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市統計局
國家統計局漳州調查隊
2019年3月12日
一、綜合
初步核算,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947.63億元,比上年增長8.7%。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438.58億元,增長4.4%;第二產業增加值1887.22億元,增長8.7%;第三產業增加值1621.83億元,增長9.7%。三次產業比例由上年的11.3:48.1:40.6調整為11.1:47.8:41.1。人均地區生產總值77102元,比上年增長7.7%。
2018年末全市戶籍總戶數145.04萬戶,戶籍人口520.80萬人,比上年末增加6.39萬人,增長1.24%。全年戶籍出生人口9.32萬人,出生率為17.90‰;死亡人口2.2萬人,死亡率為4.22‰;自然增長率為13.67‰。
年末全市常住人口514.0萬人,比上年末增加4.0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303.26萬人,占總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59.0%,比上年末提高1.3個百分點。根據常住人口推算,全年出生人口7.44萬人,出生率為14.6‰;死亡人口3.32萬人,死亡率為6.5‰;自然增長率為8.1‰。
全年全市新增城鎮就業人數4.64萬人,其中,城鎮失業人員再就業1.33萬人,城鎮困難群體再就業0.33萬人。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4.80萬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人數14066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2.45%,低于3.6%的全年調控目標。全年組織職業技能鑒定19757萬人,獲得職業技能資格證書15274萬人,取證率為77.3%。
二、農業
全年農林牧漁業完成總產值801.87億元,比上年增長4.5%,其中,農業總產值345.50億元,增長5.4%;林業總產值36.15億元,增長5.8%;牧業總產值104.61億元,負增長1.6%;漁業總產值273.56億元,增長5.4%。糧食總產量41.29萬噸,負增長1.0%,油料產量3.12萬噸,負增長27.5%,糖料產量2.02萬噸,增長1.9%,茶葉產量5.14萬噸,增長9.0%,園林水果產量327.56萬噸,增長8.2%,蔬菜產量222.42萬噸,增長5.9%,食用菌產量38.28萬噸,增長0.4%。
表12018年主要農產品產量
產品名稱
產量(萬噸)
比上年增長(%)
糧食
41.29
-1.0
油料
3.12
-27.5
糖料
2.02
1.9
茶葉
5.14
9.0
園林水果
327.56
8.2
蔬菜
222.42
5.9
食用菌
38.28
0.4
木材產量208.71萬立方米,比上年增長9.4%。
豬牛羊禽肉產量32.66萬噸,比上年負增長2.2%。禽蛋產量5.67萬噸,下降了6.7%。牛奶產量0.37萬噸,增長8.9%。年末生豬存欄103.42萬頭,負增長19.9%;生豬出欄175.90萬頭,負增長6.3%。木材產量208.71萬立方米,比上年增長9.4%。
水產品總產量193.31萬噸,增長5.4%,其中,淡水產品產量28.06萬噸,增長4.3%;海洋捕撈35.22萬噸,下降5.2%;海水養殖123.86萬噸,增長8.4%;遠洋漁業6.16萬噸,增長23.0%。
三、工業和建筑業
年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269家,比上年末減少5家。其中,年產值超過5億元、50億元、100億元的企業分別為208家、9家和5家。
全年全部工業增加值1577.89億元,增長9.0%,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9.2%。在規模以上工業中,分經濟類型看,國有企業增長12.1%,集體企業增長10.7%,股份制企業增長11.5%,外商及港澳臺商投資企業增長4.0%,私營企業增長9.6%;分輕重行業看,輕工業增長8.3%,重工業增長10.4%;分門類看,采礦業負增長1.8%,制造業增長9.0%,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增長15.0%。
