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會員中心
   
統計年鑒年度索引: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統計年鑒分省、行業總索引 ]
統計公報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統計公報分省總索引 ]
站內搜索: 高級搜索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統計公報 > 安徽

滁州市2020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時間:2021-08-10 13:14:02 來源:滁州市統計局 作者: 點擊:1032次
滁州市統計局
 
(2021年3月26日)
 
2020年,面對復雜多變的外部環境和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全市上下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中央、省委決策部署,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安徽重要講話指示精神,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扎實推動長三角一體化和高質量發展,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大局總體穩定,主要經濟指標增長平穩,“十三五”規劃圓滿收官。
 
一、綜合
 
初步測算,全年實現生產總值(GDP)[2]3032.1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4.4%,高于全省0.5個百分點,總量居全省第3位,增速居全省第1位。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71.7億元,增長1.7%;第二產業增加值1477.8億元,增長6.1%;第三產業增加值1282.6億元,增長2.5%。三次產業結構調整為9.0:48.7:42.3,其中工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為39.2%。
 
表12020年全市生產總值構成及增長速度
 
單位:億元、%
 
指標
 
絕對數
 
比上年增長
 
生產總值
 
3032.1
 
4.4
 
其中:第一產業[3]
 
271.7
 
1.7
 
第二產業
 
1477.8
 
6.1
 
第三產業
 
1282.6
 
2.5
 
其中:農林牧漁業
 
294.8
 
2.0
 
工業
 
1189.3
 
5.6
 
建筑業
 
289.0
 
8.5
 
批發和零售業
 
198.9
 
0.9
 
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
 
135.0
 
-0.8
 
住宿和餐飲業
 
45.7
 
-6.0
 
金融業
 
138.7
 
8.0
 
房地產業
 
223.4
 
0.8
 
營利性服務業
 
271.6
 
5.8
 
非營利性服務業
 
245.6
 
1.9
 
年末全市戶籍人口454.6萬人,比上年減少0.7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2.82%,比上年上升0.15個百分點。
 
全年居民消費價格累計上漲2.4%,漲幅低于上年0.4個百分點。從構成類別看,八大類商品和服務價格同比呈現“六漲兩跌”態勢。按漲幅由高到低排列,食品煙酒價格上漲8.0%,其他用品及服務價格上漲3.0%,醫療保健價格上漲1.1%,教育文化和娛樂價格上漲0.8%,居住價格上漲0.4%,衣著價格上漲0.2%,生活用品及服務價格下降0.7%,交通和通信價格下降4.0%。
 
表22020年城鎮居民消費價格變動情況
 
指標及分類
 
同比漲跌幅度±%
 
居民消費價格
 
其中:食品煙酒
 
其中:糧食
 
 
畜肉
 
水產品
 
 
干鮮瓜果
 
衣著
 
居住
 
生活用品及服務
 
交通和通訊
 
教育文化和娛樂
 
醫療保健
 
其他用品和服務
 
2.4
 
8.0
 
0.3
 
12.9
 
27.8
 
12.1
 
-8.6
 
-12.8
 
0.2
 
0.4
 
-0.7
 
-4.0
 
0.8
 
1.1
 
3.0
 
二、農業
 
全年農作物播種面積90.6萬公頃。其中,糧食作物播種面積82.7萬公頃,比上年減少0.4%;油料作物播種面積3.6萬公頃,比上年增長5.5%;蔬菜播種面積2.9萬公頃,比上年增長4.4%。
 
全年糧食總產量465.7萬噸,比上年增產0.3%。經濟作物增長平穩,其中,全年棉花產量1374噸,比上年減產22.9%;蔬菜產量100.5萬噸,比上年增產5.5%;水果產量25.3萬噸,比上年增產5.4%;油料產量11.8萬噸,比上年增長6.1%。
 
全年肉蛋奶總產量48.6萬噸,同比增加0.2%。其中,肉類產量34.4萬噸,比上年下降2.0%;禽蛋產量13.7萬噸,比上年增長5.7%;牛奶產量5430噸,比上年增長14.0%。水產品產量36.5萬噸,比上年增長0.4%。
 
