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鞍山市統計局
(2021年3月19日)
2020年是馬鞍山發展史上極不平凡的一年,更是具有劃時代和里程碑意義的一年,全市上下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和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安徽重要講話指示精神,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扎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經濟運行逐季改善、回歸常態,交出了一份全市人民滿意的答卷。
一、綜合
經濟總量穩步提升。初步核算,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2186.90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4.2%。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99.19億元,增長1.6%;第二產業增加值1045.37億元,增長5.5%;第三產業增加值1042.34億元,增長2.9%。三次產業增加值比重為4.5:47.8:47.7。
圖1:2015-2020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及增長速度
圖2:2015-2020年全市三次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
市場物價有所上漲。全年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比上年上漲2.8%。八大類消費品及服務價格指數呈“六漲二跌”態勢。其中,食品煙酒類(9.7%)漲幅靠前;其他用品和服務類(3.6%)、醫療保健類(1.1%)、教育文化和娛樂類(0.4%)、居住類(0.3%)均有不同程度的上漲;衣著類(-0.3%)、交通和通信類(-3.2%)價格下跌。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比上年下跌1.2%。
二、工業和建筑業
工業經濟實現較快增長。按可比價格計算,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6.6%。全市36個工業大類行業中,有19個行業增長,行業增長面52.8%。19個行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8.3%,拉動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8.9個百分點。企業效益改善,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稅總額231.64億元,增長5.8%。
戰略性新興產業快速發展。全年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比上年增長22.6%;八大戰新產業全部增長,其中,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增長94.8%、節能環保產業增長67.7%、生物產業增長41.5%、數字創意產業增長25.7%、新能源產業增長18.5%、新能源汽車產業增長9.1%、高端裝備制造產業增長6.6%、新材料產業增長5.3%。
工業企業產銷基本銜接。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品銷售率為96.6%。多數主要工業產品產量增長(見下表)。
主要工業產品產量
產品名稱
單位
產量
比上年增長(%)
生鐵
萬噸
1868.68
2.5
粗鋼
萬噸
2096.72
5.7
鋼材
萬噸
1984.40
4.1
水泥
萬噸
1863.84
14.3
改裝汽車
萬輛
1.09
10.2
汽車及底盤
萬輛
1.78
14.0
機制紙及紙板
萬噸
195.51
-5.2
啤酒
萬升
9589
-11.7
紗
萬噸
0.54
2.7
服裝
萬件
3649
-25.5
泵
萬臺
1.91
-63.8
閥門
萬噸
8.76
7.6
建筑業平穩發展。全年實現建筑業增加值197.9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5.8%。房屋建筑施工面積1462.3萬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積287.9萬平方米。
三、農業
農業生產平穩發展。全年實現農業總產值173.13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2.2%。糧食種植面積17.60萬公頃,下降0.2%;糧食總產量104.80萬噸,下降3.6%;蔬菜播種面積39.97萬畝,增長3.5%;蔬菜產量80.66萬噸,增長4.0%。
養殖業生產基本穩定。全年肉類總產量7.80萬噸,比上年下降1.9%;水產品產量10.83萬噸,增長3.0%;禽蛋產量3.37萬噸,增長7.0%;牛奶產量3.86萬噸,增長23.0%;生豬出欄33.28萬頭,下降4.2%。
四、固定資產投資
固定資產投資穩定增長。全年固定資產投資比上年增長8.4%;其中,第一產業投資下降5.2%,第二產業投資增長3.3%,第三產業投資增長13.9%。
