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會員中心
   
統計年鑒年度索引: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統計年鑒分省、行業總索引 ]
統計公報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統計公報分省總索引 ]
站內搜索: 高級搜索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統計公報 > 福建

廈門市2016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時間:2017-04-15 21:47:52 來源:廈門市統計局 作者:admin 點擊:7844次
廈門市統計局國家統計局廈門調查隊
 
(2017年3月21日)
 
2016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全市認真落實五大發展理念,積極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有效應對經濟下行壓力和臺風災害等不利因素影響,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不斷提高,經濟和社會保持穩定發展態勢,較好實現了“十三五”良好開局。
 
一、綜合
 
經濟總量
 
初步核算,全年地區生產總值(GDP)3784.25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7.9%。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3.45億元,下降5.5%;第二產業增加值1558.62億元,增長5.7%;第三產業增加值2202.18億元,增長9.8%。三次產業結構為0.6∶41.2∶58.2。按常住人口計算的人均地區生產總值97282元,增長6.3%,折合14646美元。全市萬元地區生產總值耗電607.68千瓦時,比上年減少1.94千瓦時;萬元地區生產總值耗水9.92噸,減少0.56噸。
 
財政收支
 
全市實現公共財政預算總收入1083.34億元,比上年增長8.2%,其中地方級財政收入647.94億元,增長8.6%。在地方級財政收入中,實現稅收收入527.95億元,增長9.6%,其中增值稅、改征增值稅和營業稅206.97億元,增長4.8%;企業所得稅101.23億元,增長13.5%;個人所得稅40.89億元,增長46.4%;土地增值稅76.38億元,增長22.5%。
 
全年財政支出758.64億元,增長16.5%。其中教育支出109.06億元,增長9.9%;科學技術支出21.27億元,增長16.9%;城鄉社區事務支出141.14億元,增長68.9%;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49.04億元,增長4.2%;醫療衛生與計劃生育支出49.75億元,增長19.4%。
 
價格
 
全年居民消費價格比上年上漲1.7%(詳見表1),其中,服務項目價格上漲2.5%,消費品價格上漲1.3%。
 
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為97.1。其中,輕工業產品出廠價格上漲0.1%,重工業產品出廠價格下降4.2%。從兩大部類來看,生產資料產品出廠價格下降3.6%,其中原料、加工出廠價格分別下降5.3%和3.4%;生活資料產品出廠價格下降1.4%,其中食品、衣著、一般日用品出廠價格分別上漲1.8%、1.4%和1.3%,耐用消費品出廠價格下降7.0%。
 
表12016年居民消費價格總指數
 
項目名稱
 
指數(以上年為100)
 
居民消費價格總指數
 
101.7
 
一、食品煙酒
 
104.0
 
1.食品
 
105.1
 
糧食
 
99.2
 
食用油
 
99.7
 
 
112.8
 
畜肉類
 
111.5
 
禽肉類
 
101.9
 
水產品
 
105.6
 
蛋類
 
100.8
 
干鮮瓜果類
 
97.9
 
2.煙酒
 
101.5
 
3.在外餐飲
 
102.3
 
二、衣著
 
98.6
 
三、居住
 
102.5
 
四、生活用品及服務
 
99.7
 
五、交通和通信
 
98.6
 
六、教育文化和娛樂
 
101.0
 
七、醫療保健
 
101.7
 
八、其他用品和服務
 
102.9
 
各區經濟
 
各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分別為:思明區1161.38億元,比上年增長8.4%;湖里區820.61億元,增長7.5%;海滄區543.66億元,增長7.0%;集美區551.04億元,增長8.7%;同安區313.72億元,增長7.9%;翔安區393.85億元,增長7.5%。
 
其中,各區實現工業增加值分別為:思明區66.57億元,比上年增長2.4%;湖里區322.10億元,增長6.3%;海滄區290.07億元,增長2.3%;集美區222.63億元,增長7.1%;同安區162.69億元,增長7.5%;翔安區254.29億元,增長6.2%。
 
