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會員中心
   
統計年鑒年度索引: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統計年鑒分省、行業總索引 ]
統計公報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統計公報分省總索引 ]
站內搜索: 高級搜索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統計公報 > 福建

廈門市2020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時間:2021-08-10 17:34:55 來源:廈門市統計局 作者: 點擊:1202次
廈門市統計局國家統計局廈門調查隊
 
(2021年3月16日)
 
2020年,全市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扎實做好“六穩”工作要求,全面落實“六保”任務,以金磚國家新工業革命伙伴關系創新基地為依托,全力推進五中心一基地建設,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超越,經濟總體呈現平穩增長態勢。
 
一、綜合
 
經濟總量
 
初步核算,全年地區生產總值(GDP)6384.02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5.7%。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8.89億元,增長2.5%;第二產業增加值2519.84億元,增長6.1%;第三產業增加值3835.29億元,增長5.5%。三次產業結構為0.4∶39.5∶60.1。全市萬元地區生產總值耗電456.19千瓦時,比上年減少15.83千瓦時;萬元地區生產總值耗水6.85噸,減少0.45噸。
 
圖12016-2020年地區生產總值(GDP)及其增長速度
 
圖22016-2020年三次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
 
財政收支
 
全市實現公共財政預算總收入1351.29億元,比上年增長1.7%,其中地方級財政收入783.94億元,增長2.0%。在地方級財政收入中,實現稅收收入592.74億元,下降1.1%,其中增值稅194.54億元,增長4.8%;企業所得稅98.01億元,下降7.7%;個人所得稅85.76億元,增長1.9%;土地增值稅77.88億元,下降19.4%。
 
圖32016-2020年財政總收入及其增長速度
 
全年財政支出976.91億元,增長7.0%。其中教育支出159.90億元,增長8.3%;科學技術支出41.22億元,增長7.3%;城鄉社區事務支出125.31億元,下降21.4%;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63.93億元,增長2.2%;醫療衛生與計劃生育支出72.01億元,增長3.6%。
 
價格
 
全年居民消費價格比上年上漲2.5%(詳見表1),其中,服務項目價格上漲0.5%,消費品價格上漲3.7%。
 
表12020年居民消費價格總指數
 
項目名稱
 
指數(以上年為100)
 
居民消費價格總指數
 
102.5
 
一、食品煙酒
 
107.5
 
1.食品
 
110.5
 
#糧食
 
100.0
 
食用油
 
102.6
 
 
101.2
 
畜肉類
 
138.6
 
禽肉類
 
104.1
 
水產品
 
105.2
 
蛋類
 
95.5
 
干鮮瓜果類
 
88.4
 
2.茶及飲料
 
101.5
 
3.煙酒
 
100.6
 
4.在外餐飲
 
101.6
 
二、衣著
 
100.5
 
三、居住
 
101.2
 
四、生活用品及服務
 
102.3
 
五、交通和通信
 
97.1
 
六、教育文化和娛樂
 
100.9
 
七、醫療保健
 
98.8
 
八、其他用品和服務
 
102.5
 
圖42020年居民消費價格月度漲跌幅度
 
各區經濟
 
各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分別為:思明區2053.04億元,比上年增長4.5%;湖里區1395.75億元,增長6.4%;海滄區815.75億元,增長4.5%;集美區822.41億元,增長5.5%;同安區591.21億元,增長7.9%;翔安區705.87億元,增長8.0%。
 
其中各區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速度分別為:思明區比上年增長4.4%,湖里區增長1.3%,海滄區增長8.4%,集美區增長6.9%,同安區增長8.5%,翔安區增長6.9%。
 
各區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分別為:思明區823.68億元,比上年增長0.7%;湖里區472.94億元,增長0.2%;海滄區289.29億元,下降1.6%;集美區192.82億元,增長1.4%;同安區394.64億元,增長8.1%;翔安區120.49億元,增長1.6%。
 
各區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速度分別為:思明區比上年增長11%,湖里區增長26.1%,海滄區增長3.5%,集美區增長16.7%,同安區下降24.7%,翔安區增長20.7%。
 