基礎設施投資高速增長。全年基礎設施投資比上年增長41.0%,增速比全市固定資產投資高32.6個百分點,拉動全市投資增長4.8個百分點;基礎設施投資占全部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達15.1%。
重點項目建設加快推進。全年實施重點項目705個,完成投資1199.78億元,其中,省億元以上重點項目702個,海底撈智慧工廠等229個項目開工建設,老虎燃氣等470個項目加快推進,國內首條重型H型鋼生產線等160個項目竣工投產。
五、國內貿易
消費品市場發展態勢良好。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95.79億元,比上年增長2.7%。分城鄉看,城鎮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25.11億元,增長2.6%;鄉村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0.68億元,增長3.6%。分消費形態看,商品零售額696.42億元,增長3.2%;餐飲收入實現99.37億元,下降1.0%。
圖3:2015-2020年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及增長速度
六、對外經濟
利用外資有所增長。全年實現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28.15億美元,比上年增長5.9%。實際利用省外億元以上項目到位資金1217.8億元,增長17.1%。寶能智能家居及裝配式建筑產業園、海底撈擴能及供應鏈整合等27個20億元以上工業項目簽約,奧克斯智造產業園、馬鞍山智能裝備及大數據產業園、中電泰日升馬鞍山生產基地等16個20億元以上工業項目落地開工。
對外貿易較快增長。全年實現外貿進出口總額58.2億美元,比上年增長12.1%;其中,進口總額24.9億美元,下降1.9%;出口總額33.3億美元,增長25.6%。積極參與安徽自貿區聯動發展,加快打造安徽保稅港區,連續11年獲評中國外貿百強城市。
七、交通、郵電和旅游
交通運輸能力提升。全年鐵路客運量465.57萬人,鐵路貨運量328.5萬噸;公路客運量886萬人,公路貨運量11613萬噸;港口貨物吞吐量11114.39萬噸,集裝箱吞吐量19.38萬標箱。巢馬高鐵、寧馬高速“四改八”加快建設,鄭蒲港鐵路試運營,商合杭高鐵含山段建成通車,S105、圍烏路等省際快速通道開工建設。
郵電通訊業平穩發展。全年郵電業務收入23.85億元,比上年增長7.9%。年末固定電話用戶20.44萬戶;其中,城市電話用戶12.53萬戶,鄉村電話用戶7.91萬戶。年末移動電話用戶244.44萬戶;其中,3G及以上用戶217.95萬戶。年末寬帶用戶82.84萬戶。
旅游產業發展取得新進展。采石磯文化生態旅游區成功晉升為國家5A景區。全年旅游業總收入204.25億元;其中,國際旅游外匯收入0.12億美元。接待海外旅游者1.56萬人次。星級飯店8家;其中,五星級2家,四星級5家,三星級1家。現有A級景區31處;其中,5A級景區1處,4A級景區8處。
八、財政、金融和保險
財政收入較快增長。全年實現財政收入300.70億元,比上年增長5.6%。稅收收入252.04億元,增長5.3%;稅收收入占財政收入比重83.8%。財政支出264.79億元,增長4.5%;其中,民生支出225.19億元,增長3.9%;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33.21億元,增長0.4%。
金融市場運行穩健。年末全市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余額2778.85億元,比年初增加310.93億元;其中,單位存款1201.25億元,比年初增加105.52億元。金融機構本外幣貸款余額2261.34億元,比年初增加415.66億元;其中,短期貸款595.73億元,比年初增加112.52億元;中長期貸款1395.11億元,比年初增加304.47億元。
保險事業持續發展。全市各類保險機構30家。全年保費總收入49.17億元,比上年增長6.2%;其中,財產險保費收入19.95億元,增長7.3%;人身險保費收入29.22億元,增長5.4%。
九、城市建設
城鄉綜合承載能力不斷增強。城市建成區面積101.5平方公里。向山地區生態環境綜合整治全面啟動,人民醫院東院二期項目加快建設,南部污水處理廠擴建完工,采石河以南區域建設提速。完成老舊小區整治改造36個,城鎮棚戶區和“城中村”改造9403戶。在全省率先完成城區雨污分流改造,新建改建停車位近3000個。
城市綠化水平提升。全年新增綠地面積153.69公頃,城區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5.35平方米,建成區綠化覆蓋率46.28%。
十、科學技術和教育
科技創新能力增強。全年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24.6%,高新技術企業586家。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6985件,增長25.6%。承擔實施省級以上科技計劃項目40項,建成省級以上科技企業孵化器、省級以上眾創空間2家。新增省級智能工廠和數字化車間16個。全省推進5G示范應用現場會在我市成功召開。