各區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分別為:思明區486.40億元,比上年增長11.1%;湖里區364.49億元,增長5.0%;海滄區153.11億元,增長6.2%;集美區124.11億元,增長12.0%;同安區101.50億元,增長23.1%;翔安區53.84億元,增長17.4%。
 
各區實現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分別為:思明區274.30億元,比上年增長16.1%;湖里區366.97億元,增長16.4%;海滄區430.22億元,增長16.4%;集美區377.92億元,下降1.4%;同安區271.76億元,增長19.8%;翔安區438.64億元,增長23.1%。
 
全年區級公共財政預算收入188.00億元,比上年增長8.4%,其中思明區51.20億元,增長4.3%;湖里區39.23億元,下降3.4%;海滄區34.20億元,增長18.2%;集美區30.82億元,增長14.9%;同安區16.64億元,增長18.3%;翔安區15.90億元,增長14.4%。
 
二、農村經濟
 
全年農林牧漁業總產值43.70億元,比上年下降4.9%。其中,農業產值20.95億元,下降7.1%;林業產值0.19億元,增長20.1%;牧業產值12.16億元,增長9.6%;漁業產值6.19億元,下降22.8%;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4.21億元,增長2.6%。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全年農作物總播種面積38.66萬畝,比上年下降1.3%。糧食播種面積9.87萬畝,下降1.6%,糧食總產量3.53萬噸,下降3.4%;蔬菜播種面積23.57萬畝,與上年持平,蔬菜總產量52.30萬噸,下降7.5%;水果播種面積8.35萬畝,下降9.7%,水果總產量1.6萬噸,下降16.2%。肉類總產量4.97萬噸,增長13.1%;蛋品總產量4111噸,下降2.9%;乳品總產量792噸,下降7.7%。至年末,全市生豬存欄數20.43萬頭,下降6.8%,生豬累計出欄53.68萬頭,增長9.5%;年末家禽存欄數152.97萬只,增長24.7%,家禽累計出欄數460.8萬只,增長42.7%;水產品產量4.44萬噸,下降14.7%。
 
三、工業和建筑業
 
工業
 
全年實現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264.79億元,增長5.4%,占全市地區生產總值的33.4%。
 
至年末,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699家,實現工業總產值5254.71億元。其中產值超億元的企業587家,實現產值4761.78億元,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90.6%。
 
規模以上工業中,重工業完成增加值825.89億元,比上年增長12%;輕工業完成增加值438.89億元,下降5.5%,重工業與輕工業之比為1.88︰1。
 
電子、機械兩大支柱行業共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826家,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的48.6%,完成工業總產值3594.11億元,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的68.4%。電子行業實現總產值1984.82億元,增長2.2%;機械行業實現總產值1609.29億元,增長6.8%。
 
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銷售產值4932.13億元,產銷率為93.9%。出口交貨值1988.14億元,比上年下降3.4%,出口交貨值率40.3%。全年出口交貨值超億元的企業215家,出口交貨值1773.6億元,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出口交貨值的89.2%。全年出口交貨值增量超億元的企業48家,實現出口交貨值增量162.91億元,其中出口交貨值增量超十億元的企業2家。
 
規模以上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為225.03,比上年提高17.9個點。其中,總資產貢獻率9.56%,提高1.31個百分點;資本保值增值率105.97%,提高0.17個百分點;資產負債率50.25%,降低0.36個百分點;流動資產周轉率1.63次,減慢0.03次;成本費用利潤率6.16%,提高1.93個百分點;全員勞動生產率為21.28萬元/人,凈增1.39萬元/人。實現利潤總額272.79億元,增長48.2%。
 
主要工業產品生產情況: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生產液晶顯示屏12669萬片,下降13.5%;集成電路12176萬塊,增長23.2%;彩色電視機718萬臺,下降32.4%;液晶顯示模組1169萬套,增長38.8%(詳見表2)。
 
表22016年主要工業產品產量
 
產品名稱
 
單位
 
2016年
 
比上年增長(%)
 