2020年末,全市農業機械總動力732萬千瓦,比上年增長0.12%;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83%,同比提高0.4個百分點;拖拉機40.5萬臺,其中大中型3.1萬臺;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純)31.3萬噸,比上年下降2.9%。農村用電量12.5億千瓦時,比上年增長1.6%。年末農田有效灌溉面積達49.1萬公頃,全年完成重點水利工程66項,基建工程當年完成投資31.54億元。
 
表32020年主要農產品產量
 
單位:噸、%
 
名稱
 
絕對數
 
比上年增長
 
糧食
 
4656914
 
0.3
 
其中:稻谷
 
2568108
 
-1.9
 
小麥
 
1776232
 
2.2
 
玉米
 
234052
 
11.1
 
大豆
 
59485
 
-2.7
 
油料
 
117664
 
6.1
 
其中:花生
 
88768
 
4.8
 
油菜籽
 
28374
 
10.1
 
棉花
 
1375
 
-22.9
 
水果
 
253052
 
5.4
 
茶葉
 
558
 
91.1
 
蔬菜
 
1004700
 
5.5
 
肉類
 
343514
 
-2.0
 
禽蛋
 
137055
 
5.7
 
牛奶
 
5430
 
14.0
 
水產品
 
365359
 
0.4
 
三、工業和建筑業
 
全年全部工業實現增加值1189.3億元,比上年增長5.6%。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4]比上年增長7.5%。在規模以上工業中外商及港澳臺商投資企業、股份制企業和集體企業增長較快。
 
表42020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速度
 
單位:%
 
指標及分類
 
比上年增長
 
規模以上工業
 
7.5
 
其中:國有企業
 
2.9
 
集體企業
 
3.0
 
股份合作企業
 
-42.2
 
股份制企業
 
8.5
 
外商及港澳臺商投資企業
 
8.8
 
其他類型企業
 
-29.8
 
其中:大中型工業企業
 
1.6
 
規模以上工業中,36個工業行業大類中的20個行業增加值同比增長。其中:金屬制品業增長93.8%,橡膠和塑料制品業增長35.2%,化學纖維制造業增長32.5%,紡織業增長28.2%,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增長26.7%,鐵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運輸設備制造業增長25.9%,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增長22.9%,汽車制造業增長10.8%,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增長8.7%,非金屬礦物制品業增長3.2%,煙草制品業增長2.8%。
 
年末,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3.0%,增加值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48.9%;年末,戰略性新興產業的企業數為417家,產值累計增長29.8%,產值總量占全部規模工業的比重為42.4%。
 
年末,億元以上工業企業達到501家,工業總產值累計增長16.7%,比全市平均增速高11.8個百分點,對規模工業的貢獻率為184.8%,拉動全市規模工業增長13.9個百分點。
 
年末,全市六大支柱產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278家,企業數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的69.6%,增加值累計增長6.6%,增加值總量占全部規模工業的69.6%,對規模以上工業增長的貢獻率達到61.8%,拉動規模工業增長4.6個百分點。
 
表52020年六大支柱產業生產情況
 
企業數(個)
 
增加值(%)
 
累計占比
 
增速
 
對規模工業貢獻率
 
拉動規模工業增長百分點
 
合計
 
1278
 
100.0
 
6.6
 
61.8
 
4.6
 
硅基材料產業
 
91
 
7.6
 
-5.3
 
-4.3
 
-0.3
 
先進裝備產業
 
559
 
27.0
 
-8.4
 
-24.7
 
-1.9
 
智能家電產業
 
198
 
24.9
 
11.7
 
26.1
 
2.0
 
農副產品深加工產業
 
222
 
13.2
 
-10.4
 
-15.1
 
-1.1
 
新能源產業
 
58
 
9.1
 
107.6
 
46.0
 
3.5
 
新型化工產業
 
150
 
18.1
 
22.4
 
33.8
 
2.5
 
主要工業產品產量方面,原鹽155.4萬噸,增長4.0%;卷煙137.9億支,增長2.5%;發動機2043.0萬千瓦,增長1.2%;家用電冰箱570.8萬臺,增長6.2%;光纜1049343芯千米,增長93.5%。
 
表62020年主要工業產品產量情況
 
名稱
 
單位
 
絕對數
 
比上年增長(%)
 