規模以上工業的36個行業大類中有10個行業增加值增速在兩位數以上。其中,酒、飲料和精制茶制造業增長11.3%,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業增長14.0%,印刷和記錄媒介復制業增長12.0%,石油加工、煉焦和核燃料加工業增長48.5%,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增長45.1%,醫藥制造業增長16.4%,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增長10.0%,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增長12.6%,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增長14.8%,燃氣生產和供應業增長26.3%。規模以上工業“4+4”產業實現增加值1163.60億元,增長10.0%。其中:四大主導產業實現增加值919.99億元,增長9.4%,分別為:食品工業412.12億元,增長9.3%;裝備制造業265.30億元,增長2.0%;特殊鋼鐵113.62億元,增長10.0%;石化工業128.94億元,增長29.8%。四大新興產業實現增加值437.43億元,增長11.5%,分別為:生物醫藥23.01億元,增長15.8%;新材料318.74億元,增長9.9%;電子信息產業81.70億元,增長15.6%;新能源15.43億元,增長14.8%。高技術產業產值417.45億元,增長10.9%,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比重為7.4%。
表2 2018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要工業產品產量
產品名稱
計量單位
產量
比上年增長(%)
小麥粉
噸
147152
26.1
大米
噸
206102
12.8
飼料
噸
4992764
-8.1
精制食用植物油
噸
226245
17.8
熟肉制品
噸
12898
43.1
冷凍水產品
噸
619398
6.7
冷凍蔬菜
噸
63605
9.0
膨化食品
噸
29881
60.0
糖果
噸
55042
19.0
速凍食品
噸
17531
1.2
方便面
噸
46724
28.6
罐頭
噸
1401755
1.1
醬油
噸
11665
20.8
營養、保健食品
噸
19
0.7
食品添加劑
噸
59097
110.8
飼料添加劑
噸
5030
25.7
飲料酒
千升
313624
1.3
飲料
噸
1213303
81.4
精制茶
噸
20038
18.3
紗
噸
32754
-3.8
絨線(俗稱毛線)
噸
1653
-13.1
化纖長絲機織物
萬米
809
5.9
服裝
萬件
4045
-11.2
輕革
平方米
11428460
1.9
手提包(袋)、背包
萬個
1594
2.0
鞋
萬雙
997
8.6
人造板
立方米
1975696
17.1
家具
件
57069907
-21.7
紙漿(原生漿及廢紙漿)
噸
24306
-3.9
機制紙及紙板(外購原紙加工除外)
噸
4706741
10.6
紙制品
噸
1241518
6.2
多色印刷品
對開色令
104454
4.0
燒堿(折100%)
噸
28243
9.0
精甲醇
噸
79988
6.6
合成氨(無水氨)
噸
154927
-15.5
農用氮、磷、鉀化學肥料(折純)
噸
76882
-6.6
涂料
噸
110144
4.2
初級形態塑料
噸
140124
-14.6
合成纖維單體
噸
2152712
721.1
化學試劑
噸
1879
-27.6
合成洗滌劑
噸
156541
37.0
中成藥
噸
8849
55.9
橡膠輪胎外胎
條
5632197
138.0
摩托車充氣橡膠輪胎外胎
條
11515374
-19.6
塑料制品
噸
474805
27.5
水泥
噸
5685947
18.7
商品混凝土
立方米
13842001
3.9
水泥混凝土排水管
千米
1331
30.5
水泥混凝土電桿
根
32018
-17.0
預應力混凝土樁
米
7353468
13.2
磚
萬塊
216935
-8.7
天然大理石建筑板材
平方米
3545064
17.5
天然花崗石建筑板材
平方米
9005580
-3.0
隔熱、隔音人造礦物材料及其制品
噸
5215
-24.8
平板玻璃
重量箱
37662082
2.8
鋼化玻璃
平方米
5012543
1.7
夾層玻璃
平方米
228972
-17.9
中空玻璃
平方米
323924
-6.4
日用玻璃制品
噸
33803
73.1
瓷質磚
平方米
31217245
10.2
陶質磚
平方米
4557090
16.5
衛生陶瓷制品
件
12003329
31.3
石墨及碳素制品
噸
74227
13.6
生鐵
噸
2148884
29.0
粗鋼
噸
3711327
11.1
鋼材
噸
3472895
15.1
用外購鋼材再加工生產鋼材
噸
1903757
-3.7
鐵合金
噸
69826
21.8
銅材
噸
19247
-1.7
鋁材