液晶顯示屏
 
萬片
 
12669
 
-13.5
 
集成電路
 
萬塊
 
12176
 
23.2
 
輪胎外胎
 
萬條
 
1772
 
6.5
 
彩色電視機
 
萬臺
 
718
 
-32.4
 
液晶顯示模組
 
萬套
 
1169
 
38.8
 
微型電子計算機
 
萬臺
 
729
 
-0.1
 
移動電話
 
萬臺
 
216
 
-48.7
 
印制電路板
 
萬平方米
 
370
 
-3.8
 
筆記本計算機
 
萬臺
 
332
 
1.0
 
數碼相機
 
萬臺
 
124
 
-9.5
 
民用鋼質船舶
 
萬載重噸
 
6.34
 
-51.6
 
路由器
 
萬臺
 
12
 
3.9
 
摩托車
 
萬輛
 
11
 
-0.8
 
客車
 
萬輛
 
5
 
-13.7
 
建筑業
 
建筑業增加值254.81億元,比上年增長6.7%。全市具有資質等級的建筑業企業共完成建筑業總產值1456.14億元,增長31.6%,其中建筑工程產值1378.14億元,增長33.3%;安裝工程產值62.98億元,增長13.3%;當年建筑企業新簽合同價款1655.60億元,增長54.5%。
 
四、固定資產投資
 
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2159.81億元,比上年增長14.4%。分產業看,第一產業投資增長16.4%,第二產業投資增長12.2%,第三產業投資增長14.9%,三次產業投資比例為0.1:18.6:81.3。
 
基礎設施投資792.35億元,增長34.2%,其中交通運輸業投資500.08億元,增長59.8%。工業投資397.72億元,增長12.2%,其中制造業投資354.42億元,增長18.2%。社會事業投資83.80億元,下降15.5%。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房地產開發投資765.80億元,下降1.1%,占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的35.5%。其中土地購置費268.02億元,下降9.8%,占房地產投資的35.0%。全市商品房施工面積4312.20萬平方米,下降0.5%;商品房新開工面積548.46萬平方米,下降7.4%。
 
五、交通、郵電、旅游和會展
 
交通
 
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加值282.58億元,比上年增長8.8%。旅客運輸量0.96億人次,增長6.2%;旅客周轉量394.88億人公里,增長9.8%;貨物運輸量2.78億噸,增長8.0%;貨物周轉量1636.44億噸公里,增長11.4%。至年末,廈門港現有生產性泊位164個(含漳州),其中萬噸級以上泊位75個;全年港口貨物吞吐量2.09億噸,下降0.5%;港口集裝箱吞吐量961.37萬標箱,增長4.7%。
 
廈門空港現開通運營城市航線182條,在廈門機場通航運營的外國(地區)航空公司15家,與26個國際及境外城市(含香港、澳門、臺北、高雄)通航。空港旅客吞吐量2273.76萬人次,比上年增長4.2%,其中,國際及地區航線旅客吞吐量299.62萬人次,增長10.2%;空港貨郵吞吐量32.84萬噸,增長5.7%。
 
郵電
 
全年郵電業務總量256.07億元,比上年增長44.3%,其中郵政業務總量46.17億元,增長31.3%;電信業務總量209.90億元,增長47.5%。至年末,全市固定電話用戶129.53萬戶,減少1.69萬戶;移動電話用戶571.27萬戶,減少12.39萬戶,其中3G移動電話用戶61.70萬戶,4G移動電話用戶392.29萬戶;固定互聯網寬帶接入用戶168.81萬戶,增加24.36萬戶;移動互聯網用戶480.42萬戶,增加20.59萬戶。
 
旅游
 
全年接待國內外游客6770.16萬人次,比上年增長12.2%,旅游總收入968.26億元,增長16.3%。其中接待入境游客357.81萬人次,增長12.8%,入境過夜游客228.50萬人次,增長12.8%,旅游創匯27.69億美元,增長38.7%。接待國內游客6412.35萬人次,增長12.1%,過夜國內游客2869.80萬人次,增長10.0%,國內旅游收入788.33億元,增長11.3%。至年末,全市共有旅游住宿單位2503家,其中星級酒店73家,五星級酒店18家。
 