原鹽
 
萬噸
 
155.4
 
4.0
 
大米
 
萬噸
 
198.5
 
-15.8
 
白酒
 
萬升
 
641.0
 
-19.7
 
卷煙
 
億支
 
137.9
 
2.5
 
復合木地板
 
萬平方米
 
3244.1
 
-7.4
 
農用化肥
 
萬噸
 
11.0
 
-6.1
 
水泥
 
萬噸
 
1323.5
 
-0.4
 
商品混凝土
 
萬立方米
 
1416.6
 
-1.0
 
多晶硅
 
 
5460.9
 
-24.4
 
發動機
 
萬千瓦
 
2043.0
 
1.2
 
光纜
 
芯千米
 
1049343
 
93.5
 
家用電冰箱
 
萬臺
 
570.8
 
6.2
 
房間空調器
 
萬臺
 
89.2
 
-63.0
 
彩色電視機
 
萬臺
 
446.3
 
-16.1
 
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3111.7億元,比上年增長1.2%;實現利稅總額379.3億元,比上年下降9.8%,其中利潤283.4億元,比上年下降6.1%。
 
全年建筑業完成增加值289.0億元,同比增長8.5%。年末,資質以上建筑企業433戶,全年共完成建筑業總產值602.7億元,比上年增長13.2%;實現利潤總額11.6億元,比上年下降15.3%;完成房屋建筑施工面積2334.1萬平方米,比上年增長5.3%,其中當年新開工面積1472.8萬平方米,比上年增長3.4%;房屋竣工面積1272.5萬平方米,比上年下降3.7%。
 
四、固定資產投資
 
全年固定資產投資[5]比上年增長10.1%。其中,500萬元以上項目投資比上年增長11.3%;按產業分,第一產業投資增長52.7%;第二產業投資下降2.0%;第三產業投資增長18.4%。分行業看,制造業投資下降3.8%;批發零售業投資增長10.6%;房地產業投資增長11.1%;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投資增長13.8%;教育投資增長76.2%。
 
圖12010-2020年固定資產投資增長速度(%)
 
全年500萬元以上固定資產投資施工項目1610個。其中,當年新開工項目625個,下降12.2%;億元以上項目677個,同比增長23.1%;當年已投產項目566個。
 
全年完成房地產開發投資507.3億元,增長8.0%;房屋施工面積3611.4平方米,下降1.4%,其中新開工面積1000.5萬平方米,增長12.4%;房屋竣工面積404.3萬平方米,下降22.2%。商品住宅銷售額676.9億元,增長0.1%。
 
全市把重大建設項目攻堅行動作為項目工作主抓手,共有1376個項目納入攻堅行動,總投資超萬億元。全市攻堅行動項目實現新開工651個,完成計劃目標115%;實現竣工435個,完成計劃目標120%。其中省重點項目新開工362個、新竣工175個,完成投資1261.7億元。
 
五、國內貿易
 
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182.6億元,比上年增長3.9%;其中,限上消費品零售額282.0億元,增長4.7%。分區域看,城鎮實現消費品零售額934.8億元,鄉村實現消費品零售額247.8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2.8%、8.3%。分構成看,商品零售額1033.5億元,增長4.9%;餐飲收入149.1億元,下降2.6%。
 
從限額以上單位商品零售分類完成情況看,吃類商品零售額46.5億元,增長14.1%;穿類商品零售額11.6億元,下降7.1%;用類商品零售額201.5億元,增長3.8%,其中,日用品類增長17.9%,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下降7.2%,中西藥品類增長13.4%,石油及制品類增長2.5%,建筑及裝潢材料類增長11.8%,汽車類下降1.3%。
 
圖22010-2020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及其增長速度[6]
 
六、對外經濟和旅游業
 
全年進出口386556萬美元,比上年下降4.0%,其中出口總額291881萬美元,增長29.8%,進口總額94675萬美元,下降46.7%。從進出口經營主體看,內資生產企業完成296417萬美元,下降9.2%;外商投資企業完成90139萬美元,增長18.3%。
 
圖32010-2020年進出口總額及其增長速度
 
表72020年進出口額主要分類及地區分布
 
單位:萬美元、%
 
指標及分類
 
絕對數
 
比上年增長
 
進出口額
 
38.7
 
-4.0
 
其中:一般貿易
 
32.8
 
-9.1
 
加工貿易
 
5.9
 
41.4
 
其中:對美國
 
6.7
 
60.5
 
對歐盟(不含英國)
 
