設施逐步完善。城市建成區面積98.2平方公里。新開工建設城鄉基礎設施項目184個,完成投資238.63億元。慈湖河路改造工程、江東大道四期、保稅區“一縱五橫一環”基本建成通車。秀山醫院、市體育會展中心、綜合客運中心樞紐站等一批公益性項目加快推進。完成棚戶區改造1.37萬套。
城市園林綠化水平提升。全年新增綠地面積158.6公頃,城區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5.14平方米,建成區綠化覆蓋率44.37%。
十、科學技術和教育
科技創新能力進一步增強。全年新認定科技小巨人企業50家。專利申請量10116件,比上年增長16.3%。承擔實施省級以上科技計劃項目33項。
高新技術產業快速發展。全年高新技術產業產值比上年增長44.9%。新認定高新技術企業68家、高新技術產品372個、民營科技企業21家。新認定市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49家,培育認定市級農業科技園區3家。
教育事業全面發展。全年財政用于教育的支出33.34億元。全市高等院校6所;中小學及其他各類學校633所;其中,幼兒園290所,小學227所,特殊教育學校3所,普通中學104所。省一類幼兒園10所,省示范高中11所,省特色初中1所,省特色小學2所,國家重點職業學校5所。中小學及其他各類學校在校學生30.24萬人、教職工2.42萬人。高中階段在校學生7.17萬人,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117.9%。
人才隊伍建設取得新進展。全年實施引智項目9個,引進外國專家16人,辦理外國人來華工作許可證申請96項。新增博士后工作站3家。16人入圍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20人獲批省戰略性新興產業技術領軍人才,2家企業入選省高層次人才創新項目。成功承辦1項“萬名專家服務基層行動計劃”。培養高技能人才6597人。
十一、文化、衛生和體育
文化事業欣欣向榮。成功舉辦2017年中國文化館年會、第29屆馬鞍山中國李白詩歌節。年末擁有公共圖書館7家,藏書223萬冊;專業藝術表演團體28個;文化館7家;綜合檔案館7家,檔案資料172.04萬卷(件),總建筑面積2.57萬平方米。廣播人口覆蓋率、電視人口覆蓋率均為100%。
衛生事業健康發展。全市衛生機構989個;其中,醫院、衛生院102個,社區衛生服務機構108家,標準化村衛生室429所。病床9322張,衛生技術人員1.25萬人。全市以鄉鎮為單位四苗、五苗接種率99.54%,乙肝疫苗首針接種率99.99%。
體育事業持續發展。全年參加省常規項目比賽獲得獎牌319枚;其中,金牌88枚、銀牌96枚、銅牌135枚。第十三屆全運會上,我市培養輸送的運動員取得1金1銀1銅的好成績。成功舉辦中國·馬鞍山第六屆體育舞蹈公開賽等大型體育賽事20多項。
十二、資源、環境和安全生產
礦產資源豐富。全市已發現40種礦種;其中,金屬礦產10種,非金屬礦產29種,水汽礦產1種。查明資源儲量的礦種共計27種;其中,金屬礦產3種,非金屬礦產24種。
生態文明建設持續推進。四度蟬聯“全國文明城市”桂冠;當涂縣以全省第1的名次成功當選全國文明城市(縣級市和縣)。新增全國文明村鎮4個,全省文明村鎮4個;全國文明單位4家。非煤礦山、沿江化工企業等重點領域問題整治成效明顯。完成黑臭水體整治25個;新建地下綜合管廊5公里、排水管渠234.2公里。空氣質量優良率65.6%,城市飲用水水質達標率100%。
安全生產形勢良好。全年億元GDP生產安全事故死亡人數0.03人,沒有較大及以上生產安全事故發生。
十三、人口、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
人口總量保持穩定。年末全市戶籍人口229.35萬人,其中,城鎮人口111.14萬人,鄉村人口118.21萬人。據抽樣調查,全市常住人口230.2萬人。城鎮化率67.89%,比上年提高1.4個百分點。全年人口出生率11.03‰,死亡率5.33‰,自然增長率5.7‰。
城鄉居民收入提升。全年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260元,比上年增長9.3%;其中,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403元,增長8.6%;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358元,增長9.3%。
居民儲蓄持續增加。年末全市金融機構個人存款余額1038.06億元,比上年增長6.8%;其中,活期存款278.07億元,增長6.7%;定期及其他存款759.99億元,增長6.8%。
社會保障事業成效顯著。全年新增就業5.78萬人,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1.31萬人,“4050”人員等困難群體再就業4879人,城鎮登記失業率2.98%。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參保人數59.42萬人,失業保險參保人數26.33萬人,醫療保險參保人數99.78萬人,工傷保險參保人數30.83萬人,生育保險參保人數59.44萬人。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參保人數94.97萬人,參保率94.2%。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障實現即征即保,參保人數15.97萬人。
社會福利事業全面推進。全年城鄉最低生活保障救助95萬人次,支付低保金3.4億元。城市、農村社區養老服務設施覆蓋率均為100%,城市社區助老服務站覆蓋率100%,農村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站聯網率100%。新增社會辦養老機構14家,養老床位1095張。社會收養性福利床位數1.8萬張;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1.53萬人;接受社會捐贈886萬元;城鎮擁有各種社區服務設施419處;便民利民服務網點769個。福利彩票銷售2.56億元,籌集福利彩票公益金7548萬元。
說明:
1.本公報為初步統計數,正式統計數據以《2018年馬鞍山統計年鑒》為準。
2.公報中全市生產總值及三次產業增加值絕對數按現價計算,增長速度按可比價格計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