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德市統計局 國家統計局寧德調查隊
(2023年3月24日)
一、綜 合
初步核算,全年地區生產總值3554.62億元,比上年增長10.7%。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386.41億元,增長3.5%;第二產業增加值2048.6億元,增長15.1%;第三產業增加值1119.61億元,增長6.1%。第一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10.9%,第二產業增加值比重為57.6%,第三產業增加值比重為31.5%。全年人均GDP達11.27萬元,比上年增長10.5%。
全市年末常住人口315.6萬人,比上年增加0.6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198.42萬人,占總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62.9%,比上年末提高0.7個百分點。全年出生率7.29‰,死亡率7.61‰,自然增長率-0.32‰。
全市年末戶籍人口355.23萬人,比上年減少0.43萬人。戶籍人口城鎮化率為38.8%,比上年末提高0.5個百分點。
表1 2022年年末常住人口數及其構成
指 標
|
年末數(萬人)
|
比重(%)
|
常住人口
|
315.6
|
100.0
|
其中:城鎮
|
198.42
|
62.9
|
農村
|
117.18
|
37.1
|
其中:男性
|
164.2
|
52.0
|
女性
|
151.4
|
48.0
|
其中:0-15歲
|
65.8
|
20.9
|
16-59歲
|
188.4
|
59.7
|
60歲及以上
|
61.4
|
19.5
|
其中:65歲及以上
|
45.3
|
14.4
|
全年城鎮新增就業3.98萬人,城鎮失業人員再就業0.7萬人。
全年市轄區居民消費價格比上年上漲1.5%。
表2 2022年市轄區居民消費價格比上年漲跌幅度
指標
|
市轄區(%)
|
居民消費價格
|
1.5
|
食品煙酒
|
2.6
|
衣著
|
-0.3
|
居住
|
-0.1
|
生活用品及服務
|
1.1
|
交通和通信
|
5.4
|
教育文化和娛樂
|
0.5
|
醫療保健
|
-2.7
|
其他用品和服務
|
2.2
|
全市新登記市場主體8.23萬戶,比上年減少4.1萬戶;市場主體總量達49.67萬戶,增長11.0%。
二、農 業
全年農林牧漁業總產值691.38億元,比上年增長3.7%。其中農業產值259.39億元,增長5.1%;林業產值34.26億元,增長6.6%;牧業產值41.18億元,增長10.4%;漁業產值343.19億元,增長1.6%;農林牧漁專業及輔助性活動產值13.36億元,增長4.8%。
糧食播種面積134.99萬畝,比上年增加0.1萬畝。其中,稻谷面積87.01萬畝,比上年減少0.03萬畝;薯類面積37.36萬畝,減少0.5萬畝;豆類面積7.89萬畝,增加0.22萬畝。蔬菜種植面積92.96萬畝,增加1.46萬畝;中草藥材種植面積16.53萬畝,增加0.3萬畝;油料種植面積3.74萬畝,減少0.06萬畝。
全年糧食產量48.10萬噸,比上年增產0.39萬噸,增長0.8%。其中,稻谷36.55萬噸,增產0.25萬噸,增長0.7%;薯類9.53萬噸,減產0.06萬噸,下降0.6%;豆類產量1.41萬噸,增加0.12萬噸,增長9.3%。
全年肉蛋奶總產量14.34萬噸,比上年增長10.8%。肉類總產量10.93萬噸,增長12.6%。其中,豬肉產量9.24萬噸,增長15.5%。奶產量0.70萬噸,增長2.9%;禽蛋產量2.71萬噸,增長6.1%。生豬年末存欄79.63萬頭,下降0.1%;生豬出欄115.64萬頭,增長14.7%。
全年水產品產量107.23萬噸,比上年增長0.7%。其中,海水產品產量102.44萬噸,增長0.9%;淡水產品產量4.79萬噸,下降4.2%。海水養殖產量88.35萬噸,增長1.3%。
全市林產品采集總量96.23萬噸,比上年下降1.5%。
年末實有茶園面積108.52萬畝,比上年增加6.68萬畝。茶葉總產量12.68萬噸,增長7.2%。其中紅茶產量2.63萬噸,增長7.7%;白茶5.54萬噸,增長16.2%;綠茶4.29萬噸,下降2.7%。
年末實有園林水果面積62.11萬畝,比上年增加0.64萬畝。園林水果產量58.99萬噸,增長4.1%。其中,柑橘類增長4.4%、獼猴桃增長5.8%、桃增長2.1%、李增長4.7%、葡萄增長5.0%、枇杷增長3.7%、龍眼下降7.7%、荔枝4.9%。
全年食用菌(干鮮混合)總產量21.84萬噸,比上年增長5.6%。其中,白木耳產量4.51萬噸,增長5.9%;茶薪菇2.92萬噸,下降5.4%;香菇2.33萬噸,下降2.5%;蘑菇1.89萬噸,增長23.4%;其他菇(以海鮮菇為主)5.94萬噸,增長18.3%。