5.4
 
16.5
 
對日本
 
3.6
 
-41.9
 
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
 
11.5
 
25.5
 
全年招商引資境內省外增長12.2%,來自長三角區域資金占境內省外引資總量的62.4%。
 
2020年,全市共接待游客1837.0萬人次、旅游業總收入151.4億元,同比恢復率分別為58.3%、52.7%,年末,全市共有A級旅游景區42個、星級飯店10家、星級旅游餐館17家、星級農家樂192家、旅行社66家、旅行社分社21個、旅行社服務網點186個。
 
七、交通和郵電
 
全年貨物運輸周轉量347.5億噸公里。其中公路貨物運輸周轉量288.1億噸公里;水運貨物運輸周轉量59.4億噸公里。全年旅客周轉量9.38億人公里。
 
年末全市民用汽車擁有量53.3萬輛,比上年增長9.6%,其中私人汽車擁有量46.2萬輛,增長9.5%;私人轎車擁有量42.3萬輛,增長9.7%。
 
2020年,全市郵政行業業務收入累計完成13.7億元,同比增長26.0%。其中郵政寄遞服務業務收入為1.3億元,同比增長8.5%。全行業業務總量累計完成30.3億元,同比增長43.8%。郵政寄遞服務業務量為9044萬件,同比增長12.6%,其中快遞包裹為3917萬件,同比增長39.0%。快遞業務量累計完成9277.4萬件,同比增長57.8%。全年電信業務總量[7]318.7億元。年末,全市擁有電話418.6萬戶,同比增長3.6%,其中固定電話用戶數38.8萬戶,同比下降4.4%;移動電話用戶數379.8萬戶,同比增長4.5%。年末國際互聯網用戶131萬戶,同比增長11.3%。
 
圖42010-2020年固定、移動電話數
 
八、財政、金融和保險業
 
全年實現財政總收入371.8億元,比上年增長4.1%。其中,地方財政收入226.0億元,增長5.3%。從收入來源結構看,各項稅收完成280.2億元,比上年下降0.7%,占財政總收入的75.4%,同比下降3.6個百分點。從實現主體看,市本級財政收入119.4億元,增長3.9%;縣級財政收入252.4億元,增長4.2%。
 
全年財政支出462.9億元,比上年增長1.7%。其中,教育支出78.2億元,增長3.1%;城鄉社區事務支出63.5億元,下降38.7%;農林水事務支出71.4億元,增長79.7%;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60.9億元,增長13.5%;衛生健康支出51.5億元,下降3.4%;交通運輸支出19.4億元,增長38.6%;住房保障支出12.1億元,下降1.7%。用于民生方面支出393.8億元,比上年增長1.5%,占總支出的85.1%。支持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投入資金97.6億元,保障33項民生工程順利實施,建設類、培訓類項目完工率100%,有效解決群眾關心的重點民生需求。
 
圖52010-2020年財政總收入及其增長速度
 
金融業務快速發展。年末,全市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存款余額3129.9億元,比年初增加334.9億元,增長12.0%。其中,境內單位存款余額760.5億元,比年初增加90.2億元;境內個人存款余額1802.2億元,比年初增加268.7億元。年末,金融機構各項貸款余額3017.7億元,比年初增596.6億元,增長24.6%。從貸款期限看,短期貸款余額892.0億元,比年初增加107.3億元;中長期貸款余額1912.7億元,比年初增加377.8億元。
 
2020年新增金春股份、龍利得2家境內上市公司,新增定遠縣華甬新材料1家“新三板”掛牌企業,明光浩淼安防科技從“新三板”創新層轉板至精選層,新增省區域股權交易中心掛牌企業143家。2020年末,全市有境內外上市公司10家,“新三板”掛牌企業17家,省區域股權交易中心掛牌企業396家。
 
2020年末,全市共有財產險、人身險市級公司41家,其中財產險公司20家、人身險公司21家;全年保費收入67.9億元,同比增長5.5%。財產保險保費收入31.1億元,同比增長10.1%;其中,機動車險保費收入17.8億元,同比下降2.0%;意外健康險保費收入6.6億元,同比增長45.1%;農業險保費收入3.4億元,同比增長26.7%。人身保險保費收入36.8億元,同比增長2.0%。其中,個人代理保費收入27.7億元,同比增長7.4%;銀郵代理業務8.0億元,同比下降12.0%;續期業務25.2億元,同比增長15.1%。支付賠款(給付)47.7億元,同比增長13.9%。其中,財產險賠款33.9億元,同比增長15.6%;人身險支付賠款(給付)13.8億元,同比增長10.2%。繳納各項稅款1.1億元;代扣代繳各項稅款1.4億元;保險消費者保單借款4.7億元,同比增長50.7%。
 