全年區級公共財政預算收入236.92億元,比上年增長1.9%,其中思明區63.01億元,增長7.5%;湖里區51.05億元,增長2.9%;海滄區33.98億元,下降14.7%;集美區40.16億元,增長6.0%;同安區26.26億元,增長2.3%;翔安區22.46億元,增長7.5%。
 
二、農村經濟
 
全年農林牧漁業總產值61.03億元,比上年增長2.3%。其中,農業產值27.88億元,增長5.0%;林業產值0.20億元,增長16.4%;牧業產值14.06億元,下降1.8%;漁業產值7.99億元,增長2.9%;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10.90億元,增長1.0%。
 
全年農作物總播種面積33.76萬畝,比上年增長1.8%。糧食播種面積6.14萬畝,增長2.1%,糧食總產量2.51萬噸,增長3.0%;蔬菜播種面積23.51萬畝,增長0.5%,蔬菜總產量56.23萬噸,增長0.9%;水果總產量7.42萬噸,增長11.4%。肉類總產量2.98萬噸,下降6.2%;蛋品總產量2947噸,下降10.4%;乳品總產量881噸,增長44.0%。至年末,全市生豬存欄數20.09萬頭,增長44.9%,生豬累計出欄26.07萬頭,下降4.8%;年末家禽存欄數209.59萬只,下降24.5%,家禽累計出欄數637.57萬只,下降17.4%;水產品產量7.59萬噸,增長1.6%。
 
三、工業和建筑業
 
工業
 
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6.0%。分經濟類型看,股份制企業增加值增長10.2%,外商及港澳臺商投資企業增加值增長2.5%,其中臺資企業增加值增長10.5%;國有控股企業增加值增長2.4%,私營企業增加值增長14.3%。分輕重工業看,輕工業增加值增長10.2%,重工業增加值增長3.7%,輕工業與重工業之比為1:1.73。工業產品產銷率為93.51%,比上年下降0.63個百分點。
 
圖52020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速度(同比)
 
規模以上工業35個行業大類中有15個行業增加值實現增長。其中醫藥制造業增長1.1倍,文教工美體育和娛樂用品制造業增長18.2%,專用設備制造業增長11.0%。總量前三位分別是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增加值增長0.6%,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增長3.1%,橡膠和塑料制品業增長1.6%,三大行業合計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的48.9%。規模以上高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長8.9%,占規模以上工業的39.8%。
 
至年末,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343家,其中產值超億元企業814家,合計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的91.1%。電子、機械兩大支柱行業共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204家,占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的51.4%,合計工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的67.7%,其中電子行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的37.0%,機械行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的30.7%。
 
規模以上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為281.47,比上年提高19.75個點。其中,總資產貢獻率9.70%,提高1.27個百分點;資本保值增值率111.73%,提高8.22個百分點;資產負債率48.57%,下降1.49個百分點;流動資產周轉率1.51次,減慢0.20次;成本費用利潤率7.88%,提高2.32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工業全員勞動生產率為29.55萬元/人,凈增1.57萬元/人。實現工業利潤總額445.53億元,增長28.9%。
 
主要工業產品生產情況: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生產集成電路11.44億塊,增長27.0%;彩色電視機1299萬臺,增長71.9%;液晶顯示模組3905萬套,增長23.1%(詳見表2)。
 
表22020年主要工業產品產量
 
產品名稱
 
單位
 
2020年
 
比2019年增長(%)
 
液晶顯示屏
 
萬片
 
4616
 
-25.8
 
集成電路
 
萬塊
 
114426
 
27.0
 
輪胎外胎
 
萬條
 
1279
 
-3.5
 
彩色電視機
 
萬臺
 
1299
 
71.9
 
液晶顯示模組
 
萬套
 
3905
 
23.1
 
微型電子計算機
 
萬臺
 
976
 
-42.7
 
筆記本計算機
 
萬臺
 
322
 
-8.6
 
移動電話
 
萬臺
 
279
 
-74.7
 
印制電路板
 
萬平方米
 
161
 
-62.3
 
數碼相機
 
萬臺
 
61
 
-41.1
 
民用鋼質船舶
 
萬載重噸
 
1.49
 
-56.3
 
路由器
 
萬臺
 
29.57
 
-10.4
 
摩托車
 
萬輛
 
16.79
 
-6.2
 
客車
 
萬輛
 
3.75
 
-18.6
 
建筑業
 
建筑業增加值655.90億元,比上年增長8.6%。全市具有資質等級的建筑業企業共完成建筑業總產值2765.04億元,增長10.5%,其中建筑工程產值2583.22億元,增長9.3%;安裝工程產值145.89億元,增長21.4%;當年建筑業企業新簽合同額2932.54億元,增長18.8%。
 