噸
31485
37.5
鋼結構
噸
736359
2.4
金屬集裝箱
立方米
3351587
-4.3
金屬壓力容器
噸
6133
4.2
金屬包裝容器
噸
19941
33.0
不銹鋼日用制品
噸
732
42.9
鑄鐵件
噸
90004
8.9
鑄鋼件
噸
33409
-35.9
鍛件
噸
79159
凈增
發動機
千瓦
313700
6.8
金屬切削機床
臺
847
15.2
氣體壓縮機
臺
51336
13.4
閥門
噸
29904
-3.3
液壓元件
件
1219140
8.1
氣動元件
件
235580
38.0
滾動軸承
萬套
1526
-26.2
工商用制冷、空調設備
臺(套)
6157
21.8
包裝專用設備
臺
725
6.3
影像投影儀
臺
28535
凈增
金屬緊固件
噸
425153
-19.1
模具
套
563
24.6
食品制造機械
臺
36
2.9
農產品初加工機械
臺
2308
-77.4
紡織專用設備
臺
1902
72.1
電子工業專用設備
臺
409
71.8
眼鏡成鏡
副
9903825
26.3
工業機器人
套
180
1.7
改裝汽車
輛
432
-7.3
低速載貨汽車
輛
4509
-80.1
民用鋼質船舶
載重噸
341979
0.6
摩托車整車
輛
28227
-0.1
電動自行車
輛
16069
5.8
電動機
千瓦
427835
17.2
高壓開關板
面
162
-54.9
低壓開關板
面
250
-42.1
電力電纜
千米
4306
4.8
鋰離子電池
只(自然只)
102007807
32.8
鉛酸蓄電池
千伏安時
519346
18.4
家用空氣濕度調節裝置
臺
3505293
-2.1
家用房間空氣清潔裝置
臺
982835
-8.8
家用電風扇
臺
733974
-3.0
電飯鍋
個
347812
6689.2
家用電熱烘烤器具
個
9057921
-1.6
電光源
萬只
7055
-3.7
燈具及照明裝置
套(臺、個)
766031
4.0
電子計算機整機
臺
2399980
10.7
顯示器
臺
106853
-28.3
衛星導航定位接收機
部
21734
10.5
電話單機
部
454175
-8.9
移動通信手持機(手機)
臺
620024
-6.5
彩色電視機
臺
33775
-30.2
數字激光音、視盤機
臺
37296
-6.0
電視接收機頂盒
臺
3705413
19.9
光電子器件
萬只(片)
4373345
38.2
電子元件
萬只
1169508
22.2
印制電路板
平方米
18682122
24.7
工業自動調節儀表與控制系統
臺(套)
22261
11.1
電工儀器儀表
臺
15465127
8.3
鐘
只
42690042
-0.9
表
只
2531664
-73.5
自來水生產量
萬立方米
32749
6.3
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5351.18億元,比上年增長12.0%;實現利潤540.49億元,增長25.3%;實現利稅684.39億元,增長5.2%。工業產銷率為98.3%,比上年下降1.41個百分點。全員勞動生產率為34.46萬元/人,比上年增加5.0萬元/人。
全年建筑業實現增加值309.37億元,比上年增長7.1%。全市具有資質等級的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筑業企業343家,比去年增加35家,完成建筑業總產值617.62億元,增長18.1%。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5351.18億元,比上年增長12.0%;實現利潤540.49億元,增長25.3%;實現利稅684.39億元,增長5.2%。工業產銷率為98.3%,比上年下降1.41個百分點。全員勞動生產率為34.46萬元/人,比上年增加5.0萬元/人。
四、服務業
全年批發和零售業增加值175.78億元,比上年增長8.3%;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加值210.30億元,增長4.5%;住宿和餐飲業增加值46.90億元,增長7.6%;金融業增加值153.00億元,增長6.3%;房地產業增加值215.08億元,增長7.3%。全年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營業收入比上年增長3.4%,營業利潤負增長14.8%。全年貨物運輸總量8349.53萬噸,負增長10.1%。沿海港口貨物吞吐量4948.06萬噸,增長4.7%。鐵路、公路、水路共完成客運量2878.75萬人次,負增長9.3%。年末公路通車里程1.26萬公里,比上年增加0.02萬公里,增長1.8%,其中高速公路通車里程595公里,與上年持平。年末全市汽車保有量(含三輪汽車和低速貨車)53.36萬輛,比上年末增長13.6%,其中私人汽車保有量47.42萬輛,增長13.4%;全市轎車保有量29.26萬輛,增長13.5%,其中私人轎車保有量27.42萬輛,增長13.7%。