九、科學技術和教育
 
2019年全市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50.6億元,較上年增長20.2%,研發經費投入占GDP比重為1.7%,較上年提高0.12個百分點。2020年全市擁有省級以上研發平臺192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600家,比上年增加163家;國家級科技孵化器2家、國家級眾創空間4家、省級孵化器3家、省級眾創空間9家、市級眾創空間14家、省級院士工作站9家;國家農業科技園區2個、省級高新區2個;全年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3%,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在全省占比達9.5%;全年獲省級科技成果登記3070項、省級科技進步獎18項。
 
年末,全市各級各類學校(不含高等教育)共有1057所,在校生59.4萬人,教職工4.3萬人,專任教師3.8萬人。其中幼兒園545所,在園幼兒數12.0萬人,教職工0.9萬人,專任教師0.6萬人;小學227所,在校生24.2萬人,教職工1.2萬人,專任教師1.4萬人;普通中學269所,在校生18.8萬人,教職工2.0萬人,專任教師1.6萬人;中等職業教育學校10所,在校生4.3萬人,教職工0.2萬人,專任教師0.2萬人。特殊教育學校6所,在校生779人,教職工143人,專任教師137人。
 
十、文化、衛生和體育
 
2020年末,全市公共圖書館藏書量230.5萬冊,電子圖書513.2萬冊。全市廣播電視臺8個。全市廣播綜合覆蓋率100%,電視綜合覆蓋率99.78%。廣播全年播放時間4.02萬小時,其中自辦欄目播放時間2.32萬小時;電視全年播放時間5.02萬小時,其中自辦欄目播放時間1.17萬小時。
 
2020年末,全市共有衛生機構1868個。其中,醫院、衛生院172個,疾病控制中心8個,婦幼保健機構9個。全市衛生機構擁有床位26295張,比上年增長21.6%,其中醫院、衛生院擁有床位25226張,比上年增加4401張。衛生機構從業人員3.1萬人。其中,醫院、衛生院技術人員2.1萬人,執業醫生10118人,注冊護士12958人,防疫人員211人。
 
全年全市組織開展各類群眾體育活動756場次。組織千人以上群體活動10場次。2020年新增體育場地410個、面積27.96萬平方米。截止2020年底全市共有體育場地8196個、面積837.05萬平方米,人均體育場地面積2.03平方米。文體廣場123個,全市晨晚練點954個。新成立體育社團6個,目前共有體育協會數171個、俱樂部45個。2020年新增社會體育指導員1169個,目前,共有社會體育指導員12263人,其中國家級68人,一級1198人,二級1348人,三級9395人。
 
2020年全市共有國家級體育傳統特色學校85所,國家級特色幼兒園10所,省級體育傳統項目學校17所,市級體育傳統特色學校176所。國家級青少年體育俱樂部12所,省級青少年體育俱樂部25所。全年輸送后備人才66人。舉辦中小學體育比賽8次,開展傳統體育進校園活動64場次,開展扶貧定點幫扶活動2次。全年省錦標賽共獲得金牌95枚、銀牌64枚、銅牌102枚。體育彩票銷售3.4億元。承接了2020年全國青年男女U18手球錦標賽和全省排球、足球、手球、體操錦標賽,組織了82支代表隊110人參加24項省級以上錦標賽,共獲得獎牌261枚。
 
十一、城市建設與環境保護
 
重點工程建設方面,全年市本級共承建重點項目179個,投資65.3億元。續建項目68個。市政道橋26個,園林景觀、市容衛生、環境治理19個,房建、公建項目23個,投資40.9億元。其中陳灣橋改建工程、憲法主題公園、紅廟排澇一站、紅廟排澇二站、滁州市城建檔案館、城南路網二標段等34個項目已完工。新建項目111個。市政道橋44個,園林景觀、市容衛生、環境治理32個,房建、公建項目35個,投資24.4億元。其中城西水庫清淤擴容、無障礙城市創建設施提升、新建十個社會停車場及已建成停車場充電樁安裝、17個老舊小區整治改造等26個項目已完工。
 