表3 2022年主要農產品產量及其增長速度
產品名稱
|
產量(萬噸)
|
比上年增長(%)
|
糧食
|
48.1
|
0.8
|
春收
|
3.7
|
1.9
|
夏收
|
1.32
|
7.3
|
秋收
|
43.08
|
0.5
|
油料
|
0.66
|
-1.1
|
其中:花生
|
0.61
|
-0.9
|
油菜籽
|
0.05
|
-1.8
|
甘蔗
|
4.34
|
0.8
|
藥材
|
6.37
|
4.1
|
茶葉
|
12.68
|
7.2
|
水果
|
58.99
|
4.1
|
蔬菜
|
108.46
|
4.6
|
食用菌
|
21.84
|
5.6
|
全年新增農業標準化示范基地45個;新增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3個、地理標志證明商標4件、“三品一標”157個;新增省級農業產業化示范聯合體18家、“一村一品”專業村24個,福安入選國家級“一縣一業”葡萄標準化示范基地。啟動實施“國魚計劃”,首次發布大黃魚寧德市地方標準、烹飪團體標準和產業發展藍皮書,深遠海養殖平臺“寧德1號”建成下水,霞浦獲評“中國生態大黃魚之鄉”。成立全國首個“三茶”研究院,5個縣(市、區)獲評中國茶業百強縣域,福鼎被授予“世界白茶發源地”。成功舉辦全國“十四五”漁業高質量發展推進會、中國大黃魚文化節、首屆福建蔬菜種業創新大會。
三、工業和建筑業
全年全部工業增加值1817.79億元,比上年增長18.3%。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23.6%。在規模以上工業中,分經濟類型看,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增加值增長2.3%,民營企業增長37.1%;股份制企業增長31.0%,外商及港澳臺商投資企業下降6.8%,私營企業增長33.2%。分輕重看,輕工業增長36.3%,重工業增長10.2%,重工業增加值占比41.0%。分門類看,采礦業增長14.4%,制造業增長25.6%,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增長1.5%。工業產品銷售率99.5%,比上年下降0.4個百分點。
規模以上工業的33個行業大類中,有8個增加值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其中,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增長43.0%,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增長34.8%,汽車制造業增長31.9%。
表4 2022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要工業產品產量及其增長速度
產品名稱
|
單位
|
產量
|
比上年增長(%)
|
發電量
|
億千瓦時
|
506.07
|
-5.0
|
精制茶
|
萬噸
|
2.38
|
-26.3
|
服裝
|
萬件
|
690.99
|
0.7
|
家具
|
萬件
|
237.96
|
0.7
|
塑料制品
|
萬噸
|
19.59
|
-8.8
|
泵
|
萬臺
|
410.40
|
-5.2
|
交流電動機
|
萬千瓦
|
358.35
|
2.8
|
冷凍水產品
|
萬噸
|
20.85
|
9.5
|
鋰電新能源、新能源汽車、不銹鋼新材料、銅材料四大主導產業增加值增長31.5%,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達82.9%,比上年提高4.6個百分點。其中,鋰電新能源產業增加值增長44.3%,新能源汽車產業增長33.3%,不銹鋼新材料產業增長13.5%,銅材料產業下降10.0%。動力電池集群入選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寧德時代榮獲“中國工業大獎”。不銹鋼新材料產業園入選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
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增長45.1%,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為54.2%,比上年提高4.3個百分點。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增長38.6%,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為60.7%。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增長39.2%,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為62.9%,比上年提高4.5個百分點。