圖62016-2020年全部建筑業增加值
 
四、固定資產投資
 
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比上年增長8.8%。分產業看,第一產業投資增長207.0%,第二產業投資增長12.3%,第三產業投資增長8.1%。
 
圖72016-2020年固定資產投資增長速度
 
基礎設施投資下降5.2%,其中交通運輸業投資下降17.6%。工業投資增長12.9%,其中制造業投資增長8.6%。社會事業投資增長29.8%。
 
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長17.4%。其中,住宅投資687.85億元,增長23.0%;辦公樓投資64.61億元,下降34.6%;商業營業用房投資90.60億元,增長3.0%。全市房地產房屋施工面積3616.04萬平方米,下降11.6%;房屋新開工面積405.68萬平方米,下降19.7%。
 
五、交通、郵電、旅游和會展
 
交通
 
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加值251.63億元,比上年下降7.4%。旅客運輸量4562萬人次,下降56.3%;旅客周轉量325.58億人公里,下降43.2%;貨物運輸量3.36億噸,下降5.6%;貨物周轉量2554.1億噸公里,增長7.2%。至年末,廈門港現有生產性泊位176個(含漳州),其中萬噸級以上泊位78個;全年港口貨物吞吐量2.07億噸,下降2.8%;港口集裝箱吞吐量1140.53萬標箱,增長2.5%。
 
廈門空港現開通運營城市航線175條,含國際(地區)航線36條,其中洲際航線13條。在廈門機場通航運營的外國(地區)航空公司11家,與17個國際及境外城市(含香港、澳門、臺北、高雄)通航。空港旅客吞吐量1671.02萬人次,比上年下降39.0%,其中,國際及地區航線旅客吞吐量63.87萬人次,下降86.6%;空港貨郵吞吐量27.83萬噸,下降15.8%。
 
郵電
 
全年郵電業務總量753.28億元,比上年增長23.0%,其中郵政業務總量138.00億元,增長35.0%;電信業務總量615.28億元,增長20.6%。全市固定電話用戶104.94萬戶,減少5.79萬戶;移動電話用戶653.64萬戶,增加4.87萬戶,其中3G移動電話用戶9.89萬人,4G移動電話用戶557.57萬戶,5G套餐用戶144.01萬戶;固定互聯網寬帶接入用戶245.07萬戶,增加8.74萬戶:移動互聯網用戶567.32萬戶,增加7.99萬戶。
 
旅游
 
全年接待國內外游客6994.13萬人次,比上年下降30.2%,旅游總收入1045.80億元,下降36.8%。其中接待入境游客96.27萬人次,下降78.6%,接待入境過夜游客89.88萬人次,下降69.8%,旅游創匯9.52億美元,下降77.8%。接待國內游客6897.86萬人次,下降27.9%,接待國內過夜游客3255.85萬人次,下降19.6%,國內旅游收入980.15億元,下降27.9%。至年末,全市共有旅游住宿單位2976家,其中星級酒店53家,五星級酒店19家。
 
會展
 
全年舉辦各類展覽活動113場,展覽總面積117.89萬平方米,比上年下降50.8%。舉辦50人以上的商業性會議3289場,下降67.0%,參會總人數60.38萬人,下降70.5%。會展經濟總體效益176.94億元,下降60.7%。
 
六、國內貿易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293.87億元,比上年增長1.6%。按消費形態分,商品零售1964.46億元,增長2.6%;餐飲收入329.41億元,下降4.3%。
 
圖82016-2020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及其增長速度
 
限額以上企業實現零售額1351.05億元,比上年增長4.1%,占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58.9%;限額以下單位實現零售額942.82億元,下降1.8%。全年零售額超億元的批發零售貿易企業有212家,實現零售額1132.97億元,凈增113.19億元,增長11.1%;零售額超千萬元的住宿餐飲企業有131家,實現零售額72.74億元,凈減4.83億元,下降6.2%。
 