會展
 
全年舉辦各類展覽活動230場,展覽總面積215萬平方米,增長12.6%。舉辦50人以上的商業性會議7350場,參會總人數162萬人。會展經濟總體效益365.45億元,增長14.9%。
 
六、國內貿易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283.46億元,比上年增長9.8%。其中商品零售1143.20億元,增長10.4%;餐飲收入140.26億元,增長5.2%。
 
限額以上企業實現零售額891億元,增長9.8%,占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69.4%;限額以下單位實現零售額392.46億元,增長9.9%。全年零售額超億元的批發零售貿易企業有174家,實現零售額727.54億元,凈增99.82億元,增長15.9%;零售額超千萬元的住宿餐飲企業有95家,實現零售額52.54億元,凈增2.66億元,增長5.3%。
 
在限額以上批發零售貿易企業商品零售額中,汽車類零售額292.99億元,增長12.0%;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零售額123.98億元,增長31.1%;石油及制品類零售額96.09億元,下降3.4%;糧油食品煙酒飲料類零售額94.12億元,增長7.0%;通訊器材類零售額36.06億元,增長23.4%;日用品類零售額28.29億元,下降3.1%;金銀珠寶類零售額10.09億元,下降11.5%;化妝品類零售額6.81億元,增長12.1%。
 
七、對外經濟
 
對外貿易
 
全年實現外貿進出口總值5091.55億元,比上年下降1.5%,其中出口3094.22億元,下降6.7%;進口1997.33億元,增長8.0%;貿易順差1096.89億元,下降25.3%。
 
民營企業進出口總值1992.60億元,下降6.2%,其中出口1503.0億元,下降10.7%,進口489.60億元,增長11.2%;外資企業進出口總值2094.42億元,下降6.2%,其中出口1250.70億元,下降4.9%。
 
一般貿易進出口總值3259.27億元,增長1.5%,其中出口1982.28億元,下降8.4%;進口1276.99億元,增長21.8%。
 
對臺進出口貿易總值358.06億元,下降12.3%,其中對臺出口90.86億元,下降5.2%;進口267.19億元,下降14.5%。
 
利用外資
 
全年新批外商投資項目1278個,合同利用外資75.68億美元,比上年增長81.8%;實際利用外資22.24億美元,增長6.2%。
 
全年引進千萬美元項目211個,合同外資66.70億美元,比上年增長93.2%,其中新批項目189個,合同外資59.90億美元,增資項目22個,合同外資6.80億美元。至年末,歷年累計共有60個全球500強公司在廈投資109個項目,合同利用外資33.20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25.20億美元。
 
對外勞務與投資
 
全年對外協議投資項目359個,投資額55.35億美元,增長1.5倍,其中中方投資總額53.38億美元,增長1.5倍,實際投資總額29.75億美元,增長4.1倍。實現對外承包勞務合同總金額1.72億美元,增長41.3%;實現營業額1.9億美元,增長4.7%;派出各類勞務人員13032人,增長17.4%;至年末,在外勞務人數10885人,比上年末增加112人。
 
八、金融、保險和證券
 
金融
 
至年末,全市各類銀行業金融機構主體44家,其中法人銀行業金融機構9家,比上年末增加1家。至年末,中外資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余額9788.27億元,比上年末增長10.3%;中資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存款余額9056.61億元,增長10.5%,其中住戶存款余額2172.00億元,增長5.9%,非金融企業存款余額3575.85億元,增長9.3%。
 
至年末,中外資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貸款余額8617.24億元,增長13.9%;中資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貸款余額7657.38億元,增長15.7%,其中短期貸款余額2169.76億元,增長4.0%,中長期貸款余額4961.12億元,增長20.7%。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保險
 