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460.09億元,比上年增長61.1%。分經濟類型看,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利潤52.44億元,增長101.4%;股份制企業366.23億元,增長74.7%;外商及港澳臺商投資企業93.52億元,增長23.4%;私營企業304.40億元,增長77.1%。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資產負債率64.8%,比上年提高0.5個百分點;每百元營業收入中的成本為87.5元,比上年下降1.1元;營業收入利潤率為6.7%,比上年提高1.0個百分點。
全年建筑業實現增加值232.55億元,比上年下降3.8%。全市具有資質等級的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筑業企業660家,完成建筑業總產值237.42億元,增長5.2%。其中,建筑工程產值203.51億元,增長5.9%;安裝工程產值32.62億元,下降1.7%。
四、服務業
全年服務業增加值1119.61億元,比上年增長6.1%。其中,批發和零售業增加值225.68億元,增長5.7%;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加值115.44億元,增長0.7%;住宿和餐飲業增加值35.76億元,下降0.3%;金融業增加值172.10億元,增長17.0%;房地產業增加值129.59億元,下降7.8%。
全年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營業收入比上年增長28.9%,利潤總額增長298.6%。
全年貨物運輸總量8020萬噸,比上年下降0.6%。貨物運輸周轉量173.06億噸公里,增長9.4%。全年港口貨物吞吐量6847.39萬噸,增長8.9%;其中外貿貨物吞吐量1623.78萬噸,增長8.4%;集裝箱吞吐量16.73萬TEU,增長9.2%。年末全市共有生產性泊位52個,其中萬噸級以上泊位14個。
全年公路和水運旅客運輸量1680萬人,比上年下降21.3%;旅客運輸周轉量12.30億人公里,增長15.5%。
全年全市鐵路旅客發送量444.3萬人,比上年下降30.0%。其中,寧德站旅客發送量159.4萬人,比上年增長31.5%;福鼎站89.8萬人,下降26.0%;太姥山站19.01萬人,下降39.9%;霞浦站84.18萬人,下降32.8%;福安站47.72萬人,下降27.5%;古田北站34.34萬人,下降22.8%;屏南站4.67萬人,下降25.8%;周寧站4.71萬人,下降24.8%;支提山站0.45萬人,下降45.8%。
年末全市民用汽車保有量37.4萬輛(包括三輪汽車和低速貨車),比上年末增長4.0%,其中私人汽車保有量33萬輛,增長3.8%。民用轎車保有量20.9萬輛,增長3.0%,其中私人轎車保有量19.49萬輛,增長3.0%。
全年完成郵政業務總量15.40億元,比上年增長7.6%。快遞業務量10999.85萬件,比上年增長11.6%。電信業務總量34.13億元,增長20.7%。年末全市電話用戶總數379.11萬戶,比上年增長1.8%。其中,固定電話用戶44.91萬戶,下降3.9%;移動電話用戶334.20萬戶,增長2.7%。5G移動電話用戶106.92萬戶,增長67.8%。固定互聯網寬帶接入用戶153.12萬戶,增長9.8%。移動互聯網用戶285.58萬戶,增長2.7%。新增5G基站2888個。
五、國內貿易
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911.43億元,比上年增長3.6%。其中,限額以上單位零售額145.85億元,增長11.0%。限額以下單位零售額765.58億元,增長2.3%。
在限額以上單位商品零售額中,石油及制品類零售額比上年增長19.4%,汽車類增長12.3%,糧油、食品類增長31.7%,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增長13.2%,煙酒類增長2.7%,飲料類下降9.4%,服裝、鞋帽、針織品類下降20.3%,建筑及裝潢材料類下降29.8%,五金、電料類增長6.9%,家具類下降44.8%,日用品類下降1.1%,中西醫品類增長22.5%,文化辦公用品類增長10.9%,金銀珠寶類下降43.2%。
全年限額以上單位通過公共網絡實現的商品銷售額30.37億元,比上年增長41.0%。