在限額以上批發零售貿易企業商品零售額中,汽車類零售額359.49億元,比上年增長2.6%;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零售額290.21億元,增長7.6%;糧油食品煙酒飲料類零售額171.53億元,增長20.8%;石油及制品類零售額65.70億元,下降21.8%;通訊器材類零售額93.39億元,增長2.6%;日用品類零售額84.11億元,增長24.5%;文化辦公用品類零售額44.91億元,增長4.6%;金銀珠寶類零售額30.14億元,增長45.9%;化妝品類零售額12.11億元,增長7.1%。
 
七、對外經濟
 
對外貿易
 
全年實現外貿進出口總值6915.77億元,比上年增長7.8%,其中出口3572.92億元,增長1.2%;進口3342.85億元,增長16.0%。
 
民營企業進出口總值2303.85億元,比上年增長4.8%,其中出口1637.67億元,增長3.3%,進口666.18億元,增長8.6%;外資企業進出口總值2263.74億元,下降1.2%,其中出口1287.17億元,下降3.3%,進口976.57億元,增長1.7%。
 
圖92016-2020年貨物進出口總額
 
一般貿易進出口總值4798.14億元,比上年增長13.1%,其中出口2091.21億元,增長1.2%;進口2706.93億元,增長24.3%。
 
對臺進出口貿易總值402.36億元,比上年增長2.4%,其中對臺出口125.16億元,增長14.5%;進口277.21億元,下降2.2%。
 
利用外資
 
全年新批外商投資項目987個,合同外資381.36億元,比上年增長7.4%;實際使用外資166.05億元,增長23.8%。
 
全年引進千萬美元以上項目91個,合同外資50.30億美元,比上年增長2.9%,其中新設項目49個,合同外資32.86億美元,增資項目42個,合同外資17.44億美元。至年末,歷年累計共有63個全球500強公司在廈投資114個項目,合同外資41.21億美元,實際使用外資36.30億美元。
 
對外勞務與投資
 
全年對外協議投資項目115個,投資額14.2億美元,比上年下降72.4%。實現對外承包勞務合同總金額198萬美元,下降96.8%;實現營業額6097萬美元,下降58.3%;派出各類勞務人員9815人,下降34.9%;至年末,在外勞務人數9164人,比上年末減少5990人。
 
八、金融、保險和證券
 
金融
 
至年末,全市各類銀行業金融機構主體48家,其中法人銀行業金融機構12家,與上年末持平。中外資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余額13117.08億元,比上年末增長13.0%;中資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存款余額12417.59億元,增長13.0%,其中住戶存款余額3675.39億元,增長20.4%,非金融企業存款余額5009.79億元,增長14.5%。
 
至年末,中外資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貸款余額13424.72億元,比上年末增長13.8%;中資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貸款余額12548.35億元,增長15.2%,其中短期貸款余額3941.05億元,增長17.3%,中長期貸款余額7732.08億元,增長13.2%。
 
保險
 
至年末,全市共有保險公司主體39家,其中財產保險公司21家,人身保險公司18家;保險專業中介機構89家。全年實現保費收入236.46億元,增長4.3%,其中財產險實現保費收入76.08億元,下降3.5%;人身險實現保費收入160.38億元,增長8.5%。全年提供保險保障金額29.88萬億元。賠付支出83.53億元,增長6.0%,其中財產險賠付支出52.72億元,增長7.3%;人身險賠付支出30.81億元,增長3.9%。
 
證券
 
全市法人證券公司2家,比上年增加1家;證券公司分公司31家,增加4家;證券營業部105家,減少4家;法人期貨公司2家;期貨分公司20家,增加3家;期貨營業部20家,減少1家。至年末,全市證券投資者開立資金賬戶數242.84萬戶,增長11.1%;客戶交易結算資金余額173.08億元,增長12.9%;全年證券交易額7.06萬億元,增長42.6%。至年末,期貨投資者開立資金賬戶數6.64萬戶,增長13.8%;客戶保證金余額118.50億元,增長90.4%;全年期貨交易額6.58萬億元,增長88.1%。
 