表3 2018年各種運輸方式完成貨物運輸量情況
指 標
單 位
絕對數
比上年增長(%)
貨運量
萬噸
8349.53
-10.1
鐵路
萬噸
30.54
-16.7
公路
萬噸
7790.45
-3.1
水運
萬噸
528.54
-56.2
貨物周轉量
億噸公里
鐵路
億噸公里
公路
億噸公里
117.35
6.1
水運
億噸公里
10.87
15.1
表4 2018年各種運輸方式完成旅客運輸量情況
指 標
單 位
絕對數
比上年增長(%)
旅客發送量
萬 人
2878.75
-9.3
鐵路
萬 人
841.31
9.9
公路
萬 人
1833.26
-10.8
水運
萬 人
204.17
-14.2
旅客周轉量
億人公里
鐵路
億人公里
公路
億人公里
14.56
-10.8
水運
億人公里
0.21
-43.8
全年完成郵電業務總量222.97億元,比上年增長107.4%。其中,郵政業務總量27.15億元,增長31.8%;電信業務總量195.82億元,增長125.2%。郵政業全年完成郵政函件業務710.65萬件,包裹業務3.99萬件,快遞業務量11725.67萬件。年末全市電話用戶總數575.32萬戶,其中,固定電話用戶76.26萬戶,移動電話用戶499.06萬戶。全市互聯網用戶585.17萬戶,增加12.5%,其中,固定寬帶用戶170.82萬戶,增加20.7%,移動互聯網用戶414.35萬戶,增長9.4%,移動電話基站24171萬個,負增長4.3%。
全年接待國內旅游人數3881.96萬人次,比上年增長21.0%;接待入境游客70.39萬人次,增長15.3%。其中,接待外國人17.42萬人次,增長10.8%;臺灣同胞30.99萬人次,增長11.5%;港澳同胞21.98萬人次,增長25.24%。全年旅游總收入521.23億元,增長33.7%。其中,國內旅游收入483.37萬元,增長35.8%;國際旅游收入5.72億美元,增長14.0%。年末A級旅游景區18家,比上年增加2家。
五、國內貿易
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111.60億元,比上年增長13.1%。其中,限額以上消費品零售額558.75億元,增長18.0%;限額以下消費品零售額552.85億元,增長8.6%。
在限額以上企業商品零售額中,家具類零售額19.21億元,比上年增長44.5%,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零售額27.98億元,增長12.2%,糧油食品飲料煙酒類零售額147.37億元,增長26.7%,通訊器材類零售額2.14億元,增長20.9%,汽車類零售額67.44億元,增長10.7%,金銀珠寶類零售額3.71億元,增長45.6%,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零售額30.09億元,增長14.5%,化妝品類零售額4.08億元,負增長2.6%,日用品類零售額14.54億元,增長15.8%,石油及制品類零售額38.97億元,增長8.3%,體育、娛樂用品類零售額0.85億元,負增長29.2%。
六、固定資產投資
全年固定資產投資比上年增長11.4%。其中,項目投資增長3.2%;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長41.3%。
分產業看,第一產業投資增長6.1%;第二產業投資增長10.8%,其中,工業投資增長10.4%;第三產業投資增長12.0%。
表52018年固定資產投資情況
指 標
比上年增長(%)
固定資產投資
11.4
第一產業
6.1
第二產業
10.8
其中:工業
10.4
第三產業
12
按行業分
農、林、牧、漁業
6.1
采礦業
-55.0
制造業
12.5
電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
-9.7
建筑業
70.5
批發和零售業
1.5
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
-8.7
住宿和餐飲業
36.3
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
-44.1
金融業
-8.3
房地產業(含房地產投資)
41.5
租賃和商務服務業
-13.5
科學研究、技術服務和地質勘查業
-44.2
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
-11.7
居民服務和其他服務業
-21.9
教育
159.4
衛生、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業
190.3
文化、體育和娛樂業
-1.4