六、固定資產投資
全年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943.97億元,比上年下降1.9%。第一產業投資16.25億元,比上年下降27.2%;第二產業投資477.88億元,增長11.7%;第三產業投資449.84億元,下降12.1%。制造業投資407.19億元,增長11.2%。基礎設施投資201.87億元,增長7.3%。民間投資610.87億元,下降2.0%。高技術產業投資273.31億元,增長9.8%。
全年房地產開發投資219.11億元,比上年下降20.4%。其中,住宅投資169.85億元,下降25.0%。本年新開工房屋面積256.39萬平方米,下降30.0%;商品房銷售面積204.97萬平方米,下降42.7%。
全年基本建成城鎮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1791套,完成老舊小區改造5622戶。
全市255個在建市重點項目完成投資719.58億元,完成年度計劃的107.8%,全年竣工或部分竣工93個項目,新開工88個項目。
七、對外經濟
全年進出口總額1292.8億元,比上年增長42.5%。其中,出口994.8億元,增長65.7%;進口298.1億元,下降2.8%。
全年新設外商投資企業29個,比上年增加6 個;合同外資總金額3.1億元,下降51.1%;實際使用外資金額3.5億元,增長147.5%。
八、財政金融
全年全市一般公共預算總收入(不含基金收入)272.70億元,同口徑增長15.2%,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67.45億元,同口徑增長16.4%。全市一般公共預算支出372.25億元,增長8.3%。全市稅收總收入207.17億元,同口徑增長7.8%,占財政總收入的比重為76.0%,比上年下降8.6個百分點;地方級稅收收入101.92億元,同口徑增長2.7%,占地方財政收入的比重為60.9%,比上年下降13.2個百分點。
年末全部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余額3676.31億元,比上年末增加844.02億元,增長29.8%。全部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貸款余額3414.53億元,比上年末增加653.69億元,增長23.7%。其中,制造業貸款余額526.53億元,增長64.9%。普惠小微貸款余額500.74億元,增長29.5%。涉農貸款余額1498.39億元,增長20.7%。
年末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存款余額3245.49億元,比上年末增加603.31億元,增長22.8%。全部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余額3321.73億元,比上年末增加650.19億元,增長24.3%。其中,個人消費貸款余額1138.14億元,比上年末增加120.16億元,增長11.8%;個人經營性貸款余額613.01億元,比上年末增加101.60億元,增長19.9%。
年末主要農村金融機構(農村信用社、農業合作銀行、農村商業銀行)人民幣各項貸款余額437.91億元,增長11.8%。
年末全市股民證券投資者開立資金賬戶數為45.03萬戶,比上年增長11.1%。全年證券交易額3905.99億元,下降5.8%。
年末全市共有保險公司30家,其中財產險15家,人身險15家。全年保險公司保費收入66.61億元,比上年增長4.3%。其中人身險保費收入50.75億元,增長2.8%;財產險保費收入15.85億元,增長9.5%。支付各類賠付及給付21.03億元,其中人身險業務賠付12.17億元;財產險賠付8.85億元。
九、居民收入消費和社會保障
全年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473元,比上年增長6.4%。按常住地分,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749元,增長5.3%;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102元,增長8.6%。
全年全體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23549元,比上年增長6.0%。按常住地分,城鎮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29021元,增長5.3%;農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17430元,增長7.1%。全市居民恩格爾系數為36.9%,比上年下降0.07個百分點,其中城鎮為35.2%,農村為40.0%。