今年共承建項目109個,投資約76.8億元(其中續建項目投資35.5億元,新開工項目投資41.3億元)。累計完成投資約49億元。2020年完成北湖改造古建、遵陽街改造政府投資建設的修繕區、孟公橋、大東門、甕城、下水關、南譙南路、城南路網二標、敬梓路、中都大道北延、定遠路、菱溪路改造、五孔橋、紫薇北路北側地塊綠化、城南綠廊公園一期、二期、菱溪干渠綜合整治、2020年道路綠化一期、市民廣場建設“初心”雕塑、城建檔案館、城市職業學院體育館、如意人家安置小區、東升鄰里安置小區11棟主體、特勤消防站、車駕管中心、市殯儀館擴建二期、皖東強對流天氣監測預警中心、鳳翔苑等滁城40個安置小區創建達標提升、消減城市快速通道噪聲擾民工程、10個社會停車場、中都大道與洪武路東北等8個道路交口提升改造;奧體中心、市一院北區地塊綜合改造、滁州中學新校區、龍興路、明湖大道、紫薇北路下穿京滬鐵路立交和上跨清流河橋、定遠路和中都大道周邊環境整治、內城河下游綠化、滁州大道綠化、京滬鐵路東側環境綜合整治、老城區歷史文化街區綜合改造等一批重點項目正在加快建設。
 
年末,市轄區建成區面積103.81平方公里,比上年末增加11.49平方公里。年末自來水日生產能力達到93.9萬立方米。全年天然氣供氣總量67366.1萬立方米,比去年增加19853.5萬立方米。
 
年末,全市公路通車里程30325公里[8]。
 
全市公交運營線路281條,比上年增加96條,實有公交車輛1899輛,比上年增加266輛,全年公共汽車客運量12896萬人次。全市巡游出租汽車3152輛,網約車1138輛。
 
年末,全市共有自然保護區2個,自然保護區面積22403公頃,當年人工造林面積9833公頃。全市共有環境監測站和監察大(支)隊17個,環保專項資金1.67億元。年末,共有污水處理廠55座。城市污水處理率97.15%。全市單位生產總值耗能比上年增長6.8%。
 
全年,滁州市市區環境空氣質量總體上屬于良好水平,全市環境空氣質量符合《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2012)一級標準的天數為71天,符合二級標準的天數為226天,一、二級標準的天數總計為297天,占比81.1%。全年輕度污染60天,中度污染9天,污染天數占比18.9%。
 
十二、人民生活及其它
 
全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051元,比上年增長5.8%;人均消費性支出23410元,比上年增長4.5%。其中:食品支出6481元,增長2.1%;衣著支出1780元,增長7.6%;居住支出5604元,增長0.5%;生活用品及服務支出1560元,增長8.2%;交通通信支出2725元,增長1.1%;教育文化娛樂支出2517元,增長13.1%;醫療保健支出2356元,增長12.6%;其他用品和服務支出387元,增長3.1%。城鎮居民恩格爾系數[9]為27.7%。
 
年末,每百戶城市居民家庭[10]擁有家用汽車42.3輛,摩托車20.6輛,電冰箱105.5臺,洗衣機97.5臺,熱水器103.8臺;空調221.1臺,彩電175.1臺,照相機12.0臺,計算機76.2臺,中高檔樂器3.6架,固定電話2.2部,移動電話289.6部。人均住房建筑面積34.7平方米。
 
全年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732元,比上年增長8.6%;農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12125元,比上年增長6.8%。其中:食品煙酒支出4218元,增長4.9%;衣著支出762元,增長3.7%;居住支出2239元,增長3.0%;生活用品及服務支出677元,增長12.8%;交通通信支出1513元,增長5.9%;教育文化娛樂支出1352元,增長15.8%;醫療保健支出1145元,增長11.8%;其他用品和服務支出219元,增長9.7%。農村居民恩格爾系數為34.8%。
 
年末,每百戶農村居民家庭擁有家用汽車17.9輛,摩托車23.0輛,電冰箱88.4臺,洗衣機67.5臺,熱水器58.4臺,空調90.4臺,彩電128.0臺,照相機0.1臺,計算機7.5臺,固定電話0.6部,移動電話216.5部。農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積為45.6平方米。
 