九、教育、科學技術和城市信息化
 
教育
 
全市擁有各級各類全日制學校1484所,學年初招生數31.30萬人,在校學生數102.47萬人。其中普通高等學校16所,學年初招生數5.88萬人,在校學生數18.86萬人;普通中等學校133所,學年初招生數9.96萬人,在校學生數26.19萬人;小學291所,學年初招生數6.79萬人,在校學生數36.51萬人;幼兒園1037所,學年初在園人數20.82萬人;特殊教育學校7所,學年初在校學生1007人。在各級各類全日制學校中任職的專任教師6.12萬人,平均一名教師負擔學生17人。
 
圖102016-2020年各類學校招生人數
 
科學技術
 
全市國家高新技術企業2282家、國家技術先進型服務企業46家。全市科技小巨人企業1025家、市級科技小巨人領軍企業567家、省級科技小巨人領軍企業732家;科技企業孵化器43家,其中國家級7家。全市國家、省、市級重點實驗室138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28家、企業技術中心214家、企業博士后工作站34家、新型研發機構40家。市級眾創空間229家,其中省級86家、國家備案43家、國家專業化示范3家,市級專業化34家。國內專利授權量29598件,其中發明專利授權量3066件。PCT國際專利申請量534件。每萬人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37.93件。新登記科技成果314項,60項科技成果獲省科技獎。
 
城市信息化
 
至年末,“i廈門”平臺共整合50多個政府公共服務系統,集成348項應用及服務,在線可預約辦理事項超3000項,覆蓋14大類便民服務領域,以小程序形式入駐閩政通后,已整合的應用服務超60個,為市民和企業提供政務、生活、健康、教育、文化等全方位在線服務。至年末,市民卡APP已對接16個部門,提供32類事項、60種功能,實現12張卡的虛擬化接入,不斷深化“一碼多用”“多卡合一”“虛卡實用”的服務模式。“廈門市口罩預約登記服務系統”入選工信部“支撐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復課優秀大數據產品和解決方案”。
 
廈門軟件園獲商務部批復建設國家數字服務出口基地;獲評工信部2019年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發展質量總體水平“四星級”。3家企業入選中國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競爭力百強(全省6家);4家企業入選中國互聯網企業綜合實力百強(全省6家);22家企業入選福建省互聯網企業30強;26家企業入選福建省數字經濟領域創新企業。新增8個國家級大數據、工業互聯網領域優秀案例;5個省級工業互聯網App典型應用案例。
 
成功舉辦第十三屆廈門國際動漫節。“金海豚獎”作品大賽共收到來自全球43個國家和地區的2916部參賽作品,其中境內作品2672部,境外作品244部。動漫游戲商務大會以“線上+線下”形式,舉辦14場專業產業活動,500多家動漫游戲企業代表和動漫畫創作者線下洽談,100多家境內外企業線上對接。
 
十、文化、衛生和體育
 
文化
 
成功舉辦第33屆中國電影金雞獎頒獎盛典系列活動。廈門市專業文藝院團獲田漢戲劇獎等國家級、省級、市級文藝比賽各類獎項79個;深入社區、鄉村、景區、學校、軍營等地開展文化惠民演出553場;創作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小節目99個,掃黑除惡專項斗爭主題節目11個,數字化拍攝錄制13個地方戲曲劇(節)目,上傳至互聯網進行推廣傳播。歌仔戲《僑批》入選國家藝術基金2020年度大型舞臺劇和作品滾動資助項目,并作為戲曲百戲(昆山)盛典開幕大戲。中國、馬來西亞聯合申報的“送王船”項目成功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全市納入文物保護單位名單的不可移動文物247處(共300個點),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7處(50個點),省級文物保護單位54處(61個點),市級文物保護單位95處(98個點),縣(區)級文物保護單位91處(91個點);廈門市涉臺文物古跡89處。市級以上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89個,其中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項目2個(南音、送王船)、國家級12個、省級36個、市級41個;市級以上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175人,其中國家級13人、省級51人、市級111人。
 