全市保險公司37家,其中財產保險公司20家、人身保險公司17家;保險專業中介機構42家。全年實現保費收入162.60億元,增長11.1%,其中財產險實現保費收入63.18億元,增長3.0%,人身險實現保費收入99.42億元,增長17.0%。賠付支出74.72億元,增長41.7%,其中財產險賠付支出51.12億元,增長42.8%,人身險賠付支出23.61億元,增長39.3%。
 
證券
 
全市法人證券公司1家,證券公司分公司16家,比上年增加5家,證券營業部84家,比上年增加7家;法人期貨公司2家,期貨分公司3家,比上年增加1家,期貨營業部29家。至年末,全市證券投資者開立資金賬戶數152.18萬戶,增長16.3%,客戶交易結算資金余額129.90億元,下降30.9%,全年證券交易額4.09萬億元,下降43.6%。至年末,期貨投資者開立資金賬戶數4.27萬戶,增長48.9%,客戶交易結算資金余額60.57億元,下降6.2%,全年期貨交易額2.91萬億元,下降76.8%。
 
九、教育、科學技術和城市信息化
 
教育
 
全市擁有各級學校(含成人教育、社會辦學)1294所,學年初招生數23.31萬人,在校學生數110.78萬人。其中普通高等學校16所,學年初招生數4.50萬人,在校學生數15.89萬人;普通中等學校114所,學年初招生數6.86萬人,在校學生數18.99萬人;小學300所,學年初招生數5.38萬人,在校學生數29.61萬人;幼兒園690所,學年初在園人數14.79萬人;成人學校170所,學年初招生數4036人,在校學生數31.46萬人;特殊教育學校4所,學年初在校學生467人。在各級各類學校中任職的專任教師4.98萬人,平均每一教師負擔學生22人。
 
科學技術
 
福廈泉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獲批建設,入選國家促進科技與金融結合試點城市、國家知識產權綜合管理改革試點城市。全市高新技術企業1225家,其中國家火炬計劃重點高新技術企業31家。創新型(試點)企業531家,其中國家級14家。建設科技企業孵化器13個、國家、省市級重點實驗室81個、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14個、企業技術中心135個、企業博士后工作站25個。國內專利授權量12109件,其中發明專利授權量2028件。PCT國際專利申請量229件。肝炎治療國家Ⅰ類新藥“派格賓”獲批上市。3項科技成果獲國家科技獎。全國首家國家級科技領軍人才創新創業基地落戶廈門。新建130個市級眾創空間和12個市級小微企業創業示范基地,一品威客創客空間、兩岸青年創業創新創客基地、云創智谷等4家單位被國家認定為“海峽兩岸青年創業基地”。
 
城市信息化
 
2016年入選“中國城市信息化50強(第十名)”;獲評“2016中國智慧城市領軍城市”。建成電子證照共享庫管理平臺;建成城市公共安全管理平臺一期,“廈門市城市公共安全平臺”獲得2016智慧城市優秀案例獎;“廈門市統一實名認證服務平臺”獲得十二五中國智慧城市創新應用獎;啟動市民卡工程建設。廈門軟件園獲評“2016中國優秀軟件園區”、“2016中國最具發展潛力園區”。1家企業入選中國軟件業務收入百強;3家企業入選中國互聯網企業百強。成功舉辦第九屆廈門國際動漫節。
 
十、文化、衛生和體育
 
文化
 
成功舉辦第九屆海峽兩岸文博會、第十二屆海峽兩岸圖書交易會、2016海峽兩岸民間藝術節暨“鄉音之旅”赴金門巡演活動、2016海峽影視季、2016全國工筆畫展等文化品牌活動。
 
高甲戲《大稻埕》入選文化部“2016年度國家舞臺藝術精品創作工程”。廈門藝校小白鷺群舞《厝里藝人》榮獲全國舞蹈比賽優秀節目獎、第七屆華東專業舞蹈展演表演一等獎、福建省“百合花”專業舞蹈比賽表演創作一等獎,并受邀參加第十一屆中國藝術節全國優秀舞蹈節目展演。小品《花開有聲》參加第十三屆華東戲劇小品大賽獲銀獎。
 