2020年末,全市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含企業職工養老保險、機關事業養老保險、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保人數313.2萬人,其中: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參保人數51.2萬人,機關事業養老保險參保人數12.7萬人,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保人數249.4萬人。失業保險參保人數為25.7萬人,工傷保險參保人數為36.2萬人。
 
2020年城市低保人數2.47萬人,累計救助31.55萬人,發放救助金1.8億元,人均救助570元;農村低保人數11.16萬人,累計救助131.22萬人,發放救助金6.1億元,人均救助465元。
 
2020年末,全市已建工會組織數5975個,發展會員363927人。2021年“兩節”期間全市工會共籌集送溫暖資金1085.3萬元,幫扶慰問困難職工9430戶,發放資金447.2萬元。2020年度省總下撥全市中央財政專項幫扶資金418.8萬元,省財政專項幫扶資金113萬元,省財政送溫暖資金30萬元,省總工會經費14萬,安徽移動助學資金1.5萬元,省總工會常態化送溫暖資金15萬元。全市使用中央財政專項幫扶資金418.8萬元,幫扶困難職工1021戶;使用地方幫扶資金451.1萬元,幫扶困難職工3921戶。經過排查摸底、精準識別并報省總工會及市民生辦批準2020年我市城市困難職工幫扶納入民生工程任務是337戶,截止年底已完成幫扶682戶,完成率為202.4%,其中困難職工生活救助實際救助262人(任務數為139人),完成率為188.5%;實際子女助學救助211人(任務數為97人),完成率為217.5%,實際醫療救助209人(任務數為101人),完成率為206.9%。
 
2020年度我市幫扶慰問困難全國勞模32人,發放慰問款82萬元(中央財政),幫扶省部級困難勞模147人,發放慰問款132.7萬元(省財政)。
 
2020年末,縣級以上婦聯組織9個,縣級以上春蕾計劃全年籌資53.61萬元,資助大學、大專和中小學生168人。
 
年末,全市共有養老服務機構159個,床位22817張。農村特困供養人數2.27萬人,比上年末下降3.3%。年末,城鎮社區各種養老服務設施1156個。城鎮社區公共服務設施2705個,農村社區公共服務設施7230個。2020年全年福利彩票銷售總額達2.95億元,銷售總量位居全省第五。其中,傳統型電腦彩票同比增量位居全省第三,視頻彩票銷售總量居全省第六,即開型彩票銷量居全省第三,福彩市場份額46.5%,全省排名第二。
 
滁州市2020年全年發生火災事故534起,直接財產損失698.7萬元。發生適用一般程序處理的道路交通事故276起,交通事故死亡人數165人。
 
注:[1]公報中部分數據為初步統計數。
 
[2]生產總值和各產業增加值按當年價格計算,增長幅度按可比價格計算。
 
[3]國家統計局對三次產業和行業實行相對分離的劃分標準,第一產業指農林牧漁業(不含農林牧漁服務業),第二產業指工業(不含開采輔助活動,金屬制品、機械和設備修理業)和建筑業,第三產業指除第一產業、第二產業以外的其他行業。
 
[4]規模以上工業統計口徑為年主營業務收入2000萬以上企業。
 
[5]固定資產投資口徑為500萬元以上項目和房地產投資。
 
[6]根據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結果及有關制度規定,對歷史年度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數據進行了調整,圖中為調整后數據
 
[7]2020年電信業務量按照2015年不變價計算。
 
[8]公路通車里程統計口徑發生變化,數據與往年不具可比性
 
[9]恩格爾系數指居民食品消費支出占全部生活消費支出的百分比。
 
[10]城市和農村居民家庭人均指標每年的抽樣調查樣本會更換致使指標數據有所變動
 
[11]由于四舍五入的原因,部分指標總量和分項之和有微小的差別。
關閉
關注公眾號 獲取新動態
91在线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亚洲2022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久久婷五月综合97狠狠澡,亚欧人成精品免费观看
婷婷六月综合缴 | 日本韩国野花视频爽在线 | 一级中文字幕免费 | 中文字幕精品一区二区精品 | 亚洲中文字幕91在线 | 亚洲欧美人成视频一区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