年末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104.82萬人,比上年末增加19.97萬人。其中企業養老保險92.24萬人,增加19.85萬人;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12.58萬人,增加0.12萬人。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保144.9萬人,參保率達99.7%,其中當年新增參保登記人數3.22萬人。參加工傷保險62.09萬人,增加3.41萬人。參加失業保險38.50萬人,增加5.66萬人。
年末參加基本醫療保險人數328.72萬人,比上年末增加0.28萬人。其中,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人數50.44萬人;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人數278.28萬人。
全市納入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的居民7142人,比上年減少20人;納入農村最低生活保障的居民7.19萬人,比上年增加0.28萬人。累計發放救助金4.55億元。城鄉特困人員16093人,比上年減少282人。城鄉低保、特困供養年平均標準分別為9236元、25812元。
年末各類養老床位數25469張。建立社區服務站(服務中心)215個,比上年增加2個。全年銷售社會福利彩票2.22億元。
十、科學技術和教育
全市擁有國家高新技術企業225家,新增70家。科技小巨人企業112家。
全市擁有省級以上實驗室12家,其中全國重點實驗室1家,省級創新實驗室1家,省級重點實驗室10家。新型研發機構19家,其中省級8家、市級11家。眾創空間50家,其中國家備案1家、省級18家、市級31家。
全市科研成果榮獲省科學技術獎一等獎1項、三等獎3項。共實施省級科技計劃項目57項。全年完成技術合同登記服務152項,技術交易額達48億元。
全市馳名商標總數46件,實現各縣(市、區)全覆蓋。新核準地理標志商標4件,全市地理標志證明商標總數達到90件。全市商標有效注冊總量87355件,比上年增加13392件。社會公用計量標準總數達260項。全年檢定校準計量器具12萬臺件。
新增專利授權6551件,其中發明專利授權685件、實用新型專利授權4532件、外觀設計專利授權1334件。有效發明專利擁有2988件,比上年增加623件。PCT國際專利申請2219件,申請量居全省首位。
全年高等學校招生7882人,在校生2.18萬人,畢業生5295人。普通高中招生2.14萬人,在校生5.92萬人,畢業生1.72萬人。初中招生4.12萬人,在校生12.79萬人,畢業生3.78萬人,初中凈入學率99.12%。普通小學招生4.36萬人,在校生27.96萬人,畢業生4.12萬人,小學凈入學率99.98%。
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為101.69%。學前教育在園幼兒10.96萬人,學前教育普惠率94%。特殊教育招生542人,在校生3418人,畢業生586人。全市已審批設立民辦中小學、幼兒園353所。
十一、文化旅游、衛生健康和體育
全市現有中國歷史文化名鎮5個、名村14個,省級歷史文化名鎮6個、名村28個,中國傳統村落155個,省級傳統村落121個。
全市納入文物保護名單的不可移動文物648處(點),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2處29個點、省級86處、市級550處。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23個、省級81個、市級222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17人、省級102人、市級340人。
年末全市共有國有藝術表演團隊5個,影(劇)院27個,群眾藝術館1個,文化館9個,博物館(紀念館)12個,鄉鎮文化站134個,公共圖書館10個。
全市市級廣播電視臺1座,調頻、電視轉播發射臺10座,廣播節目10套,廣播綜合人口覆蓋率為99.8%;電視節目10套,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為99.9%。全市有線廣播電視實際用戶109.05萬戶,其中數字電視用戶57.71萬戶。
全年接待游客總人數4235.40萬人次,比上年下降7.7%;旅游總收入363.78億元,下降11.4%。現有A級景區54家,其中5A級景區2家、4A級景區3家。成功舉辦世界地質公園文化旅游節,首批34個金牌旅游村驗收通過。