公共管理和社會組織
-36.1
????全年房地產投資完成額712.72億元,增長41.3%,其中,住宅投資545.87億元,增長60.2%;房屋施工面積4353.84萬平方米,增長8.4%,其中,住宅施工面積3163.79萬平方米,增長11.0%;房屋新開工面積1120.73萬平方米,增長42.7%,其中,住宅新開工面積866.74萬平方米,增長46.4%;房屋竣工面積680.52萬平方米,增長5.1%,其中,住宅竣工面積483.44萬平方米,增長4.2%。
表62018年房地產開發和銷售主要指標情況
指 標
單位
絕對數
比上年增長(%)
投資完成額
億元
712.72
41.3
其中:住宅
億元
545.87
60.2
房屋施工面積
萬平方米
4353.84
8.4
其中:住宅
萬平方米
3163.79
11
房屋新開工面積
萬平方米
1120.73
42.7
其中:住宅
萬平方米
866.74
46.4
房屋竣工面積
萬平方米
680.52
5.1
其中:住宅
萬平方米
483.44
4.2
商品房銷售面積
萬平方米
863.63
9.8
其中:住宅
萬平方米
696.77
14.6
七、對外經濟
????全年進出口總額693.8億元,比上年增長9.4%。其中,出口533.8億元,增長4.2%;進口160.0億元,增長31.2%。進出口順差373.8億元,比上年減少17.0億元。
表72018年進出口主要分類情況
指 標
絕對數(億元)
比上年增長(%)
進出口總額
693.8
9.4
出口額
533.8
4.2
其中:一般貿易
420.2
5.2
加工貿易
113.6
1.2
其中:機電產品
139.8
8.7
其中:高新技術產品
20.3
6.0
進口額
160.0
31.2
其中:一般貿易
107.5
25.4
加工貿易
29.5
-1.3
其中:機電產品
25.9
-14.3
其中:高新技術產品
7.8
-19.5
?
表82018年對主要國家和地區進出口情況
國家和地區
出口
(億元)
比上年增長(%)
進口
(億元)
比上年增長(%)
美國
108.7
11.6
12.6
15.5
歐盟
77.4
7.8
19.1
30.7
東盟
82.2
21.3
17.6
62.4
日本
40.1
0.9
6.6
3.4
香港地區
30.3
-11.0
0.77
495.3
臺灣地區
91.1
-5.6
26.5
-0.1
韓國
13.0
2.6
7.5
10.7
俄羅斯聯邦
6.3
-2.4
0.8
-15.4
????批準設立外商直接投資項目120個,注冊合同外資77.1億元,增長12.1%。實際利用外商投資45.7億元,完成年任務數的112.7%。其中,制造業實際使用外資38.3億元;服務業實際使用外資7.1億元?偼顿Y過億元項目35個,合同外資65.6億元。
表92018年分行業外商直接投資情況
行業
合同項目(個)
合同外資金額(萬元)
總計
120
770930
農、林、牧、漁業
14
14751
制造業
54
601490
電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
0
0
建筑業
1
7333
批發和零售業
20
6149
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
3
31387
住宿和餐飲業
5
3528
金融業
0
0
租賃和商務服務業
8
60662
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
1
280
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
10
9389
文化、體育和娛樂業
1
4618
八、財政金融
全年一般公共預算總收入352.06億元,比上年增長8.1%。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18.75億元,增長7.2%。一般公共預算支出429.80億元,增長0.1%。全年稅收收入296.89億元,比去年增長10.4%。年末全市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余額2980.55億元,比年初增加125.65億元;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貸款余額2620.33億元,增加136.24億元。其中,涉農貸款余額1167.53億元,減少56.17億元;縣域貸款余額1485.93億元,增加100.99億元;小微企業貸款余額357.06億元,減少78.1億元。
表10 2018年全金融機構本外幣存貸款情況
指 標
年末數(億元)
比上年末增長(%)
各項存款(本外幣)
2980.55
4.4
1.住戶存款
1587.16
11.6
2.非金融企業存款
758.60
-9.4
3.政府存款
613.59
7.4
4.非銀行業金融機構存款