全市文物保護單位國家級7處、省級39處、市級110處、區級71處,涉臺文物古跡88處;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64個,其中世界級人類口頭與非物質文化遺產1個(南音)、國家級11個、省級16個;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傳承人121人,其中國家級10人、省級45人。
 
全市共有公共文化館7個;博物館、紀念館24家;公共圖書館10個。出版發行各類報紙7種,期刊25種,僑刊鄉訊13種。共有廣播節目7套、電視節目7套。全市商業影院38家、銀幕228塊,票房收入4.0億元。農村、社區公益廣場電影共放映7348場次。
 
衛生
 
全市共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1578個,其中醫院47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25個,衛生院13個,門診部230個,婦幼保健機構7個,疾控預防控制中心7個,專科防治院1個,療養院1個。專業衛生技術人員2.75萬人,其中執業醫師10405人,執業助理醫師714人,注冊護士11975人。醫療機構實有床位14939張,其中醫院13694張,療養院163張,衛生服務中心、衛生院307張,公共衛生機構床位數775張。全市人口平均期望壽命80.45歲,其中男性77.89歲,女性83.27歲。
 
體育
 
2016年廈門國際馬拉松賽于1月2日舉行,來自31個國家和地區的30000名選手參賽。廈門市7名運動員參加里約奧運會共獲得2枚金牌、1枚銀牌、1枚銅牌和1個第四名,并打破2項世界紀錄的優異成績,創造了廈門運動員參加奧運會的歷史最好成績。成功舉辦了2016廈門世界半程鐵人三項賽暨鐵人世錦賽資格賽廈門站比賽、世界杯攀巖賽、世界大學生“三對三”籃球聯賽和錦標賽、全國電子競技總決賽、第八屆廈金海峽橫渡活動、第六屆海峽兩岸大學生帆船賽、第十二屆中國俱樂部杯帆船挑戰賽、廈門國際武術大賽等多項大型賽事活動。至年末,全市共有各類市級體育社會組織97個、區級體育社會組織113個。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就業和社會保障
 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人口
 
全市常住人口392萬人,全市人口出生率15.1‰,人口死亡率3.2‰,人口自然增長率11.9‰,比上年增加1.2個千分點。
 
全市戶籍人口220.55萬人,戶籍人口中,城鎮人口186.88萬人,思明、湖里兩區合計105.30萬人,占56.3%。戶籍人口中,男性人口和女性人口分別為109.21萬人、111.34萬人,性別比為98.1(女性為100)。
 
人民生活
 
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143元,比上年增長8.7%。其中人均工資性收入30411元,增長7.9%;人均經營凈收入4224元,增長8.3%;人均財產凈收入4927元,增長10.0%;人均轉移凈收入3582元,增長14.0%。全體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29211元,增長6.8%。
 
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6254元,比上年增長8.6%。其中人均工資性收入32699元,增長7.9%;人均經營凈收入4180元,增長7.9%;人均財產凈收入5464元,增長9.7%;人均轉移凈收入3911元,增長13.8%。城鎮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30867元,增長6.7%。
 
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885元,比上年增長7.6%。其中人均工資性收入12566元,增長5.6%;人均經營凈收入4567元,增長10.8%;人均財產凈收入739元,增長13.2%;人均轉移凈收入1014元,增長13.9%。農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16300元,增長6.8%。
 
就業
 
全市城鎮新增就業17.02萬人,本市農村富余勞動力實現轉移就業1.12萬人;至年末,實有登記失業人數2.71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3.36%。
 