年末共有各類醫療衛生機構3006個,其中醫院52個,衛生院107個,村衛生室2100個。年末共有衛生技術人員2.1萬人,其中,執業醫師和執業助理醫師7437人,注冊護士9391人。年末衛生機構床位數1.74萬張。
在全國級別比賽中,寧德籍運動員獲得16枚金牌、7枚銀牌1枚銅牌。年末全市共有注冊在訓運動員4100人,在省、市優秀運動隊集訓360人。
十二、資源、環境和應急管理
全年全社會用電量286.46億千瓦時,比上年增長12.7%。
全年完成植樹造林總面積19.67萬畝,完成中幼林撫育38.71萬畝;封山育林13.81萬畝。根據森林資源管理年度更新數據,森林蓄積量5549.52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69.98%。全市累計建成省級森林城鎮11個、省級森林村莊184個,比上年分別增加4個、27個。寧德市入榜2022年中國“綠都”城市。
縣級以上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交溪、霍童溪、閩江段水質狀況良好,主要流域功能達標率為97.8%。主要水庫(古田、洪口、芹山)水質達標率為100%。
全年中心城區環境空氣質量綜合指數為2.54,優良天數(達標天數)比例為97.8%,細顆粒濃度(PM 2.5)為18μg/m³。城區環境噪聲均值為55.6分貝,質量級別為二級。城市道路交通噪聲均值為66.9分貝,質量級別為一級。
全年因氣象災害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9.52億元,農作物受災面積14627.24公頃。全年發生森林火災4起,受害面積145.95畝。
全年發生各類生產安全事故28起,死亡35人,分別比上年下降45%和35%。億元地區生產總值生產安全事故死亡人數為0.01人,比上年下降33.3%。
注:
1.本公報所列數據為初步統計數。部分合計數或相對數由于單位取舍不同而產生的計算誤差,均不做機械調整。
2.本公報地區生產總值、各產業增加值、農林牧漁業總產值絕對數按現價計算,增長速度按可比價格計算。
3.高技術制造業包括醫藥制造業,航空、航天器及設備制造業,電子及通信設備制造業,計算機及辦公設備制造業,醫療儀器設備及儀器儀表制造業,信息化學品制造業。
4.裝備制造業包括金屬制品業,通用設備制造業,專用設備制造業,汽車制造業,鐵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運輸設備制造業,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儀器儀表制造業。
5. 戰略性新興產業(工業部分)包括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高端裝備制造產業、新材料產業、生物產業、新能源汽車產業、新能源產業、節能環保產業、數字創意產業。
6. 規模以上服務業包括:年營業收入2000萬元及以上的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衛生行業法人單位;年營業收入1000萬元及以上的房地產業(不含房地產開發經營),租賃和商務服務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教育行業法人單位;年營業收入500萬元及以上的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文化、體育和娛樂業,社會工作行業法人單位。
7. 高技術產業投資包括醫藥制造、航空航天器及設備制造等六大類高技術制造業投資和信息服務、電子商務服務等九大類高技術服務業投資。
資料來源:
本公報中城鎮新增就業、城鎮失業人員再就業、社會保障等數據來自市人社局;財政數據來自市財政局;重點項目投資、鐵路里程和發送旅客量等數據來自市發改委;公路里程、公路運輸、水運等數據來自市交通運輸局;港口貨物吞吐量、標箱數據來自市港務局;戶籍人口、民用汽車數據來自市公安局;保障性住房、老舊小區改造、傳統村落等數據來自市住建局;對外經濟等數據來自市商務局;郵政業務數據來自市郵政管理局;電信業務、互聯網用戶、電話用戶等數據來自市通信管理局;文化名鎮、文化場館、廣播電視、非遺文物、旅游等數據來自市文旅局;貨幣金融數據來自人行寧德中心支行;保險業數據來自市銀保監局;科技型企業、重點實驗室、科研成果等數據來自市科技局;教育數據來自市教育局;新登記市場主體、地理標志、商標數、質量檢驗等數據來自市市場監管局;體育數據來自市體育局;衛生數據來自市衛健委;社會救濟、社會福利等數據來自市民政局;醫保數據來自市醫保局;林業數據來自市林業局;安全生產、農作物受災等數據來自市應急管理局;環境監測數據來自市生態環境局;其他數據來自寧德市統計局和國家統計局寧德調查隊。 |