1.71
-79.2
各項存款(人民幣)
2945.48
4.7
各項貸款(本外幣)
2620.33
5.5
1.住戶貸款
1577.21
14.6
(1)短期貸款
384.16
4.3
(2)中長期貸款
1193.04
18.3
2.非金融企業及機關團體貸款
1042.10
-5.8
(1)短期貸款
468.65
-18.0
(2)中長期貸款
520.42
4.9
(3)票據融資
51.19
39.8
3.非銀行業金融機構貸款
0.04
0
各項貸款(人民幣)
2610.97
6.0
全年內外資保險公司保費收入79.89億元,比上年增長9.3%,其中,壽險保費收入52.67億元;健康險和意外傷害險保費收入11.43億元;財產險保費收入27.22億元。支付各類賠款及給付28.31億元,其中壽險業務給付11.48億元;健康險和意外傷害險賠款及給付1.10億元;財產險賠款16.83億元。
九、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
全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998元,比上年增長8.9%。其中,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186元,增長9.1%;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997元,增長7.9%。農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12752元,增長6.7%;城鎮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24202元,增長8.2%。
年末職工基本養老、職工基本醫療、失業、工傷、生育保險參保人數分別達到68.86萬人、492.30萬人、41.37萬人、73.14萬人、50.55萬人,分別比上年末增加4.77萬人、13.17萬人、0.18萬人、8.66萬人、7.28萬人。全市14.94萬名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月人均提高到2286.54元,比上年增加75.04元。深入推進醫保支付方式改革,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實現全覆蓋,每千人口病床位數和衛技人員數分別為4.83張、5.49名。全年辦理勞動能力鑒定2782件,辦理工傷認定案件5489件。年末全市納入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的居民1.28萬人,年人均保障標準5028元,比上年提高24元;農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6.37萬人,年人均保障標準4140元,比上年提高540元。
年末各類養老服務機構和設施3239個,與上年持平,其中社會福利院14家,社區服務設施1994個。年末全市養老機構床位數增至2.71萬張,每千名老人擁有養老床位35.1張。全年銷售社會福利彩票4.34億元,籌集福利彩票公益金1.14億元。
十、教育和科學技術
全年全市新聘教師1480人。年末有普通高等學校7所,中等職業教育學校16所,普通高中73所,普通初中134所,普通小學848所,成人高等學校1所。普通高等學校專任教師4046人,中等職業教育學校專任教師1247人,普通高中專任教師6948人,普通初中專任教師13865人,普通小學專任教師21149人。全年全日制研究生教育招生299人,在學全日制研究生720人,畢業生251人;普通高等教育招生24259人,在校生74723人,畢業生20215人;中等職業教育招生8903人,在校生25512人,畢業生8339人;普通高中招生27288人,在校生83735人,畢業生28554人;普通初中招生58433人,在校生166686人,畢業生49513人;普通小學招生70956人,在校生371302人,畢業生57874人;成人高等教育招生1515人,在校生4848人,畢業生2732人。特殊教育在校生3211人。幼兒園在園幼兒215263人。
年末全市擁有14個省級企業重點實驗室,43個省級企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4個省級科技企業孵化器、7個市級科技企業孵化器,2個國家級備案眾創空間、14個省級眾創空間、18個市級眾創空間,216家企業通過科技型中小企業評價。全市有國家級、省級創新型(試點)企業分別3家、53家;高新技術企業202家、省級高新技術企業94家;全市專利申請受理12565件,專利授權8212件,分別比上年增長26.2%和67.5%。其中,發明專利申請1993件,增長61.0%,發明專利授權321件,增長28.9%。截至2018年底,全市共擁有有效發明專利1466件,比上年增長22.3%;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2.88件,比上年增加21.10件。