教育事業持續發展。全年財政用于教育的支出38.45億元。全市高等院校6所;中小學及其他各類學校623所;其中,幼兒園302所,小學201所,特殊教育學校4所,普通中學107所。省一類幼兒園10所,省示范高中11所,省特色初中1所,省特色小學2所,國家重點職業學校5所。中小學及其他各類學校在校學生30.25萬人、教職工2.55萬人。高中階段在校學生6.57萬人,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107.08%。星光學校等5所中小學建成使用,義務教育課后延時服務啟動實施。
人才隊伍建設加快推進。大力推進“詩城英才”計劃,全年引進“龍馬”人才101人、“駿馬”人才3116人、“驛馬”人才49人,新增專業技術人才7558人,引進培養技能人才20814人。實施黨政、教育、醫療三個引才專項,引進急需緊缺專業人才56人。在本土高端人才培養方面,入選省突出貢獻人才1人,新增長江學者1人,入選省“115”產業創新團隊5個、省“特支計劃”專家5人,入選省首屆“江淮名匠”23人,享受國務院和省政府特殊津貼11人,均居全省前列。
十一、文化、衛生和體育
公共文化服務水平提升。成功舉辦第32屆馬鞍山中國李白詩歌節、第14屆馬鞍山李白戶外旅游節等群眾活動。年末擁有公共圖書館7家,藏書240萬冊;專業藝術表演團體36個;文化館6家;綜合檔案館7家,總建筑面積2.0萬平方米,檔案資料229.14萬卷(冊)。廣播人口覆蓋率、電視人口覆蓋率均為100%。
衛生事業健康發展。全市衛生機構1069個;其中,醫院、衛生院106個,社區衛生服務機構97個,標準化村衛生室430所,病床1.46萬張,衛生技術人員1.45萬人。以鄉鎮為單位,四苗、五苗接種率99.62%,乙肝疫苗首針接種率99.94%。市人民醫院東院開診運營。
體育事業持續發展。全年參加省常規項目比賽獲得獎牌251枚;其中,金牌82枚、銀牌84枚、銅牌85枚。我市運動員在全國皮劃艇、賽艇項目錦標賽中勇奪金牌。
十二、資源、環境和安全生產
礦產資源豐富。全市已發現40種礦種;其中,金屬礦產9種,非金屬礦產29種,水汽礦產2種。查明資源儲量的礦種共計27種;其中,金屬礦產3種,非金屬礦產24種。
生態環境建設取得重大突破。習近平總書記親臨馬鞍山考察,充分肯定我市長江大保護的生動實踐和綠色發展的成效。全年PM2.5平均濃度36.0微克/立方米,空氣質量優良率88.3%。城區35條黑臭水體全面消除黑臭,5個國控斷面水質全部達到Ⅲ類及以上標準。建成全省首個一般工業固廢處置填埋場,危廢安全處置率100%。
安全生產形勢良好。全年億元GDP生產安全事故死亡人數0.03人,沒有較大及以上生產安全事故發生。
十三、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
城鄉居民收入穩步提升。全年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392元,比上年增長6.6%;其中,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1804元,增長5.7%;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421元,增長8.3%。
居民儲蓄持續增加。年末全市金融機構本外幣住戶存款余額1507.63億元,比年初增加199.56億元;其中,活期存款913.52億元,比年初增加98.86億元;定期及其他存款594.11億元,比年初增加100.70億元。
社會保障體系進一步完善。全年新增就業4.50萬人,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0.96萬人,“4050”人員等困難群體再就業0.26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2.80%。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參保人數64.31萬人,失業保險參保人數27.72萬人,工傷保險參保人數31.57萬人。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參保人數166.98萬人,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參保人數93.20萬人,參保率99.22%。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障實現即征即保,參保人數17.76萬人。
社會福利事業持續推進。全年城鄉最低生活保障救助77萬人次,支付低保金3.92億元。新增養老機構項目8個、社會收養性福利床位數2.21萬張;接受社會捐贈1581.1萬元;城鎮擁有各種社區服務設施539處;便民利民服務網點809個。福利彩票銷售1.77億元,籌集福利彩票公益金0.58億元。實施脫貧攻堅“八大工程”和“百企幫百村”專項行動,發展農業特色產業扶貧園區基地28個,全市累計300戶916人順利脫貧。獲評全國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優秀城市。
說明:
1.本公報為初步統計數,正式統計數據以《2021年馬鞍山統計年鑒》為準。
2.2020年開展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相關人口數據單獨發布。
3.公報中全市生產總值及三次產業增加值絕對數按現價計算,增長速度按可比價格計算。
4.公報中歷史年份數據為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后修訂數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