全市共有公共文化館7個;經福建省文物局登記備案博物館、紀念館12家;公共圖書館10個。出版發行各類報紙6種,期刊25種,僑刊鄉訊14種。共有廣播節目7套、電視節目6套。全市院線影院54家、銀幕數354塊,全年商業電影票房1.63億元。
 
衛生
 
全市共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2171個,其中醫院62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26個、衛生院13個、門診部463個、婦幼保健機構7個、疾控預防控制中心7個、專科防治院1個、療養院1個。專業衛生技術人員38540人,其中執業醫師14955人,執業助理醫師1166人,注冊護士16866人。醫療機構實有床位19470張,其中醫院18238張,療養院140張,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衛生院338張,公共衛生機構床位數754張。
 
圖112016-2020年衛生機構床位數和衛生技術人員數
 
體育
 
2020廈門馬拉松賽于1月5日成功舉辦,共吸引41個國家和地區的29805名選手參賽,連續13次獲評國際田聯路跑金標賽事,賽事首創“女子首馬計劃”,新增AED公益眾籌項目,倡導“綠色出行日”活動,配套舉辦第四屆中國馬拉松博覽會。全年獲得全國冠軍20項,亞軍33項,季軍29項。廈門趣店足球俱樂部獲得全國中冠足球聯賽第二名,成功取得中乙聯賽資格。特房羽毛球俱樂部獲得2020年全國第三名。全市34所學校獲得“省級體育傳統特色項目學校”表彰和扶持。體育彩票年銷售額16.8億元。全市登記注冊體育協會278家,擁有各級社會體育指導員9236人,共有88所學校體育場地設施對社會開放。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就業和社會保障
 
人口
 
全市戶籍人口273.18萬人,戶籍人口城鎮化率86.99%。戶籍人口中,城鎮人口237.65萬人。思明、湖里兩區合計124.81萬人,占全市戶籍人口的45.7%。戶籍人口中,男性人口和女性人口分別為133.80萬人、139.34萬人,性別比為96.00(女性為100)。
 
人民生活
 
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8140元,比上年增長4.1%。其中人均工資性收入41495元,增長5.1%;人均經營凈收入5007元,下降3.6%;人均財產凈收入7089元,增長5.6%;人均轉移凈收入4549元,增長1.3%。全體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36491元,下降0.9%。
 
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1331元,比上年增長3.9%。其中人均工資性收入43901元,增長5.0%;人均經營凈收入4956元,下降4.3%;人均財產凈收入7681元,增長5.6%;人均轉移凈收入4793元,增長0.5%。城鎮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38069元,下降1.0%。
 
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612元,比上年增長7.3%。其中人均工資性收入17726元,增長7.3%;人均經營凈收入5504元,增長2.8%;人均財產凈收入1235元,增長5.0%;人均轉移凈收入2147元,增長23.1%。農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20902元,增長1.0%。
 
圖122016-2020年城鎮居民和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就業
 
全市城鎮新增就業35.6萬人。至年末,實有城鎮登記失業人數9.66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3.84%。
 
圖132016-2020年城鎮新增就業人數
 
社會保障
 
至年末,基本養老、工傷、失業保險參保人數分別為344.95、259.33、258.37萬人,分別比上年末增長7.7%、7.2%、7.4%。其中外來從業人員參加基本養老、工傷、失業的人數分別為163.49、164.07、163.24萬人,分別增長7.1%、7.2%、7.2%。基本養老、工傷、失業社會保險基金收入179.06億元、支出418.57億元,三項社會保險基金歷年累計結余481.88億元。
 
全市有工傷保險協議醫療機構31家,工傷保險協議輔助器具配置機構3家,工傷保險協議康復機構7家。共發放本市失業人員失業保險金3.81萬人、3.54億元。38.88萬名退休人員移交社會化管理服務,全市社會化管理率為99.99%,社區管理率達到100%。
 
醫療保障
 
至年末,基本醫療、生育保險參保人數分別為445.21、258.29萬人,分別比上年末增長5.5%、13.4%。其中外來從業人員參加基本醫療、生育保險的人數分別為163.20、163.20萬人,分別增長7.9%、8.1%。基本醫療、生育保險合計基金收入117.69億元、支出94.46億元,兩項社會保險基金歷年累計結余265.40億元。
 