十一、文化、衛生和體育
年末全市文化系統共有藝術表演團體11個,公共圖書館11個,文化館12個,博物館12個。公共圖書館圖書總藏量173.51萬冊。文化系統各類藝術表演團體演出2197場,本年度首演劇目28個,觀眾179.90萬人次。共有劇場、影劇院32個,銀幕137塊,年度電影票房1.26億元。廣播電臺1座,電視臺1座,廣播電視臺9座。有線電視用戶124.00萬戶,有線數字電視用戶85.56萬戶。年末廣播節目綜合覆蓋率為99.19%;電視節目綜合覆蓋率為99.21%,有線電視入戶率為60.23%。全年出版報紙(不含校報、副牌)2種,總印數2418.49萬份;期刊5種,總印數4.3萬冊。
年末全市共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4367個,其中,醫院82個、衛生院128個。醫療機構床位24842張,其中,醫院、衛生院床位數共23574張。共有衛生技術人員28229人,其中,醫生11241人、注冊護士12671人。
全市舉辦賽事活動339項次,參與總人數達到8.7萬次。獲得國際級別比賽獎牌3枚。其中,銀牌2枚,銅牌1枚。獲得國內最高水平比賽金牌7枚,銀牌2枚。體育產業發展引導基金規模達到923萬元。
十二、資源、環境和應急管理
全年平均氣溫22.4℃,年平均相對濕度77.0%,全年日照時數2030.5H,降水量1350.6mm。
初步核算,全年能源消費總量1207.65萬噸標準煤,比上年增長10.8%。全市萬元地區生產總值能耗比上年上升2.0%。
九龍江流域(漳州段)Ⅰ-Ⅲ類水質達標率為87.5%。市、縣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均為100%。全年空氣質量達到及好于二級標準330天,二級達標天數比例90.4%,其中一級優的天數102天、二級良好的天數228天。
初步測算,全市森林覆蓋率約64.83%。全年植樹造林總面積15.73萬畝,其中沿海防護林建設2.98萬畝。商品材產量135.82萬立方米,增長19.5%。全市共建立各級自然保護區3個,其中國家級2個、省級1個,自然保護區總面積0.58萬公頃。全年共發生森林火災8起,無傷亡,受害森林面積15.3公頃。
全市各類生產安全事故共202起,比上年增長12.8%。全年共發生道路交通事故1014起,死亡479人,受傷788人,直接經濟損失158.85萬元。億元生產總值生產安全事故死亡率為0.031,下降20.2%,較大事故控制率為0。全年共發生建筑施工事故14起,死亡13人;工貿事故22起,死亡15人;機械事故7起;漁業船舶事故2起,死亡2人;輕工事故1起,死亡1人;鐵路交通事故1起;建材事故1起,死亡1人;其他事故2起,死亡2人。
全市共有地震前兆臺站(點)166個:測震臺站4個,強震臺10個,GPS觀測臺8個,烈度速報臺13個,臺陣1個(含16個子臺),伸縮儀觀測臺1個,重力儀觀測臺1個,地磁觀測臺2個,地下流體觀測臺1個,流動地磁13個,流動重力33個,流動水準觀測場地5個,流動GPS觀測點20個,宏觀觀測點40個。
注釋:
1.本公報中數據均為初步統計數,“規模以上”工業指年主營業務收入2000萬元及以上的工業企業;“限額以上”批發零售與住宿餐飲業指年主營業務收入2000萬元及以上的批發企業(含外貿企業)、年主營業務收入500萬元及以上的零售企業和年主營業務收入200萬元及以上的住宿餐飲企業。
2.地區生產總值、各產業增加值絕對數按現價計算,增長速度按不變價格計算。資料來源:本公報中城鎮登記失業率、社會保障數據來自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財政數據來自市財政局;林業相關數據來自市林業局;公路通車路程、交通運輸數據來自市交通運輸局、漳州開發區運輸管理處、車務段;港口貨物吞吐量數據來自市港口管理局;郵政業務數據來自市郵政管理局;互聯網業務、電話用戶等數據相關數據來自市通管辦;貨物進出口、外商直接投資等數據來自市商務局;汽車保有量、道路交通事故數據來自市交警支隊;戶籍人口相關數據來自市公安局;貨幣金融數據來自市人民銀行;保險業數據來自市保險協會;教育數據來自市教育局;專利數據來自市知識產權局;氣象觀測站數據來自市氣象局;地震臺站數據來自市地震局;藝術表演團體、博物館、公共圖書館、文化館、廣播電視、電影、報紙、期刊、圖書數據來自市文旅局;體育競技、體育彩票數據來自市體育局;衛生數據來自市衛健委;社會服務、低保和五保供養、福利彩票數據來自市民政局;環境監測等數據來自市環保局;安全生產數據來自市應急管理局;居民收支數據來自漳州調查隊;其他數據均來自市統計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