社會保障
 
至年末,基本養老、基本醫療、工傷、失業和生育保險參保人數分別達到245.88萬人、351.37萬人、192.30萬人、192.46萬人和181.88萬人,分別比上年末增長3.7%、5.8%、4.6%、5.5%、5.9%。其中外來從業人員參加基本養老、基本醫療、工傷、失業和生育保險的人數分別達到121.11萬人、121.63萬人、121.93萬人、121.01萬人和121.36萬人,分別增長5.3%、5.8%、1.4%、5.3%和5.8%。各類社會保險基金收入279.41億元、支出183.27億元,各類社會保險基金歷年累計結余759.99億元。
 
全市有醫療保險定點醫療機構351家,醫療保險定點零售藥店1226家,納入醫療保險定點服務管理的養老服務機構醫務室19家、村衛生所297家,工傷保險協議醫療機構34家,工傷保險協議輔助器具配置機構5家,工傷保險協議康復機構2家。共給本市3.94萬失業人員發放失業保險金2.89億元。24.34萬名退休人員移交社會化管理服務,全市社會化管理率為99.33%,社區管理率達到100%。企業退休職工月平均養老金3291元,城鄉居民月人均基礎養老金260元,被征地人員月人均退養金1457元。
 
社會福利與救助
 
共發放低保金8575.12萬元,其中城市低保金6383.16萬元,發放低保對象11.38萬人次;農村低保金2191.96萬元,發放低保對象5.41萬人次。發放醫療救助資金5268.92萬元,救助24.30萬人次。發放臨時救助資金1370.20萬元,救助6914人次。救助流浪乞討人員6659人次,其中未成年人211人次。全市共有養老服務機構32家、床位8520張。其中公辦養老機構6家、床位1828張;民辦養老機構26家、床位6692張。
 
十二、環境保護和安全生產
 
環境保護和治理
 
2016年,我市在全省黨政領導生態環保目標責任書考核中排名第一;率先于全省獲得“國家生態市”命名。全年空氣優良天數362天,優良率為98.9%,環境空氣質量在全國74個重點城市中排名第四。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晝間區域環境噪聲平均等效聲級55.5dB(A),晝間道路交通噪聲平均等效聲級67.8dB(A)。順利完成2016年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年度目標,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化學需氧量和氨氮分別削減6.57%、12.22%、9.87%和5.02%。
 
城市綠化
 
城市建成區面積擴大到334.64平方公里,擁有公園120個,占地面積2593公頃;人均公園綠地面積(不含暫住人口)19.98平方米;建成區綠化覆蓋面積14367公頃,綠化覆蓋率為42.93%;污水集中處理率100%;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98%。
 
公用事業
 
全年全市自來水供水總量為4.32億噸,其中生產運營用水1.09億噸,居民家庭用水1.62億噸,公共服務用水0.50億噸。全市用電總量229.96億千瓦小時,其中工業用電117.82億千瓦小時,城鄉居民生活用電51.21億千瓦小時。全市天然氣供氣總量25923萬立方米,其中居民家庭用量3662萬立方米,用氣戶數48.11萬戶。
 
安全生產
 
全市共發生生產經營性事故201起、死亡113人。其中,發生2起較大事故,未發生重大及以上事故;生產經營性道路交通事故160起、死亡70人;工礦商貿事故36起、死亡37人;農業機械、漁業船舶未發生生產安全事故。億元GDP生產安全事故死亡率為0.024;十萬人生產安全事故死亡率為2.365。
 
1.本公報為初步統計數,部分合計數或相對數由于單位取舍不同而產生的計算誤差,均不做機械調整。
 
2.本公報地區生產總值、各行業增加值、農林牧漁業及工業總產值絕對數按現價計算,增長速度按可比價計算。
 
3.本公報萬元GDP耗電、萬元GDP耗水指標GDP按現價計算,耗水、耗電以全社會口徑計算。
關閉
關注公眾號 獲取新動態
91在线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亚洲2022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久久婷五月综合97狠狠澡,亚欧人成精品免费观看
性色的视频网站在线播放 | 日韩精品色婷婷免费视频 | 中文国产日韩欧美二视频 | 一区二区三区高清视频精品 | 在线观看片a免费观看岛国 亚洲综合在线区尤物 | 亚洲一线免费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