全市有醫療保險定點醫療機構706家,醫療保險定點零售藥店1265家,納入醫療保險定點服務管理的養老服務機構醫務室29家、村衛生所285家。發放醫療救助資金1.77億元,救助106.82萬人次。
 
社會福利與救助
 
共為全市8.13萬戶次、13.09萬人次低保對象發放低保金1.15億元。其中,為城市低保對象8.59萬人次,發放低保金7678.36萬元;為農村低保對象4.5萬人次,發放低保金3784.31萬元。發放臨時救助資金1661.88萬元,救助9012人次。救助流浪乞討人員1958人次,其中未成年人107人次。全市共有養老服務機構42家、床位10737張。其中公辦養老機構7家(含公建民營)、床位2528張;民辦養老機構35家、床位8209張。
 
十二、環境保護和安全生產
 
環境保護和治理
 
空氣質量綜合指數(2.53)在全國168個重點城市中排名第4,優良率(99.7%)排名并列第3,六項主要污染物“五降一平”,PM2.5濃度18μg/m3全省并列第一;水環境質量為近年最好,流域國控斷面、主要河流省控斷面、小流域省控斷面、小流域“以獎促治”斷面、飲用水源地和黑臭水體等水質實現“6個100%”達標;近岸海域水質優良面積比例82.4%,同安灣水質由劣四類提升為二類;工業地塊安全利用率、危險廢物安全處置利用率均達100%,聲環境質量總體良好,晝間區域環境噪聲平均等效聲級為55.9dB(A),晝間道路交通噪聲平均等效聲級為66.9dB(A)。
 
城市綠化
 
城市建設用地面積397.84平方公里。擁有公園150個,占地面積3794.40公頃;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4.60平方米;建成區綠化覆蓋面積18295.66公頃,綠化覆蓋率為45.52%;污水集中處理率100%;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100%。
 
公用事業
 
全年全市自來水用水總量4.37億噸,其中生產運營用水1.17億噸,居民家庭用水1.96億噸,公共服務用水0.70億噸。全市用電總量291.23億千瓦時,其中工業用電140.20億千瓦時,城鄉居民生活用電67.70億千瓦時。全市天然氣供氣總量32690.46萬立方米,其中居民家庭用量5349.03萬立方米,用氣戶數68.23萬戶。
 
安全生產
 
全市發生各類生產安全事故168起、死亡72人,未發生較大及以上事故;農林牧漁業、采礦業、水上運輸業、航空運輸業未發生事故,商貿制造業發生事故6起、死亡6人,建筑業發生事故24起、死亡21人,交通運輸和倉儲業(不含高速公路、鐵路運輸)發生事故132起、死亡37人,其他行業發生事故6起、死亡8人。億元GDP生產安全事故死亡率為0.011。
 
1.本公報為初步統計數,部分合計數或相對數由于單位取舍不同而產生的計算誤差,均不做機械調整。
 
2.本公報地區生產總值、各行業增加值、農林牧漁業及工業總產值絕對數按現價計算,增長速度按可比價計算。
 
3.本公報萬元GDP耗電、萬元GDP耗水指標GDP按現價計算,耗水、耗電以全社會口徑計算。
 
4.規模以上高新技術變更為規模以上高技術口徑。
 
5.短期貸款和中長期貸款與2019年核算口徑一致,短期貸款、中長期貸款僅指住戶貸款和企(事)業單位貸款項下的。
 
6.常住人口數據以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為準。
 
7.“城鄉居民月人均基礎養老金”更新為“城鄉居民月人均養老金”口徑。
 
8.根據人社部要求,按省廳統一部署,我市2020年城鎮登記失業統計口徑由統計本市戶籍人口擴展為本市常住人口。
關閉
關注公眾號 獲取新動態
91在线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亚洲2022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久久婷五月综合97狠狠澡,亚欧人成精品免费观看
香蕉97超级碰碰碰视频 | 日本高潮A级按摩中文片 | 在线看r级电影一区二区 | 亚洲人成网站在线 | 天堂亚洲AⅤ在线观看 | 日韩欧美视频在线精品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